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唯读书可改变气质

时间:2019-05-12 12:2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曾国藩:唯读书可改变气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曾国藩:唯读书可改变气质》。

第一篇:曾国藩:唯读书可改变气质

曾国藩:唯读书可改变气质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读经典、要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书,要怎么读才对呢?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因为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精读要比泛读还要重要。泛读虽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学得多,忘得也多。但精读就不一样,能吃得深、吃得透。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事实上就读书而言,有很多人有这种毛病,一下弄好多书,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读了好多书,其实一本都没读完,一本都没读通、读透。而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学习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内,再能出乎其外。读书更是这样,一本书,你要先能沉浸进去,你才能最终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当然,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不过,读书应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但这不代表像看闲书那样就行。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能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后来,胡适先生就对曾国藩这种读书作札记的方法最为推崇。第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对于曾纪泽感兴趣的这些所谓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书。后来,曾纪泽写成《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这两本书出版,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版发行的。对于老二曾纪鸿,曾国藩就更是这样了,不仅鼓励曾纪鸿培养出数学研究的兴趣,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曾国藩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郭筠不像曾纪鸿一样喜欢数学,她只喜欢文学与历史,这一方面曾国藩绝对是大家。所以在曾国藩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才女。职场35岁现象:请别浪费你30岁前的时光 无论你有没毕业,也无论你有没过30岁,都建议读下这篇详细的职业规划。每个人踏入职场时都会犯错,我犯得还要多。但谁在这条路上纠正越早,直接代表谁将来爬得越高。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一 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观察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遇到的客户中,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在我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二 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三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关于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我们去年曾经访谈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那种水平。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其实不是。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既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大家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Macolm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在4岁的时候接触到第一把小提琴,从此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然而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文格罗夫说“我的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首先要反思的是自身,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四 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如果说找准目标为是了积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话,那么,学会做人,则是你要职场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情。我们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即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良好的职业素养则会从另外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我们也遇到不少能力不足、但态度很好、很积极的客户,他们用自己的优秀职业素养成功征服了面试官,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机会。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 第一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不好,直接决定着你的升迁。所以我经常说:“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而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了,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你的下属对你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好坐。第二项要素,就是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们应注重学习的重要性。我去年曾经碰到一个客户,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已经好多年没有加薪了。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没有”。“从来没有吗?”“从来没有。”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关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厚度决定高度。你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你也就退步了。第三项要素,就是要树立职业化精神 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谋其职,这是最起码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精神。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你的岗位职责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别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身上必备的成功素质。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第四项要素,就是要有强大的内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稣,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永远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你只有适应这个法则,才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五 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准备: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人。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像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我们去年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印刷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去印刷厂做销售。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个专业、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第二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除了那些对于技术十分热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职位上的晋升必不可少。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层危机”对于公司的发展多么重要这样比较宏观的话题,单纯从小处来说,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是深恶痛绝。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的是:当你们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素质低下时,你们是否考虑过建立一种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你们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去认真地培养人才?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培养了,但留不住,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培养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公司都不去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那么,最终的后果将是: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唯有如此,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正循环,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困难多多,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够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伴随其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寻找大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当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还是悔恨和懊恼的一生?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当你觉得收入不如别人时,不要随便和别人攀比,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在获得收入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同理,当我们生活不如别人时,亦无需格外羡慕,因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是自己通过努力创造来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不够好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其实,我们只要坚持就好,坚持3天容易,难的是始终坚持!

第二篇:读书不为气质

读书不为气质

大文豪苏轼贬居黄州时依然读书不辍。朱载上当时任黄冈学官,素来仰慕苏大学士的文章,便经常前来拜访。每次,苏轼都热情接待。但有一天,当朱载上通名之后,苏轼却迟迟未出来相见。朱载上非常尴尬,去留不得。想留下来吧,等得太久,已经疲倦;想走吧,名帖已经传进去,不辞而别更不合适。就在他无奈之际,苏轼出来了,向朱载上解释说:“刚做完日课,所以让大人久等了。”双方坐定,寒暄过后,朱载上问道:“刚才先生说的''日课''是何意呢?”苏轼说:“抄写《汉书》。”朱载上诧异地说:“以先生之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怎么还动手抄写《汉书》呢?”苏轼笑着说:“我读《汉书》,到现在为止已经抄了三遍了。一开始,是一段事抄三个字为题,后来改抄两字,现在只抄一字。”朱载上第一次听说这样读《汉书》的,便忍不住起身离席,想亲眼看看苏轼所抄之书,苏轼同意了。当朱载上拿到苏轼的手抄书后,没想到根本就看不懂。但他只要随便说出任何一个字,苏轼就能应声背诵数百句,一字不差。朱载上叹服不已。回到家,他就教育儿子说:“东坡尚如此,你这样的一般人岂可不勤奋读书呢!”

