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法总论学习感想
经济法总论学习感想
【根据我的来访记录,我知道很多教法本的经济法的老师都喜欢布置这样的作业,也有很多人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我这篇文章。我说一点,这篇文章纯属是对课本提取主要内容。你们就不要抄了„„我们的教材不一样的。。】 ——关于经济法体系的思考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关于经济法的总论部分已经告一段落。经济法总论部分介绍了关于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原则、经济法体系、经济法律关系以及经济法的主体等内容。通过总论的学习,我们对经济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但要深入理解总论相关部分的内涵,还需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思考。其中,由于经济法体系涉及到对经济法整体结构的把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本人查找了相关资料,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以下是本人学习经济法总论后,对经济法体系进行深入思考得出的体会。
一、经济法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由此可见,法律体系的组成单位是法律部门,而这些法律部门时间是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协调性和统一性保证这一国法律调整的共同任务。经济法作为中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对其内部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法律体系
经济法律体系是由经济法个子部门构成的一个整体;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由经济法规范的特定性决定的。因此经济法体系的划分,应当体现出其规范的特定性。
目前对经济法的研究主要有许多不同的主张。其中包括“二块说”“三块说”“四块说”“五块说”和“七块说”。这些学说对经济法体系的划分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理论基础,划分的依据涉及到经济法的法律职能、经济法自身的协调性和经济法与外部法律的统一。
本人认为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经济法规范,经济法规范与民商法和行政法相比,是对二者在市场经济调整方面的补充。其宗旨在于保障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而为了体现这一宗旨,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法律的调整促进国家调节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有机结合。从功能的角度对经济法体系进行理解,我认为二块说更占优势。即经济法律体系主要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构成。市场规制法是调整在国家权力直接干预市场,调节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此看出,市场规制法的作用在于限制经济主体的意思自治。宏观调控法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宏观调控法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经济行为。
三、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二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调整对象、调整范围、立法对象和目标等方面。
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体现在:
(一)宏观调控法以市场规制法为基础
由宏观调控法的功能可以看出,其所确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市场规制法为其创造的良好市场竞争环境来实现。因此,宏观调控法以市场规制法为基础。
(二)宏观调控法是市场规制法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由于宏观调控法设立的宏观目标为市场规制法确定了方向,并且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所以宏观调控法是市场规制法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二者只有在不同的经济运行层面上对经济秩序进行调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帮助。
四、经济法体系的意义
经济法体系是对经济法内部结构的分析。由对经济法内部结构的合理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经济法内部法律规范之间的联系;由法律规范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经济法的整体;同时也可以深入的了解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调整内容、调整方法以及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终对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五、总结
以上就是在学习了经济法总论以后,本人对书中介绍的经济法体系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思考。通过仔细阅读课本和查找相关资料,我对经济法体系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对经济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要继续思考经济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经济法体系中的作用和体现。
第二篇:学习经济法总论的感想
学习经济法总论的感想
在学习经济法之前,我对经济法的了解是模糊的,哪些经济行为或事情可为或不可为,哪些行为或者事情符合规定,哪些行为或者事情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都不了解。通过对经济法总论的学习,我对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有了初步了解。
经济法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经济法的概念、经济关系及其法的调整模式、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法的调整、市场主体以及市场主体的基本民事权利。通过总论的学习,我们对经济法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但要深入理解总论相关部分的内涵,还需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思考。下面对学习经济法总论的体会做一具体描述:
一、学习经济法总论的意义
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它热门发展的同时,更是与争论并存——毕竟有争论的学术才会有一定的热度,才会藉众家之言,促进自身发展,越辩越明,从而迈向成熟的学科和部门法。正如美国法学家弗兰克所指出:“法律的许多不确定性并不是一个什么不幸的事件。它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经济法存在的问题也较为较明显。人们在研习经济法和具体的经济法律法规时,经常感到缺乏一种有力度的理论,能够提纲挈领地驾驭众多的制度和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经济法总论尚未达到成熟的境界,正所谓“有多少本经济法书,就有多少种经济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缺乏对经济法理论的深入研究,更多着眼于具体制度研究,只注重经济法的实用性和具体法规的作用,忽视制度背后的思想,忽视经济法一般原理的指导作用,这难以彰显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自我品质。
所以,对于我们,就更有认真学好总论的必要性了。
二、关于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调整对象:(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2)市场监管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5)涉外经济关系
三、经济法的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由此可见,法律体系的组成单位是法律部门,而这些法律部门时间是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协调性和统一性保证这一国法律调整的共同任务。经济法作为中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对其内部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经济法体系的意义
经济法体系是对经济法内部结构的分析。由对经济法内部结构的合理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经济法内部法律规范之间的联系;由法律规范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经济法的整体;同时也可以深入的了解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调整内容、调整方法以及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终对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五、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二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调整对象、调整范围、立法对象和目标等方面。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体现在:
(一)宏观调控法以市场规制法为基础 由宏观调控法的功能可以看出,其所确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市场规制法为其创造的良好市场竞争环境来实现。因此,宏观调控法以市场规制法为基础。
(二)宏观调控法是市场规制法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由于宏观调控法设立的宏观目标为市场规制法确定了方向,并且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所以宏观调控法是市场规制法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二者只有在不同的经济运行层面上对经济秩序进行调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
六、总结
以上就是在学习了经济法总论以后,本人对书中介绍的经济法体系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思考。通过仔细阅读课本和查找相关资料,我对经济法体系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对经济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要继续思考经济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经济法体系中的作用和体现。
第三篇:经济法总论课程感想
经济法总论感想
初学经济法,所经历的过程可谓曲折,由困惑到迷茫到现在的理解,每个过程都伴随着对经济法内涵理解的渐渐加深。
在上果果老师的经济法总论前,法学给我的感觉从来是严谨且法度森严,不容我们的思维有一丝的偏离,需要我们紧紧跟随法与理性的严格规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也使得我养成了遇事即从法的角度思考的习惯。初接触经济法课堂,心里面是无尽的困惑。总是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期待果果老师可以像其他老师那样按部就班的授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明白在这门课上老师试图教会我们的并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而更加注重培养我们一种看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单纯从法律学习的角度来讲可能有无这种思考角度并不重要,并不会影响我们做出答案通过考试。但我认为对于将来的应用,这样的思考方式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时我们常常不能直接援引法条做出正确答案,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法都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这时才是正确的思考思路和角度发挥力量的时候。
