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别裁》 心得体会 王海艳(5篇)

时间:2019-05-12 13: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论语别裁》 心得体会 王海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论语别裁》 心得体会 王海艳》。

第一篇:读《论语别裁》 心得体会 王海艳

我丢了什么?

----读《论语别裁》有感

王海艳

在这个暑假里,有幸读到了南怀瑾先生的这本《论语别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似乎成了一个没有耐心的读者,拿起书来便开始东摸摸西动动,抑或是哈欠连天。我也不知道这是因为我已经失去了读书的能力,还是因为读书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兴趣了,只有拿着手机满屏满屏地刷新网页才会似打了鸡血一般精神。在如今快餐文化下的我,似乎丢失了什么。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的脑袋里无数细胞垂死挣扎,挣扎要不要去看这本书。《论语》是一本伟大的书,许许多多的人为它做过许多的注解和解读,可是,在我而言,这是一本离我很“远”的书。《论语别裁》又会是怎样呢?我的心里嘀嘀咕咕了许久,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本书的四个大字,好似要放大这几个字。

盯着盯着,突然想到既然是“别裁”,说不定真有什么不一般呢!因为对“别裁”二字的望文生义,我翻开了这本讲演《论语》的书。几年前在上大学的时候,排着长队在学校的学术报告厅听了一个台湾学者教授做讲座,那位教授叫什么名字,讲了什么内容,我已经一点记忆也没有了。记性真是不好,但是他的谈吐、他的气质、他的风度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是一位散发着知识和学问的老先生,温温和和,温文尔雅,说话的语速也是不快不慢,没有一点火气,就算正在火冒三丈的人看到他和他谈几句,也会立刻变得温顺起来吧。翻开书一看,作者是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不知道是爱国情怀,还是因为“崇洋媚外”的虚荣心的驱使,突然间很想看看南怀瑾先生是不是也如我几年前遇到的那位台湾教授一般温文尔雅,娓娓道来书中渊源。

《论语别裁》是著名国学大师、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关于《论语》的讲演录。在书中。南怀瑾先生将《论语》二十篇中的每一段原文都用深入浅出的故事或者事例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

在我们许多人的理解和解读里,一般都是将“为政”一词理解成“政治哲学”,搞政治之类的,但是南怀瑾先生却说“为政”并不指的是搞政治,是讲学问的外用,第一篇“学而”是讲个人学问的内在修养。他说:孔子所提的“为政”是教化,教化是中国文化的名词,不能看成是教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但过去又不叫作感化,而叫作风化。为政的意义包括了教化。这个重点我们必须把握住。因此第二篇《为政》,也是谈到学问外用的道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大凡知道《论语》的人都应该知道其中的意思,但是能够实实在在、清清楚楚地讲个明白吗?

在《论语别裁》中,南怀瑾先生没有生硬地解释,先是讲到诗经的起源,然后引用“关雎”开说,“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拿现在青年的口语来讲,“追!”追女人的诗。或者说,孔子为什么这样无聊,把台北市西门町追女人那样的诗都拿出来,就像现在流行的恋爱歌“给我一杯爱的咖啡”什么的,这“一杯咖啡”实在不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得曲折、含蓄。由此我们看到孔子的思想,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迂夫子。上次提到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一定要吃饭,一定要男女追求,不过不能乱,要有限度,要有礼制。所以他认为正规的男女之爱,并不妨害风化,这也叫“为政”,正规的。那么他把文王——周朝所领导的帝王国度中,男女相爱的诗列作第一篇,为什么呢?人生:饮食男女。形而下的开始,就是这个样子。人一生下来就是要吃,长大了男人要女人,女人要男人,除了这个以外,几乎没有大事。” 这个部分讲得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又不得不说精彩。其实这不就是人生的常态吗?人生一世,为了什么?生老病死的无限循坏。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不就是饮食男女的一个过程吗?这才是正常的人来应该有的思想,应该有的想法。有人说过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正是对人类本性的伤害吗?在过去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压抑自己的本心,不敢想自己想要的,不敢要自己要的,讲究的是含蓄,讲究的事符合宗教立法,讲究的事顺从“父母的安排”,讲的“循规蹈矩”,讲的事“君子慎独”,这些条条框框框得人真难受,不过幸好还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特殊。

