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享会有感
分享会有感
4月16日下午在高经理的组织下我们开了一个分享会,由参加总公司组织的“新员工训练营”的同事讲述他们的培训内容和感受。
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体会到今后在工作中应怎样做事,怎样和业主、领导、同事沟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物业的存在就是为业主解决问题的,如果问题没有了我们也就失业了。要珍惜现在,为将来做好起步,不去抱怨任何人和事,要用真心为业主服务,为物业做事。
顺手做起身边的小事,如打扫桌椅,在院里捡起落在地上的塑料袋或纸屑,把物业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大家庭,为这个家庭的未来打好基础,迈出新的起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名都物业服务处
杜芳
第二篇:听音乐会有感(本站推荐)
听音乐会有感
余亦晟
当我一次次在电视机上看见气势磅礴、激情洋溢的厦门爱乐乐团时,我从没想到会在今天领会他们的内涵、他们近距离接触。
当我一次次的听见郑小瑛这个震撼中外、耳熟能详的名字时,我从没想到会在今天见到她本人,更没想到她会读到这篇文章。
当黄老师宣布我们将要去音乐岛爱乐厅欣赏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时,为一次盛大的音乐盛宴,为一次见到郑奶奶和爱乐乐团的机会,我们不禁欢呼了起来。终于到了星期六下午,下了车,我们一步一步走向音乐厅,走近一步,我们的心情就越紧张一分。黄老师带着我们到了一座旧楼,我们正感叹爱乐乐团身为国际著名乐团,条件这么艰苦,一走进乐厅,我们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见干净整齐的座椅一列列摆着,天花板上吊起“厦门爱乐乐团”六字和乐团标志。前台,乐手们早已准备好试音与调弦,一束一束灯光照下来,不像流行歌手唱歌时照的强烈的聚光灯,而是柔和的光线,如阳光一样洒在台上。
我们彬彬有礼地坐下来,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指挥入口。随着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穿着黑色礼服,挂着金丝眼镜,满头泛金的白发,神采奕奕的老奶奶走了出来。我们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在说:“郑小瑛奶奶!”先是黄老师开了个头,我们都使劲把巴掌拍起来。随后是我们的指挥大师——来自的台湾的陈澄雄先生,他很有风度的让郑奶奶走在前面。然后是一位年轻的首席小提琴手走了过来,他为我们的掌声鞠了个躬,坐了下来。
郑小瑛奶奶给我们介绍了陈澄雄先生,和今天的曲目。说完便坐在首席小提琴手旁边,准备给我们细细讲解。陈澄雄先生向我们鞠了个躬,走上指挥台,举起了手。全部乐手各就各位,拿起弓、槌、管。我们立刻直起身子、闭上嘴巴,全神贯注盯着指挥。只见指挥一挥手,只听乐声一声响起。音乐会正式开始了。第一首曲子是香港音乐家陈能济先生谱写的《五彩缤纷话管弦》,一开始,我们便听见了熟悉、亲切的音乐,原来这是一首取材中国各地民谣的交响乐,各种乐器依次演奏主要旋律。郑小瑛奶奶配着音乐,用生动的语气给我们细细讲解,再加上陈澄雄先生在曲终时用他那台湾人特有的犀利幽默给我们展示了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让我们对复杂的管弦乐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望着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不仅感到他们就是一个大家族。木管、铜管、敲击乐、弦乐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史、王、贾四大家族,组成了管弦乐队。木管家族里有一对相亲相爱的姐妹,她们是长笛和短笛,长笛声音悠扬、深远,如深山里的回音;短笛声音尖细、稚嫩,如水滴在石头上。木管家族的近亲铜管家族,则是大丈夫的一群,能屈能伸,每当圆号、低音号发出嘹亮的声音,地板就会嗡嗡震动;每当神气的小号、长号放开能穿透空气的嗓子,人的耳膜就会被震撼;每当单簧管、双簧管传来充满弹性的声音,天花板上吊下来的标志都会随之舞动。敲击乐家族是中国
元素最多的家族,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弦乐家族就像乐队的灵魂,小提琴就像一个刚来人世的小弟弟,用他那纯洁、天真的声音歌唱这个新奇的世界;他的哥哥大提琴就成熟得多,他雄浑低沉的嗓音深情诉说,给小提琴做着坚强的后盾;他们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大哥,这个大哥已经经历沧桑,看清世态炎凉,悲凉地叹息;弦乐合奏,就像一股清泉流进人的心田。
听着美妙的音乐,我不由得沉醉到它的音符里去,我们像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黄老师、我们同学、乐手们、陈澄雄先生、郑小瑛奶奶,都自由地飞起来,脚下踩着云朵,头上顶着蓝天,透过云朵,蒙古大草原上的奔马、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北国苦寒傲立的梅花,我能看见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下面闪现。
