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冉乃彦》心得
听冉乃彦《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心得体会
听了著名的教育专家冉乃彦教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很受启发,特别是对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冉教授总结出十个策略,这十个策略为班主任教师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了错误思想,为我们在日后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十个策略.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给孩子一个交往,让他自己去合作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在这儿我选择其中的两方面来说.一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材的更重要的因素.例如,过去的小学课本中,在描写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明确地写着,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侯,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学完了这节课后,许多学生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结果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在老师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误得到了纠正.有一位成功的家长的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她,而是鼓励她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她也不再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这样孩子不但是很早就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从小就树立了一种自主的意识,一种顽强钻研的精神.一位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优秀青年,在一次获得奥匹克竞赛冠军之后,向母亲报喜,没想到母亲并没有显得特别高兴,而语重心长地说:我觉得没有必要特别高兴,因为,一,这次比赛很多高手可能没有参加;二,这和诺贝尔奖差远了.孩子开始了沉思,但还是没有自己找到答案.后来母亲就带他去参加各大学招生的集会.孩子终于自己找到了答案:北大,清华的录取分那么高,我要盲目自满可就危险了!但母亲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二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裤子弟” 当代,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难题.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有位家长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家长有时有意识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当然,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家长的观念有关.比如,在澳大利亚,有位中国记者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有一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上,和街道并排着有一条小河.这时记者看到前面有位澳大利亚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突然,记者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孩,跳来跳去,扑通!掉进小河里.这时,记者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河边,准备跳到河里去救孩子.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者要跳的一霎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摆着手说:“NO”.记者奇怪地望着她,请他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记者看着孩子在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了上来,而记者此时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与其羡慕别人的孩子乖,不如自己先“乖”起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一起共同迎接挑战!
