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曲心得体会
班级:09市场营销5班 学号:3099990245 姓名:雷争艳
《曲艺知识》心得体会
“生旦净末丑,相约花戏楼。”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会看我们安徽电视台的这个节目,黄梅戏我非常喜欢听,其他的京剧和越剧也会经常欣赏下,但是真正去了解戏曲的来源等知识还是从来没有过的。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粹,是国家的艺术瑰宝,深受国内外中老年人的喜欢,也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也对戏曲有着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流行歌曲能放松心情,那戏曲便能让你身心愉悦,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超然感觉,让你不觉开怀大笑,让你不觉伤心感叹„„
《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器,使我们感受我们各种民族乐器的奇妙功能,那些乐器所奏出的音乐,与那些演员明亮有节奏变化的声音相搭配,简直是美妙极了!我后来又有幸能够听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那时候听到乐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时大不一样,听他们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任何东西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对待事情也是一样,有人会有很认真的态度,而有些人只是无所谓。我原来以为大家对戏曲课应该挺感兴趣的,可是上完这个学期才发现其实不是,好多人不是直接不去上课,就是很晚才去为不让老师点名时不被点,哎,我感觉真的挺让人值得思考的。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却竟然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啊。我不是一个愤青者,我只是一个爱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戏曲爱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那种态度,用心去学习这种高尚的艺术精髓并感受戏曲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学习和了解曲艺知识,不仅仅是在感受生活,更是在体验生活。戏曲中许多出名的曲段广为流传,如“牡丹亭”“窦娥冤”“女驸马”等等。我们通过曲艺知识这门课学习到戏曲来源与它们的唱腔品类等等,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放映许多经典曲段,像“夫妻双双把家还”、“刘三姐”等,还有许多经典的相声、小品节目等。我感觉这学期的曲艺知识课很充实,老师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下,学习曲艺知识并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这学期的这门选修课非常有意义,使我对戏曲的喜爱程度更加深厚,也让我明白,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该好好去做,我们会从中学习到我们曾经无法学到的东西。
第二篇: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而在音乐艺术上,《梁祝》更是堪称经典之作。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创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其次,中国戏剧的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第三篇: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5篇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
《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器,使我们感受我们各种民族乐器的奇妙功能,那些乐器所奏出的音乐,与那些演员明亮有节奏变化的声音相搭配,简直是美妙极了!我后来又有幸能够听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那时候听到乐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时大不一样,听他们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任何东西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对待事情也是一样,有人会有很认真的态度,而有些人只是无所谓。我原来以为大家对戏曲课应该挺感兴趣的,可是上完这个学期才发现其实不是,好多人不是直接不去上课,就是很晚才去为不让老师点名时不被点,哎,我感觉真的挺让人值得思考的。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却竟然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啊。我不是一个愤青者,我只是一个爱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戏曲爱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那种态度,用心去学习这种高尚的艺术精髓并感受戏曲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2
