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0)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0)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撰写文献综述是教学环节之一。一般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目的是为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做好前期准备。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不容乐观,常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从网上搜寻一篇应付了事,老师往往也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退回去重新撰写,往往打个低分。因此,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果就是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学生不知如何选题、也不知如何搜集相关文献,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被动。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于撰写文献综述的撰写指导就凸现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顾名思义,文献综述就是对围绕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先“综合”再“评述”。文献综述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因为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观点综述,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以往主要的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新”的东西,围绕某一选题提出并回答“为什么”,就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何谓“主题”呢?主题就是针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给出的理论解释。比如对于“会计改革”、“盈余管理”、“两权分离”这些经济现象提出的理论。先有现象,再有理论,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解释力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文献综述就是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总结评述。比如,我们观察到,全世界都存在“会计”这门职业,总有人从事会计工作。那么会计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会计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新技术对会计工作提出了什么挑战?等等,都需要理论进行
解释。
对于“会计是什么”,也就是会计的本质问题,国内有三种观点:“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和“控制系统论”。为什么会存在这三种观点?每种观点的逻辑在哪儿?他们是如何论证这些观点的?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对会计本质的几点认识”。
再比如,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不是就是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有那些手法?每一种手法的经济后果是什么?会计准则如何应对盈余管理问题?等等,也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
再比如,对于“内部控制”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关心。那是什么是内部控制?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有那些观点?内部控制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又可以撰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宏观一点看,目前全球都在关注公
司治理问题。那么,何谓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目前围绕公司治理的研究有那些进展?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有那些?存在最优的公司治理模式吗?公司治理是一个大的题目,在这一范围内,可以进一步细分一些小问题,比如董事会独立性问题、独立董事的效用、管理者薪酬等等都是进行文献综述。
二、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首要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某一理论的认识。由于理论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从而也加深了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的认识。我们有时听到“某某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是相对的,理论的提出受到时代的局限。比如现在的社会与一百年的社会,无论是制度还是技术,以及公民的文化素质,以及社会面对的问题都有很大不同,在某种具体环境下,对某些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认识,可能有些观点仍有解释力,有些观点就需要更新替代。比如古典经济学注
重“价值理论”,以劳动来解释价值;而现代经济学注重“价格理论”,以供求来解释价格。为什么要这种变化,这是因为,价格理论比价值理论更有解释力,更为大众所接受。从而价格理论就渐渐取代价值理论。
其次,通过撰写文献综述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诉求,是极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写作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再次,提升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这个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很畅销。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平的呢?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使每个人可以低成本、高效率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我想知道获得“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的相关信息,我只要在
中键入这一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就出来了。利用网络、图书馆来搜寻需要的信息,是提升社会竞争力的基本技能之一。要主要培养这一习惯。最后,撰
写文献综述为本科毕业论文做准备。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步骤
确定选题
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把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重要的概念、理论作为选题。比如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综述”、“对于股利政策理论的综述”、“对于投资组合理论的综述”、“对于有效市场理论的综述”等等。
二是从实际工作中提炼选题。比如,现在基金很热销,那么基金作为一种基本的理财工作,它与股票或者债券有和不同?基金的收益率与风险有多大?不同的基金,其背后的投资组合理论是什么?对于基金公司的绩效如何评价?等等,都可以作为一个选题来进行综述。再比如,2007年,央行连续5次进行加息?为什么会呈现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国内外,对于我国的利率水平以及利率管理有那些利率?
收集资料并阅读
明确选题之后,就是收集相关文
献。到哪儿收集呢?互联网和图书馆!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上键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其次,到图书馆去,一是从“期刊网”数据库中键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二是翻阅今年或去年的文献,直接从期刊中寻找。对于会计学院的学生来说,就是翻阅《会计研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审计研究》这四本主要的学术杂志,从中寻找选题和相关文献。
收集文献大约15篇左右,再翻阅每一篇文献后的参考文献,找出被引用最多的3篇文献,细读3到5遍。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心得体会就慢慢出现,这时可以着手写作了。
着手写作
写作先写前言。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或问题。有什么实践或理论意义。
其次是正文。
再次是结束语。
最后是参考文献。
这四部分缺一不可。对于文献综述来说,最后部分的参考文献其实很重要,它可以反映出你是不是读了关于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文献,尤其是经典文献。所谓经典,就是被广泛引用的文献。
四、学习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
对于文献综述,同学们第一次着手写作,难免缺乏经验。那么有什么技巧呢?有的!
