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心得体会杨静——教师观课心得
学会感恩,才能知足常乐
———杨静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有“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也包含着感恩情结。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也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和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这次“感恩妈妈”主题班队会教育活动,让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了太多问题,也回顾了许多往事,它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我在心里自问,感恩是什么?是啊,有多少人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感恩”不就是人对恩惠心存感激的一种表现吗?是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啊。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就会懂得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同时,也才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自身的价值。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是极易夭折的;当我们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时,我们也极易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能强健而正直的生活着,我们应该对那些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用关爱扶持我们的人,用智慧启迪我们的人,用美德陶冶我们的人,用真情沐浴我们的人,心存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要心怀感念,并应该从内心自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感恩是道德养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一种道德自觉。?我们在父母的厚爱中成长,我们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同事,你有没有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我们都曾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平时同事之间的相处,学会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社会大家庭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学生爱集体。大爱无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仅是感谢爱过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以同样的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回报生活和社会。
通过此次学习,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的一种道德心态,常怀感恩之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内心和谐,心灵宁静。只有每个人充满感恩,社会才和谐融洽,家庭才充满温馨幸福,世界才和平。感恩祖国,是祖国让我平安稳定;感恩父母,是他们用爱抚养我成长;感恩师长,是他们让我走出愚昧无知;感恩朋友,是他们帮助我走出困境;感恩配偶,是她让我一个温暖甜蜜的港湾;感恩社会,是社会不断让我去磨练自己,变得成熟理性。古人说:“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只有懂得去感恩的人,心灵才会得净化,生活才会充实,才懂得用爱去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对社会、家庭、事业才会责任感,才会去尽职尽责干好事业,扎实工作;才会去尽心尽力承担照顾 好家庭的责任,才会去回报社会给予的关爱。作为一名老师,要常怀感恩之心,扎实工作,全心全意教书育人。
二、心怀感恩,扎实工作
我们生活在经济社会全球化、社会生活错综复杂、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里,在工作中,每一天都要与社会、与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发生接触和联系,必然会得到社会、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和支持。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离不开组织的呵护、教育、栽培,离不开领导们、同事们、朋友们的关心、帮助、技持。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提升道德素质,升华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祖国,忠诚于自己的组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组织、与同事、与社会的关系,始终保持一份新奇、一份愉悦、一份平常的心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深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增强对社会、组织、同事的责任感,把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事、感恩组织、感恩生活、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社会融入到脑海里,让感恩之情渗透在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平凡的工作当成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干,把本职岗位作为阵地来坚守,对工作生活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把动力变成能力,既要珍爱生命,珍视友情,珍惜团结,勤奋好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诚信做人,用心做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作出贡献,又要拥有感恩心态,感悟感恩心态,受益感恩心态,考虑、爱护、尊重、关心、协助他人的发展,把自己才和能、光和热奉献给他人、国家、社会,让对他人的爱、对组织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充盈、流动在工作中的各个角落,在回报他人、回报组织、回报社会中感受快乐,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书写人生壮丽篇章。
三、甘于奉献,廉洁自律
要坚定不移地同党、学校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全心全意的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努力做到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履行责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克尽职守、乐于奉献,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要珍惜
工作岗位和责任使命,坚持勤政廉政,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全力塑造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
四、团结同事,和谐共事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要感恩同事,加强团结,和谐共事。团结同事,就是同事之间齐心协力干工作,共同把所承担的事业搞上去。不干事就是误事,还容易产生是非,同事也就不可能和谐,所以必须立足于团结干事,统一思想,增强合力,加深感情,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搞好工作。和谐共事。就是同事之间坦诚相依,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形成清新、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是和谐共事的关键。只有和谐共事,才能形成合力去干事,才能真正干成事。因此,要树立和谐共事的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和衷共济,共同把工作一道做好。
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地鸣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总之,通过“感恩妈妈”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对知恩、感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干好本职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下步工作和生活中,我将进一步把此项活动引向深入,使之成为自觉习惯。
第二篇:观课心得
观名师课堂《插秧》有感
乌江中心小学 李凤
上周周日的晚上,本人有幸听了获得北师大版广西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一等奖的颜一红老师的《插秧》一课,收获很多。
本节课的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春天”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插秧》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仿说儿歌;有感情朗读并初步背诵课文;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插、秧、农、民、镜、映、照、蓝”,并自主识记,重点书写“农、民”二字。
1.有效利用课件。课件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它应该真正的做到为上课而准备,凸显它的直观特点,以它为跳板让学生更简洁、更深刻、更直接的感知课文,而不是把它当做课堂五颜六色的点缀。颜老师的课中,课件很少,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及农民真人插秧图,使学生对“插秧”有了一个初步的、逼真的认识,精当有效、点到为止,真正做到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教学所需而用。
2.教师极为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本节课中,教师的每一段话都是精心设计的,而非讲到哪说到哪。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感受到春天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教师除了利
用课件的直观牵引外,还用非常优美深情的语言的引导,让学生情感体验春天的劳作之美。
3.注重生字教学。本课的生字教学扎实有效,在重点基础知识上,注重强调次数强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反复看、读生字,又通过读句卡、词卡、字卡,出示字卡、同桌互检来强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本课的生字教学,在识字方面以听读识字、随文识字为主、拼音识字为辅,在记字方面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提示为辅,在巩固生字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合作,形式多样,学生识字热情高涨。而且在平时我看来枯燥无味的识字过程中,教师注重了课中动静的转换,间隔一定时间让学生小动、大动,始终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状态
语文课应该是很美、很享受的一堂课,这就需要老师多多提炼自己,锻炼自己的语文素养,以自己美妙的语言和自己深刻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生活之美、感受语言之美!
