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有感孟会荣
读书有感
理科组孟会荣
读尹建莉老师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经是第二遍了。第一遍读来正值孩子幼儿时期。而她的书中好多教育故事是从她的孩子幼儿时介绍的。读来很是收益,最主要的是它的可操作性很强有容科学的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于其中。受用很深,感触很深。
如果不是很忙,我基本每天拿起这本书翻上两页,去感受她行云流水,如沐春风的教育理念。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妙,问题原来可以如此解决;教育原来可以如此自然、朴实、和谐。我读的如痴如醉、贪婪地享受智慧的甘泉。尹建莉老师作为妈妈她是成功的、优秀的。她的书中字里行间表现着一位耐心而充满智慧和独到见解的母亲形象。在孩子的教育上他柄着一颗细腻的爱心,周到而自然。而她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原则,是她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在她的书中提到: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如果方法用得不对,恰恰就培养了坏习惯。方法用对了好习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正确的方法远比错误的方法简单易做。我很赞成她的话。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时会借鉴他的话有时会灵活的改进一下,效果还是很好的。
记得有一次在家与老公讨论一个关于班级管理的问题,不经意的一句话“不行我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底”被儿子听到了。
当时儿子并没有特别的反应,但后来的一件事,我知道了儿子对这句话“把事情做到底”记在了心间,而且有了自己的理解并付诸了实践。
那天我正巧去哈密听课学习,家里只剩下老公和儿子了。老公买了一袋米,叫儿子帮忙装进一个干净的油桶里。因为担心米一时吃不完生虫子,而装在油桶里盖上盖子就没事了。我们通常都这样保存。而每做这样的家务事时,他也很乐意帮忙。记得那天老公做饭儿子装米,等老公做好饭叫他吃饭实时,他的一句话叫老公很是惊讶:“爸爸,米还没有装完,等我装完了再吃吧。”老公说:“我们先吃饭吧,吃完饭再装好不好?”“不好,妈妈说的一件事情要做到底,等我装完了再吃”儿子的话斩钉截铁不容商量。老公真是有惊喜又意外,只好同意儿子先把米装完。当天老公打电话就告诉了我这件事,我真得好高兴好欣慰。用尹建莉老师的话说: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的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在成就大事。孩子也会已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我很庆幸在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它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书中的每个教育故事、教育细节都会触动我的内心,引发我深思,指导我实践。不仅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包括我从事的教育工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要多读精读,认真琢磨尹建莉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更
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篇:孟会荣典型事迹材料
孟会荣典型事迹材料
孟会荣,男,生于1968年9月,现年42岁,中共党员,2002年5月入党,现任虎洞乡刘解掌村罗圈掌组居民小组长。在虎洞乡刘解掌村一提起孟会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全组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好组长。任职以来,他以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勤奋敬业,开拓进取,行之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兴组富民的新路子,他不怕风险,带头走在前,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率先垂范地带头苦干,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作为一名农村共产党员,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走在前,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为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为名利所动,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始终牢记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讲奉献,就要有点牺牲精神,不能图名图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始终与全组的父老乡亲保持着密切联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福利。在带头致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全组共同致富,使全组走上了一条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罗圈掌组也成为全乡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颗闪耀的新星。