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服务人民
全省第12期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培训班
达县南外镇学员 张前东
1月9日至12日,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第12期学习文建明培训班学习。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收获较大,感受很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教师深入阐述、认真讲解,让我们这些乡镇党委委员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学习、领会和借鉴、运用这些真知灼见,对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做好基层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通过学习,不但在理论素养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人生价值观念得到进一步升华。现将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作如下总结:
一、明定位、知本行
省委组织部周部长讲授的《争做一名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让我们明白了乡镇的功能定位,充分认识到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领导力量;是党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周部长教导我们,要当好基层领导,必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和省情、乡情;必须清楚认知自身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担负起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责任;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骨干力量,使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始终坚如磐石。对我们新当选出的乡镇党委委员,周部长的授课给我们指明了前进努力的方向,懂得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乡镇领导干部。
二、学楷模,增动力
文建明同志是我省涌现的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和乡镇党委书记的学习楷模。当文建明同志到课堂与大家现场交流时,整个课堂沸腾了。大家仔细聆听文建明同志的“三二”工作法,他那宏亮的声音丝毫看不出是癌症病人,他那乐观的态度感染了在座的每位学员,他那对基层创造性的工作让每位学员钦佩。我们要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拓思路,提能力
这次培训针对社会实际,讲授了《网络舆情调控工作实践与思考》、《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置应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紧扣时代特点,针对现实社会管理需要,拓展了大家的思路。大家充分认识到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如何做好网络舆情调控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已成为每位领导干部必修基本功。通过大家静心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并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普遍感到学有所获、受益非浅,不仅填补了知识中的盲点,改善了知识结构,而且开阔了心胸眼界,促进了知识和能力的互动,理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大家深化了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及其重大问题的理解,强化了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去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增添了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的底气;另一方面,大家学习到了做好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相互融合,在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新提升。
四、强修养,坚信念。
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周部长在授课中,谆谆教导各位要一生忠诚,一路阳光;要终身学习,增长知识;要摆正位置,维护团结;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在党校的学习提高了我的党性修养,增强了我的党性观念。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马列主义信念。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保持良好的政治心态。要立志有所作为,努力做“有境界、有智慧、有勇气、有分寸”的四有型青年。要淡泊名利,懂得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取得成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里面有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凝结了组织和群众的心血,一定要十分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一定要十分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岗位,一定要对组织、对群众,也对自己负责,走好每一步。要在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特殊社会环境中,既成就事业,又健康成长。
弹指之间,三天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但记忆犹新的是,课堂上,学识渊博的老师们,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学习中,学员们意气奋发,指点江山,思想之矛触及万里神州发展方略;生活里,大家携手并肩,共建和谐奋进的班集体。“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从知宇宙宽”。结业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要求,我们一定会将所学所思所想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和勇气,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立足本职岗位,为四川的加速崛起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梳理小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论述笔记 2
引领我国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学习笔记 20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笔记 27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学习笔记 34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笔记 4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笔记 55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论述笔记
自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及相关论述,覆盖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很多已成为指引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指南,成为我国正在贯彻落实的重要国策和战略规划。
对习近平同志相关讲话和论述进行初步梳理,其治国理政理念,可总结为十个方面,可用“一一二三四,四四五五八”进行概括,即:
--1.一个核心、--2.一个梦想、--3.两个百年
--4.三严三实
--5.四个意识;
--6.四个自信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9.五大发展理念
--10.八项规定。
下面,对上述十个方面内容进行简述。
1.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是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
一个核心的提出
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作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的重要论断,并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一个核心的意义
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成果,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对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根本要求就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关键在中央,党中央的关键在领导核心。作为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所领导的事业也是独一无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政治担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践所检验是成功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众望所归、实至名归。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不是个人问题,更不是简单的称呼问题,而是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千军万马,看统帅指挥;攻坚克难,听统一号令。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2.一个梦想
