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实际 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感想
结合实际 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感想
摘要:本文通过个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以湖南师大为例,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最后结合现状就如何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出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意识
近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内容和管理等基本处于松散随意的状态,学生是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觉意识和锻炼习惯。为此,本文通过个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以湖南师大为例,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整体形势,并就如何引导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思考。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1.1 个人参与情况
本文作者作为大一新生,在下学期选修了健美操课程,并顺利通过了全国健美操等级考试。除此之外,在课余活动中,还参与了瑜伽、体育舞蹈等体育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体育技能、锻炼了身体,而且扩大了交际面、缓解了学业压力,切实感受到了课余体育锻炼带来的巨大效益。但是,也感觉到自己对一些喜欢观赏的体育活动并没有很好的进行参与,比如足球、篮球等高强度对抗项目。分析师大体育硬件设施建设,通过日常观察,也发现目前的体育设施情况相对于学生锻炼的需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滞后。
1.2 现状
结合自身情况,以师大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为背景,本文作者认为目前大
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如下:
(1)低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其中体育课程引导和学习需要等强制因素起到一定作用,使得部分学生是因为学分需要而参与其中;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忙于考研、找工作是高年级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2)运动技能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状况有很大影响。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者中,大部分具有较熟练的运动技能(低年级不排除强制因素),而从不锻炼者当中,运动技能掌握一般或较差者占多数,其中尤以高年级学生为甚。这说明运动技能对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外在因素,是锻炼习惯养成的基础之一。比如,一个女生从来没有踢足球的基础,那么你很难让她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一场课余足球比赛中。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特征较明显,大部分学生未养成有规律的经常锻炼的习惯。实际上,尽管大学生课余压力较大,但是相对于高中已经是小之又小,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把很多时间花在了上网、谈恋爱、逛街等方面从而忽视了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因此,更不可能形成有规律的经常锻炼的习惯。
(4)无场地器材和缺乏指导是大学生不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尽管近年来各高校的体育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高校生源的扩招很大程度上使得这种改进收效甚微。大学生对于体育设施的要求和体育设施不能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也成为制约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5)大学生体育知识不全面,体育技能不专业。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学生在对待该课程上存在敷衍现象,一方面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学生体育知识的匮乏以及技能的不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建议
本文作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请教老师,结合自身体会,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给出了五点建议:
(1)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学校要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等纲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体育部门要组织安排教师课外活动值班辅导,并计算一定的工作量,调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体育课程学习应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1-2项终身体育的运动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技术和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为内在的运动需要和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实践,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提供内在的动力基础和外在的技术基础。
(3)积极开展 “俱乐部制度” 的体育锻炼模式,建立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及体育兴趣小组,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组织比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
(4)学校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场地及安全器材等硬件设施,使之既能满足正常教学又能让学生有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新兴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体育活动要内容丰富,适应面广,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加强体育理论课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其养成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结语
高校大学生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是大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分的重视。衷心希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能够不断规范、有序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华倬.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J].北京体育, 2001 , 1 [2] 刘一民等.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 1 [3] 郑建岳, 陈道裕.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 6 [4] 邹师.大学生体育行为与健身模式类型研究 [J].体育与科学, 2001 , 5
