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读催化文献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我读催化文献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 ★ ★ ★ ★ ★
hr5898(金币+5,VIP+0):写的很好,期待更多原创啊。^_^ 2-26 08:20
^_^@^_^(金币+1,VIP+0):还没细读,光看到你这么细心的编辑,忍不住再小表达一下谢意^_^ 2-26 08:53
先说几句:很久没有发过原创的帖子了,前段时间一直在准备一个大综述的读后感,无奈催化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实在太大,一篇综述所引出的知识到现在还没有学完,正好^_^@^_^版发出了关于文献阅读的讨论贴,在那个帖子中占了沙发,却一直没有来得及编辑,愧对^_^@^_^版主啊,因此写了下面这些。老规矩,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借此机会要感谢zhenmafudan老师和zyhou老师,两位的帖子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谢催化版的各位版主对催化版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正文:
我目前博一,也可以说是研三,自认为是一个非常注重文献阅读和体会的人,这种习惯源于当初研一在北京研究生院学习理论课程时一位老师对我文献阅读作业的表扬。可以说文献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具体的在此不表了,小木虫里多的是,我心中对文献阅读方式方法的理解是:见招拆招,但有一个大的原则:对于中文文献,在接触某一全新课题初期阅读5—10篇后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外文文献上,除非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如某一中文文献中的实验方法和催化体系、反应与自己做的完全相似。
以下内容都是从一个刚走上科研道路的学生的角度出发写的。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对同一篇文献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1、在上手一个新课题初期,我们需要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目前进展、实验方法、热点难点等,这种情况下前言和实验部分,尤其是前言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多的信息;
2、在对课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注意力会逐渐偏向讨论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能够非常有效的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对自己的实验提出一些预期的结果;
3、开始上手做实验,由于对设备仪器“脾气”的不了解,对文献的注意力又会重新偏向实验部分中比较细节的部分:别人的温度?空速? 床层的高度?等等与自己的实验条件做比较;
4、实验步入正规,此时文献的阅读量已经有一点了,我在这个阶段已经阅读过大部分发表在主流杂志上(JC、AC、CL、小CC等)且与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章。
5、实验深入阶段,此时有不少同学说自己现在已经很少看文献了,而我还在坚持,现在,我会关注主流催化杂志每一期的内容,从浏览标题开始,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和与自身课题相关的文章先看摘要,再从其中选出需要精读和略读的文章进行阅读。那么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需要精读呢?
zhenmafudan老师的有一篇帖子中提到过:读文章一定要带着目的去读。我在拿到一篇文献时,首先会从标题来判断此文自己是否感兴趣?是否与自己的课题相关?如果是,相关性有多大?是新颖的催化体系还是新颖的技术方法?如果不是,我为什么要读?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就可以将文章分为精读和略读。
略读:“提纲挈领”,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百度知道)。首先看摘要,从中了解作者大概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判断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继续读下去,抑或是需要精读。接下来是结论和文中的图表,这些内容可以说是信息集中度最高的地方,在有一定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着结论看图表就可以大概推测到作者是如何从数据中得到自己的结论。这是最基本的略读,在略读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小的问题,如:
1、文章的课题自己是否了解?如果否,那么一定要仔细看一下前言,这部分内容读起来相对轻松,甚至可以将其看作为练习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同时,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一箭双雕;
2、文章的实验方法,在上面所说的看摘要、图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没有看实验部分的情况下不知道作者得出某些数据的方法,这时就应该返回头去看一下实验部分相关的内容,当然,也可以在看图表结论之前浏览一下实验部分每一段的主题句,大概了解一下。
对于略读的文章,我不会将其打印出来,一般也不会在本子上记录,而精读的文章则相反。在判定一篇文章需要精读后,通常我会按照文章中的顺序通读全文,一般读两遍:
1、阅读电子版,用金山词霸查处文中陌生的单词,全面掌握文章内容;
2、仔细阅读打印版,并在本子上做笔记,笔记的内容包括:文章标题、第一作者、发表信息(期刊、卷、页码)、摘要(自己进行精简,写明作者做了什么即可)、文章结论的全文翻译、要点(自己总结,主要写明文中比较新颖的实验手段、作者对实验现象的独到的见解等)。做笔记的过程会减慢文章阅读的速度,但对文章的理解会大大的加深,两年多的文献读下来,我深刻的体会到,文献读的快没有用,目前我坚持每个星期精读两篇文献,剩余的学习时间用于读一些理论书籍。虽然读的不多,但是这两篇一定要做到仔细,完全理解,然后再次基础上认真思考文献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包括自己能否利用文中的实验技术?文中作者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对解释自己的实验现象有帮助?为应对这两个问题,我准备了一个小的记事本,正面写“to be done”,后面写“sth useful”,分别记录自己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结果。在一些无聊的会议上,我会将这个本子和笔记本(不是电脑哈哈)带着,不但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还可以重温一下读过的文献。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将所有打印出来的文献分类整理,打孔后放进文件夹,同时通过web of knowledge网站将文章信息导入到endnote中以便查询,同时整理好电子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写出自己的经验,虽然文笔不好,旨在与大家分享,也为支持催化版,祝大家在科研中一帆风顺,厚积薄发!