在这之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进行了多次研讨展示,其中“光大证券异常交易案”利用新闻采访的形式进行展示,让我们对原本复杂陌生的案件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了初步的熟悉。同时在同学展示已有成果的同时,老师通过不断的提示和引导带领我们“跳出来”,分别站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角度看问题,让我们摆脱固有的“上帝视角”,联系实际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看问题,更加“接地气”,也更加能够培养我们思考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考虑的角度和方法,比单纯的讲解知识更能锻炼我们的能力。
之后,我们迎来了期中考试和本小组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研讨展示。其中期中考试并没有单纯局限于考察我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而是给了我们一个“城管与小贩”的视频观看,并从中自行提炼有效信息做出题目。一脉相承地体现了果老师希望培养我们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准备“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分析了p2p网络借贷、余额宝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概况。并在来时的点评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的含义。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是简单看你掌握了多少法律知识,而考验的是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下能否利用各种方式为当事人创造有利条件解决问题。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也并不是按照一般的方法向我们传授经济法的知识,而是以“道体器用”为指导结合具体知识和案例等为我们讲解。在一开始我并不适应这样的讲解思路,认为这样并不能获得知识。但通过老师引导我们分组研讨展示具体案例或专题,我渐渐了解到老师可能在尽力培养我们一种思考的方式,培养我们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经济法内容包罗万象门类众多,如果真的按照传统方式授课则不免让我们专注于对各法具体内容的掌握而无法从整体的角度把握经济法。果果老师用自己的体悟和经验总结而成的“道体器用”的分析方法并不是给我们提供解决每件具体案例的实际知识,而是起到提纲挈领、指引我们思考方向的作用。让我们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掌握经济法总的思路,用联系的眼光看包含于经济法中的各法知识,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经济法。
时至今日已是课程的尾声,我不敢说自己完全领会到了老师教导内容的深刻含义,但我已从初学经济法时的困惑迷茫与不理解转变为了理解与敬佩。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获得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法律分析思路之外的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我看到问题时不再直接联系法条“纸上谈兵”地分析,而是会想到更多可能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并加以考虑。这种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经济法这门学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使我不会分门别类地将本属于同一经济法中的各法人为地拆开单独掌握,而会想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彼此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够在大学期间学到这种思路,是对我的挑战,更是我的幸运。我对自己在经济法课上的表现并不是非常满意,但我希望能够在领会老师的思路后在复习中努力弥补自己的漏洞。最后再次感谢果果老师一年来的谆谆教诲,学生受益终身,永不敢忘。
第四篇:经济法总论教学大纲
经济法总论教学大纲
(2010年修订)
主编 赵红梅 薛克鹏
目录
前言..................................................................................................................................................4 绪
论..............................................................................................................................................5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5
二、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5
三、经济法学的特点.......................................................................................................6
四、经济法学的学科思想与学术精神...........................................................................6
五、经济法学的研究、学习方法...................................................................................6
六、经济法学的体系构成...............................................................................................7 复习与思考题:...............................................................................................................7 参考文献目录:...............................................................................................................7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9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9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9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根源.............................................................................10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地位.............................................................................................11
第一节
经济法概念和特征.........................................................................................11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12 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12 第三章
经济法理念和原则.................................................................................................14
第一节
经济法的理念.................................................................................................14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15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16
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16 第二节
经济法律责任.................................................................................................17 第五章
经济法的实施.........................................................................................................18
第一节
经济法实施的一般理论.................................................................................18 第二节
经济法实施的途径.........................................................................................19
第二部分 基本制度.....................................................................................................................22
第六章
竞争法律制度.........................................................................................................22
第一节
竞争法律制度概述.........................................................................................22 第二节
反垄断法律制度.............................................................................................23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24 第七章
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27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基本法).........................................................27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29 第三节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30 第八章
财税收法律制度.....................................................................................................32
第一节
财政法概述.....................................................................................................32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33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34 第九章
货币政策调控法律制度.........................................................................................35
第一节 货币政策.........................................................................................................35 第二节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36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36 第十章
价格法律制度.........................................................................................................37
第一节
价格法律制度概述.........................................................................................38 第二节
经营者价格行为.............................................................................................38 第三节