他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受到乡党委、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评议,也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罗圈掌共有居民33户,154口人。耕地面积1848亩,人均12亩,十几年前,全村人均收入仅为500元,村民住宅都是破旧的土房窑洞,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转变产业奔小康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党员干部的责任”一心一意谋发展,真真正正办实事,孟会荣同志致富不忘乡亲,他一心一意谋发展,真真正正办实事。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为党员干部做出了楷模。他带领全体党员开展“增、联、创”主题教育,为全组村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服务到家,想群体所想、急群体所急,为全体村民办实事。
1、尝试药材种植。2003年,他到外地考察市场,参观学习,分析行情,终于找到了种植中药材这一致富门路。他和合水药材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供种子,回收药材。当年,他种植甘草、柴胡等中药材15亩,净收入7000多元。有了收益后,他逐年扩大规模,近三年来,年均种植中药材保持在40亩左右,2006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孟会荣致富不忘乡亲,他积极动员和帮带亲戚邻居种植中药材,传授技术,介绍经验,提供市场信息,带动了一大批农户。2008年,他联系30多户种植中药材,户均面积都在5亩以上,户户药材收入超过3000元。为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兴果树栽植。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渴求致富的大批青壮年撂下只能解决温饱的土地,纷纷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孟会荣却看到了自己人生坐标的真正所在,他把发展的目光锁定在山沟沟里的黄土地上。2006年,他风尘仆仆地到全县其他果树栽植大乡参观考察和学习技术,并数次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为果树科学栽植做好了充分准备。2000年栽植的200株果树现已结果,年产量达到40000余斤,年收入1万余元,两年来,孟会荣自行栽植果树400余株,共20亩,待结果后,年产量可达到80000多斤,增加收入3万多元。自己的收入增加了,但孟会荣并没有忘记自己党员干部的职责,通过他的示范带动,全组群众看到了果树栽培的好处,栽植积极性极大提高。2009年,他带领本组村民,栽植苹果树木、桃树、葡萄等经济林木1500多株,创建了一个60余亩的果树栽植示范区,预计果树长成后年产量可以达到30多万斤,为全组增加收入12万元,目前全组果树栽植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3、全力推动旱作农业。旱作农业是我县摆脱靠天吃饭的根本措施,今年,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全组要完成人均1亩的覆膜种植任务。孟会荣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仅孟会荣一户就覆膜84亩,带动全村33户农民,共覆膜380多亩,超额完成任务120余亩。全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了有力保证。
4、努力学习农业科级知识。长期订阅《农家百事通》、《中国现代中药》、《甘肃农林科级》、《果农之友》等农业科技杂志和按时收听观看相关广播电视节目。他认为只有积极掌握农业科级知识,才能真正兴农、富农。通过多年的学习他还总结出一条种植结构多元化、农林牧协调发展的致富之路。
春天的耕耘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2008年,孟会荣家庭纯收入达到7万元,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万余元,比1997年翻了两番。罗圈掌组在孟会荣的带领下,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罗圈掌组今年农户平均收入已达1万元,人均收入2000元,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村民的社会福利事业也在不断提高,现在罗圈掌电视入户率为100%,电话入户率达到了80%。全组共有机动车15台,摩托车25台,贫困户由过去的10户减少到2户。在孟会荣同志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全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得到了乡党委和政府的好评。
第三篇:孟文荣同志先进事迹
孟文荣同志先进事迹(绍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发布时间--2008-05-28 来源---宣教室 作者---管理员
孟文荣现任绍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长达17年,始终保持刚正的品质、旺盛的斗志和创新的激情,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始终注重修身养德、做到率先垂范,根据中央确定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战略方针,深刻领会,努力把握,积极行动,不但为深化我市反腐倡廉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而且为全市纪检监察战线树立了标杆,成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的榜样。
忠诚敬业