第二篇:阅读文献方法总结
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检索到了大量的文献后,如何阅读是一个问题,在大量看文献前,需要不断总结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结合一些论坛总结的经验和自己阅读文献实践,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一、文献阅读的顺序:找到相关文献后,一般先看文献的摘要,看看摘要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相关;接着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该文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阅读经典文献除外);然后再看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的阅读全文了。
二、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一篇文献看完摘要后感觉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帮助不大,仅仅能够帮助了解别人研究进展,读完摘要即存档不再继续读下去,这种文献阅读叫“略读”;除了读完摘要,还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的文献阅读叫“概读”;将全文看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这种文献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的启发和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样对一篇文献进行阅读叫“精读”。在展开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使用,我的经验是“略读”、“概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70%,“详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20%,“精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10%。
三、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总结一套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几个月后一定要重新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在以后看文献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文献,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论文和笔记拿出来对照阅读。
四、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对于“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但“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一定要找纸质文档来看,可以找期刊或论文集原本,也可以打印出来读,我大部分打印出经典的或重要的文献进行“精读”。
五、抓住主要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阅读完一篇文献后,特别是“精读”过的文献,不能一句一字的读完了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这样才能使阅读过的文献对自己写论文真正有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1)该论文的主题、目的;(2)该论文的前期工作的分析;(3)该文献本身的研究方法、结果;(4)该文献本身的创新之处;(5)该文献可能进行改进的地方,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6)通过该论文,提出自己可能的新思路。
第三篇:文献搜索方法概述
文献搜索方法概述
[ 日期:2007-1-25 ] [ 来自网络]
一、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概述
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精要总结如下: 1.google是密码搜索的利器
2.标准检索表达式:杂志名(数据库名)+password+username 3.检索表达式的变异(pw,pwd等衍生词)4.冗余信息的去除(-NEED)
5.密码的区域性问题(site:EDU,KR,TW)6.文件类型限制
7.INTITTLElink等限制的妙用
8.著名杂志带其他杂志
9.逆向查找:安全,原理简单.但全人工,烦琐,管理和调度技术有待于完善
二、文献缩写-全名自动查询系统
使用方法:
方法一:
将缩写输入查询框内,按“search”就可以了。注:不需把缩写后的“.”号输入,但每个缩写单词间要空格。
网址: http://jake.openly.com/
方法二:
采用耶尔大学的杂志缩写查询系统:
网址:http://info.med.yale.edu/library/journalfinder/
方法三:
生物工程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http://darwin.nmsu.edu/~molbio/bioABACUShome.htm
方法四:
生物医学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http://library.med.ohio-state.edu/abrv/
方法五:
Medline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见下跟贴
这里还有个杂志全名与缩写对照的文件供下载: 请登陆
绝对盗版google----供google扬名
http://www.xiexiebang.com/
如何找到powerpoint图片?如何找到一些讲座的资料?
