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王君正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二届委员会作了《继往开来、求实奋进,为实现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总结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动员全市各族人民,继往开来,求实奋进,为实现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会议报告对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和肯定。报告指出,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务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报告同时对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我们迎来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两大历史性机遇。纵观形势,丽江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进入机遇期,创造发展优势,乘势推动丽江跨越发展时不我待;改革创新进入攻坚期,增强发展活力,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不我待;对外开放进入提速期,拓展发展空间,乘势融入省内外发展大格局时不我待;文化事业进入繁荣期,保持发展方向,乘势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时不我待;社会建设进入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乘势提高统筹协调发展能力时不我待。当前,全市各族人民对丽江未来寄予厚望,充满期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可以说加快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承载的是一种立足现实、放眼全局、赢得未来的崇高理想;在科学发展中造福人民,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共建共享的价值追求。
报告具体阐述了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的六个目标,以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报告摒弃泛泛而谈,深刻而详细对各项工作目标进行了细致量化,显示了市党委求实奋进、继往开来的气魄和务实的精神。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党员,我将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业。紧紧把握住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理论武装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第二篇: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
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
刚闭幕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丽江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我市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王君正书记讲话报告的学习,使我初步领会党代会的精神,更加充分了解目前面临的形式和发展机遇,也使我对今后五年改革发展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丽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以及丽江未来五年的发展宏伟蓝图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盼。通过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上下功夫。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论,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根据形势和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搞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继续把“服务读者”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工作任务。在业务能力上,注重文字和口头业务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独立办事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不断增强自律意识,经常性学习党纪法规,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以此端正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没有违反廉政规定和制度的行为。
四是要加强与同事团结协作,构建和谐办公氛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理念,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尊敬、理解、宽容搭建同事交际平台。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从而推动建设和谐丽江的健康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充分认识重大历史使命,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发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精神,为把丽江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镇江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心得体会
10月下旬我们学习了许书记《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跨越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重要讲话,深刻解析了讲话的精神,内容包含了对过去五年我市发展的总结,同时也提出了未来的五年我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自己深刻学习了党代会的精神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一、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跨越发展是今后我市的奋斗目标。建设产业发达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建设创新创业城市,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基本完成“南山北水”建设工程和“青山绿水”行动计划,科学务实推进“三新”建设。创成国家生态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国家人居环境奖,建设幸福和谐城市。
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代会的重要精神之一,同时也是我们今后的发展目标,充分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联系实际情况对今后我们的工作一定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总结过去五年所取得成果,并且正确估计当前的形式。对过去五年发展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了我市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城乡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
三、建设幸福和谐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是非常符合我市的市情和人民的愿望,树立一个长远的发展理念和制定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是推动城建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一个获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称号的发展中城市来说,建设幸福和谐的城市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要有突破,建设幸福和谐城市是保持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能过上好的生活,有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指数。
对于未来五年来的规划是非常符合我市实际情况,使我们对镇江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对大家的发展也更有信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做了以下几点在今后工作的打算。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通过学习,才能更新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素质的提高。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做好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
党代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它的会议精神却得到了发扬和传承,我们要深刻理解党代会精神,读透吃透,充分的消化吸收,联系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对象,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宣传党代会精神,让党代会精神深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篇: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王君正在丽江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继往开来 求实奋进
为实现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王君正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八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总结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动员全市各族人民,继往开来,求实奋进,为实现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丽江市第二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务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科学发展成为广泛共识。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丽江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符合丽江实际的发展路子,在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二次创业”、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六大战略”的基础上,作出了“加快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的部署。发展思路的不断探索与完善,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强化了创新性和实践性,努力做到与发展变化的形势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渴望加快发展的呼声相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吻合。
(二)紧扣发展,顺势而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抢抓机遇,促进发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两大主题,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经济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品牌丽江”不断向“实力丽江”转变。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3.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46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2.3%。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一区四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部突破亿元大关,古城区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全省差距比由2005年的1.6:1和2.0:1,缩小到2010年的1.3:1和1.4:1,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调整结构,彰显优势,特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调整结构,培育产业,科学布局生产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市生态产业年均新增80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7户,辐射带动了16.8万户农民群众增收致富,“金沙江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初步形成;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年产15万吨交通用铝型材等一批新型工业大项目开工建设,工业总产值是2005年的3.5倍;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享誉中外,海内外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实现翻番,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2%,高端品牌酒店建设位居全省前列。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2:28.1:48.7调整为2010年的18.1:38.3:43.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全市经济整体质量、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初步显现。
