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委党校学习简报
兴文县科局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圆满结束
2015年5月18日——22日,在省委党校的支持下,由兴文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芩带队,兴文科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在省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
这次学习围绕制度建设、领导艺术、心理健康、国际热点、当前改革思考、川南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七大专题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质,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并结合兴文县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地区发展的专业性意见;现场教学参观建川博物馆,让学员感受红色文化,心灵上得到洗礼,党性修养得到提升。
此次外出培训,学员们一致认为收获大,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学习培训。
供稿)
(教务科
第二篇: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梳理小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论述笔记 2
引领我国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学习笔记 20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笔记 27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学习笔记 34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笔记 4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笔记 55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论述笔记
自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及相关论述,覆盖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很多已成为指引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指南,成为我国正在贯彻落实的重要国策和战略规划。
对习近平同志相关讲话和论述进行初步梳理,其治国理政理念,可总结为十个方面,可用“一一二三四,四四五五八”进行概括,即:
--1.一个核心、--2.一个梦想、--3.两个百年
--4.三严三实
--5.四个意识;
--6.四个自信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9.五大发展理念
--10.八项规定。
下面,对上述十个方面内容进行简述。
1.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是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
一个核心的提出
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作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的重要论断,并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一个核心的意义
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成果,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对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根本要求就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关键在中央,党中央的关键在领导核心。作为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所领导的事业也是独一无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政治担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践所检验是成功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众望所归、实至名归。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不是个人问题,更不是简单的称呼问题,而是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千军万马,看统帅指挥;攻坚克难,听统一号令。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2.一个梦想
一个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第一次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提出,“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在就任宣言讲话中,他9次提及中国梦,显示了他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强烈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同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十八大以来至今,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我国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全领域、全方位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
3.两个百年
两个百年,指我国到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这“两个一百年”时的发展目标。2012年,习近平担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两个一百年”:一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公元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公元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两个一百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承诺,正式公开向全体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予以宣示。
两个一百年,是与“中国梦”这一个梦想紧密相连的。习近平同志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也就是说,“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代表着“中国梦”的核心目标。
4.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党风格,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三严三实成为我党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指导。
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其内涵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 新形势下的“两个凡是”。2015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践行“三严三实”集体学习时强调,“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习近平总书记对践行“三严三实”提出了四方面要求:
一是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工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是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三是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每个同志都有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职责,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四是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靠自身努力,也靠党和人民监督。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要总结经验,健全体制机制,使各种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5.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是指全党必须牢固树立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起意识”,是新时期对党员的新要求。
四个意识的提出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党中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情况”,作为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个意识的内涵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就是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坚决捍卫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挥和号令。
看齐意识,就是要自觉主动全面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看齐,向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个意识”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前提,强调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以及从政治高度认识问题;大局意识是关键,强调善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核心意识是根本,强调聚合力量,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看齐意识是保证,强调时常整队看齐,保证步调一致。增强“四个意识”集中体现为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统一于增强核心意识这个根本。我们一定要自觉践行“四个意识”的要求,做到围绕核心聚力,向核心看齐,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中行动。
6.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根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要求。早在2012年,习近平同志担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此,三个自信发展成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和文化理想,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人民、实践的选择,是我国及我党不断进行文化建设的成果。
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新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中国特色、制度优势、有能力自我完善、自强不息的先进制度。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文化创造,是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近百年历史实践中,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延续与发展。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该战略布局完整地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明确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个全面”的提出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强调了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这是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意义深远。这一次并提,是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到与其他“三个全面”并列的地位。