在纪检监察战线上,孟文荣始终勤奋工作,以报效党和人民养育之恩。2001年至今,孟文荣先后在一位副书记缺位、一位分管常委外调,需要承担起分管或联系市纪委的干部管理、案件检查、信访、案件审理、案件管理等工作的繁重任务的情况下,不断取得查办案件工作的新突破。如相继组织查办了原绍兴县副县长李越明、原绍钢厂长李芝荣、原上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开建、原绍兴市交通局长副局长马志坚等违法违纪案件,通过案件的查处,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有力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同时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进了源头治腐各项工作。在抓好市本级办案工作的同时,认真指导、帮助和协调好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办案件工作,促进了全市查办案件工作的开展。如2005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54件,处分党员干部592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927.10万元。绍兴市办案工作多次受到省纪委的表彰。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孟文荣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本级查办的每起案件,他在调查方案、选择突破口、收集重要证据、安全措施等环节,都直接参与把关。尤其在“两规”期间,凡是不因公外出的,每晚都到办案点,与同志们共同商讨案情,及时指导办案。对全市所办的重大案件,做到件件过问,及时指导,尽心支持和帮助下级纪委办案,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疑难案件,使下级办案工作顺利推进,同时确保了依法文明办案,全市办案人员从未发生过体罚或变相体罚查处对象的违规行为,受到下级纪委同志的衷心爱戴。有一次到县里指导办案,发现涉案人员有“自伤”苗头,立即要求改变谈话方式,使案件马上突破,改变了被动局面,保证了办案工作的安全文明。
务实创新
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孟文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纪为准绳,要求办案工作做到“三个抓起”,即从初查抓起,从每个证据抓起,从每个办案环节抓起,确保所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量纪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对人的处理,严格把握政策,始终做到慎之又慎,切实维护违纪者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查禁党员干部专项治理中,孟文荣作为全市的召集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七方面的查禁重点,要划清违法违纪同一般错误的界限,对一般“小搞搞”的坚持重在教育,力促改正。这一建议务实有效,对于全市禁赌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凡是市纪委常委会决定的事、领导交办的事、自己分管的事,孟文荣从不图形式,不做表面文章,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如领导交办的王国炎信访件,从怎样找本人谈话、寻找哪些证人及如何反馈均作认真布置,使长达5年之久的信访件得以了结。1999年,为了解决绍兴县中泽村村民连续27次信访问题,他亲自带队召集县、镇有关领导,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查处了村原书记及会计等人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平息了信访。
孟文荣重视学习,注重创新。他说,纪委做的是“管人”的工作,要“管人”首先要高人一筹才行,要高人一筹就要突破常规善于创新,要创新就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此,他“学习理论以修德,学习知识以精业”。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重要业务知识更加重视,如对三个条例、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和政策规定,认真研读,全面把握。2005年,在省委党校培训2个月,他十分珍惜机会,学习作业、调研文章和考试成绩获得全优,得到许多年轻同志的由衷赞誉。孟文荣同志不仅认真学习,还注意消化领会、用于实践。如为了发挥执纪的综合效应,他提出了“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建议、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教育”的工作思路;针对基层纪委办案质量不高的情况,对下级纪委实行量化目标管理;为推进基层信访工作,总结推广了领导包案、双向承诺、有序信访等经验;在省内率先推行了案件协审制和“二审制”;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推动建立了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组织起草了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使市机关效能建设有序推进、走在前列;2006年以来,查办案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适时提出了办案工作重心前移,搞好两个延伸,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等等。这些创新的举措,有效提高了绍兴市纪检监察工作的水平,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刚正清廉
