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ngfeidezhu1983 读:
读什么:
1、综述:
2、专利: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
3、摘要:
4、顶级的东西(狠人的、TOP期刊的):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读狠的东西):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怎么读: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
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
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比较着读:
“比较阅读: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方法。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那里。”
查:
为什么查(查的目的):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那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往往你的idea别人也会有不谋而和的时候,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向。在抓紧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时,随时根据有可能出现的“撞车”进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有点功利!)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踪,现在国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们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可以扬长避短,作出新东西来。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研究团体以及牛人)所发表的论文。对于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地定期搜索,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文献总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方向为方向服务!”
查什么:
文献: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感觉工作量不小!但是说的有道理!)”
怎么查:
“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已定课题的实施
1、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4、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实验思路永远要走在实验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没错!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用实验室最成熟的技术.对于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一定要吃透原理,再下手不迟,切记盲目.有些实验若自己实验室确有困难,可以考虑合作,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什么都做好.我的体会是,有时就需要请教专家!”
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关键是要很好保存、整理和运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记什么:
摘抄:
心得:
自己的评注:
“看文章时作笔记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怎么记:
1、分类的记:
“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2、定期总结(不能光记不看!我就是!)
“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
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
原则:
1、大量的阅读、读外文: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100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其实,由于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即使是个“老手”,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快落后。”
“不要指望在中文文献中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尽可能多地看文献(有点困难):很多同学都不知道看文献究竟要看多少?当然是越多越好。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问的好!但解释的一般!)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阅读文献的来源”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有体会!)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2、由一个小的知识点做突破口:
“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感觉这句很重要)。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需要一定分析和阅读量!)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
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
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3、目的明确的读:就是要明确自己正
在读文献的目的:是了解概况和发展、学习方法、拓展思路、宽展领域(读其它相关的东西)、参考技术(照人家的做)
4、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出一种
习惯那么很多事都是不知不觉就会提高的:
“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我的问题!)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邹承鲁院士写他是如何读文献的: 无论题目从何而来,都必需紧密追踪当前有关科学领域发展的动向。从研究生时代开始,在导师教导下,以周围同学为榜样,我就养成了每周必定去图书馆浏览最新期刊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如果确实有事,下周必定补上。我当时有一个小记录册,登录所有对本专业重要的刊物,每期读过后,一定做记录,决不遗漏一期,直至今日。”
“阅读英文文献要持之以恒,不要怕难:我英语很差劲,大学好不容易过了四级,六级两次都差几分,后来就索性不再管了。刚开始看英文文献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恰好我又是搞纯基础理论研究,看起来真够费劲,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一直都坚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自己在原地踏步。于是这样思考来思考去根本没有结果,我就增加篇幅量,强迫自己去看,慢慢地看出兴趣了,速度也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非常正确的。”
“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ABSTRACT应该阅读的。”
5、阅读时要对立(思考、判断):
中国人现在很少有自己的思想了,很多都是没独立的看别人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最后成了不如别人的别人!所以要独立思考!亲自实践!认真的分析和判断!
“现在可以在网上阅读所有重要刊物的目录和摘要,这就更容易做到
了。掌握文献、对文献进行综合,以批判的眼光评价文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研究是一个能独立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阅读文献以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判断力,不可盲从,即使是知名科学家和教科书有时也会有错误。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追踪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时切记,你看到的问题别人也同样会看到,越是重要的问题竞争必然越是剧烈,在研究条件不如人时,如果没有创新的研究思想,独到的研究方案是不可能超越他人得到成功的。虽然国际上也有对于某些重要课题一哄而起的情况,但在我国似乎特别严重。缺乏自己的创新思想而片面一哄而起追求热点,是一条必然失败的路线,最多只能是为别人成果锦上添花,或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关键在于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思想来自何处,虽然灵机一动产生了重要的创新思想,在科学史上确实有所记载,但这毕竟是比较罕见的,而远远更为常见的是天才出于勤奋,创新出于积累,积累可以是个人积累,也可以是本人所在单位的长期积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旺火炉原理,也是诺贝尔奖经常出在少数几个单位的原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不断有优秀工作的积累,才可能在工作中逐渐产生真正创新的,别人无法剽窃的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在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在一个炉火熊熊的旺火炉中,不断会有优秀工作的积累,优秀人才的产生,并且创新思想和人才的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阅读文献要带着批判的眼光: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科学研究不能因为它已发表就认为是完美的,我们就是读一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也能在其中发现一些不足。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件事是在阅读每一篇发表论文都能够挑战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目的。(内容有点高调)”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独立)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6、多交流!有些东西通过一些交流很很快的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利用资源),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
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步骤:
1、MIT方式:
1)有目的的总体浏览:“内容目录”、“结论部分”和“简介”!
