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鉴赏课的感悟和思考
美术鉴赏课的感悟和思考
本学期我选修了美术鉴赏这门课,我通过这门课对美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说实话,我从小就对美术有极其浓厚的兴趣,画画也是我的爱好。虽说如此,但我毕竟只是把画画当成一种自我娱乐的方法,没有去了解美术真正的含义。这学期的美术鉴赏课引领我去初步了解美术,我从中了解了美术的广阔内容和悠久历史。很明显,仅仅通过几节鉴赏课不可能对美术有全面的了解,但把它视为我们对美术鉴赏的启蒙教育却不为过。如今美术鉴赏课已接近尾声,这篇论文也是我们的结课作业,我也把这次任务是为增加我的美术鉴赏知识的一次良好机会,我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相关资料来充实我的文章。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我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一.美术的含义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美术要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觉形象,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所以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一般来说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美术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如周代的《盂鼎》记录着周王赏赐给奴隶主土地、奴隶的铭文,它包含着象征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观念。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是封建帝王举行祭礼的建筑,包含着祈求上天“赐予丰年”的信仰。罗丹的《思》塑造了一个非常年轻、秀美的女性头像,仿佛陷入无法摆脱社会束缚的沉思,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吐放出来,就像罗丹自己说的:“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由此可见,美术的本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通过服务于某些中介环节而从属于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战国的《虎座鸟形鼓架》中的鸟就是神话中的灵鸟“凤”,传说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康宁”,完全是艺术构想出来的,但却是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审美观念的形象。美术创作是个体性精神劳动,必然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采用了立体主义的分解与组合手法,表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忧虑。凡高的《星月夜》那动荡、闪烁的星空和景物表现出他独特的性格和骚动不安的潜意识活动。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也正由于这一特点,历史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和流派,从而可以满足人们复杂的审美要求。
二.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三.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主要有以下作用:1.使受教育者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2.充分体会美术鉴赏的意义。3.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4.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5.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6.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7.美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总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的美术鉴赏课即将结束,我也确确实实加深了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我也认识到了美术对陶冶个人情操,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美术爱好者,我明白自己对美术的了解只停留在皮毛阶段。因此,我以后会寻找各种机会去加强对美术的学习,把美术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为我们的辛勤付出!
第二篇:美术鉴赏课的感悟和思考
美术鉴赏课的感悟和思考
班级:
姓名:
学号:
早在小学接触《美术》课本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哪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每天都好奇地翻看上面五颜六色的画,毕竟那个时候年纪小,没有接触过美术方面的教育,理解力也有限,所以,根本看不懂哪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只是觉得它们隐隐约约里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指引着我们向往美术世界的美妙和神奇。
随着年纪不断增长,阅历和理解力的提升,再加上在初中高中接触的一些美术作品,自己也慢慢地对美术产生兴趣,很向往能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学习。不过,作为非专业的我来说,我还是不能读懂大多数的美术作品,而且,对世界上的美术作品不够了解,有时候看见西方的美术作品就感到头疼,自己根本理解不了那些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大一下学期选课的时候,我很高兴有《美术鉴赏》这门课,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的我来说,想迫不及待地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了,真想自己能看懂每一样美术作品的意境和意义,让自己在充满着奥妙和神奇的美术世界里自由翱翔。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教授美术课程的事务,像美术绘画补习班之类的见过不少,也见过一些介绍学习美术的课本,简单地翻看浏览一下,觉得美术学习真的很难,也担心自己在这方面可能不会太顺利,不会像自己设想的那样简单学习就能理解看明白所有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如此,我还是对美术感兴趣,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所以我很高兴自己有机会学习这门课程。