第二篇: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想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会把体育锻炼列入自己的日常安排表中,有些人却没有自己的体育锻炼安排,最后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满意度也会不同。通过这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总结得出结论,只有少数学生对自身运动状况很满意,大多数学生是认为自己的运动状况是处于中等水平,甚至有少数人对自己的运动状况不满意,表示少量运动自己就很吃力了。调查中发现,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高于女生,男生偏爱球类运动,女生则更喜欢跑步之类的运动量少的锻炼方式,其中大多数人锻炼时间非常少,体育锻炼也没有计划,大多数学生依据心情而定,想做就做,无规律性,无计划性。可见大学生对定时规律运动的轻视,应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现代社会当中充满竞争和挑战,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当前身体素质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未来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担当重任。对于运动的限制因素,我分了两个方面,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学校设施的缺乏,自身的懒散,对运动的爱好程度,学业的繁忙等等,皆影响了我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锻炼设施的缺乏和学业及私事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的体育锻炼。
我认为,要培养大学生养成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针对大学生自身
1.培养大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大学生自己选择的体育课,老师尽力培养大学生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加练习,发挥自己的潜能。2.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3.结交同伴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二.针对校方
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中去,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的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当有利。体育俱乐部,社团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提高他们的兴趣会起很大的作用。其次,充分搞好体育场馆的体育设施,并向学生们宣传体育馆内的体育设施,增加同学们的好奇心,并且提高学生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本校大学生锻炼的观点与心得。
第三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本次调查针对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研究,以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找出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表明:(1)山东大学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是锻炼情况不容乐观,锻炼时间、频率达不到国家要求;(2)增强体质、减肥、丰富课余生活、缓解压力、兴趣娱乐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慢跑散步、乒羽网、篮足排、自行车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发结伴和单独行动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自身惰性、场地设施限制、天气条件、学业太重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6)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及考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学校没有发挥出在推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正文】
随着“山东大学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的启动,山东大学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旨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这再一次提醒了我们课外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意识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为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家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情况着实堪忧,心血管系统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力量、协调性、耐力均仅仅出于及格水平,大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不良[2]。这种情况与大部分学校教育的“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体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大部分学校在近年来都开始重视体育,对体育的教育、考核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举办大量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但是在发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面却明显滞后。学校往往只重视体育赛事、活动的外在宣传效果,但是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整体状况关注度极为有限。课外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次调查针对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越来越多的终身体育者,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的深入贯彻实施。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期刊和论文,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2)问卷调查法。根据选题的目的,设计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以山东大学济南市的6个校区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0份。
(3)访谈法。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在各校区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并且与本校体育学院的校区主任、任课老师进行座谈,就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教育考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和调查。
(4)数据分析法。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数据基本分布情况
性别人数百分比专业人数百分比人文8025%表1:性别分布男生女生18613458%42%表2:专业分布社科理科工科61486719%15%21%表3:年级分布大二大三749623%30%总和320100% 总和320100%医科6420%(注:下文将人文、社科学生并称为“文科学生”,理科、工科、医科学生并称为“理工科学生”)
年级人数百分比大一7022%大四8025%总和320100%
2.2 大学课外身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
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态度就越积极稳定,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又能够产生良好的锻炼行为。所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强度是衡量体育态度的重要指标[3]。2.2.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