自古读书,很多人求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理直气壮地为名利而读,而且高呼“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然,有的会显得高雅一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如此,不为黄金美眷,只为风雅气质。于是,他们就被称为名士,并且让后来者趋之若鹜。但是,凡事走了极端就会变味。所以,东晋王孝伯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可见,气质有时会化身成“伪气质”。

笔者以为,气质只该是读书的结果,而不应该是目的。知名出版人路金波慧眼独具地说:“读书不为气质,只为自己不孤独。”我想,苏轼读书本意就是如此吧!

第三篇:曾国藩读书心得

读《曾国藩》有感

各位领导及同仁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近日CCTV10科教频道百家讲堂栏目,播出了由郦波担任主讲的《曾国藩家训》,播出时收视率很高,并且好评如潮。看完之后我对曾国藩其人其事产生了很大的好奇,此后本人有幸买到了原著。阅读之后爱不释手。下面我先将本书做一介绍。

《曾国藩家书》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本书从曾氏千余封家书遴选了三百多封加以旁征博引的点评。从曾氏的家世、成长、修学、为人、为宦以及在天子脚下那种复杂人脉关系中立身处世入手,精辟的阐述和点评了作为近代思想大家曾国藩如何孝顺父辈,教育子第,立身治学,忧国忧民,格物致知,以及利用和坚持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强国固本的思想脉络体系。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一代领袖毛泽东对他的评价。蒋介石则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书市上关于曾国藩的书籍是随处可见,民间更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足见他的生平才能非常人所及。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处于千疮百孔的晚清能出现一个这样的汉室封疆大吏,虽说时事造英雄,但他个人的才华修养才是缔造他一番事业的本源。然而,是什么缘故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

半?又为什么曾国藩的家书、日记现在如此广泛地得以出版,成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的案头常备书?就让我们走进曾国藩,学习曾国藩。

曾国藩,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半耕半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一岁考取了秀才,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曾国藩曾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被 世人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一、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他一生著述等身且文章、书法自成风格。(“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因此曾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被世人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无一日不读书,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三、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人,在他的《家书》中处处体现出中国文人的诸多特点。对于父母的意见,曾国藩每每认真听取,即使为官在外,家书中也不忘双亲的养育之恩。对于师长,也是虚心听取教诲对于父辈师长,曾国藩敬重有加。对于兄弟孩子,他也是诚心恳切。每次回到家中,总是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关心兄弟们的读书事业。即使常年在外,也总是以家书传达父亲的教育之心,兄长的关切之情。他的家书每每提到如何为学,如何为人,精神道德于今日之我亦有所得。家信往往写得琐碎详尽,不仅谈读书、作诗文,谈为人出世交朋友,谈身心道德修养,也谈新闻时事,言辞恳切,情意深长,值得认真阅读。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家子孙皆成材 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何秘诀?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1.注重家教 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曾国藩认为,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2.以身作则平民生活

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本书作者曾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有一个书楼,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3.思想开明 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耕种则不失勤劳之本份,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

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曾纪泽在曾国藩的鼓励和支持下潜心研究西学。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正是由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又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说,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是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有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所以有人说这一次谈判是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曾纪泽曾经用英文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在伦敦的《亚洲季刊》上。用英语撰写文章介绍中国,这是当时很多中国人所做不到的。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

虽然曾国藩曾做过一些伪诈之事,他好名声,处处从家族观念出发,以至其杀戮无辜,杀人如麻,曾因一日砍了十三名太平天国的人头而被人称为“曾剃头”。但有一点,其忠一点不含糊,其忍非人能比,以至在风雨中站稳脚跟。由于时代不同,用当代曾经流行的话来说,也是阶级地位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因为他是人臣是奴才,必须无条件听凭主子摆布。环境决定他不会作为