第一节美术鉴赏课开始之前,我还以为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给我们上课,结果,是一位男老师。这和我预期的有点差别,我还是比较喜欢女老师给我们讲述美术的奥妙与神奇呢。不过,第一节课上完我就不这么想了,我很庆幸由这位男老师给我们上课。从老师精心的多媒体课件和完整清晰的解说中,我能明显的感受到老师对美术的热爱和崇敬,能感受到老师对此次授课严谨的态度,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老师的课件做的很详细,很细致,里面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讲述,还有各种美术作品图片,在给我们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借助图片等实例进行理解,学习效果真的是事半功倍。
我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美术的分类,以及中西方美术的区别,特别是讲述中国的建筑时,老师讲的特别清楚,中间不时给我们讲述一些跟建筑有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老师在讲述课程的时候还进行了课堂互动,学习兴趣提高了不少,课堂氛围也活跃很多。总之我很喜欢《美术鉴赏》这门课程。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程上,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中西方美术的区别和不同,在讲建筑一节课时,我学到的特别多,比如建筑分为民居建筑、陵墓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宫殿建筑、工程建筑等六类,建筑应具备实用、坚固、美观三个要素,而且还要具备双重性、层次性、表现性、文化性等四个属性。除此之外还学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技术采用木结构,大梁、斗拱、隼卯等等,中国古建筑群组布局变现为四合院形式,它们的艺术形象主要变现在屋顶。中国木结构建筑具有嗅觉上气息芬芳、视觉上纹理自然、技术上防震等等优势,但是它们同时还具有不防火、不防虫蛀,易腐等不足之处。这些,都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学来的知识。
除了学习了中国建筑的知识外,西方的艺术美术作品老师也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说。不过,我最头疼的也是西方的艺术作品。
西方艺术作品很丰富,反应生活和现实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我还是觉得西方的艺术作品很难理解,上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件绘画作品,那作品就好像是一个思绪混乱的人拿着铅笔在画纸上乱划一样,一张纸上面全是乱七八糟的细线,又像是一团乱的不能再乱的麻绳混在一起一样,可是就是这样一件作品,竟然卖到了天价!!我理解不了,我想不明白,就是这么乱的被人们称作“作品”的东西怎么会那么值钱?
除此之外,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也让我想了好多,我是在想,她那双手长什么样?如果那双臂没有断掉,活生生的存在在这件作品上,她会湿怎样的仪态,她的双臂会是在做什么?我想,艺术家的工功底就在这上面体现了,正是因为作者把那双臂去掉,才激起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和猜测,无形之中给了这件作品无限的关注和神秘感,同时,整件作品无处不体现着人体的无限魅力,美丽的曲线,人体皮肤的光滑圆润和献身布衣的褶皱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体的美丽动人。另外,我还非常喜欢《蒙娜丽莎》,喜欢看她那神秘的微笑,老师说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卢浮宫看这幅画,而且很多人看着看着会流眼泪,我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我也搞不明白达芬奇怎么能将一个普通的女人画得这么逼真,怎么会把她刻画的如此真实!蒙娜丽莎的微笑很神秘,那个时代,那种际遇,能拥有这种笑容,我真的理解不了。
此外,我对西方美术作品中的雕塑关注最多的还是他们的艺术家对人体的刻画非常逼真,像《掷铁饼者》等,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表达的跟真实世界的一模一样,甚至比真实世界的还要有力,浑身的肌肉都处于紧绷状态,随时准备把铁饼掷出去,看着就拥有一股要跃跃欲试的冲动。
学了这些课,看到这些艺术作品,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西方作品中艺术家们对人们意识的表达和鼓舞,他们的作品,通过对身体部位的深度刻画和对人物表情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作品中刻画的主人公的遭遇,清晰地像人们展示了作者的思想,表达了和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
学习了这些课之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除了在基础知识上的进步之外,我认为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对西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进步了,摆脱了之前看到一些美术作品就没有头绪只知道看简单的画面的状态。再看到别的美术作品时,知道从什么方面分析和理解了,知道怎样把握作者的思想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境了。比如说,我们要鉴赏一尊雕塑,我们可以从它的作者、历史背景来分析它的创作背景,再根据雕塑的具体细节来分析作者的意图,根据雕塑人物的动作等来推测刻画的主人公的思想,进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这么多神奇伟大的作品是一个奇迹,但美术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三篇:美术鉴赏课的感悟与思考
美术鉴赏
2012-04-14美 术 鉴 赏 作 业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张效利