表4: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周次数基本每天3~5次1~2次28421359%13%42%频次人数百分比基本不参加11536% 表4的调查数据表明,山东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并不高,只有少数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基本每天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总体比例的9%,每周锻炼3~5日的学生占总体比例的13%,而每周只参加1~2次和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总体比例高达78%。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实行的体育人口标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4]才能算是体育人口。那么,我校大学生仅仅有22%的大学生符合国家体育人口标准,情况非常糟糕。
图1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要比女生多。男生中基本每天、每周3~5日和每周1~2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百分比均比女生同项目的百分比要高,而女生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百分比为49%,比男生同项目的百分比16%高出很多。在访谈中,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大多是个人兴趣爱好。而女生则正好相反,大多数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并不感兴趣,根本就不想参加体育锻炼。其重要动力来自于保健和减肥,因而难以坚持课外体育锻炼。
图2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文科专业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要比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其总数的43%,远高于文科专业学生的27%。而在其他项目上,文科专业的学生百分比均高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和各专业之间的课程设置、学业压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理工科学生普遍课程较多,课后作业繁重。尤其是工科、医科学生,课后时间被各种实验、实验报告、设计图所挤满,很难挤出时间放松自己,参加体育锻炼。
图3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比大三大四的学生要高。其中大一大二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其总数的百分比为16%,遥遥领先于大三大四学生的3%。其余项目大三大四学生的百分比均不比大一大二学生低。在访谈中我们得知,这和高年级未开始体育课、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有关。
2.2.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表5: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30~60分钟30分钟以下64838020%26%25%时间人数百分比基本不锻炼9329%
由表5可知,我校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其中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少。除了基本不参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以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同学大部分锻炼时间都在1小时以内。
结合图4,得知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女生占多数,女生在这个时间段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百分比比男生同项目的百分比高出13%。结合访谈,这与女生的体质有比较大的关系,女生体质相对男生较差,耐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均不如男生,因而锻炼时间往往比男生要短。锻炼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时间段里,男生占其总数的38%,在这个时间段里的学生占了绝对多数。除了体质原因,这和男生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有很大原因,男生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的人数较多,而这些项目往往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
根据上文提到的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人口标准(每次身体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为达标),男生达标率(64%)明显要比女生(33%)高。对于这件事应该辩证的来分析,女生如果锻炼30分钟以上,可能会对大多数女生产生比较大的刺激,锻炼效果并不一定会好。如果不是为了提高专项技能或参加比赛,女生锻炼时间在15~30分钟比较合理,能够达到增强体质和健身的目的,若锻炼时间较长,易产生疲劳和损伤。但是女生中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高达39%,这一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得到重视,女生是需要被动员参加运动的主要人群。综合2.2 大学课外身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很不乐观,其中女生情况相对更为糟糕,另外理科生、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并不理想。
2.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表5: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单独活动自发结伴社团活动991731331%54%4%时间人数百分比统一组织351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方式和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组织力度[5]。
从表5可知,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的主要形式为自发结伴、单独活动、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这四种活动方式各有优缺点,分别发挥了学生、学校和社团组织的主体性作用,如何有机地把它们结合起来是高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好坏的关键。根据调查数据,有54%的学生选择了“自发结伴”的形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选择“单独活动”的学生占了总数的31%。而“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分别仅仅占4%和11%。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同学或朋友一起,或者单独锻炼,而学校和社团组织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作用极其有限。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我校学生参加的主要体育活动为慢跑和球类运动,其中慢跑运动中女生占多数,而女生多是在夜间参加慢跑,所以往往结伴而行。而球类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团体性运动,因此选择“自发结伴”的形式的学生超过半数。选择单独活动的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故单独行动;二是学习压力较大,闲暇时间比较零散,不便结伴行动。但是,需要注意的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在其中占的比例很小,这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方面。学校、学院、班级每学期组织的体育活动、赛事有限,每年学校的体育文化节以举办五大球类比赛和田径运动会为主,大众化赛事很少,而学院则以学校举办的赛事组织内部选拔赛,大众化赛事和运动同样很少。因此,学生根本并没有很多机会通过学校学院统一组织的活动进行锻炼。社团活动占的比例很少这与社团的性质和学校的政策有关,我校的体育类社团本身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学校“精品社团”、“十佳社团”极少会有体育类社团。另一方面,学校给社团设置的限制太多,社团缺乏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以我校羽毛球协会为例,一直以来都是我校体育类社团的大协会,但是由于学校注重表面,要求协会定期开会、交报告,二者产生矛盾,羽毛球协会已来到解散边缘。
