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委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定稿)
福建省委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
试试题
考试科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专业: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市场机制的构成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2、什么是消费滞后?它由哪些因素引起?
3、简述市场进出规则及其功能。
4、简述“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5、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功能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联系我国实际,论述怎样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2、试述我国应如何正确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度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与管理。
第二篇:福建省委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理论
福建省委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3、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4、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5、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6、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
二、论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的认识。
2、联系实际阐述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第三篇:福建省委党校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含答案)-政治理论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4、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在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必须坚持的5个重要方针:
5、——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的基本要求为:(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6、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
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有: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四)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
(五)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文化产业集约发展的大平台;
(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七)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八)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九)运用高新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十)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扩
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
二、论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观、发展观、改革观、创新观和群众观,吸收了当代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管理等学科的优秀成果,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科学理论体系。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理论升华。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联系实际阐述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
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主要目标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形成;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第四篇:山东省委党校2018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范文
《政治理论》复习参考题型
一、概念 1.按劳分配 2.独立自主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基本经济制度 6.民主集中制 7.商品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11.生态文明 12.实事求是 13.市场机制三要素 14.物质 15.一国两制
1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7.政策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19.五大发展理念 20.经济发展方式
二、辨析
1.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能相互否定 4.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根本对立的
5.工人阶级已经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放松管制
7.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8.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9.商品交换会产生剩余价值
10.商品生产从产生到资本主义时期,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 12.剩余价值的生产不具有无限性 13.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1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15.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6.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只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1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1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20.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三、简答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基本结论 2.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4.价值规律的作用
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6.简述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7.简述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8.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9.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1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
12.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阐述 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新目标 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8.如何规范收入分配关系
19.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2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 22.运用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原则 23.资本的特殊性质
四、论述
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涵和特点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战略部署 3.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4.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5.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6.试述坚持和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原则
7.试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8.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现代管理学》复习参考题型
一、概念 1.法律监督 2.风险型决策 3.管理
4.管理的经济方法 5.管理的系统观念 6.管理的循环规律 7.管理共有规律 8.管理计划 9.管理技巧性规律 10.管理客体 11.管理派生规律 12.管理艺术 13.管理主体 14.广义的管理决策 15.行政监督 16.计划的效率性 17.经济监督 18.评价 19.确定型决策
20.现代管理技术 21.指导性计划 22.指令性计划
二、辨析
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2.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以把管理者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领导者。
3.按照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等。4.把直线制和矩阵制有机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5.高级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一般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
6.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7.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任何管理都是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都要按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办事。
8.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进行的,都会打上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烙印。9.管理决策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不能设计既定的决策程序。10.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11.激励的关键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内在动力
12.奖励有激励作用,而惩罚没有激励作用 13.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14.人也是管理客体的组成部分
15.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是直线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16.审计监督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
17.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是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
18.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实行集中决策、集中经营
19.协调是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的指挥和命令 20.预测是管理的核心
21.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改善环境的观念 22.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适应环境的观念 23.在管理中应树立组织重视环境的观念
三、简答
1.按照监督主体划分,监督有哪些种类? 2.管理的权变观念 3.管理的人本观念 4.管理的系统观念
5.管理的择优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管理的战略观念 7.管理决策应坚持的原则 8.管理客体有哪些特征? 9.管理信息的特征 10.管理者素质 11.管理中的行政方法 12.管理中的控制类型 13.激励的方式有哪些? 14.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 15.计划编制应坚持的原则 16.决策的“令人满意”准则 17.决策的依据和条件
18.目标管理与传统计划管理的主要区别 1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20.实施在管理中的作用
21.制定管理目标应遵循什么程序?
四、论述
1.联系实际,论述管理择优观念的主要内容? 2.联系实际,论述管理中的监督有哪些功能? 3.联系实际,论述管理中的决策应遵循的程序? 4.联系实际,论述激励的方式有哪些?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科学实施发展战略? 6.联系实际,论述协调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7.联系实际,论述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好用人艺术? 8.联系实际,论述制定管理目标应坚持什么原则?