方法简单:输入一个关键词,然后找相关的PPT资料,如找transgenic资料可以:transgenic filetype:PPT
这时可以搜索出大量结果,但这并不完成,可以粗略看看什么内容,然后再看看来源什么网站,寻根求源,可以获得大量相关信息,因为许多讲座不是一个PPT组成,而是由一系列PPT,这样可得到一些较完整的资料。
幻灯片是重要资料来源,不要忽视!
十三、Bioon新讲座----有机检索理念
为什么又要谈检索,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新发现,而是我与一些检索高手和新手交谈后,发现了很多问题,如重复检索,需要的时候却检索不到,只了解一些文献数据库,对其它数据库却不了解,密码和代理资源严重枯竭......等等。因此感到很忧虑,于是有感而发写的,希望大家能树立新的检索方式和理念,改变上述现状。谈到检索,大家第一想法是查文献,有人便认为是找数据库,有人说是pubmed,都不完全对。检索是一种举动,从最初不懂到懂,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许多战友检索水平高了,会找密码和代理了,便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其实不然,这不是真正的检索高手,真正的检索高手,应该是全方位地了解检索,全方位地、高效地运用你的检索技巧,正如以前一句话:检索让你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打个比方,为什么检索水平越高,在检索上花的时间反而越多?而且随着你的检索水平提高,你获得文献的速度并未成正比?因为我们都有一些不良的检索习惯,因此今天我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检索理念---“有机检索”或叫“生物检索”。这也是我通过长期文献检索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大家能此为起点,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那么我的目的便达到了。
为什么叫有机检索或生物检索呢?强调的是有计划,有组织,协调检索过程,使检索变得简单化,高效化,为工作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捷。
首先应该了解为什么要检索,什么东西需要我检索,在什么地方检索?如何高效率地检索到自己的所需?如何应对检索不到的文献和资料?检索后应该怎么做?
具体说一说,希望大家看完这里内容后,能反思一下,自己过去的检索方式,能否需要进一步改进一下? 检索的第一步是为什么要检索?检索是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为更好的学习和工具提供指南,因此我这篇的名字也叫指南针,即源于此。什么东西需要检索?大家多认为是文献,paper。不完全正确,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一部分是paper,更多的是其它的东西,这些东西同样需要检索!同样值得重视。因此在检索之前你就应该思考,我检索什么东西。
打个比方,我想作一个PPT,想找一个“cell”或一个mitochondria,那么你怎么找?至少有以下一些答案:
(1)在google上找图片,输入关键cell,OK很好,找到很多你需要的,很方便。但众所周知原因,google搜索到的图片,很难打开很多。
(2)输入cell filetype:PPT,在google中找,找到专业的PPT作参考。OK,也是好方法之一。(3)去pubmed,sciencedirect,OVID上去找最新的paper,然后从paper中挑出好看的图作参考。我想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实现,但都不是理想的方案,你至少要花一定的时间,可以说你都不是很高效的检索手段。因为有时会存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东东的现象,为此许多大虾很迷茫,甚至说昨天我还找到了,怎么今天老找不着呢?搜呀搜,还是找不到!我想大虾级人物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如果你有,表明你应该更改一下你的搜索理念了。在什么地方检索?当然在数据库。不,在数据库,以及互联网上其它一些地方。大虾级人物可能不以为然,当然了,找全文,可以在数据库中找,可以通过google搜索PDF文件,可以到作者的个人主页上找,或所在研究单位去找,还可以用email去要,也可以去生物谷等网站去求助,还可以找图书馆馆际互借......,但如何有机地处理这些方式,以达到最快找到你所需的东西?方法千万种,但我们需要的是最快的一种!这便是有机检索的精髓。
如何达到有机,或高效率检索?
