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委党校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英语
2012年《英语》(光华村)
(仅供参考)
英语复习范围,即考试命题范围:
英语考试模拟题中的研究生入学复习题
(一)和
(二)-----书上P162—179,两套题的答案见书P215—216
特别说明(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1、考题的第一部分选择题大约有5个以上是书上原题。
2、考题的第三部分阅读理解至少有两篇或两篇以上出自书上的原题,占20分以上。对于英语底子薄的学员,判断阅读理解题是书上复习题
(一)(二)哪几篇文章的技巧:复习题
(一)(二)共8篇阅读文章,其中7篇文章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生涩或专用名词旁标有汉语解释,比如复习题
(一)中单词randomness(随意性)P165,仅此可判定考的复习题
(一)的第一篇文章,因此对应记住这篇文章后面阅读问题的5个答案即可。为防止考题答案顺序颠倒(一般不会),只要记住每个阅读问题题目的前
一、两个单词即万无一失。
3、考题中的第四部分英译汉大约有两个以上是出自书上原题,占6分以上。记忆技巧:在英译汉的答案中(P215--216),在答案翻译出来的对应的汉文中,把每一题对应的英语前几个单词写在那里,然后进行复习,就可以简单地记住考的哪一道题目了。
4、复习题中的第二部分完型填空,看一下就可以了,是考英语能力和拉距离的题,一般不会有原题出现。
5、学员如果蒙猜选择题答案,一定不能连续5个题选择同样的答案,即不能连续5个题都选A(或者B或者C或者D),否则选择题将记零分。也就是说不可能出现连续5个答案相同的命题。
6、有学员质疑书上复习题的第一部分选择题给出的备选答案顺序排列A、C、B、D是否排序出错?没有出错,是正规专业的排版和印刷,请大家按书上排序复习,答案也按书上给出的序号选择,不用质疑。
第二篇: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小时30分钟
共四种题型:
1、多选题共6道题,每题2分,共12分。
2、简答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要求要点清楚,可不阐述。
3、辨析题共4道题,每题7分(判断2分+理由5分),共28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简述理由;判断失误直接不得分。
4、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35分,共70分;要求先厘清概念、列出论点,再结合实际阐述论点。
多选: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P3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P3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P5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P5
5、空间是表征事物的广延性、结构性、并存性的物质存在形式。P7
6、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P9
7、辩证地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P12
8、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P21
9、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意识形态内部各意识形态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23
10、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作用 ②促进作用 ③分化作用。P36
11、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P51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P122 简答: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P5 答:①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产生谁?谁决定谁?②我们的思想对于周围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5 答:①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最终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它贯穿于人类哲学史的始终;②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16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①他们相互联结。②他们相互区别。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P21 答:①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理具有绝对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又都具有相对性。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通过相对而存在。
5、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P21 答:①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最终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是绝对的;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实践本身是历史的、具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
6、简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P23 答:①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②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③意识形态内部各意识形态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④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27 答: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决。
8、商品及其二因素。P31 答:(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二因素: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价值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9、劳动的二重性的含义。P32 答:①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0、价值规律的含义。P35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③商品交换根据价值对等的原则,实行等价交换。
11、简述资本循环及其过程P41 答:(1)什么是资本循环: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的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环节,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叫资本循环。(2)资本循环的过程:①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②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③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
12、简述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P46 答:①剩余价值本来是可变资本带来的,但是资本金家却将其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了。②利润和剩余价值都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部分,把它看作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就叫剩余价值;把它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就叫利润。③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实质。④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3、简述列宁晚期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观点。P62
答:①党内从下到上的一切机关要实行普遍的选举制、报告制、监督制,排斥一切委任的制度。②对一切最重要的问题,在党的决议未经通过以前要展开广泛的讨论与争论,充分自由的进行党内批评,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③要使召开党的领导机关的公开会议成为一种制度。④要使党的舆论监督对党领导机关的工作进行经常的监督。⑤党的监察机关要有最大限度的独立性和权威。
14、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贡献。P65 答: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论。②把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加以集中提炼,提出了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走向共同富裕这两条的社会主义本质论。③明确指出了两个“不等于”,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④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要讲综合国力、两个文明、全面发展。⑤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切不可丧失机遇。
15、简述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P69 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简答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P71 答:①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7、简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P92 答: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8、简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P92 答:①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②建立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④积极开展节约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⑤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19、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P94 答:①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②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③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简析依法治国的内涵。P109 答: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③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④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⑤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