综合2.3,学校在推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善的方面。
2.4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种类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强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体育行政部门和大学开展体育工作、提高体育参与度所必须了解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现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图5的调查数据,慢跑散步、球类运动和自行车是我校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其中通过“慢跑、散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总数的42%,在个项目中一枝独秀。选择“乒羽网”、“篮足排”这六大传统球类运动的学生百分比分别为20%和17%,仅次于慢跑散步。选择“自行车”的学生占了11%,剩下的体育项目则普遍比较冷门。结合访谈内容得知,慢跑散步之所以一枝独秀,原因有两点,一是场地设施比较健全,活动本身技巧和技术要求低,门槛低,属于大众化运动;二是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耗费时间容易控制,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六大球类则属于我国传统项目,在我校受欢迎的原因一是项目本身,该项目集健身性、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集体性于一体,参加这类运动对于增强体质、增进同学交往、发泄情绪、缓解压力都有很大帮助;二是学校原因,学校及各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为数不少的六大球比赛,并有丰富的学分,成为学生参加该类运动的一大动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六大球参加人数少于散步慢跑,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场地设施的不健全。我校通过自行车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与山东大学在济南的校区设置有关。山东大学济南各校区距离并不是很远(除兴隆山校区和软件园校区),大学生在各校区之间来往走路太慢,坐车太麻烦,所以很多学生采取自行车的方式,尤其是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与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这两段路程学生骑自行车来往较多,路程耗时在15~25分钟之间,同样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也算在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之中。
由图
6、图7的调查数据可知,我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同样有差别。在男女生之间,男生参加对抗激烈的活动较多,女生往往会选择比较温柔、低烈度的运动。这与二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不同有关,女生往往是为了健身减肥,而男生则是因为球类运动的竞争性、对抗性强而被吸引。在专业之间,理工科学生参加的运动则要比文科生更具对抗性,这与各学院的政策有关。相对于文科学院,理工科学院在我校地位相对更高、财力更强,会更重视、更支持学校比赛较多的球类运动,甚至每年在招生时都会特招特长生。2.5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后会对个体体育的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6]。2.5.1 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态度
表6: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态度态度重要无所谓不重要人数282326百分比88%10%2% 根据表6的调查数据,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很积极,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重要”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88%,认为“无所谓”和“不重要”的学生仅分别占10%和3%。由此可见,我校大部分学生都十分重视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果学校加以正确引导,在改善学生生活方式方面会有比较好的成效。2.5.2 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满意度
表7: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满意度满意度很满意还可以不满意人数5417393百分比17%54%29%
根据表7的调查数据,我们得知我校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很好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7%,认为“还可以”的有54%,“不满意”的有29%。这一点和我校现实基本符合,在访谈中,多位体育老师在谈到每学期一次的学生长跑测试(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中,能够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的学生并不多,达标率只有四成。在今年全国进行了大学生体育测试改革,增加了长跑测试,我校学生替考、漏圈的现象十分严重,成绩注水、弄虚作假的成分很高。这都表明,我校大学生体质情况堪忧。
另外根据图
8、图9的调查数据可知,男生中对自己身体素质“很满意”的比例为25%,高于女生的12%。从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女生均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自身的惰性成为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限制因素,因此女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满意度较低。另外,大一大二学生中对自己身体素质“很满意”的比例为25%,“不满意”的比例为20%,相对应的大三大四学生的数据分别为12%和35%,可见高年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身体素质不满意。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校大二结束后就不再开设体育课,没有体育考核,并且全国大学生体育测试改革刚刚进行,因而高年级学生并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推动力、压力;二是高年级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考研等压力,没有精力和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有着相当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较容易被动员“走向操场”,但是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却不理想,身体素质也不乐观。这与学校在这方面的不作为有关,也和学生自身的惰性有一定关系。因此,接下来将分别研究学校和学生没有将意识付诸行动的原因。2.6 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现状的态度 2.6.1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
表8: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 评价满意不是很满意很不满意人数4822745百分比15%71%14% 根据表8的调查数据,我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对教学满意的学生仅占15%,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持比较中立的态度,承认有问题,但也觉得还说得过去,并无大碍,这部分学生占总数的71%。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有14%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很不满意”,这部分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得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的重视。学生不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老师的自身水平、教学态度和课堂气氛这几方面。