其一,在知识层面上要了解全球数据库的概况,使检索具有方向性和合理性。
需要大家熟悉全球大的数据库(不包括个人主页等检索方式了),数据库不仅是文献数据库,如OVID,sciencedirect, human press, blackwell, BP,ACS,CA,BA,还包括专业数据库,如疾病数据库,基因和蛋白质各种数据库等等,这里列了较齐全的数据库集合吧Article_Class.asp?ClassID=48,只要找对合适的数据库才能达到有效地检索。如果大家都能对数据库有个大概了解,我想,你的检索水平已经足够高了。当然,检索内容还包括用google对图像,PPT,PDF,等检索(下一代检索也许会用微软的longhorn的新的检索工具了),因此要求大家对检索知识有个初步的掌握,我想我们论坛中有足够多的教程,尤其是入门教程供参考了。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入门的东西,对检索高手来说,常温习这些知识同样重要!因为这是检索的基础。
其二,检索不要贪多,一定要精,使检索达到最简化和最优化。尤其是检索文献,有人喜欢一次性下载一两百篇文献,所谓“通吃”,最终看了多少?十有八九是浪费!paper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收藏的。如何高效地检索也包括这一点:只要必需的!不是必需的,不必找!同时看paper只看重要的paper,一般的,或比较差的paper最好少看,有时会误导你的思路的。看时要做标记,并且进入你的数据库,至少今后你会大概的印象,你读过这些文献没有?另外,经常见到网上有人求助没有电子版的文章,或一些偏僻的杂志的文章,我不说这些文章一定没有价值,至少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可以将这些文章价值忽略!并不是自己必需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也不必可惜和遗憾!多读重要的,有创新的paper(大多网上有电子版)。同时也没有必要每一篇都读过去,只读特别相关的,了解一些周边的信息。文献读多了,会被文献套牢了,你没有思路了。相反,一篇好文献,值得你反复回味,多读数遍都可以,一直到读懂,读透为止。
其三,要求一次检索服务终生,使检索效率达到最大化!这便是高效!许多朋友在需要时便检索,检索完毕,东东就没了,或者不知道放到哪了,或者随手扔了,下次需要时再检索。但一定要知道,有时候当你需要的时候,它并不容易被你检索到。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这便是我讲的重点之一。
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是达到有机检索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检索后应该做的主要事情!personal database,或private database。将你所查过的有用信息(因为你现在查了,如果你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不变,将来可能还会有用),尤其是精华的,有用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类整理,相信时间长了,自然便有了自己的小数据库,如果要查什么内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数据库,如果刻盘,可以随身携带,多么方便快捷,即使不能上网的地方也可以用!其实我们只要细心,就会发现网上有许多试用数据库和免费的内容,但过一段时间后便不免费了,那时再想查这方面文章,就来不急了,甚至你以前查到的内容现在没有了,难道不可惜?如果建立数据库后,便不存在烦恼了。
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呢?我讲一点我个人经验供参考。可以在硬盘(不要在C盘)设立一个文件夹,可以进行分类(最好用英文名),如image, protocol,PDF,Note等,然后分别建立下级文件夹,如在image中建立cell, DNA, human, animal, disease等,Protocol 中建立Immune, molecular biology, cellular biology, biochem...,以供实验使用。这个看自己的专业需要而定。而PDF文件,我希望所有的求助者和应助者都应养成一个良好习惯!