政府定价行为.................................................................................................38 第四节
政府价格调控.................................................................................................38 第十一章
劳动法律制度.....................................................................................................39
第一节 概述.................................................................................................................40 第二节
劳动法律制度.................................................................................................40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42
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42 第二节
能源法律制度.................................................................................................43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43
第一节
概述.................................................................................................................44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44 第三节
环境纠纷处理程序.........................................................................................45 第十四章
产业法律制度.....................................................................................................45
第一节
产业和产业政策概述.....................................................................................46 第二节
产业法的基本内容.........................................................................................46 第十五章
行业监管法律制度.............................................................................................47
第一节
行业监管法概述.............................................................................................47 第二节
我国行业监管法体系.....................................................................................48
前言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20世纪法律文明的重大成果之一。如今,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规范各种经济活动,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随着经济法的兴起和发展,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经济法学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门内容极其丰富的部门法学。
经济法总论是以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必修课之一。其宗旨是使学生将掌握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学会从经济法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为进一步选修经济法分支学科的课程奠定基础。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在学修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和商法学后,可以学修经济法总论。
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效果,我们专门组织编写了本大纲,阐明了经济法总论课程各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数以及教学内容。
下列人员参加了本大纲的撰写(以姓氏笔画为序):
霍玉芬
李东方
刘丹
刘继锋
时建中
孙虹
薛克鹏
赵红梅
郑俊果
绪
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科的地位、特点,初步理解经济法学的学科思想与学术精神,初步了解与运用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经济法学的体系。绪论是理解、掌握经济法学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开阔视野,破除思想的禁锢,培养研读精品学术著作的兴趣,掌握经济法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特点。教学难点是经济法学的学科思想与学术精神,经济法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重要的法学学科之一,经济法学同其他法学学科一样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
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经济法学的内容、体系。
经济法学研究对象为:中外经济法史;中外重要的经济法的制定与修订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情况;中外典型的经济法事例、案例;中外经济法学的学术史,中外经济法学的学术动态及研究成果。
二、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 经济法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取决于经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经济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将其定位于法学本科的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经济法学可作为独立的法学二级学科被许多高等院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三、经济法学的特点
(一)边缘性学科
学习经济法学,要全面地知晓、运用法学各个领域的知识,特别是综合运用法理、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理论。学习经济法学,不仅仅要运用法学学科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学会运用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
(二)新兴性学科
经济法学在世界上只有近100年的历史,在新中国只有20余年的历史。
(三)挑战性学科
经济法学在理论上定论较少、流派纷呈,法律数量多、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时时催人奋进,富于挑战性。
四、经济法学的学科思想与学术精神
(一)经济法学的道德观
(二)经济法学的价值观
(三)经济法学的法律观
五、经济法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在研究方法方面具有超越性、边缘性的特点。研究经济法学,不仅仅要运用传统法学的分析方法,而且要运用现代法学的分析方法;不仅仅要运用法学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学会运用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如经济学、社会学等。
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
1、逻辑推理
2、价值判断
3、规范分析
4、实证分析;
5、法社会学
6、法经济学
7、历史分析
8、比较法学
上述方法均可被同学们尝试作为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
六、经济法学的体系构成
经济法学的体系及其构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经济法的体系和构成。因此,经济法学的体系通常由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的各部分组成,并依其内在规律进行安排。
经济法的体系不完全等同于经济法学教学体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在尊重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出于教学需要,对前者加以重新编排。
经济法学的体系包括总论与分论。总论为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分论为经济法具体制度的理论。本大纲侧重于经济法学总论,主要内容是: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经济法的特征与地位,经济法的理念与原则,经济法法律关系,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体系涉及一些分论内容。
复习与思考题:
1、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谈谈你对经济法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的看法。
3、谈谈你对经济法学是一门挑战性的学科的看法。
4、你现在对经济法学的学科思想与学术精神理解到什么程度?
5、你能够理解、运用哪些经济法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6、如何认识经济法学体系的构成?
参考文献目录:
1、[日] 厚谷襄儿 丹宗昭信:《现代经济法入门》,李锡忠等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2、[法]阿莱克西.雅克曼 居伊.施朗斯:《经济法》,宇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面了解经济法产生、发展轨迹,掌握在经济法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及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对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法律、法学背景根源有初步认识。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不同国家在经济法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及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根源及法律与法学背景根源。教学难点是世界各国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现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二)(三)经济法概念的产生 经济法的产生 经济法立法的发展
二、经济法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一)(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法给我们的启示
三、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1993年之前的中国经济法(二)1993年之后的中国经济法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一、社会经济根源(一)(二)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二、法律与法学根源
(一)法律根源(二)法学根源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最先在美国产生,而学术意义上的经济法最先在德国产生?
2、“战争经济法”、“危机对策经济法”与现代典型经济法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3、经济法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你对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学根源有哪些理解?