21、简析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P109 答: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22、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P122 答: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③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④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3、简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P122 答:①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全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③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④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24、简答怎样提高全民道德素质。P122 答: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③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⑤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25、简述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P125 答: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③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④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辨析:
1、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P12 答:正确。①每一次否定都不是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扬弃”。②事物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更加丰富和高级。
2、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P12 答:正确。①经过两次否定即两次向对立面转化,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仿佛是向旧的阶段回复。②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在此过程中必定有反复,必定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3、真理的二重性是指绝对性与相对性。P21 答:正确。①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理具有绝对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又都具有相对性。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通过相对而存在。
4、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促进社会的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P23 答:正确。①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即促进社会的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②判定意识形态作用的性质,是根据它是否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相一致,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助于进步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
5、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是两次劳动,先是抽象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然后是具体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P32 答:错误。劳动二重性不是两种劳动或者两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6、商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这种现象违背了价值规律。P36
答:错误。商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因为:①价格的上下波动虽然偏离商品价值,但始终围绕商品价值波动,以它的价值为轴心。②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③从长期看,价格离开价值的涨落相互抵消,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7、资本周转就是资本循环P41 答:错误。①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的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环节,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叫资本循环。②生产企业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循环,又回到生产经营者手中的运动,叫资本周转。
8、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不可能消除竞争,二者是并存的。P51 答:正确。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是,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它只是使竞争的条件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垄断统治下依然存在竞争。
9、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P108 答:正确。因为:①任何法律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也是如此。②只有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广大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后,才能通过法律程序将自己的意志、利益和愿望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宪法和法律。③因此,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10、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P108 答:正确。社会主义法制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因为:①社会主义法制既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愿望,又是对人民已经争得的民主权利的确认和保障。②社会主义法制还通过制裁各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的行为,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以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真正实现。
11、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意味着这两大主题已得到根本解决。P135 答:错误。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是争取和平和加快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论述:
1、试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解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13 答:(1)辨析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首先、每一次否定都不是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扬弃”。
其次、事物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更加丰富和高级。(2)辨析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之所以是曲折的。首先、经过两次否定即两次向对立面转化,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仿佛是向旧的阶段回复。
其次、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在此过程中必定有反复,必定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是曲折的,局部的暂时的逆转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要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改正错误,坚定不移的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试用真理二重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P21 答:(1)真理二重性及其关系。①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理具有绝对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又都具有相对性。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通过相对而存在。
(2)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是发展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能不随之前进,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实践中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创造出新的理论。结合几代领导人的思想论述„„。
3、试论执政党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P28 答:(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①坚信人民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这些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
(3)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4)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①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②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③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及其要点。P70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述包括以下要点:(分别阐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构成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的。