美术鉴赏课的感悟与思考
其实早在小学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美术了,但从小学到大学,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这一学期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收获,感悟和思考。
要进行美术鉴赏,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门类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美术的基本知识包括美术的属性,美术语言和美的法则。
首先是美的属性,它包括社会性,距离性和主观性。美具有社会性,在社会范围内,人们对于美都有相似的理解和定义。美的距离性,它包括时间,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美的定义和范畴也是不尽相同的。就像现代人以瘦为美,但在我国唐朝时期,却是以胖为美。也难怪像杨玉环那样丰腴的女人可以被评为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以至于,现在的女人都恨不得梦回大唐,免受现在的减肥和节食之苦。美的主观性,我国一句古语说得好“情人眼中出西施”,这就充分验证了美的主观性,美术鉴赏是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的。
美术创作需要各种表现手法,其表现手法被称为美的语言。美术的语言不同于其他艺术语言,它是以空间,材质,肌理,色彩,明暗,形体等构成。美术的语言依附于思想与形象的整体要求,所以它必然既受不同的民族和时代的审美文化氛围的制约,又受艺术家个人气质及世界观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特点。
最后是美的法则。在了解了美的属性和美术语言后,就可以初步的美术创作了。但所创作作品的好坏怎样来评价呢?和其它事物一样,美也有它的法则。美的法则包括统一与对比,均齐与平衡,动感与静感,调和与对比,求心与离心,统觉与错觉。虽然美不是具体的可以触摸到的物体,但美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只有掌握了美的法则才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更深入的鉴赏。
美术作品的诞生就好像物质资料产品生产一样,美术家的创作环节就如同工人的生产环节,美术作品就是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只有被消费者应用,它才能真正成为一件有实质意义的产品。否则,它就只是改变了形状的物质材料,没有艺术意义。同样,美术作品是美术家艰苦创作活动的精神产品,它本身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只有通过观众的鉴赏,才能得以体现,这时美术作品才能成为一件具有真正意义的艺术品美术活动才能称为完整。因此,美术鉴赏是美术作品体现其价值的重要环节,是美术作品与我们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美术创作的最终目的。
在了解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美术鉴赏的意义后,我们先后学习了中国绘画,中国雕塑,中国建筑与园林,中国工艺美术,西方绘画和西方雕塑的鉴赏。在学习西方绘画时,提到了梵高。关于梵高,以前读过一些关于他的传记。这是一个短命的画家,他仅仅活了37岁,但他也是一个天才的画家,在他从事创作的十年间,他竟画出1000余幅油画和素描。他实在贫困和病魔的艰难斗争中以自己的生命在作画,那惊人的勤奋,率真,单纯和激越,都化为画面上鲜亮的颜色,旋动的笔触和情感变现的结构。感觉他的一生就像是烟花一样,虽然短暂,但却绚烂地耀眼。“当人们倾注心血和精力去完成一件作品时,那么这件作品就会被赋予灵魂”,那这句话来形容梵高的《向日葵》是再恰当不过了。他的画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向日葵》了。其实说喜欢并不是很恰当,因为第一眼看到它时给我更多的是震撼。整个画面上一丛丛比阳光还要灿烂的深黄到铬黄的葵花,插在淡黄色的陶罐中,整个背景也是黄色的,颜色简单的单纯,热烈,似乎要灼伤我的眼睛。强烈黄色的色阶显得分外明快,饱和而辉煌,充分展现出阳光下向日葵的勃勃的生命力。整幅画似乎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热烈。我想梵高当时在画这幅画时,一定是激昂的,甚至癫狂,因为只有一个疯子才会有这样灼热的情感。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接受的审美享受活动过程,又同时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被动的接受,而是应该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兴趣的高低,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去进行独立的感知,认识,评判,理解,体味,最后获得独有的艺术欣赏与审美满足。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比他人更为深刻,更为独到的艺术体悟和艺术享受。只有这种具有创造性的美术鉴赏活动,才是有力度,有水平的鉴赏行为。
美术鉴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涉及到诸多的问题,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尽享反复的,坚持不懈的鉴赏实践。正如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那样,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我们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提高着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美术鉴赏也在提升着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和人文素质修养。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和经历
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了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当地的风俗文化。另外,美术鉴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鉴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评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鉴赏的学习,不仅使我的人文素质修养和审美观得到了提高,更让我认真的观察了生活,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美。
