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见义勇为”英雄们,不怕流血怕流泪
一个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浮时沉,岸上围观上百人,没有人施以援手。一个会游泳的男青年看不过去,欲跳下去救人,被旁边女朋友一把拽住:“干什么,学雷锋啊,你看看雷锋有好下场吗?22岁就丢了命!学雷锋的人哪个有好下场。走走走,就当没看见!”
“学雷锋的人哪个有好下场?!”这句话,撞痛了多少善良的人心!
而当人们看到这样一份《见义勇为英雄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时,痛之犹甚。
从2010年9月份开始,浙江省公共安全机关对全省20多年来,评选出的451名“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进行生存状况调查。调查过程中,甚至见惯大场面的记者们,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这个曾经为国家、社会、公众和他人付出惨重甚至生命代价的群体,为何80%都生活困难?为何这么多年他们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在灰暗的角落里,默默舔舐着曾经因为见义勇为而留下的身体创伤和心灵创痛,忍受着屈辱、贫穷和潦倒。
他们中许多人曾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然而自从伤残以后,这么多年来,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迅速沦为弱势群体,不仅如此,痛苦的伤病折磨着他们,想治却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
叶新苗,浙江某市一个普通村民,2004年4月的一个凌晨,在和偷烟叶的歹徒进行搏斗时,被歹徒用刀刺中胸口,不幸当场牺牲。事后,叶新苗被评为“2004年见义勇为勇士”。然而,由于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发生地与他的户口所在地不在同一个区,因此在申请补偿上遇到了障碍。如今6年过去了,他的安葬费问题仍没有着落。
叶新苗是独子,老母亲因为失去儿子哭瞎了双眼,老父亲身体患病,基本丧失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如今,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夫妇只希望自己的低保申请能获得批复。
姜雪雷,40岁,浙江某市人。1992年,姜雪雷22岁,某医院有个精神病患者滋事,危急之中姜雪雷挺身而上,不幸被菜刀砍伤脸部,缝了36针,留下了深深的刀疤。此后他相亲几十次,对方一看他的脸掉头就走。他当时高中文凭,按理说找个工作并不难,然而却无数次被人回绝,连一个服务员也应聘不上。
他不愿像祥林嫂那样逢人就说他是“见义勇为”才这样的。有时候,他也试着说了,人家当面没有回绝他,但后来就没有了消息。残酷的现实,让他觉得自己像一梗无根的浮萍,他甚至觉得“见义勇为勇士”的称号都成了一种嘲讽。后来,他彻底放弃了找工作的打算,自己开了一个小店维持生活。这些年,感到痛苦时他就狠狠地捶击墙壁。18年后,谈及往事,这位40岁的汉子还泪溢眼角。
鲍兴全,浙江某县村民,2005年7月为救一个在水库摸鱼被困的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鲍兴全妻子病逝,女儿是个先天性聋哑人,鲍兴全牺牲之后,无依无靠的女儿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后来她从聋哑学校毕业后,靠在外打工的600块工资勉强维持祖孙的生活。现在外公病重,她不得丢掉工作回来照顾外公,连最基本的生活费也没了着落。
李俊庆,浙江某市人。第11届“省见义勇为十大勇士之一”。2006年因仗义揭穿歹徒阴谋遭到毒打,左眼失明,多处骨折,二级伤残。因致残无力维修老屋,老屋已坍塌,55岁的他只能和老伴租住在一间小屋子里,靠背煤气罐维生。
„„
无需再窥冰山全貌。一角已令人唏嘘无言。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或本性。但这些勇士们在见到丑恶或暴行之时,依然能够冒着生命的极大危险,不惧流血,挺身而出扶危济困,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树起了一面岿然不动的正义大旗。
他们付出了鲜红的血,甚至是活生生的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牺牲之后或致残之后,将他们甩到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让他们的亲人和他们自己承受伤痛和泪水的重量?
