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游口才教学探索和体会
《导游口才》教学探索和体会
薛博、高媛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河北省秦皇岛市,066100)
摘要:导游口才对于导游员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本文就高职高专院校《导游口才》课程的开设意义、课程特点、改革措施、改革效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体会和一些见解。关键词:导游口才 教学探索 教学体会
高职高专教育导游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的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技巧,具有丰富导游基础知识和实际导游技能,能胜任导游服务工作、景区景点讲解员、旅行社经营管理及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的高层次旅游实用型人才。
《导游口才》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导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是导游员掌握口语表达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导游专业教学如何结合自身的旅游特色,更好地发挥《导游口才》教学的作用,不仅成为检验该门课程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成为许多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问题。根据笔者从事《导游口才》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提出以下几点见解和体会:
一、高职高专院校导游专业开设《导游口才》课程的意义
导游是一门特殊的职业,身为导游应当掌握并善于熟练地运用恰到好处的讲话技巧。有句俗话这样说,“看景不如听景,江山美不美,全靠导游的一张嘴,风景好不好,全凭导游仔细讲。导游一张嘴,调动游客两条腿”。这就是对导游“嘴功夫”的真实描述。是导游的嘴“引导客人去探索美、发现美、享受美,”用导游的嘴去调动客人跟随他们,以完成整个旅游过程。所以说,“嘴”是导游的“生产工具”是导游的“饭碗儿”,没有嘴就没有导游工作。这里所说的导游的“嘴功夫”其实就是指导游员的口才。那么,什么是口才呢?良好的口才对导游的意义体现在哪呢?
简单的说,口才就是口语表达的才能,或者说是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具体的说,口才就是在各种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表达主体运用准确的、得体、恰当、有力、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口才不仅是一门科学,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导游在从事导游活动中要使用导游语言,导游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讲究一定的技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导游口才。
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来讲,掌握良好的口才技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作为导游专业学生,他们中将来有一部分会从事导游讲解服务工作,其他学生也会从事旅行社相关服务的工作,不管直接为游客提供导游工作,还是相关的旅行社服务工作,“口才”都是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并且一个导游服务人员口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在景区游玩儿的质量。
第二,针对导游员来说,与旅游行业中其他从业人员相比,导游与游客相处的时间最长,处理相关事务最多,比如导游要为旅游者介绍行程,讲解景物,指点路线,解决困难„„因此导游的口语表达不仅是传递信息的符号,还要具有审美价值,游客从导游的语言中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求得乐趣,还能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所以导游的口才能力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由此可见,良好的口才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导游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导游员口才与才华的充分体现,更是一个导游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二、《导游口才》的课程特点
《导游口才》是旅游系导游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技能课之一,《导游口才》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导游服务的语言要求,理解导游语言的基本特征,掌握导游服务中如何运用口才的技巧,学会景点景观的讲解方法以及处理导游过程中相关事务的语言表达技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导游口才》针对性比较强。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导游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准如何,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行感受和效果。衡量导游服务水准的尺度有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口才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尺度便是口才。《导游口才》正是针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导游口语表达技巧而设置的学科。