如果你爱孩子,孩子就会和你真诚交流;如果你爱孩子,你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如果你爱孩子,你就把你的家庭营造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岛吧!因为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2011.9
第二篇:林冉心得
原文地址:转自一位名为林冉前辈的理论分析(仅作学习和收藏)作者:浮云
林冉心得
(一)关于素描关系,怎样让作品有真实的分量感和光感。
关键就在用深色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而留下少量的灰白。
这样的对比下,光感才有可能产生。
因为一个很简洁的推理,现实世界最亮的不是白纸,是光。绘画世界,最亮的是白纸。所以一切自然的景物在转移到胶片或
纸面上时都要变暗来维持光所需要的对比度。
为了表现光就不敢用深色而把东西画的很浅,这不仅让你失去了光,也失去了物体。调子浓重是光线弱的情况,而自然中,强光是很难得 才有的,我们不是生活在光的超市或者天堂,除去疏落的灯光和偶尔
出面的太阳,我们更多的生活在由漫反射唱主角的弱光世界。面对照片或写实绘画,我们不觉得他的调子深,是因为它们所营造的整体 真实性为我们的经验所认同,认为这种光才是真实的光,出于趋光的本能 当时我们更多的只注意到光。可一旦去色,颠倒了看,你能发现周围景物 为了这光的真实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它们的调子比你想象的要深。其实这 就是写实该有的色调。物体没有这么深,光就没有这么亮。说到底,光没 法画也不用画,因为一张空白的纸本身就是一张表现最强光源的作品,吞噬了一切内容,这就是真正的强光。
所以口口声声说画光最后都是在画物体,物体真实了,光就附送了。这里顺便要提到的是,最好不要用纯白或纯黑,这都不属于真实的空间。黑个八分熟是最透气的,你不可能和对象之间不存在空间,有空间就有 亮度。白也是一样,明度略微降一些,沉稳一些,给色相的表现留点余地,这比起盲目的让明度彪高音要来的有品。
关于画影子:
当然实际创作的时候你还是可以到最后才把影子加上去,只是理论上来说,影子是留出来的,不是画上去的。画上去的影子象是贴上去的,很不自然。看起来不舒服是因为这有悖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并不是物体投到地面的,是地面原本该被照亮的地方正巧被挡住,所以边上的亮了而被挡住的那块 没亮,就成了影子。由于他的形状正好和物体吻合,所以人们误以为是物 体投在地面的,其实他和物体一点关系没有,物体最多只是蒙板。A片里 经常会出现一些喜欢做日光浴的美女,晒多了皮肤自然发黑,一脱光比基 尼黝黑的身上只有原本戴乳罩和穿内裤的地方是白的,谁都知道那白的本 应该也是黑的,只是因为蒙板而留了下来。这和影子是一个道理的两种反相。
关于色彩。
这个貌似很复杂,而说光可能会简单的多。
所以我们不说色彩,说光。
原色光只有三种,红绿蓝,由此产生可见的一切颜色。我们用PS画画有很大 的优势,做软件的那帮天才完全模拟了真实光线的混合行为,所以我们不仅 可以用它来画,还可以用它来认识光的规律。认识这规律最有用的不是拾色 器,是“颜色”工具(快捷键F6)。我现在只用这个工具来取色,用拾色器 或色板你还是用颜色在画,而用“颜色”工具(下面简称为F6)的话,你是 直接在用光来画。这不是哪一个更酷的问题,毕竟做画不是做秀,出来东西 是硬道理,只是,真的这个很好用,不用也可以了解一下,用F6作画的优点: 原本每需要一种新颜色就必须开一次拾色器(我不知道PS版本一直更新却没 有改进这个是什么原因,让拾色器一直在就那么难啊)简直无法理解。大家都知 道这直接影响绘画情绪。所以有些朋友没办法也选用色板,可色板的颜色就那
么几样,感觉有限制,不爽,而F6可以在你作画时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并且
颜色无数,这都让人很爽。在拾色器中挑选颜色,因为选择余地太大,所以有很大的盲目性,到最后往往 是简单选几种颜色就开工了,并且,因为每次开关拾色器都很麻烦,就限制了色 彩的丰富性,差不多几种够用就懒得动了,绘画的过程其实没有太多的惊喜可言,因为就这么几种颜色,自己都知道变不出什么花活,心里总不是个滋味,这没颜 色的还叫好画么。而当你用拾色器去吸照片的颜色,我日,光标小圆点跳来跳去,颜色这个丰富,并且色相栏里是一会红一会绿,从黄又直接到蓝,你妈的还有个 规律没有,点点大师的画,也是这么个跳法,于是感叹,大师就是大师,哎。其实大家不知道,用拾色器画画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你什么都得完全凭空想。
而手绘就简单的多,颜色本身就已经定好,就那么几种,你用A混B出来就是C,说白了C不是凭你的想象产生的,是A和B结合后你自然就得到的,而混合的过程 中包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与其说是手绘的缺点,不如说是它最大的优势。你用拾色器只能取色没法混合颜色,所以你要A就是A,想C,没办法,自己 点,点对了有,点偏了你只能得到一个D,这个苦。而用F6你的思维模式将发生 改变,你不是在考虑这里用什么颜色,而是在考虑这里是什么光在作用,因为就 RGB三种光,所以想好了他们谁多谁少的先后顺序,你出来的颜色就是带有内在 的成熟感,并且可以很快的及时调整,同时因为实际颜色和想象中的颜色有误差而 增加对RGB混合规律的认知,不用几次就上手了,生涩期就那么一点时间,之后你