从模仿开始
到图书管,翻阅主要的期刊《会计研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审计研究》。就以《会计研究》为例,随手翻阅2007年的每一期,都会发现有文献综述类的文章。比如2007年第2期的《重要性概念及其运用:过去与未来》,2007年第6期《控制权私人收益相关研究综述》、第7期的《劳动者权益会计理论评述》等等。看看这些文献综述是怎么写的,当然,不要求同学们现在就达到这一水准,但是要朝着这一水准努力。至少形式上要像模像样。
搜集文献的技巧
围绕选题,只要找到一篇文献,就可以以这篇文献的参考文献为基础,顺藤摸瓜,把这一领域的文献都找到。
五、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讲诚信,不能从网上直接Download一篇应付了事。
2.不要将综述写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变成一家之言。综述与一般的论文有所区别,一般的论文是围绕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但是文献综述重心在于客观地总结别人的众多观点,而不是着重强调自己的观点。
3.文献综述要建立在一个理论基础之上。比如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论综述,可以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之上。理论基础也是逻辑起点和一条贯彻全文的主线。
4.在论文格式上,除了正文以外,要有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5.字数在4000-6000子左右为宜。
第二篇:文献综述撰写方法
文献综述撰写方法
案例一: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的文献述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文献搜集的途径
1.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六五”至“十五”立项课题找到5个相关课题;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十五“”十一五”立项课题中找到10项相关课题。
2.电子资源。以“早期教育”作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在1999-2008年的“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3篇;在1999-2008年的“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30篇;在1999-2008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中检索到400篇。在上述3个数据库中以“早期教育师资培训”作为主题次进行二次检索,只搜索到1篇论文,但就内容来看,与其直接相关的论文共有3篇。
3.专著。在各大专院校图书馆及网络检索到相关专著9本。
(二)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1.关于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
0-3岁早期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一定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研究 ①0-3岁儿童发展研究。
婴幼儿发展研究是0-3岁早期教育研究的基础研究。此类研究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主。如庞丽娟、李辉编著的《婴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一书,根据婴儿心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婴儿大脑形态与功能的发展,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心理发展的组织功能,婴儿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编码加工能力等的发展,婴儿的早期气质及其对婴儿亲子交往、心理发展的影响,婴儿的早期情绪表现、分化和不断社会化,婴儿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发展,婴儿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的发展与特点,以及母婴交往、父婴交往的不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讨论。此外,还针对婴儿对象的特殊性,语言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理解实验指导语,不能确切用言语报告其反应与内在感受,觉醒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心理状态易变等特殊因素,分析、介绍了婴儿心理研究的各种专门技术、方法,以及各种经营采用的测查量表。
在一些早期教育专著中,则综合性地探讨了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如徐云主编的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一书,就首先研究了婴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然后针对每一个发展方面提出了促进发展的方 法和途径。其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涉及运动、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再如,美国儿童教育学者克莱尔著的《婴儿学习活动指导手册》(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丛书,也系统介绍了婴幼儿听说活动、肢体活动、创造性活动和探索活动等的发展情况。
此外,在一些早期教育专著中,则着重探讨婴幼儿的潜能发展,尤其是脑力潜能的发展。如鲍秀兰主编的《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一书,以大量神经生理学研究为基础,详细介绍了0-3岁婴幼儿的脑力潜能发展过程。又如楼必生著的《科学教育:先学前期儿童潜能开发——0-3岁儿童潜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一书,也涉及到3岁前儿童的发展与潜能开发、先学前期儿童智力潜能发展问题。
②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
就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此类研究往往是基于对0-3岁婴幼儿发展的研究来论述教育问题。如焦健、胡华主编的《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与教育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一书,首先介绍了0—3岁儿童发展特点和需求,再接着论述0-3岁儿童教育服务机构的创设及可提供的服务与支持以及基本具备开展0-3岁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工作应有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又如张民生主编的《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一书,就有对婴幼儿身心发展专题研究,如语言环境对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医教结合的环境创设对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的干预研究、0-18个月龄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研究、2岁左右幼儿移情反应的特点与自发帮助、气质、亲子互动的关系、2岁左右幼儿的社会朝向反应——本质和功能、早期养育经验与母子依恋水平的相关研究、1-3岁幼儿自主性萌芽发展的抚育策略研究、2岁左右幼儿延迟满足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2岁左右幼儿亲社会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等等,也涉及对机构教养理念、教养特点、教养方法和机构教养活动案例的研究。
虽然当前大多数研究都提倡通过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但早期教育是否真正具有促进发展的功效,也有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有些早期教育研究者和早期教育实践者拿脑科学的研究结论来演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论证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由此提倡早期教育。此类论文如卢英俊的《早期教育对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来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幼儿教育》,2005年Z2期)有些研究者在基于脑科学的新发现阐述早期教育,如王成刚的《脑科学视野中的儿童早期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有的研究者则指出了在早期教育中滥用 脑科学的情况。如乔文达的《神经神话与早期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5期)一文就指明了这种现象。
总之,就上述研究来看,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研究不足:(1)已有锝0-3岁婴幼儿发展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且已有的婴幼儿生理和心理研究成果还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成果;(2)早期教育的学科视野还比较狭窄,主要是依据心理学视野,尚缺乏人类学和文化学视野。