6、法律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参考文献目录:
1、[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法]阿莱克西.雅克曼 居伊.施朗斯:《经济法》,宇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史际春主编:《经济法总论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地位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概念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理解经济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一般原理和具体方面,以此理解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独特性。理解外国经济法学说,尤其是当代外国经济法学说,掌握金泽良雄、拉德布鲁赫、雅克曼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了解我国经济法学说,并做出总体性评价。特别是要掌握我国经济法的体系以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经济法的体系,教学难点是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节
经济法概念和特征
一、经济法的概念
(一)外国经济法的学说简介与评析(二)我国经济法的学说简介与评价(三)经济法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特征
(一)政策性(二)经济性(三)其他特征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
一、经济法体系的一般理论
(一)构建经济法体系的前提与方法(二)关于经济法体系的不同观点
二、市场监管法
(一)市场监管的概念、特征、方法、理论基础
(二)市场监管法的概念、特征、目标、作用、立法原则和构成三、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特征、方法、理论基础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特征、目标、作用、立法原则和构成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
一、法域、法部门与经济法的地位(一)法域、法部门及相互关系(二)经济法的地位
二、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的关系
(一)民法、商法的界定(二)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三)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一)行政法的界定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
复习与思考题
1、谈谈你对当代外国经济法代表学说的理解程度。
2、谈谈你对我国目前经济法代表性学说的总体评价。
3、谈谈你对经济法概念的认知。
4、谈谈你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知。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随着经济法立法的颁行而产生的吗?
5、经济法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经济法的政策性?掌握经济法的政策性对学习、研究、完善经济法具有怎样的意义?
6、如何理解经济法的经济性?掌握经济法的经济性对学习、研究、完善经济法具有怎样的意义?
7、如何理解经济法的时空性?掌握经济法的时空性对学习、研究、完善经济法具有怎样的意义?
8、如何理解经济法的综合性?掌握经济法的综合性对学习、研究、完善经济法具有怎样的意义?
9、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如何?
10、试述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
11、试述明确经济法与行政法区别的意义。参考文献目录:
1、[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键等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第65-68页。
2、[法] 阿莱克西.雅克曼 居伊.施朗斯:《经济法》,宇泉译,商务印书馆,第83-84页。
3、[日] 金泽良雄:《当代经济法》,刘瑞复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12页。
4、[日] 厚谷襄儿 丹宗昭信:《现代经济法入门》,李锡忠等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5、赵红梅著:《私法与社会法——第三法域之社会法基本理论范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薛克鹏:《经济法的定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8、李昌麒著:《经济法理念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日]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黄冯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版。
10、[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1、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赵旭东:《商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版。
13、董保华:《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章
经济法理念和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对经济法的理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具体法中的运用有较为细致的把握。学习中应该阅读先贤们有关正义的论述,体会他们的智慧,发掘人性中的善良;同时,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寻找到经济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和例证。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济法的理念与原则如何理解,教学难点是经济法的理念与原则如何体现与适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节
经济法的理念
一、经济法理念的一般理论
(一)理念的一般理论(二)经济法理念的一般理论
二、经济法的理念
(一)实质正义(二)社会本位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一般理论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和经济法理念的关系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在经济立法、执法与司法和守法中的作用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二)国家适度干预的涵义和体现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涵义和体现
复习与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理念?
2、你如何理解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
3、消费者权益法是体现个人本位理念还是社会本位理念?
4、宏观调控法是体现国家本位理念还是社会本位理念?
5、试举实例分析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6、试举实例分析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7、试举实例分析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原则。
8、试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经济法的立法、执法与司法和守法具有明确的准则性。
参考文献目录:
1、[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2002年7月第2次印刷。
3、张恒山:《义务先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英]洛克:《政府论》(下),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江山:《法的自然精神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英]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997年4月第2次印刷。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一般理论,全面掌握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和法律责任。深刻领会经济法律关系的特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经济法律关系理论分析具体经济法现象,解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以及与客体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类型(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经济权利(二)经济义务(三)经济权力
第二节
经济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责任的现有理论
(一)关于经济法责任的主要观点(二)对现有经济法责任理论的评价
二、经济法责任形式
(一)经济法责任的形式
(二)经济法责任的特点
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学习经济法律关系的意义。
2、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3、你如何理解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4、试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做进一步的分类。
5、你如何理解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
6、简述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7、试论网络信息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意义。
8、试论经济权利与经济权力的关系。
9、结合现有立法,简要分析传统法律责任理论存在的缺陷。
10、简述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形式及其特征。
参考文献目录: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徐杰主编:《经济法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刘瑞复:《经济法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府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杨紫煊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五章
经济法的实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实施方法,特别是经济法的执法和司法机制以及与传统部门法实施的区别,为经济法的正确实施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学习经济法在适用主体和程序方面的特殊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济法的行政实施和司法实施,教学难点是经济法的司法实施。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节
经济法实施的一般理论
一、法律实施的一般原理
(一)法律实施的含义、种类和意义(二)其他部门法的实施机制
二、经济法实施的意义和模式(一)(二)经济法实施的意义 经济法实施的模式
第二节
经济法实施的途径
一、守法
(一)市场主体守法(二)政府守法
二、行政执法
(一)经济法通过行政途径实施的原因(二)执行经济法的行政机构(三)行政执法的具体表现(四)行政执法的程序
(五)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三、司法
(一)司法机关适用经济法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二)经济法适用的基本模式——公益诉讼
复习与思考题
1、法律有哪些实施途径?传统部门法在实施方面各有何特点?
2、经济法实施有何意义?它包括哪些内容?
3、经济法的实施机制及其特点。
4、经济法是如何自发实现的?哪些主体应当首先遵守经济法?为什么?
5、经济法为何要通过行政机关实施?主要发达国家是如何通过行政途径适用经济法的?
6、经济法适用的行政途径有何特点?
7、国外其他国家是如何通过法院适用经济法的?它有何特点?