一个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第一次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提出,“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在就任宣言讲话中,他9次提及中国梦,显示了他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强烈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同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十八大以来至今,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我国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全领域、全方位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
3.两个百年
两个百年,指我国到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这“两个一百年”时的发展目标。2012年,习近平担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两个一百年”:一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公元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公元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两个一百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承诺,正式公开向全体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予以宣示。
两个一百年,是与“中国梦”这一个梦想紧密相连的。习近平同志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也就是说,“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代表着“中国梦”的核心目标。
4.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党风格,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三严三实成为我党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导。
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其内涵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 新形势下的“两个凡是”。2015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践行“三严三实”集体学习时强调,“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习近平总书记对践行“三严三实”提出了四方面要求:
一是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工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是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三是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四是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靠自身努力,也靠党和人民监督。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要总结经验,健全体制机制,使各种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5.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是指全党必须牢固树立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起意识”,是新时期对党员的新要求。
四个意识的提出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党中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情况”,作为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个意识的内涵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就是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和号令。
看齐意识,就是要自觉主动全面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看齐,向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个意识”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前提,强调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以及从政治高度认识问题;大局意识是关键,强调善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核心意识是根本,强调聚合力量,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看齐意识是保证,强调时常整队看齐,保证步调一致。增强“四个意识”集中体现为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统一于增强核心意识这个根本。我们一定要自觉践行“四个意识”的要求,做到围绕核心聚力,向核心看齐,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中行动。
6.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根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要求。早在2012年,习近平同志担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此,三个自信发展成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和文化理想,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人民、实践的选择,是我国及我党不断进行文化建设的成果。
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新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中国特色、制度优势、有能力自我完善、自强不息的先进制度。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文化创造,是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近百年历史实践中,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延续与发展。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该战略布局完整地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明确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个全面”的提出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强调了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这是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意义深远。这一次并提,是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到与其他“三个全面”并列的地位。
“四个全面”,实际上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同的会议场合逐步提出。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四个全面”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第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依法治国的专门决定。
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其中的前者即《若干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位阶仅次于党章。
“四个全面”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总体关系看,是战略目标引领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不可偏废的三大战略举措,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各个“全面”之间的关系看,互相都彼此联系。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需。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方面建设一体推进,是我党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总体布局。
习近平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次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基础上,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益难以容忍,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是呼应民意,顺应现代国家发展趋势的结果。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总体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9.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10.八项规定
八项规定,是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具体内容包括: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对党离心的巨大危害性。我党迈开了凝聚民心的新步伐,以自信的态度、果敢的勇气,坚定不移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深层发力破除潜规则,重拳出击打击腐败,积极构建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党在短时间内重塑形象,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人心根基。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围绕实现“中国梦”。构建了完整的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伟大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在理论与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其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有人将其总结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八大品格,笔记如此,作为学习的标杆:即:充满自信的战略定力,直面难题的勇者担当,纲举目张的大势把控,严以修身的主体锻造,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抓铁有痕的刚性执行,梦想引领的力量凝聚,改革清障的问题倒逼。
