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3: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篇: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参加“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有感

文/王 云

摘 要: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听取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就参加“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浅谈心得体会,并将所得运用于平常教学中,以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

关键词:思维;观念;创新模式

本人很荣幸参加了由四川省教厅在省教育宾馆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省级培训班”。

培训会上,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军伟作了《新一轮教学改革解读专题报告》,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联络员韦晓阳教授就《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概要》作了说明,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主编文春帆教授对新教材的特点与使用作了说明,厦门市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陈振源以“基于就业为导向下的电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为题目对新一轮教学大纲制订的背景、基本情况、特点及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培训会后,省教厅还组织我们前往双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省级重点、成都市电类实训基地)进行了观摩、交流。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对我来说收获特别大,心里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也感觉到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走出去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下面我就将这次培训做简单的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一、打开思维,注入活力,提升信心

通过专家讲座打开了我的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搞好和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对社会、对家长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小了,全靠政府补贴来维持,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这次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我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得职业资格为标志、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二、改变观念,创新模式,提高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和学校领导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模式“做中学、做中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其次,学校应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落实到实处,千万不能让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

三、“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

本次课程改革培训会上专家和学者提到最多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

“就业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之本。新大纲的制订和新教材的编写都是围绕它们进行的。近年来,生源质量越来越差,面对这些学生要把教材讲浅讲懂实不容易。所以,新课改对教材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降低了教学难度和要求;大幅度地删减了繁琐性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验内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和教学模式(多媒体、资源库、学科站、仿真技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等),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的全新职业教学特色。

四、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职业教育”不等于“职业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明白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综合性的,它具有两种教育功能:一是高中学历(转岗时很重要、为今后继续学习服务),二是职业技能。“职业培训”是单一的纯粹的技能培训,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同时,我还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需要教会学生什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怎么用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为我们今后的课堂上到底要讲些什么理清了思路。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新课程改革虽然教学难度降低了,但是,实践技能方面加强了,需要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增多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实验技术、学科站等信息技术。

第二篇: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摘 要: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听取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就参加“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浅谈心得体会,并将所得运用于平常教学中,以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

本人很荣幸参加了由四川省教厅在省教育宾馆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省级培训班”。

培训会上,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军伟作了《新一轮教学改革解读专题报告》,教育部XX年“中等职业学校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联络员韦晓阳教授就《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XX年修订)概要》作了说明,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主编文春帆教授对新教材的特点与使用作了说明,厦门市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陈振源以“基于就业为导向下的

电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为题目对新一轮教学大纲制订的背景、基本情况、特点及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培训会后,省教厅还组织我们前往双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省级重点、成都市电类实训基地)进行了观摩、交流。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对我来说收获特别大,心里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也感觉到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走出去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下面我就将这次培训做简单的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通过专家讲座打开了我的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搞好和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对社会、对家长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小了,全靠政府补贴来维持,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这次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我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得职业资格为标志、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和学校领导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模式“做中学、做中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其次,学校应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落实到实处,千万不能让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

本次课程改革培训会上专家和学者提到最多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

“就业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之本。新大纲的制订和新教材的编写都是围绕它们进行的。近年来,生源质量越来越差,面对这些学生要把教材讲浅讲懂实不容易。所以,新课改对教材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降低了教学难度和要求;大幅度地删减了繁琐性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验内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和教学模式(多媒体、资源库、学科网站、仿真技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等),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的全新职业教学特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明白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综合性的,它具有两种教育功能:一是高中学历(转岗时很重要、为今后继续学习服务),二是职业技能。“职业培训”是单一的纯粹的技能培训,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同时,我还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需要教会学生什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怎么用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为我们今后的课堂上到底要讲些什么理清了思路。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新课程改革虽然教学难度降低了,但是,实践技能方面加强了,需要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增多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实验技术、学科网站等信息技术。最后,还有两点疑惑希望能得到解答:一是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如何才算合格?如何评价我们的教学质量?二是如何才能缩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存在的差距?

