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课程感悟1

时间:2019-05-12 12: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学课程感悟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学课程感悟1》。

第一篇:美学课程感悟1

《美学》课程学习报告

微笑改变世界

——《美学》课程学习报告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篇开篇这么讲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这是弟子规中关于读书的概论,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们美学课程的学习也是一样,本学期在章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既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美学博大精深的内涵,也在几次美学实践活动中更进一步感受美、创造美,让美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事,教会我们用一颗发现美、欣赏美的心去感受生活。

一、美学概论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古老中国的老子、孔子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无不对美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到底什么是美呢?美是任何人都能体验到的一种精神活动、情感活动、心理活动。每个人都会有美的感受、美的体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都是对美的一种直观感受和认识,并不是系统科学的研究。直到18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文艺学等近代学科进入了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鲍姆加登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严格规定了美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并写出了美学专著,初步形成了美学学科的基本框架以及探讨了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1750年,鲍姆加登出版《美学》一书,美学成了一门独立学科,而鲍姆嘉登也因此成为美学之父。

美学就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而关于美的本质,自古以来中西方都有无数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但却莫衷一是。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并且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出发,认为是先有美的理念,然后才有美的事物,认为“美的本质是永恒的理念”。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观”,他还认为最能体现“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观就是艺术美”。而中国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的本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美的本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在这样的基础上也会促进学者们对美学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面对一个事物总是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就是美感。美感分为本能美感、实用美感和高级美感。本能美感是指因为颜色、线条、声音等引起的快感,人和动物皆有。实用美感既能满足生理需求也能满足精神需要,如制作衣服。高级美感是指与实用价值分离,只供人欣赏,只是满足人类精神需要所产生的美感,这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关,阅读一本好书便是高级美感。

人对不同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同时美也是以多种形态存在,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自然美主要是指大自然瑰丽的美景,如奇美的桂林山水、让人流连忘返的蜈支洲岛,这些都愉人身心、悦人耳目。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时总是会通过移情、象征等来使欣赏的美景有了双重意义,使得主客观相统一。社会是由人这个小个体组成的,所以社会美主要体现为人的美。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综合体现,不管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重点都是乐观自信,让心和脸一起微笑,自然整个人精气神都会很好。当人的美体现在生活上时就是日常生活美,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活环境美和人体的装饰美。日常生活美主要给人怡情悦目,安静舒适的美感,既要实用也要有美感能够欣赏。一个人的情趣和品位可以从他居住的环境体现出来。在追求生活日常美的时候,要讲求五个原则:和谐、比例、均衡、节奏、重点。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美感最典型的表现形态,因此美学要研究艺术,艺术是美学研究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上,如贝多芬悲怆又昂扬向上的“命运交响曲”,李清照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声声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都是艺术美。

一幅画,如果没有展示,不被人观看、鉴赏,就失去了审美意义;一部文学作品,没有出版,不被人阅读、欣赏,也就失去了审美价值。对一个美好事物的欣赏就是审美。审美过程中主体的参与也会影响美的创造和再创造。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在阅读中都参与了哈姆雷特这个角色的创造,使其更丰富更立体。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美的回味,反思,反省,就是审美品位。品味往往发生在体验之后——比如看一部好小说,好电影之后,我们被小说的情节,故事,情感,思想所震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离开了小说,但仍然沉浸在小说之中,掩卷而思或很想找人说说,这就是品味。

二、美学实践

“不力学,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弟子规》中说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而只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结果会变成华而不实的人,这种人是不会成才的。对于美学的学习一样,一个学期的美学学习让我认识到美学的博大精深,也很快乐地在美学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美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生活,所以在章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有了几次美学实践。

第一次的活动“谁不说俺家乡美”真的让我震撼于所有同学的创意,每个人都很努力的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家最美的那面展现给大家。还记得海南的同学用一种温情温馨的歌唱方式把海南的每一种美唱出来,让我们既感受到了海南的风景美,也体会到了海南的人美、歌美,文化美。我所在的闽粤赣组以一种幽默的方法用当下最火热的穿越方式让大家感受闽粤赣的美的同时也让大家着实快乐大笑了一次。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各个同学的家乡美,跟让我们体会到那种全班同学团结在一起的心灵美!