如果我们不那么健忘的话,我们一定还记得2005年8月的一个中午,一个25岁的年轻身影,从广西南宁市某医院19楼一跃而下,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2004年广东珠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韦兆安。2003年年底的一个深夜,韦兆安在珠海市街头看到歹徒当街抢包,他挺身而出勇擒歹徒,不幸被歹徒同伙捅了多刀,直肠、小肠多处穿孔,血流如注,昏迷不醒。经医院做了三次大手术全力抢救,才侥幸逃脱死神魔爪。
手术后韦兆安回到广西家乡,经常腹痛,但他都忍过去了,因为上医院要钱。怕家人担心,毕业于卫校的他就自己配点草药吃吃抵过去。次年8月他腹部剧痛,查出是肠粘连合并肠梗阻。2004年7月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时,珠海政府奖励的1万元,孝顺的韦兆安都给家人治病了,母亲患风湿性心脏病,父亲也快60岁了,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瘫痪在床,姐姐早年患精神分裂症,只有一个弟弟在南宁打工。
再次手术又要大笔的医药费,对于这个已一贫如洗的家来说如何承受?他不想自己给贫寒的家雪上加霜,满身的病痛又让他无法忍受,他流着泪水选择了从19楼一跃而下。
见义勇为英雄韦兆安的死,固然有着许多的因素。但试想,如果“见义勇为”不是流于短暂的表彰之后就被彻底遗忘,而是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长效保障机制”,让英雄们即使伤残之后仍能有生活保障和生活来源,那么,一个英雄韦兆安,千百个英雄韦兆安就不会流泪,更不会选择“赴死”这条绝望之路!
一个见义勇为个人或家庭的不幸遭遇,会成为一本无言的“负面教科书”,对社会和人们发出的负面效应不可估量。
让见义勇为的个人或家庭得到应有的、长效的保障和褒奖,会是一剂净化社会风貌的强心计,比一万句空洞的宣讲说教,都切实有用。
当人人“见义恐为”,变成了人人“见义勇为”,整个社会的上空,就会吹拂起怡人的善良之风,勇者之风。
第二篇:演讲稿:流汗流血不流泪
亲爱的同学们:
带着激动,带着向往,编织着花季的梦,走在雨季的路上,我们,从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中学,这个美丽而庄严的学校。××纪念碑的庄严,汇文桥、厚德桥的诗意,护校河的碧水清波,学生公寓楼新颖别致的建筑风格,楼内现代化的设施与环境……我们知道,我们将要在这个如画的世界里,用三年的青春和热血谱写蓝天和大海的宣言。
高中,是学习生活的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座里程碑,告别十六岁的幼稚,告别撒娇的话语,飞向浩瀚的蓝天,雄鹰要试翼,搏击长空,远翔万里。告别十六岁的孤寂,告别忧郁的心绪,告诉自己,前方有众多的机遇,但更多的是竞争和挑战,要想成功,唯有努力、奋斗和拼搏。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要从高中的第一堂课——军训开始。
军训,是我们进人高中后将面临的第一次考验,能不能接受考验,超越自我?我代表全体高一新生宣誓:掉皮掉肉不掉志气;流汗流血不流眼泪!两周军训生活注定是艰苦的,然而这恰好道出了高一军训的目的所在:使我们这些已踏人青年行列,但体格、心理素质还在少年时代“原地踏步”的大孩子们有一个磨炼自己意志、锻炼不怕吃苦、藐视困难的精神和强身健体的机会。
也许,我们要面对的是烈日骄阳,但年青的我们不必害怕,也许,我们要面对的是大雨倾盆,但年青的我们无须逃避,这是夏天给我们的庄严而盛大的洗礼,也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将沐浴的风景。
敬爱的老师们、教官们,请相信,我们的一身橄榄绿,会给即将逝去的盛夏增添一份新绿,会给硕果累累的金秋写上第一首诗章。
两周军训带给我们的,将是我们人生远征的行囊中最珍贵的财富。