2、导游口才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古往今来,无数能言善辩的人们都是靠刻苦训练,不断地实践和进步,才获得成功的。任何语言的训练都有一个由浅入深再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导游口才的训练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导游口才的课程训练中要着重针对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和训练。训练口才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授课中不要仅仅拘泥于一种方法,要多积累,多实践,总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导游口才》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良好的导游口才是导游工作的必备手段,同时,导游服务实践又是导游口才的重要载体。导游员的口语表达不可能脱离导游服务实践而存在。只有把口才技能应用到现实的导游服务场景中去,才使其具有生命力,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导游口才》教学中,要求学生走进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导游服务场景中进行演练,从而更好地体现了《导游口才》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口语表达技巧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旅游实际场景之中。
三、《导游口才》课程教学体会
笔者在从事导游口才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导游口才的应用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尝试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改革思路:
1、以能力本位为基本要求,以导游服务语言特点为根本依据,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责任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3、结合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关注同学们的生活实践,引导其积极实践。
4、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专业的就业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实际的导游口才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改革步骤:
1、结合案例教学、课堂模拟教学、课堂演练、实践教学相结合;
2、多引导学生针对导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进行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演练;
3、对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多采取老师和学生互相示范的方式;
4、对导游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学习采取示范、讨论、点评、总结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服务中口语表达技巧的参与积极性和重视;
5、采用媒体教学演示和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练,增加学生的现场感,更好的体现导游口才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改革效果:
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研究得到有机结合。
2、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其职业口才得到提升,更使学生锻炼了日常语言表达的技巧,以便在将来的就业中游刃有余。
3、积极贯彻了学院“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更好地体现了教学规律要求。
4、充分的最大限度地结合了导游专业的专业性特点,为学生的实践和就业都做好了准备。
5、更好的提高了教师授课的质量和学生听课的效果。从而确保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地提高。
《导游口才》教学不断给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继续探索和努力,才能更好地安排《导游口才》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合理的设计《导游口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蔡荷芳.许信旺.《导游专业职业语言的特点与能力培养》.宿州学院学报,2008 23(2)
〔2〕 〔3〕 〔4〕
作者简介:
姓名:薛博
出生年月:1981年8月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吉林省蛟河市 职称:助教 学位:文学学士
工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导游口才教学,旅游英语教育教学
