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三章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2、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3、一般情况下,即使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他的世界观也不会改变()
4、人生态度表明了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5、人生价值可以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6、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7、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因素在人生态度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8、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是个人主义()
9、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10、没有人的需要,就没有价值的存在()
11、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12、劳动和能力是社会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3、一般来说,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
14、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个体的价值目标不一定要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15、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16、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7、讲宽容就不能讲原则()
1、判断题(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BABAA AABBA ABBBA AB
二、单选题
1、关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C、人生观从属世界观
D、人生观反作用于世界观
2、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内在价值
D、外在价值
3、社会评判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是 A、职业
B、地位 C、能力
D、贡献
4、说一个人健康,是说这个人
A、生理健康
B、心理健康 C、生理和心理都健康
D、以上都正确
5、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保证是 A、平等
B、诚信 C、宽容
D、互助
6、关于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需要纯粹是个人的 B、社会需要可以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 C、个人需要是社会需要的反映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人生价值观是
A、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 B、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
D、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
2、单选题
BBDCB CD
三、多选择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主要体现为()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利益
3、下列有关人生目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人生目的决绝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B、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C、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D、人生目的取决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4、人生态度对人生活动有重要影响,要端正人生态度,应当做到()A、认真
B、务实 C、乐观向上
D、积极进取
5、拜金主义人生观的表现为()
A、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
B、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
C、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 D、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6、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A、实用主义
B、存在主义 C、极端利己主义
D、狭隘功利主义
7、关于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 B、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 C、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D、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8、掌握客观、公正、正确地评价人生价值大小de 方法,应做到()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9、下列就效果和动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行为的动机与效果总是一致的 B、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
C、一般来说,动机善,效果也善;动机恶,效果也恶
D、某些情况下,善的动机产生恶的效果,恶的动机产生善的效果
10、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条件有()A、客观认识自我B、提高自身能力
C、坚守岗位
D、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1、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B、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C、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D、合理调控情绪
12、出现心理困惑或问题时()
A、不予理会
B、正视心理问题 C、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D、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13、平等待人就意味着:()
A、要做到一视同仁
B、要把自尊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 C、要学会换位思考
D、要相互关心
14、关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竞争与合作是在形式上对立的 B、竞争与合作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C、竞争与合作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D、竞争与合作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15、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正确认识()A、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16、关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利益相加就是社会利益
B、社会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基础 C、个人利益是实现社会利益的前提和基础 D、社会利益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3、多选题
BC ABC ACD ABCD ABCD CD AD ABCD BCD ABCD ABC AB ABCD BD
ABCD BCD 3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意义?P46
2、如何端正人生态度?P48
3、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P53
4、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P54
5、简要叙述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的条件?P55
6、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
7、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61
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61
五、论述题
1、针对当前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应对的措施P57
2、请结合自身实际,对自己的人生目的、阶段目标进行分析,看是否自觉、是否正确,并谈谈怎样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
六、材料分析题