第三篇: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参加“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有感

文/王 云

摘 要: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听取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就参加“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浅谈心得体会,并将所得运用于平常教学中,以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

关键词:思维;观念;创新模式

本人很荣幸参加了由四川省教厅在省教育宾馆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省级培训班”。

培训会上,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军伟作了《新一轮教学改革解读专题报告》,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联络员韦晓阳教授就《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概要》作了说明,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主编文春帆教授对新教材的特点与使用作了说明,厦门市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陈振源以“基于就业为导向下的电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为题目对新一轮教学大纲制订的背景、基本情况、特点及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培训会后,省教厅还组织我们前往双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省级重点、成都市电类实训基地)进行了观摩、交流。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对我来说收获特别大,心里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也感觉到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走出去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下面我就将这次培训做简单的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一、打开思维,注入活力,提升信心

通过专家讲座打开了我的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搞好和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对社会、对家长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小了,全靠政府补贴来维持,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这次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我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得职业资格为标志、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二、改变观念,创新模式,提高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和学校领导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模式“做中学、做中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其次,学校应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落实到实处,千万不能让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

三、“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

本次课程改革培训会上专家和学者提到最多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

“就业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之本。新大纲的制订和新教材的编写都是围绕它们进行的。近年来,生源质量越来越差,面对这些学生要把教材讲浅讲懂实不容易。所以,新课改对教材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降低了教学难度和要求;大幅度地删减了繁琐性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验内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和教学模式(多媒体、资源库、学科网站、仿真技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等),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的全新职业教学特色。

四、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职业教育”不等于“职业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明白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综合性的,它具有两种教育功能:一是高中学历(转岗时很重要、为今后继续学习服务),二是职业技能。“职业培训”是单一的纯粹的技能培训,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同时,我还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需要教会学生什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怎么用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为我们今后的课堂上到底要讲些什么理清了思路。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新课程改革虽然教学难度降低了,但是,实践技能方面加强了,需要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增多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实验技术、学科网站等信息技术。最后,还有两点疑惑希望能得到解答:一是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如何才算合格?如何评价我们的教学质量?二是如何才能缩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存在的差距?

(作者单位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基础课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吴建新 1009155014

4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主要有三种理解的方式

第一,课程即科目或学科。认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特指一门学科。其特点是把重

点放在科目的罗列,教科书的编写上,主张知识中心、学科中心,重视知识的选择与结构,重视学科专家对课程的作用,但忽视了教师与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教材的使用者、执行者。不是发展者、开发者、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着。

第二,课程及目标或计划。认为课程应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预期的结果或教

学的预先计划。其特点是,课程是事先预期的、计划的,而非事后报告的,课程的工作重点在课程目标的选择、组织、实施及评估等,但此观点认为的割裂了目标与手段、计划于过程的关系。把课程视为教学之外的东西。

第三,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包含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的所有经验,特点是,课程不是预先编制好的物品,而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工作重点由“教”转向了“学”,是学生为中心,但是却降低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是制约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因素,是推动课程改革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和精神动力。如果没有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改革就很可能停留在技术层面而缺乏文化的创新。课程理念的改革需要包括六个方面:

1.学校观的改革。学校是学习型组织,是培养人的机构,而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公司,不是附属品。学校应该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前沿阵地,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加强与社区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丰富对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的认识,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2课程观的改革。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总要融入个人的经验,形成不同意义的生长域,从而对课程作出一定生产性或创造性的改变。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生态系统”。课程不可能完全以非制度文本的方式运作,要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表现和体验的文本,成为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不竭资源,必须确立一个信念──课程即生命历程,并拓展有效的途径,辅以制度化的保障。

3.教材观的改革。教材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不仅如此,教师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活教材,教师的学识、人品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4.教学观的改革。教学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5.教师观的改革。教师应该由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向批评者、反思者、建构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等转变。

6.学生观的改革。应该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的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新课程目标及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它具体包括以下内涵:1.目标的对象是指唯一的学生,而不是教师或教科书编者,教师是课程目标达成的促使者;2.指向最终取得的结果,而非指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学生体验的过程;3.课程目标是分层次和类别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选择的考虑。其一,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导致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来考虑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其二,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区域性发展实际出发,考虑课程目标如何适应多样化的人才规格需要和区域适应性要求。其三,面对市场经济带

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课程目标价值选择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继承与改造、创新中推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其四,关注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的六方面的要求一样,它反映了国家对课程内部运行系统的整体要求,对课程改革与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规定性。微观目标就是具体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它是宏观和微观课程目标的一种具体化,具有更强更直接的操作性和现实性。总之,课程目标的设计,要注意内部构成的层次性、完整性,要加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完美统一和平衡,要兼顾课程目标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课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从总体看,目前我国课程理论研究者和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者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课程理论研究同课程改革实践之间应进行积极的互动。一方面,课程理论研究的发展应促进并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另一方面,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也呼唤和推动课程理论的突破和创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张力是必要的,理论研究不仅是开处方,它还给人们提供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但是,理论本身的建设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概念术语有的是直接从外国搬来的,内涵上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令人迷惑不解,所以教育者应当注意 “概念术语,精确为上”。