8、我国目前的诉讼制度对经济法的实施有何影响?目前有无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
9、在现有诉讼制度下,如何通过法院实施经济法?
10、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目前是如何实施的?它们的实施与民商法和行政法有何区别?
11、我国目前的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是如何实施的?
12、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法、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是如何实施的?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是如何实施的?
参考文献目录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二
十五、第二
十七、第二十八和第二十九章。
2、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二十章。
3、韩志红 阮大强著:《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版。
4、颜运秋著:《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漆多俊著:《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9—406页。
6、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27—704页。
7、张守文著:《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67—563页。
8、李昌麒 刘瑞复主编:《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115页。
9、[日]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王亚新、刘荣军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意]莫诺.卡佩莱蒂编:《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第二部分 基本制度 第六章
竞争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竞争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特别是我国竞争法的体系,使学生全面把握竞争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并能熟练运用竞争法分析和处理竞争案件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教学难点是如何将竞争法和经济法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时数
9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第一节
竞争法律制度概述
一、竞争
(一)竞争的含义和特征
(二)竞争的种类
(三)竞争的作用
二、竞争法
(一)竞争法的概念
(二)竞争法的作用
(三)竞争法的体系
1.反垄断法律制度 2.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3.拍卖法律制度 4.招标投标法律制度 5.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
第二节
反垄断法律制度
一、反垄断法概述
(一)垄断概述
1.垄断的含义和特征。
2.垄断的种类。
1.反垄断法的含义和内容。2.反垄断法的产生和发展。3.反垄断法的适用。
二、中国反垄断法基本制度
(一)垄断协议
1. 垄断协议的含义、特征和种类。2. 垄断协议的具体表现。3. 垄断协议的豁免。(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特征和种类。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具体表现。
3. 相关市场的界定和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三)经营者集中
1. 经营者集中的含义、特征和种类。2. 经营者集中程序。(四)行政垄断
1. 行政垄断的含义、特征和种类。2. 行政垄断的具体表现。
(二)反垄断法概述
三、规制垄断的法律方法(法律责任)
(一)规制方法概述
1.结构规制。2.行为规制。
(二)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规制方法
1.对垄断协议的规制。2.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3.对经营者集中的规制。4.对行政垄断的规制。
四、反垄断机构
(一)国外反垄断机构
(二)中国反垄断机构
1.反垄断委员会。2.反垄断执法机构。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概述
(一)不正当竞争
1. 不正当竞争的界定。2. 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的区别。3. 不正当竞争的种类。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1.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含义和特征。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商业混同或仿冒(二)商业贿赂(三)虚假宣传(四)侵犯商用秘密(五)不正当有奖销售(六)商业诽谤或诋毁(七)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法律责任
(一)民事赔偿
1.受害人 2.赔偿数额
(三)行政责任
1. 行政责任的种类。2. 执法机关。
(三)刑事责任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竞争?市场竞争有哪些种类?有何作用? 2. 什么是竞争法?它包括哪些具体法律? 3. 什么是垄断?垄断包括哪些种类? 4. 什么是反垄断法?其立法宗旨是什么? 5. 什么是垄断协议?它有哪些种类和表现形式? 6. 什么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7. 什么是经营者集中?它包括哪些种类?为什么要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控制?
8. 规制垄断有哪些方法?我国反垄断法对各种垄断行为是如何规制的? 9. 什么是行政垄断?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规制行政垄断行为? 10. 11. 简述我国的反垄断实施机制。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它和垄断有何区别?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哪些行为属于限制竞争行为? 12. 13. 14. 15. 16. 17. 18. 简述商业混同及其法律责任。如何判断商业混同行为? 简述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责任。简述虚假宣传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简述侵犯商业秘密及其法律责任。简述商业诽谤及其法律责任。简述不正当有奖销售及其法律责任。简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机关。
参考书目:
1. 种明钊主编:《竞争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 孔祥俊著:《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3. 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4. 王晓晔著:《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5. 孙虹主编:《竞争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 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
7. 李国海著:《反垄断法实施机制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七章
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全面掌握消费者保护法的体系及其在经济法中的地位,并能熟练运用现行立法分析和处理消费者案件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教学难点是如何将消费者保护法具体规定和经济法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时数
9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基本法)
一、消费者保护法概述
(一)消费和消费者
(二)消费者保护法产生原因(三)消费者保护法体系
二、消费者权利
(一)安全保障权
(二)知情权
(三)选择权
(四)公平交易权
(五)请求赔偿权
(六)结社权
(七)受教育权
(八)受尊重权
(九)监督、批评、控告和建议权
三、经营者义务
(一)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
(二)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禁止虚假宣传
(四)标明真实身份
(五)出具销售或服务凭据
(六)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
(七)三包义务
(八)禁止不公平交易
(九)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权
四、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国家保护
1. 立法保护 2. 行政保护 3. 司法保护(二)社会保护
1. 社会保护种类。2. 消费者组织。
五、消费者争议解决途径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法律责任
(一)经营者之间法律责任的划分
1. 生产者责任。2. 销售者责任。3. 服务商责任。
4. 经营者出借营业执照的责任。28
5. 租赁柜台经营和在展销会举办者责任。6. 虚假广告的责任。(二)经营者承担责任的形式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1. 产品 2. 产品质量
3. 产品质量监管体制
(四)产品质量法
1. 产品质量法的概念 2. 产品质量法立法宗旨 3. 产品质量法体系
二、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一)产品许可证制度(二)标准化制度
(三)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四)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五)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产品(六)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七)产品监督抽查制度
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一)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四、产品责任
(一)产品责任概述
1. 产品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2. 产品责任和产品质量责任的关系 3.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二)产品责任类型
1. 产品瑕疵责任
2. 产品缺陷责任(产品责任请求权期限和诉讼时效)
第三节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
一、基本概念
(一)食品(二)食品安全(三)食品安全法
1. 食品安全法的概念 2. 食品安全法的内容 3. 食品安全法的适用对象
4. 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
二、食品安全法基本制度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
(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三)食品生产经营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 2.生产经营准入程序 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4.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
5.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食品安全义务
6.食品召回制度 7.食品广告制度(四)食品检验制度
(五)食品进出口制度
(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三、食品监督管理制度
(一)食品监督管理体制(二)食品监督管理措施
四、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一)行政处罚(二)损害赔偿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消费者?它和民法中的公民是什么关系?怎样判断一个公民是消费者?