(2)0-3岁早期教育实践的研究。
一是关于0-3岁早期教育目标的研究。在这方面,以有人着手对中西方早期教育目标做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与西方那种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孩子,并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相比,我国的早期教育则过于注重智力开发,具有违背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片面求快求优求全功利性倾向。相关研究论文有李龙梅的《美、日、英早期教育的启示》(《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二期)和刘利丹的《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二是关于0-3岁早期教育内容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松散,所涉及内容繁杂,如蒙台梭利教育(主要对婴儿进行感觉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对婴儿进行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主要训练婴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及教师自编的一些游戏都成了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联系,对此尚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但张民生主持的“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从动作、情感、健康、认知、阅读、艺术、入园等多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早期教育的内容。此外,美国教育家克莱尔的《 0-3岁婴儿学习活动指导》(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6月)一书以手册的形式,提出了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体系。
三是关于0-3岁早期教育方法、手段的研究。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多,一些研究课题,如张民生主持的《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杨卫国主持的《 0-3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方法的研究》都较为系统地探讨过0-3岁早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再如,华爱华、黄琼主编的《托幼机构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一书,在上海市提倡托幼一体化,并颁发《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社会背景下,探讨了托幼机构日常的教养实践问题,包括婴幼儿教养环境的创设、婴幼儿作息时间的安排、婴幼儿教养活动的各类计划与记录、婴幼儿的日常教养活动等多个方面。此外,一些研究论文也从某个侧面探讨了这类问题。相关论文有:马淑英的《早期教育中的有效互动》(《学前教育》,2005年第5期);傅敏敏的《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等。
总之,虽然关于早期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如对家长和社区参与早期教育的指导问题,早期教育的特有目标问题、早期教育的课程体系问题、早期教育的特有教学法问题等,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2.关于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研究
与0-3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在实践中尚未起步相对应,目前在这方面的已有课题研究还较少,只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1项,即成都市第三幼儿园东升分园曾琴主持的《促进婴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园本培训的研究》。相关的研究论文也较少,只有少数论文在探讨这个问题。陈佩枫的《建构有效的早教师资培训模式》(《幼儿教育》,2004年第21期)对有效的早期教育师资培训模式问题进行畅想。杭梅的《南京市育婴员队伍建设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一文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育婴员队伍建设问题。张振平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一文则指出了幼儿园建设低幼儿童师资队伍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由此可见,有关0-3岁早期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培养问题,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研究。
(三)对已搜集研究文献的简要评析
上述有关0-3岁早期教育和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的已有文献,对本研究的有关问题提供了研究基础,成为本课题的立足点。但就已经搜集到的相关文献来看,已有相关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其一、已有相关理论研究不系统。对于0-3岁婴幼儿的发展问题,涉及心理研究的较多,涉及其他生理发展的研究则较少;文献性研究较多,实证性、实验性研究较少;译介的研究较多,本土的研究较少;而且,总体来看,关于0-3岁婴幼儿的发展研究和教育研究存在脱节现象,已有的发展研究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相应的教育成果。如在西方早期教育中被广泛运用的“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还没有能够我国0-3岁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
其二、已有相关实践研究不严谨、不系统。一些研究者或早教实践者,为了商业利益,鼓吹某些早教课程和早教方法,但这些课程和方法可能由于经过科学研究的检验,也不一定真正能够有效促进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此外,侧重某一个方面的早期教育课程,由于缺乏系统性也很难保障婴幼儿早期的全面发展。
其三,0-3岁早期教育为系统工程,涉及家庭教养指导、机构教养指导、师资培养 和培训、事业发展和规划、质量监控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但已有这些研究却层面不全。如对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
案例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自发性学习与指导策略研究》的文献述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的有关研究
纵览国外教育家的著述,有关儿童学习的研究一直就没有间断。在《爱弥尔》一书中,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就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自己能够学会那些对其生长有用的知识经验。
卢梭的这个论点得到后世儿童教育家的一再证实。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认为,儿童生而具有“有吸收力的心智,”使他们可以本能地吸收对其发展有用的文化信息,从而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瑞士的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皮亚杰,他不仅揭示了儿童智慧发展的规律,也剖析了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作为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思想的追随者,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艾尔金德指出,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应,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包括“运算的学习”、“形象的学习”和“内涵的学习”。由此可见,蒙台梭利、皮亚杰和艾尔金德等人的研究使卢梭有关儿童学习特点的见解进一步得到丰富。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前苏联的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都热爱学习,也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的学习规律,在正式的学校学习开始之前,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过渡期。为此,他曾经为学前班的孩子创立了一所蓝天下的快乐学校,让他们继续使用自身学习方式,并为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
挪威的布约克沃尔德教授认为,幼儿具有适合自身天性的学习方式,他们是游戏文化(儿童文化)中的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者。
美国的儿童教育家霍尔特也曾经深入地研究过儿童的天然学习方式。在《儿童怎样学习》一书中,霍尔特详实地描述了儿童在各种情境中进行的学习,从而指出儿童生而具有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使他们能够在上学之前学得最好——这种学习效果超越了人一生的其他的时段。