1、请看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海水电维修工徐虎,自1985年起挂起了3只水电急修保修箱,利用下班时间为他所在地区的居民服务。10多年来,他日复一日地修马桶、水管、电路„„到1996年2月底,他累计开箱3700多天,解决了2100多家居民的困难。徐虎成了居民们最需要的人,最受欢迎的人,也是最受尊敬的人 材料二: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院院长王启民,在36年油田地质开发研究生涯中,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特别是为原油年产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20年作出了贡献,把自己的知识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被誉为“新时期的铁人”。结合徐虎、王启民的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1、材料一:Susan,大一女生。“我感觉很孤独。今天下午在寝室,室友们聊天的聊天,学习的学习,唯独我既学不进去,也融不到他们中去。我的上铺是个南方人,地方口音很重,寝室里又没有同乡,可是总有人和她讲话,为什么?我有那么孤僻吗?有那么高傲吗?其实也不是,好多次我都想给身边的每个人一个微笑,想向每个人表示我的友好,并成为他们的朋友,可是我做不到!为什么这么难?” 材料二:蔡某,女,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我入学已一年半了,但和同学关系总是处不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周围的人好像都不喜欢我,讨厌我。有的人一见到我就掉头走开;有的人还在背后嘀嘀咕咕议论我。为此,我心里很烦,不知道周围的人为什么不喜欢我?您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根据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有关理论,为上述同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谈谈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题
1、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
A、思想道德
B、理想信念
C、爱国主义
D、人生价值
2、从理想的()上划分,可以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A、性质和层次
B、时序
C、对象
D、内容
3、()是人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 A、理想
B、道德
C、思想
D、信念
4、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是()
A、道德
B、信念
C、需要
D、自我价值
5、()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A、信仰
B、理想
C、信心
D、崇拜
6、“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强调的是()的作用 A、信仰
B、理想
C、意志
D、信心
7、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远大理想是()
A、实现自我价值
B、实现国家昌盛
C、实现民族振兴
D、实现共产主义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表明()A、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B、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D、马克思主义注重创新
9、理想通往现实的桥梁是()
A、实践
B、奋斗
C、信心
D、信念
10、“志不强者智不达”的作者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11、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正确理解理想的含义
B、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C、正确区分各种理想的异同
D、正确对待实现理想的艰巨性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者是()A、管仲
B、王阳明
C、孟子
D、苏东坡
1、单选题
BADBA
CDBAC
BD
二、多选题
1、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可以分为()A、社会政治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个人理想
2、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A、个人理想
B、社会理想 C、一般理想
D、崇高理想 E、生活理想
3、关于理想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 C、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理想高于并脱离现实
E、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4、心灵信念能发挥作用的方面有()A、人生价值实现
B、人生目标选择 C、发展方向设定
D、生活态度形成 E、面对挫折态度
5、下列关于励志方面的警句有()A、“有志者,事竟成”
B、“志存当高远”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E、“志不强者智不达“
2、多选题
ABCE AB ABCE ABCDE ABDE
三、判断题
1、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只要努力,个人的理想就一定可以实现
3、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
4、任何理想都可以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5、理想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
6、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7、信念的稳定性是绝对的
8、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9、社会的公共信念的形成基于人们各种的信念存在共通之处
10、高层次的理想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11、信仰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
12、在很多情况下,理想和信念可以交换使用
13、理想信念在任何时代背景中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4、理想的实现一般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3、判断题(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
ABABA ABAAA BAAA
四、简答题
1、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2、理想信念对人生有什么作用
3、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需要做到哪几点?
4、简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当代大学生要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
2、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
3、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六、材料分析题
1王强是广东某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校给自己订的目标是去广州市区的名牌企业工作,并期望月薪3000元以上。毕业即将来临,王强奔走于各种招聘会或者公司,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单位,要么就是单位比较小,没有名气;要么就是薪水比较低,工作环境比较差。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他班上其他同学的工作基本上都定下来了,但他还在犹豫之中,徘徊于进入社会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和从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处理好就业过程中职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2阅读下列寓言故事,结合理想信念的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两只青蛙在觅食中,一不小心掉进了路边一致牛奶灌里,牛奶灌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现到什么是灭顶之灾。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一个牛奶灌啊,我是永远都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在看见了同伴沉没于牛奶灌中时,并没有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关节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足勇气和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奋起跳跃,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脚下的粘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的反复践踏和跳动,已经把牛奶变成一块奶酪!不懈的奋斗与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灌里轻易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了绿色的池塘里。
第三篇:思修论文_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 》论文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
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
观
条
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
程
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
德
与
法
律
不
可
分
割
抵
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
发
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 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 ”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
之
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比如说有些网络黑客,利用以学的技术来入侵他人或是政府或银行电脑网络系统,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们有才不?有!而且非常有!他们有德不?很遗憾他们没有!可见单一的德