就开始一直爽了,觉得用拾色器简直是不堪回首。
在之后的日子里,看见光和颜色,你就能估算出,在那RGB的小条形栏里他们的相互位置。这时,你不是被颜色抓在手里,你是把颜色抓在手里,变被动为主动了。因为你抓住的
正是颜色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来解释,为什么用F6出来的颜色,可以跳来跳去,这和色光的混合规律有直接的关
系,总结这些费我不少脑子,所以请大家认真对待。
1明度——在F6中最多的光和最少的光连线的中间点(假想的线)表明此时的实际明度,三种光是不断变化交替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轮流坐庄,不变的是法则(图2)2纯度——在F6中取决于最多的光和最少的光的距离,距离大纯度高,正比关系(图3)
3色相——在F6中取决于最多的光和次多的光的距离,距离大就越接近原色光,距离近就接近纯的间色光,而最少的第三种光根据1,2可知只决定明和纯度,所以简单的说,它负责生成所有的复色光,只不过它是虚设的,可替代的,不变的
是法则。(图4)
因为我们的自然光基本上是白光,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三种光靠的很近来制造一种灰,这个时候的变化最为丰富和微妙。根据3我们可以知道色相基本是由最靠前的或是说 最多的那种光来决定,然后第二多的光也就是将它稍稍的改变成近似色而已,所以 基本上就是靠前的这两种,在三种光靠的很近颜色很灰时,因为彼此数值差不多,所以 这个时候谁多一点谁就立刻成了老大,整个灰光带上它的面目,随后又被另外的取代,就这么闪动跳跃着变化,在F6上我们能看见变化其实很小,就那么几毫米,因为这也是 现实中光的实际情况,确实也就发生那么点小变化,但在拾色器上,一切就变化为剧烈 的颜色跳跃,这就是跳来跳去的原因,只因为跳动的是颜色,是子层级世界,和光不在 一个层级上。所以在F6上你看到了本质,一切其实很平和,所以我相信,本质的东西都 是简单的,而借着简单的,自然演化出丰富无边的变化,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东西的本质,这样以后的写生就变成一种检验,你将会心的微笑,而不是迷惑在复杂的现象里。
这时你再用吸管吸照片,得到的就不是混乱,绝对不会跳来跳去,是三种光按照特定的 排列很优美的舒展和收缩,你能发现这种排列就决定了环境的色调,而正因为这几何结构 的逻辑稳定,只不过被自由拉伸或压缩的感觉,使得场景的光十分的和谐。这种色相和纯度 和明度的整体递变,是用拾色器很难模拟的。而在F6里,你只要保证这几何结构的直观优
美。(图5)
几何结构只有那么几种,大家需要花时间拿着照片用吸管工具总结一下,毕竟这里篇幅有限,我快写不动了。总之,我相信现在事情已经明朗的多了,色彩和光是有绝对的规律的,它以 优美的几何排列整体收放,感谢F6给我们发现的可能,这是你用手绘工具所无法认识的真
相。
而那些大师不是别人,只是发现并善于运用规律的人。但他们似乎永远避重就轻的传授,就 不告诉你最关键的东西,想起这个我就来气,何必藏着这些个知识,最好全天下一起玩,其
乐融融,别真把画画当个事,人他妈都是要死的。
说回来,还在用拾色器的朋友,其实我现在想想明白F6的用处以后反倒没什么必要用F6
画了,而只是将它作为一种监控器就好,观察三种光的几何关系有没有被不自然的扭曲。反正这次
我们
把本质的东西装在心里,手头上还是维持顺手的就行,这个应该更现实。
肚子好饿,我最后再说一条。就是在有些时候你需要让颜色饱和度高一点,又不改变颜色的 明度,这个在拾色器中怎么实现呢?就是沿着(图6)中的线去找,每一根线(线的数量是无穷的)
从左边的纯灰开始到这个灰度的饱和度最高结束,只要沿着这些线,你要的任何鲜艳的颜色就都
可以
找到与之等价的灰,反之灰也可以探求到他自己变鲜艳后的面目,去色以后,一切素描关系都还
是完整的。
不要看HSB里的B,尽管他代表的是亮度,但它的亮度是光的亮度,不是调子的亮度,而对于
素描关系而言,你最亮的红也是灰。所以我们要看绝对明度我们只有看灰阶,只要取的鲜艳的颜色和原本灰颜色的绝对明
度一样,就不破坏素描关系。
=========================
====================
(二)==
(三)==
(四)家里备有一幅骨骼的模型对于学习而言是很重要的,有全身的骨骼就最理想。尤其是头骨,即便是盗墓都要去弄一个来。卖手办模型的玩具店里会有一些高仿真的树脂头骨,那种很好。不要买石膏的,基本上看不清结构。真人骨骼的最大缺点是牙齿不全并且很难通过机场安检,所以买仿真的就好。下面是一些画人的小心得。
对于结构的几何分析几乎有无数种可能,并且不存在完美的形式,因为对于头骨,解剖是硬道理,所以更高层的总结很难适用于真正的写实,变来变去的也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这是我的个人感受,因此认定一套差不多的让自己心里有底就行,最终的还是要尊重对象,具体案例具体表现。
===========================================
(五)---------------
---
========================================(六)
==(七)
==
(八)以下为原文:
有一些朋友很擅长画材质,认为写实就是表达真实的质感。这没有什么错的,其实一度我也热衷于表达诸如老人皮肤之类的对象,认为画起来很爽——可事实上呢?事实上却一点也不爽,很枯燥也很无趣不是么?远不是你最初所要的那感觉。我想这多半是被照相写实或超写实主义所误导,也有着游戏或插图行业自身的需要,只是这需要很可怕,到最后你会因无法找到乐趣而痛恨绘画。我就是这样离开游戏行业的,它让我一度失去对绘画的所有兴趣。其实这完全是因为我的短视,不曾在众多的杰作中发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渐渐的开始明白原来真正的写实并不是表达材质,不是单纯的素描关系或是色彩,而是表现空间的深度,真实的深度。色彩或影调只有在这个目的之下才变的有活力和有意义——这几乎是大师CRAIG MULLINS想要告诉我们的所有东西,而不在于他的笔刷怎么弄的,这些根本无关紧要。总的说来,素描关系是最本质和最关键的,素描关系是故事的情节,色彩只是配乐,在空间的深度表达上,基本的规律是减弱对比就靠后,加强对比就靠前,不在于边缘的模糊,不在于你用的颜色本身深浅,只在于它和周围颜色的关系。这就是全部的精要。有一些误区是滥用空气透视,把远处的景物弄的颜色很浅,完全丧失实在感,其实只要远处的房子彼此区分不大,就是对比度照样很弱的情况下,颜色本身深浅完全看它原来的固有色调子,并且,往往深一点更有存在感,总之,这些大家举一反三。之后,一切都将豁然开朗,你用拖鞋都能画出空间的深度来。所以花长时间去磨一样东西,反倒有可能是误入歧途。一些短时间的速写,只要能帮助你找到光和色彩对于空间深度的真实意义,反倒更有帮助。在这前提下,要不要继续深入刻画,反倒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似乎,什么都已经有了。而即便继续深入,那心情,也必定是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吧,希望我的心得对朋友们有一些帮助。
第三篇:“医乃仁术”个人心得
关爱与责任齐飞,医术共医德一色
《大医精诚》有曰:医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即是对待病患,无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必先以纯乎天理只慈悲心,怜悯心,去感受病患的疾苦,方能拯救这个病患。------题记
光阴荏苒,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学医路已是三年有余;曾记否,当年舍近求远,只身海岛;寻她千度是为何?„„三年间我们走得太快,是时候让自己停歇一下前进的脚步,扪心自问一翻曾经的择医初衷;也是该好好温习一把医学生誓词上的内容里那些自己常常忽略的词语;“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修德修身,医国医民”类似这样的励志名言在三年后的今天你又是否还记得?„„
为期两天的“医乃仁术”活动被安排在周末开展。带着对伦理学的认知,本着无私为患者奉献的态度,一大早我们就从国兴赶校车来到XXXXX;和之前的毛概实践活动一样,我们本次活动还是在普通外科,6人分两组,每组三人,每个人负责照顾三个病房的病人„„清早的医院很安静,碍于如今医闹营造的紧张氛围,分完工后的我在走廊里徘徊了好久才轻手轻脚地走进一间病房„„两天的志愿者活动,办公室里医生对病案的讨论声声入耳,病房中护士对病人的护理细致入微;至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站在旁边观摩学习,或者与病人谈话聊天,又或者干起医生、护士、病人三点一线的“情报员”工作;有医生查房时,我们也会跟上去凑凑热闹,那感觉有欣喜也有紧张,毕竟这三年的医学模型都是咱泡在书堆里自个儿杜撰出来的,像今个儿这种能亲近临床近距离观察的机会还真不多得„„
“才不近仙者不得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得为医”,这次的志愿者义工活动使我深感“关爱”与“责任”对于一名医者医德树立的重要性;也正如医学伦理学课堂上对医者义务的定义“是对患者、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感和对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白大褂”下肩负的责任?又究竟什么样的举动才是我们对患者应有的关爱?„„在这为期两天的医院见闻中我找到了答案:
一、医者的责任------救死扶伤记于心,以患为本付于行
志愿者活动的第一天,就有一个阿公因腹部胀痛被送进了普通外科的ICU病房,我们刚把病人安置好,就见一位年轻的医生边打电话边赶步进来,一进病房就挂了电话,然后问诊到:“阿公,你哪里不舒服啊?不舒服多久了?这儿痛吗?„„”原本像这样的问诊过程大家见得多了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过今天这医生白大褂右口袋里那闪烁着振动的手机还真让我忍不住地注意起他来:我数了下,问诊间手机一共响起5次;前3次每每手机响起,他都在乎地望一下口袋,即不查看也不接通,还是继续着给病人做检查,任由手机一遍又一遍的振动安静,安静振动„„而后两次的手机振动,他都像没听见似得„„问诊大约持续了6分钟;出来后,那个年轻的医生仔细地叮嘱了护士和家属后就到医生休息室打起了电话;刚好我正站在不远的地方帮护士取监护仪和血压计,隐约能够听到他的声音,结合他当时的肢体神态我似乎明白了:方才医生给那位急腹症的阿公做检查的时候,他的一位亲人也因车祸住进了附院,情况不算乐观,那持续打来的电话应该就是他的家人打的,当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接,为什么,就因为眼前正有名患者需要他的帮助,无论其他„„推理到这儿,我忽然感受到一股暖流淌过胸口,受温差刺激后的心脏微微震动;