(四)着眼长远,增强后劲,基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扩大投资,增强后劲,努力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大丽铁路建成通车,丽江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丽江机场高速公路、大丽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泸沽湖机场获国家批准建设,丽香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丽攀高速公路华坪荣将至攀枝花福田段开工建设,县乡村公路通达条件明显改善。公路、铁路和航空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水利网、广电网和通讯网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7亿元,是前五年的4倍。瓶颈制约进一步突破,未来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五)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发展生机活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扩大开放,激发活力,始终把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医疗卫生、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积极营造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积极扩大开放,区域合作不断拓展,外向型经济充满活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成功引进了华电集团、云冶集团、云南文投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伙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91.3亿元,较前五年增长了5.58倍。先后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城市”、“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等几十个荣誉,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六)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协调发展,务实为民,集中有限财力办事情,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两基”顺利通过国检,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8.9万平方米,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减少贫困人口19.4万人,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40元和3410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3.3%。
(七)特色引领,互融共进,文化旅游不断繁荣发展。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突出特色,繁荣文化,通过旅游弘扬文化,通过文化促进旅游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丽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路子。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2009年以来连续两次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单位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3.3倍,占GDP比重达11.8%,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八)突出重点,强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富有成效。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城乡生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在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加强城乡水源地生态保护,开展重点水域综合治理,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泸沽湖稳定保持一类水质,程海湖水质得到有效控制,拉市海水质明显好转。水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继续加强。严格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节能项目建设。“森林丽江”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66.15%。
(九)综合治理,整体联动,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保持稳定,共建和谐,切实发扬民主,积极推进依法治市。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支持政协积极履行职能。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心老干部工作,老龄事业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村民、居民自治等制度进一步落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成效显著。认真开展藏区维稳、反恐处突、防处邪教等工作,确保了奥运等各政治敏感节点期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党管武装,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十)改革创新,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党建,提升素质,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等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玉龙雪山管委会、西安街道寨后上村等一大批全国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典型,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村“两委”和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推动战略,人才工作成效明显。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班子努力工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丽江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丽江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和坚持。
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思想领先,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积极引领时代潮流。思想的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观念的滞后是最致命的滞后。五年来,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着力破除不思进取的平庸观念,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坚持从丽江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丽江特色的发展路子。实践证明,丽江过去的成就归功于思想解放,现在的发展得益于思想解放,未来的辉煌也必将维系于思想解放。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善于用新的思维破解难题,用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思想的解放闯出发展的新天地。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发展率先,才能富民强市,加快实现经济腾飞。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五年来,我们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影响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努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带动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松劲,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加速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开放抢先,才能广泛富集资源要素,赢得广阔发展空间。开放的程度决定开发的力度,开放的深度影响发展的速度。五年来,我们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敞开引入外来先进思想的碰撞和交融,引来外来优秀人才的挑战和竞争,引进外来生产要素的富集和激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践证明,唯有开放,才有活力;唯有开放,才有出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扩大开放不停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建设、培育产业、改善民生、营造环境,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
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改革当先,才能全力抢占发展先机,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改革之路漫漫,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五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深化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举措的协调性、利益的普惠性、措施的制度性、成果的共享性,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实践证明,谁能率先在改革上实现突破,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主动和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勇当改革的先行者,争做改革的试验区,持续增添发展新动力。
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创新争先,才能全面增创竞争优势,充分迸发发展活力。创新永无止境,创新引领未来。五年来,我们坚持鼓励、引导、支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了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锐意创新不停滞,不为传统模式所制约,不为常规眼光所局限,不为已有经验所羁绊,敢谋创新之策,敢行创新之举,使一切有利于改革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民生优先,才能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汇聚形成发展活力。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五年来,我们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要事,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践证明,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凝万众之心,聚全民之力,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长期并存,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有差距的状况依然突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较为艰巨;城乡二元结构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难度加大;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冲突日益显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党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我们迎来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两大历史性机遇。纵观形势,丽江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进入机遇期,创造发展优势,乘势推动丽江跨越发展时不我待;改革创新进入攻坚期,增强发展活力,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不我待;对外开放进入提速期,拓展发展空间,乘势融入省内外发展大格局时不我待;文化事业进入繁荣期,保持发展方向,乘势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时不我待;社会建设进入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乘势提高统筹协调发展能力时不我待。当前,全市各族人民对丽江未来寄予厚望,充满期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可以说加快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承载的是一种立足现实、放眼全局、赢得未来的崇高理想;在科学发展中造福人民,体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共建共享的价值追求。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和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加快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繁荣、生态一流、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六个目标:
——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突破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超过7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超过26000元。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社会公平。坚持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积极促进制度公平、机会公平和分配公平,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凝聚力显著增强。——文化繁荣。坚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全市呈现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旺、文化生活丰富、城乡文明进步、人文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
——生态一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保护好青山绿水,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开发建设与生态文明实现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治优良。坚持依法治市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和公民意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完善法律监督,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公共管理优质高效,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改革开放更加有序,人民安全感显著提高。
——人民幸福。坚持共建共享,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产更加发展,社会财富更加充裕,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抓好以下十项重点工作:
(一)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形势不断变化,实践不断发展,解放思想也被赋予了新的标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在新起点上,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计划经济模式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在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下功夫;必须从传统产业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在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必须从自满和封闭中解放出来,在学习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破除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奋发有为的发展意识;破除怨天尤人的思想,树立事在人为的机遇意识;破除狭隘封闭的思想,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破除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破除懒散懈怠的思想,树立真抓实干的责任意识。只要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启丽江跨越发展新局面的“金钥匙”,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总阀门”,不断更新观念、求新求变,以创新的思维开拓新路,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就一定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巨大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推动丽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产业、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保障。要坚持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全面推进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大丽高速公路、丽江机场高速公路以及丽攀高速公路福田至荣将段建设,加快泸沽湖机场、丽香铁路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丽攀高速公路、丽攀铁路、古城至宁蒗二级公路、宁蒗至盐源二级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计划予以实施。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香宁公路宁蒗段,努力筹集资金,推动祥宁线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实现通县公路高等级化、通乡通村公路硬化,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使丽江成为滇西北乃至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地。顺应水资源由基础性自然资源向战略性经济资源转变的趋势,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以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开发与保护并举,防汛与抗旱一体,加快建设文海、腊姑河水库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完善配套一批“五小”水利设施,切实增强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加强电力、通信、市政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发展基础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强项目储备,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银政、银企合作,积极吸引金融机构入驻丽江,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创新融资方式,加强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运作力度,逐步建立国家投资、地方自筹、民间资金、国内贷款、金融租赁、企业上市、企业债券、外商投资和利用国外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为加快丽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产业基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加快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大力提升丽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发挥丽江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扬长避短、择优发展、市场导向、突出特色、效益优先的原则,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重点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加强市场研究、科技推广,积极培育和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品牌农业,提升特色农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特色优势林产业。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帮助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认真实施“人下山、树上山”工程,推动生态环境与生态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加大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产业、农民基本素质、农民基本保障、农村基本队伍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民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四)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工业是一个地区科技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丽江走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要从丽江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把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把培植优势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把构筑“人才高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把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载体,把改善工业发展环境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条件,着力提高丽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金沙江中游大型水电站建设,大力开发风能和太阳能,努力把丽江建成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电网建设项目的推进实施,重点建设外送通道、主干电网、城市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通电等工程。依托丽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新技术示范项目等为突破口,发展高效清洁载能产业,不断延长水电产业链。加快规划并实施一批重大新型工业化项目,带动矿业、建筑建材、化工、现代生物制药、旅游工艺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吸引更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促进工业的合理化布局和集群式发展。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五)高度重视城市形象,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城市化是经济增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全面构筑丽江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硬件基础、物质形象和功能内涵,着力建设特色城市,坚持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尊重历史,又适应潮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又兼顾自然生态风光,坚定不移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开展国家卫生、节水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启动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丽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跨越提升。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坚持“以自然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促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努力把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做精,增强丽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调整旅游经济结构,积极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以旅游标准化引领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提升老品牌、创造新亮点、开发新产品,抓好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景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品牌建设,加快把老君山国家公园、泸沽湖女儿国等项目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文化品牌,积极开拓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中高端客源市场和海外客源市场。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保险、金融、房地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领域,促进旅游投资消费良性互动。