在讲到日常生活美时开展的”美化宿舍“活动就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宿舍都根据自己的宿舍文化布置了宿舍,可谓异彩纷呈。我们宿舍其实一直都是模范寝室,每天都会坚持打扫,衣服鞋袜也从不堆积,桌面也都会收拾整齐,所以整体寝室显得简单干净简单。每个来我们宿舍串门的同学都必感叹:哇,你们宿舍好整齐呀!其实这就是我们把日常生活美切实做到,把美学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首先从生活环境做起,让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整齐干净起来,整个人也都会自信美丽。所以在这次美化宿舍活动中,我们坚持本真简单的原则,并没有对宿舍做过多美化,但在章教授检查中也是很抢眼的。这就是把日常生活美坚持的好处。

三、美学感悟

其实头一次听到章教授的名字便是一阵好感,章汝先,谦虚温和有涵养,而后在接触中更是让我惊喜,章教授竟是如此可爱的人,有一颗比年轻人还要年轻的心!而这一学期在美学课程学习中跟章教授的接触,进一步让我了解并且爱戴章老师。

在美学学习过程中,相信所有同学最熟悉的便是老师那句”太美了!“每次听到老师讲这句话,我便会不自觉的微笑起来,老师是多可爱!一句“太美了!”传递的除了老师惊喜还有那种激励人的正能量,积极向上的话总是如同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太阳,有无限的能量。章教授教会我只有怀着一颗赞赏心、感恩心才能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

这学期公关周的”德之根——孝亲尊师“朗诵演唱晚会中更是看到一个让我感到又心疼的章教授。章老师每天骑着小电驴在烈日下奔跑,只为确定落实晚会中的某一个细节,打电话发短信不停只为化缘到某一份赞助支持,也曾想过,其实老师不用这么事事亲为这么辛苦自己,这些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去做,老师只要统筹规划好就是。但是,章教授做每一份工作都是那么充满激情,那么开心满足的笑容,原来,这些忙碌的工作带给老师的不是疲惫的身体而是富足的心灵。老师步伐永远快而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工作有多辛苦琐碎,章教授的口头禅是:太美了,太好了!这样的口头禅总给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些我们看来琐碎无聊的工作,章教授却能很快乐充满激情的完成。我想,只有一个人心里充满了爱的力量,如一棵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她才能温暖自己,天天向上,有激情的生活,把温暖传递给他人。

在整个美学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最多的便是章教授的“心灵美”,那种积极乐观充满激情的美丽。还记得老师说的“让心和脸一起微笑,长相不怎麽好,就让自己有才华,如果才华也不怎样,那就露出你的微笑。不管长得怎样,笑起来就好看,就很美。只要你在微笑,世界都在向你微笑。不管你长得怎样,只要笑起来就会很漂亮,就会给人美感。每天微笑对待每一个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微笑的习惯。对人微笑就是布施。自己快乐就能照亮别人。”这段话如同一束阳光照进久违暖阳的内心。是啊,每个人都是闪亮的钻石,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一句闲言碎语而影响自己这大好年华的心情。

生活处处是美,用微笑去改变世界,不要让生活改变了你的笑脸。

第二篇:美学学习心得感悟

美学述评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美是什么呢?我想我会这样回答:美是“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美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美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是在我学习了美学之后,才知道在美这个字的背后,隐藏的是一门如此大的学问。

知识学意义上的美学,是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的表达。“Aesthetik”(感性学)最先是鲍姆嘉通提出来的。他认为美学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门学科。其后,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开始了对于美的研究和探讨。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与数的和谐”;柏拉图认为“美在理式”;康德认为“美是无利害的快感”;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无论是从自身出发的唯心主义,还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他们都尝试着对美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尽管,这些观点都在被同时代的或后来的人们肯定着、否定着。对于前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并不能进行简单对与错的判断,而是怀着谨慎的态度,对其仔细的揣摩与深究。