身为一名医者,我们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不是在与残酷无情的疾魔相抗衡的那般肆杀掠斗,而是在拯救那一个个受尽病魔凌辱折磨的鲜活生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的职业是那么地神圣而伟大,绝对不仅是依靠技术维持生计那般平庸;从我们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注定与天使签订契约,和患者并肩作战!当然,我们不一定能像神医华佗那样技艺超群地妙手回春;也不一定都如指挥家那般坦然自若地总领全局;但“坚守一份医者责任,保留一颗医者仁心”到哪儿都不能少。
二、医者的关爱------有时治疗,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郎景和教授曾经说过:“医生为病人开的第一道处方是关爱。”起初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我原认为医生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疗效最快的药方,而“关爱”不过是辅助治疗的一种心理工具,我不否认它存在的价值,但要置其于首位,会不会有些夸大其词,舍本逐末了„„然而此次“医乃仁术”志愿者之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使我明白了要做一名恪尽职守的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颇为重要,从接诊病人的第一刻起,就应该充分执行“有时治疗,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行为准则;
那是陪护士姐姐给病人拔鼻饲管的场景:当时我和另外一名组员一起帮着护士姐姐推车进的病房,面对的是一个意识存在一定障碍的老阿公,他一见一下来了三个“白衣服”,那表情紧张地就像是见到屠夫的家禽,满脸写着疑惑与不安。只见护士姐姐微笑地给阿公介绍了我们俩,还不厌其烦地向老人家解释了此次来的目的(拔鼻饲管),要阿公配合,这时才感受到老人家放松了许多,当时的我站在一旁深刻地感受到沟通是医生施展仁术的基础,它像一座通往心灵的桥梁,巧妙地把医生与患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消除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心灵障碍,进而能让医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拔管过程中,护士姐姐还时不时询问老人家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解释和安慰;老人的表情开始显露安详。忽然想到了中国古代有记载说:医工用嘴吸取病患脓疮,用手导尿;然而在医疗器械相当发达的今天,当我们不再需要用嘴吸疮,用手导尿,难道我们也要停止对患者的关爱了吗?“医乃仁人之术,以慈悲心救度疾苦,是大医的入门,亦是根本”面对病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更新专科上的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和患者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一名有医德医术兼修,关爱病患而受人敬爱的医生。出病房后我忍不住问护士姐姐:“我看新闻上医患关系被报道的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说什么医生护士们有多麽冷淡,可我今天看到的完全不是这回事儿嘛,你们对病人也很好啊!”护士姐姐听后无奈地笑道:“其实医生护士谁不想做好让医患彼此开心,那些针对医者的负面新闻也不过是个案的放大,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尽量做好自己吧!”„„ 听了这番话,我是似乎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潜藏在内心里的无奈,那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此刻听起来并没有什么积极的韵味,倒好像是对现实医患关系的一种讽刺;
现如今,种种原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随处可闻:远有温岭患者杀医案,近有附院ICU被砸,袭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不禁感叹:到底谁才是恶化医患关系的真凶,难道真的只是几个医德不正的医生就能够掀起波澜的吗?这个疑问从我上《医学伦理学》课时就一直在思考„„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社会戾气的日益猛增为其推波助澜;如果不是舆论媒体的夸大其词给它添油加醋;如果不靠医疗体系与法律制度的漏洞百出暗里纵伙行凶,何来那么多的相互猜忌,何来那么多的袭医闹事,又何来那么多医闹纷争中无辜的受害者„„