所有经过你手头的文献都要入库!建议文件采用reference manage或endnote软件进行管理,并进行适当地分类,按软件的编号给你的文献编上相应的序号(如1.pdf, 2.pdf, 3.pdf...),并将文摘导入到软件中(可以直接导入,如果不会用,可以去下载中心下载软件说明书,很快便能学会)。录入时每篇花个几分钟,这样随时间积累,你的数据库将越来越大,这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只要知道关键词或某个词,便能发现不仅仅是一篇你需要的文章,而是很多,应助别人,帮助自己,都很方便。
第四篇:文献搜索方法概述
文献搜索方法概述
一、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概述 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精要总结如下: 1.google是密码搜索的利器
2.标准检索表达式:杂志名(数据库名)+password+username 3.检索表达式的变异(pw,pwd等衍生词)4.冗余信息的去除(-NEED)5.密码的区域性问题(site:EDU,KR,TW)6.文件类型限制
7.INTITTLElink等限制的妙用 8.著名杂志带其他杂志
9.逆向查找:安全,原理简单.但全人工,烦琐,管理和调度技术有待于完善
二、文献缩写-全名自动查询系统 使用方法: 方法一:
将缩写输入查询框内,按“search”就可以了。注:不需把缩写后的“.”号输入,但每个缩写单词间要空格。网址: http://jake.openly.com/ 方法二:
采用耶尔大学的杂志缩写查询系统:
网址:http://info.med.yale.edu/library/journalfinder/ 方法三:
生物工程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http://darwin.nmsu.edu/~molbio/bioABACUShome.htm 方法四:
生物医学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http://library.med.ohio-state.edu/abrv/ 方法五:
Medline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见下跟贴
这里还有个杂志全名与缩写对照的文件供下载: 请登陆
绝对盗版google----供google扬名 http://www.xiexiebang.com/
如何找到powerpoint图片?如何找到一些讲座的资料?
方法简单:输入一个关键词,然后找相关的PPT资料,如找transgenic资料可以:transgenic filetype:PPT 这时可以搜索出大量结果,但这并不完成,可以粗略看看什么内容,然后再看看来源什么网站,寻根求源,可以获得大量相关信息,因为许多讲座不是一个PPT组成,而是由一系列PPT,这样可得到一些较完整的资料。幻灯片是重要资料来源,不要忽视!
十三、Bioon新讲座----有机检索理念
为什么又要谈检索,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新发现,而是我与一些检索高手和新手交谈后,发现了很多问题,如重复检索,需要的时候却检索不到,只了解一些文献数据库,对其它数据库却不了解,密码和代理资源严重枯竭......等等。因此感到很忧虑,于是有感而发写的,希望大家能树立新的检索方式和理念,改变上述现状。
谈到检索,大家
第五篇:文献综述撰写方法
文献综述撰写方法
案例一: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的文献述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文献搜集的途径
1.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六五”至“十五”立项课题找到5个相关课题;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十五“”十一五”立项课题中找到10项相关课题。
2.电子资源。以“早期教育”作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在1999-2008年的“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3篇;在1999-2008年的“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30篇;在1999-2008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中检索到400篇。在上述3个数据库中以“早期教育师资培训”作为主题次进行二次检索,只搜索到1篇论文,但就内容来看,与其直接相关的论文共有3篇。
3.专著。在各大专院校图书馆及网络检索到相关专著9本。
(二)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1.关于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
0-3岁早期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一定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研究 ①0-3岁儿童发展研究。
婴幼儿发展研究是0-3岁早期教育研究的基础研究。此类研究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主。如庞丽娟、李辉编著的《婴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一书,根据婴儿心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婴儿大脑形态与功能的发展,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心理发展的组织功能,婴儿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编码加工能力等的发展,婴儿的早期气质及其对婴儿亲子交往、心理发展的影响,婴儿的早期情绪表现、分化和不断社会化,婴儿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发展,婴儿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的发展与特点,以及母婴交往、父婴交往的不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讨论。此外,还针对婴儿对象的特殊性,语言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理解实验指导语,不能确切用言语报告其反应与内在感受,觉醒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心理状态易变等特殊因素,分析、介绍了婴儿心理研究的各种专门技术、方法,以及各种经营采用的测查量表。
在一些早期教育专著中,则综合性地探讨了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如徐云主编的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一书,就首先研究了婴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然后针对每一个发展方面提出了促进发展的方 法和途径。其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涉及运动、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再如,美国儿童教育学者克莱尔著的《婴儿学习活动指导手册》(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丛书,也系统介绍了婴幼儿听说活动、肢体活动、创造性活动和探索活动等的发展情况。
此外,在一些早期教育专著中,则着重探讨婴幼儿的潜能发展,尤其是脑力潜能的发展。如鲍秀兰主编的《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一书,以大量神经生理学研究为基础,详细介绍了0-3岁婴幼儿的脑力潜能发展过程。又如楼必生著的《科学教育:先学前期儿童潜能开发——0-3岁儿童潜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一书,也涉及到3岁前儿童的发展与潜能开发、先学前期儿童智力潜能发展问题。