第三篇:2015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2015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6月21日到6月25日,长沙市局教育处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举办了第二期新任科长(分局长)培训班,作为第二期的培训学员,回顾5天的学习,我感到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几天的学习课程紧凑、内容丰富、方式新颖、引人深思。
要有胆识,战胜自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空中断桥”这个项目是个人挑战项目,要求队员们在9米高处凌空跨越。虽然只是一米多的跨度,当你战战兢兢地站在“空中断桥”上,四周空空荡荡无依无靠的时候,脑子里很可能是一团乱麻,“勇气”、“毅力”、“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纷纷跳了出来,成为跨越“断桥”的拦路虎,不少平时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做事干练的人此时都犹豫了。有些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超越只是一步之遥。这也告诉我们要有胆识,没有胆就没有识,更没有成功。胆越大,识越广,先有胆,才有识。胆,就是勇气,就是魄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识,就是见识,主见,思路。“怀抱常存见识在,管它东西南北风”。在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必须要有胆识,努力战胜自己。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能够战胜自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当我们面临艰巨的任务或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努力,敢于行动,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就可以完成别人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也才能大浪滔天依然稳坐钓鱼船,地动山摇处惊不乱,从容不迫地推开虚掩着的成功之门。
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
“背摔”让我们真正体味到什么是同舟共济、相互信任。一个人站在1.4米高台的边缘,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团队,那你就背对大家平躺着摔下来。这项活动看上去似乎很平常,其实它验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及可信度。“信任”与“被信任”都是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信任”首先要相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充满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这样才会被信任。当我们站在1.4米的高台上,被捆上双手,高喊着:“准备好了吗?”听到队友“准备好了”的高声回应时,相信他们一定能把我们接住。有这些队友做后盾,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大家都成功地完成了背摔。工作中我们相信自己,信任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做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大。而更多的成功又会使我们对团队更加信任。总之一句话: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的能力却是无限的,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
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
等身高的电网上有很多不规则的洞,我们的任务是从其中的一个个洞中钻过去,而这洞并不足够地大,当然我们是不能触及电网的。如果是一个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而对于团队就能转化为可能。“过沼泽”训练也是对我们团队意志的考验,三个油罐桶,两块木板,要把十几个人运过一片沼泽地,在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下,众志成城,三个队全部成功地走出了沼泽地。现实当中我们经常要带领我们的团队“钻电网”、“过沼泽”,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又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果敢善断,快速形成有效决策并加以实施,是一个团队成败的关键。这两个项目给我很大的启发: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这次拓展训练,使大家的心理素质和体能得到了锻炼,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管理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当然,这次学到的东西还远不止这些,交到了新的朋友,积累了人脉关系等等都是这次培训的收获。学习这个过程我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更好的回到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我相信我也一样能做好。今后,不断的学习,学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不断的克服,克服懦弱,克服恐惧,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的提高,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我相信我一定能坚持下去,带领自己的科室做出成绩;我更相信这次学习不单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使我在成为优秀管理者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甚至将会影响我的一生。第2篇: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6月5日-6月29日,我参加了贵州省委党校“十二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六期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本次培训班,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讲座录像、自学及研讨等方式,结合当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任务以及工作实际、思想实际进行教学研讨。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一、提高意识、转变思维、丰富知识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讲解。讲解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州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发展等。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促颇深。
1、学习“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关于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资本论》与当代。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党史党建等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理论修养有所增强,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和思想洞察力,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学习“发挥高等教育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的技能与研究”专题。学习“课堂教学法”,“教学科研的责任与尊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
其中,何克老师以“日查已失,日行一善”为主题,为我们讲解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以具体行为=人格模式*环境条件这个等式向我们阐述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道理。他认为改善人的行为有两种方法,要么改善环境,要么完善人格。通过学员们做“三个富婆三个强盗过河”等游戏让学员们知道变换思路的重要性。
范同寿老师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题,为我们讲解了贵州悠久灿烂的历史。他用“多彩、神秘、传奇、和谐”八个字来概括贵州的地域文化特色。首先,贵州高原贵州拥有长江以南最辉煌的史前文明。其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如黔西观音洞、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六枝桃花洞、盘县大洞等遗址,都很具典型性。
其次,古代贵州为世人留下了诸多神秘的悬念。夏商时期相继出现的鬼方国、牂牁国,都是相对强大的地方政权,但他们都蒙着一层神秘的历史面纱。从战国至秦汉,延续二百余年统治的古夜郎,更是西南夷中最强大,获西汉王朝朝授以王印的神秘古国,至今仍有诸多难解之谜。
第三,历史上的贵州充满太多的人间传奇。古夜郎国与秦汉王朝长期保持和谐相处得以存续200余年;牂牁太守谢暹保境为晋;冉氏兄弟在钓鱼城设计建造中的杰出贡献;奢香夫人谱就的爱国主义长歌等。此外,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明清之际贵州知识分子的群体崛起,公车上书中贵州士子的敢作敢为、近代中国三次革命高潮中僻远贵州总是走在时代前列等也都令人惊叹。尤其在民主革命时期,贵州各族人民倾尽全力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召开使贵州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抗日战争中贵州军民在黔南奋勇抗击日军,使独山深河桥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陆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的终点等等。
二、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