解决医患关系上的问题刻不容缓,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从医者的;作为即将从事医疗卫生这神圣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庄严神圣的医学生誓言,积极培养自身基本道德修养;深刻领会“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的医师职业原则;发展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培育与强化医学职业道德精神的领悟力,充分体会医学的社会价值和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坚信,只要我们将“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这4个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都付诸行动了,那就敞开心扉广纳社会各界的监督与审视吧,用不了多久,那些想方设法丑化我们的恶势群体也将因“鸡蛋里再也挑不出骨头”了而销声匿迹,自行瓦解;而世界也将重新看到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那最初的真诚!
XX班 XXXX
XXXX年X月X日星期X
第四篇:听王彦生先进事迹报告心得体会
听王彦生先进事迹报告心得体会
虽然王彦生事迹报告会举办了多场,但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没有时间去看,得益于中央、省媒体记者来邯采访的机会,今天终于在xx大剧院聆听了他的事迹,感受颇深。
伴着舒缓的音乐,深情的讲述,王彦生慢慢从遗照中“走”下来,进入全场千余名听众的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王彦生以他的勤勉敬业、公而忘私、率先垂范,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
报告会上,用照片展示的他的生活写真一张张出现在大屏幕上。少数与女儿、与妻子、与父亲的照片,更多的是他在工作岗位、在社区、在事故现场、在同事们身边、在最需要他帮助和服务的群众面前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共产党人对组织对群众无限关心,对亲人满怀深爱却也愧疚的故事。
报告会感人至深,在场的许多观众不时因泪水而模糊了双眼。凡是参加了王彦生同志事迹报告会的所有人,没有谁不为之动容。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于49岁,也许是他比别人更早的知天命,所以在他工作的30多年,他走到哪里,就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社会的贡献,对人民的深情带到哪里。对此,我记着市委书记崔江水评价说:王彦生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典范。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重温党章、履行自己的誓言?如何为xx的发展而倾尽全力?王彦生同志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注解,他的精神将在xx大地永存。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幸福快乐,这种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听王彦生事迹报告会有感
忠孝显豪气,泪洒伤别离。
忠骨铸丛台,一生满正气。
《超脱潇洒的你——王彦生》
潇洒,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自然生命的洋溢,是人生的最美境界。你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博爱,能感动上帝;大爱,能征服世界!
你经受苦难和磨练,积累了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让内心充满真诚的阳光!
你自然、喜悦地去接受、欣赏自己,毫无保留,而且顺应自然,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化劣为优。
你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选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找到生命的根蒂,去实现了最高的价值。
你驾驭生命,燃起生命的之火的火种,让生命永远像春天。
你的心给了这片热土,所有的爱都在这里倾注。
心底无私天地宽,你的人生如此超脱、潇洒!
第五篇:林冉那些消失的心得4
大家也许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满怀着情绪,或戴着耳机完全陶醉在音乐里时,那种美妙的感受会叫你确信此刻你必定是妙笔生花的,但当你关上音乐,或仅仅只是稍作冷静的检视自己的作品,却发现,你所画的远不如想象中的动人。
你以为是自己审美疲劳,便先不看它。出门一圈回来再看,还是不行。
于是纳闷:一个人怎么会在兴奋的状态下创造出萎靡的作品呢?
沉静的思索后,你会发现,问题出在对绘画语言的理解上
如同音乐与文学,绘画有自己的语境,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当你被一张照片所打动,而决定描绘对象时,不知有没有思考过
这个简单的问题:是什么打动了你,让你觉得有必要去描绘它呢?