(六)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建设桥头堡重要窗口。开放的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开放的领域有多广,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广。桥头堡建设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作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的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真正从思想观念、机制环境、交通设施、市场体系及产业结构上融入桥头堡建设,把丽江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加快国际口岸机场建设,争取逐步开通丽江至国内部分世界遗产地、旅游文化名城航线,丽江至泰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航线,打造云南次级航空枢纽。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巩固拓展与友好城市的交流,深入推进区域合作,积极争取大型国内外经济合作项目和知名企业落户丽江。以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服务贸易为突破口,着力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平台,采取多种多样的招商方式,推动招商引资由依靠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向环境优势转变,把更多的战略投资商吸引到丽江投资兴业,为经济建设注入强大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引进外来发展要素、提升资源配臵和汲取能力创造良好环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树立全局观念,增强系统思维,着力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努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相配套,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谐社会保障机制,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七)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丽江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区域,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澜沧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丽江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农村能源替代、中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切实做好草原家庭承包,加快推进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森林丽江”建设,继续推进“国家公园”保护模式,以“一江、一城、两山、三湖”为重点,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高原湿地、电站水库、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示范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加强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完善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和补偿机制。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着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八)高度重视协调发展,建设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下更大功夫,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花更大气力,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行更实举措,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市各族群众的共同期待。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各区县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配臵效益、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失地少地农民、库区移民等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创新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坚持内引外联,走社会联合办学之路,加快“云南丽江高校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努力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现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慈善事业。
(九)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经济是硬支撑,文化是软实力,先进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升公民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建设共有精神文化家园。提高舆论引导传播能力和驾驭新兴媒体能力,促进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在全市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市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鼓励文学艺术创作,打造文艺精品,培养各类文艺人才,为推进文化与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树立良好的对外文化形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发展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升丽江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结合起来,增强文化发展生机活力,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推进文化事业繁荣;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发展有一个坚强的依托;把发展文化产业与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发扬光大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发展紧紧依托各民族文化,扩大文化辐射影响能力;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结合起来,打牢文化产业融合、继承和发展的基础,扩大优秀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十)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的联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积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人士、对台和侨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协调力量互动的社会多元管理格局。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必经程序和前臵条件,不断完善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重大政策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听证等制度。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重视防范并坚决打击邪教组织和各种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提高公共安全监管和处臵能力。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切实提高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平台,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平台。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必须紧扣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强化思想建设,运用科学理论引领发展。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市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下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显现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加快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建好用好基本阵地,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业,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宽广视野、开放胸襟、战略思维的领导干部。要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理论武装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顺应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切合丽江实际的发展道路,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有效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强化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素质促进发展。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选贤之门、广辟任能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贯彻到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要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统筹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的合理布局和梯次配备。要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要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断增强干部评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各级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要增强使命感,善于实践,做解放思想的开拓者;勤于学习,做科学发展的推动者;敢于突破,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勇于探索,做和谐社会的促进者;忠于职守,做以身作则的带头者;修身养性,做高尚道德的践行者,始终做到政治清醒、正气在身、为政以廉、洁身自好,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云岭先锋”工程,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互帮互助机制,着力构建城乡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整体活力和战斗力。
(三)强化制度建设,充分激发活力创新发展。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等制度,稳步推进党代表任期制的试点范围和层次。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优化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前臵论证、公众参与、投票表决、媒体开放和新闻发布等制度。严格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任前公示制、常委会票决制、试用期制、干部轮岗交流制等制度,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健全党委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等制度,提升引导社会舆论、网络舆论的能力。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党内情况通报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增强责任心,带头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四)强化作风建设,自觉践行宗旨服务发展。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必须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持把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等措施,督促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力戒心浮气躁,防止急于求成,克服形式主义,严禁表面文章。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对上级党组织决定的事,要不折不扣保证落实;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要全心全意办成办好;对困难矛盾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促进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始终做到为民务实勤政,不断巩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五)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廉洁从政保障发展。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促使公共权力规范行使;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拓宽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切实把教育的说服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制度的约束力、改革的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历尽艰辛、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憧憬、共同肩负神圣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为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繁荣、生态一流、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叶世琴