了解了课改的最基础的目标和理论,就需要更一步深入改革,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地方课程的改革,地方课程是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级,它有自己独特的丰富内涵。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上,地方课程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突出针对性、地域性、开放性、实用性。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搞地方课程并不是从“大一统”走向“小一统”,并不是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并不是权利的争夺,而是要充分加强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责任、义务、质量意识以及教育创新能力等。地方课程目标应定位在: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现实及社区发展的联系,注重校内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而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地方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有科学的课程目标。其实,地方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抓管理。地方课程改革应当做到:一是切实抓好国家课程计划、方案的贯彻落实;二是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课程开发、评价的具体法规、办法;三是建立健全地方课程方案实施水准的督导、评估制度,确保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规格的落实。

(二)校本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校本课程改革必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所谓规范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开发者按照校本课程形成的法则和课程设计、试验、评价、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课程开发活动。所谓灵活性,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考虑各校的不同情况,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灵活开发。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创新活动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未知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创新;二是继承性创新,即在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发展性创新;三是有新意的创新。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要求,至少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学校行政的领导与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小组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对策,比如,有组织地开展课题研究式的校本课程试验;指定并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成立支持和监督课程开发的中介机构。

(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或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不是以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也不是以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它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它的本质特点突出表现在: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实践性很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外在的原因,即国家现代化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二是内在的原因,即课程三个基本成分的独特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构成不能过于庞杂,否则不利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操作。

同时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下,教师的专业化也要求与时俱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最终看教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课程改革,教师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并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应该看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既可以成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助力,也可成为阻力或阻抗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冷静地理性地看待教师专业发展。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不顾实际地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深入贯彻这一政策,并更好地管理。

(一)课程政策

课程政策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外部保障因素。例如,我国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政策体系中的价值特性构建了新课程改革的倾向所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价值基础集中体现在权利、义务、平等、机会等方面。这些观念是当下社会的主要价值追求在课程中的体现和反映,也是教育和课程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诉求。

(二)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像课程政策一样,是在宏观上引领课程改革与发展,不直接对具体门类的课程施加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突破了以前过分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现在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可以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应自身实际、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运用三级课程管理,使课程改革对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之间差异性。

总之,我们的基础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慢慢摸索,去探究。只要我们把每一个环节做好了,相信,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才会达到真正的改革。

参考文献:

《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第二集)

从立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

李进忠。《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

彭泽平。《培养公民还是人才-》

第五篇: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知道了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教育只有在不断的更新实践中才能显得更加的完美,才能越来越符合更多的学生。

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抛弃掉教学的旧思想、旧观念,思想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也就改变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在考试上的。教师教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全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能考个好的大学,学生们努力的学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是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说现在的学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因而,课程的改革,一定要丢掉以前的旧思想,教师不能只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而教学,学生也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

作为才出来的大学生,举个例子:美国的大学生出来,知道的常识有很多,而中国的大学生出来,知道了常识又有多少;美国的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会实实在在的学到他们自己选择的一些东西,而中国的大学生呢?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出来,都觉得在大学里并没有学到很多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他们自己想学的东西,而我国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个人觉得,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抛弃掉这种思想,为了考试而教学,为了考试而学习。

旧思想抛弃掉了,才能真正的体现出课程改革。

通过培训后,我明白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教师是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收。新课程的理念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一是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二是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三是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四是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五是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在面对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在面对新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上,我明白了,作为现在的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师德形象。还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一定要充满爱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育人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的举止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在这次课程改革培训中,受益颇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下载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心得体会——课程改革初探经过这次培训让我从新体验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含义。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如何教书和育人。在中学教育中,我认为教书育人主要就是要用爱心和责任......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一,法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10分1.法律程序2.法律体系 (二)简答部分,法不朔及既往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0分 (三)论述题,试述司法在实现法治中的特殊意义.20分 二,......

    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

    1.专业基础课 经济数学: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经济学:培养资本运营和增殖能力,,,西方经济学:习得一定的宏观管理能力和微观经营能力,,,管理学:组织、协调、......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 有幸聆听了骆秦俐老师的讲座,难得的学习机遇,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师德水平,让我终身受益。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要感谢进修的领导和老师。骆......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07数11程曙雷07211056 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潮流,其实质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 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实现《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海南华侨中学 符清杰 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潮流,其实质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实现《课程标准》中所......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田野,吹走了陈旧的阴霾,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课改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

    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石莲张毓昌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