②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
就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此类研究往往是基于对0-3岁婴幼儿发展的研究来论述教育问题。如焦健、胡华主编的《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与教育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一书,首先介绍了0—3岁儿童发展特点和需求,再接着论述0-3岁儿童教育服务机构的创设及可提供的服务与支持以及基本具备开展0-3岁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工作应有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又如张民生主编的《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一书,就有对婴幼儿身心发展专题研究,如语言环境对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医教结合的环境创设对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的干预研究、0-18个月龄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研究、2岁左右幼儿移情反应的特点与自发帮助、气质、亲子互动的关系、2岁左右幼儿的社会朝向反应——本质和功能、早期养育经验与母子依恋水平的相关研究、1-3岁幼儿自主性萌芽发展的抚育策略研究、2岁左右幼儿延迟满足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2岁左右幼儿亲社会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等等,也涉及对机构教养理念、教养特点、教养方法和机构教养活动案例的研究。
虽然当前大多数研究都提倡通过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但早期教育是否真正具有促进发展的功效,也有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有些早期教育研究者和早期教育实践者拿脑科学的研究结论来演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论证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由此提倡早期教育。此类论文如卢英俊的《早期教育对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来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幼儿教育》,2005年Z2期)有些研究者在基于脑科学的新发现阐述早期教育,如王成刚的《脑科学视野中的儿童早期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有的研究者则指出了在早期教育中滥用 脑科学的情况。如乔文达的《神经神话与早期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5期)一文就指明了这种现象。
总之,就上述研究来看,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研究不足:(1)已有锝0-3岁婴幼儿发展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且已有的婴幼儿生理和心理研究成果还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成果;(2)早期教育的学科视野还比较狭窄,主要是依据心理学视野,尚缺乏人类学和文化学视野。
(2)0-3岁早期教育实践的研究。
一是关于0-3岁早期教育目标的研究。在这方面,以有人着手对中西方早期教育目标做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西方那种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孩子,并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相比,我国的早期教育则过于注重智力开发,具有违背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片面求快求优求全功利性倾向。相关研究论文有李龙梅的《美、日、英早期教育的启示》(《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二期)和刘利丹的《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二是关于0-3岁早期教育内容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松散,所涉及内容繁杂,如蒙台梭利教育(主要对婴儿进行感觉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对婴儿进行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训练婴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及教师自编的一些游戏都成了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联系,对此尚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但张民生主持的“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从动作、情感、健康、认知、阅读、艺术、入园等多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早期教育的内容。此外,美国教育家克莱尔的《 0-3岁婴儿学习活动指导》(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6月)一书以手册的形式,提出了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体系。
三是关于0-3岁早期教育方法、手段的研究。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多,一些研究课题,如张民生主持的《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杨卫国主持的《 0-3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方法的研究》都较为系统地探讨过0-3岁早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再如,华爱华、黄琼主编的《托幼机构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一书,在上海市提倡托幼一体化,并颁发《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社会背景下,探讨了托幼机构日常的教养实践问题,包括婴幼儿教养环境的创设、婴幼儿作息时间的安排、婴幼儿教养活动的各类计划与记录、婴幼儿的日常教养活动等多个方面。此外,一些研究论文也从某个侧面探讨了这类问题。相关论文有:马淑英的《早期教育中的有效互动》(《学前教育》,2005年第5期);傅敏敏的《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等。
总之,虽然关于早期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如对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指导问题,早期教育的特有目标问题、早期教育的课程体系问题、早期教育的特有教学法问题等,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2.关于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研究