例如,柏拉图的美学思想:美在理式。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理式就是一个先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在美的具体的事物之前还存在一个美的事物,这个美的事物是存在与人的思想中的,有了这个大脑中的美的事物的形成后,才会有具体的美的事物的出现。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任何美的东西,都是大脑中美的事物,也就是理念的外显形式,是美的理式在现实中的具体反映。换言之,如果人的大脑中内有一个美的理式的存在的话,就没有美的事物的存在了。

下面我就以门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要想造出门,在人的大脑中就必须先有门这一个理式存在,然后通过谋种方式,将它表现出来,比如绘画,然后人们根据它进行模仿,将脑中的门造出来,成为现实中的门。反过来思考,假如先有门这个具体的事物存在之后,人们才将它命名为门,但是这样的话,为何我们不将这个东西称之为其它名字而是门呢?所以,必需先要有美的理式的存在,然后再有美的事物的出现。

柏拉图的这种美学观点,如果以马克思的理论看就是不对的。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先有现实生活中的门的存在,后有思想中的门的形成。而柏拉图的理论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美的事物和美的事物的理式的先后关系问题。

从美的事物的提出,到美的本质的探讨,尽管哲学家们一次有一次的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的火花,但很遗憾,至今也没有一个让人清楚的定义。在没有学美学之前,我不知道真正的美是什么,在学了之后,依然不知道,也没有本事给它下一个定义。我认为美毕竟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从任何一个角度方式去下定义都是片面的。美,可以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过去美的现在不一定所做美,美,可以根据过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显现,美,是变化的,或者借苏格拉底的话说“美是难的”。

第三篇:美学专题课程论文

教学中心:__佛山_____

数:_______

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作业论文

 论文题目_论王维诗中“禅”之美

课程名称___美学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级_______13级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层次___________专升本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谢亮军_______________

2016 年月

论王维诗中“禅”之美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美的世界。自然山川的壮丽,花草的秀美。诗歌的婉转,悲壮高昂,画作的丰富传神......。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慷慨激昂,令人流连忘返,也令人如临其境,如痴如醉,如临其境。有沉迷,有感悟。是体验,是享受。使我们欢欣鼓舞,使生活更有意义。而,美的东西,更多是使从发现开始,就触动着心灵。接着是一系列的变化:发现,体验,品味,启迪,升华。而诗歌,其中的意境,更是空灵,壮美。大诗人王维,被人称为“诗佛”。多因为其中诗歌,多参杂着禅中故事,禅宗道理。多有人生哲学,多能启迪智慧。我们欣赏,品味,并获得启迪感悟。生活,原来有这么多美,原来可以这样美。关键词:王维;禅宗;启示;智慧;美

大诗人王维,并不陌生。号称“诗佛”诗人,写了几首经典的诗。但是,同样是诗人,或许会更加关注李白,应为李白更加的豪情万丈,更加的贴近生活。然而,当看到王维的《终南别业》中的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维,似乎也在那一刻停留。无限的,是自由的心灵和奔腾的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这是一种怎样的画面,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人生?由此,我开始走进王维诗歌的世界。

《终南别业》又题为《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维四十二岁以后,刚刚隐居终南山时写下的诗作。终南山又称为南山、中南山,是“在天之中,居都之南”的意思,在都城长安以南五十里处,此地山峦峭拔,风景秀绝,历来就是著名的宗教圣地,相传全真教祖师吕洞宾、刘海蟾曾在此修炼,此地还有香积寺、兴教寺等佛教名刹。终南山不仅是宗教信众向往朝拜的灵山,而且还是高人雅士独隐修身的佳处,宋之问、李颀、储光羲等名士都曾在此卜居归隐。

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熏陶,禅宗思想。

佛教的起源及发展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之后,受儒、道、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一派――禅宗。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从生活中,从自然中直接掌握真理,通过实践,领悟真理,最后到真正认识自我。“禅宗”的中心内容是“顿悟见性”,即众生自性本净,圆满具足;见自本性,直了成佛;只需“自身自性自度”,不需向外驰求。