本次大会组织精巧,安排有序,开会时安静整齐、讨论时热烈欢快。
下一步,我将此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以时不我待之态度、时刻“亮剑”之决心,只争朝夕、勇争“头水”,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组织团员青年响应夜书记的号召,在昭通市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创先争优,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一、加强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发展昭通经济的各项工作中去。
作为一个团员青年和基层团干工作者应该常去思考、去把握、去实施,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发挥好青年人的聪慧、精力充沛等优势,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同时发挥好基层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为我们昭通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牢记使命、勇担责任,做到坚定信念、刻苦学习、修身立德。
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在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时,必须做到德才兼备,树立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坚持在人为本,学会自爱、爱人、爱社会,懂得感恩、宽容、协作,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坚持诚实守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树立良好形象;坚持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生活点滴积累;坚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努力做到率先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做到“三个积极”。
为了更好的投身昭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建功立业,决定做到“三个积极”。即:积极投身经济的建设。紧扣全民创业,深化青年科技创业行动,结合工作实际,主动融入如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中,深入服务外商企业: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引导青年有序在政治参与、建言献策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好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积极服务社会事业发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文明卫生等公益活动,推进和谐平安昭通建设。
第五篇: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长沙市雨花区第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长沙市雨花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已经隆重胜利闭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为把我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率先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本次会议全面回顾了我区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后四年来的工作实践,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创新先导、产业提质、开放带动、城乡共融”的四大战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平安和谐雨花,并确立率先建设“中部强区”的奋斗目标,经济强区,平安先行。确保全区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区社会长治久安,确保全区和谐有序、安宁祥和的发展环境,是率先建设“中部强区”发展目标落实到我区政法系统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历史使命。我区第三次党代会为区属各政法部门今后五年的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弘扬一个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我区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区政法系统需要进一步推动思想更新、努力做到工作创新。如前段时间我区探索实施的“四化一分离”安置模式、公安系统流动人口“旅店式”管理等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成效显著,反映良好。我区政法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式、新需要,努力坚持把创新精神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创新 1 执法新理念,探索执法新模式,这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更是新时期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需要。
二、确保加强两个建设
各政法机关需要进一步在两个方面得到加强:一是政治建设。我们要以区委为核心,大力支持公、检、法、司各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努力营造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二是业务建设。形势发展,日新月异。在目前的政法队伍中,部分干警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已不能适应工作和形式的需要,应该对政法干警实行轮批的正规化集中学习培训,真正提高这支队伍的专业素质,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复合型的政法人才。
三、完善健全三个机制
一是强化疏导预防机制,严密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将法制宣传与教育疏导贯穿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始终,把握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时机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严打”整治经常性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因时因地制宜部署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把严打方针贯彻到侦查、批捕、起诉、审判等各个执法环节之中。三是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完善健全防范、监督、追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执法质量考评机制、执法资格准入制、执法业务培训机制、淘汰机制等。
四、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政法机关应在认真开展各项基本业务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区情况,有针对性地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单位”活动,营建浓厚的平安创建氛围,探索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真正使平安创建进村入户。二是注重打击抢劫、抢夺和盗窃等多发性犯罪,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经过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特别是去年年底至今开展的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已使我区的治安形式明显好转,但抢劫、抢夺、和盗窃等多发性犯罪仍时有发生,成为影响我区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因素。三是抓住当前影响稳定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我区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企业下岗安置、涉法信访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信访老户的串访、缠访,如果解决不好,可能对社会稳定大局造成冲击和影响。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热点问题紧紧抓在手上,积极创新应对措施,努力健全处理涉法上访长效机制,真正把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纳入轨道。四是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犯罪,净化社会空气。要抓住行政审批、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部门和薄弱环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整治,促进各部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完善教育、制度与监督并重的预防惩治腐败体系,切实形成我区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五、正确把握五种关系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区政法机关必须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正确把握打击整治与保护服务的关系。尤其是在主动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方面,承诺多,行动少。具体表现有出警迟缓,办证手续繁琐,执法方式不文明、办案拖拉等,令人民群众不满意,因而,政法机关的保护和服务功能迫切需要加强。二是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独立办案的关系。政法工作应自觉置身党的领导之下,对于党委的决定,应认真执行。同时也应看到,政法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同于一般行政工作,国家对政法机关的工作均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政法机关应独立办案,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和个人的非法干预,也只有真正做到依法独立办案,才能保证执法活动的公正性、严肃性。三是正确把握严格执法与三个效果的关系。政法机关应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在个案处理上,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确保执法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四是要正确把握司法执法与行政执法的关系。对于合法的行政行为,政法机关应维护和支持,而不合法的行政执法行为,政法机关应监督和纠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政执法建议,共同推进依法治市治区的进程。五是正确把握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的关系。由于政法机关担负着特殊的职责,干警手中握有特殊的权利,因而必须从严治警,防止干警滥用权利,并对违纪干警予以坚决处理。同时,也要在福利待遇上给与必要的保障,使“从优待警”落到实处,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能够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
第三次党代会为全区人民描绘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主力军,我区政法部门应该进一步认清形势,迎接挑战,以服务我区经济建设,保护我区经济环境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推动新形势下政法各系统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构建和谐雨花,为建设中部强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