第四篇:美术鉴赏课感悟
美术鉴赏课感悟
短短几周,我的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获益匪浅。我深深感受到绘画,建筑,陶瓷,玉器的美感。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仿佛进行了一场美的旅程,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进入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明白了我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真正的陶冶了我的情操,领略到体会到多种艺术作品的美。
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感觉我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在身边的各种各样事物中发现美的足迹。通过在课堂上和课下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赏析,我真正的开阔了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高了我的审美意识。
在像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书画中,我仿佛臵身到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中。在这幅名画中,作者以长卷形式,主要描绘了两部分的景象,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据说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让我们不禁对作者高超的画技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在这样一部名作中我对宋朝的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大的开拓了我的视野。在许多的这种鉴赏活动中,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许多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我感觉在这种的名作的赏析过程中我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情操得到了陶冶,总之在无形中我的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玉器的赏析时,我对中国的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领略到了玉中所蕴含的美,看到了玉器所折射出的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进行相关的课程时,我逐渐体会得到了:玉器是中国之粹,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玉器从
古至今都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因其本身的温润美洁等特性,代表着君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古语,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玉石的喜爱程度之深。更明白了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物,更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玉自身的性质也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由于玉的难得和稀有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它们成为古代人们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之一,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许多权势者便开始了掠夺和占有谁掠夺和占有的越多,谁的地位就越高。在这种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社会文明的演变过程中玉着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化方面,玉也创造了很多相关的璀璨文化。古往今来,关于玉的诗歌词句也是数不胜数。《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可见玉在人们的心中是神圣的,纯洁的。在对玉器的赏析中我不仅收获到了丰富的关于玉器的丰富知识,更体会的玉器所代表的谦谦君子的高尚品德和玉石说象征的高尚精神,在此过程中我感觉思想境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内心得到进化。
在进行陶瓷的文化赏析过程中,我深深的为我国的瓷文化和瓷技术感到深深的骄傲。中国的陶瓷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的特点而享誉海内外。中国的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是从国画和书法中吸取绘画和书法技法的精髓。我在陶瓷中可以体会到它的年代久远,它的其优美造型,它所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和其高昂的货币价值!现在所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面对这些经历无数风雨的看似那么娇贵脆弱的古代陶瓷,让我怎能赞叹它年代之久远!看那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看那素面朝天的越窑瓷,看那典雅宁静的青花瓷„„让我怎能不赞叹其造型之优美。每一件陶瓷都体现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都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古老的华夏文化多少在陶与瓷的身上有所刻画。陶瓷文化所反映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而是凝结在陶瓷的几代人的行为方式。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陶瓷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代的特色都有了一点了解。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对陶瓷文化的热爱,增强了认识更多的中华文化的兴趣。