二、禅理之美

禅理的美,在于其通过禅宗的概念、术语、典故等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或者道理,是我们得到启发。我们先看一看王维的名作《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以自在安闲的口吻表现了作者与大自然,与山中人亲切交流的态度。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而“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便闲情逸致了。而经典之处在于“行到水穷处”,一般人可能要兴阑而返,或大为扫兴,王维则不同,“水穷”则坐下“看云”,并不因此一“穷”而挠乱心中的自在平静。也就是说,一切都不着意,都不放在心上,只是随遇而安。又特别是其中所发现所蕴含的自然道理。就好像是我们上课学的江河湖海还有万物中的水,通过蒸发成水气,到了天上成了云,而云在一定的条件下,交融而的雨,雨落地而又成水被大地万物吸收。这就是佛家的轮回。世间万物也是一个轮回,是因也是果。这也是道家的阴阳相抱,相互包容,同时也是相互转化。水穷处,看如终点,形似尽头,但同时,也是另一种“云”的形式的开始,是水的一种升华。看是不好的结果,其实也可能是另外一种美好的开始。就好像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是不好的结果里面也有好的因子,好事和坏事,福和祸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僵死不变的,其自身的矛盾都会在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在自然界中,白天转化为黑夜,黑夜转化为白天。春夏秋冬,依次互相转化。一种能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一种元素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元素。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各种社会形态也在互相转化,有一些看来是绝对立的东西,如战争与和平,生与死,富与贫,等等,也都可以随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客观的乐观的对待,可能结果并不会差。王维却“水穷”则“看云”,无所滞碍,真正是寄逸兴于山林,不起世虑。王维如此超然,不仅是个性闲淡所致,更主要是汲取了南宗“任性”“无住”之旨。于佛法看来,总是个无我,行无所事。行到是大死,坐起是得活,偶然是任运,此真好道人行履,谓之好道不虚也。”从艺术上看,这种义理渗入形象的“禅诗”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的。

三、享受美,感受美的智慧启示。

诗中蕴含的禅意思想也给了我们重要的人生启示以及生命的思考。就如王维的诗告诉我们的――人生无常,困难、失败、挫折、烦恼,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穷尽复通,黑暗只是暂时的,就像在阴影里的青苔一样,只要抱着阳光会再次光临的希望,就是幸福的。最后,我们还应该有颗“禅心”――淡泊、宁静,任岁月流逝、世间百态、富贵繁华,也能简单、纯净,做最真的自己。或许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保持平常心才能面对人生中的无常。

四、美的“禅”带给我们的的影响

由于禅宗讲“以心为本”、“即心即佛”,要求不执著、不系念与万物,这才使得王维在经历的人生的挫折与官场的黑暗后,能保持心灵的“空”、“静”,没有走向消沉,而是开始冷静地思考。在诗歌的创作上,也正是由于王维深厚的禅意造诣,才使得其诗作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山水诗,山水不再只是简单的意象,而是玄机尽显,是心灵的传达。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之所以被称为“诗佛”,能与与李杜比肩,与他把禅意融入诗中,使佛境与诗境相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分不开的。人生经历的复杂、坎坷使他更能够领悟禅宗的妙谛。禅宗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诗歌表现出随缘适性、色空一如、物我相忘、超然物外的禅机禅趣,成为中国诗学园苑中一株奇葩。