通讯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联峰北路90号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邮政编码:066100 联系电话:*** E-mail:xiaobo06@sohu.com 朱建平.《高职导游专业语文教学特点漫谈》.宿州学院学报 2003(3)潘桂云.《口才艺术》 旅游教育出版社
贝思德教育机构.《导游口才训练教程》.陕西西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导游口才技巧
置疑技巧就是使用技巧疑问句提出置疑进行讲解的一种技巧。所谓技巧疑问句,就是指能够在特定导游辞中营造气氛,使讲解内容、讲解要点得到突出强调,使表达讲解生动别致、情趣盎然的疑问句。
问题:川菜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回答:这就是厨师们善于掌握调味学中的辩证法,做到口味浓淡有致:“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中有淡,淡中带浓,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变化无穷。”比如,同样是“豆腐”,既可以做成味浓味厚的麻辣豆腐,也可以做成清爽可口的口蘑豆腐,甚至做出上百种不同制作方法和口味的豆腐菜系。“锅巴”本是烧饭时的“剩余物资”,但厨师把它炸得油酥金黄,制成“锅巴肉片”、“锅巴海参”等,随着上菜时“沙沙”的响声,食客们耳目一新,享用这道菜时,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通过精心制作的“樟茶鸭子”、“鱼香龙虾”、“天府牛筋”、“坛子肉”、“东坡肘子”等名菜,“肥而不腻,脆而不生,香而不闷,酥而不散”,品尝这样的美食,会引发人们对生活哲理的遐思。川菜的色鲜味美,不但中国的南、北方人都能接受,而且为世界各国的众多食客所接受。有的外国朋友在享用川菜佳肴时,连说是难得的美味,他们不是在吃菜,而是在“吃”悠久的中国文化。(张斯炳等《成都》)
在我们介绍景点的时候,也可以经常使用这种技巧,可以在一问一答中,既给游客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又让导游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起到了情景交融的作用。
哈素海究竟美在哪里?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概括地说就是自然美、人文美的融合及其独特的物产。哈素海自然美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湖水中亭亭玉立的一丛丛茂密翠绿的芦苇。如果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是西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么与碧水回环相连的茫茫芦荡就可以说是哈素海一绝了。正是这占湖面五分之一的青青芦苇,把哈素海点缀得如诗如画。大家看,在广阔的湖面上,自然错落而生的苇丛使空间流通,视觉舒畅,隔而不绝,层次丰富,湖中芦苇迷离摇曳,远空蓝天白云飞游,这自然天成的景色让人看不透也望不够。一位旅游界的诗人赞誉哈素海芦荡景观曰:“土默川中,汪洋玉海,阴山南麓。碧水扬波,渔舟点点,游艇伴鸥鹭,连天芦荡,绿阴环抱,塞外江南顿悟。恰情望,无边秀色,醉人心脾肺腑。”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同志曾题诗哈素海曰:“马达声,向水鸭惊,船行推波摇山影。眺望海面连天碧,水畔萋萋芦苇葱„„。”可见,哈素海的芦苇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多么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哈素海的芦苇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据统计,哈素海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芦苇4000吨—5000吨,因芦苇骨硬而富有弹性,被用作编织和造纸的上等原料。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所乘的游船已徐徐驶入芦荡深处,请大家抓紧时间欣赏。请注意,芦苇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可不要错过。这些露出水面的芦苇大都2米多高,船进入芦苇丛中,就像进入青纱帐里,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水泊梁山和白洋淀中的天然屏障。(白文媛《内蒙古哈素海旅游度假村》)
导游道歉技巧:1微笑道歉2迂回道歉3自责道歉
微笑道歉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使面对刻薄的挑剔者,出言不逊、咄咄逼人者,只要你微笑冷静,就能稳控局面,缓减对方的刺激,化解对方的攻势。在道歉的语言艺术中,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传递歉意的一种“载体”。在道歉时,运用微笑语并不是奴颜婢膝,而是对他人一种和蔼友善真诚的表示。
【精彩案例】
一位日语导游员初次接团,由于紧张,把日语“津京间乘火车往返”,翻译成“津京间乘汽车往返”,这时,日方领队及时向她指正,她才察觉译错了,于是对日方领队莞尔一笑,抱歉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很快得到了日方领队的谅解。又如,一个原计划乘软卧车厢的旅游团,因故必须改坐硬卧车厢,游客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找导游员质询。这位导游员面带歉意的微笑,向游客解释说:“大家有意见是应该的,可以理解,但因正值旅游旺季,铁路客运十分紧张,我们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这次只好委屈各位游客,请多多谅解。”迂回道歉——在导游工作中,导游员难免会因一些小事得罪旅行团队中的某些客人,而导游员出于某种原因又不便公开道歉,这时,就可采用迂回致歉的方法。比如,导游员对甲女士关照过多,却忽略了乙女士,并引起了乙女士的不悦,察觉之后,便要“特别”关照乙女士,如下车时扶她——把,提醒她一句,都能使她明白你的体态语言中所含有的歉意,从而达到使她冰释前嫌的目的。自责道歉——道歉的语言艺术并不仅仅是讲几句动人的道歉语,还必须勇于自责,使对方感到你的道歉是诚心诚意的。