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的难得的锻炼机会。
感谢××部队指战员为我们的成长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见义勇为的英雄
见义勇为的英雄
泉港区第三实验小学601柯婧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2011年7月12日中午,吴菊萍经过自家小区门口,突然听到一阵阵撕裂的叫喊声从身后传来。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她看到一个幼小的孩子正在爬出10楼的窗口,悬在半空中眼看着就要掉下来了。在这紧急关头,吴菊萍一个箭步冲到孩子有可能掉下来的地方,伸出双手去接住孩子。一声巨大的声响过后,吴菊萍与孩子双双倒在了地上。送到医院后,医生发现吴菊萍的左手臂被砸成了三节。给吴菊萍诊断的医生说,这么重的伤,只有在车祸和机器挤压伤中才看得到。孩子如果偏一点砸在头上,有可能当场死亡。
受伤的吴菊萍阿姨很伟大,所以网友们称赞她是“最美妈妈”,而杭州政府则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吴菊萍阿姨虽然左手骨折。但她的手成了最美的手,因为那双手充满了爱心。
受伤的吴菊萍阿姨很伟大,她今年才三十一岁。虽然左手粉碎性骨折。但是,吴菊萍阿姨不觉得可惜,因为她用双手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她在微博上引用了这样一段话:“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要鼓起勇气做出选择。我们相信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做了该做的事,我们拒绝袖手旁观。我们做了该做的事,我们拒绝袖手旁观。”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这种精神值得 我们学习。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做个见义勇为的英雄。
第四篇:莫让我们的警察流血又流泪
节日期间值班时,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黄梅加班民警汪源涛遭遇交通肇事殉职的噩耗。作为黄梅老乡又是同行战友的我感到十分痛心,无比惋惜!既叹世事无常,又感生命脆弱!又一位好民警倒在了血泊之中!
不过网友的一些评论也让我多了些无奈的感慨!其中一位网友这样感叹:“一是感叹生命的无常,一路走好,你是我的战友,也是我的同乡,更是和我一样年轻,一样干着无人能知个中辛苦滋味文秘工作的同行。二是感慨楼上的所说,确实如此,要是是加班民警下班撞死人,不知又是怎样下场。三是感愧民警的家人,黄梅是一个小县城,他的父母培养他一定是含辛茹苦,很不容易,如今却天人各一,如果是死了一名群众,家属一闹事赔偿可能达大几十万,而他的家属,估计只能得到20、30万了不起。为什么我们的民警总是流血又流泪?”
我有个“怪癖”,喜欢在上网浏览新闻的同时也顺便浏览下网友的评论,记得就在前些日子网上还登出“某地警察开车撞死人”的新闻,消息一出,各界评论蜂拥而至,且骂声一片,有些言语则更是无比极端、不堪入目。再看看我们的战友殉职这件事,除了我们公安内网媒体却鲜有报道,集体“漠视”,加上上面这位网友的评论,激烈的“碰撞”引人深思。
不得不感叹,在“标题引爆眼球”的时代,一些事情只要和“警察”挂钩似乎就显得分外敏感和“劲爆”。在外界一些舆论“选择性相信”的思维导向下,大多本身间单的事情也会“空穴来风”,变得“枝繁叶茂”;绝多数公平公正的事实也会滋生一些“扑朔迷离”!我们的警察队伍一次次被无知群众、无良媒体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我承认,在现实当中也的确有极少数和警察有关的不规范的事实存在,不过,就是这些“极少数”被我们的不理性的群众、不良媒体无限放大,导致现在社会公众的“仇警心理”愈趋严重!这让我们警察情何以堪?欲哭无泪!