“四个全面”,实际上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同的会议场合逐步提出。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四个全面”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第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依法治国的专门决定。
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其中的前者即《若干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位阶仅次于党章。
“四个全面”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总体关系看,是战略目标引领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不可偏废的三大战略举措,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各个“全面”之间的关系看,互相都彼此联系。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需。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方面建设一体推进,是我党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总体布局。
习近平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次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基础上,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益难以容忍,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是呼应民意,顺应现代国家发展趋势的结果。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总体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9.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10.八项规定
八项规定,是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具体内容包括: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对党离心的巨大危害性。我党迈开了凝聚民心的新步伐,以自信的态度、果敢的勇气,坚定不移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深层发力破除潜规则,重拳出击打击腐败,积极构建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党在短时间内重塑形象,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人心根基。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围绕实现“中国梦”。构建了完整的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伟大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在理论与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其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有人将其总结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八大品格,笔记如此,作为学习的标杆:即:充满自信的战略定力,直面难题的勇者担当,纲举目张的大势把控,严以修身的主体锻造,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抓铁有痕的刚性执行,梦想引领的力量凝聚,改革清障的问题倒逼。
第三篇:省委党校学习总结
认清形势 抓住重点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省委党校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学习心得
省委党校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一班)
2011年11月20日
认清形势 抓住重点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省委党校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学习心得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11月11至20日我参加了省委党校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第一期)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收获较大,感受很深。省委组织部和各部门的领导和省委党校教师以案例剖析、现场教学、经验交流和分组讨论等方式,深入阐述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基层社会管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认真探讨了加强社会管理、发展区域经济、做好群众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思路和对策,让我们这些乡镇党委书记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此次培训对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下面,我就学习期间的所听所想所感,结合在基层工作实践,汇报几点心得体会。
一、形势逼人,要提高意识、转变思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时期下统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基层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是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服务水平、转变作风的必然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社会管理对象日益增多、农民的思想活动日益独立、民众价值多元化、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日益凸显,而农村社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却相对较弱,已经无法顺应和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的感受是切身的、是深刻的。在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上,我们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和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上,我们存在着手段单
一、方法简单,重治标、轻治本,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后处置、轻源头预防,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等问题。在力量配备和工作重点上,我们存在着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在工作作风上,我们存在不深入、不扎实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都要求我们基层党委书记要切实提高意识,充分认清当前我们社会管理面临复杂的形势,切实转变观念,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工作实效。
二、抓住重点,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担任党委书记以来,对于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我深有感受。魏坡乡地处北部干旱山区,没有地表水源,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多数群众到20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题,多方争取资金,多次与县水务部门衔接,抓住北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我乡群众接通了干净的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群众满意了,上访事件没有了,对政府的工作也更加支持了。魏坡乡位于边远山区,乡情村情复杂,综治工作压力大,为了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以改善民生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下访”和干部职工“民情日记”大走访活动,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笔记本进村入户,面对面心贴心的与群众沟通交流,公开党委政府的工作实效,宣传法律法规,及时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记录好群众所反映的社情民意、生活疾苦以及意见建议,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践证明,我们的群众工作路线是正确的,群众对政府的工作开始慢慢从不理解、不支持转变到认可和支持、理解,全乡的社会治安形势逐年好转,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恶性犯罪案件零发生,火灾、交通事故数量也持续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步增强。
三、构建体系,要统筹兼顾,常抓不懈
农村工作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统筹兼顾、常抓不懈。要着眼长远,积极探索,要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公众参与三个层面,着力构建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和体系。
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的意识,着眼源头治理,坚持把群众工作贯穿社会管理全过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信访工作,畅通和拓宽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表达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面向群众转变作风,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努力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
要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置得快。
要加快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长效机制,要强化公众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管作用。我们要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形式,着重发挥村“两委”的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公众、社会的参与程度。要通过大力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牢固树立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当家做主的观念;要通过建立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长效机制,不断拓宽参与渠道,规范参与行为,切实保障群众的基层民主政治权利,有效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要通过发挥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等多方面的力量,强化对社会管理的监督网,实现社会协同治理,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第四篇:省委党校学习总结
省委党校学习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紧张、充实而又愉快的党校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倍感珍惜。学习期间,我牢固树立学员意识,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服从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始终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我通过这次党校学习,充实了理论、丰富了知识、解放了思想、锤炼了党性、增强了本领、提高了认识、增进了友谊、找到了差距、树立了信心,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一、理论素养得到增强