“人不能没有思想,只要是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导走上正路就好,譬如男女之爱。如果作学问的人,男女之爱都不能要,世界上没有这种人。我所接近的,社会上普遍各界的人不少,例如出家的和尚、尼姑、神父、修女,各色各样都有,常常听他们诉说内心的痛苦。我跟他讲,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佛,人有人的问题,硬用思想把它切断,是不可能的。人活着就有思想,凡是思想一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思想,孔子的“思无邪”就是对此而言。人的思想一定有问题,不经过文化的教育,不经过严正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所以他说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就为了“思无邪”。”

可以看出孔子在整理《诗经》的时候,就认为《诗经》的宗旨就是“思无邪”,就是说人应该思想没有偏差、没有问题,要能够正常思想。

“思无邪”,三个简单的字,却有着多么大的思想境界。让自己的心顺着自己的本心、顺着自己的初心,不正是正处于迷茫之中的人应该抓住的救命稻草吗? 我丢了什么?

我丢了什么?应该去找回来。

第二篇: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下面是网带来的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范文 1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

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没有朋友的上帝”中说到的“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这句话很对,大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是这个意思吧!

总之,《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孔子的为人之道。我现在还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吧!

,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还有就是“没有朋友的上帝”中说到的“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这句话很对,大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是这个意思吧!总之,《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孔子的为人之道。我现在还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吧!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范文 2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倒数第二句提到孔子的作人态度,即“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开阔;“小人长戚戚。”小人心里永远有事情,慢慢变成心病了。这句话可与第一篇《学而》中提到的“人不知而不知愠,不亦君子乎?”联系起来理解。一个人一生不被人理解,虽有才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尤人,做到胸襟坦荡,既象春风吹佛,清爽舒适;又象秋月挥洒,皎洁光华。这种修养是难得的。我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我的体会是:不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的时候,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但这样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不是刻意追求的乐观,而是胸襟开阔的自然表达,对人没有仇怨。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并坚持。我理解的君子坦荡荡另一方面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荡,光明正大,不能做坑害别人的事。

至于“小人长戚戚。” 小人心里永远有事情,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做事情不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而是觉得某人对不起自己,觉得单位和社会对不起自己;觉得某件事对自己处理不利,自己为什么被剥得了话语权等等,进而,觉得自己实在了不起,这个社会对自己不公。任何事情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您处于那个位置,也不可能处理得那么合理,即使您现在吃亏了,您把它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到时候会有回报的(别一直想着回报)。放开心胸,别总心里琢磨着得到什么什么好处,别总心里琢磨着会得到什么什么人的重视。我的人生感悟之一,我们最幸福的不是得到什么好处和领导的重视,而是不被人坑害,不被人算计。如何能够想明白,心里不再忧愁,不再烦恼,不再痛苦。心境保持开阔。小人长戚戚的另一方面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荡,什么时候也别干缺德事,什么时候都不能做小人。即使鬼来敲门,也没有什么,也不害怕。

要达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确实很难做到。我的体会是我们做到“君子坦荡荡” 相对容易,一般人们处于较顺的状态时,能做到泰然处之,保证不干不道德的事情,但杜绝“小人长戚戚。”的事情和心境有时会很难,本身处于不顺时期,难免发牢骚,怨天尤人,想不清楚,给自己增加无限的忧愁和烦恼,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怨天尤人,坦然面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也许会有好的结果的。再看我自己,我确实能做到坦荡荡,算是一个“君子”;以前也确实长戚戚。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想不明白;怨得不到更多的机会等等,又算是一个“小人”,也就是“君子”、“小人”的成分

兼而有之。20xx 年后通过自身的调整,心胸开阔了很多,也不再专门盯着某一个地方,有了一个较好的心态。我们真的应该相信:上帝永远是公平的,您在这个地方失去的,在其它地方会得到;您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可能也回失去一些必要的东西。通过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再对照自己,确实自己应该在保持坦荡荡的同时,不再“长戚戚。”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是一种超越,是智慧的升华。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范文3