2.6.2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评价
表9:大学生是否愿意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态度愿意不愿意无所谓人数1619267百分比50%29%21% 山东大学的体育课和其他大部分高校相同,均开设2年(4学期)体育课程,高年级(大三开始)不再开设体育课。但是表9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有50%的学生希望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不愿意”的学生占29%,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21%。因此,我校学生运动意识普遍比较强烈,有比较强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学校需要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意愿,可以考虑高年级继续开始体育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支持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的学生主要是男生。根据图10,男生中愿意高年级继续上体育的学生占男生总数的61%,而女生的百分比只有42%。这也进一步显示了男女生之间体育运动意识上的差别。
2.6.3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价
表10: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价 评价合理不是很合理很不合理人数5120267百分比16%63%21%
表10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考核方法也并不是很满意。认为体育课程考核“合理”的学生占16%,认为“很不合理”的学生占了21%,认为“不是很合理”的学生占了63%。我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价情况和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情况基本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中发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考核方法的不满大多是因为每学期体育课都有长跑测试,认为体育考核方法不科学、流于形式、打分没有客观标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
图11的调查数据可以做出一定的解释,理工科的学生认为体育考核方法合理的学生占了21%,高于文科学生的10%,理工科学生认为体育考核方法不合理的学生占14%,低于文科学生的29%。理工科学生整体上比文科学生体质要好,另外我校理工科学生中男生所占比例极高,因此理工科学生相对而言对于长跑测试的不满的程度会比文科生低。所以,我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考核的不满应该辩证的来看,耐力是大学生评价身体素质一个重要标准,我认为有必要开展长跑测试,学校在这方面不必负责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认为学校体育课程考核“合理”学生比例很低,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考核方法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的。
综合2.6的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各方面满意度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和老师在这方面责无旁贷,有很多需要改进、提升的方面。
2.7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 2.7.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能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的一种心理活动[7]。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可以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行调整运动手段、方式、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自己的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图12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影响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中,“增强体质”所占的百分比最高,为28%,“兴趣娱乐”占18%,“缓解压力”占14%,“丰富课余生活”占13%,“减肥”占12%,这几项是主要的几个动机。“增强体质”所占百分比最高,成为首要动机,这表明我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要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比较正确。“兴趣娱乐”、“缓解压力”、“丰富课余生活”也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了体育锻炼在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已逐渐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也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崇尚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体育观,即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个性发展、人际关系和谐、休闲娱乐[8]。“减肥”也占据一定的百分比,说明大学生对自我形象更加注重。这也提示大学体育老师要把我年轻人对时尚体育的向往心理,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适时地引入时尚体育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图13的调查数据显示,男女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女生中选择“减肥”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17%,男生内部则仅有6%的人选择减肥;其二,男生中选择“兴趣娱乐”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24%,女生则只有13%。这可以看出男女生之间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一些细微差别,女生相对而言有更多人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身体的自我形象。这也与以上关于男女生运动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关联,女生有更多人希望通过锻炼减肥,若运动量大则会产生肌肉,女生对此很排斥,因此女生会比男生的运动持续时间整体上要短。男生因为“兴趣娱乐”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则为以上关于男女生对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的调查结果提供了解释,正是因为男生中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较高,把它视为一种日常娱乐,因而会更加支持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同时,以上两个差别也解释了我校男女生之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项目上的不同,男生选择球类运动较多原因在于兴趣,女生选择散步慢跑较多原因在于减肥。
2.7.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阻碍因素