【精彩案例】
一个外国的旅行团在中国的游览过程中,一位游客的行李在通过铁路托运后少了一件,这位客人指责陪同的导游员说:“你们旅行社偷了我的行李。”导游员听了大吃一惊。这位客人的指责显然是无根据的,但这位导游员并没有针尖对麦芒地与他摆事实讲道理。他理解这位客人的心情,并不计较他气头上的话,于是以自责的口吻说:“您的行李不慎遗失了,不管怎么样,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一件不光彩的事。我作为陪同心里十分不安,不过我们马上就会尽力去寻找的。”尽管这位客人行李的遗失是—次偶然事故,但这位导游员勇于自责,大而言之是“发生在中国的一件不光彩的事”,小而言之是“我作为陪同,心里十分不安”。这种自责的道歉方式,体现了对客人的歉意和帮助客人解决问题的诚心。
导游拒绝的口才技巧
1微笑不语:俗话说:“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当客人向你提出某种请求时,往往有种惴惴不安的心理,你想拒绝却无法说明原因,也不便向对方多说什么道理,但又不能不让对方“下台”。说“行”不好,说“不行”又会使对方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这时,微笑不语便是最佳选择。它既能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对方不至于难堪,又能免去言语不周而导致的麻烦,取得“此地无声胜有声”之效。如,有一位举止轻浮的男游客向女导游员发出“今晚请你跳舞”的邀请,在公开场合,她想拒绝,但又怕失对方的面子,只好微微一笑,面带歉意地摇头,那位客人见此“信号”,也只好作罢。这就是“微笑不语”的典型拒绝法。
2妙言回避:在必须向客人就某个问题表示拒绝时,先肯定对方动机或表白自己与对方一致的主观愿望,然后再以你无可奈何的客观理由为借口予以回绝。譬如,—个旅游团在离境时,领队代表全团非要送陪同的导游员一大笔酬谢费,这位导游员谢绝说:“您和大家的一片好意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收,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用酬谢。”又如在故宫博物院,一批美国客人纷纷向导游员提出摄像拍照的请求,导游员诚恳地说:“从感情上,我愿意帮助大家,但按规定,我实在无能为力。”这种先“是”后“非”的拒绝法可以缓解对方的紧张感,使对方感到你的拒绝与他们的意愿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心理上容易被接受。
3婉言谢绝:以委婉的、模糊的语言予以拒绝。例如:一个旅行团正按预定的日程观光游览,有几位客人途中要求增加几个观光点,但因时间关系,又不可能满足。这位导游员说:“这个意见很重要,如果有时间,我们将尽量予以安排。”这位导游员没有给予明确答复,只是用模糊语言暗示了拒绝之意。又如,一位美国客人表示要介绍陪同他们的导游员到国外一个既能
施展才干又能赚钱的职位,这位导游员谢绝说:“谢谢您的一片好心。我扎在中国的根太深了,一下拔不出来啊。”这位导游员没有直截了当地表明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而是用“谢谢您的一片好心”表示了否定的意思,随后又作了委婉拒绝的补充。
四、导游幽默的口才技巧
(一)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就是把某种场合中显得十分自然的词语移至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场合中,使之与新环境构成超过人正常设想和合理预想的种种矛盾,从而产生幽默效果。1.一位导游员在带游客参观四川丰都“鬼城”时解说道:“亡魂进入鬼国幽都必须持有‘护照’,国籍、身份不明的亡魂是不准入境的。不过,这‘护照’是阳间的叫法,在阴间则叫‘路引’,以保证在黄泉路上畅通无阻„„”
(二)语义交叉:语义交叉,就是用巧妙的比喻、比拟等手法使表面意义和其所暗示的带有一定双关性的内在意义构成交叉,使人在领悟真正含义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1.“„„明天你们就要回国了,在离别之前,我将带各位去上海外滩拍个纪念照,和上海亲吻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2.“我们海南岛对客人历来十分热情,即使现在是冬季,也可以热得大家汗流浃背,穿不住西装外套。„„”
(三)正题歪解:正题歪解,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对一个问题故意进行主观臆断或歪曲的解释。
在导游界没有多少人皮肤是白皙亮丽的,在一次旅游即将结束时,一群学艺术的俊男俏女围着一位皮肤黝黑的女导游,说:“真不明白,旅游刚开始时,我们一直瞧不起你,并且与你作梗,你不但没有不高兴,而且更加热情的为我们服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这位女导游回答的很精彩:“父母给了你们一表人才是永远值得自豪的,这次旅游的圆满成功,主要靠‘美加净’!”“怎么讲?”游客们都睁大了眼睛。“你们长得美,加上我的心灵很纯净,这不是‘美加净’吗?”“哈哈哈哈”游客们都笑了起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四)一语双关 :一语双关,就是利用词语的谐音和多义性条件,有意使话语构成双重意义,使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产生不谐调。一位导游员在陪同一批台湾客人去工艺品商店购物途中,风趣地对客人们说:“那里有许多古代美人的画。如果哪位先生看中了‘西施’、‘杨贵妃’或‘林黛玉’,就大胆地说,不要不好意思,她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嫁’给你。不过,已经有夫人的可要谨慎一点哟!”
(五)、借题发挥:借题发挥,就是指为了活跃气氛,增加情趣,故意借题发挥把正经话说成俏皮话。
一位导游员在提醒即将离境的日本游客勿忘物品时说:“请大家不要忘记所携带的行李物品,如果忘了的话,我得拎着送到日本去,不需感谢,只向你报销交通费就行了。交通费是够贵的啊!”
