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择媒体教学的一点感受
选择媒体教学的一点感受
选择使用教学媒体,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所选择的东西要对某一教学情境有辅助作用,也就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教授的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哪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对于直观呈现给他们的东西都能有更直接、深刻的体会,比起单纯的讲解,学生要更容易接受一些。作为一名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老师,我对此深有感受。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安排我在与外校交流中上一堂公开课。刚接到任务安排,心理还真有点发怵,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生,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我认真分析、研究了教学内容、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并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是一篇关于西方餐桌礼仪的文章,主要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西餐餐具摆放顺序及就餐时应注意的礼仪。我认为单纯的讲解不但枯燥,可能还不能让学生清楚的理解要了解的内容。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这个方法,激发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图片、录像倒是比较直观,但都只能让学生用眼睛看,体现不出学生的参与互动,在加上是在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陌生环境,多媒体的运用可能会超出我所能掌控的范围。于是我选择了实物教学的方式,准备了餐巾,用吹塑纸等剪成了西餐中的刀、叉、杯、盘等等,把黑板变成了餐桌,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贴”餐具。另外,我根据课文内容把西餐礼仪设定成了几个现实场景,教室成了西餐厅,学生就是吃西餐的客人,让学生通过现场表演学到应注意的礼仪。这堂课把课文、讲解和学生亲自动手、“身临其境”体验结合起来,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一节课之内,具体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教学媒体的应用也必然是多样化的,不可能“从一而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媒体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第二篇:感受媒体
《感受媒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第三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本节是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的开篇之课,它的作用是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多媒体,了解多媒体的特点和应用,激发起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为以后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什么是媒体和多媒体,感受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②能够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③了解声音和视频的产生。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身边的多媒体。②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多媒体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的兴趣。
3、重点难点
①重点:理解什么是媒体和多媒体,感受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②难点:对多媒体的理解(通过演示使学生亲身感受,通过对比了解多媒体的特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比较抽象,可借助于物理教学课件讲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结合具体的实例讲解概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不太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师一方面要尽量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讲解,另一方面要鼓励、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三、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多媒体)、讨论法 学法:操作法(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身感受多媒体)、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室、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师演示文稿、典型多媒体作品,配套光盘
五、教学过程(共40分钟)
1、设问导入(2分钟)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单元内容——感受多媒体。
既然说到多媒体,那么就要知道什么是媒体。我们经常听到、看到“媒体”一词,比如:媒体见面会(出示两张照片),这里你理解的“媒体”是指什么呢?(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得出结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都是媒体
2、引入新课(8分钟)
媒体定义: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等。(汉语词典)
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
多媒体信息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信息的综合性、相关性和动态性。多媒体的优点在于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教师演示:传统课件和多媒体课件的对比(见教师演示文稿)目的是让学生对多媒体有直观的感受,并通过对比,认识到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3、思考讨论(10分钟)思考讨论一:
电视算不算多媒体?(注意对比传统电视与数字电视在多样性和交互性上的区别)
以天津数字电视为例:(见教师演示文稿)思考讨论二:
手机算不算多媒体?(从手机的拍照、收音、录音、录像等功能介绍)
4、导入第二部分新课(1分钟)
以上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多媒体,知道了多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很多同学都想利用电脑自己制作多媒体了,文字好办,用Word或国产软件WPS就可以输入、编辑、排版、打印,图形图像可以用画图和以后要学的Photoshop等软件制作,可是声音、视频怎么制作呢?这节课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声音和视频的产生原理,知道了原理,以后就可以学习制作了。
5、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
打开学生演示文稿,自主学习声音和视频的产生原理,必要时可以小组内商量、讨论。
(在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辅助下,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否可以自己学习,打算做一次尝试)
6、反馈提问(5分钟)
请同学说一说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在太空中(飞船以外)宇航员是怎样通话的?
(这部分虽然是八年级物理的内容,考虑我校学生的水平,结合视频文件中的讲解应可理解,也算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吧。)
7、课堂小结(1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媒体和多媒体,感受了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了解了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还自学了声音和视频的产生原理,这一点令老师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很多同学都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的兴趣和愿望,这一愿望将在以后的几节课中逐渐变为现实,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先预习一下后面课的内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家里的电脑上试着做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布置作业:
8、作业(3分钟)
结合自己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多媒体的应用实例,并将结果在电子学习档案袋中发表。
六、课后反思
1、对媒体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讲解起来也费时间,或许不讲概念,只说媒体包括什么就行了,不做过多解释。同样,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也可采取简单化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的应用教材中没有涉及,个人认为应作为本节的重点之一,必须补充介绍。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引导他们关注多媒体在各领域中应用,也是对教材内容的完善。因此教师要及时收集、整理相关的素材(具体方面见本文附录)。
3、暴露出的问题:
虽然进行了教学设计,可在上课时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在教学环节的控制、把握上还不够成熟,感觉课有点快、乱,该讲的没讲透,该总结的结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结尾作业环节没有完成等。
电子教室软件因前天调试,设置做了些改动,没有及时改回来,导致广播时忘了锁定学生机键盘鼠标,开始还是窗口模式,没有全屏,以后上课前应事先认真检查。
最后,再次对南开区各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
说明:
1、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很不容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忙起来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既然做了这节课,就把它拿出来与各位老师共享了,希望对您有用。
2、全部文件大约11M,需要的老师请发送一封邮件到nkedu@126.com,注明您的学校、真实姓名,我会尽快发送给您。
附录:
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信息管理、宣传广告、教育训练、展览演示、咨询服务、电子出版物、视频会议、家庭通信等方面。
1、信息管理
多媒体信息管理的内容是多媒体与数据库相结合,用计算机管理数据、文字、图形、静态图像和声音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人事资料、文件、图纸、照片、录音、录像等,通过扫描仪、录音机和录像机等设备输入计算机,存储于光盘。在数据库技术支持下,通过计算机进行放音、放像和显示等,实现资料的查询。
2、宣传广告
多媒体系统声像图文并茂,在宣传广告效果上有特殊的优势。制作广告节目要用专门的多媒体节目制作软件工具。
3、教育与训练
多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实质上是多媒体系统阅读电子书刊、演放教育类的多媒体节目。多媒体技术使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表现手段,从文字、图形和动画扩展成声音、动态图像,并具有极为强大的交互能力,便于学生自己调速进度,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4、演示系统
演示系统是指诸如在博物馆等场合用计算机向观众介绍各种知识,并把立体声、图形、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
5、咨询系统
如旅游、邮电、交通、商业、金融、证券、宾馆咨询等,利用多媒体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无人咨询服务。
6、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利用CD-ROM的大容量存储介质,代替各种传统出版物,特别是各种手册、百科全书、年鉴、音像、辞典等电子出版物。
7.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如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等。
第三篇: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你的教案设计如何选择媒体?