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现出对戏曲深深的喜爱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欲望。充分体现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
在搞好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参与有关戏曲课题理论研究,以科研引领和提升自己,力求在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搞出新花样,挖掘出新人才,为我校教学增添一点色彩。
在喜看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在工作的不足。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缺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需要用到各方面的道具、服装,准备起来实为不易,教学活动受到束缚。又顾虑多方面因素,始终有这个心没这个胆。除此之外,还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下个学期要及时记录教学点点滴滴,希望能在组里进行交流和学习,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与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3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如今的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戏曲的学习与欣赏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戏曲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所具有的魅力,并且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并积极的弘扬这种戏曲文化,故而我在这个学期选择了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鉴赏能力培训》这门课程。
在培训中, 每堂课、每位老师的讲授都让我感到获益匪浅。为期一周的培训,从戏曲的发展沿革、戏曲的人物的装扮和人物性格的关系、旦角、生角各行当的舞台表现特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教授。老师们言传身教地展示了中国戏曲中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特征。并带领我们一同体验了戏曲的唱腔、基本的`手势、身段,以及对戏曲视频进行了赏析,让我对戏曲有一种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1.知道了戏曲的起源,以及大致的发展脉络。
2.了解了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体验和感受了戏曲中主要行当的基本身段。
4.聆听和欣赏演唱了越剧及昆曲中的部分唱段。
5.欣赏了戏曲的舞台美术:包括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
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让我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戏曲这门艺术的兴趣。
最后,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授课的老师都是当今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在上课时,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高亢,时而低缓抒情,时而急促激情,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在讲到兴起之处,老师还会唱几句,这种用音乐与戏曲结合教学的方法,独特、有用,别有韵味,他们对于戏曲艺术的力求完善,孜孜不倦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们。
通过这次在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戏曲更加加深了认识。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的戏曲前辈不断钻研,不断开垦的成果。作为初中音乐教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意识的将戏曲发扬光大,让学生对中国戏曲树立正确的观念。戏曲是大众的艺术,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保护来继承。因此我决心,在以后音乐课程的戏曲教学环节中,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4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而在音乐艺术上,《梁祝》更是堪称经典之作。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创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其次,中国戏剧的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
人以想象的空间。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5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剧