与0-3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在实践中尚未起步相对应,目前在这方面的已有课题研究还较少,只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1项,即成都市第三幼儿园东升分园曾琴主持的《促进婴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园本培训的研究》。相关的研究论文也较少,只有少数论文在探讨这个问题。陈佩枫的《建构有效的早教师资培训模式》(《幼儿教育》,2004年第21期)对有效的早期教育师资培训模式问题进行畅想。杭梅的《南京市育婴员队伍建设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一文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育婴员队伍建设问题。张振平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一文则指出了幼儿园建设低幼儿童师资队伍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由此可见,有关0-3岁早期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培养问题,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研究。
(三)对已搜集研究文献的简要评析
上述有关0-3岁早期教育和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的已有文献,对本研究的有关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成为本课题的立足点。但就已经搜集到的相关文献来看,已有相关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其一、已有相关理论研究不系统。对于0-3岁婴幼儿的发展问题,涉及心理研究的较多,涉及其他生理发展的研究则较少;文献性研究较多,实证性、实验性研究较少;译介的研究较多,本土的研究较少;而且,总体来看,关于0-3岁婴幼儿的发展研究和教育研究存在脱节现象,已有的发展研究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相应的教育成果。如在西方早期教育中被广泛运用的“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还没有能够我国0-3岁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
其二、已有相关实践研究不严谨、不系统。一些研究者或早教实践者,为了商业利益,鼓吹某些早教课程和早教方法,但这些课程和方法可能由于经过科学研究的检验,也不一定真正能够有效促进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此外,侧重某一个方面的早期教育课程,由于缺乏系统性也很难保障婴幼儿早期的全面发展。
其三,0-3岁早期教育为系统工程,涉及家庭教养指导、机构教养指导、师资培养 和培训、事业发展和规划、质量监控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但已有这些研究却层面不全。如对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
案例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自发性学习与指导策略研究》的文献述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的有关研究
纵览国外教育家的著述,有关儿童学习的研究一直就没有间断。在《爱弥尔》一书中,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就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自己能够学会那些对其生长有用的知识经验。
卢梭的这个论点得到后世儿童教育家的一再证实。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认为,儿童生而具有“有吸收力的心智,”使他们可以本能地吸收对其发展有用的文化信息,从而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瑞士的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皮亚杰,他不仅揭示了儿童智慧发展的规律,也剖析了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作为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思想的追随者,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艾尔金德指出,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应,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包括“运算的学习”、“形象的学习”和“内涵的学习”。由此可见,蒙台梭利、皮亚杰和艾尔金德等人的研究使卢梭有关儿童学习特点的见解进一步得到丰富。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前苏联的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都热爱学习,也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的学习规律,在正式的学校学习开始之前,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过渡期。为此,他曾经为学前班的孩子创立了一所蓝天下的快乐学校,让他们继续使用自身学习方式,并为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
挪威的布约克沃尔德教授认为,幼儿具有适合自身天性的学习方式,他们是游戏文化(儿童文化)中的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者。
美国的儿童教育家霍尔特也曾经深入地研究过儿童的天然学习方式。在《儿童怎样学习》一书中,霍尔特详实地描述了儿童在各种情境中进行的学习,从而指出儿童生而具有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使他们能够在上学之前学得最好——这种学习效果超越了人一生的其他的时段。
美国学习研究委员会综合了关于儿童学习的各项研究后,也肯定学习是人类一项 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他们近期宣称,婴儿和幼儿并非是被动和无知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他们具有非凡的学习能力,是主动的自我发展的个体。
综合西方学者的上述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幼儿具有学习的能力,也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
2.国内的有关研究
就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也有很多人在关注并研究儿童的学习。由于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近年来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上。关于这个方面的探讨,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学一贯采用“填鸭式”的接受性学习,以致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等素质品性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除了提倡“研究性学习”,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提出了其他的替代性学习方式,如自主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等。简而言之,这类研究的思路与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即:改变当前灌输性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学生提供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时机和条件。这类研究对学前教育研究者具有启示作用。