五、美就在身边

生活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这个世界给了我们太多的审美领域。春花秋月,长河落日,世外桃源,都是美。恩格斯说“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我总是满心爱慕的奔向大自然。”1谢眺被自然美景陶醉是,也挥笔写下:“不对芳草酒,还望青山郭。”2的诗句。美景让人痴醉。而禅理,多亦源于自然,从自然中来,从自然中领悟升华。人生也是如此。遵循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变能安泰。从生活中感受人生,从自然中领悟生活。从自然中领悟禅理,从禅理中启迪智慧。自然界中的景物很美,从中蕴含的禅理更美。喝酒能让人身最,而美,却整的能让人心灵沉醉。“禅”理,让我们更加透彻深刻的看清自然,领悟自然。让自然之美不仅仅表现在表面,而是在心灵里面。让我们更加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人生的发展规律。更加懂得人生。自然很美,而“禅理”就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东西。再如,《终南别业》中诗人用行与坐的行为对举,体现出自己行止皆宜,动静随心的自在;把水穷与云起的状况并提,体现出自然万物生灭的圆融;在这里,人的知性、行为与自然运行浑然一体。而人,最往事万物的看待,也更加的清晰透彻。我们佩服自然,佩服诗人王维,佩服他最“禅理”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将自然看透,将人生看明。自然的美,禅理的光辉,跃然纸上。此刻,美在心里。此刻,我们内心,满是美的享受,没的震撼,美的启迪。自然的看待人生,努力而不是强求,积极的看待,热情的生活,不急不躁,得之泰然,失之泰然,事事自然。生活中的种种,自然会越来越美。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的每一天,都是美的。我们的内心,都是美的。

1.恩格斯:《致乔.威.兰普卢》(18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页。2.谢眺:《游东田》

第四篇:美学课程心得

美学课程心得体会

美学与文学概论一样,理论性很强,全是概念,一开始的几节课就像正儿八经的哲学讲座一样,有些深奥,老师列出的书单我一本也没看,所以前几周听课是比较吃力的,但是自己渐渐接受理论分析后,课程也就容易些了。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稍一分神就跟不上讲课的进度,因而课堂也不敢开小差。不过我觉得老师不使用课件是对的,有些课程因为有课件,我总是认为不听课没关系课后看课件就可以,然而美学内容就是大段大段的说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上课时老师会举例,再用课本理论分析,这样总比课后冥思苦想好些。这学期学习美学课所持的心态不是考试而学习,而是一种模仿。平时看一些文学作品鉴赏,总觉得作者的分析处处都是美学或文概理论依据,而有些依据也能用以分析与其想通的作品,胜于自己浅薄的分析鉴赏,课本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活动、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审美和审美教育。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美学的历史、性质、规律及其基本问题,这些都是为整个学期的课程打基础,认识到美学“是什么”的话,再学习就容易多了。

以前自己一直把美学的指示对象是雕塑、绘画这些艺术品,视野很狭窄,也很零碎,自己没有了解过中国美学的起源,但是潜意识里一直把美学的起源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因这时的艺术发生了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学习美学之后才意识到这是把美学从哲学中孤立了。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随着对象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本把《易经》里人对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还把入到俩昂家思想的相互关系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格局,这就把美学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美学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辅助性工具,也是心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美的学问”,自然而然地把美学的对象当作是关于文化艺术中的美的部分,那些较容易为人民所接受的东西。丑和荒诞都是现代美学里重要的审美形态,但是又与自然形态、道德形态里的丑、荒诞有着区别。我也是趋“美”避“丑”的人,喜欢那些在颜色、线条上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物。但丑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那些外形不讨喜的事物,应当把它当作对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种表里不一的矛盾状态。美丑不是绝对的,两者就像一对矛盾共同处于事物之中,每一件事物在包含着美的同时也包含着丑。小时候我总看金庸,也认为堂吉诃德是个大英雄,单枪匹马闯天下,符合自己对侠客生活的向往;长大后渐渐嘲笑起他的滑稽来,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假如用美学分析,许是因为他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中世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而堂吉诃德无法在现实生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虚无感、无助感,于是把希望寄托在骑士生活中,但是这个又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总是那么荒诞不经。

慢慢地,我发现似乎美学与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亦或者说,美学就是这些文学的理论性概括、反映。美学课本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的后三节都列举了大量唐诗的例子;此时文学史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恰好是唐诗;两者相互联系;似乎唐诗的美妙不是那么懵懵懂懂无处可言了,不仅是可以感悟,还可以通过这些审美形态分析唐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在文学史课程的期中小论文里,我也引用美学课本“气韵”、“意境”、“神妙”这些内容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唐诗“妙处玲珑透彻、言有尽意无穷”的原因;同时美学课也不是那么干涩难懂了,每次老师为某个理论举例时,自己也会在思索可证明理论或可用理论分析的例子。

