校本课程研究与学校“三个发展”

时间:2019-05-14 03: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研究与学校“三个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研究与学校“三个发展”》。

第一篇:校本课程研究与学校“三个发展”

材料四

校本课程研究与学校“三个发展”

学校实施的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部分。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要评估以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本位),并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这样使真正的课程发生在学校,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

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定位在: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的创造热情,发挥个性特长;关注学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关注学生的需要,促进有差异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任何离开学生发展的改革都是没有意义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目标。这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灵魂。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完善“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思路,即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

(一)校本课程开发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应该有部分的课程决策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校本课程开发实行内部评价,教师能用更长时间、更多方法进行评价以了解影响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教师与效能联系更密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将最终使每一个教师走向自己的生活舞台,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的激发自己的创造热情,从而使学校生活和课堂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看,可以将校本课程分为四个层次,即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教师在各个层次的开发活动中所处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发展能力受到广泛的重视实属必然。因为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的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衍生了普遍的趋同、守旧、遵从、应付、逃避等制度化心理和社会行为,剥夺了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本应该具备的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权力,因此应该逐步把课程开发的应有权力还给教师。

也有研究者对校本课程开发可能走向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表示担忧,认为,教师虽然是学校课程的具体执行者,但校本课程开发不应当也不可能只局限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即只是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狭隘的经验编写的科目教材或资料。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被批评为封闭、缺乏交流的开发模式,容易走向兴趣主义,学术性得不到保障,并会造成校内课程不均衡和不连续。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学校组织结构的优化、教师在岗培训、教育资源选用和社区参与等多种相关措施。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决策过程,需要由所有参与者共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虽然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要求很高,但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关注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差异,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来源于何处?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的这些性质的直接来源首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校需要有特色,学校培养的学生更需要有特色。并且,即使是在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社会对这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学生也有着差异极大的发展性向。目前,创新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主旋律,创新的前提是个性的解放。创新总是与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正是来源于对个性的尊重。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校本课程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而设计的。所以,即使在同一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终将显示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校应该向全体学生提供各方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所以,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供一种全面的、平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但是,就人的发展规律来说,学生的发展是有偏向的,即每个学生可能朝某一方面更多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必然要被理解为有差异的发展,而不是平均地发展。一些具有改革意识的学校很早就提出要“面向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中,实践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校本课程设置的起点,进行校本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对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

(三)校本课程开发关注学校的特色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在经验上是不能说明的,在理论上是不能充分验证和诠释的。只有在这所学校基础上发展形成起来的“个别化理论”才更 为适切。同时,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具有生成性。任何国家开发的课程计划只有通过学校的参与和实施活动,才能体现或实现,学校应该是课程的决策中心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体现学校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这四个方面的条件实际上都是针对学校的改进而提出的要求。要达到如此的条件和要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校本课程开发问题。

校本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不存在统一模式,不应该搞统一开发。学校和教师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但来自学校的研究者也注意到,学校是校本课程的决策中心,并不意味着课程决策和课程编制都要由学校自己来完成。校本课程要体现自主性、多样性,同时也需要课程开发的相互引进、相互交流,在借鉴和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个性特色,而不应是“校自为本”的自我封闭。他们希望能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作用,组织课程专家、重点学校、骨干教师搞联合开发,在此基础上学校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课程实施中不断调整、充实、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

学校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的发展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因而,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特色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完成的,换言之,学生和教师的特长或专长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现,学校的特色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自然结果,如果说,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是终极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那么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或者说是自然结果。

此文章发表于2005年湖北教育科学第一期

第二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97更新时间:2011-10-10热★★★【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

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

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

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酝酿准备阶段:(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实验研究阶段(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3)、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5)、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5、学校做到保障实验经费。

第三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97

更新时间:2011-10-10

★★★

【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酝酿准备阶段:(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实验研究阶段(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3)、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5)、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5、学校做到保障实验经费。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一、基本观点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身心发展有缺陷的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少年实施教育与功能补偿的教育机构,有效的课程是推动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目前培智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原国家教委1987年颁发的教学计划、大纲和1992年以后陆续编写的教材,当时的适用对象是“以招收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学生为主”的培智学校(班)的,而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以招收“轻度”为主转向以招收“中、重度为主”即“多重残疾、自闭症”等学生为主,课程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教育对象学习与发展需求。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下,坚持 “以人为本”的观点,着眼于“生存教育”,开发以生活经验

为中心的个别化、生活化、生态化校本课程,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特教学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推动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二、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1.完善了特教学校校本课程的地方化体系。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分散,而且地域性强,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需要的地方课程材料,目前各培智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研究,但各自为政,零碎分散,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课程体系。虽然有些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未必适合我们的地域特点所决定的地方性需求。因此,本课题从地域特点出发,研究符合智障学生实际生活需求的校本课程,把课程与生活相互融合,将学科素养与康复训练紧密结合,为智障学生提供系列生活化、个别化的教育,建立校本课程材料体系,开创校本课程实施范例,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和经验,是一个非常切合实际需要的研究内容。

2.采用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实践案例的积累、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探索规律性的结论。课题研究兼顾大连市内各个学校,这是有一定的地域性与普遍性的研究。

3.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各特教学校实际,运用研讨、培训、教学实践等多元形式对本地区全部特教学校的课程开发现状以及教师实施课程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符合实际。再加上课题组成员大都是教育学院特教教研员、特教学校一线的校长和教学主任,对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等相

关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积淀。在实践积累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与实施途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特点之一。

三、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1.以本课题研究为起点,本课题组集中关注特教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比如,基于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大连教育学院以及特教学校的实际,形成了关于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论文、研训教师提高论文指导力以及一线教师培训方面的论文,紧密结合特教学校当前课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对特教学校的质量发展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特教专家、市教育局行政管理者进行了研讨交流,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在课题组开题报告中体现出了这一点,为教育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