我觉得在教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看哪些文本适用,哪些文本部分适用,不要盲目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时不当的使用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是很有必要的。针对我所教的高中学生我觉得目前PPT幻灯片教学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实用最简便的教学媒体。因为幻灯片易操作还容易插入各种FLASH动画和其它音乐视频图片素材,但在选取教学用的幻灯片时不论是素材的使用,还是各种动画的应用一定要适合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媒体的功效。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如果我准备讲英语课文用纯文本就很难讲清楚如果用图形或图像就好多了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就更清楚再如讲英语听力用文字也很难表现而用图形和录音配合就好多了。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分别对待。
3、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因此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针对我所教的学生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是视频、网络等媒体。
4、依据网络条件,由于现在网络条件的限制存在服务器瓶颈带宽瓶颈等问题,网络传输速度受限,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在局域网使用还是广域网使用选择不同的媒体,在局域网中速度较快较宽可选择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相反在广域网络中应尽量少用这类媒体。
5、依据交互能力选择,由于在网络教学中更多的是以个人自学为主,当学生有疑问时应能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回答。因而在选择媒体时应选择交互能力强的媒体。
第四篇: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媒体
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媒体
以下是我对如何选择媒体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用。
目前,在广泛使用电教手段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某些方面已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违背了小学数学教学规律,教学中增加了牵强的成份。许多老师一味的认为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比传统的教育媒体作用大、效果好,处处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替代传统的教育媒体,其实传统的教育媒体(实物、挂图、教具、学具等)在数学教学的某些方面仍发挥着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媒体的综合优势,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育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现代课堂教学中教育媒体的运用必须遵循并适时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基本原则,否则这一切的运用都是无效率可言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选用比较经济的方法,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勉强。教师必须吃透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念,并以此为准绳,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媒体的应用。认真推敲教材,严谨设计教法。本课有没有必要应用媒体?选用什么样的媒体?在哪些环节应用媒体?怎样在需要处应用媒体?
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传递信息,延伸和扩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难点等。就“圆的认识”一课,我认为,应用多媒体课件更能优化课堂教学。课近尾声时,学生普遍比较疲惫,我适时提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教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得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本节课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方形车轮、椭圆形车轮的运动,这一现象是其它教育媒体做起来无法达到的效果。
又如,在“圆锥的体积”一课中,我认为,应用传统媒体则更适合本节课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他们的头脑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小组,其中A、B、C、三个小组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让他们做实验,D小组用不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各小组利用老师准备的仪器研究一下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其中A、B、C、三个小组发现拿一个圆锥体容器往一个圆柱体容器里面装水,3次正好装满,D小组发现他们不是3次而是4次装满,教师及时点拨:“观察D小组进行实验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和A、B、C、三个小组的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容器装水时正好是3次装满,从而得到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的关系。即: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变主观为客观,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取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联系。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不能搞电教形式主义。而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与传统的教育媒体恰当的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媒体的综合优势,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育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教育媒体,更能称得上完全意义上的电化教育。
第五篇: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我觉得在教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看哪些文本适用,哪些文本部分适用,不要盲目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时不当的使用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目前PPT幻灯片教学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实用,最简便的教学媒体,因为幻灯片易操作,还容易插入各种FLASH动画和其它音乐视频图片素材,但在选取教学用的幻灯片时,不论是素材的使用还是各种动画的应用,一定要适合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媒体的功效。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满足教学目标 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如讲机器的构造,用纯文本就很难讲清楚,如果用图形或图像就好多了,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就更清楚,再如讲语音,用文字也很难表现,而用图形和录音配合就好多了。
第二、依据教学内容 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分别对待。
第三、根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的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图形、图像、视频等直观媒体。
第四、依据网络条件 由于现在网络条件的限制,存在服务器瓶颈,带宽瓶颈等问题,网络传输速度受限,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在局域网使用还是广域网使用,选择不同的媒体,在局域网中,速度较快,带宽较宽,可选择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相反,在广域网络中应尽量少用这类媒体。
第五、依据交互能力选择 由于在网络教学中,更多的是以个人自学为主,当学生有疑问时,应能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回答,因而,在选择媒体时,应选择交互能力强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