就性质而言,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应当解释、阐明审美现象、美的规律,帮助人们了解美的特征。学习美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创作、鉴赏、分析能力应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这门课程正是为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自己懂得鉴赏美,懂得用理论分析艺术的美,才能有传授给学生审美意识的条件。学习美学不仅仅是为了明白某个事物为什么是美的,更应该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么是美。当大家认识到什么才是美,美的条件什么,就不会轻易地把浅层的、感官上的满足作为美,就会去寻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规划生活,让每一天都有乐趣,这也挺好的。

第五篇:美学课程学习报告

《美学课程学习报告》

发现美,然后享受生活的美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有一段话:”我现在相信,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事隔四五十年之后,朱先生在《怎样学美学》一文中补充说:“我现在相信,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我想这很能说明美学这门学科的奥义。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美学,需要我们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和拓展。所以,美学绝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的。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未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前,简单地将美,美学,审美等同。后来,经过一学期的理论灌输与实践操作,我终于明白了所谓美学,它既不等同于生活中所说的美也并不等同于审美。

所谓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属于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美的本质而非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说的“美”只是美的现象,是片面的美,绝非美学中所说的美。美学中的“美”并不等于“beauty”,在美学范畴中,有些美的东西并非“美”,而有些丑的东西也并非不“美”。比如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自然中认为是丑的,在艺术上可以是非常美的,只要它充分表现自身的性格,这种丑要比粉饰的甜蜜要美得多。就像老师上课提到的罗丹的雕塑代表作之一《老妓》。《老妓》呈现的是比木乃伊还要皱老的裸体的老妓欧米哀尔,正在悲叹她的丑陋。她弯着腰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干瘪如柴的胸部、布满道道皱纹的

僵硬的肚皮,四肢筋节犹如枯干的葡萄藤。这是一个多么丑陋的人啊,连那些前来参观的妇女都不禁发出一声惊叫:“呀,多丑的人啊”。但是这个作品却是美的,这件艺术是美的。它通过艺术手法对丑的事物的揭示更能使人们陷入沉思和反省,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作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更能起到警醒人们的作用。所以这雕塑虽丑但并非不“美”,正如罗丹所说的:“在艺术中,只有那些没有性格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和内在的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

而审美,即辨别、领会事物的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的美丑的判断。而美学则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的美或丑,所以美学并不等于审美。

我更想说的是生活的美。较之“美学”与“审美”的学术严谨,生活的美离我们普通人更亲近,也更容易去感受它。并且细想起来的话,其实“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少不了美,美是无处不在的。容貌美,景色美,动物美,色彩美,艺术美,每一次的经历都是那样的美,甚至,残缺也构成了美,承诺也构成了美,还有很多美好的情感。美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只是我们被现实的残酷和繁琐蒙敝,心灵不得舒展,视线不够长远,以致于对身边的美好熟视无睹。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展现在眼前的美,若想要鉴赏它,感受它,首先需要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否则美就很难在一个人的心里面显得真实,变成真实的美。生活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如果能够做一个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者,即使家庭并不富足,也会十分的和谐健康和幸福。

简单地以本学期美学实践操作部分的两次活动"谁不说我家乡美“和”德之根晚会“为例,通过这两次活动,带给我的是“用心去重新发现美”的感悟。

“谁不说我家乡美”活动。

我代表班里唯一的上海同胞接受展现家乡美的任务。在静下心来思考要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上海的美的时候,我上网查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慢慢地愈加发现上海这个城市的美好。都说上海是一个匆忙的城市,汽车是匆忙的,脚步是匆忙的,工作也是匆忙的。然而我们大多坚持赞美慢下来是一种美德,比如成都,比 2