这类戏剧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戏剧艺术家运用移花接木、旧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把它用于道德伦理的说教之中。“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秦香莲》等。这一类故事都是写发迹变心的男子负心的故事。“贫贱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种理想的道德观。但在现实社会中,贫寒之士,一朝中榜,入阁拜相,飞黄腾达,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否认贫贱之交,甚至忘恩负义,杀妻灭子。于是理想的伦理道德被颠覆,民众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在戏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现实。而在结局安排上让这些负心汉都没有好下场,或者受到上天报应、惩罚;或者受到人间审判、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观众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平衡,得到心理补偿,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爱情婚姻剧
追求美好的爱情和自由的婚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关于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一幕幕爱情戏多表现婉转缠绵的男女恋情,包括相思、调弄、热恋、离别、失恋、怨恨等情感。而且这类爱情戏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为观众接受,成为戏剧名作。爱情戏备受关注,除了人自身作为感情动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为这类题材强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们普遍地、长期地被压抑的自由欲望。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的桎梏下,年轻男女的婚恋多成为政治、金钱、权力的牺牲品,而禁锢中的人一旦觉醒,就要冲出樊篱,寻求自身的幸福生活体现出青春和新鲜的人的要求。但在当时的封建高压下,这种思想是离经叛道,为社会的既定习惯势力所摒弃,并受到残酷压制。因而剧作家也只好把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之口讲出民众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而且这类爱情戏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第四篇: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
昨天朋友推荐《霸王别姬》让我看,160分钟通宵看完。好困,粗略的写下观后感:人生如戏,既有入戏,也能出戏,戏终人散。程蝶衣是入戏,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并且能从一而终,但不能出戏。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1
观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后感 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甚是凄凉。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虞姬不是因为爱霸王而死,不是因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宝剑的,是对眼前这个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经决心刀山火海都跟着你去赴死,你却问我奈何
明明我们都只有死路一条,你却还要我死的离你远一点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却愚蠢的以为自己还能逃脱
虞姬不是为爱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应该希望那个征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的霸王能拦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剑,相拥而泣。只可惜,他没有,正如哥哥拔剑时来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样,他们都是对世界失望和绝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丝希望,于是只身赴险,终于没能回头。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2
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下感慨,整理一下搬过来。
看的是B站上传的舞台版,上海京剧经典曲目展演系列的。史依弘的梅派真是端庄娴雅。想起来很久以前看过蒋勋写《孤独六讲》时,提到项羽和荆轲,称之为“失败者的美学”。作为一个失败者,与刘邦相比,项羽成为一个更容易被人们反复吟咏的对象,在成王败寇的历史定律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定位。这时候才觉得司马迁真是伟大,他点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却又把他列入帝王本纪,不以成败论英雄,真正当的起“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看来需要把我那本闲置已久的《史记》扒拉出来看一下了。
整出戏故事冲突不大,唱词少,曲牌也以西皮散板居多,看了大半场都觉得没意思了,可是到了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虞姬舞剑,才真正体会到这出戏的好处来。名唱段“看大王帐中和衣睡稳”一段,虽然唱词简单,却一下子让前半部中一直不大出彩的虞姬形象丰满起来。