也许是题材,比如反战或饥饿的儿童让你心生慈悲,但也许打动你的是形式本身的美感。
我见过很多用照片画出美妙作品的人,也见过面对它手足无措的人,显然,面对同样的对象,前者明白自己是在作画而非拷贝,也知道怎样让一张画变的杰出和动人。
这样,他其实不用费心的寻找自己满意的照片,而只需要让照片变的让自己满意。
是主动还是被动,决定了你能否真正享受绘画的过程。那么绘画成功的重点要素是什么。
就是构成。
你早已熟悉这个词,但却需要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事实上,你不可能“看”到一幅画的题材,题材只能由思考获得。
叫人兴奋的或叫人安宁的正是画面构成本身。
当你决意描绘贫困的儿童,你其实在做两件独立的事:
1传达贫困的概念(抽象)2表现一个具体的贫困儿童(具体)。
注意,这里,就是症结所在:在你的大脑中,孩子这个具体的形象,在重要性上低于他所反映的贫困,因此表达贫困对于你具有更大的意义,甚至是作画的目的——具象从属抽象。
但在绘画的实际过程中,情况却是相反的——除非合理的安排孩子的空间位置和色彩的穿插,否则你很难获得引发贫困感受的整体氛围——具象决定抽象。情绪是时间性的,因此它与音乐完美相融,但绘画却是空间的,是与音乐全然不同的语系。
这就是戴着耳机未必于画有益的原因。
画家往往有两个最大的敌人:观察的不够仔细,或是观察的过于仔细。
不要再纠结于细节或笔触,这很大程度上只能反映你的技巧,却不能决定你的成功。
现在,先把所有的情绪清空,只想象你想表达的内容怎样可被形象转述。
你的笔是剪刀,沉下心,把题材或景物简化为形,安排它们的位置。
不要用线,用形。它们比你想象的更有可塑性,能被拉伸,挤压,重叠,哪里是兴趣中心由你决定,它可以是最尖锐的形体,最鲜亮的色,也可能是最强烈的明暗对比处。
现在,你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由所见的定义情感的性质和强度,而不是一相情愿的先入为主。
这就是形式本身的美感,先有它,不同的题材才得以附加,说到底,无题都好看。
你可以经常做这样的练习,规定自己,用几个简单的型,去概括或重组画面,以表现最全面的信息。
注意,不要以物体为单位来划分形,这简直毫无意义,而要考虑调子。一个形可以由N个色调相近
的物体组成,一个阴影虽不是物体却是个响当当的形。所以一个画面中,基本有两套构图体系,一是
所谓构成物体的“线稿”,这是框架,在最终的画面中往往是内隐的,而体系二便是包含了光量固有色
等一切真实因素的最终渲染后的几何形,它是外显的,第一印象的。
也只有后者,才是我所要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构图练习。
不难发现,大师CM的图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在这里,我想再分享一种方法,来让大家对大师们用调子构成形的方式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对于CM或是萨金特等众大师的图有一种普遍的感受,色调细腻,细节似有若无却极为真实,像宝峰说的那样,举重若轻。
其实,大师们所使用的形,比你想象的要简单的多。他们用最朴素的构成,构筑真实的语境。
这里我打开一张萨金特的图,用魔术棒工具选择图中的一处暗部,(容差是默认的35),我这样做是
想知道,不管你是瓶子罐子,到底有多少细节从属于这个调子,从而构成这个色调范围的形的面貌。
用魔术棒工具选择图中的一处暗部,并用选取相似,因为这样可以让范围再广一点。
把图层剪切出来,然后隐藏,因为背景色是黑,所以我能直观的看见暗调的形。
先不要品味,先存着,这只是剪的第一刀。你看,还有亮堂堂的剩下来不是么,很明显的,剩下中间调和明调的形状之和,你用相似的方法,再从背景层上把它们分离出来。
好了,这样三种色调各自被提取出来了,容差太小太大都不贴心,35的默认就挺不错的。
现在基本上屏幕完全黑了,小点点别去纠结,下面我们开始看各个层独自的面貌。让你
了解大师是怎样做到调子统一,细节丰富的。
我们先单独看暗调的形。
你会发现,暗调和背景的对比还是显著的,形很明朗,这说明暗调其实不暗, 平均色值在20左右。没错说不暗还是有挺深的地方,可还是不温不火的不是么?