如海南。但是我想说,快,也是一种生活节奏。这个城市的快是无数年轻人寄托于此的梦想的喷薄,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激扬的心跳,是我们认真地生活,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的证明。所以,快起来,也应是一种值得被赞美的美德。其实,上海也有慢下来的时候,只不过上海的慢更多的带一点“大隐隐于市”的低调。踏着沿街堆积的厚厚的梧桐叶,路过衡山路的花园咖啡馆,多伦路的文化露天休息广场,甜爱路的爱情邮箱,深居弄堂的田子坊·······慢慢地边走边看,心情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好似给奋斗忙碌了一周的心灵放了个酣畅淋漓的假期。我一直深爱着的这个城市,在我异地求学的年月里,我越发地思念她。在家乡美的展示中,我穿了旗袍,唱了首小调,但仅这些怎能详尽地道出上海的美好?那天我给妈妈打完电话,挂下电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每个人对家乡的记忆都是美好的,不单单因为我们在那个城市生活了那么多年月,有着无法抹消的记忆,更是因为,在那个城市停留着我最爱的人,有他们的地方才是我心灵的家乡;有他们的地方,才可以称为最美的家乡;有他们的地方,我觉得生活很美。

“德之根——孝亲尊师”演唱朗诵晚会

这是一场关于美的晚会,现场布置的美,工作人员在幕后默默付出辛劳的美,带给人心灵启迪的美,在社会传播美德的美。我很高兴能作为晚会工作组中的一员参与晚会的全程工作。因为,在这场晚会中,我不仅收获了人生第一次参与操办一场晚会的难得经验,更是从这场由内心去期待的晚会中感悟到了我身边的细微的美好。

“德之根”晚会的宗旨之一是发扬中华孝亲尊师的传统美德。在整场晚会中《人间跪羊图》无疑掀起了当晚晚会的高潮。没有色彩华丽的修饰,只有质朴的表演,但这是这份朴实打动了我们在场所有的人。为什么能够打动我们呢?是我们从那个“不孝子”身上隐约找到我们的影子因而觉得存在心灵共振吗?还是最后那一声撕心裂肺的“爸——”震撼到了我们的心灵吗?我所感悟到的是,当经历了几年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回过头来想去找寻心灵的缺失时,“不孝子”在周遭温馨的场景中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熟悉的身影,回头来只能怀揣着亡父的遗像撕心裂肺。“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真的是一种严酷的惩罚。不孝子是一个悲剧,他本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可是因为这种爱在生活中太过平凡,所以他不屑一顾,慢慢地就迷失了发现美的心灵,等到觉得缺失了回头再来找可是结局却变成 3

了空白。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在最后,在他心灵的救赎之路上,我想他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感受到了生活中最朴实却也最伟大的美,——爱。带着这个宝贵的财富,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他一定更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用心去爱生活中一切值得被爱的美好。

在这样一个下雨天,似乎有一种满足的情愫,绵延的雨丝,耳旁扣入我心扉的音乐,室友们安静地午睡,我在写着我的美学报告。突然觉得就这样一种很平常的日子也很美了,一种带给我心境平和的美的力量。我看着窗外,想起了我的父母,好久没有见到他们了,他们身体可好,模样是否有了变化,鬓角的皱纹有没有加深,没有我在身边他们是否会觉得孤单呢?多么希望这绵延的雨丝能将我的思念带到他们的身边,看看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帮我给妈妈按摩一下酸痛的颈椎,替我跟老爸说一声:“爸,其实我挺想你的。你都不打电话给我。爸,我好想念你的红烧肉啊。”

写到这我想起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被尘世的浮尘蒙蔽了的心灵,使我们不再那么容易感悟到生活中美的存在了。所以,我们要时时净化自己浮躁的心灵,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美,了解美。