孟文荣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严于律己。长期的执纪生涯,形成了他爱憎分明、公道正派、严格自律的优秀品质。针对当前办案面临许多困难的情况,他要求办案这条线的同志从要求所在、职责所系、现实所迫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办案力度,对于腐败分子,一经发现,就坚决进行查处。在他分管办案工作期间,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都查处了一些有影响的案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有力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蔓延。但是,对于同志,他始终以诚相待,表里如一,互相尊重。对同志的不足,能出于公心,诚心帮助指出。面对不公非议,宁愿自己受点委屈,坚持既维护上级,又保护下级。
孟文荣深知“己不正焉能正人”的道理。他能始终自觉执行上级各项廉洁自律规定,淡泊名利,谨慎用权。他身为局长,从不直接审批钱物;身为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从不直接提名干部;身为一名重权部门领导,从不为亲属朋友经商办企业等打招呼谋好处。两年前他的胞弟下了岗找他帮忙,他至今没有“帮上忙”,使一些亲朋不理解。他说,选择了纪检监察工作,就意味着奉献,这一奉献包括亲情和友情的损失。但是,只要自己凭信念敬业,凭良心做事,凭人格管人,就问心无愧。
第四篇:读书心得--楚孟严
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心得
——楚孟严妈妈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为家长,在享受孩子成长喜悦的同时,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困惑。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拿什么来充实孩子的课余时间?在电视、电脑、各种玩具充斥的时代,诱惑孩子的东西太多,我们家长真的是有点束手无策。在吴老师的提醒下,我们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书,读各种书。教育的过程是不停尝试、探索的过程,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但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着急不得。引用《阅读的妈妈》中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寓言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很多道理;道德小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科幻故事能让孩子畅游在想象和未知的空间;科普类的书呢,我们可以得到孩子一大堆的“为什么”,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么。
孟严特别喜欢科幻和关于动物的书,识字多了以后,孩子能独立阅读了,班级有了读书角,带到学校里与同学一起读,提高了阅读能力,也学到了很多团结友爱、勤奋好学、谦虚礼貌、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等孩子再大些,我会放手让孩子自主选择他所感兴趣的书,也会同他一起读,以便更好地分享他的读书所得。
愿每个有心的家长都能像我一样:同孩子一起读书,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五篇:观.孟佩杰有感
观《孟佩杰视频》有感
武进区三河口小学五(6)吕永磊证号:SH12082 今天我们看了孟佩杰的视频,她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弦,使我一次次受到震撼。
孟佩杰五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可孟佩杰的好日并不长久,3年后,孟佩杰的养母就终生瘫痪了,她的养父呆不下去,便走出去再也没回来过,8岁的孟佩杰就要承担起一个成年人的担子,她每天帮养母刷牙洗脸,还要洗衣做饭,我想到自己8岁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还要妈妈喂,想想孟佩杰,比比自己,真是惭愧极了。
孟佩杰8岁时,个子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烧饭,摔了无数次,养母让她不要做,可她 总是微笑着说:“妈,没事,我能行的。”就这样不知摔了多少跤,孟佩杰每天要安顿好养母吃早饭后,才拿着一个冷馍小跑去上;放学了,她还要去买菜,再回家烧饭给养母吃;晚上还要帮养母做按摩200多下,每天要到9点多才能做自己的作业。刘芳英说:“记得有一次六一儿童节,她给女儿孟佩杰1块钱,让她买吃的,谁知道孟佩杰放学后把一块钱又还给了养母,还说家里缺钱,不能乱花钱。”
孟佩杰与养母经过4000多个日日夜夜,她一点也不埋怨,也不委屈,有时养母大小便困难,孟佩杰就帮养母掏出来,我想起我自己很怕脏,连看都不敢看,孟佩杰竟然不怕脏,不怕臭气,帮养母掏出来,看到这我流下了眼泪。孟佩杰终于考上了大学,她不放心养母,便带着养母上大学,她还边上学边照顾养母,刘芳英又说:“有一次记者请她吃肯德鸡,可她却要带回家,她带给母亲吃,还说“我”已经吃饱了,现在都不想看,于是养母就吃掉了。”孟佩杰到现在,从未吃过肯德鸡和零食,她甚至连味道都没尝过。看到这儿,我的眼泪扑扑往下流,而我每天要向妈妈要零花钱,学校禁止在校门口买三无食品,而我放学走出校门时总是忍不住那扑鼻的香气,总要偷偷地买一块鸡蛋饼,渴了要喝饮料、牛奶,不喝白开水,不懂得要珍惜父母挣来的血汗钱,有时买一个玩具手枪要几十元钱。我与孟佩杰相比,真有天壤之别,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看完孟佩杰的视频后,我受益匪浅,我决心向孟佩杰学习,学习她对养母有孝心、有爱心;做事有耐心,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坚强地战胜困难,改掉坏习惯,自信地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评析:
小作者看视频很认真,观看后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并从孟佩杰的故事中心灵受到震撼,心动不如行动,让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你吧。
指导老师:沈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