学习“国家战略与贵州后发赶超”,“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三集电视述评片《迈向跨越》,学习“国发二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这些专题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工作大局,结合我省实际,深入研究我省后发赶超,跨越式发展当中的有关问题。这些讲座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对于贵州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要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科学研究为全省上下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服务。
其中,周感华老师以“中国现代化战略与贵州后发赶超”为题,系统讲解了贵州奋力后发赶超的深刻内涵。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战略定位,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明确界定了贵州奋力后发赶超的深刻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速追赶。最重要的是要加速追赶全国的“三化”同步。第二,加快转型。贵州需要加速追赶,但是,这种“赶”不是盲目地追求高速度,也不仅仅是经济指标要加速追赶,而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去加速追赶。第三,谋求幸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明确指出,贵州所要走的后发赶超之路“是一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指数的道路。” 吴祖平老师以“贵州发展新起点,新阶段的里程碑”为题,对国发二号文件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国发二号文件的“灵魂”是国家对贵州的战略定位,即加快建设“四基地一枢纽”,着力打造“三区一屏障”。具体来讲就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三、“红色之旅”使我们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六月十四日至十五日,在省委党校的精心安排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二日考察调研。实地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青岩古镇、党武乡摆贡寨。实际感受了一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干革命、打江山的艰难困苦;真正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洗礼。高元富老师以“红黑学堂里的较量”为题,讲解了息烽集中营这段鲜活历史。革命前辈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成立中共狱中秘密支部,支部领导狱中对敌斗争工作,通过黄显声将军向集中营当局提出三个要求,并获得狱方同意。通过黄显声将军向集中营当局提出开办图书室的要求,获得狱方同意。并且巧妙地利用关系,让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当“全修养人”,参加集中营的管理工作,从而便于开展斗争。利用集中营每年的两次演出和创办的狱中刊物《复活月刊》、《养正周报》作为阵地,进行对敌斗争。
通过对息烽集中营那段鲜活历史的回忆,我们看到革命烈士们献出的是生命,流淌的是鲜血,而留下的却是理想坚定、对党忠诚,光明磊落、有胆有谋,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魅力。它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而红与黑的较量、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高尚与卑贱、伟大与渺小的人格考验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仍然存在!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这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班级生活使我体验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从老师和各位学员身上我学到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工作方法、为人态度和处事原则。那些有形和无形的有益方面影响了我,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知识上得到了补充,思想上更加成熟。通过集体学习,我体验到了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并和各位学员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这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今后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动力。
党校只是我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加油站”,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我无论是思想、学业,还是身心各方面均得到了丰富与提高。时间虽短,但她使我学到的很多,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每一位学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去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贵州后发赶超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伟大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3篇: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和来自全省的五十名女干部参加了省委党校的首届女干部短期培训班。到今天已经是时间近半,课程过半,收获颇多,感触尤深。
概括前一阶段的学习,党校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实质上这两大主题是相互关联的,密不可分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它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和谐程度反映并检验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能,执政能力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客观上需要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只有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才能得以巩固。
通过教授专家们的辅导和指点,我们在理论上更清醒,立场上更坚定,并且也更增强了危机感和使命感。作为年轻的党的领导干部更加明白我们所肩负的责任,也深知我们的水平、能力与境界,尤其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上,与党的要求、与事业发展的要求、与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的紧迫感也更加强烈。
深刻地反思和剖析自我,发现我的思想认识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过去的这些年,我很努力。但我也清楚地知道,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努力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希望为家人和自己赢得较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不亏待孩子;不断进取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得到人们的尊重;尽心尽力地工作并渴望创造业绩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争取有一个平台和空间去施展才华,为他人为事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说到底是以个人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的,主观为自己奋斗,客观为大家,为社会做贡献。相比较而言,我获得的多,而做的贡献是有限的。总体上讲,还是没有超越自我,没有克服狭隘,境界不够高,思想不够纯。所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心生沮丧和抱怨,容易犯冷热病。
通过学习和反省,我幡然醒悟。通过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从十几年前的一个乡村女教师成长为滁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这样的“跨越”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奇迹,而在我的心里更是充满感激。对于个人的成长我已经很知足了,但几年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并不断为之努力的或者说一直感到不知足的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称职的、真正令群众和党组织信任和满意的领导干部,如何让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思想和观念、能力和水平、修养和境界都能够与不断发展着事业不断提高着变化着的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相适应,以不愧对党培养和群众的信任。但是,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党组织培养了我多年,我也算得上是个年轻的老党员了。我应该是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服从党的利益,服从于人民的利益。我即是“私我”,但更是“公我”。两个“我”既要分离独立,又要统一关联。当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出现的时候,我们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一言一行都要能够体现执政党的先进性,要真正践行并能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不仅仅是水平能力问题,更是认识、态度、修养和境界的问题。在工作中不夹带个人情感,不以满足“私我”的任何需要作为行为的目标。在个人生活范畴不利用“公我”所拥有的权力谋取任何私利,但在人格上,在最朴素的情感上,在基本的原则上,做人与做事又是一致的。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谦和友善,清廉正派;尊重人权,体现人文关怀;遵守公德,维护公平和正义;勤勉刻苦,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有朋友发来一条短信,对我启发也很大。他说: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物质财富不是我们一辈子的朋友,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所带来的快乐才是我们一辈子享用不尽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党面对国际国内变化着的形势,冷竣思考我们党内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而困难的挑战和考验时,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入手,下大力气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效率。这不仅是吸取一些老党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进行的自我矫正,更是作为执政党为全社会成员谋取更大更多福利而必须进行的自我完善与提高。年初以来自上而下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有力的证明,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着手建立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惩防并重的工作机制等都是人民群众看得见的、信得过的卓有成效的做法,同时,这也使我们党员以及领导干部对党更加充满信心,对从事的事业感到更加光荣和神圣,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后师不忘前师之师。