不过,也总有些理性的群众能体谅、理解我们的警察。前些天,我在凤山派出所办证时,意外看到了办证厅墙上贴的一篇某教授写的文章称全社会委屈了我们大多数警察,说的是社会公众因对极少数警察存在不满情绪而扩散到对整个警察队伍的偏见,而媒体也习惯用与警察有关的字眼来不断的刺激公众的情绪与心理!其实我们绝大多数警察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看到这段文字心里总算有些宽慰!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理性平和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公众养成客观理性的思维习惯。作为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队伍,我们大部分警察都扎根在一线的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做着既不简单也不平凡的工作,在要求我们警察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公众用客观理性的言行来支持我们的工作,不要用个人的偏见委屈了我们的大多数警察,更不要让我们的警察流血又流泪!
第五篇:不怕生气怕不消气美文摘抄
常生气有损于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常生气的人,身体都很健壮,其中不乏享有高寿者,而一些很少生气的人,却疾病缠身。原因何在?
不良情绪对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它的强弱,而且,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持续的长短,以及如何看待得失的。一点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不遂心的事儿,生气难免,只不过有些气时情绪波动不显著或过程十分短暂,别人不易察觉罢了。生气和消气是人类情绪正常的代谢,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生气和不断地消气来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涵养的人,不是不生气,而是会自我排遣,迅速消气。前面提及的那些常生气又不伤身的人,就正是会消气的人。如果不会消气,气不能及时地发散出去或消散得过慢,将气憋在心里生闷气,对势必造成损害。有鉴于此,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人们少生气,同时劝导大家要学会消气,要学会掌握这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
我们应该如何消气呢?
一,生气时,先问问自己“此气该不该生?“有人专门对生气作过研究,结论令人吃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气,大多是不该生的气。以下不妨略举数端:
1、他人无意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冒犯“了你。如在马路上被撞,公共汽车上挨踩,饭店用餐时服务员失手弄脏了你的衣服等等。。。这些都属于不该生的气。
2、非正常人或非正常情况的某些事。如人在患病或心理不健全时,或酒后,或极度愤怒时,言行容易反常,常会“出言不逊“损害他人自尊心或做了危害他人的事。
3、微不足道,鸡毛蒜皮般的琐事。如买水果少了几两,爱人烧糊了饭,失手打坏了东西等等,这类事情都不值得生气。如为这些小事生气,你应该平心静气承认自己的缺点:肚量太小。
4、流言、传言、小道消息,不必去听它,听到了也不可轻信,更不该因之而生气。对传言首先要冷静对待和思考一下,向你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出于何种动机?他与被告发者何种关系?可靠性有多大?再说,皇帝还有人背后骂三声呢,即使背地被人议论几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为它生气,纯属“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很傻的,为智者所不为。
上述种种都是不该生的气。如果每个人在生气开始时就按以上分类认真地思索一下,一定会发现,绝大多数是不该生的气,这样,气自然会很快消除。
二、消气要越快越好。有人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生气不超过3分钟。消气越早越快越好。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因为人在生气时,气往上升,心胸变得狭隘,好钻牛角尖儿。这是消气的主要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可积极主动采取下列方法。
1、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去看书或做别的事。此谓“躲避法“。
2、找知心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向他(她)诉述自己内心的不平,求得他(她)的安慰、疏导与调节,这就会加速消气的进程。此谓“宣泄法“。
3、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园遛遛,或打开录音机,听几首自己喜爱的歌曲或音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心里的气自然会渐渐的消除。此为“转移法“。
4、干脆立即从事自己心爱的技艺,唱一阵卡拉OK,挥洒一幅书画,拉一曲琴此谓“升华法“。
三、消气只是使自己内心平复,注意不能损害他人,不要迁怒。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工作单位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便打,骂老婆,或者在气头上摔东西、毁家俱,这种做法叫“迁怒“。将心中的怒气向第三者或物品上发泄,这不仅是无能的表现,也不利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反而会使自己的心境和处境每况愈下,应该绝对避免之。
因此,消气不仅是种方法,更重要的是精神修养。一般说来,一个善于体谅他人和平心静气的人都是宽容大度,涵养很深的人,所谓“宰相腹中能撑船“,这肚量是平日注意涵养的结果。因此,学会消气,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少生气和快消气的乐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