2. 什么是消费者保护法?它由哪些法律构成? 3. 简述消费者法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过程。
4. 消费者有哪些权利?请分别阐述这些权利的内容。5. 经营者有哪些义务?请分别阐述这些义务的内容。6. 请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权利和义务结构进行法理分析。7. 国家应当如何保护消费者?
8. 消费者协会是何种性质的社会组织?它有哪些职能?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中有哪些作用?
9. 消费者有哪些维权途径?请简述各种途径的优缺点。10. 如何确定生产者和销售者、柜台出租人和销售者、展销会举办者和销售者、服务提供者和产品生产者以及营业执照持有人和借用人之间的法律责任? 11. 12.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有哪些民事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哪些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3. 14. 15. 16. 17. 什么是产品和产品质量?
什么是产品质量法?它包括哪些具体法律? 我国对产品质量有哪些监管措施? 简述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简述产品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
18. 19. 20. 21. 22. 23. 简述产品缺陷责任和产品瑕疵责任。什么是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简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对象。简述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制度。
简述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措施。简述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目录:
1. 李昌麒 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 张严芳:《消费者保护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 张强等著:《市场经济与消费者保护》,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4. 刘文琦著:《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第八章
财税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财政法和税法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全面掌握财税法的体系及其在经济法中的地位,并能熟练运用现有法律分析和解决财税问题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预算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财政法的规范对象和税法的基本宗旨,并且使学生能够将法律具体规定和经济法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时数
3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
第一节
财政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财政的概念和特征(二)财政的功能(三)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法的概念、性质和内容
(一)财政法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二)财政法的内容
1. 预算法律制度
2. 财政收入法律制度(税法、国债法)
3. 财政支出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转移支付法)4. 财政管理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法)5. 财政监督法(审计法、会计法)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一、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二)税收种类
1.流转税特点和种类 2.所得税特点和种类 3.财产税特点和种类 4.行为税特点和种类
二、税法概述
(一)税法的概念和特征(二)税法的基本原则(三)税法体系(四)税法的构成要素
三、税收权限和征收管理
(一)税收权限
1. 中央税 2. 地方税
3. 中央地方共享税(二)税收征收管理体制
二、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一、国有资产法概述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二)国有资产的类型(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3.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
1.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2. 国家出资企业
3. 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
4. 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企业改制、与关联方的交易、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6. 国有资产监督 7. 法律责任
(二)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财政?财政有哪些功能? 2. 简述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3. 简述财政法的概念、性质和作用。4. 试述财政法的体系。5. 什么是税收?它有哪些特点? 6. 简述税收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7. 简述我国的税法体系。
8. 简述税法构成要素。
9. 简述我国的税收权限划分和税收征管体制。10. 什么是国有资产?它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11. 简述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参考文献目录:
1. 刘隆亨:《中国财税法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
2. 刘隆亨:《税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2009年出版。
3. 张守文主编:《财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 刘剑文主编:《民主视野下的财政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5. 徐孟州主编:《税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6. 刘剑文:《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7. 卢炯星主编:《宏观经济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第九章
货币政策调控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货币调控法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货币政策法律制度,教学难点是如何从经济法基本理论角度,使学生理解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法的关系,包括该法的法律责任和实施机制。
教学时数
3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
第一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一)货币及其效应(二)货币政策的概念
35(三)货币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二)基准利率(三)再贴现(四)再贷款(五)公开市场业务
四、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货币政策的制定(二)货币政策的执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演变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二)中央银行的演变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演变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地位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一、政策性银行概述
(一)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和特征(二)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二、政策性银行的种类及职能
(一)政策性银行的种类
(二)政策性的职能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货币?它有哪些效应? 2. 什么是货币政策?简述货币政策目标 3. 简述货币政策工具。
4. 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5. 简述中央银行的产生和演变。6. 简述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演变。7. 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8. 中央银行有哪些职能?