⑥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5、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P71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83 答:(1)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应当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2)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相对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应当、也必须建立在最新的科学技术之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更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特点是生产力“不发达”,(略加阐述)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落后的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的水平。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第五,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才能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7、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85 答:(1)革命具有多种含义。①指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全面的历史改革,即通常说的政治革命。②指社会形态(主要是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即通常说的社会革命。③指社会生活某一领域中的重大变革具有能够引起深刻的社会变化的特征。这不是革命的严格本义,而是革命的转义或引申义。④邓小平所说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是从革命的引申义上来使用的,指中国的改革具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化的特征,它不是要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怎样理解改革是一次新的革命。
①说改革也是一次革命,关键在于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微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彻底转换。这是我国进行的这场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阐述)
②说改革也是一次革命,是从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的。(阐述)③要正确理解第二次革命同第一次革命的关系。第一次革命是第二次革命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次革命是第一次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8、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P107 答:(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国体”上的区别,前者在实质上是无产专政,后者在实质上是资产专政。在国家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上,无产阶级国家和资 产阶级国家是有历史联系和继承性的。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一诊断明确表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休戚相关的关系。①“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只有首先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才得以实现的。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特殊性质。如果社会主义不具备民主政治的特征,就是不完全或不够格的社会主义。③“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是防止国家权力脱离人民群众、蜕化变质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如果人民享有的先发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人民委托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甚至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化变质。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说只有实行广泛而切实的民主,才能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封闭的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则必须实行广泛而切实的民主。因此,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9、论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P109 答:(1)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③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④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⑤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2)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别阐述)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第三篇:四川省委党校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基复习资料精简版
2012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复习要点(玉沙路)
▲
1、世界统一于物质P82、意识的能动作用P9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两者的关系P14--16
▲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理的意义P16
▲
5、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P23-24
①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表现在4个方面
②意识形态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个矛盾,三个特点)P27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个方面)P27--30
▲
8、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第一句话加三个方面)P329、价值规律的作用(三个作用)P3610、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与循环的联系与区别?资本周转的速度(计算公式)P4211、影响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P421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P431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P44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两方面)P451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P47
▲
16、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不是意味着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量在减少)P4717、什么是信用、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3方面)P4918、为什么说垄断资本主义为向更高级的社会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P5319、①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19世纪—学说)P54
②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P55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P552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自然段加4点)P69
▲
21、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围绕五个要点进行论述)P82--83
▲
22、为什么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围绕四个要点论述)P106--107 ▲
23、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简答:五大任务的要点;论述:分别对五大任务阐述)P121--123
▲
24、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6点)P124
▲
25、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第一自然段是重要性,第二自然段是怎样做,第三自然段是艰巨性,第四自然段是长期性)P144
第四篇:2013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复习题
5、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P439(5个)(简答)▲
①公共问题,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和共同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②公共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公共政策,并加以实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③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
④公共资源,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公共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⑤危机管理
6、公共部门的特征P440(简答)
特征:公共性、权威性、稳定性、合法性
功能: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制度和维护规划,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②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导致“搭便车”情况的发生,所有,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③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④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市场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实施相应政策来调控。
7、现代政府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P442-443▲(论述/简答)
①人民主权原则,政府权利是公民让渡或委托于政府的,政府仅仅是公众的代表人,公民理所当然地拥有控制和监督政府的权利
②有限政府原则,现代民主政府的权利是相对的、有限的,政府权力以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为基本限度
③分权原则,为了实现政府权力的相互制约、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现代政府采用分权原则。
④法治原则,法治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政府权力的勘定和限制,是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护。
8、现代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的转变P444▲(论述)
政府职能:①政治职能:核心,是统治阶级建立政府的根本宗旨。②经济职能:包括宏观调控、区域经济调节、国有资产管理、微观管制、大型经济建设项目;③文化职能: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④社会职能,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进行管理。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行政职能过大的局面:①要将政府职能中应该由市场自我调节的职能归于市场自由调节,政府负责市场体制的维护和制度建设,重新认识“市场失灵”并不是所有的市场失灵引起的问题都能通过行政手段解决;②积极扶持我国社会组织的成长,要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逐步将某些原本属于政府的职能交由社会性公共组织行使。