2)找出文章的Key
3)精度有价值的文章、边读边思考!(我就爱这样,嘿嘿!但是有个结果就是阅读速度慢!)
“MIT人工智能(AI)实验室的教授和学生总结的如何读论文,还不错!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一篇的过程)(MIT就是狠,很务实!我很有同感!嘿嘿!)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AI论文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Key)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
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2、方式二(一种做研究整体模式)
1)看综述:
2)泛读:
3)精读:
4)做笔记:
5)有需要时回查(文章、笔记、文章的参考文献)(有点像做阅读理解):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
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2、根据研究内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你可以联系他们,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点。”
“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依靠背景知识通过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内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摘要,略读前言,再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如果文章对自己很有意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可选取摘要
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paper的讨论部分。
我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idea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3、一种生化学科的方法
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2)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
3)讨论和结论
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5)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6)讨论和结果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
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
3.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对于生命科学说的!)
4、方式四:
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 2.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3.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 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
4.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5.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6.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第二篇:阅读文献方法总结
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检索到了大量的文献后,如何阅读是一个问题,在大量看文献前,需要不断总结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结合一些论坛总结的经验和自己阅读文献实践,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一、文献阅读的顺序:找到相关文献后,一般先看文献的摘要,看看摘要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相关;接着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该文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阅读经典文献除外);然后再看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的阅读全文了。
二、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一篇文献看完摘要后感觉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帮助不大,仅仅能够帮助了解别人研究进展,读完摘要即存档不再继续读下去,这种文献阅读叫“略读”;除了读完摘要,还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的文献阅读叫“概读”;将全文看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这种文献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的启发和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样对一篇文献进行阅读叫“精读”。在展开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使用,我的经验是“略读”、“概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70%,“详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20%,“精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10%。
三、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总结一套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几个月后一定要重新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在以后看文献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文献,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论文和笔记拿出来对照阅读。
四、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对于“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但“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一定要找纸质文档来看,可以找期刊或论文集原本,也可以打印出来读,我大部分打印出经典的或重要的文献进行“精读”。
五、抓住主要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阅读完一篇文献后,特别是“精读”过的文献,不能一句一字的读完了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这样才能使阅读过的文献对自己写论文真正有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1)该论文的主题、目的;(2)该论文的前期工作的分析;(3)该文献本身的研究方法、结果;(4)该文献本身的创新之处;(5)该文献可能进行改进的地方,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6)通过该论文,提出自己可能的新思路。
第三篇:如何看英文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 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2.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3.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 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 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 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 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5.增加阅读量:
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四.提高阅读的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3.阅读顺序: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
五、文献的整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
1.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牛人三
本 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 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 了,开始打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仔细阅读了100 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 篇外文文 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确实也觉得外文的质量就是高(也有凑数的烂文章),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是材料专 业的。
1.先找5 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
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 你都明白了。因为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了,一扫而过。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
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主要看懂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
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 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 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 越来越多
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
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 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
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13.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老板。因为老板一般不看文献,他们都是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会觉得你很厉害。反正我觉得多读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算起来从05 年读研开始到现在也快三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实验做得不是很多,文献倒是读了不少。原因呢,可能是老板也发现了我这个人属于那种眼高手低的人,干脆就让我做个文献阅读器了。从研一到现在每当老板脑子里出来一个想法,出来几个关键词,好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交给我查阅和整理文献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发在论坛里的几个ppt,关于光催化、无铅压电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纳米ZnO,此外关于Raman 光谱、多铁性材料。。算起来前前后后看过——当然只能说看过,因为大部分都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精读——的文献应该不下三四百篇了。我估计每个方向单拿出来写个中文综述都差不多够了,可惜中文要版面费,想来老板也不会给出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正题吧。有人也许会问,你是怎么看文献的,特别是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
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 或是发表在高if 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牛人们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于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最后就是针对自己的课题查找阅读相关英文文献了。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和怎么具体阅读整理文献。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有以下四类英文文献是我们所需要的: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 论了。比如说陶瓷类的核心期刊美陶的IF 也不过1.5 几,但上面的文章特别是feature artical 还是值得仔细阅读的。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本领域牛人或者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都有几个所谓的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这里有人可能要问,我怎么知道谁是牛人呢?这里我个人有两个小方法。第一是在ISI 检索本领域的关键词,不要太多,这样你会查到很多文献,而后利用ISI 的refine 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多,原则上一般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人和课题组就是这行里比较主要的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而后登陆会议主办者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来说都是在该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呵呵