与
才
真
是
可
怕。
因此,为了追求我们伟大的理想,为了达成我们身负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具体地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选择并走上成功之路。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内容提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的提高,但离法治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一些肩负组织、管理、决策职能的领导者的法律意识仍十分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一方面,我国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研究和探讨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有鉴于此,笔者拟对法律意识的主要内涵、法律意识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法律意识 社会意识 现状 培养 法治精神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
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感知、理解、心理体验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合称。①法律意识的核心,很大程度上是指权利意识。法律规定的人与人、人与机关、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都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大家必须按照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则来运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加强,已成为了一种直觉,但是,如果产生了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守法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还很弱,还有所欠缺,不太平衡。法律意识是一种全面意识,你不能只要求自己的权利,而去削弱或淡化你的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这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法律意识,就是对法律的忠诚、信仰,人们信仰法律和法律所建立的规则。
二、法律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法律意识作为意识的一部分,当然也来自存在。也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比如人们对法律存在价值的认识,在法律不健全的国家肯定是不高的。相反,在法律健全的国家,人们对法律存在的认识则会很高。比如对于无罪推定价值的认识,法律健全与不健全的国家是不同的。在法律健全的国家,人们认为任何人在没有经过法院宣判有罪之前都是无罪的;而在法律不健全的国家,人们却认为只要上了法庭甚至不论是民事庭还是刑事庭,都被认为是有罪的。
另一方面,法律意识又对社会存在起着一定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随着人们对国外法学的研究,对法律的认识有了重大的改变,而这一改变又使立法机关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比如九三年颁布的公司法,如果站在当时的角度去看,可以说该法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但是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的提高,也必然会对其补充和修改。比如对于一人公司如何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超过五十人如何处理等等现行公司法都没有规定。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这些内容也必然得以完善。
三、法律意识与其它社会意识的关系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法律意识与其它社会意识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其它社会意识中,政治、宗教、文化意识对于法律意识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政治中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决定了法律的任务;宗教中信仰问题决定了法律对不同教派教徒行为的价值判断;文化中的法律观念影响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相反,法律意识对其它意识也有重大的影响。比如政治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以宗教的名义宣传迷信思想;文化方面的议论自由不得超越法律的限度等等。
四、法律意识的微观结构
法律意识就其形成来看,同样也要遵循认识的一般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法律意识也同样应当分成人们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在对法律的感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对法律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具体地说,应当包括人们对法律的认识,进而发展到人们对法律的情感。②但是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认识还只是现有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还不知道法律如此规定的价值所在。
在对法律的理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对法律的判断、评价,进而发展到对法律的运用。在这一阶段,法律意识可分为人们对法律的评价和法律行为的外化两个部分。
五、法律意识的作用
法律意识对于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正如前面所述的,法律意识从认识的过程来看应当分为法律认识、法律情感、法律评价和法律行为的外化四个部分,也就是说人们认识法这一特殊事物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法律行为外化。但是对于不同的主体,其法律行为外化的方式则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法律意识在不同的群体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首先,法律意识对于立法起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对立法起到了预测的作用。我们知道,法律规范一般都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那么法律意识制定了立法者如何去假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决定了如果出现了这种问题应如何处理即立法的价值取向;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偏离了这一价值取向则又如何制裁。比如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使立法机关必然要在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发生之前在法律中加以规定,以免使危害社会的人不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法律意识对立法起到了选择的作用。比如对于诉讼的原则,大陆法系采用法官主义审理而英美法系则采用当事人主义审理。在对两大法系的立法进行研究之后立法者必然按其得出的法律意识进行选择;
3、法律意识对立法起到了追踪检测的作用。在法律现有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以至现有法律调整时,立法者必然基于变化了的社会关系产生新的法律意识,从而对现有法律进行废、改、立。
其次,法律意识对于执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法律意识对执法者正确评价行为人的行为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的执法者 对于同一个案件的认识以及同一个法律规定的认识可能不同,这些都是由于执法者的法律意识不同造成的;
2、法律意识对执法者正确适用法律起了重要作用。正如刑罚的作用一样,刑罚本身也是一种恶,是用不得已的恶去除恶。这种恶用之得当则两受其利,用之不当则两受其害。因此法律意识对执法至关重要。
再次,法律意识对于守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法律意识影响着人们处理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比如某百货公司向某厂购买产品,法律意识好的业务员可能会签订书面合同,而法律意识不好的业务人员未必会签订书面合同;
2、法律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诉讼观念。法律意识好的人会认为诉讼是保护权益的最有效手段,而法律意识不好的人则会认为“好人不为讼”,“屈死不打官司”。
六、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自1986成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到目前为止,法律知识的普及已全面展开,并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向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的转变,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普法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相应地提高。虽然意识的提高不能完全和知识划等号,但如果没有法律知识做前提,所谓法律意识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有了法律知识不一定有好的法律意识,但法律意识肯定是以法律知识为前提的。