9. 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它有哪些作用? 10. 简述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及其职能。
参考文献目录:
1. 刘隆亨:《金融法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出版。2. 吴志攀主编:《金融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3. 强力主编:《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4. 徐孟州主编:《中国金融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5. 朱大旗:《金融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6. 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
第十章
价格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价格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中商品和价格形成的机制以及经营者和政府在价格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并能使学生运用价格法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营者和政府的价格行为规范,教学难点是掌握政府的价格调控
制度。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节
价格法律制度概述
一、价格和价格的形成机制
(一)价格概述(二)价格形成机制
二、价格法概述
(一)价格法的概念和特点(二)价格法的内容(三)价格法的作用
第二节
经营者价格行为
一、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一)经营者的价格权利(二)经营者的价格义务
二、经营者的不当价格行为
(一)经营者不当价格行为的界定
(二)经营者不当价格行为的种类
第三节
政府定价行为
一、政府定价的范围
二、政府定价的程序
第四节
政府价格调控
一、价格调控的依据和作用
二、价格调控工具
38(一)(二)(三)(四)(五)(六)(七)
复习思考题: 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价格调节基金制度
收购保护价格制度
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
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
临时集中定价权制度
冻结价格制度
1. 什么是价格?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2. 什么是价格法?它有哪些作用?市场经济中是否需要价格法? 3. 简述经营者确定商品或服务价格时,应当遵循的规范。4. 经营者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
5. 政府应当对哪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定价?应当如何定价? 6. 政府应否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它可以运用哪些调控工具? 参考文献目录:
1.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2. 徐孟州著:《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王卫国 李东方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4. 杨紫烜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十一章
劳动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使学生全面掌握劳动者保护法的体系及其在经济法中的地位,并能熟练运用现行立法分析和处理劳动案件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散的劳动者保护法律制度统一起来,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劳动法律知识体系,并且将劳动者问题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教学时数
5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劳动(二)劳动者(三)劳动关系
二、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二)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三)劳动法的体系
(四)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劳动法律制度
一、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种类(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1. 劳动合同的订立。2. 劳动合同期限。3. 劳动合同的内容。4. 试用期。5. 培训费。6. 保密条款。7. 竞业限制条款。8. 违约金条款。
9. 劳动合同的生效和劳动关系建立时间。10. 无效劳动合同。11. 劳动合同的履行。
12.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3. 集体劳动合同。
三、劳动基准法
(一)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二)加班制度(三)工资制度(四)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五)工伤保险制度
四、劳动争议处理
(一)调解(二)仲裁(三)诉讼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劳动和劳动者? 2. 简述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3. 简述劳动法的立法宗旨。4. 简述劳动法的内容和体系。5. 简述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6. 劳动合同和民事合同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7. 简述劳动合同订立方面的特殊规定。《劳动合同法》从哪些方面对劳动者进行保护?
8.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期限和试用期有哪些特殊规定?
9. 我国法律对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有哪些规定?关于休假有何规定? 10. 11. 我国法律对劳动者加班有何规定?
我国法律对劳动者的工资有哪些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否自由协商工资数额? 12. 13. 14. 劳动者哪些情况下属于工伤? 劳动争议调解有哪些特殊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和商事仲裁有哪些不同?
15. 劳动者诉讼和普通民事诉讼有何不同?
参考文献目录:
1. 关怀主编:《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 贾俊玲主编:《劳动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3. 黄越钦著:《劳动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 [英]巴纳德:《欧盟劳动法》(第2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出版。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为学生运用自然资源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地管理法,教学难点是将从经济法角度使学生理解自然资源法。
教学时数
3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
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一、自然资源法律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二)自然资源法的概念和立法原则
(三)自然资源法基本制度
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主要内容和体系
(一)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二)矿产资源法律制度
(三)水资源法律制度
(四)森林资源法律制度
(五)草原资源法律制度
(六)渔业资源法律制度
(七)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
第二节
能源法律制度
一、能源法概述
(一)能源和能源问题(二)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三)能源法的概念和宗旨
二、能源法的内容
(一)节约能源法律制度(二)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三)煤炭法(四)电力法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特点?
2. 什么是自然资源法?它的立法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3. 试述我国自然资源法内容。
4. 什么是能源?它和自然资源有何联系和区别? 5. 简述能源法的作用。6. 简述我国能源法的内容 参考文献目录:
1.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2. 徐孟州著:《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杨紫烜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为学生运用环境保护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环境保护法的体系,教学难点是如何从经济法角度认识和把握环境法。
教学时数
1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
第一节
概述
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三、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一)环境保护基本法(二)大气污染防治法(三)水污染防治法(四)水土保持法(五)防沙治沙法(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七)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八)海洋环境保护法(九)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十)环境影响评价法(十一)清洁生产法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
一、环境规划制度
二、清洁生产制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四、“三同时”制度
五、排污收费制度
六、总量控制制度
七、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八、限期治理制度
九、环境标准制度
十、环境法律责任制度
第三节
环境纠纷处理程序
一、环境行政纠纷处理程序
二、环境民事纠纷处理程序
三、环境犯罪处理程序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环境?它包括哪些要素?
2.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和经济活动是何种关系?