问问自己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存在,存在于自然中是碧蓝的湖水、翠绿的竹林、五彩的花朵、悠游的红鲤。存在于生活中就是一种心态。日常生活的琐碎,日复一日的再现,千篇一律,难以改变。但是,当一个人心存坦荡,心存感激,心存对社会与生活的热望和责任,这时候,就会有美的感觉,就会有美的存在,就会使枯燥平淡的生活闪光,并在美丽中完善。生活中的美也不仅仅限于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这些自然之美,更多的来自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有时候闲来无事坐在路边的某个小石凳上,什么也不干,就只默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总能发现,有的行色匆匆,有的不紧不慢,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神色忧虑,他们就像一幕幕人生一样,折射出我自己的样子。这样的细细品味,突然觉得即使是生活中的这些琐事其实也会使我们的人生显得色彩斑斓,这未尝不是一种美。生活在海大这样一所浪漫的大学,还有一道特殊的美丽风景线。我们总能在幽静的小径上,看着一对对情侣衬着昏黄的路灯,手牵着手,或者依靠着,缓缓的行走,那灯下的背影总是能打动我,有种想 4

恋爱的冲动——人性爱情之美,无论我们怎样赞美这朵奇葩都不算过分。还有那些老人家,或者手牵着手、相互偎依地走着,或者在很闲适地散步遛狗,夕阳无限好,他们是这样的和谐,多么令人羡慕。读书,这或许又是另一种美。总在那些林荫之地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也许他们没有那么准确,也许他们还有点腼腆生涩,但是这并不妨碍那种读书声给我们带来的另一种美的体验,好像顿时感悟,我们不必为社会上某些不堪的一面所蒙蔽视听,生活也能如此的闲暇。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书中所蕴含的美了:有“春天春日春水流,春鸟落在春枝头”,看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赏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益师“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也会有“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秋日赏菊“吹落黄花遍地金”,冬日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来”。一本书就能照出自然四季更替,就能折射生活的千姿百态。许许多多,生活的美太多了,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皆能显露美及喜悦来。

也许,你在为生活繁杂之事烦恼,但过后,却也能体验与众不同的感觉。美的感觉存在于你的心中,有时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很多美丽的思绪闪过脑海,无法捕捉。但只要我们能体会,又何必在乎那种难以名状的尴尬呢?美不是空谈,美是去经验、去生活、去感受、去欣赏。欣赏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你对内在美丽的世界一无所知的话,你又如何看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放掉偏见和固执,放掉功名利禄,放掉心中的杂质,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因为美就藏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你将可以在每一个地方都找到美。生活的惊奇,不正是在于生活本身吗?

美,是一种追求,美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让我们记住美,不能忽视美,一起去追求美。不仅要追求外表美,还需追求心灵美,追求和谐的美。愿我们的生活甜甜美美,快快乐乐,幸福吉祥。

下载美学课程感悟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学课程感悟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美学课程作业

    题 目我眼中的屏风四美 学院班级机控学院机械09-3班 学号3099990673 姓名黄林炼 指导教师秦彬老师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古已有之。中国是旅游古国。孔子说:“智者......

    生活美学课程论文

    生活美学论文 美丽,从点滴做起 ————谈毕业后的生活构想 罗曼罗兰说:世界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是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小仲马也说过:生活是多彩的,看你带什么眼镜看它。的确,如......

    课程感悟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浓缩传承,完整的继承了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自炎黄部落起至今,我们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却凭借着民族自由的团结凝聚......

    课程感悟

    体验“课程”, 惊喜感悟 面对新课程的出台,我们好象是迎接一个孕育已久的新生儿,纷纷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和研究新课程。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

    美学原理课程建设规划

    《美学原理》课程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地方性大学课程建设重点在特色。《美学原理》课程建设在根据地方综合性 大学教学发展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

    护理礼仪与美学课程改革

    《护理礼仪》和《护理美学》课程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开展护士礼仪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注重对......

    广告设计课程感悟

    广告设计课程感悟学了这么多周的广告设计课,总结之,作业量不小,学到了不少。课时虽然很少,平面广告,由陌生的熟悉,以专业的角度进入了我的视野,让我有了了解它的机会。作业的过程就......

    领导力课程感悟

    课程感悟领导力中的“平衡”艺术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越的领导力》这本书中提出:管理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项综合了各个领域、涉及到了多个层次方面的艺术。稻盛和夫也曾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