乐曲结束,我梦幻似的从云朵上掉下来,回到了乐厅。接下来就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世界交响曲》,我至今在学大提琴,拉过德沃夏克的《幽默曲》,自然对《自新世界》充满了好奇。陈澄雄先生给我们介绍德沃夏克在作这首曲子时的背景,当时,他远离祖国,正应聘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在这部交响曲里,不仅有它对美国这个生机勃勃的“新世界”的鲜明印象,包含了他对在“新世界”里备受异族压迫歧视的黑人和印地安人处境的深刻同情;也交织着他对祖国和同胞们不可遏制的思念之情。
然后,陈澄雄先生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乐章之间不能鼓掌,黄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点。但是陈澄雄先生很宽容,他说:“但是观众如果忘情地鼓起掌来,也不是什么失礼的事。”
第一乐章开始了,这一乐章给人的感觉是激奋昂扬、朝气蓬勃。主要是提琴、铜管演奏。第二乐章在几个惨淡的和弦之后,由英国管奏出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优美旋律,好像抒发着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第三乐章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南拉夫民间舞蹈风格的谐谑曲。而第四乐章却是一个充满了热烈和悲壮感情的总结性乐章,它气势恢宏,好像号召人们化悲愤为力量,去进行顽强斗争,有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原本一直沉默的敲击乐器这时也叮咚响起来了。这时,我感到音乐像一股电流,震撼着我的全身,我的骨头里似乎热血沸腾;我的思绪像和音符一起,飞到了德沃夏克的身旁。音乐不用歌词,却能更深情地倾诉;音乐不是语言,却能让人对世界万物交流。我爱音乐!
听郑小瑛奶奶介绍,这支《自新世界》是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我们也听到了许多熟悉的旋律,特别是第四乐章,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深入地领会这首交响曲内含的精神大义,连这点背景介绍也是从节目单里抄来的,看来我们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音乐修养。
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爱乐乐团加演了一首《歌唱祖国》,以此来纪念5天前去世的音乐家王莘。我们站了起来,合唱这首从小长到大的歌曲。音乐会就要结束了,所以我唱的特别大声。
看着眼前的爱乐乐团和郑小瑛奶奶,我不禁想热情地赞颂他们。为了把音乐
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让每个人都成为有音乐修养的人,为了让祖国的下一代有更多的音乐人才,他们举办中学生免费音乐会,郑小瑛奶奶还给我们讲解,我多么希望明年还有这样的机会啊!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我们怀着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音乐岛爱乐厅。
我有话要说:听完音乐会,我感到有很多话要说,很多句子要写,于是一回家就写了这么多。我认为举办这种音乐会对中学生的人格修养、对音乐的兴趣都很有帮助。感谢郑小瑛奶奶、黄老师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
第三篇:公司晨会有感
公司晨会有感
我的工作不一般,为公司的安全来把关;要问我是哪一个,顶天立地一仓管。进入公司短短的20天,深感公司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壮大,感触最深的尤为济南分公司同事们的团结与拼搏。
2013年7月5日,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济南分公司的月度晨会,总体感觉:好!很好!非常好!平时工作,很难得看到同事们业余时间的本色出演,通过这次晨会拉近了与90后同事间的距离,都说90后是很叛逆的,我则认为90后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一代人,他们活跃、乐观、豁达;有着超越80后的耐心与韧劲;他们不服输;他们以无言的实际行动击碎了外人的种种质疑。以前也看过很多晨会期间的文艺演出,不过在我们济南分公司的这次晨会,让我眼前为之一亮,我看到了同事们多才多艺的一面,这里的“才”与“艺”让90后更声容并茂的展现出来了,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这是本色出演,对歌曲炽热的爱和理解,只有经过自己心灵的洗涤,才能升华到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高度。我也看到一部分同事舞台的演讲能力与灵活应变能力,我认为作为公司一员,无论是展厅员工或者维护员工,还是邀约员工,他们都是直接和客户交流与沟通的一线员工,都可以统称为销售人员。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必须具备自信心,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和抗击打能力,有着让客户无法拒绝的微笑表情,谈吐风趣幽默。在舞台上展现出自信的一面,阳光的一面,幽默风趣的一面,不能让别人看出你的胆怯和紧张,必须展现出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给客户和同事传递正能量。看到了他们的朝气蓬勃,似春天绿油油的麦苗,迎着春风,茁壮成长。