(六)、自我嘲解:自我解嘲,是指在遇到无可奈何的情况时,以乐观的态度进行自我解嘲,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旅行车在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驶,游客中有人抱怨。这时,导游员说:“请大家稍微放松一下,我们的汽车正在给大家做身体按摩运动,按摩时间大约为10分钟,不另收费。”
(七)、仿拟套用:仿拟套用,是指将现成的词语改动个别词或字,制造一种新的词语,以造成不谐调的矛盾。一位导游员在接待一批港澳游客时说:“前几天,我接待了一批日本客人,他们说我是‘民间外交家’,今天,我接待的你们都是中国人,看来我又成了‘民间内交家’了。”
(八)、颠倒语句 :颠倒语句,是针对游客熟悉的某句格言、口号、定理或概念,用词序颠倒的反常手法,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味。—个旅行团要去参观长城,但因大雪封山,公路不通。为了使游客们能如愿以偿地游览长城,导游员决定乘火车到八达岭。征得游客同意后,他说:“有句名言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好汉非得到长城。今天,我一定要让大家当‘好汉’”。
六、导游补救的口才技巧
·顺水推舟 巧妙弥补
谐音掩饰将错就错
机智灵活据理辩解
恢复原思路 继续原话题
第三篇:导游工作体会
2013导游工作体会
一年的时间,稍纵即逝。按旅游的黄金周来算,曾这么算过时间:三八妇女节、清明踏青、五一劳动节、七-九月份学校放假是个黄金季、中秋佳节、十一国庆节、元旦、春节,一年就这几段时段。旅游业,业内人士无论阵后的工作人员,还是阵前的导游师傅们,应该都说过这样的话:“赚半年,玩半年。” 三月份取得导游证,整年未出过地接团。用几年的办公室经验来带着游客出门旅游,远走他乡,带去湖湘文化,带回他乡风情,我喜欢这样的方式。为何考证?并非为了赚钱,依我的性格怕是在导游业也赚不到几个银子。我爱旅游业,更爱导游那份冲锋陷阵、无所畏惧的精神。但,随着媒体的爆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导游是这个世界上最黑、最肮脏的职业。怀着一份改观的情愫,我只想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哪怕只有一丁点,也要告诉我带过的所有的客人,导游是如何将客人高高兴兴地带出去,平平安安的带回来的;我更想告诉所有的客人,导游,究竟是一份什么样职业!导游:行得正,走得直,拿回扣是光明正大的事!
很清楚地记得8月份的一个北京散拼团。由于是散客,客人则来自怀化各个地方、各个旅行社,集结北上。8月份的北京炽热难耐,接待我们的地接导游是一个北京小伙,上八达岭时遇上严重塞车,天公不巧,还下起了阵雨。小伙子征寻大家意见,是否可以不上八达岭,改上居庸关?全团客人一致通过,距居庸关不过100米路程,却足足移了30分钟才到居庸关停车场。客人很开心的爬完了长城,瞅着那上八达岭的车还在堵着,庆幸不上八达岭,否则只怕是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五点还下不了长城。回到宾馆后,出问题了:一摄像师拿着照片给客人推销,可有个家庭不满意了,因为照片是合成的,明明去的居庸关,照片上却是八达岭留念;明明颐和园还未去,照片却先出来了。本来天气炎热,一天的行程就非常地累了,可客人来了电话,还是得拖着疲惫的身躯,面带微笑给为他解决此事。可由此引发出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客人见缝插针,扬言动手打那北京小伙。北京小伙脾气好得没话说,无论客人如何无理取闹,他始终跟我说:“你放心,客人心里的火需要发出来,你要跟他急,他怎么办?我是不会跟他急的,等他火发完了,自然就没事了。”可也因为此,全团客人让他闹得没一个有好心情,本来说好的加点,全都把钱退了,大家都把怨气埋在心里,北京小伙跟我一起,也极力活跃气氛。最后一天离京的时候,为了让火车票能到他手上(因他推迟几天返回,而火车票是在火车站取,可他又不肯跟随团队一起走完余下的行程前往火车站),这个家庭强行拦着所有的客人不让出宾馆大门,眼看着要对北京小伙动粗,其余客人见状给拉住了,依个也脱离此家庭的阻拦,离开了宾馆。我把北京小伙子拉开,请他从后门离开绕到路上,带客人先走行程后赴火车站,我则自愿留在宾馆等火车票送到,再自行赴火车站与团队会合,从早上五点开始,一直到十点多,火车票才到,可想而之北京堵车有多严重,又忽忙奔赴火车站,刚好赶上进站。此趟行程是我出团以来,感觉最身心俱累的团队。8月天的北京一趟七天下来,我仅抱只58块钱烤鸭回来,吃了一块就全丢垃圾桶了。
服务行业上,客人永远是上帝,无论他们是无理取闹也好,故意刁难也罢,你总得耐着性子,心平气和的处理所有的问题,不为别的,只因为,导游是旅游业上一个窗口,随时随地,形象重于一切。在火车上,与客人聊了很多很多,回团之后,这个家庭还谢谢我和北京小伙没有计较。然而客人往往就是这样,出门在外,或许是为了“面子”,可作为导游,在维护自个儿尊严的同时,总不得有损旅游业的声誉吧?
