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议论文(评论):“让英雄不再流泪”
让英雄不再流泪
大家都还记得丛飞的故事吧,他一生节衣缩食,资助了近二百个贫困生,然而在他病重期间竟无一人探望,只得抱憾离去。
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人们在愤怒的同时也不得不进行反思:我们在做好事当英雄的同时,是否记得将感恩也传递下去了呢?
为什么大学生在受人资助后却对捐助者不闻不问?为什么在路上摔倒的老人被人救起后却被反咬一口?为什么被人以生命相救的落水儿童不出来作证?这是他他们不懂的感恩,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一杆正义之秤,是因为他们的道德素质令人堪忧!而作为英雄,在救人的那一刻是来不及思考的,他们不会想到世界上会有如此自私之人。在他们大爱的心目中只会单纯地认为,所有人都是知恩图报的,而我救人却不是为了回报!
然而他们不曾知道,这世上还有好多自私贪婪之人,他们只会想到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损,却不在乎恩人的感情,这怎不能让英雄哭泣?在社会的阴暗角落是存在着一股不正之风的,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的一些缺点日益暴露,而感恩这种美好品质正在渐行渐远。
大家都记得农夫与蛇的故事,试问再给农夫一次性命,他还会再去救那条不知感恩的蛇吗?就像被不懂感恩的人伤过心的英雄们,他们还会再犯傻吗?想必答案是否定的。
那这样一来,贫困生谁来资助?摔倒的路人谁来送医院?落水儿
童谁来救?人们可能眼睁睁地看一条鲜活的生命逝去却无动于衷。这不是我们不想,而是不敢!这些人不知感恩的荒唐行为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做英雄,最后的苦果只有他们自己吃。可是我们的和谐社会少了这样一支正义的力量又该如何构建?
我希望那些不懂的知恩图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人能扪心自问,自己这样做还能被称作人吗?你们在接受帮助时是否记得接受感恩呢?而我们也该多发挥舆论的作用,谴责这种令人唾弃的行为,让更多的人学会感恩,别再让英雄哭泣!而对政府来说,是否该多关注一下残疾的英雄和逝去英雄的家人呢?我们不想再看到英雄拖着残疾的双腿沿街乞讨,不想再看到英雄的家庭生活拮据,孩子辍学。他们为了社会和谐把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都奉献了,而作为感恩者,我们又给了他们些什么?
学会感恩,让英雄不再哭泣。学会感恩,让彼此互相温暖。学会感恩,让社会更加和谐。
别让英雄哭泣 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前段时间已逝歌手丛飞妻子因车祸辞世使媒体再次将前几年丛飞的事迹搬上头版。而最令人心寒的是,当丛飞病危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并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无一人去看他。若他地下有知,怎能不为这不古人心而心寒失望!而今英雄之妻业已不行离世,感恩这一话题再次在社会上引发讨论热潮。
近年来,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彭宇案”更是不得不提。人们不禁感慨——英雄在哭泣!
可是,为什么在新闻媒体大肆宣传报道此类负面事件、倡导人们感恩英雄的同时,仍有那么多人受人之恩却漠视英雄,甚至作出令人心寒之事?
表面上看,是某些人顾及个人利益逃避社会道德赋予的责任甘愿做不闻世事不辨事实的缩头乌龟。彭宇所救的老太从昏迷中醒来后不就一口咬定是被彭宇所伤吗?她的目的不就是那无人负担的高昂医药费吗?是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这一般是建立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之上。当道德标准和利益标准发生冲突,又有几人能抵挡住物质诱惑?又有多少人宁愿抛弃良心谴责违背道德,放弃感恩?