我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每当下班时,看到维护、展厅部门的同事,还在乐此不疲的接待客户。他们忙,忙的不亦乐乎,奔着康庄大道,直至目的地。他们来领料时,羡慕我的工作,没有压力、规律的上下班,更甚至打算和我互换工作。熟不知,很多人却羡慕他们的工作,富有挑战、高工资。正如卞之琳的《断章》这样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作为公司一名员工,必须具有“我是公司一块砖,哪里用着哪里搬”的用人机制,工作中不仅要尽职尽责,更要力求尽善尽美。做好不是目的,还要做细,最好做精,做出业界的精英,成为别人的标榜和追赶的对象。要记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请坚信自己也是一名人材,给自己一个清醒的定位,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要树立“立足岗位做贡献,超越岗位求新知”的工作理念,只有多加学习,勤于学习,才可以胜任公司多个工作岗位,胜人方能胜任!
每一次的会议,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似湖心荡开的波纹,把我们不愉快、烦心事淡化掉;每一次的会议,亦是查漏补缺,自我充电学习,以崭新的形象,迎接每一天的朝阳!请记住,爱拼才会赢!
日期:2013-7-5
心情:喜悦
天气晴朗
第四篇:读《五猖会》有感
《朝花夕拾》中,鲁迅说他最喜欢看五猖会了,不让他去,可怎么行呢?
虽然说五猖会都是游手好闲的人去凑热闹的,但鲁迅却盼望着能去看,赛会上的各种活动,都使鲁迅感到有趣。但五猖会在东关,在离鲁迅家很远的地方,所以要提前准备。
一大清早鲁迅家的工人就开始搬东西了,鲁迅也兴高采烈的催促着他们快搬。忽然父亲把他叫过去,教他读《鉴略》,让他把《鉴略》背下来,背不出就不许去看会。
鲁迅当时只有七岁,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挑战啊!但为了去看五猖会,鲁迅还是背熟了,他背给父亲听,父亲高兴地笑了。
一个七岁的孩子把《鉴略》背下来,却不懂得什么意思,那么背了又有什么用?当时鲁迅的父亲说《鉴略》有用,概括了从古到今,可他却没有想到鲁迅这个年龄什么也不懂,就算背了也不理解啊!难道一切都是白背了吗?这值得鲁迅的父亲好好反思一下,也值得某些父母好好反思一下。
第五篇:读《五猖会》有感
读《五猖会》有感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作者以赶会为背景,反映出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文中主要记述了作者儿时去看五猖庙会。作者童年缺乏玩具,难逢盛大的庙会,因此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但在出发的时候,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两句一行,大约读二三十行。鲁迅的父亲便让他读熟,并给他背诵,不然就无法去赶庙会。这样的苟刻条件犹如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才高高兴兴陪他出门逛庙会。鲁迅回忆到:“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小经中的风景,坛子的点心,以及到了车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什么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读书”。
文章所叙之事非常简单,一次千呼万唤而来的庙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束缚搅得索然无味,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阂。在这种封建的“吃人”的传统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病态的。鲁迅长大后成为了文学家、革命家,他希望通过学术上的改革,使以后的孩子免受封建教育的荼毒。
然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却依然不合人意,现在的孩子照样健康不起来,它将孩子的天真烂漫统统都剥夺,变成一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常理,但是不应该强迫孩子上特长班、补习班,像制作盆景一样去塑造子女的形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