人主去摆弄人,于是他心甘情愿做棋子,并牢牢定位在棋盘上,他的家族是荫护在清王朝之下,如果大清灭亡了,他的家族还能功高盖世?他与清王朝的利益是一致的,知道这点,就不难理解他的行为了。

小结:以上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心得,有今人之评论,短短时间里很难参透这曾式一学,学习的地方太多,太肤浅。还是多读几遍,体会会随着自己的阅历加深而加深。我喜欢读书,我本人也在书里得到过许多收获。我的最大读书心得是:聪明的人选择读书,读书使人更聪明!谢谢大家。

第四篇:男人如何改变提高自身的气质

男人如何改变提高自身的气质?
男人如何改变提高自身的气质?从谈吐,脸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各方面来表现`` 最佳答案 外在衣着很重要啊~应该穿的干净整洁 不要穿那些像混混一样乱七八糟的衣服平常走路说话都应该抬头挺胸充满自信 但是为人态度要谦和 会经常微笑~反正不要板着脸 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 1.运动 2.看书学习3.练习想好了在说 想好了在做 在做之前想想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别人的感受如 果想快一点提高气质的话,可以先从表面开始,比如话少一点,谈吐举止绅士一 点,这样看起来会比较有气质~!从内到外的气质可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了,男生 应该 man 一点会看起来比较有气质哦!男人,勇,自信,乐观,积极 有组织力和领导力是最帅了 推荐你看一看卡耐基的书 比如《成功之道》《演讲与口才》,《人性的优点》等等 还要多多锻炼自己的仪表及身体语言 多学习``看看书 会改变你很多``气质不是说有就有的,也不是说学就学的,男人 的气质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学会的,多和高成次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了 大方大度再加幽默.气质是内在的东西!可以想提高思想`从谈吐.社交..等很多方面!主要是自身的修养!穿着,面部表情,谈吐,头脑反应要快


第五篇:读书心得-曾国藩家训

读书心得

识已篇:修身齐家

识人篇:立人达人

识事篇:刚柔并济

识道篇:明强挺经

一、关于信仰

"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的信仰,你就能能抗得住别人的议论与指责。(纳妾**\办团练)其办团练的主要理由就是,儒学正统受到灭顶之灾,其为读书人心中仅存的孔孟之道的仁义信仰.坚决不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信仰。

从中可以看出,做人要有信仰,只有有信仰才能经得起评论,才能构建强大的团队.

二、如何自省

1、藩父亲给其来信中提及"三节",曾国藩并给自己设了三戒"

戒多言、戒怒、戒忮求",起初其仍做说一套做一套,后来其老师倭仁给其建议:1、记日记:正视自己的错误,曾国藩一生坚持记日记.2、要敬、慎独(人前人后一个样),但上述方案缺乏操作性.唐鉴老师提议"内心清静,自远大"

2、我与我周旋(自省),记日记,戒烟的故事,从改名"涤生","

虎门销烟",自己在书房烟壶,烟具砸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决心、毅力、智慧、潜能才能真

正发挥出来,日课十二条,人但有恒,无事不成,自立,自信,自省.

三、惰字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李鸿章睡懒觉的例子,曾国藩告诫其要诚,对人对已都要诚,要做到诚,就必须防范"傲"与"惰". "勤"字防"惰",从曾国藩读书,早起,可以学习曾国藩从早起做起.

四、一个好汉,三个帮

识人的道理,我认为从团队角度来说,其有用人之心,识人之能,才能集聚人才.书中讲到刘邦与项羽的例子,识人\用人\团队

五、绝不轻易拒绝帮助,更不能简单地拒绝机会.