至于学前教育领域的有关研究,就数量来看,目前这类研究还较少。就内容来看,有对幼儿研究性学习的思考,有对幼儿体验性学习的研究(如“基于体验性学习的社会教育实践研究”),也有对幼儿自主学习的研究(如“可操作性材料引发幼儿的自主性学习研究”),以及对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探索(如“在结构游戏中发展幼儿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诸如此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某个侧面认识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幼儿从事某种学习所需要的外在环境和条件等问题。但是,就总体来看,对于幼儿自身的学习方式目前还缺乏一种宏观的整体性思考,因此也就缺乏对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的全面性的整体研究。
案例三: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幼儿自发性学习与教师指导性学习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有关幼儿自发性学习的研究
纵览国外教育家的著述,有关儿童学习的研究一直就没有间断。在《爱弥尔》一书中,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就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生而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自己能够学会那些对其生长有用的知识经验。卢梭的这个论点得到后世儿童教育家的一再证实。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生而具有“有吸收力的心智”,使他们可以本能地吸收对其发展有用的文化信息,从而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瑞士的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皮亚杰,他不仅揭示了儿童智慧发展的规律,也剖析了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作为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思想的追随者,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艾尔金德指出,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应,幼儿主要通过“运算的学习”、“形象的学习”和“内涵的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前苏联的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都热爱学习,也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美国的儿童教育家霍尔特也曾经深入地研究过儿童的天然学习方式。在《儿童怎样学习》一书中,霍尔特详实地描述了儿童在各种情境中进行的学习,从而指出儿童生而具有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使他们能够在上学之前学得最好——这种学习效果超越了人一生的其他的时段。美国学习研究委员会综合了关于儿童学习的各项研究后,也肯定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他们近期宣称,婴儿和幼儿并非是被动和无知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他们具有非凡的学习能力,是主动的自我发展的个体。
综合西方学者的上述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幼儿具有学习的能力,也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
(2)有关教师指导性学习的研究
就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对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日趋增多。这类研究的思路与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其基本主张是改变当前灌输性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学生提供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时机和条件。由于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近年来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上。关于这个方面的探讨,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学一贯采用“填鸭式”的接受性学习,以致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等素质品性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除了提倡“研究性学习,”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提出了其他的替代性学习方式,如自主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等。
至于学前教育领域的有关研究,就数量来看,目前这类研究还较少。就内容来看,有对幼儿研究性学习的思考,有对幼儿体验性学习的研究(如“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也有对幼儿自主学习的研究(如“可操作性材料引发幼儿的自主性学习研究”),以及对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探索(如“在结构游戏中发展幼儿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诸如此类的研究,均从某个侧面探讨了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行为。
(3)有关幼儿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比较研究
就文献搜索结果来看,除了本项目负责人的一篇研究论文外(参见“幼儿学习方式转变导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幼儿教育,06第5期),还没有其他有关幼儿的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比较研究。本项目负责人初步概括了幼儿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特征,并论述了教师指导性学习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及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本项目负责人的这个初步研究也重要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文献做出的,思辨的成分较多,还缺乏实证性。
综上所述,幼儿学习问题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幼儿园教学研究的基础性研究,但是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对于幼儿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比较研究还几乎没有,本项研究愿意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