本人一介学生,在家受父母教育,在学校受正统的国民教育,上班后,懵懂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交友,而今已近40,虽然生活安定,工作稳定,但工作之余,还是对老祖先的东西感到好奇,生活中对本国许多文化也有很多疑问,偶然得知南怀瑾先生深通儒、道、佛,于是欣欣然购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环瑾选集》,才读了第一卷《论语别裁》,感到颇有收获。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的解说不愧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从历史的角度旁征博引为《论语》的误读做了很多纠偏,与我们这些远离祖先文化的人而言,真是专家级的解说。这本书将近800 页,我也是用了将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才看完,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论语》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书,贴近我们的生活,现代人非常需要看看。我们 70 后这一代,对于西方的文化了解一些,我也能弹一些古典的和流行的如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对于现今的时尚物事如 ipad、汽车等等也能紧紧跟上,但是在正统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对于老祖先的东西讲的很少,以至于到现在对母亲如何做人的训导还有疑问,妈妈说的这些东西书本上怎么没有,因为之前没有接触到任

何一本这样的书,看了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有了一些理解。比如我们说儒家讲孝道,孔子的学生曾子著《孝经》,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还有我们在与人日常交往中,能够做到“温良恭俭让”才能得人心,做到大家和谐。对于做事,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对于比自己意见更好的意见要及时变通采纳。对于年近40 的我,也有有益的人生导语:“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暗地里,我也在笑,猪八戒真不容易,孔子才三戒,他要八戒,还管不住自己,呵呵。《论语》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非常生动,建议有学者什么时候把它做成动画或漫画故事,大家应该会喜欢看的。

二、《论语》对学习的要求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且人人不同,因材而用,对于管理工作也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我们说孔子的弟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孔子都能够识人,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而纠正他们的短处,让他们不断学习。这对于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特点既可以是缺点,也可以是优点,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作用。同时,孔子也提倡“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贡献出来,同时在工作取得成绩之后还要总结提高,再去学习,平常我们只知道前面一句话,而不知道后面一句话,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也是有益的。同时,学习必须勤奋,但是要悟道,学得越多,悟出的道理要越简单,才能返回来指导实践。这个悟出的道理,儒家叫“仁”,道家叫“道”,佛家叫“佛”,最

终归到“一以贯之”。

总之,仅仅是惊鸿一瞥,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也使我犹如掉入传统文化的海洋,祖先的生活方式使我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的人生和交友有了详尽的指导,收益匪浅,可以做为一部经典,时常翻看,总会找到人生难题的答案,难怪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也是有他的道理,做为一个炎黄子孙,这也是自己的骄傲啊。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2

说起读论语,也是惭愧,除了初中、高中课本上要背诵的那么几段,我以前从未认认真真的细读过《论语》。近来无事,便从茫茫书海中抽出这厚厚的书。老实说,看着这本如此厚的书,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过还好作者的解释挺清楚的,能让我从《论语》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吸收养分。

沐浴之后,斟一杯清茶,打开书本,听南怀瑾先生侃侃而谈,古今逸事,娓娓道来,人生家国,信手拈来,以微言释大义,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颇有感悟。或许,《论语别裁》是印有南怀瑾标签的南怀瑾的论语,但正是这种谈古论今,纵横开阖,旁征博引,磅礴大气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很多读者不在意它是不是纯粹的孔子的论语,在意的是,这本书带给思想上的冲击。

作者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时就对现行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他认为,今之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在这个物质的天堂、人文的沙漠里,和谐何从谈起?!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这个世界,人是决定性力量。若是人文尽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这个世界何能不乱?