美国学习研究委员会综合了关于儿童学习的各项研究后,也肯定学习是人类一项 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他们近期宣称,婴儿和幼儿并非是被动和无知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他们具有非凡的学习能力,是主动的自我发展的个体。
综合西方学者的上述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幼儿具有学习的能力,也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
2.国内的有关研究
就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也有很多人在关注并研究儿童的学习。由于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近年来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上。关于这个方面的探讨,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学一贯采用“填鸭式”的接受性学习,以致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等素质品性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除了提倡“研究性学习”,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提出了其他的替代性学习方式,如自主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等。简而言之,这类研究的思路与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即:改变当前灌输性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学生提供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时机和条件。这类研究对学前教育研究者具有启示作用。
至于学前教育领域的有关研究,就数量来看,目前这类研究还较少。就内容来看,有对幼儿研究性学习的思考,有对幼儿体验性学习的研究(如“基于体验性学习的社会教育实践研究”),也有对幼儿自主学习的研究(如“可操作性材料引发幼儿的自主性学习研究”),以及对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探索(如“在结构游戏中发展幼儿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诸如此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某个侧面认识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幼儿从事某种学习所需要的外在环境和条件等问题。但是,就总体来看,对于幼儿自身的学习方式目前还缺乏一种宏观的整体性思考,因此也就缺乏对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的全面性的整体研究。
案例三: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幼儿自发性学习与教师指导性学习对比研究》的文献综述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有关幼儿自发性学习的研究
纵览国外教育家的著述,有关儿童学习的研究一直就没有间断。在《爱弥尔》一书中,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就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生而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并且自己能够学会那些对其生长有用的知识经验。卢梭的这个论点得到后世儿童教育家的一再证实。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生而具有“有吸收力的心智”,使他们可以本能地吸收对其发展有用的文化信息,从而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瑞士的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皮亚杰,他不仅揭示了儿童智慧发展的规律,也剖析了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作为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思想的追随者,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艾尔金德指出,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应,幼儿主要通过“运算的学习”、“形象的学习”和“内涵的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前苏联的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都热爱学习,也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美国的儿童教育家霍尔特也曾经深入地研究过儿童的天然学习方式。在《儿童怎样学习》一书中,霍尔特详实地描述了儿童在各种情境中进行的学习,从而指出儿童生而具有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使他们能够在上学之前学得最好——这种学习效果超越了人一生的其他的时段。美国学习研究委员会综合了关于儿童学习的各项研究后,也肯定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他们近期宣称,婴儿和幼儿并非是被动和无知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证实他们具有非凡的学习能力,是主动的自我发展的个体。
综合西方学者的上述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幼儿具有学习的能力,也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
(2)有关教师指导性学习的研究
就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对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日趋增多。这类研究的思路与当前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其基本主张是改变当前灌输性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学生提供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时机和条件。由于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近年来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上。关于这个方面的探讨,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学一贯采用“填鸭式”的接受性学习,以致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等素质品性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除了提倡“研究性学习,”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提出了其他的替代性学习方式,如自主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等。
至于学前教育领域的有关研究,就数量来看,目前这类研究还较少。就内容来看,有对幼儿研究性学习的思考,有对幼儿体验性学习的研究(如“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也有对幼儿自主学习的研究(如“可操作性材料引发幼儿的自主性学习研究”),以及对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探索(如“在结构游戏中发展幼儿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诸如此类的研究,均从某个侧面探讨了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行为。
(3)有关幼儿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比较研究
就文献搜索结果来看,除了本项目负责人的一篇研究论文外(参见“幼儿学习方式转变导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幼儿教育,06第5期),还没有其他有关幼儿的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比较研究。本项目负责人初步概括了幼儿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特征,并论述了教师指导性学习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及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本项目负责人的这个初步研究也重要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文献做出的,思辨的成分较多,还缺乏实证性。
综上所述,幼儿学习问题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幼儿园教学研究的基础性研究,但是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对于幼儿自发性学习和教师指导性学习的比较研究还几乎没有,本项研究愿意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篇:演讲稿撰写技巧方法
作者:林正