第三篇:观课心得
听课心得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湘西州“吉韵杯”小学语文教学竞赛观摩活动。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我聆听了来自各县市学校的6位老师的精教学,被各位老师的教学风采深深折服。课堂上老师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就像指向标,对于每节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观摩的这十几节课中,各位老师都明确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学段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并落到实处。比如《将相和》中翟老师根据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来品读将相“不和”与“和”好的句子,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形象;《她是我的朋友》中,老师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迫在眉睫”„„
二、朗读训练与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讲课老师在课堂上都注重对孩子的朗读训练。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除此之外,几乎每一节课,都注重了孩子们的书写。不管是低年级的写字训练还是高年级的写作训练,都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习惯养成的关注。
习惯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习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每一位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都提示孩子们的读书或者写作姿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去养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对于孩子学习语文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这次听课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让我感触深刻的就是老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这对于课堂教学极其重要。授课老师们那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的语言,对课堂氛围的巧妙营造,让我羡慕不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语文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
第四篇:观课心得
观课心得
东夏小学 李墨苓
2012年3月13日下午第一节,我聆听了孙文萍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动手做做看》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丰富的课堂语言在一节课中所起到的作用。
孙老师发音吐字很清晰,声音响亮富有感染力,语言明朗,句子结构流畅完整,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幽默感。孙老师先放课文录音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字,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让学生读课文。在孙老师的课中,我觉得她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中体现了很多,如:“你真棒”“你的声音真甜美”„„诸如此类的评价一多,对学生来说犹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孩子。我觉得,孙老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
这堂课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孙老师在教学生字“智慧”二字时,不仅分析了字形让孩子们记住并且会写了这两个字,还巧妙地利用这两个字导出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出示问题:写完“智慧”两个字后,测一下自己的智慧: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到哪里就一下子明白郎志万说的话不对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充满了老师的智慧,通过听孙老师的课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第五篇:观课心得
2017年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赛课和观课心得体会
有幸作为选手参加安徽省2017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比赛,自收到通知以来,倍感惶恐和不安,综合实践课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来说,很久以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副科”,我更是没有研读过课标或纲要,只是照本宣科而已,我对课程的性质、要求、过程、评价等一片空白。
为推动该课的常态化开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省里搭建了这个平台,因此我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筹划,我通过研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这方面知识,我历经一个半月的时间反复研读纲要、教材、资料等,并请教身边相关学科老师和取得他们的帮助,我选的课题是《神奇的电》,它属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物理电学知识,我不耻下问,上网查阅等,在本校几次借班上课,力求不出知识性错误,最终在赛前一周定稿;我反复修改说课文稿和课件,力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带着一颗忐忑的心于2017年10月16日上午参加了第一轮决赛---说课,然而与本组其他9名对手相比,尽管竭尽所能,但有以下地方值得我和同仁、学校学习:
1、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胜出者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平时注重该方面素养的训练和积累,如滁州市第三小学王华燕老师语言的流畅、授课时的放松自如、教学机智、与学生的互动的功底不是一般老师都能做到的;所以要加强平时上课时基本素养的训练,方能在需要时大显身手。
2、对教材的理解要透彻,要读懂课标,要走出课本,多数老师能结合教材和学校实际,自行设计教学内容,体现出综合实践课的地方特色,如马鞍山市雨山区师苑小学的聂荣苗老师就能结合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开展教学,最大的亮点是能实际请教剪纸传承人示范剪法,并走出学校为社区、家庭设计,特别是还与外国友人一同交流,把这一艺术瑰宝传承国外,走向世界,符合了该课程目标的国内国外结合的要求,很有深意。
3、教师的说客展示与上课环节处理具有双重性,做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完美统一。
4、教学的其它准备十分充分。
5、团队的打造、集体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