美术鉴赏课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们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更有我们的人生价值观的升华。还增加了我们对于美术意义的认识,给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进行了很好的引导。
在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在一系列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加深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学校开这门课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在日后的不断前进中,我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我的审美能力,提高我对发现周边事物美的水平。
第五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美术鉴赏课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太谷中学
郭江瑜
男
电话:***邮编:030800 【引言】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发展很快,随着高考院校美术专业的普及,人们对高中美术教育也开始关注起来了,特别是美术欣赏课的内容也随之扩大到人类发展史的各个领域、各个时代,可谓包罗万象,以发展成为 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94年起,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科目,2003年下半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这此后使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美术教育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对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师生交流对话是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提出的几个典型问题,对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进行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美术鉴赏课
思考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改为美术鉴赏课。一字之差,课程所包含的要旨却有了质的变化。因为“欣赏”与“鉴赏”是不同的,一般欣赏是读者在态度上对作品的肯定与赞赏,而鉴赏则需要读者通过对作品进行认真的感受、分析研究鉴别后,才能作出赞赏肯定还是批判否定的评价。所以,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知识素养提出更高更全而的要求。笔者认为,美术鉴赏课教学不能靠教师在高高的讲堂上“传经布道”去完成,而应该通过师生心灵碰撞,通过师生的平等的交流对话,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的目标。于是,师生对话成为了笔者任教课堂上的常态。在与90后学生的对话中,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古怪”问题,往往会触发笔者对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深层次思考,真止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现撷取几条,与同行分享。
一、经典可以“恶搞”吗
[教学片断] 我正在谈到达·芬奇的经典名作《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曾经迷倒多少代人,是世界上画妇女形象的经典美术作品。接着我解释概念:经典是指永久不衰的规范。突然有个学生插话(我讲话时学生可插话):“老师你说《蒙娜丽莎》是最完美、经典的作品,是永久不衰的规范,为什么牡尚还在她脸上加两撇小胡子,这是小是‘恶搞’'”他一问完,全班哈哈大笑。我一时语塞。
“恶搞”这词从f何时时流行,我没考究.但我知道自从胡戈的“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在刚上热播引致陈凯歌大导演的“一个人小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的愤怒回应,从此“恶搞”一词的应用与“恶搞”行为频频见于媒体,胡戈也成为了“恶搞”的“英雄”。“恶搞”一词查《高级汉语大词典》,没上词典,估计是新兴的网络语言,若干年后一定能进入“词典”。我想“恶搞”一词的小义与恶作剧差不多——令人难堪的戏弄,不然陈大导演也小会因为自己的电影作品被人“恶搞”而发这么大的火。
那么经典可以“恶搞”吗?要回答学生这个问题一定要先弄清楚经典作品的形成与确定。在美术史上我们一般把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作品称为古典(经典)。这些作品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认可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规范。但我们也常看到这情景:如凡·高短暂的一生都在孤独与贫穷中度过。他在世时作品无人问津,实际上他被当时美术界冷落,他死后若干年艺术批评家才关注他的作品,现在凡高的作品已经成为后印象派的经典作品。又如印象派,他们的命运比凡高好多啦,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受到人们的鲜花与掌声,他们的作品也受到收藏家的追捧,这些荣誉的到来是这批当年“落选沙龙”的作者作梦也想小到的。在当初被批评家恶评的《日出》,后来却成为了印象派的经典作品。在美术史上,类似这样开始被恶评后来被捧为经典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经典艺术的形成与确定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指的是人们遵循一定的(传统)审美规律而形成的规范,而偶然性则指某些新奇的东西进入美术批评的标准构成中,因为“人们如果小情愿仅仅满足这种经典的权威价值,就只有追求其他新奇的东西。这种新奇的东西在批评观念中所形成的另一种经典,同样也是真实的,具有权威性的”。上面学生提到的“恶搞”前辈杜尚究竟想干啥?他是这样解释的:
“一件普通生活用具,予以它新的标题,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却获得出了一个新内容。”他的“现成品”代表作就是在《蒙娜丽莎》印刷品上,给美丽的夫人脸上加两撇小胡子,以表明对传统绘画的蔑视。杜尚以后,“现成品”成了创作的一种方式,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开始消解。因此,有的评论家把杜尚称为后现代主义的鼻祖。这样看来“恶搞”之作也可以成为“经典”之作。所以另一位大导演张艺谋对“恶搞”行为就显得宽容大度,他认为“恶搞的人都是一些看了很多电影的人,其中包括不少欧美的经典电影,他们的口味比较挑剔,可以理解”。其实我们已经进入到后现代,对经典的解构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行为,“恶搞”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并不鼓励学生“恶搞”经典作品,也要向他们说清楚,经典作品并不是通过“恶搞”出来的。当时一些所谓“大逆不道”的作品,是画家呕心沥血的产物,只不过人们不理解罢了。所以,在经典美术的鉴赏中,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只讲作品的优点,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了解经典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整个美术的发展就是新的规范不断地发现、创造的过程。
二、怎样才能自圆其说
[教学片断] 上课的预备铃响,学生都规矩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上课,这时有位学生急忙地从教室后面冲到讲堂,上气不接下气的对我说:“老师,我们小组还没准备好,你要求我们能运用美术的鉴赏方法,以自己的观点对作品做综合的优劣判断,并能自圆其说,我们却觉得很难。”我安慰她:“没关系,你先去坐好,我们一会共同研究。”上课了,我接着刚才那位学生的话题说: “美术鉴赏课的课程内容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鉴赏者不同的批评和判断角度,美术作品的开放性与多义性等,正是这些因素给你们留下学习与研究的空间。我所说的自圆其说就是要求你们学会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讲的冠冕堂皇,洋洋自得。这时我听到刚才那位学生在小声嘟囔: “你能自圆其说吗?”是啊!扪心自问,我们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能做到吗?
《高中美术鉴赏》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写方法,变“教本”为“学本”,“教材内容以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进行设计、编写,以使学生能主动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他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同时,这样的编排其实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我们知道,在美术鉴赏上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怎样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对所鉴赏的美术作品自圆其说?教师怎样评价学生的自圆其说?自圆其说的本意是指能提出理由,使自己的说法没有自相矛盾或破绽之处。它是一个因果关系,那么“因”(理由)从何来?其实鉴赏美术作品由于各人的差异,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也不要求标淮答案,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克姆雷特”。但,不要求标淮答案并不等于不要批评标准。所谓的批评标准指的是某种合理的、公认的规范。在美术活动中是有相对的稳定性的,“如果我们的美术方法或形式只是一种短暂和多变的存在,而没有一些相对稳定的规范,实际上也就没有美术。”因为美术活动有相对稳定的规范,所以美术批评就有相对稳定的标准。换一句话来说,美术批评之所以能够进行,总有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据。所以,我们评价中国画的优劣,可以根据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来判断。有标准不等于只有唯一标准,由于美术活动的复杂性,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由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评价者判断作品的角度不同,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流派的美术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标准。譬如明暗法是西方写实美术的规范,如果用它去评价中国画,只会出现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康斯泰勃尔这个大油画家曾讥笑中国画家画了二千多年还不知道明暗对比为何物。由于他对中国美术审美标准缺乏了解,弄出一个千古笑谈。另外,美术评价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是西方的油画作品,在1872年的法国“沙龙”就以“作品不符合学院派标准”为由拒绝了印象派的作品,而现在印象派作品中的光色辉映的朦胧美却为油画作品树立新的标杆。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不同于科学评价,一般说科学的发展是人类不断打破旧的范式创立新的范式的周而复始循环过程,而在美术中,新的规范在旧的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但旧的规范同样有存在的价值,就好像最有革新精神的毕加索作品的范式也替代不了原始美术的范式。
不同的规范标准,丰富了美术的世界。也就是这许多的不同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留下广阔的空间。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观点,并不等于让学生信口开河,应让他们了解一定的评价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标准,说得有根有据,使之具有自圆其说的能力。我想把美术作品鉴赏比喻为放风筝,风筝可以在天空上自由翱翔但它离不开牵拉着的线。
三、美术作品可以“PK”吗
[教学片断] 师:在美术史上同样的题材或人物经常出现在不同的画家手中。如《最后的晚餐》的题材就有多位画家表现,最著名的有达·芬奇和丁托列托的作品。
生:我知道表现《大卫》这个人物的雕塑作品就有米开朗基罗、多纳太罗、贝尼尼等著名雕塑家。
师:同学们了解的不少。在中国画的历史里同样出现这种现象。南宋时期,画院用诗句作题目进行考试,如“竹锁桥边卖酒家”,“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要求画家用相同的题材作画,比较那幅画更符合诗意。
生:为什么画家们这么喜欢画相同的题材、人物?他们想“PK”吗?