演讲是现代人经常性的活动,演讲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在西方“舌头、金钱和电脑”已成为三大战略武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际面的拓宽,演讲之风已蓬勃兴起。演讲的作用也日益显得重要,而演讲稿的好坏是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我们从七个方面来研究学习《演讲稿的撰写技巧》。
一、演讲--演讲稿
演讲:演就是表演;讲就是说话。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面对广大听众,借助声势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稿,又称演讲辞。它是演讲者在演讲前事先准备的供演讲者使用的文稿。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它除了具有议论文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之外,还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所以一篇好的演讲稿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演讲稿是演讲之本,是演讲内容的主要依据,对演讲者起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讲的成功和失败。
二、演讲稿主题的确定
主题是演讲稿的灵魂、中心、统帅。在给出了演讲范围之后,从适合自己的角度确定自己的演讲主题至关重要。例如建党八十周年中国发生的变化为演讲范围的命题演讲,经历中国共产党历史沧桑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及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写出不同的感受。总的来说,主题的确定,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符合自身条件。
即说自己熟悉的,从自己了解的或是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角度出发,才能游刃有余,这样便于材料的收集整理,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听众了解、接受。有利于感染听众,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2.符合时代要求。
紧跟时代步伐,符合现实形势实际才会征得听众、才能吸引人,从听众所熟识的环境、社会现象、政治氛围等方面讲开来,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易被接受。
3.要有意义。
任何演讲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确定你演讲的主题时,一定得先明确要说什么,怎么说,要取得什么效果,并通过这次演讲,要让听众知道什么,是否可以了解你的思想,是否从中能受到启发、影响。
4演讲致辞
.要适合规定的时间。
任何一场命题演讲尤其是演讲比赛都有规定的时间。主题不能太大,否则就无法控制篇幅和时间。
主题仿佛是穿项链的线,散乱的材料好比是颗颗珍珠,都要靠主题这一线串成为完美的珍珠项链,绽放异彩。
三、演讲稿标题的确定
演讲除了要了解如《劳动者是快乐的》这样的命题演讲以外,多数确定范围的半命题演讲是需要演讲者自拟题目的。演讲者在确定主题后,应给演讲确定标题。命题演讲的标题应切中要害,直接点题(主题)。好的标题应做到准确、鲜明、极富吸引力。
确定标题有三条原则:
1.题目要响亮、引人注意。例如<<崛起吧怀化>>。
在演讲过程中,听众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标题。标题如果能先入为主地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将使听众对继续的演讲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吸引听众认真地听下去。
2.题目要切合实际,通俗、亲切。例如<<女人不是月亮>>--自尊、自强、自信、自立。
演讲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吸引人,贴近听众、适合听众口味才是最重要的。演讲的题目要与听众紧密联系,以不同的听众层次选择、确定相关的标题。演讲者要考虑到与听众沟通,了解听众兴趣所在,并且要避免曲高和寡的现象出现,也要避免迁就低俗的现象,而要选择适合大多数听众口味的标题。
3.题目是主旨,要有目的性,有画龙点睛之功。例如<<我愿做一只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
演讲的题目应考虑到时代精神、顺应历史潮流,并且要结合演讲的场合及时间来确定演讲题目。题目范围不能定的太宽泛以至言之无物,或是太狭隘以至浮皮潦草。只要这样,才能引起听众认真听讲的兴趣,才能激发听众迫切要求了解演讲内容的心情。
自拟演讲稿标题可以从以下五种类型参考:
第一、提示主题。例如<<隔海相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第二、提问引人深思。例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成功是幸福、发现是幸福、健康是幸福、宁静是幸福。
第三、形象概括主题。例如<<活他个神采飞扬>>--个性。
第四、概括演讲内容。例如<<科学-世界发展的动力>>--回顾知识、探究知识、展望知识。
第五、交代场合和背景。例如<<在新兵入伍仪式上的欢迎词>>。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可以在正题之后加以“副标题”对正题加以补充解释。例如<<尊敬国旗,热爱祖国>>-国旗下的讲话
演讲标题可以最先定立,以便围绕标题展开演讲辞,也可以在主题及演讲方式构架确立以后拟定,亦要在完成全篇演讲稿后总结形成。总而言之,演讲稿的标题一定要贴切、简洁、醒目、易记。
四、演讲稿材料的筛选
演讲稿的材料就是演讲突出主题所依据的事实和道理。在明确了演讲的特定目的及主题之后,就要集中精力搜寻自己所熟悉的、掌握准确有说服力的、可以应用自如的材料来阐明主题,将平时积累的材料进行精选,争取能做到“以一当十”。材料固然越充实越好,但要避免粗滥地堆砌。
写稿前最好把有助于自己演讲的真实可信、富有趣味的每一事实、数字、对比和例证一个个、一条条分别记在一张卡片上,以便在最后定稿时所用的概念经得起反复推敲
,便于取材精之又精。
演讲稿的材料应力求做到精确无误,避免出现概念模糊性词组,如“大约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丘......”或者“每人都收到了数目可观的酬劳......”。为了达到不可辩驳、不容置疑的真实、准确的效果,就必须对所掌握的材料做进一步查询核实工作,以提高材料的可信度,增强演讲的说服性。
演讲稿的写作并不是简单的材料的罗列,内容详实、丰富的演讲稿需要把可用的材料有机地、合理地融合起来。这里,辅助性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资料不仅需要平时的大量收集,更需要在确定演讲稿的框架后,深入到图书馆、资料室,或是有目的地去社会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素材。如专业性很强的医疗、政策、电力、财税等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家里是找不到精确出处的,只有请专门机构帮忙。这就要求演讲者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财产。应该说,为了准备一个内容丰富生动的演讲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收集的材料量应远远超过演讲时所需要的材料,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才有随机应变、信手拈来的可能。
材料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选取紧扣主题的材料。
主题是选材的依据。材料是突出主题、说明主题的,材料本身无论有多么生动、多么吸引人,如果不能有利说明主题,也是无益的。
第二、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
演讲稿的材料选择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不能高于听众的接受层次,演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听众听懂以致更高层次。故而,在选材时,要针对演讲所在地点、场合,结合听众的年龄、职业、爱好、文化程度、思想水平等等客观条件组织和选取材料,以便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演讲时才能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第三、选择内容真实、准确的材料。
演讲不同于文艺创作,在于它是“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所以演讲稿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绝对可靠,不能“道听途说”,不可以加以“合理现象”,更不能做“善意推测”。材料一定得经得起推敲,哪怕是细枝末节也不能失实。切忌用无据可查的所谓“内部消息、第一手资料”,甚至是搞虚假事例、随意拔高或带有主观思想评价客观的材料。因为听众一旦对某点产生怀疑或否定,就极有可能全盘否定你的演讲,这样会使演讲稿的材料要尽可能多使用直接材料。
总之,演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材料+道理”,而是一个做学问、求趔的过程。而趔是客观事物复杂的内部联系、本质、规律的科学、客观的反映,只有通过大量、充实、详尽的材料综合、有机整理、相互联系、正确全面的分析、证明才可以充分地说明。所以材料是观点形成的基础,也是托起观点的根基。
好的演讲者应该勤于搜集、善于整理,并且有能力从现有材料中发掘出适用于自己的、有独到见解的材料,并且可以运用自如,这些详实的材料才能取得扎实的功效,赢得演讲的成功。
演讲稿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大多数演讲稿的文体属于论说文。演讲稿的结构要求是协调和谐,凤头、猪肚、豹尾的形象化说法,原则上也适用于演讲稿的结构,它的结构基本上分为三部分,即:开场白、正文、结尾。
五、演讲稿的开场白
开场白是沟通演讲者与听众的一座桥梁,通过好的开场白可以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可以赢得听众的好感,并且通过开场白可以自然地促使演讲走入正题,所以说写好开场白是写好演讲稿的重要环节.