提起感恩,幼齿之儿尚可诵“羊跪乳,鸦反哺”。懂得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是炎黄子孙血脉中蕴含的优秀品质。面对诱人无比的利益,我们就应舍大求小放弃感恩吗?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是有很多人面对不公不正和弱势群体选择旁观吗?英雄挺身而出,他们施以援手并无任何功利性目的,却被受恩者乃至这不知冷暖的社会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对于受恩者来说,这难道不是道德的缺失和良心的泯灭吗?个人修养的漏洞在此暴露的完完全全,不知感恩之人不成大器!透过个人行为,我们看到了社会风气和社会制度的漏洞。倘若人人都不再有一颗感恩的心,这将是一个多么冷漠的社会!到那时,拜金主义、唯我主义将横行霸道,社会再无温暖可言!许多英雄为他人甚至落得残疾失去生命。残疾者的余生、逝者家属都成为不可逃避的问题。而制度的漏洞使这一切都成为空文。法律的空白更让受恩者将感恩置之度外而心安理得。
我们需要生活在一种充满感恩的氛围之中,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能真正完善起制度,摒弃无尽的程序化口号化,真正为救人者解决实际困难,让将救人者无后顾之忧。感恩更应该从娃娃抓起,在教育中贯穿感恩主线,使我们培养的祖国未来人人都有一份感恩之心,心心相汇,构建出一个被感恩氛围包围的和谐社会。
正视感恩,勇于感恩,只为了别让我们的英雄哭泣,别再让社会的温暖从漠视恩情中溜走!
第二篇:《让母亲不再流泪》演讲稿
《让母亲不再流泪》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母亲不再流泪》。
大家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播放广告图片)
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如果没有水,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荒,因为水的缺乏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节约用水,保护生命之源已经刻不容缓。水资源已经日益成为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而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为新的问题,再加上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的现象严重, 使本来就紧缺的水资源更加雪上加霜.如同今天的石油危机一样的水资源危机正在悄悄向我们逼近.2010年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型旱灾,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都为我们敲响了节约用水的警钟。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面临巨打的饮水问题。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非洲有200万儿童死于缺水。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这一个个让人心惊胆寒的数字,让我久久难以平静!(播放图片)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热土,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命运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留住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那清澈美丽的江河,为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校园更美丽,祖国更美好而一同奋斗!
谢谢大家!
六年六班 刘慕骐
第三篇:让胡杨树不再流泪教师发言稿
古挪一家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河两岸的绿洲上。一天夜里,古娜听到屋外传来低低的抽泣声。她叫醒父亲,一起循着哭声来到了屋后的胡杨林。灯光下,一株枯萎的老胡杨树正在流泪。“阿爸,该不是老胡杨树在哭吧?”古娜轻轻地问道。还没等爸爸回答,老胡杨树先说话了:“古娜姑娘,是我,是我在流泪。我在为我们胡杨树家族的命运哭泣啊。我在这里呆了500多年了,亲眼目睹了塔里木河两岸由绿色向沙漠变迁的全过程。很早以前,塔里木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胡杨林带,人们把它称为‘绿色走廊’,它成为新疆通往青海、连接祖国内地的重要通道。可是后来,由于大规模的砍伐,胡杨林从原来的5.4万公顷锐减到了现在的1.6万公顷,塔里木河下游近1/4的河道彻底断流了。人们都说,胡杨树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但是,照目前人们的砍伐速度计算,我们胡杨树本事再大,用不了千年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唉,真是可悲啊!”说着,老胡杨树又不禁潸然泪下。古娜和父亲伫立在寒风中,静静听着老胡杨树的哭诉,也难过地留下了眼泪。
是啊,地球,因为有了植物,才充满了生机;人类,因为有了植物,才得以生存和繁衍。而人类,却一次次把无情之手伸向了植物。胡杨,这个沙漠卫士,在人类斧钜的围攻下,也成片成片地枯死了。同学们,植树节又到了,让我们携起手去播种一片绿色的田野吧,植一棵树,造一片林,争当绿林卫士,让胡杨树不再流泪!
第四篇:留守儿童演讲稿让母亲不再流泪
留守儿童演讲稿:让母亲不再流泪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母亲不再流泪》。
大家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艰难地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枯竭了,然后画面上出现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如果没有水,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随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荒,因为水的缺乏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节约用水,保护生命之源已经刻不容缓。水资源已经日益成为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而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为新的问题,再加上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的现象严重, 使本来就紧缺的水资源更加雪上加霜.如同今天的石油危机一样的水资源危机正在悄悄向我们逼近.2010年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型旱灾,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都为我们敲响了节约用水的警钟。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面临巨打的饮水问题。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非洲有200万儿童死于缺水。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这一个个让人心惊胆寒的数字,让我久久难以平静!