“PK”一词的流行得益于湖南电视台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PK”英文为“playkilling”的简写,中文是“单挑”的意思。网络游戏中“PK”是指“PLAYERKILL”意思是玩家之间的彼此对打(而足球里PK是指“penaltykick”,意思是点球),说得简单点,“PK”就是一对一单挑,只有一个人能赢。不管是“PK”对打还是单挑,我想学生只不过借“PK”一词来表述怎样评价相同题材或人物的美术作品的优劣。在评价美木作品的高低、优劣中,我们经常采用对比的方法。上面所提到的南宋画院通过同一题材考试来评定高低就是用对比的方法。要进行对比就要定出标准,南宋画院追求的审美理想是“画中有诗”,“竹 锁桥边卖酒家”的胜者画桥头竹林外挂一酒帘,书“酒”字,便见得酒家在竹林内的画面比那些直接画酒家在桥边的画面更符合诗意,因此他成为“PK”后的“王者”就不足为奇了。
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对比,但对比的更大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分胜负的“你死我活”的“单挑”,它应是通过作品的对比来了解不同的时代风貌、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个人风格。如达·芬奇和丁托列托画的《最后的晚餐》难分仲伯,一幅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盛期所追求平衡、和谐的审美观:另一幅则是表现文艺复兴后期追求“动”感的风格主义。我们只是通过两人相同题材的作品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与文艺复兴后期作品风格、风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美术作品鉴赏需要对比,但有些作品之间是非常难对比的,由于不同的规范,交流有障碍,“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同是以教皇英诺森十世为题材的肖像画:委拉斯凯兹运用高超的写实手法,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与形象特点,成功地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现实主义典型;而现代画家培根仿照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画了一系列仿教皇肖像的习作,《教皇》在他笔下变成形象模糊、歇斯底里的暴行的形象。一个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对象,另一个按照“我想”表达的意图来表现。如我们还是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来赞美培根笔下的《教皇》,他的肺一定要气炸。因为我们表错情,他只不过想借《教皇》之名来销售“私货”——这是一种幻灭的、兽性的恐怖感情,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机。对比不但“比同”更重要是“比异”,通过“比异”去把握美术作品不同时代、地域、风格、作者、表现手法、内容等特点。画家们画相同的题材、人物,他们并不是想“PK”,画家们只不过是借相同题材或人物来表达自己所看、所想、所思。
四、结束语
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各自的思维,达到师生互动共长的目标。美国著名的课程论学者布鲁纳认为存在两种思想方式,其一是逻辑的、分析的、科学的,其二是隐喻的、描叙的、诠释的。第一种方式可以获得精确性,第二种方式创造了可以对话的环境。所以他认为“就激发对话而言,隐喻比逻辑更有效。隐喻是生产性的: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所没看到的。隐喻是开放性的、启发性的、引发对话的”。专家的论述已经点明对话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开放的课堂环境吧。
注释:
1、孙津美术批评学[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 80
2、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说明[C] 会议资料.2005.
3、尹少淳走进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314
4、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