第五篇: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小炒
1.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是什么?
答:第一,市场配置难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
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传递信息的功能、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提供生产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4.市场经济的特征:产权的确定性、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经济行为的法制性、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和政府干预活动的有限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1)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2)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3)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4)健康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产权的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
第二,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
第三,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
第四,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7.解释产权制度的功能。
答: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8.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是由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那么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其内部的特有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呢?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具备以下内部条件。
9.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与社会经济体制无关的,它可以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兼容性。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
11、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 答:
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
(1)、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
(2)、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3)、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条件
(1)、市场序号有序化
(2)、良好的竞争环境
(3)、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12、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机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
13、选择: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四个特征,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4、生产要素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什么?
答:一般而言,商品市场的发育、成长要先于要素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繁荣的商品交换市场,商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但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未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要素市场,故而未能顺利实现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
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或者这种市场不健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就较难传递到生产要素领域,消费需求无法通过这种传递拉动实际的派生需求并获得供给品(劳动力、资金、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等),从而消费需求就不能转换成现实的需求并获得满足。没有要素市场,市场机制就不能渗入生产要素领域,那么,生产要素按计划统分统配就会合理地存在下去,这样,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产销脱节、供求失衡、计划配给也就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15、生产要素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及其作用机制 答:
一、资金的价格及利率机制
二、劳动力的价格和工资机制
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及其作用机制
16、市场规则的内容和特征
答:市场规则的内容主要有:(1)市场进出规则;(2)市场行为规则:(3)市场交易规则
市场规则的特征:(1)客观性和科学性;(2)系统性和统一性;(3)强制性和严肃性; 2(4)公平性和普遍性;(5)广泛性和开放性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因为什么?
答: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 制经济。
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8、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
答: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二、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
三、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 富裕的物质保证。
1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 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公有资产占优势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量的优势;二是 质的提高。
2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三、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21、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的财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2、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答:
一、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稳定器”功能
二、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三、社会保障制度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四、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3、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三个部分。
24、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一、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原则。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以国民经济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源及政府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为基础,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具体地说:
第一、基本保障水平不能高,只能保证“基本”,把真正该保未保的保护起来,把一些超出“基本”的部分剔除掉。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不能攀比,只能从各地实际出发,全国统筹,必须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实际,切记“穷人办富人的事”,搞一刀切。
第三、保障基金的筹资水平只能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
第四、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企业,可采用企业补充保险、购买商业保险的办法相应提高保障水平。
第五、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必须建立多层次,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否则就会影响基本保障的巩固和发展。
二、市场经济的效率属性要求社会保障必须遵循相率优先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为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缓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震荡,从而为提高社会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创造条件。
25、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坚持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原则
2、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
3、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
26、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主要是总量经济,最主要的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供求的关系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以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利益冲动、价格的波动、个人消费偏好及其变动、以及竞争中的盲目性等因素,会引起总供求发生偏离。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经济调控的重点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27、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一、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
三、产业政策
四、价格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
五、保护消费者政策
六、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政策
28、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思想工作手段四种。
29、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张,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我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资金、环境矛盾的根本途径。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保证。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3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是什么?
一、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充当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拉动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三、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32.辨析建设创新型国家。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励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2.简述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根源。
一、市场经济全球化是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二、市场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获得巨大发展的具体原因:1.新自由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依据。2.新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急先锋。4.不断强化的国际经济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33.简述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上的对外开放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实行对外开放才能获得国际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实现全球范围合理配置资源。
二、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分享世界科技革命的成果。
三、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摆脱贫穷落后。
四、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34.说说我国应怎样努力开拓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1.出口结构要转型升级。2.适当夸大进口。3.推进市场多元化。4.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1.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2.促进体制和管理创新。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4.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1.积极开展对外投资。2.发展海外工程承包。3.努力建立和 5 发展大型跨国公司。4.加强“走出去”战略的指导和服务。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1.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2.完善多边贸易体制。3.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4.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35、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