根据图14的调查数据,阻碍我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限制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最大的阻碍因素,选择“自身惰性”的学生占了19%,是所有因素中百分比最高的一项,另外“课余时间安排太满”占了9%,“没有同伴”占了8%,“缺乏兴趣”占了6%,“自身条件不允许”占了3%,因此主观因素加总共占了45%。学校方面则是第二大因素,选择“学业太重”的学生占了13%,12%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场地、设施限制”,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学校组织引导”,学校因素加总为34%。环境因素在济南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阻碍因素,11%的学生因为“空气质量”不参加体育锻炼,10%的学生则是因为“天气、温度”,环境因素加总为21%。另外,图15表明,阻碍我校理工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和文科生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业太重”。在以上各种因素里,除了客观的环境因素并非是我们学生和学校力所能及、短期内可见成效的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值得我们的研究和重视。主观因素成为阻碍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自身惰性”又是所有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表面上看是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是学校难逃其咎。大学生运动量不足是整个中国普遍的问题,解决的根本不在于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我们之前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我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很强。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的组织和引导,学校必须主动的想办法把学生从宿舍、从被窝、从电脑手机前拉到操场上,拉到阳光下,学校可以组织活动把学生“拉”出来,也可以增加体育学分把学生“逼”出来,这都是解决“自身惰性”和“没有同伴”的方法。至于“课余时间安排太满”、“缺乏兴趣”和“自身条件不允许”则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但这几项也仅占了18%,并非主要阻碍因素。学校因素里面场地设施、学业、组织引导都是几个主要的因素。其中,学校场地设施的改善需要学校的资金和空间的支持。组织引导方面的改善需要学校提高整体的设计规划能力,全面考虑体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余体育活动的整体安排,大幅度提高大众化运动的数量,同时各个学院也要配合学校的活动,发挥出班集体的积极性。学业方面的改善则需要与学校教学机构的配合,压缩无用课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问卷最后设置的一道开放性选作题是“你会采取什么办法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道题一共回收86份有效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这86份回答中,认为需要改善场地设施,组织比赛、集体活动,增加体育学分的一共有79份,占了90%,只有少数人认为需要学生自己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意识。这也和2.7.2的调查研究完全一致。
综和2.7的调查研究,改善大学生体院锻炼的情况,学校必须发挥出主体性作用。
结论
(1)山东大学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是积极的,但是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较少、持续时间较短,达不到国家体育人口划分的主要指标。其中女生、理工科学生、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相对更加不理想。
(2)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形式主要是自发结伴,其次是单独锻炼,参与统一组织和社团活动的人数较少。其中男生偏重于球类运动,女生则集中于散步慢跑上,理工科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比文科学生强度、对抗性高。(3)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我校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是简便易行、低强度的散步慢跑,其次是集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对抗性为一体的球类项目,和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自行车。
(4)我校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评价、考核方式普遍不是很满意,大部分学生愿意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
(5)增强体质、兴趣娱乐、缓解压力、丰富课余生活、减肥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表明我校大学生体育观念在转变,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有较理性的认识。其中男生较偏重于兴趣娱乐,女生较偏重于减肥。
(6)限制我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自身惰性、学校场地设施限制、学业太重、缺乏学校组织引导、空气质量。其中学业因素对理科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校需要继续推进和改善“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和比赛,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物资保障,改善场地设施,改善学分设置、课程设置,以改善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了解、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2)不断优化锻炼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应加大投资,改善体育器材和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经常性的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赛。
(3)建立政策性奖惩制度。把体育成绩和课外体育锻炼挂钩,吧体育课时间完成不了的任务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得到弥补。对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奖励,给予体育加分。提高体育课的学分,增加体育成绩在综合测评中的比重。
(4)学校及学院要积极组织各类体育社团。通过开展一些列丰富的课外体育集体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寻找志同道合的运动同伴,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5)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辅导。
(6)学校应更加重视女生、理工科学生、高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参考文献
[1] 山东大学.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通知[Z], 2007 [2] 刘洵, 谭思洁.运动生理科学基础[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3] 赵红卫. 郑州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Z].1998 [5] 罗义文, 王禄修.重庆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 [6]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 郝海涛.长江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8] 吴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宜春学院学报, 2009 附:小组成员及分工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如何开展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