“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用的就是西厢记的唱词。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最痛人处,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美人名马和末路的英雄,可以说是很好的戏剧题材了。
听完《霸王别姬》就明白了虞姬为什么说“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唱《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尾音婉转,余韵悠长,字字无奈。
一个铁骨铮铮的大男人跟你说: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这比之前流传的那个黑豹乐队主唱抱着保温杯的段子悲痛多了。这一段真是听到喉头发梗。
虞姬舞剑一段,太考验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力了,完全被史依弘圈粉,史姐姐扮相美身段美唱功好,有些表情和动作还萌萌的~
电影《霸王别姬》中让程蝶衣在舞台上自刎,在这出戏的顶峰选择落幕,确实是一个巧妙的处理,有一种壮烈凄绝的美,小说的结局则因为过于现实,而显得残酷了。
李碧华是写小说的高手,所有作品都带着一股媚气,用她自己的小说《胭脂扣》里的句子形容就是“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她写霸王别姬、写青蛇、写潘金莲,都能翻出新意。
但变的是故事,不变的是人情。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3
过了很多年,听了很多关于她的绝美传说,有人说《梅兰芳》拍的不错,无数声音说跟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片儿。
——这就是初识的《霸王别姬》。
多年后,带着平和、缅怀的心,夜深人静,一个人默默的流眼泪,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工作,忘记了日子还要过。独自沉浸在这段纠纠缠缠的感情里、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各个鲜活执着的生命里。
没有谁夺了谁的主,每个人都那么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每一次眼神的交汇都拿捏的如此到位,叫人忍不住掉下眼泪来。儿时的倔强和胆气,就注定了她不凡的一生。人断是该有一些执着的,所以一步步都是自个儿走出来的,是要有报应的。
人之于社会变迁,是如此脆弱,和微不足道,社会给予人的是舞台,人能做的是适应或反抗。在时势里,适应不一定是对的,执着也不一定会换来所谓的成功,人生苦短,问心无愧,怎样的路是自己选的。也许我们要为在乎的人低头屈服,也许我们想活出自己的滋味儿,没有谁是错的,上帝也不能指一条无悔的明路,但凡做了自己想做的选择,但凡放弃了自己放弃的东西,就该平和的继续走下去,不惊慌、不觊觎、不焦躁、不迷失。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多了一些对拥有的希冀,多了一些对拥有的急躁,所以烦恼、所以恐惧、所以迷失。当失去了追寻已久的东西,当失去了认为最美的东西,当一个人独坐窗前,看着外面纷扰却于己无关的形形色色,一点点失落、一点点自嘲,至少有时间做一个深呼吸,才感觉到自己与生命的息息相关、形影不离。那个不离不弃的原来是自己的生命。
然而有一天,它也将离我们而去,我们又将与谁相伴。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4
我喜欢哥哥,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
整部电影,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最后虞姬真的死了。像袁四爷说的那样:“霸王是假霸王,可虞姬倒是真虞姬。”虞姬陪霸王趟过了儿时困境,日寇来袭,民国宪兵,十年**。最后一切都安静了,像孩时那般,他们也不是角了。蝶衣喜欢的是真正的霸王,霸王早在十年**就死在了那场批斗里!活着的不是他的霸王,不是他的师哥,只是段小楼。
儿时的小豆子,在一片狼藉的童年,颠沛流离来到戏院,在师傅残酷的训练中练就一身铁骨才能活在那惨痛的世道。周围师兄弟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挣扎在惨痛的戏院-——活着。小豆子就像一只蚂蚁,活在蛐蛐的世界里,笼子外面却满地狮子走狗。后来他和师哥红了,红遍了满都,代价是蝶衣被老太监似梦魇般的凌辱。蝶衣和小楼说,师哥,我们就这样唱一辈子戏好么。菊仙的出现是现实对蝶衣的一道讽刺。在日本人抓了段小楼后蝶衣让菊仙离开段小楼便救他。蝶衣为日本人表演了一曲“牡丹亭”救出师哥,迎接的是一口厌恶的啐!紧接着如同伤疤被解开,鲜血的流失愈演愈烈。袁四爷的赏识和给予蝶衣的伤痛是对等的,蝶衣后来被民国兵痞审判时蝶衣撕心裂肺呐喊“你们杀了我吧!”也不愿听袁四爷的营救。---的出现,将所有伤疤都揭露了,小四,戏院老板,段小楼,程蝶衣……每个人都麻木不仁撕心裂肺,唾沫四溅的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壁残垣,没有人在意吃相难看。
整部悲剧落幕,是各自的无奈纠缠在一起。年幼的小豆子看到那把宝剑,师哥说有了那把剑霸王才是真霸王,小豆子看着价值百两的拔剑攥着手里不足一两的银子下定决心,师哥,我准为你送来。
蝶衣曾在袁四爷的院子里面对漫天雪花便挥剑自刎,可惜被制止了,说真的我很心疼蝶衣,多希望他在那个时候就离去,何必日后承受那么多苦难。最后,蝶衣完成了他的诺言,从一而终。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5
当我缓缓按下屏幕上方的关闭键时,心中对影片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都怎么也关不掉。