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只要信仰足够明确,理想够坚定,就不会被所处的环境轻易地左右(曾国藩拜穆彰阿为师)

六、用人四部曲

但凡成功的人基本上都会发现并使用人才(当领导的必要条件); 1、广收:设定一定的条件

2、慎用:发现人的长处,合理利用,避其短

3、勤教:人才培训(练兵训话)

4、严绳:团队环境,组织环境

七、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李元度为反例)

第一,对于一个团队来讲,扬善是一种最重要的激励机制;

第二,对于社会来讲,批判更有利于成长,对于个人来讲,鼓励更有

利于成长,第三,规过是必须的,但更讲究方式,方法与灵活性

第四,勇于扬善是一种候选,胸襟扩大,做大事

八、刚柔相济,刚其实是目的,柔其实是手段,实践中柔的手段比

则的手段更为可取(曾国藩斗咸丰)

九、高不成,先低就(曾国藩要官)

认准自己的工作,只要是对的,不管高低贵贱,都要努力去做,"在其位,才谋其政"这样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要奋斗,做出成绩来,位置才会属于你.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要从低起点做起,不能眼高手低,行动时高不成,低不就.

十、不冒进,稳为上

1、要有稳定的做事环境,发展环境;

2、要有稳妥的计划与策略

3、要有扎实的行动基础与的稳健的行动风格

十一、遇事要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多化解,少拒绝

1、系统论,简单拒绝对一个开放的系统往往具有破坏性

2、拒绝心理往往因是非或矛盾而起,简单的拒绝多数时候不仅不

能解决矛盾,反而会加重甚至是激化矛盾

3、逆来顺受,不是屈从,而是一种化解

十二、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临

事不纠缠,少争论"让他三尺又何妨"

十三、知人,知事,先晓事,后办事

晓事:先有判断,再有原则,第三灵活

十四、"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你不能照顾团队成员的利

益,就不能成就你所谓的"公心"

十五、退让与进让:退让指矛盾爆发后的让,进让指矛盾爆发前的让,目的是为了共嬴

十六、遇事别空发言论,要挺起胸膛承担责任,(老头下水田的故

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道德经)

十七、心中自有定见

靠人不如靠已,深沉(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个人要集思广益,要广泛学习这本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关键根本是要能做到"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这样一来,就算你再怎么广泛涉猎\广收博种,你都能做到万流奔壑,百川入海)

1、遇事当有主见,不可人云亦云

2、定见不是顽固不化,不是故步自封,是对大原则,大趋势的把握

3、定见源于对人生信仰的追求,源于对人生追求的坚持,有思

路才有出路,有定位才有地位.

十八、言多必失(走衡阳,肃顺),做多必得

1、做,别怕错(成功事里有一半是"激""逼"出来的)2、快做,别磨蹭(效率)

3、专心做,别马虎(专\恒)

4、边想边做,动脑筋(勤能补拙)

十九、执行力

1、执行力首先需要以忠实的行动能力为基础(当一个任务下达时,第一时间是去行动,而不是找N个理由),一旦领取了任务就要忠实于责任.

2、分析,策划能力(太平天国),3、措施与细节上的操控能力.(裁军)

4、执行力还要有行动的原则与底线(约守),守住人生的底线,守

住信仰的底线,也就守住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做事的底线(容闳首批留学生事业)

下载曾国藩:唯读书可改变气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曾国藩:唯读书可改变气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篇一】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 继《红楼梦》之后看的《曾国藩》,红楼虽然写尽了人生百态,但毕竟是小说,《曾国藩》就不一样了,它记录的是真实历史,一共三本已看完两本,......

    曾国藩读书的故事

    曾国藩读书的故事 亲爱的同学们,翻开历史书,或者,问问老师,你们会发现,有一个名字自己可能没有听说过,但却大名鼎鼎啊,那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号称晚清“第一明臣”,学问着实了得,......

    读书心得-曾国藩家训

    读书心得 识已篇:修身齐家 识人篇:立人达人 识事篇:刚柔并济 识道篇:明强挺经 一、 关于信仰 "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的信仰,你就能能抗得住别人的议论与指责......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一直很想拜读《曾国藩家书》,之前由于自己的懒惰也好,忙碌也好,让自己把这件一直很想做的事给落了下来。由于课程,也是因为兴趣。这段时间稍稍读了些许。《......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小学校 刘长柏 《曾国藩家书》内容主要是曾国藩在外地做官时,写给家人的信。说到曾国藩,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有的人对他也有些了解。......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 关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显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关于他的家书,却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