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思想精髓在于“仁”。仁,就是指仁爱,利他。放鸟回天是仁,放鱼归海是仁,放兔于野是仁;此外,仁的意义还包括对于人的“仁”。别人做了错事,我们耐心地教他去改正是一种“仁”;朋友之间相互体贴照料乃至宽容体谅是一种“仁”;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一种“仁”。可以说,我们中华文明能够在世界上面长久不衰,与儒家思想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南师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说实话,西方人知道的东方最有名的两个人就是释迦摩尼和孔子了。在那样各国纷争,兵戈铁马,道德沦丧的战国时代,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文化是一种拯救,对于老百姓的思想是一种丰富,对于人们的心灵是一种解救。教化于民,对民众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发明与创举。老百姓学会了学习,人人都知道了“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诸如此类的道理。因此而有学堂。

教育的目的在于立人,我们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并且想要建立文明,就需要立人。立人之本在于哪里?有很多,比如忠孝,礼乐,诗书,骑射等等。当代的社会大家也是知道的,人们陷于现代社会心理病态之中。富家公子被父母养着无所事事,女子娇生惯养小鸡肚肠,社会上面小人横行,狡诈奸佞之徒如鱼得水。出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这些所谓的人,怎样才能够建立一种卓然不拔,矗立

于风雨艰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呢?

南师在作品之中给了我们答案。

而关于论语的每一个字的含义,南师都事无巨细地一一讲解,一点也不马虎,而且时常能够引经据典,外延丰富,所以这样一部本该严肃的书读起来一点也不严肃,反而让人心生愉悦。我在想,能把论语这篇文章解释得这样风趣幽默的同时又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南怀瑾真的是有他的一套了。

在这本书里面可以说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一列举的话实在是九牛一毛。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就是南师叫我们不光要读书,而且还要实践与行,知与行相结合,才能有所益,否则只是个书呆子罢了。类似的例子就不一一枚举了。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范文5

近来读完南怀瑾大师的《论语别裁》,感想颇多,借此机会,谈谈感言。

论语里说要“尊师重道”,南怀瑾大师说现在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们须注意将来如何建立,如何复兴固有的尊师重道精神。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诸位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怎么说的。几年前,教师节的时候,孩子回家要敬师金,说给他五十元,孩子一定说不行,这是敬老师的要一百元。这种事到了中学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没有这个观念了;到了大学,学生看老师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对的,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挟了一个皮包上来,拿一本书讲解一番,便有钟点费,彼此都是商业行为,教完了

以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挟个皮包走了。学生与老师在路上见面,万一点个头,在我觉得,已经是很稀奇了。一般都彼此不认识,就这么迎面过去,堂而皇之的,学识愈高,愈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是今日中国文化一个极大的讽刺。

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讽刺呢?我想可从许多方面来说,首先必须得说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种思想完全与责任相脱节,自己很难踏实的认清自己、尊重自己,何谈尊重他人?乃师又如何?实则一悲哀。在有就是,教育的退步不前,中国的教育目的性很明显,形式主义又是常态,这很容易泯灭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教学,而堕落于形式,滋生不良责任,被坏境所同化,试想,怀有目的去“教育”的教师何谈教育?

对于总结原因,你一言我一语,道理一箩筐,实则进行的仍然是被同化的形式。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范文 6

随着国学热潮的汹涌而至,我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国学积淀和文化素养,让自己更充实起来。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书,我从中读出了先生的谦虚和虚怀若谷,把学问做透的执着态度。特别是读完先生对《卷二?里仁第四》的解读,如在《里仁第四》、《月是故乡明》、《兼收并蓄见仁心》等篇章对“仁”的阐释和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的认识,更坚定了“仁在心,学做人”的信念。

南怀瑾先生认为“里仁”是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要求我们重视个人修养,强化精神提炼,追求“仁”的境界。这就引导我们以“里

仁为美”,让修养、学问、做人达到智慧之境,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这就启迪我们从以下三大方面要求自己:

树“仁”之人生观,做到知行合一。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只有以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待他人,以博爱之心“泛爱众,而亲仁”,能够深刻认识到“仁德”是人之本、人之性,以仁爱作为真正的做人之道,逐渐超越血缘基础之上的亲亲之爱,以无限的温暖照亮他人,逐渐让“仁爱”作为一种品性和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落实,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能展现出“仁”的风范,并成为一种行为的自觉。

坚信心中有爱,以仁爱之心爱人。在日常生活中,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想别人所想,以一颗仁慈之心学会关爱,做到在家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在外爱朋友、爱他人,逐渐构建爱的和-谐氛围。做到以宽以待人的胸襟勇于承担,摒弃自私自利之念内修文德。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以仁爱之心平等对待他人,以和睦相处促进团结协作,那么怎么会成不了真正的正人君子和仁人君子呢?

