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备二磨心得体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备二磨心得体会
于村小学 郭明亚
作为一个工作时间不是很长的年轻老师,我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2013年下学期我有幸参加了联校组织的“三备二磨”区域教研活动。“三备二磨”就是用团队的力量,协同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教研活动中我再一次认识到集体智慧的伟大。在磨课活动中大家都积极参与,分工明确,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比较多而孩子的回报相对的就少得多,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于是我们选择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为磨课课题。课题选定之后,大家广泛的收集资料。在第一次磨课时,大家各抒己见,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反复的推敲打磨,力求做到做好,并且在备课时始终把学生放到第一位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本来以为很完美的一堂课在第二次磨课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了一个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为了一个小小的分歧据理力争,可以说每一个问题的出现就是是一次集体智慧的碰撞。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认识到了老教师身上那种敬业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他们是我在工作中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三备二磨具体实施步骤
10月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具体上交材料就是这次研修的三个环节材料。
三备二磨具体实施步骤
意义:教研员的抓手,教师走向研究者的道路,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三备二磨是有效地校本教研模式,这种校本教研模式下的课例研究是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主旨不是磨一节好课,而是研究和解决老师实现教学任务有困难的问题。课例只是问题研究的一个载体。只要能承载好问题研究,能有效地一以贯之研究问题,哪怕这个课例在研究问题之外的其它方面并不完美,也不失为好的课例研究。相反,问题研究没有开展起来,研究过程无法共享,这节课再好,也不是好的课例研究。
三备指的是“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第二次备课是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第三次备课是基于群体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后的备课。
二磨 指的是“两轮打磨”:通过同伴互助和必要研究完成第一轮打磨;通过实践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完成第二轮打磨。
具体实施一、三备二磨实施的准备
组织人要组织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团队首先确定研究问题,问题是一个要解决的困惑,一个要克服的障碍,一个需要跨跃的、横亘在当前情景抵达期待结果之间的一个鸿沟。这个困惑、障碍和鸿沟是任务承担者自身的,不是他人的。是面临挑战性任务而没有现成办法完成时产生的。对于教师来说,就是面临课标对教学新要求没有现成办法实现时产生的。问题要指向任务,与任务共存;要指向承担任务的人,与人适配。其次确定授课人;授课课题。
二、第一次备课
执教教师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团队其他成员就授课课题备课、收集资料。
三、第一轮打磨
团队成员第二次集合,按照执教教师的主备思路进行深层次的修改。
四、第二次备课
执教教师按照团队成员的修改意见进行再加工。团队成员进行观课分工,设计观课维度、量表。
五、上课、观课。
六、第二轮打磨。根据观课维度表进行课例打磨。
七、第三次备课。聚焦问题解决和新问题产生。
第三篇:三备二磨《时分的认识》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再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是35分钟,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三备两磨学习体会
三备两磨学习体会
希望小学张晓云
我校老师们也展开了对三备两磨的学习,对于学习的目标任务教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做到以学生为本,运用“三备两磨”的新型方式进行课例研究,挖掘教材本身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了解的水平不同,应该划层次教学,照顾全面。没有进行学情分析,目标制定略高,忽略了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应该针对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提出更细的要求。
对于研究的课题教师重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考量,这样就会根据学情开展有效的教学,并以此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热情,创造出更有艺术想象力的作品。
三备两磨体验了集体的智慧,强调协作的精神以及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教师进行多纬度评价,提高了课例研究的质量,相信这种模式能让教师团队集体的力量最大化,将智慧发挥充分。
第五篇:三备两磨教案
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河西中心学校
周玉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找出等量关系,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我们先进行基本训练(出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口答。如有不同意见,及时举手更正。
(1)比x的2倍多5是70。
(2)x加上它的1.2倍是13.2。
(3)20乘以4的积,减去x得11。
(4)x的2.5倍加上3个0.6是6.8。
2、引入课题:看来大家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迅速列出方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有关数学的信息: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一共用了23.04元。其中每千克苹果1.92元,每千克梨1.68元。
2、谁来读一下?其实这里的5个信息也可以看作我们所说的条件。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5个条件,完成下面4个练习:(出示)
A、分别将上面五个条件,逐一变为问题,口头编出五条应用题。
B、对每一道编成的应用题,先列方程解答,再用算术方法解答。
C、你认为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方程解法有什么优越性?
D、你觉得怎样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方法解?
3、老师建议每个小组分一下工,认真思考并交流。(小组展开讨论,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4、谁来告诉大家,以第一个条件为问题,编了一条怎样的应用题?
5、列出的方程呢?谁再来说说用算术方法怎样解答?(师板书)
6、以第二个条件为问题又该怎样编题了?列方程怎样解答?算术方法呢?
7、下面的谁来汇报?
8、通过刚才大家努力,把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解决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三个问题——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方程解法有什么优越性?
9、那你觉得怎样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方法解?
10、指出: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解答应用题要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果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来求出问题,就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顺着题意不能列出算式求出问题,但比较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适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题组练习
①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买的梨的重量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2千克,买梨多少千克?
②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梨的重量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2千克,买苹果多少千克?
谁到黑板上来做?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做完的同桌间相互说一下解题思路。
集体订正:和他做得一样的举手。我们一起看,同样的关键句子——梨的重量比苹果重量的2倍少2千克,为什么一条用方程解答,另一条用算术方法解答?
2、算法对比
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一些克梨,一共用了7.5元。刚好买苹果的钱是买梨的钱的1.5倍,苹果和梨各花了多少元钱?(先用方程解,在用算术方法解。)
自己独立完成。(巡视,挑学生板演。)
相比较而言,这条题目应该用哪种方法解答比较方便?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你通过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的步骤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准等量关系,对照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结果.找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比较方便。如果顺着题意能直接列出算式求出问题的结果,一般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合适;如果顺着题意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解答,但容易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列方程解答比较合适。
五、课内作业: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39页。做完的同学可以思考黑板上的挑战题,(出示: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一共用了23.04元。其中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比每千克梨的价钱贵0.24元。苹果和梨每千克各多少元?)
运用一题多变发挥整体功能 ——《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收获]
1、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式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的容量大,难易程度得当,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广阔,能从整体着眼,兼顾学生的大多数,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复习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尤其是教学中采取选编习题、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变式练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整体得益的教学思想。
2、采取一题多变的列式能突显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及其与算术解法的区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从整体上领悟两种解法的特点、区别及弄清怎样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选择解法。这样复习整体功能必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果。
3、采取一题多变的形式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能覆盖较多的知识面,涉及较多的题型。在课堂里,我们不但复习了两种不同的解法(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并强化了方程解法外,还复习了选择解法、一题多解、对照比较、深化提高等习题,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习题情景。
[不足]
1、板书还需调整一下,应该把利于用方程解的问题放在一起,便于用算术方法解的放在一起。这样更便于学生沟通这两种解法之间内在的联系,区别异同。
2、例题的功能没有发挥到及至。比如在题组复习完之后,应该及时补充几组与例题类型类似的典型习题,这样的复习课就变得更加饱满,复习的功能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