党的先进性是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基石,是执政效能的保证。而党的先进性总是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当组织的先进性得以体现的,每一个党员、党组织都是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践者。所以,党是否有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就要看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在革命年代体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则体现为“任劳任怨、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在战争年代表现为“冲锋在前,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则表现为“公而忘私,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积极有为,做出业绩”的开拓精神;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的先进性体现为团结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卓有有效的斗争,最终获得解放,夺取政权,在和平建设时期则体现为能制定出并执行好科学的公共政策,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和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也就是能够带领全社会成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是基层党组织中的一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损辱的使命。我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不够先进的地方改起,从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上做起,牢记党的宗旨,常忆入党时的誓言,向身边优秀分子看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努力成为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品德高尚、立场坚定、业绩突出的,合格而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第4篇: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八零后,一名只有四年党龄,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人,能够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关工委、省委党校举办的全省第五期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我感到十分高兴,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里,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1978年曲折的探索史和从1978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史,解读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1949年到1978年的那段曲折的历史没有直观的感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都只能通过纵向比较,才能感知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广袤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但说到底,我终归只是一个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八零后,对于这段历史,我没有为所谓的GDP做过哪怕一丝贡献。总的来讲,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讨论,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而且通过对省的十二个五年规划,认清历史,指明了方向,使我更加知党、爱党、信党,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根据学习情况和参加学习的老同志们的发言,我结合近几年来个人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几点感想:
首先,我讲一下当前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问题。从事过农村工作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如今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能用“鱼水情深”这个词语形容么?曾经“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歌词在今天还可以唱否?更多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一种相互博弈,老百姓“医闹”“上访”等等经常发生,在相互的博弈过程中,政府总是希望事态越小越好,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群众总希望事态越大越好,并且不缺乏围观、哄抬事态的好事之徒,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断减弱,并且逐渐消失殆尽。如今我们常常听到、看到一些专业的上访户,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常常为一些微小的诉求,不断的上访,有的甚至通过背背篓挣车费钱上京上访,如此周而复始,有的简直可以号称上访专业户,他们上访手段高明,我就听说过一个上访户,利用一种可以显示异地区号的电话系统,打电话给当地党委政府,威胁要进京上访,不断与当地党委政府捉迷藏,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在基层工作过,在茅草房、危房改造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地方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人民群众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特别严重,他们知道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后,要么房门一锁,出门打工去了,联系他的时候,人家这样讲:“要改你们给我改好,反正我家房子还可以住”,人家有恃无恐,知道改造是必须的;要么态度不积极,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拖一车材料到他家,请帮忙卸个材料什么的,人家讲:拿钱来嘛!其实纵观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少么?“农村合作医疗”、“免费教科书”、“各种种粮补贴”等等,都是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政策呐!但在部分群众心中,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大家应该得的,更谈不上他们会“颂党恩”,老百姓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大家仔细调查研究的问题,应该引起广泛深思。
其次,我讲一下当下青少年缺乏信仰、盲从、自私自利的问题。我还记得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小学课本中有关党在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随处可见。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王二小、雨来等人物曾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记,军旅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今我还能背诵如流,雷锋、赖宁,包括我们省关工委的副主任李桂莲都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上出现过,我教过五年的书,现在的中小学课本中,这些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秀人物、生动事迹已经所剩无几了,作为八零后的我们这一代尚且需要通过书本才能了解这些英雄人物和生动事迹,试问如今的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他们从什么地方了解这段历史??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我们再看一下如今的九零后们喜欢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他们只会对谢霆锋和张柏芝什么时候离婚感兴趣,他们只会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唱的说什么?我们知道《北京的金山上》《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知道有一首歌这样描述:“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还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就连当初我们的父辈教下来的童谣都是:“飞机飞机,飞到北京,北京开会,毛主席万万岁”等等之类,但如今的中小学生们,他们又有谁能真正唱几首红歌呢,他们缺乏信仰、盲目,我们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知党、信党、爱党”?更别谈“跟党走”?