光看这层有可能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好多细节几乎是没有深入刻画的感觉。有意外
就有收获,你没看错,它就是这样,魔幻般的真实在于最后的整体拼接,不急
单独看另外的两层,都有相似的感觉。中间调色块平均明度为50 亮调色快明度为80左右,这些酌情,不是关键
关键是与形的明确相比,形内部的变化可谓微妙的跟没画一样。你于是边看边怀疑,这样真的可以? 你看可不可以。
你也可以检验CM的图,这里没有对大师不敬的意思,只是
众人的福祉总应当首先被考虑。顾不得了。
最后我再说两句,那怎样去给三种调子分区呢?形状到底该怎样安排?
貌似这个分区是事后诸葛亮啊,本身就已经画好了你当然容易啊,我凭空 怎么弄?我想有一种模式可以帮助你,就是老连环画风格的强光源概念。不好意思用下我之前的图,这原本是黑白的思维模式,现在,一切都可 贯通。
我把暗部用魔棒剪出来,并把背景色改为白色,你就能立刻明白我的意思。
这样就不再是事后诸葛亮了,完全可以用黑白插图的创作模式,绘制各色阶
的模板,最重要的暗色信息反倒最好搞定,因为就是黑白画的模式,后面的
两个色阶相信可以跟进并愉快的解决。
这会损失微妙吗?当然不,暗调打下基础后如同让作品具备强劲的骨骼,丰富性作为蒙皮润色的工作可由其余的调子完成,最终各层一拼合,真实的,毫无黑白插画意味的作品便自然显现,你却将版画和油画两种思维结合在了
一起,不露痕迹,因此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做一些黑白练习,对于调子绘画会
很有帮助,一个才能全面的画家,应当让所学的融会贯通,我相信这也是弗
雷泽塔衷情黑白插画的原因:)
-----2010年04月10日
原文地址:2010年04月10日作者:林冉 无光时,黑是不由选择的,一切默认而和谐。
光来了,差异开始彰显,而在黑里,这种差异难以察觉。
你的纸是白的,光的纸是黑的。在白纸上作画,却遵照黑纸作画的法则。物从黑中脱离是被迫的,拖泥带水的,因而产生了空间感,体积感。
空间感是物体对黑暗的依依不舍。物与物也因为对黑的共同依恋而彼此和谐。
当然瞳孔总是难以忍受这状况,它在暗处寻找细节,并扩大自己,让一切变的明亮。这符合生存法则,却未必对美有益。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作品像是多次曝光的产物,物体的调子互不统一,幽暗的 桌面上,常赫然出现明艳的苹果。假如与黑比较,其实可以发现真实的对象并不那 么明亮,它对黑的依恋被瞳孔的扩张抹杀了。随时判断真实的明度,没有比这更为重要的。
边缘与细节在此之上,成为冰淇淋顶端的草莓和樱桃。
最后,想说的可以总结为:若是希望建立基点作为比较明度的标准以获得正确的素描关系,那么请考虑对象中最深的调子,并以它为始发站,在谨慎的比较中缓缓的驶向高光。-----2010年04月14日
原文地址:2010年04月14日作者:林冉
最初的发音听来毫无意义,却帮助你掌握了复杂的语言,得以与人相处。一次次的跌倒带给你疼痛的记忆,却教会你平衡,与大地默契。而呛水的痛苦帮助你理解浮力,与水融为一体。呼吸以哭泣开始,标志着肺页与大气彼此熟悉。提升的背后,痛苦和失败是严苛而慈爱的导师。在绘画作品中,你也常常能看见这样的标题。为某主题所作的习作。手的习作,褶皱的习作。习作便是为了有机会犯错。没有什么,比错误更为宝贵。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犯错。
大多数人寻求成功,因失败而沮丧放弃。唯有少数人寻求失败,因难以再败而注定成功。
不要在意留存短暂的自我,面对亘古的自然唯有完全的以理行事才能有所收获。
大师正是敢于抛弃自我而犯下最多错误的人,最后也唯有他们享受着绘画带来的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