由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的个世界里,理想与现实、人生和舞台,甚至是男与女、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他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度,戏里戏外不分,疯狂地依恋着霸王、依恋着虞姬。痴迷在戏里,迷痴在现实之外,虽然,他受过器重,但却由于他那病态的心里,颓废到忘掉了现实的自我,铸造一种飘忽、游离、无奈的凄婉人生。
曲终人散之时,我的心底空荡荡的,一种抑郁的情感堵塞在胸口。有一种遗憾,像一阵迟来的微风拂过心田,我不知道我在遗憾什么,也许是那看似追到的幸福,却发现,那只是碎片的菊仙吧。
如果说戏是程蝶衣的梦的话,那么段小楼便是菊仙的梦,在时代的更替中,她且过人的机智维护着他的梦,维护着她幸福的根源所在。可是,她最终也没能得到幸福。当段小楼被讲出不爱菊仙的话时,好的梦破碎了,她的依靠没了,她的人生底线彻底崩溃了,眼神里流露出的失望和那深深的空虚与茫然。于是,她穿上新婚时的嫁衣,走上了不归路。
关于段小楼,我觉得他是个比较中性的人物,却又是个极端矛盾的人,他为救别人自己的挨打,却在被打时口口生生求饶;他突兀而梗直的苦恼日本人,却在时期出卖了自已的爱人。看似意料之外,仿佛又在情理之中。
六指、手冷、窑子的大衣、小癞子、科班、“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张公公、霸王、菊仙……。脑中的《霸王别姬》又开始回放。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
第五篇: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600字
昨天朋友推荐《霸王别姬》让我看,160分钟通宵看完。好困,粗略的写下观后感:人生如戏,既有入戏,也能出戏,戏终人散。程蝶衣是入戏,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并且能从一而终,但不能出戏。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1
观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后感 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甚是凄凉。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虞姬不是因为爱霸王而死,不是因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宝剑的,是对眼前这个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经决心刀山火海都跟着你去赴死,你却问我奈何
明明我们都只有死路一条,你却还要我死的离你远一点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却愚蠢的以为自己还能逃脱
虞姬不是为爱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应该希望那个征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的霸王能拦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剑,相拥而泣。只可惜,他没有,正如哥哥拔剑时来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样,他们都是对世界失望和绝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丝希望,于是只身赴险,终于没能回头。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2
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下感慨,整理一下搬过来。
看的是B站上传的舞台版,上海京剧经典曲目展演系列的。史依弘的梅派真是端庄娴雅。想起来很久以前看过蒋勋写《孤独六讲》时,提到项羽和荆轲,称之为“失败者的美学”。作为一个失败者,与刘邦相比,项羽成为一个更容易被人们反复吟咏的对象,在成王败寇的历史定律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定位。这时候才觉得司马迁真是伟大,他点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却又把他列入帝王本纪,不以成败论英雄,真正当的起“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看来需要把我那本闲置已久的《史记》扒拉出来看一下了。
整出戏故事冲突不大,唱词少,曲牌也以西皮散板居多,看了大半场都觉得没意思了,可是到了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虞姬舞剑,才真正体会到这出戏的好处来。名唱段“看大王帐中和衣睡稳”一段,虽然唱词简单,却一下子让前半部中一直不大出彩的虞姬形象丰满起来。
“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用的就是西厢记的唱词。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最痛人处,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美人名马和末路的英雄,可以说是很好的戏剧题材了。
听完《霸王别姬》就明白了虞姬为什么说“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唱《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尾音婉转,余韵悠长,字字无奈。
一个铁骨铮铮的大男人跟你说: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这比之前流传的那个黑豹乐队主唱抱着保温杯的段子悲痛多了。这一段真是听到喉头发梗。
虞姬舞剑一段,太考验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力了,完全被史依弘圈粉,史姐姐扮相美身段美唱功好,有些表情和动作还萌萌的~
电影《霸王别姬》中让程蝶衣在舞台上自刎,在这出戏的顶峰选择落幕,确实是一个巧妙的处理,有一种壮烈凄绝的美,小说的结局则因为过于现实,而显得残酷了。