第三,我再讲一讲当今社会风气日益低下的问题。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情况,我美丽的家乡倒是很有特色,很多餐馆里面的麻将桌比餐桌多,打麻将的比吃饭的多。大街上、人行道上、林荫下,到处都有打麻将的身影。前几年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讲外国领导问我们国家领导,为啥我们去太空的飞行员都是一两个人,我们的领导如此作答,这是我们的国情呐,派多了吧,他们打金花;派四个吧,他们打麻将;派三个,他们斗地主,所以没有办法,只好少派点,让他们做点正事”。这是一个民间笑话,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它作为一个笑话诞生在我们民间,仍然告诉我们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现象,我们的赌博风气正悄然而起。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名词叫“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担当临时监护人的孩子,但是我们的身边第二种“留守儿童”正悄悄然的出现,试问:父母专顾打麻将,不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孩子吵闹的时候给个三五块钱糊弄的,孩子放午休时给个十块八块吃中餐的,孩子放学时放任自流的,不照顾孩子写作业的,这些孩子与“留守儿童”有啥区别??他们连起码的衣食住行都无法保障,更别讲能与父母沟通,严格来讲,他们比真正的“留守儿童”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篇: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自2010年9月按照省委组织部干部调训安排到省委党校学习以来,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三个月的学习也跟着结束。现将三个月妇干班学习总结如下:
一自觉完成从干部到学员身份转变。
二自发参加不同形式、不同课程的学习。
三自然融入妇干班的集体中。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非常珍惜。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很多知识的积累都是零星的,无法形成完整的思考体系。三个月进入学校的生活,这是告别将近30年熟悉而陌生的生活。在平时单位里工作要处理的烦琐没有了。需要自己做的就是调整心境。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学习意识培养应该是一个基本素质,而且是让自己能够适应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进入党校,就是一个学生。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即使涉及的内容是自己所熟悉的、是自己专业工作所研究的,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能自觉遵守上课的纪律,做好一个党校学员应该做的事情,以保证老师组织的上课内容能正常完成。同时,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学员,能够体谅、体会每一个教师逐步成长的过程。能够尽量让自己融入老师上课的氛围与情景中。
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中,深感这所学校在办学中所做的工作是以时俱进的。无论是教师的评价体系设计、还是对于课程的具体安排都体现了学校对学员负责的精神。具体体现在:
(1)上课的方式体现了党校办学的基本特征。学员所学对于实际工作的基本意义;教师的教学在和学生相互对话的细节中达成了交流,对于学员理解上课还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都很有效果。
(2)远程教育的课程安排是三个月学习中最难忘的经历,政府绩效管理、政府公共服务、政府面对新的形式将可以如何作为?
上课的教师来自浙江大学,听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领导岗位,对于自己工作和政府工作的整体评价将如何实现合理、客观、有效?