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要么思路比较好,要么材料性能比较好,同时其文笔应该也不赖的话。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的。4.最后就是当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识,开始做实验并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看的文献了。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所做的实验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对原有材料的改进还是创造一种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制备方法,还是采用新的表征手段或是计算方法。明确这一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献了。而且往往当你找到一篇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后,通过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献和它引用的文献,从而建立一个文献树,更多的获取信息量。
此外,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抱着一种先下来再说的思想。往往下来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者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
我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就是只关心三点:文章的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文章中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以及性能变化)和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当然,如果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我的看法是尽可能用50 个字左右来归纳文章,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进某个性能或提出某种方法)+表征手段(如XRD,IR,TEM 等)+主要结论(如产物的性能)。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第四篇:如何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如何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 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2.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3.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4.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 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 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 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 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5.增加阅读量:
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
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四.提高阅读的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3.阅读顺序: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
五、文献的整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
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
1.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牛人三
本 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 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 了,开始打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仔细阅读了100 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 篇外文文 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确实也觉得外文的质量就是高(也有凑数的烂文章),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是材料专 业的。
1.先找5 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
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
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
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 你都明白了。因为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了,一扫而过。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
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主要看懂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
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 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 了,你
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 越来越多
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
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 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
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
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13.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老板。因为老板一般不看文献,他们都是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会觉得你很厉害。反正我觉得多读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
算起来从05 年读研开始到现在也快三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实验做得不是很多,文献倒是读了不少。原因呢,可能是老板也发现了我这个人属于那种眼高手低的人,干脆就让我做个文献阅读器了。从研一到现在每当老板脑子里出来一个想法,出来几个关键词,好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交给我查阅和整理文献了。大家有空可以看
看我发在论坛里的几个ppt,关于光催化、无铅压电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纳米ZnO,此外关于Raman 光谱、多铁性材料。。算起来前前后后看过——当然只能说看过,因为大部分都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精读——的文献应该不下三四百篇了。我估计每个方向单拿出来写个中文综述都差不多够了,可惜中文要版面费,想来老板也不会给出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正题吧。有人也许会问,你是怎么看文献的,特别是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
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
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 或是发表在高if 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牛人们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于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
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最后就是针对自己的课题查找阅读相关英文文献了。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和怎么具体阅读整理文献。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有以下四类英文文献是我们所需要的: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 论了。比如说陶瓷类的核心期刊美陶的IF 也不过1.5 几,但上面的文章特别是feature artical 还是值得仔细阅读的。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本领域牛人或者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都有几个所谓的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这里有人可能要问,我怎么知道谁是牛人呢?这里我个人有两个小方法。第一是在ISI 检索本领域的关键词,不要太多,这样你会查到很多文献,而后利用ISI 的refine 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多,原则上一般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人和课题组就是这行里比较主要的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而后登陆会议主办者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来说都是在该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呵呵
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要么思路比较好,要么材料性能比较好,同时其文笔应该也不赖的话。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的。4.最后就是当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识,开始做实验并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看的文献了。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所做的实验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对原有材料的改进还是创造一种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制备方法,还是采用新的表征手段或是计算方法。明确这一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献了。而且往往当你找到一篇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后,通过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献和它引用的文献,从而建立一个文献树,更多的获取信息量。此外,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抱着一种先下来再说的思想。往往下来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者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
我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就是只关心三点:文章的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文章中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以及性能变化)和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当然,如果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我的看法是尽可能用50 个字左右来归纳文章,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进某个性能或提出某种方法)+表征手段(如XRD,IR,TEM 等)+主要结
论(如产物的性能)。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第五篇:文献搜索方法概述
文献搜索方法概述
[ 日期:2007-1-25 ] [ 来自网络]
一、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概述
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精要总结如下: 1.google是密码搜索的利器
2.标准检索表达式:杂志名(数据库名)+password+username 3.检索表达式的变异(pw,pwd等衍生词)4.冗余信息的去除(-NEED)
5.密码的区域性问题(site:EDU,KR,TW)6.文件类型限制
7.INTITTLElink等限制的妙用
8.著名杂志带其他杂志
9.逆向查找:安全,原理简单.但全人工,烦琐,管理和调度技术有待于完善
二、文献缩写-全名自动查询系统
使用方法:
方法一:
将缩写输入查询框内,按“search”就可以了。注:不需把缩写后的“.”号输入,但每个缩写单词间要空格。
网址: http://jake.openly.com/
方法二:
采用耶尔大学的杂志缩写查询系统:
网址:http://info.med.yale.edu/library/journalfinder/
方法三:
生物工程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http://darwin.nmsu.edu/~molbio/bioABACUShome.htm
方法四:
生物医学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http://library.med.ohio-state.edu/abrv/
方法五:
Medline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见下跟贴
这里还有个杂志全名与缩写对照的文件供下载: 请登陆
绝对盗版google----供google扬名
http://www.xiexiebang.com/
如何找到powerpoint图片?如何找到一些讲座的资料?