另外,在法律知识的普及上也有不足,法律知识的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同时把所有的法律知识都普及了,要考虑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普法要有针对性,这样才更有实际效果。比如,让一个农民去学公司法,他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但要让农民去学婚姻法或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这样他就会很感兴趣,因为与他的实际生活有关。
第四篇:思修论文_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doc(模版)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这是当代大学生,甚至当代社会青年都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发展,当以人为本。我们这代人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
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人们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度,“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桧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珅,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而法律更像一面镜,时刻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求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素,学习能帮助我们达成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 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之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比如说有些网络黑客,利用以学的技术来入侵他人或是政府或银行电脑网络系统,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完全是自私的行为。他们有才不?有!而且非常有!他们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读书报告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有德不?很遗憾他们没有!可见单一的德与才真是可怕。
因此,为了追求我们伟大的理想,为了达成我们身负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们需要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年青年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修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不断深入。社会对于每个人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一部分。良好的法律意识、丰富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利于每个公民的工作、学习,而且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和繁荣发展。
作为一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给我们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首先,通过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了解自身使命,怀着理想与信念,去适应大学生活,去学习知识。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维护社会公德,树立家庭美德,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集中介绍了法律基础知识。
第七章中强调法律意识,突出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八章中则集中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一些基本制度,以及具体的实体、程序法律制度。通过对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学习,我对于法律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使我坚信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坚决抵制外来势力的分化、渗透,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又通过对具体法律条件的了解,使自身对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概况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实体法律制度中的工商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了解到民事权利、责任以及它的诉讼时效制度。这使我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如合同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课本的鉴定介绍,学习到其法律涵盖的范围,以及公民所拥有的权利,能够更好的维护自身权利。最后,通过对程序法律制度的学习,又使我懂得以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通过对第七章、第八章的理解与感悟,认识到我国法律的优越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而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其本质体现其优越性。即它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同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上。经济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作用民主法治建设顺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文化建设方面,维护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准则,促进和保障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建设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对外方面,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下,我们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强调法治,弘扬法治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我们应树立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以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学会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以法律的思维武装自己,使自身在面对困境、纠纷中有清晰、冷静的头脑处理解决问题。在对法理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一个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不仅使我们更理性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给我们一个更合理的答案。
当今世界风云激荡,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自然也是每个中国人所关切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的安全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国内外的压力,我们应当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认识到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而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经济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通过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能够较为全面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自觉抵制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履行好自身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也应学习和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国家安全法》《刑法》等作为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以及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和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以此来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繁荣发展。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进一步完善国家监督体系与制度。通过国家权利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的内部以及司法机关的监察等,来保障权利的行使。同时,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提起诉讼,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为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而集中通过第七章、第八章的学习,使我领悟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以法律的思维思考问题,以法律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