山东遭遇特大干旱(图)2011年1月27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了
全省抗旱最新情况。山东已达特大干旱等级,旱情仍在持续加剧。有32万人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涉及17个市中的13个市。全省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突破30万人。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热土,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命运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留住那茂密繁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无际的大海,保护那清澈美丽的江河,为山更青,水更净,天更蓝,校园更美丽,祖国更美好而一同奋斗!
谢谢大家!
仁里中心小学 郭苗苗
第五篇:优秀议论文 时文评论 满分作文精选
《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最近读书,偶然翻到一段记述,颇令人感慨。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数年之间,没人记得清都有谁参加过投掷游戏,也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颗桃核最终落脚山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重复播种、静谧无言的守望等待,定然不会迎来满山芳华的惊喜。其实,为学立志、干事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诚如诗人所言,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速度。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36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二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可说是梦想的生动注脚。
当然,坚持不是不辨方向、不顾实际地盲目前进。方向正确,步履再慢也终将抵达;目标缺失,行动再快也难偿所愿。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版图”被快速刷新,人们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快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认为积累和坚持已经落伍,下苦功夫没有前途。于是,他们以最快的脚步追求速成,开网店赚钱就去做店主,“网红”吃香了又匆忙去直播„„在浮躁中,一步步陷入了低效忙乱的怪圈。对个体来说,不省思自身方位、不注重过程积累,就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河北塞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面,如今绿树葱茏、天净水清,这样的绿色奇迹,映照着塞罕坝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万事从来贵有恒”。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有一个情节。科技部部长万钢回忆2016年5月30日,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作完报告后,对万钢说,你观察到没有,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掌声,是从后面往前边来的,楼上往楼下传的。万钢也观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他表示要从掌声中感受到科技人员的期盼。对于各级干部而言,应该学会听懂“台下的”掌声,从中读出“后排掌声”的含义,读出干事的方向。
掌声也是一种语言,它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情绪的反映。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掌声,也从内心里渴望“掌声响起”。然而,现实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掌声是一些人自己刻意营造和人为渲染出来的。有的是靠前排的人领掌,后排的人被裹挟着跟掌,此刻的掌声是带出来的,它更多是一种吹捧声、迎合声、附和声;有的则靠哗众取宠、卖弄噱头博得掌声,此刻的掌声纯粹是要来的、哄来的。应该说,这些掌声的含金量是不够的。
人是需要掌声的,也是喜欢掌声的。但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掌声?“后排的掌声”有没有响起?该怎样去赢得“后排的掌声”?
掌声是心声,也是民声。通常看,“后面”或“楼上”的,更多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喜怒哀乐、冷暖甘苦从掌声的多与少、先与后中能够折射出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从掌声的热烈不热烈、自觉不自觉、主动不主动中能透露出来,掌声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后排的掌声”既是风向标,又是晴雨表,也是温度计,它像一面镜子,照出群众是哭还是笑,是乐还是愁,照出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优与劣。
读懂“后排的掌声”,要悉心倾听。我们的改革也好,各项工作也罢,要特别在意和观察“后排”的反应,不能以为只要有掌声就可以了,把“后排的掌声”不当回事,觉得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忽视或不重视“后排的掌声”,那么“后排”迟早会出现抱怨声,说不准哪一天还会听到一片喝倒彩声。
读懂“后排的掌声”,在于赢得群众的掌声。“后排的掌声”怎么来?一句话,靠各级干部实实在在干出来,在广大群众真正有了获得感、幸福感之后响起来。前不久,电视播出的《改革在哪里》节目,以大量事实和普通百姓的话,道出了改革在田间地头,在社区医院,在街头巷尾、厂房高校,甚至就在大家的吃穿住行里,等等。群众期待什么,改革就改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说到底改革让群众有满满的获得感,百姓就由衷地为改革点赞。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只要有了这份情怀,带着责任和担当,就能真真切切地听到和读懂“后排的掌声”,也能实实在在地赢得“后排的掌声”。
“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