九月份的时候,出一个三峡重庆团。九月份的三峡水路,同样是酷暑,船上条件不好,湿气重,再加上客人乘坐的是三等舱,在第一层,晚上有一些蚊虫的叮咬是在所难免。有位客人带着自个的女儿,头一晚上行程船下来,身上就生出了一些诊子,估计是皮肤过敏吧。客人将我找来,委托我给买一盒蚊香,另外吩咐我买一盒999皮炎平。按常理,导游是不能私自给客人买药品,是担心客人一旦用了之后出现症状,会有理说不清,可这名客人当着全团领导及地
陪的面,承诺只要是999皮炎平,出了任何问题不要我负责,在领导的见证与同意下,我给买了回来。尽管如此,这对父女的症状并未有所好转,反而加重了,船上没有医疗设备,行船中的岸上也没有时间供客人会诊,只得等到了重庆(我们是行的上水,从宜昌出发)之后等自由活动那天才能去医院会诊。最后一天自由活动,小孩愈加严重,还发了烧,领导和我建议此名客人立刻去医院会诊,可客人就不同意了,说这费用得由旅行社出,由我垫付。根据旅游合同以及学到的知识,产生的额外费用一概由客人自理,旅行社自然不同意,作为全陪导游的我,当然也是不会同意的,尽管客人中的领导一再解释,此种事情是他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皮肤过敏,与旅行社和导游无关,费用得你自己出,他还是特别生气,表示不能理解。我对客人说:“小孩已经在发烧了,先送去医院,我陪你去。旅行社是不会跑的,你回去之后,有任何疑问去找旅行社理论;不服再上诉到旅游局或者起诉也行,小孩看病要紧,好吗?”他却反来一句叫我不要拿小孩的病说事。劝来劝去,从早上五点多一直到八点多,实在不忍自个儿小孩疼痒难当,被电话里的老婆骂着才带去医院,当然,我随行,转辗重庆医院到建设医院,十二点退房时才折腾完,回到酒店,退房、上车,赴火车站。事后,团队领导对我感言:作导游真不容易,太辛苦了。本是自由活动,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可是由于出了问题,即使与你无关,你还是得跑前跑后;看你一路下来,都没跟我们在一起吃,还以为你吃得好些,可看了你们导游吃的东西,原来那么差,还得等船上所有人吃完后你们才能开餐,船上没菜了吃都没得吃。我只能对客人笑笑:都说导游怎么个怎么个赚钱,如果可以,我愿意做客人,请那认为赚钱的人来尝试导游是怎么个做的。
导游,游客的向导,尽己所能地为其提供旅途中的服务。谁都不愿意客人出现任何问题,谁都希望客人能高兴出门,平安归家。可人在旅途,难免会有种种故事发生,当发生的时候,作为导游,得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为客人解决一切事情,尽力扫除他们心中所有的质疑和不快。所以,陪着客人前往医院,充当客人的精神支柱,是导游的职责所在,辛苦,是理所当然的,只因为,我是一名导游!