方法简单:输入一个关键词,然后找相关的PPT资料,如找transgenic资料可以:transgenic filetype:PPT
这时可以搜索出大量结果,但这并不完成,可以粗略看看什么内容,然后再看看来源什么网站,寻根求源,可以获得大量相关信息,因为许多讲座不是一个PPT组成,而是由一系列PPT,这样可得到一些较完整的资料。
幻灯片是重要资料来源,不要忽视!
十三、Bioon新讲座----有机检索理念
为什么又要谈检索,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新发现,而是我与一些检索高手和新手交谈后,发现了很多问题,如重复检索,需要的时候却检索不到,只了解一些文献数据库,对其它数据库却不了解,密码和代理资源严重枯竭......等等。因此感到很忧虑,于是有感而发写的,希望大家能树立新的检索方式和理念,改变上述现状。谈到检索,大家第一想法是查文献,有人便认为是找数据库,有人说是pubmed,都不完全对。检索是一种举动,从最初不懂到懂,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许多战友检索水平高了,会找密码和代理了,便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其实不然,这不是真正的检索高手,真正的检索高手,应该是全方位地了解检索,全方位地、高效地运用你的检索技巧,正如以前一句话:检索让你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打个比方,为什么检索水平越高,在检索上花的时间反而越多?而且随着你的检索水平提高,你获得文献的速度并未成正比?因为我们都有一些不良的检索习惯,因此今天我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检索理念---“有机检索”或叫“生物检索”。这也是我通过长期文献检索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大家能此为起点,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那么我的目的便达到了。
为什么叫有机检索或生物检索呢?强调的是有计划,有组织,协调检索过程,使检索变得简单化,高效化,为工作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捷。
首先应该了解为什么要检索,什么东西需要我检索,在什么地方检索?如何高效率地检索到自己的所需?如何应对检索不到的文献和资料?检索后应该怎么做?
具体说一说,希望大家看完这里内容后,能反思一下,自己过去的检索方式,能否需要进一步改进一下? 检索的第一步是为什么要检索?检索是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为更好的学习和工具提供指南,因此我这篇的名字也叫指南针,即源于此。什么东西需要检索?大家多认为是文献,paper。不完全正确,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一部分是paper,更多的是其它的东西,这些东西同样需要检索!同样值得重视。因此在检索之前你就应该思考,我检索什么东西。
打个比方,我想作一个PPT,想找一个“cell”或一个mitochondria,那么你怎么找?至少有以下一些答案:
(1)在google上找图片,输入关键cell,OK很好,找到很多你需要的,很方便。但众所周知原因,google搜索到的图片,很难打开很多。
(2)输入cell filetype:PPT,在google中找,找到专业的PPT作参考。OK,也是好方法之一。(3)去pubmed,sciencedirect,OVID上去找最新的paper,然后从paper中挑出好看的图作参考。我想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实现,但都不是理想的方案,你至少要花一定的时间,可以说你都不是很高效的检索手段。因为有时会存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东东的现象,为此许多大虾很迷茫,甚至说昨天我还找到了,怎么今天老找不着呢?搜呀搜,还是找不到!我想大虾级人物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如果你有,表明你应该更改一下你的搜索理念了。在什么地方检索?当然在数据库。不,在数据库,以及互联网上其它一些地方。大虾级人物可能不以为然,当然了,找全文,可以在数据库中找,可以通过google搜索PDF文件,可以到作者的个人主页上找,或所在研究单位去找,还可以用email去要,也可以去生物谷等网站去求助,还可以找图书馆馆际互借......,但如何有机地处理这些方式,以达到最快找到你所需的东西?方法千万种,但我们需要的是最快的一种!这便是有机检索的精髓。
如何达到有机,或高效率检索?