李碧华是写小说的高手,所有作品都带着一股媚气,用她自己的小说《胭脂扣》里的句子形容就是“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她写霸王别姬、写青蛇、写潘金莲,都能翻出新意。
但变的是故事,不变的是人情。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3
过了很多年,听了很多关于她的绝美传说,有人说《梅兰芳》拍的不错,无数声音说跟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片儿。
——这就是初识的《霸王别姬》。
多年后,带着平和、缅怀的心,夜深人静,一个人默默的流眼泪,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工作,忘记了日子还要过。独自沉浸在这段纠纠缠缠的感情里、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各个鲜活执着的生命里。
没有谁夺了谁的主,每个人都那么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每一次眼神的交汇都拿捏的如此到位,叫人忍不住掉下眼泪来。儿时的倔强和胆气,就注定了她不凡的一生。人断是该有一些执着的,所以一步步都是自个儿走出来的,是要有报应的。
人之于社会变迁,是如此脆弱,和微不足道,社会给予人的是舞台,人能做的是适应或反抗。在时势里,适应不一定是对的,执着也不一定会换来所谓的成功,人生苦短,问心无愧,怎样的路是自己选的。也许我们要为在乎的人低头屈服,也许我们想活出自己的滋味儿,没有谁是错的,上帝也不能指一条无悔的明路,但凡做了自己想做的选择,但凡放弃了自己放弃的东西,就该平和的继续走下去,不惊慌、不觊觎、不焦躁、不迷失。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多了一些对拥有的希冀,多了一些对拥有的急躁,所以烦恼、所以恐惧、所以迷失。当失去了追寻已久的东西,当失去了认为最美的东西,当一个人独坐窗前,看着外面纷扰却于己无关的形形色色,一点点失落、一点点自嘲,至少有时间做一个深呼吸,才感觉到自己与生命的息息相关、形影不离。那个不离不弃的原来是自己的生命。
然而有一天,它也将离我们而去,我们又将与谁相伴。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4
我喜欢哥哥,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
整部电影,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最后虞姬真的死了。像袁四爷说的那样:“霸王是假霸王,可虞姬倒是真虞姬。”虞姬陪霸王趟过了儿时困境,日寇来袭,民国宪兵,十年**。最后一切都安静了,像孩时那般,他们也不是角了。蝶衣喜欢的是真正的霸王,霸王早在十年**就死在了那场批斗里!活着的不是他的霸王,不是他的师哥,只是段小楼。
儿时的小豆子,在一片狼藉的童年,颠沛流离来到戏院,在师傅残酷的训练中练就一身铁骨才能活在那惨痛的世道。周围师兄弟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挣扎在惨痛的戏院-——活着。小豆子就像一只蚂蚁,活在蛐蛐的世界里,笼子外面却满地狮子走狗。后来他和师哥红了,红遍了满都,代价是蝶衣被老太监似梦魇般的凌辱。蝶衣和小楼说,师哥,我们就这样唱一辈子戏好么。菊仙的出现是现实对蝶衣的一道讽刺。在日本人抓了段小楼后蝶衣让菊仙离开段小楼便救他。蝶衣为日本人表演了一曲“牡丹亭”救出师哥,迎接的是一口厌恶的啐!紧接着如同伤疤被解开,鲜血的流失愈演愈烈。袁四爷的赏识和给予蝶衣的伤痛是对等的,蝶衣后来被民国兵痞审判时蝶衣撕心裂肺呐喊“你们杀了我吧!”也不愿听袁四爷的营救。四人帮的出现,将所有伤疤都揭露了,小四,戏院老板,段小楼,程蝶衣……每个人都麻木不仁撕心裂肺,唾沫四溅的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壁残垣,没有人在意吃相难看。
整部悲剧落幕,是各自的无奈纠缠在一起。年幼的小豆子看到那把宝剑,师哥说有了那把剑霸王才是真霸王,小豆子看着价值百两的拔剑攥着手里不足一两的银子下定决心,师哥,我准为你送来。
蝶衣曾在袁四爷的院子里面对漫天雪花便挥剑自刎,可惜被制止了,说真的我很心疼蝶衣,多希望他在那个时候就离去,何必日后承受那么多苦难。最后,蝶衣完成了他的诺言,从一而终。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5
当我缓缓按下屏幕上方的关闭键时,心中对影片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都怎么也关不掉。
由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的个世界里,理想与现实、人生和舞台,甚至是男与女、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他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度,戏里戏外不分,疯狂地依恋着霸王、依恋着虞姬。痴迷在戏里,迷痴在现实之外,虽然,他受过器重,但却由于他那病态的心里,颓废到忘掉了现实的自我,铸造一种飘忽、游离、无奈的凄婉人生。
曲终人散之时,我的心底空荡荡的,一种抑郁的情感堵塞在胸口。有一种遗憾,像一阵迟来的微风拂过心田,我不知道我在遗憾什么,也许是那看似追到的幸福,却发现,那只是碎片的菊仙吧。
如果说戏是程蝶衣的梦的话,那么段小楼便是菊仙的梦,在时代的更替中,她且过人的机智维护着他的梦,维护着她幸福的根源所在。可是,她最终也没能得到幸福。当段小楼被讲出不爱菊仙的话时,好的梦破碎了,她的依靠没了,她的人生底线彻底崩溃了,眼神里流露出的失望和那深深的空虚与茫然。于是,她穿上新婚时的嫁衣,走上了不归路。
关于段小楼,我觉得他是个比较中性的人物,却又是个极端矛盾的人,他为救别人自己的挨打,却在被打时口口生生求饶;他突兀而梗直的苦恼日本人,却在时期出卖了自已的爱人。看似意料之外,仿佛又在情理之中。
六指、手冷、窑子的大衣、小癞子、科班、“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张公公、霸王、菊仙……。脑中的《霸王别姬》又开始回放。
戏曲《霸王别姬》心得体会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