聆听圣人启迪,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学习阅读,从先贤圣人那里学习做人之道,以“恭、宽、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为“至仁之人”,以此才能行于天下。在生活工作中,以“恭”要求自己,坚持做到必恭必敬,对世界、对他人有恭敬之心,做到恭则不侮;以“宽”勉励自己,以自然宽和之态善待他人,以宽容和美汇聚人心;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讲求信用,力争做到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以敏锐、敏捷的态度抓住机

遇,能以敏锐的应变能力力争敏则有功;以“惠”警示自己,能以慈惠之心感动别人,发挥精神感染力。

总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我都将以“仁”为追求人生向善的动态的进取过程,进行自觉地地“仁道”选择。最终,以良好的品性为保障,以过硬的本领为支撑,以远大的理想追求为航标,以超强的主观能动性为自觉,以恒久的“仁心”勤践行,以推己及人之心温暖世人,温暖世道!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2

第三篇: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董诗抡

“得半部《论语》者,得天下”。这句话我也忘了是从哪里听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译的《论语》,觉得这句话太过夸张。不过,自我看了《论语别裁》后,我对《论语》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

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说“悦”应改为“苦”。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没有朋友的上帝”中说到的“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这句话很对,大概“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也是这个意思吧!

总之,《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孔子的为人之道。我现在还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吧!

第四篇:读《论语别裁》有感

读《论语别裁》有感

《论语》是我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间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几年前百家讲坛走出的于丹教授解读《论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这本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是不是医疗现代人浮躁和焦虑的“心灵鸡汤”呢?

上个学期的一次读书沙龙上,陈校长当时在会上问我们,你们认为儒家思想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选择了“仁”,有人选择了“善”,还有人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最重要的当然是“礼”了。教育是不能没有根的,做博学儒雅的中国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要教会他们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南怀瑾,走进论语。

“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在这本书里,先生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人做学问,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穿越俩千年得历史,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儒家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学而第一,孔子一开始就在谈教育。他是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短短的三个设问句让我们感受到君子温和宽容的做人做学问的方式。受孔子的影响,他的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好是不是言而有信?老师教我如何做人做事,我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呢?”,没有太多的说教,只是提出问题,像是三面镜子,每天照一照,我都做到了吗?学问讲到这里,就是个人的修养,甚至是社会修养和政治素养。

为政第二,孔子似乎不谈政治,他的政治没有很严肃的成分,更多是宽和,好像在谈学问的外用。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在为政里谈到《诗经》。政治和文学好像是不是编乱了,南怀瑾对于这段的理解真是很别裁,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人不能没有思想,不经过文化的教育,不经过严正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文史不分,文政不分,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诗和礼,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修为。要有文化的修养,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的为政。同样作为教师只有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让我们在学生的面前,以一副温和的面孔出现,不是大声的训斥,不是喋喋不休的唠叨,而是以三俩拨千斤之力,让他们“信其道,亲其师。”这才是教育的大师,大师的教育。

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八佾”说的是礼,用现 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文化精神,是治国的依据。“仁”在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这俩个都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有政权的存在而缺乏了文化的精神,那还有什么用呢?

读这本书里,不像读小说或者杂志那么流畅,它需要边读边思考,文字简洁,却字字珠玑。穿越两千年得时空,我看到了一种改变的力量,能够改变人,感化人的力量——那就是教育。

第五篇:读《论语别裁》有感

读《论语别裁》有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也被他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探究学问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论语别裁》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为政还是做学问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以前读《论语》总是囫囵吞枣,大而化之,通过《论语别裁》加深了我对论语的理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错误认知