10、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一般特征P448(去年考题)含义:指政府部门和营利组织之外的一切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为社会提供一定公共产品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
特征:组织性、民间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
11、政府与社会新型关系P447(论述/简答/辨析)▲ 在管理主体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能由政府独自承担,必须鼓励和引导非政府组织加入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上来,同时,公众、私人企业也可以在公共部门的授权、监督和指导下加入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上来。在管理方式上,应该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不该越俎代庖。“小政府,大社会”。
小政府:①指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应该包揽一切,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②政府的规模必须缩减,人员必须精干;③明确政府机构以及人员的只能范围,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大社会:指要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政府给予社会更大的自主权,培育第三部门或非政府组织,让其和政府一起,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非政府组织要接受政府的授权,承担政府留下来的责任,接受政府的监督;还要建立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监督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逐步建立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民主参与制度和渠道,使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相关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对话协商成为一种日常制度。
14、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和环节P454-455(简答)
含义: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执行手段,将公共政策规划的内容由观念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环节:公共政策宣传,公共政策分解(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编制执行活动路径,明确工作任务指向),公共物质与组织准备,公共政策实验,公共政策全面实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广泛的环节)。
17、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含义及特点P457-458▲(六方面)
含义:管理者把握情势和环境,通过策略的选择和实施,集中组织的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及过程。
特点:未来长远性:立足于组织的长远利益,为组织未来发展设立远景,规划蓝图,并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整合全局整体性:是关注组织的总体格局,以组织的整体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总谋划。
协调一致性:通过协调各方行动,使他们统一朝既定目标或方向努力,最终使组织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整体。现实可行性:各个环节应是相互关联的,体现出战略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相对稳定性:战略一经确定就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应保持其稳定性,从而使组织对已知的和预见到的机遇或威胁作出正确的反应,否则,就失去其意义。
应对复杂性:使组织能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及时化解或避免威胁,并能超越组织目前的生存环境,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18、重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发展(原因、意义)P458
原因:环境变迁的压力。应对全球化、社会变革、经济政治改革,需建立一个应对某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有适应性的反应系统;角色变化的压力,“小政府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均获取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政府等公共部门就必须正确确定自己的智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及其社会关系。
1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及职能P460-463(简答)
含义: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总和,既包括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又包括一般的劳务人员,他们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公共性、政治性、公开性、合法性、复杂性。职能:人力资源规划(数量、质量)、获取(考试、选拔、甄选)、开发(技能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维护(薪酬福利、健康与安全、劳动关系、纪律与奖惩)、研究。
2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P464(论述)▲ 四个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开放原则,研究和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创新原则,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21、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含义与功能P465-466(简答)▲ 含义:指公共部门根据国家法定程序和实施方针所编制的某一内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主要包含:预算的编制(政府对公共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公共收入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决算(预算的执行结果)。功能:预算是表述立法机关意向的工具。反映收支:要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目的、范围、规模和程度;控制支出:确保对公共开支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批才能生效。
22、公共预算管理的特点P465-466(论述/简答)▲
①完整性:包括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和政府的职能范围;②统一性: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要按统一的科目、统一的口径和统一的程度加以计算和全额编制;③真实性:预算中的预计数应该尽量准确地反映出可能出现的结果。④性:各级政府的预算必须按季度或按月编制,期限内的全部财政收支应进行收支对照比较,并和前期进行比较,预算包括预算收支的起止期限。⑤效率性:由可操作性和预测的准确性。⑥公开性:其内容为全社会所了解。⑦导向性:预算具有未来导向和绩效导向的特点。
2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特点及作用P471
含义:对组织的绩效目标进行设定与实施,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考察与追踪,推动绩效不断改进的系统活动和过程。其中,绩效计划、绩效评估、绩效衡量、绩效追踪是组织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四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特点:①方向性(目标导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实现;②系统性(过程导向):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而且各个层次、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渗透、影响,可变性很大。③灵活性(指标导向),政策目标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绩效指标系统。作用:①对组织而言: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动力,重视资源的有效配置,产出好的结果,满足公民需要,重视“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提高行政效率。②对员工而言:是一种激励手段,与任用、晋升、奖惩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强化员工的责任感。③对公共服务对象而言:可以监督公共部门责任的实现和落实,可以监督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有利于政府公共部门信誉和形象的提高。
第五篇: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学p293(简答、辨析)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294
3.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295
4.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299(简答)
均衡增长理论(辨析)
5.区域开发模式选择p302(简答)
6.区域开发中产业空间转移p302(简答)
7.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p306
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原则p310(简答)
9.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p310(简答)
10.生产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格局p311(简答)
11.贸易条件对区域贸易的影响p312(辨析)
12.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p312(论述)
13.雁行产业发展贸易理论p313(简答、辨析)
14.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p314
1)工业贸易合作
2)劳务合作
15.城市(镇)化的动力机制p318(简答、辨析)
16.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类型p320(简答、辨析)
17.我国城镇体系的发展方针p321(简答、辨析、论述)
18.区域基础设施建设p372(论述题重点)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p325(简答)
20.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p327(简答)
21.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p327(简答)
22.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328(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