还记得,七月份的一个华东+世博团,全团大小101人,加2名导游就是103人。两台车跑在路上,最大的车子50+1+1座,加师傅、全陪、地陪,压根就不够坐。世博,多旺的时候呀,能调到两台大车很不错了,于是乎,客人坐着,导游站着讲解。刚接团见到客人时,副校长(教师团)指着我和另一位全陪的鼻子无缘由地说:“信不信我要把你们两个导游整哭!”表情还特严肃认真。果不其然,从地接导游接团起,两台车不断出现问题,最终矛盾升级,在外滩上地接导游实在受不住客人的挑刺,叫了几个社会份子差点动起粗来„„我是全陪,是绝对不允许此种情况在我所带的行程内出现,立马挡在客人(地陪指定要意思下的人)胸前,护着他上旅游车,然后将其它的客人全部引导上车,将社会份子拦在车窗之外。当然,地陪心里也很清楚,只需要吓吓客人,不会真引发事故,在我挡在前面的同时,地陪也拉着他叫过来的人劝他们离开,然后上车赴宾馆。车内气氛异常,地陪闷不做声,师傅只管开车,客人们前排的不敢出声,后排的议论纷纷。我走到车厢最后,安抚受惊客人的心,到宾馆后准备找校长,没想校长找上我了,希望能从中斡旋,正合我意。于是一场纠纷就此化解,相互握手言和,高高兴兴的走完了余下的行程。在回程火车上时,我问副校长:“校长,对我们的工作还满意吗?”并让他给我签了意见单,当然,意见单不止一张,其中也包括那名客人的。意见单对我的评价很高,说我能为客人着想、义勇当先、工作仔细、认真、不含糊等等„„
导游工作,其中一项义务就是维护客人的人身和财务安全。当出现危险的时候,我想,所有的导游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我的客人,我不能让他出任何问题。所以,就会有了文花枝、谭维维之类的导游,我不认为这是优秀导游的代表,只是作为导游这一身份的本能!这一点,勿需要我来多做说明。
所出的大小团队虽然不多,世间百态,无奇不有,更何况是导游,是一份
“见百种人,遇百种事”的职业。有整个行程下来相处得如鱼得水、留下深厚友谊的团队;有只顾出门就玩、万事不挑的团队;有出现过问题、解决过纠纷的团队。仅管如此,却没有过对我自身的投诉。这不代表自身没有问题,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导游。我不是个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的导游。不过,我能尽己之力,做己之事,不会因为危险而退缩,不会因为难题而回避。
导游始终是一份职业,而今的导游,更多的是如汤静老师所说的,薪资只有带团补贴+回扣-人头。我不是地陪,不用交人头,但全陪的回扣有多少,只有做导游的才知道。更何况,现在的客人只要当导游提到自费或者进店时,就对导游有一种排斥心理,很多客人理解并支持导游的辛苦,会有点消费,但并不会很多,只是为了不让导游空手而归而已。所以,我得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摆正自我心态,但在此,我也得为导游说一句话:希望旅游局、旅行社业能为导游多考虑一番,不要总拿导游的责任和义务说事,当给导游提高了待遇,能让导游有养家糊口的待遇,自然也就会少很多的投诉。
最后,希望导游界越来越好吧,也希望我自己能达成所愿,算是为导游界或者说是旅游业尽一份心力,改观他人对导游界的评价!
第四篇:生活化地理教学探索体会
生活化地理教学探索体会
昌吉市一中
邓李斌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有课程就一定要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了新课程能否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在以往的基础教育课程中,由于高度统一的“一纲一本”,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了少数学者或者优秀骨干教师的专职,而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则是“弱点”,甚至“盲点”。新课改实施以来,与课程有关的各个方面都成了课程的开发资源。许多教师已投身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之中,提出了不少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途径。
地理新课标提出了不少全新的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理念首当其冲的一条。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始终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因此,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得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目标,就需要生活化的地理课程资源的支撑,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充分有效开发与利用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就成为值得我们研究、解决的问题。
地理教材中的内容,理性知识较多,比较抽象、枯燥、深奥难懂。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地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地理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地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时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教材中所提出来的问题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使新课一开始就能使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大气》”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大气运动,以及天气、气候等现象。如冬季坐在教室门口附近的同学,会感到冷风从近地面的门缝里钻进来,而教室内的热风从上方的门缝里流出去;春游爬山时,会感到山上比山下凉爽;我国北方冬季的寒潮、春秋季节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等,都与冷锋活动有关;“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与准静止锋有关;我国秋高气爽的天气,以及冬季我国东部吹偏北风,与受高压中心控制有关;城市比农村的温度偏高,等等。从这些学生的亲身生活体会引入到怎样区分各种锋面活动与天气、气候现象。这些生活中的情景,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课堂学习
在教学中由于案例教学设计体现了灵活多变的特点。突出体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的特征。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置换,把它换成符合本地特色的案例或乡土地理案例,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进而实现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从而突出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特点。例如在国土整治中学习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的措施时,可以结合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通过一系列身边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学习的内动力得到激发,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