演讲开场白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开场白往往取决于演讲的主题内容、类型和演讲者的经验与风格。
在开场白之前先让我们来说说称呼。称呼语,是引起听众注意的关键,有泛称和类称两类。如“同志们”、“各位”及“朋友们”,就是泛称;而比如在演讲比赛中“各位评委、选手们、嘉宾们、朋友们”这就是类称。泛称简洁干脆、概括性强,单刀直入但有些场合下会显得不够隆重,不够亲切;类称适用于隆重场合及听众成分复杂的情况,可以照顾到多方面的人士,表示出尊重和亲切感,但是容易疏漏某方面人士,使这类人士产生反感,所以在使用类称时一定要考虑周到、全面。有时为了突出对与会者某位的尊重,还可采用类称与泛称相结合的方法。如“尊敬的维多利亚大学校长佩奇先生,加拿大大使高文阁下,朋友们,同志们”(1981年5月8日宋庆龄的<<在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讲话>>“)。
演讲开场白的核心作用是吸引听众的注意并激发听讲兴趣。所以在构思演讲开头时,就要着力于在”趣“字上下功夫。事实上,开场白只需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交待主题,以及为讲明主题所服务的话。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作开场白,有四点是需要注意的。(1)形式上力求新颖、别致、巧趣,要出语惊人,一开始就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缩短与听众的距离;
(2)内容上有新意,可以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
(3)要有容量,意境深远,内涵丰富;
(4)要有声势,在一开场就先声夺人,势不可挡。
而以下几种开场白方式要尽量避免。
(1)客套话、废话。演讲要尽可能的精辟,所以开场白也要言简意赅,多余的客套,是画蛇添足。”今天,我不是来作什么演讲,主要是来向大家学习……“此类套话,不论动机是否只是想表明谦虚,终究是于演讲无益,不说也罢。
(2)留有退路,即一开场就表现出信心不足,找一些客观理由先行搪塞、铺垫以备退而有路。如:”来的匆忙,没做什么准备,况且今天要讲的题目涉及很广,我恐怕讲得不好,只好请大家原谅……“
(3)离题万里。这种开场白令听众不知所云,是对演讲主题心中无数、随心所欲的结果。这种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准备不够充分或运用开头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4)故弄玄虚。此种开头多数是为哗众取宠,受标新立异的思想引导易犯的错误。
六、演讲稿正文(即主体)
正文是命题演讲的中心内容.需要大量以详实的材料来充实、说明主题。具体要求是:
(1)紧扣主题
无论要证明你的论题需要多少个层面,多少不同的角度,无论有多少条脉落,在正文
中都要相互关联,有主有次,演讲者必须抓住主干,理清脉支,分清轻重,纵然千波百转,也要紧扣主题。
(2)条理分明
正文中材料的组织安排一定要有条不紊。尽量把散乱的材料归类整理,把演讲的顺序组织、安排好,以求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现主题。因为命题演讲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所以对材料的利用可以做到更好。比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要详讲,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怎样照应,都需要有比较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3)亦张亦弛
命题演讲的正文,因为可以事先加工创作,所以整个结构可以有浓烈的艺术性,具有吸引、打动并说服听众的强有力的感染力。正文所讲述的内容应有起有伏,富于变化,使演讲丰富多彩、千波百折。
(4)设置高潮。命题演讲的正文在写作演讲稿时,必须刻意地安排、制造高潮,从而渲染气氛,利于产生良好的现场效果,而且能加深听众的印象。
同时,在正文的内容设置上应力求达到”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势夺人,以美娱人“的效果。
要形成演讲的高潮,首先得有真知灼见、深刻高远的思想境界,其次须善于运用写作技巧,如铺垫蓄势、衬托对比、设网解枷、当头捧喝、层递阶升、强调突出等等,并且使用具有意义深远、简单明了的语言,用真挚的情感来燃起听众感情的火花,使听众融入你的演讲之中,从而把演讲推向高潮。
七、演讲稿的结尾
结尾,是演讲思想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演讲的收束,而不是人为加上的”漂亮“尾巴。结尾是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好的结尾也能掀起一个高潮,让听众出现一个新的更为强烈的兴奋点,留有一个难忘的回味。好的结尾应该既是结束又是高潮,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铿锵有力又余音缭绕,既是别开生面又不落俗套,又自然得体。这就要求演讲的结尾要比开头的主体部分站得更高,内容新奇有力,方法运用更巧妙。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六种:
(1)总结式。即演讲者在结束演讲前,以精练概括简洁的语言,抓住重点,扼要地总结全篇演讲的中心,以加深听众对演讲的印象。例如”所以,我们要……,真正的男子汉,不仅……也……“(《论”男子汉“》)。
(2)共勉式。以诚恳、信任的态度,热情洋溢地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既是自勉,也是对他人的鼓舞和期望。这种结尾方向明确,态度谦逊,富有感召力。例如《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讲话》。
(3)展望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经过切实努力后将达到的美好境界作出展望和揭示。例如”我们用真、善美去祈盼,用一双坚实有力的手去创建祈盼中的理想的和平、繁荣、进步的二十一世纪阳光明媚的明天。“(《胜利的日子,我们期盼明天》)。-
(4)呼吁式。利用一些热情激昂、动人心弦的语言对听众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唤,并指明具体的行动方向。这种结束语极具号召力。
(5)抒情式。以真挚的激越的感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直抒胸臆。这种结尾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音调抑扬顿挫,具有强烈的情感掀动力。例如”时至今日,我仍寒素如水,一介布衣,三寸粉笔。但我不悔,因为……“(《我骄傲,我拥有一块肥沃的土地》)
(6)借用名言式。以名人名言作为结束语,符合听众追逐”权威效应“和”名人效应"的心理。这样的结尾言犹尽而意未绝,令人回味,发人深省,使人难忘。例如《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除上述方法外,演讲还可用故事、反语、贺辞、哲理等方式结尾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死套,墨守成规。
演讲的结尾应坚持简洁明快、揭示主题、不落俗套、富有鼓动性的原则,还要有一定的高度,既能照应开头,总结全篇,又能突出重点,深化主题。力避拖沓长冗拖泥带水、画蛇添足;避免枯燥乏味、翻来覆去、草草收场、敷衍了事,更不可故作谦虚、言不由衷,令人反感。
第四篇:撰写“教学后记”方法与技巧
摘要:“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是对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回顾,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思和监督,它可以改正教学中的不足。当我们讲授完一节课后,及时的分析成败得失和心得体会,就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一个层次。那如何写好“教学后记”呢?下面笔者结合写“教学后记”的体会, 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关键词:经验
教学后记
教案
一、写“教学后记”的目的与意义
教学后记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在于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首先,它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引起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反思,具体、细致、形象地进行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基础。它有助于克服“闭门造车”带来的弊端,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我们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为教师进行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可以促进我们教学的经验积累.促进我们教学能力的提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想使自己驾驭课堂能力不断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教学后记,通过对教学经验,教学问题的梳理和分析,从而发现新思路,提炼新经验,提升新智慧,通过写 “后记”可避免重复教学中的失误,消除多余的环节,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教学后记”记什么