在一周学习安排中,贵州、甘肃、四川、广西的同学面对远程教育资源享受了一次长见识的旅途。
在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信息量和对一件事物的见解征服了听课的学员,对于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对单位和整体的评估都提供了基本处置的框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绩效管理成功实施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2.员工参与原则
3.目标一致原则
4.有效沟通原则
5.科学考核原则
6.适度激励原则
7.持续培训原则
这个原则对于政府绩效管理的范围所提供的资料和步骤就是可以适度根据自己面对工作采用的。
而且,正如在开学典礼上校长所说的那样,党校的教育和学习都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围绕大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很多干部在6。28事件后,对于突发事件的理解和处置是一个大课题,学习过程中,学校就聘请了亲自参加处置工作的崔亚东书记做了讲解:
(1)处置的第一责任人是地方党委、政府
(2)处置第一时间的概念
(3)处置中事件性质的判断等。
这样的课题就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将要面对问题的生动讲解,听后的确深受启发。
学员生活和平时的工作节奏完全不同,在有序安排的课题之外,自学、选学的组合也是很有创意的。在班上的同学在班委的组织下,妇女干部班利用业余时间组建了妇干班沙龙,作为一个学员,自然融入新的集体,不仅仅是结交新朋友的过程,更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这个沙龙里,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分享了
(1)妇女与保健
(2)妇女与服装色彩
(3)妇女与子女教育
(4)妇女与饮食健康
(5)妇女与自己做人的修为
等等。
这种由来自不同单位的同学主讲每个同学参与的课题讲座很有效果。妇女干部班的沙龙组合是一个新的学习形式,每个同学在其中都有所收获,同时,在这个新天地里,同学之间也促进了相互的理解。融入这个集体,自然的参加班集体活动,在三个月的学习中让自己有了不少体验也收获。在自己开的博克上和妇干班在希望网站的主页上,发了很多党校学习的心得,不少同学在其中都找到了自己:
博克心得之一:三个月的时间,党校学习已经进入尾声.秋天来临的时候那桂花树下站了很多同学.在这里,心灵真的可以进入瑜珈,世界的书是在这里再读并做读书笔记的;那本旧宫殿也是在这里读的.窗户边坐着,天空兰蓝的,它应该是读书人读书过程的看客.书读了,吃饭时间到,这里没有油盐气息,读书的每个人都领领导干部的工资,所以,顺着荷花的清香,平均年龄在43岁同学步行去吃饭,在傍晚的阳光下照相.......博克学习心得之二:如果三个月是人生学习的蜜月,现在已经在眼睛皮眨动的过程中过去了一半.在校园里,很多人用力呼吸新鲜的空气,里面包含了从树林里飘来的香.听专家讲座,知道了绩效管理的意义和我们面临的困境,比如知情和评价的过程,当然,作为一门知识学习也还是够了;听黄康生副省长的法制政府,对于法制的理解比过去深刻,比如对于问责的处理,我们看见了很多进步的信息.然后,就是班上的同学,用眼睛和心同步看,这个班每个人都有值得好好思考的地方,这样的选择将保证你有更多进步.博克文章其实就是三个月学习的心得体会。见识在三个月增加了。虽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带薪读书就注定了没有完全脱产的实践空间,但从报道之日起,自己是党校一名学员的意识就已经生成。经过三个月时间,收获非常明显:在工作中很多体会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思考成体系了。关于三农的;关于改革三十年安顺变化的、关于农民和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关于贵州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的,老师在上课的内容丰富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思考。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每个学员包括自己其实都必须兼顾自己的工作。和其他学员不同的还在于西秀区文联7个编制在岗的人员只有四人,干部的配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成,除了自己是主席,没有副主席、没有办公室主任,只有三个办事人员。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要完成三个年月的学习难度可以想象,工作的具体同样可以想象。在班主任老师和班委的鼓励和支持下,三个月的时间还是坚持下来,并且不虚此行。
从9月进校到现在,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学员在不同的教室行走,在不同的学科中游弋、收获,在不一样的知识构成中吸收;而且,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系统思考了农村改革30年和十七大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并在希望网上刊载了自己的学习思考。相信这些思考和收获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相信一定具有深远影响,相信2010年的党校之旅定会成为自己人生收获的另一笔财富。
第五篇:四川省委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14
社会主义经济
1、资源分类及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的涵义?
答: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即天然存在的一切可以为人们利用的土地、矿藏、水、生物、环境;一类为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信息等。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2、经济运行机制?
答:经济运行机制又称经济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
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作机理。
4、什么是市场经济?