浅谈大学生如何开展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的缺乏给我们的健康又带来的新的问题。
我们大学生平时需要上课,很少有时间可以去操场跑一跑,走一走,即使在周末的时候也习惯了宅在宿舍里面上网或者是睡觉。在缺乏锻炼的人群中,可以说大学生是一个主力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承担的是祖国复兴的责任,因此,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至关重要的。
我认为运动是个性化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同时也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项目去锻炼,我个人很喜欢跑步,因此,我一般会在没有课的晚上去操场跑一跑。我们不应该抱着为了锻炼而锻炼的心态强迫自己去参加课外锻炼,那么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就不是一个享受放松的过程,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有可能是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也不能是自己全身心的放松下来。
因此应该明确自己的锻炼计划。在制定锻炼方案的时候应该明确锻炼目的,确定出一套结合实际的锻炼实施计划,这样可以克服锻炼的盲目性、加强自觉提高自己锻炼的积极性。这个学期我每天晚上都有课,并且天气也在逐渐的变冷,考虑到这几个因素,我计划是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早上早饭之前去操场跑两圈,晚上下课之后去操场慢走,周末的时候没有其他事的话,一般会选择在上午去操场跑一跑。这完全是根据我个人的身体情况、时间以及兴趣爱好制定的。在选择锻炼项目的时候,应该从自身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锻炼目标的实际出发,制动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计划。
常言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应该说: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是盲目的,而是应该有计划的、有目的性的,更应该遵循科学的步骤,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一、准备工作
准备活动指的是在做主运动之前的热身活动。比如说:我这次体育的专选是武术,在每次上课之前,闪老师总是开会让我们压压腿,踢一踢武术的五种基本腿法,做一些基本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目的有很多:
1、使人体从休息的状态过度到能量高消耗和主运动中的运动状态。
2、把心率从休息状态逐渐增加到又高又安全的状态,为剧烈的运动做好准备。
3、为体能运动在身体上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效果,并且也能减少伤害。
热身运动的时间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是5~15分钟,我在上课的时候一般是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这个是可以通过主观意愿调整的,并没有严格的控制。
二、伸展活动
在热身运动之后,一般是可以加一些伸展运动。伸展运动一般是4到7分钟。在武术课上,我们也有伸展运动这一块儿的内容,主要是练习武术的五种基本腿法,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以及前拍腿。有时间的话,我们也做一些弓步压腿。武术这一体育项目是需要一定的伸展幅度,适当的伸展运动使我们在做武术动作时减少拉伤。
在做伸展运动的时候应该保持放松,保持呼吸正常,保持面肌肉放松。真正达到放松锻炼的效果。
三、主运动
在进行完热身运动和伸展运动之后,就可以进入主运动阶段了,这个阶段的锻炼完全是以自身兴趣爱好进行的。当然在这一阶段,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避免出现拉伤的现象发生。当然,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准备活动,已经为本环节的运动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
四、放松运动
由于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如果突然停下,会对心脏等身体内脏造成伤害,因此在剧烈运动之后要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使呼吸方式由无氧呼吸转换成有氧呼吸,使身体各部位进行的生化反应恢复到正常状态。
同时,科学的锻炼方法还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自己,实事求是
2、树立目标,积极进取
3、全面锻炼,注重实效
4、运动有恒,坚持经常
5、运动有度,循序渐进
6、遵循规律,自我保健。
开展体育锻炼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体育锻炼不仅改善了我们的身体状况,同时放松身心,使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或者学习当中去。
第五篇: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个人小结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个人小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觉得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努力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
从学生自身而言,是由于没有体育锻炼的氛围和兴趣。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许多人选择上网等方式放松,很少有人去锻炼身体。偶尔有人想去做健身运动,但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需要多人一起完成,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这些人也最终选择放弃。除此之外,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调节自我调节等问题的存在,也是大学生放弃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很多同学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针对体育硬件设施薄弱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方面的建设投入。现阶段应进一步提高高校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同时,努力开拓校外体育空间,充分利用校外体育场地设施,顺应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发展。
同时我认为寡欲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管理体育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从组织、引导、掌握锻炼方法、提高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积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应积极倡导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此外,应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充实他们的余暇生活,使大学生逐步认识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意义,突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加强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充分挖掘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潜力。
充足的课外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激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在学校付出努力的同时,我们每一位学生更应端正思想,培养健身的自觉性,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禽流感、出血热搞得人心惶惶的时期,也许拥有好的体质才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同学,让我们一起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