第五篇: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陕西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我校是宝鸡市职业重点院校,随着对二期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体现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学师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的特色项目,如乒乓、商务、数控、舞蹈等,体现“校本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学校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以及与社会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丰富多样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凸显“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

2、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对自身科学课程观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的增强、行动研究能力的获得、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各类教材或讲义的编写,教学行为的实施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

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教育的实践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了学生基本方面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校本课程则要求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拓展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始终围绕着一个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依托课改,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组成了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探究型课程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格局,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从而培养“智慧型学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组织管理上,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责任人,提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要求,教导处负责将要求落到实处,负责具体的计划制定,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具体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为目的,因此它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和反映学生的需要。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之后,决定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后,由单一走向多元,增加科技环保、嘉定文化、少先队自主性探究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内容,逐步增加探究型课程的比重。

3、组织力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在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为了让每个教师尽快适应和掌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一个新课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由分管校长亲自主讲,并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同时还聘请专家和学者来校讲课,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开展自培,使更多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此外,还进行了探究型课程的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对教师的专题培训,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激发了热情,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和提高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控和评价等能力。

(二)实施过程

1、启动实施

在启动实施阶段,我们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

1)自主申报课程,教师人人参与。

起始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根据自己特长,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类型人人申报一门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列入学校考核之中。我们不要求教师拿出非常详尽完善的方案,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在人人动起来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2)列出“课程菜单”,学生自主选择。

在教师申报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申报的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列成“课程菜单”,并在“课程超市”开张之前,再次在学生中间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喜欢程度和学校需要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去年全校共开设了10 门校本课程,今年增加到15门,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从而使校本课程能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开设“课程超市”,分层分步实施。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学生“走班”学习的时间。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校的“走班”学习分为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最终确定学生名单,便于培养和选拔特长生。年级层面的校本课程实施采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走班流动的形式,既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促进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几年来,校本课程的开课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100%。涉及的课程内容丰富,分成艺术、体健、综合、活动、学科应用五大类。其中艺术类校本课程有舞蹈与体操、器乐、合唱、日记画、彩墨童谣、儿童画、少儿书法、剪纸、中国结编织等;体健类的有体育游戏、乒乓、田径“三棋”、少儿武术等,综合类的有心灵的春天——心理游戏、绿色小卫士、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类的有嘉定之旅、园艺种植、变废为宝巧制作等,学科应用类的有文明礼仪教育、演讲与口才、几何大探秘、童年的梦——童年故事创作、趣味日语等等,可以说精彩纷呈,师生全员参与。

2、总结提高

在多年的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后,我们发现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的课程,其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的良好个性是否得到一定的发展,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教材的整理、修改和编写,并努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团队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团队的力量,为此,课程开发方面,在广大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围绕学校个性化特色项目,结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少儿乒乓、游泳、环境科技、艺术体操等校本课程,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实现校内外联动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打造特色,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语文组的“古诗文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合作开发都颇具规模,逐步实现由以个体为主的开发形式转向团队、个体多元开发的格局。

教材的编写方面,努力构建以团队合作为主,以个体为补充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格局。在广大教师原有编写的校本教材基础上,通过分管牵头、骨干领衔,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集中智慧、力量和优势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一类是围绕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进行校本教材的团队合作编写,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项目编写,形成教材开发的几大拳头产品,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教材。如以朱彩英老师为带头,由多名科技、劳技等学科老师合作编写的自编校本探究型教材《身边的绿色》等。另一类保留原有的适合个体开发,初见成效的校本教材,再进一步完善修改,形成个性特色。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规范运作、科学评价。

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我们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视过程与结果并重,将目标取向与目标达成相对照。既关注教师平时实施开展的过程:如看课程目标和方案的制定、看上课过程记录、看平时抽查情况,又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如看学期总结、看教材编写、看获奖情况等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有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又有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1、转变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意向,确立和开设一系列课程超市。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在课程选择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以此改进学习方式。

2、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制校本教材,开展“智慧杯”校本教材展示评比,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全校共编写了三十多门教材,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团队合作编写的,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以同伴互助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舞台,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的整合、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聪明才智,贡献着才学与能力,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创造着事业的成功。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要适应学校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尤其充分利用普通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独特平台,发挥辐射效应,使得乒乓、游泳的校本课程规模队伍日益壮大,形成特色课程,丰富 “智慧育人”的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开放空间,引入家庭、社区资源。由书记牵头,与嘉定博物馆、肯德基(欧尚店)、秋霞居委等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少先队“探究基地”,针对嘉定的“名胜古迹”、“食文化”、“社区文化”、“车城文化”形成探究网络。同时开发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合作,发挥群体的智慧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特色化,选择性的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拓展课程的内容范围。首先,我们向家长分发了课程开发意向表,根据填写的意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普通小学家校合作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举办了家校合作校本课程系列讲座,邀请家长做了《如何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作文教学》等讲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家校合作的讲座形式搭建起校内外课程资源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流动与分享,从中体现了二期课改和“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难点、热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反思、完善和提高。我们会不断地朝着“育智慧之生、成智慧之事、办智慧之校”的目标去努力。

下载校本课程研究与学校“三个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研究与学校“三个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剪纸校本课程研究

    《剪纸校本课程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摘要: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张店乡岳楼小学 马京国 [内容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 要:本课题研究从中重度弱智儿童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出发,吸取了多种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对培智学校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从制订教学纲要、编写教材......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结 太平小学校 2015年3月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1 一个学期的校本课程又结束了,回想本学期的教学,有苦也有乐,经过对校本课程的总结,我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有了自我的看法与认识......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们一二......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