总之,地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地理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而地理又时时联系生活。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地理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拉近地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地理、用地理,也是地理教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五篇:导游口才好坏的重要
浅谈演讲口才
·1·
对于一名导游员来说,说话已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游带团、讲解、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说话,说话是导游的工作。但说的话是否有效,却反映了导游的水平。如旅游旺季,导游带团到餐厅用餐,当时游客很多,饭店服务员忙个不停。由于游客都饿极了,于是催着导游让服务员赶紧上菜,导游员说:“急什么?没看见人家正忙着吗!”这样的话,游客听了会有什么感受?而另一位导游则这样说:“请稍候,先喝点茶解解渴,我会下厨房去催他们赶快上菜的”。同样的环境,同样是说话,得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再比如:一位游客夜间外出拜访亲友,回来晚了,给导游打了个电话,说是报平安,谁知导游员因等候多时不敢入睡,听到游客打来的电话,心里有火,劈头就问:“怎么搞的?这么晚才回宾馆?人家等你到现在,还没有睡觉,你好意思吗?”结果引发了一场争吵。如果导游员换一种说法:“这下我可放心了,洗个澡赶紧睡吧,明天还有很多景点要玩呢。”游客听了还会跟导游员争吵吗?由此可见,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语言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而把人说笑还是说跳,关键在于是否会说话,这对导游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然而,导游员光会说话还不行,还要善于把话说在点上,也就是“言之有物”。比如导游员对游客说:“这顿饭您吃得真香!我看您特别喜欢吃辣子鸡丁,这道菜是很辣的,这说明您的身体很健康,肠胃绝对是一流的。”类似这样的话,游客肯定是满意和能接受的。·2·
导游的工作总体是以“嘴”为主的,讲解、介绍、交流,在带团过程中随处可见。良好的交流仿佛一座桥梁,连接导游与游客,相互沟通避免纠纷和内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导游员长期凭着个人兴趣带团,有些导游往往与游客合不来,除带路讲解外,其他时间均独身一人,远离游客,甚至有些导游连基本的讲解也做不到全面和准确。也有部分导游员把口才视为耍嘴皮子,只会夸夸其谈,而一旦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甚至会出现逃跑、哭鼻子和不知所措等现象。为此,我们所说的口才与人际关系和上述那些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素质的导游员必须是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积极上进、热情好客、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导游员是靠嘴来指挥和安排游客的。有的游客乐意听从导游员的指挥和安排,而有的游客就偏要与导游员对着干,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导游员说话没水平,语言枯燥乏味,空洞无物,加上人际关系不得法,不能提供给游客以美的享受,恐怕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导游员与游客直接交流的特点是随机性大,不但需要即兴吐玉,而且更需机动灵活,这就要求导游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表达恰当,运用自然,顺理成章。不少导游员认为:“说话还要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呗”,这种思想说明这些导游员缺乏素质修养,既没有真才实学,又缺少口才和交际处事能力,带团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现代导游员究竟应具备何种条件和风采?全国旅游业先进工作者林青同志曾说过一段话,可与导游员共勉:
导游员应像文学家那样具有渊博的知识;
像艺术家那样具有丰富的表情;
像歌唱家那样唱出动人的歌声;
像科学家那样具有严肃认真谨慎仔细的工作作风;
像运动员那样具有健康的体魄;
像演说家那样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像幽默家那样风趣、诙谐、幽默;
像政治家那样思维敏捷,反应灵活;
像外交家那样风度翩翩、彬彬有礼;
像军事家那样遇事沉着冷静、勇敢果断;
像领导那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像小学生那样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像慈母那样有一颗温馨的爱心;
像通晓母语那样掌握工作语言;
像法官那样立场坚定、铁面无私;
…… ……
或许这些要求太理想化,太高了些,但它毕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
口才来自实践。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新导游初次带团时,往往紧张得讲不出话来。无数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情,很想成功的时候,他越患得患失,结果造成内心紧张,行为失态,伤害自我形象。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越好,那么他的实际能力就越强,反过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实际能力,才会大大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就是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能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导游带团心理素质怎样?遇到游客指着你的鼻子抱怨投诉时,你该怎么办?碰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旅游团队进展受阻,你该怎么处理?旅游团出游时顺与不顺,你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等等,都是导游员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培根有一段名言很有说服力:一个人的幸运造就主要还是在他自己手里。所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
愿导游们提高心理素质,驾驭口才这门艺术,更好地为游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