其一,在知识层面上要了解全球数据库的概况,使检索具有方向性和合理性。
需要大家熟悉全球大的数据库(不包括个人主页等检索方式了),数据库不仅是文献数据库,如OVID,sciencedirect, human press, blackwell, BP,ACS,CA,BA,还包括专业数据库,如疾病数据库,基因和蛋白质各种数据库等等,这里列了较齐全的数据库集合吧Article_Class.asp?ClassID=48,只要找对合适的数据库才能达到有效地检索。如果大家都能对数据库有个大概了解,我想,你的检索水平已经足够高了。当然,检索内容还包括用google对图像,PPT,PDF,等检索(下一代检索也许会用微软的longhorn的新的检索工具了),因此要求大家对检索知识有个初步的掌握,我想我们论坛中有足够多的教程,尤其是入门教程供参考了。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入门的东西,对检索高手来说,常温习这些知识同样重要!因为这是检索的基础。
其二,检索不要贪多,一定要精,使检索达到最简化和最优化。尤其是检索文献,有人喜欢一次性下载一两百篇文献,所谓“通吃”,最终看了多少?十有八九是浪费!paper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收藏的。如何高效地检索也包括这一点:只要必需的!不是必需的,不必找!同时看paper只看重要的paper,一般的,或比较差的paper最好少看,有时会误导你的思路的。看时要做标记,并且进入你的数据库,至少今后你会大概的印象,你读过这些文献没有?另外,经常见到网上有人求助没有电子版的文章,或一些偏僻的杂志的文章,我不说这些文章一定没有价值,至少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可以将这些文章价值忽略!并不是自己必需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也不必可惜和遗憾!多读重要的,有创新的paper(大多网上有电子版)。同时也没有必要每一篇都读过去,只读特别相关的,了解一些周边的信息。文献读多了,会被文献套牢了,你没有思路了。相反,一篇好文献,值得你反复回味,多读数遍都可以,一直到读懂,读透为止。
其三,要求一次检索服务终生,使检索效率达到最大化!这便是高效!许多朋友在需要时便检索,检索完毕,东东就没了,或者不知道放到哪了,或者随手扔了,下次需要时再检索。但一定要知道,有时候当你需要的时候,它并不容易被你检索到。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这便是我讲的重点之一。
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是达到有机检索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检索后应该做的主要事情!personal database,或private database。将你所查过的有用信息(因为你现在查了,如果你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不变,将来可能还会有用),尤其是精华的,有用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类整理,相信时间长了,自然便有了自己的小数据库,如果要查什么内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数据库,如果刻盘,可以随身携带,多么方便快捷,即使不能上网的地方也可以用!其实我们只要细心,就会发现网上有许多试用数据库和免费的内容,但过一段时间后便不免费了,那时再想查这方面文章,就来不急了,甚至你以前查到的内容现在没有了,难道不可惜?如果建立数据库后,便不存在烦恼了。
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呢?我讲一点我个人经验供参考。可以在硬盘(不要在C盘)设立一个文件夹,可以进行分类(最好用英文名),如image, protocol,PDF,Note等,然后分别建立下级文件夹,如在image中建立cell, DNA, human, animal, disease等,Protocol 中建立Immune, molecular biology, cellular biology, biochem...,以供实验使用。这个看自己的专业需要而定。而PDF文件,我希望所有的求助者和应助者都应养成一个良好习惯!
所有经过你手头的文献都要入库!建议文件采用reference manage或endnote软件进行管理,并进行适当地分类,按软件的编号给你的文献编上相应的序号(如1.pdf, 2.pdf, 3.pdf...),并将文摘导入到软件中(可以直接导入,如果不会用,可以去下载中心下载软件说明书,很快便能学会)。录入时每篇花个几分钟,这样随时间积累,你的数据库将越来越大,这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只要知道关键词或某个词,便能发现不仅仅是一篇你需要的文章,而是很多,应助别人,帮助自己,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