1、记本次授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完成情况。目的是否达到、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如何等。
2、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本节课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等。
3、记学生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学的成败主要是通过学生反馈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后记中,应把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全部记录下来,包括对学生所传授知识的接受情况、重点和难点掌握的程度及理解的情况。他们对课堂上的内容是否已接受,接受效果如何?对该节课有何意见、希望和要求等等。同时也要记录学生中的闪光点及可喜的进步,特别是差生的进步“征兆”和下降“信号”然后加以整理、分析,考虑下堂课教案的设计,以便及时修改和完善教案,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4、记成功精彩之处。作为教师, 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地方, 如: 教学难点的巧妙突破, 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 教具的合理使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画龙点睛的小结, 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有些做法实际上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 将它们详细及时记录下来, 供以后借鉴与参考,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5、记失败、失误之处。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使是再成功的课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败笔”,如教学内容安排不恰当,教学方法设计欠妥,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演示失败,知识性错误等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作深刻的分析、探究和反思,一有所得,及时记录,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6、记自己讲课时的“机智”之处。所谓“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会更好。这些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所想到的,它具有“瞬间性”,要善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好想法、好点子。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久,就很难回忆起来了。
7、记同行的评价。在平时举行的公开课、优质课、月月讲等教学活动中, 听课的同行和有经验的老教师及评委往往会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会指出本节课欠妥当的地方,相互切磋,同时也会上升到理性高度,给予点评,这些经验和看法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详细记录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仔细揣摸、体会,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层次、能力和水平。如能把这些好的意见、建议用于自己薄弱点的教学,会对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这些不可多得的东西更要写入教学后记, 供以后的教学借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集思广义,汲取别人的精华,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8、记录考试后记。教学过程中测试是必要的教学活动之一,阅完试卷以后,首先结合试卷内容和学生答卷情况冷静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得失。试卷讲评之后,要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动机,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三、教学后记怎样写
1、体会式。为了提高教学后记的质量,要经常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总结,去粗取精,写出一点或几点最深的体会以及新的思路、新的见解。这对今后的教学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心得式。在讲课过程中,偶有所思、积有所得,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可随时记录在备课笔记之后。
3、提纲式。比较全面地评价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 经过分析与综合, 提纲挈领地一一列出, 写在教案末尾处。
4、批注式。可在教案的空白处对应着某个环节或教学内容,不拘形式地加以注解或批语。这种方式记得简单,看的明白。
四、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
1、要及时记载,趁热打铁。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将要记录的内容及时记下,特别是有些灵感的火花一闪而逝,必须及时记下留待以后深入研讨。
2、要持之以恒,常记不懈。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实践活动,教师每天要备课写教案、上课改作业,与此相应,写教学后记也是老师长期要做的功课,要持之以恒,不间断,一学期或更长时间下来,我们积累更多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久而久之,必有所得。
3、后记要简洁明了。不同的章节内容,不同的班级,可有所侧重。防止繁琐。只需用精炼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教案后,有时一个词,一个记号即可,不需要长篇大论。
4、多实践。教学后记的素材来源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没有教学的实践,教学后记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源之水,同样,如果教学后记的结论不去到课堂教学中去检验,教学后记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5、要有主题,有重点。文字不必过多推敲,可随笔记下,但观点必须明确,事实必须清楚。总之,“教学后记“对教师来说是多方位的,它是一个材料库。它的一切都来自教学教研活动和实践体验中的随感。所有这些无论是自我完善还是自我提高,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改进教学,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叶澜教授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知识和经验在于积累,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勤看、勤思、勤读、勤写,勤能补拙,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不懈地写教学后记,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实用教学艺术》王义智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8
2、《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法宝“教学后记”》傅玄晔
2009.16
3、《比较教学论》吴文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第五篇: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撰写材料的五个问题
张丽花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海口 571100)
摘要:本文主要以如何撰写文字材料为中心,着重讲述了关于撰写材料的五个问题,分别是:
一、撰写材料有哪些基本步骤;
二、怎样提高材料写作水平
三、撰写材料通常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材料的结构怎样构建;
五、怎样掌握提升材料质量的小窍门。
关键词:材料 基本步骤