答: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两层意恐:0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带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形式;0足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方式。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和其他市场要素的变动引导生产适应社会需求,保持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6、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换震百商品交换按照价值重相等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二是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自发地调节个人收人和社会财富分配。价值规律而后两方面作用是通过个硼劳动时间与社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的。2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
是反映市场运行中需求和供给与价格内在联系的规律。需求是指商品消费或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市场总购买力。供给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售卖者投入市场的商品总量。供求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求和供给的相互变支决定着价格的形成。二是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又起着重要
影响。价格反过来又调节着供求。抑制需求;价格下跌,会刺激需求,抑制供给。
供求规律的作用主要是:一是对价格具有反作用;二是对价值决定具有反作用·:是市场供求状况直接反映经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
8、试论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答:(1)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在于:一是以市场价格信号为调节器,使经济自动协调发展;二是自动按照市场需求调节资源流量与流向,实现产需衔接;三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四是发挥竞争的优胜劣汰功能,刺激经济效率的提高。(2)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缺陷。
9、试论市场机制的缺陷
答: 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有:一是市场调节的事后性和阶格信号的滞后性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二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会导致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现象;三是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劳务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加以分配;四是市场配置资源会带来内部经济利益和外部不经济的矛盾;五是市场配置资源不能自动地导向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六是市场调节有利于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引向垄断,从而损害社会经济效率;七是市场调节难以抑制经济“泡沫”的形成或阻止“泡沫”的破灭。
1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
答: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质是通过人对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5、【1】、产权的特征
答:产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①排他性,即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② 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③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④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⑤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产权界定是指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产权的主体和其相应拥有的财产权利范围的过程和结果状态。产权界定一般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产权主体的界定,即谁该拥有一项产权的问题;②产权范围的界定,即一项产权所包含的财产权利的边界问题。
【2】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形成的条件和前提(正确。)答:0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实质上是不同产权的交换,而产权界定中的产权主体界定直接地为市场交换创造了前提条件。0明确的产权利范围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逐利性的决定性前提。0明确的产权界定也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平等性特征和自土性特征的制度前提。
19、信用的概念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指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有限期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价值运动形式。这种价值运动形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二是借贷行为发生后,价值单方面转移,不是对等交换。
25、GNP、GDP及国民收入N1的含义 答: GNP是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GDP指国内生产总值,即一定时期内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收入的含义
答: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解,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净产品的价值,从实物形态上看,国民收人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之后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国民收入是在社会总价值中扣除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之后剩下来的那部分价值,即劳动者当年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27、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1)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可供分配的产品还有限,还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最后,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劳动者的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一是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音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二是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三是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的一个经济手段。
30.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或判断题: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答:①分散风险功能,降低公民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②共济功能,即国家和社会通过统筹社会保障基金,向全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实现互助共济的目的;③为经济发展服务功能。④稳定社会功能。
31、试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1)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另一方面,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
(2)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首先要做到合理确定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比例。其次要做好扩大覆盖面工作。再次,完善基本医疗制度要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3)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利社会为生活在最低收入标准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4)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重点是应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作用。(5)Dn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运用商业保险,将市场机制引人社会保险管理,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效率。
(6)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安全和实现保值增值。
同时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要制定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既支持资本市场发展,X确保获得较好收益,避免基金贬值。
(7)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8)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
33、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答: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①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③确定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④协调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 答:宏观调控政策是一个体系,其中最基本的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运用财政调节手段以促进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原则及措施。财政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规定和实现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是国家预算。主要通过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和财政投资等财政工具来进行。财政政策按其在调节社会总供求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收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压缩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收入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政策。(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各种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的原则和措施。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当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时,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当经济高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36、简述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发展是以一定的经济增长为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但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又有区别,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的扩大,经济发展则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着重于经济技术的提高和经济机能的协调。
40、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涵义 答:主导产业是指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能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
基础产业是为人们生活和各部门生产经营创造物质条件和营造环境的产业,它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41、试述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现实要求。
答:(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午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 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E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
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答:主要表现:0国际分工出现新特征,生产进一步全球化。0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市场进一步全球化。0资本流动进一步全球化。0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0各国的经济活动迅速向全球各地扩展,各国经济互相交织,互相融合。0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力利权威性逐步增强,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