3. 简述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4.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5. 环境保护法包括哪些具体制度?这些制度各有何作用? 6. 简述环境纠纷处理程序。参考文献目录:
1.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2. 陈泉生著:《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3. 韩德培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法律出版社。
4. 吕忠梅著:《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5. 曹明德著:《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第十四章
产业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产业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并能运
用产业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产业法的体系,教学难点是产业法和产业政策的关系。
教学时数 课时1
第一节
产业和产业政策概述
一、产业
(一)产业的含义和特征(二)产业发展(三)产业的划分
二、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的含义(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三)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二节
产业法的基本内容
一、产业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产业法的概念(二)产业法的特征
二、产业法的立法现状
(一)科学技术进步法(二)农业法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四)清洁生产促进法(五)中小企业法(六)循环经济促进法
三、产业法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产业?如何划分产业?简述产业的发展历史。2. 什么是产业政策?它有哪些作用和局限性? 3. 我国的产业政策和如何制定和实施的? 4. 什么是产业法?它有哪些特征? 5. 简述我国产业法的立法现状。6. 产业法和产业政策是什么关系? 参考文献目录:
1. 史际春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十二章。2. 王晓晔主编:《经济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九章。3. 张守文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十章。
4. 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十七、十八章。5. 王先林:《产业政策法论》,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6.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
第十五章
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特定行业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体系,为学生运用这些特殊领域的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法律体系,教学难点是如何从整体角度统合分散在各个行业中的法律制度。
教学时数
1课时(并建议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第一节
行业监管法概述一、二、行业和行业监管
行业监管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行业监管法的功能
第二节
我国行业监管法体系
一、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一)银行业法律制度(二)证券业法律制度(三)保险业监管法律制度(四)期货业法律制度(五)信托业法律制度
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
(一)房地产开发法律制度(二)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三)房地产权属登记法律制度
(四)违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法律责任
三、广告法律制度
(一)概述
(二)广告内容规范(三)广告活动规范(四)广告审查(五)广告法律责任
四、邮政电信法律制度
(一)邮政法律制度(二)电信法律制度
五、建筑业法律制度
(一)建筑许可
(二)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三)建筑工程监理(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五)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48(六)法律责任
六、涉外经济法律制度
(一)外商投资法(二)对外贸易法
七、其他行业法律制度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我国特殊行业立法体系。2. 简述金融业监管法律体系。3. 简述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内容。4. 简述我国邮政业法律制度内容。5. 简述我国电信业法律制度。
6. 简述我国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7. 简述我国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参考文献目录:
1. 参见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 刘隆亨:《金融法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出版。3. 吴志攀主编:《金融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4. 《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五篇:经济法总论教学提纲(2010-11-1)
2010-2011第一学期经济法总论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部分
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时数:8-9周)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一、经济根源
二、社会根源
三、法律和法学根源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地位
第一节 经济法概念和特征
一、经济法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特征(政策性、经济性和其他特征)第二节 经济法的地位
一、经济法的法域归属
二、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区别和联系)第三章 经济法理念和原则
第一节 经济法的理念
一、实质正义
二、社会本位 第二节 经济法的原则
一、国家适度干预(介入)
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主体的特性和类型)
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客体类型和特性)
三、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经济法权利和义务及特点)第二节 经济法律责任*(选择讲授)第五章 经济法的实施
第一节 经济法实施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经济法实施的途径
一、行政途径(实施的主体、程序)
二、诉讼途径(诉讼方式和特点)第六章 经济法的体系
第一节 市场监管法
一、市场监管概述(市场监管的概念、特征、方法、理论基础和监管机构)
二、市场监管法(概念、特征、地位、作用、体系)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概述(宏观调控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方法和调控机构)
二、宏观调控法(概念、特征、地位、作用、体系)
第二部分
经济法基本制度(教学时数:9-10周)
第一章 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竞争法律制度概述(竞争、竞争法)第二节 反垄断法律制度
一、垄断的概念和种类
二、我国反垄断法基本制度
(一)垄断协议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经营者集中
(四)行政垄断
三、规制垄断的法律方法或法律责任
四、反垄断法的实施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概述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用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商业诽谤)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
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体制 第二章 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概述(消费、消费者、消费者保护法产生原因、消费者保护法构成)
二、消费者权利
(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接受教育权、获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
三、经营者义务
(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不作虚假宣传、出具相应的凭证和单据、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或服务、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
四、消费者的保护(立法、行政、司法、消费者协会)
五、消费者争议解决途径
六、法律责任(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及互相划分)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一、概述
(产品、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法概念和内容、产品质量监管体制)
二、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产品许可证制度、标准化制度、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产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三、生产者义务
四、销售者的义务
五、产品质量责任制度
(产品责任概述、瑕疵产品瑕疵责任、缺陷产品责任、)第三节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
一、基本概念(食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的构成和适用对象)
二、食品安全法基本制度(重点是食品生产经营制度)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四、法律责任(重点是损害赔偿)第三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政法概述
一、财政的概念、特征和管理体制
二、财政法的体系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
一、税收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一)流转税特点和种类
(二)所得税特点和种类
(三)财产税特点和种类
(四)行为税特点和种类
二、税法体系、要素、征收权限划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第三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授课教师自选)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授课教师自选)第五节 审计和会计法律制度(授课教师自选)第四章 金融调控和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基准利率
(三)再贴现
(四)再贷款
(五)公开市场业务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一、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策性银行的种类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自选)
一、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二、证券监管法律制度
三、保险业监管法律制度
第五章 价格调控法律制度
一、政府定价的范围、方式和程序
二、政府价格调控手段
第六章 自然资源和能源法律制度(授课教师自行选择)
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第二节 能源法律制度 第七章 特殊行业法律制度(授课教师自行选择)
第一节 建筑业法律制度 第二节 房地产业法律制度 第三节 邮政和电信法律制度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法律制度 第五节 对外经济法律制度 第六节 产业促进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