工作中我们有时要撰写一些文字材料,材料是一个通俗的泛称,通常指在办公或生活中涉及的文件、通知、电报、讲话等文体的总称,为了方便,下面叙述中把文字材料统一简称为材料。每种材料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但一般来说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一要意图清楚,即说什么,明确提出问题;二要结构合理,即怎么说,围绕问题怎么展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头有尾,有理有据,主次分明;三要语言流畅,即说得好,在前面的基础上,要把材料写得有声有色,回味无穷,切忌把材料弄得干巴巴的,倒人味口。材料的质量高低有时会左右工作落实,提高办公效率,甚至改变别人对你的印象。材料的好坏可以有高下之分:最基本的就是讲清楚,让人明白你在讲什么;再好点的就是讲到位,让人明白你讲的主题是什么,干净简练,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脱泥带水;最好的材料讲得美,不但让人明白你讲什么,而且引人入胜,如沐春风,别人爱看爱听,通过这篇材料学到了东西,得到启发。
第一个问题:撰写材料有哪些基本步骤
按照撰写材料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七个主要步骤,即:把握方向、领会意图、理清思路、搭好框架、充实内容、修饰语言、反复校对。如同建房屋一样,把握方向相当于建房选址,领会意图如同确定房屋用途,理清思路相当于完成施工图纸,搭好框架相当于打好地基和建好整栋房屋的主体结构,充实内容如同彻好每个房间,修饰语言如同室内装修,反复校对就是在装修过程中不断修改。
一、把握方向。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文规范,特别是涉及到政治性问题尤其如此。撰写材料前一定要懂得国家法律和相关行业的规章制度,不能出现与文件和上级精神不符合的文字和语言。一般来说来,在把握方向上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二、领会意图。撰写材料都是为了说明问题,这就涉及到领导和上级的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琼台师范高等-1专科学校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就是要做到“四多”。
一、多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书,多看别人写的比较成功的材料是一个提高材料写作水平的好方法,通过适当的模仿和借鉴,可以在短期内较快提高写作水平。“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全盘照搬就是抄袭,适当引申叫借鉴。
二、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必要的积累和整理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人从少年后感性记忆的能力就不断下降,这就需要通过书面积累来保持对某些知识的记忆。建立分门别类的摘抄本按照自己喜欢和容易记忆的方式积累,特别是对一些名言警句、诗赋歌辞等要顺手记下来,说不定有些场合或者材料就会引用,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想。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你所学的内容,通过思考,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最后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思考时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反向思维,对文章提出批判性意见,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有新的观点产生。发散思维,由一而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断深入,得出相关的或者相类似的观点,填补空白。归纳思维,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进一步提炼观点。
四、多写。在陆地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同理,如果不亲自动手写,永远提高不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多看、多记、多想都是为多写铺垫的,刚开始写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一定要坚持下来,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由简就繁,一步一步提高,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长,但深入其中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写材料虽然很枯燥,但其中也有乐趣,成功地完成了一个材料后,那种喜悦的心情是完成其他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之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词)。提高材料写作水平也必须经历过这样三个境界,初时困惑迷惘,不知如何下手;再者艰辛痛苦,四处探索;最后修成正果后感到满心的释怀和愉悦。
第三个问题:撰写材料通常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忌逻辑混乱。正常人的思维都是有一定的逻辑性,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如同办事一样,有急事和缓事,重事和轻事,大事和小事,一般来说先办急事、重事、大事,后办缓事、轻事和小事。写文章就要搞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能乱了次序,这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路清不清楚,具体在第四问题中详细阐述。
二、忌主次不分。一份材料的重点是主要的,其他都是为了说明这点而服务的,如果重点没有讲清,其他部分写得再好,也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让人一头雾水,摸不清南北。正确的做法是主要部分要泼墨如水,毫不吝啬,洋洋洒洒千万言,次要的部分要惜墨如金,蜻蜓点水,绝不多说一句话。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琼台师范高等-3专科学校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要素讲清楚,让救援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四、按客观规律。每项工作涉及到不同的内容,这是客观存在的。工程建设涉及到规划、选址、方案、招标、质量、监理等等。卫生防疫涉及医院管理、用药安全、医疗器材等。安全工作涉及到车辆、人员、重点要害、季节防汛等等。所以,在拟定上述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各自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少出纰漏,杜绝外行话。
第五个问题:怎样掌握提升材料质量的小窍门
一、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在材料中,借鉴一些成熟的语言,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材料的档次与层次,另一方面,由于名言警句都是经过时间的打磨,可以使整个材料显得比较简洁精炼。在材料的开头,可以起着高屋建瓴、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增加整篇材料的气势。而材料的结尾可以给人画龙点睛、一气合成、余味悠长的感觉,引人思索,发人深省。
二、换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材料文体、阅读对象、具体事项,要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正规的文件材料的表达方式相对比较严谨,尽量少用口头语言,一些讲话材料用语环境相对宽松,把主要意思表达到了就行,也可以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词句,比如较长的排比句,现场冲击感要强一些。
三、勇于提升高度和深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写文字材料一定要具备大局观念和长远意识,有一定的思想裕量。如果就事论事,局限一隅,整份材料显得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没有广泛的代表性。
四、注意各层标题的提炼和总结。在材料的构思阶段,区分各个大点时,各层标题要求结构严谨、统领得当,这样给人以深思熟虑、思维严谨、条理清晰、博学多才的感觉,让读者在阅读时或聆听时一下能够抓住要点,把握主要精神。这就需要在构思时反复提炼观点,细致斟酌,不断修改。
五、要富有时代气息。如果写出来的文字材料过于墨守成规,最后的就成为八股文,没有吸引力,打动不了听众和读者,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一份成功的材料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要有新的东西蕴含其中,要有新创意、新视点、新思路、新发现、新结论,这样才能感染人、鼓舞人、启发人。
《孟子》: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径间的小路,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注:奥巴马在09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曾引用)。写材料也得靠勤快,一句话: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琼台师范高等-5-专科学校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