《论语别裁》纠正了很多我对《论语》的错误认知。以前读论语,有很多地方是根据字面意思,想当然的进行理解。读了《论语别裁》才让我恍然顿悟。如读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当时我对“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理解就是孔老夫子对季氏在庭堂之上舞八佾这件事大发脾气,无法忍耐了。读了《论语别裁》才知道,孔子的意思是说,季家的野心不小,像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去做呢?叛变、造反,他都会干的。并不是孔子在那里发脾气骂人,说不能忍耐这件事。再如“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以前我对“方”的理解是方向或目的地,就是如果远游了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了,去干什么了……而南怀谨老师的解释的“方”是方法,解释为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我再结合孔子对孝的言论,觉得这种解释更为合理。

深层含义

《论语别裁》使我理解《论语》更深层的含义。以前我对《论语》的理解多浮于表面,没有更深层的体会。如我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和弟子们谈心,让弟子们讲述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等人先说了人生的政治理想,最后问曾点: “点,尔何如?”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读这段时,我的理解是曾点对恬淡、归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孔子也同意点的观点。当时就没有认真思考孔子是一个积极“入市”的人,也没对他的“归隐”表示怀疑,经南老师解释,才理解孔子的更深层认识:经历离乱人生才了解只有国家社会安定太平,才能有个人真正的精神享受。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子路等人的抱负思想很了不起,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点也。”

再如,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起初我也只理解为人用来作推托的说辞,是推托责任的挡箭牌,但读了南老师的才更深一步了解,有些不在其位的人,就喜欢乱谋其政,他说越外行的越喜欢谈内行话。比如,文人更喜欢谈战争,开口就是应该打。他们却不知道打仗的难处,自己又没有打过仗,也不知道怎么打。政治绝对要靠经验,不是光凭理论的。你说某某不行,你自己来试试看,所以孔子说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他告诫学生们,对一件事,有一点还不了解,还无法判断时,不要随便下断语,不要随便批评。

答疑解惑

《论语别裁》为我读《论语》答疑解惑。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初读论语,有很多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读不懂。例如,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我读的时候,不知道“君子怀刑”是什么意思,觉得怀是崇尚或想念的意思,那“君子怀刑”就解释不通了,难道君子都喜欢被刑罚?带着疑问翻阅了《论语别裁》,原来 “君子怀刑”的解释是,君子最怕的事,是自己违反德性,怕做犯法的事情。因此君子是怀畏刑法,有点崇尚法律的意思,把法律准则看的很重,不像小人只是怀思福惠,有些小惠就连法律都不顾了。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翻看薄薄的论语,它蕴含着厚厚的学问,我发觉已离儒家文化太远了,对于初读论语的我,《论语别裁》值得精读,细读,反复的读……

下载读《论语别裁》 心得体会 王海艳(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论语别裁》 心得体会 王海艳(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享稿《论语别裁》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各位老师: 早上好!先跟大家分享一则关于《论语》的笑话(幻灯片) 说古时候有一县令,知道宰相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就迷上《论语》,断案也按照《论语》......

    《论语别裁》读后感

    读《论语别裁》有感 最近门店组织的读书会,我们集中读了一点《论语别裁》来充实自己。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二而撰写成《论语别裁》,通过南怀瑾先......

    《论语别裁》读后感

    随着国学热潮的汹涌而至,我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国学积淀和文化素养,让自己更充实起来。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书,我从中读出了先生的谦虚和虚怀若谷,把学问做透的执着......

    论语别裁读后感(最终定稿)

    论语别裁读后感(一)近日偶读书,南华瑾先生一字一句一行一书尽入眼目,咀嚼回味,口齿留香……人生在世几百年间,能看尽沧海桑田,月缺月圆,参悟其中道理玄机者又有几分?谈学问,简言“学”......

    《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中的企业管理道理 ——读《论语别裁》有感 经济093 宫晴晴 091940 看过《论语》没有?坦白回答,除了初中、高中时课本上要背诵的那几小段,我以前从没有认真系统的读过这......

    《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 李勇假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回顾这个假期,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唯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读了一点《论语别裁》。但惭愧的是只读了上册,下册才刚刚......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一书是由南怀瑾先生的讲课记录整理所得,南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对论语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虽有别于正宗儒者,但......

    论语别裁有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随着国学热潮的汹涌而至,我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国学积淀和文化素养,让自己更充实起来。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书,我从中读出了先生的谦虚和虚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