在这两个月里,我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学习了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采用老师讲授、案例分析、情境体验、组织研讨、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2个月的学习,既使我充分感受到了知识的密集和信息更新速度快的冲击,又使我获取了许多对本职工作帮助很大的新信息,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更新。
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党校是锻炼党性的熔炉,党校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好机会。通过党校期间的个人党性分析、锤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活中迷惑、物质上诱惑、舆情上蛊惑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在淮安的党性现场教学中,瞻仰周恩来纪念馆、边区政府唱红歌、凭吊刘老庄八十二英烈、参观五德教育馆、观看情境剧《纤夫》等等系列活动,使自己重温经典、净化心灵、在一次次深受震憾的同时备受教育、启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断筑牢理想信念。
三、工作能力有所提升
党校学习期间,感受到和谐的教学环境、畅所欲言的氛围、民主讨论的风气、集思广益的优良传统。学员们把各自单位的党政、管理、专门工作经验和盘托出,让我深受教育,使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多、心里更明、干劲更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洞察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解决主客观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自己的工作实践统一起来,认真研究工作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努力做到审时度势识大体、聚精会神想大局、尽心竭力谋事业。
四、充分认识自身不足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党校学习生活期间,大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积极配合,在完成学习培训任务的同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也查找出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如: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经常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有时会有畏难情绪等等。这些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很快被克服。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从党校老师和各位学员身上我学到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工作方法、为人态度和处事原则,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升,知识上得到了补充和积累,思想上更加成熟和提高。我要以这次党校进修学习作为契机,继续深化学习,将党校所学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同时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党性,做一名合格中国共产党员。
第五篇:省委党校学习总结
省委党校第九期教师进修班学习总结
赵金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关照,能给我这么好的锻炼学习机会,现在我把在省委党校学习的情况向领导同事汇报,请大家多加批评。
6月4日至6月29日,单位安排我跟着岳处长去省委党校学习,我参加的是省委党校第九期教师进修班为期四周的学习。下面我从进修班的开设背景、进修班班级组成情况、学习情况总结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开设本次进修班的背景
本次进修班侧重文史教学,课程设臵包括四部分:一是基本理论;二是文史知识;三是教学研讨会;四是党性教育。这次教师进修班以文史教学为主,授课教师以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老师为基本班底,所以这次教师进修班也叫问文史班,省委党校强调文史教学,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作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决定。本次进修班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通过学习和研讨,进一步了解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的文化问题,增强文化自觉,拓宽人文视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从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度和历史文化传统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学习和借鉴新型教学方式,交流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探讨党校教学规律,提高文史学科教学水平。
二、进修班班级组成情况
本班次共有51名学员,来自各地市党校和部分县市区和企业党校。班主任是省委党校进修处孙守清主任。班级学员在年龄结构上,有年长的教授,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学科背景方面,班级学员基本都是从事文史教学的,有的市级党校有专门的文史教研部,他们教学研究比较侧重文化,其他一些兄弟党校学员教学研究就比较宽泛。从整体来说,本班级学员素质很高,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有深刻的思想,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间休息时,很多学员都积极主动向老师探讨问题,在讨论课上,大家都能踊跃发言,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发人深思,给人启示。
三、学习情况总结
1、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臵
这次培训班开学典礼在6月5号上午,班级教育活动在6月5号下午。
(1)教学专题设臵分基本理论和文史知识两个大块。基本理论课包括:(党史教研部 杨明清教授)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历史地位;(魏恩政教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李永清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哲学教研部主任 张友谊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孙占元教授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
文史知识专题课有:(文史教研部副主任 张文珍教授)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王凤青)中国近代文化演进中的几个问题;(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李素英)儒学的形成与发展;(文史教研部 王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赵荣耀)中国宗教历史文化研究;(文史教研部主任 孙建昌教授)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译介西方文化研究;(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王晓文)中国当代文化思潮研究;弘扬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以优秀精神塑造山东人(论坛式教学 由张文珍教授和王晓文副教授主持)。
(2)教学活动与党性教育
教学活动:班级小组讨论,题目是党校文史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时间在6月14日下午。6月21日下午举办学员论坛,题目是党校文史教学的实践与经验。
党性教育,6月18日到20日,到临沂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体验式教学,教学地点有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革命老区沂南马牧池、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2、进修班老师讲课基本思路和授课方式。
本次培训班,采用了研讨式、论坛式和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也就是集中授课,以专题的形式由授课老师向大家集中讲授,每次课都留出一定时间给学员向授课老师提问。活动交流比较好。论坛式教学有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提前印发实施方案给学员,让学员做好课前准备。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确立课程名称、授课老师、教学时间地点、教学目的和要求、学员课前准备(主要是针对课程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员课前做好准备)、教学过程及步骤(1、授课老师介绍教学的目的、实施流程。
2、授课老师讲授专题相关内容
3、分组讨论并推举代表发言
4、授课老师点评、讲解、阐述观点
5、授课老师对此次论坛教学予以总结)。
我觉得研讨式教学发挥了教师与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论坛式教学有专门的实施方案,论坛式教学充分发挥学员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发散性的讨论问题,各学员反映收获很大。
3、参加省委党校学习培训对我以后做好教学工作的几点启发。作为一名党校新人,通过参加省委党校的这次培训,与师资班的兄弟党校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我对党校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1)讲课要有纪律。党校姓党,党校讲课要守纪律。教师角度,从大的方面讲,首先,要与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这是底线,是铁的规矩。教员的任务是帮助学员吃透中央精神而不是去怀疑中央精神。第二,举例子时尤其要注意“守纪律”。不要以偏盖全,不要掺杂个人偏见。如果过多的讲一些负面例子,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课堂纪律方面,进修班班主任每堂课都提前去跟班点名,教室前面有班级成员点名表,每堂课都清楚填写每堂课的学员上课情况,教室后面有专门的手机存放处,每人一个位臵,上课时关机放在那,要求比较严格,课堂纪律方面比较严肃。
(2)要赢得学员的满意,关键是讲授内容有深度。通过一堂课,学员怎么才能满意?关键是学员能通过听课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在讲课内容上有深度,对一个课题的讲述,既要有整个知识面的宽度,也得有具体问题点上的深入。在交流中,学员们一致认为,相对于只讲求形式热闹,而内容相对浅显的课来说,我们更喜欢有思想,有深度的课。
(3)对待教学,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讲一堂课,老师究竟下没下功夫,下了多大功夫,学员很容易就能听出来。要想赢得学员的认可,教学态度是个很重要的标准。所以即使一个老师教学水平很高,要也保持高度负责认真的态度。
(4)搞好教学,必须要做好科研工作。省委党校学习这一月让我深深体会到,党校的任何一堂课都不是照本宣科或者拼拼凑凑就能讲好的,省委党校老师讲课,每堂课都是自己平时科研工作的一个汇总,教授们讲的课成体系,有深度,听起来清晰明白,自己能从中得到好多启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搞好教学,得到学员的认可,我认识到必须要有比较深入系统的专业研究,只有做好扎实认真的科研工作,做好平时的积累,教学工作才能有源头活水。
四周的学习时间,通过听课,通过学员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我明显的感受到兄弟党校同行们都在为如何更好的上课进行着努力的探索,我作为咱们日照市委党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在领导们和同事们的关照下,能有机会参加省委党校的学习培训,我切实感觉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期许,也深知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在以后工作学习过程中我定当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