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

时间:2019-05-12 14:5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

第一篇: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

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

——广汇集团帮扶常山庄村旅游扶贫纪实

沂蒙革命老区是沂蒙抗战中心,儒文化发祥地,诸葛亮故里。近年,在旅游扶贫开发上,山东沂蒙老区人民在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扶贫脱贫攻坚之路。

红色村庄,风光不再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常山庄是沂蒙革命老区当年的革命中心堡垒。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曾经说过:“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和190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境内发生的孟良崮战役尤为著名。这里曾诞生过“沂蒙母亲”王换于、红嫂明德英、少女梁怀玉、妇救会长李桂英等。迟浩田曾来这里寻找当年救过他的红嫂。陈毅则说,他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常山庄坐落在半山腰上,三面环山,山上盛产的青石是常山庄石墙、石屋、石街的主要原料„„祖祖辈辈住在常山庄的人,只能依靠一条长2公里的土石路出入村庄。秋收时,地里的收成要一筐筐背回村里。想去集上换点生活用品,得挑着担子,走几十里崎岖山路。

这还不算什么,要说最愁的事,就是吃水难。村里有句老话,“常山庄不嫌脏,洗脚水下面汤”,因为挑一担水要到几里地外。常山庄村共有453户1356口人,人均五六分地,人均年收入不过五六百元。没有地种,没有来钱道儿,村里人蹲街头抽烟打扑克„„在常山庄,有一句话说的最多:“孙子没人看,看孙子没饭吃。”因为年轻人熬不住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虽然地少,也得有人种,老人就只能撇下孙子,下地干活。

民企领头,南村致富

广汇集团是沂南县城中村南村社区成立的集团企业,是一家涵盖文化传媒、旅游度假、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安装、物业服务、物流仓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广汇集团雄厚的实力源于山东省人大代表、南村社区党委书记、广汇集团董事长李凤德敢为人先的魄力和企业家的眼光。2005年沂南县委、县政府在界湖镇实施“能人带动建强村”战略,请出“能人”李凤德,带着资产回村做了界湖镇南村社区的村官。那时南村90%村民生活仅够温饱。李凤德毅然挑起当家人重担,上任后,大刀阔斧,依托南村紧靠县城的地理优势,提出“以企强村、发展工业”战略,构建“项目支撑、工业领航”的实体经济发展格局,走“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

很快,李凤德通过多种出资形式组建了星港房地产公司,创办了山东泰都建筑安装公司、山东正壮饲料厂等集体企业,使南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到富到强。仅仅五年时间,就将南村社区打造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集体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3亿元,实现年产值18.6亿元,社区集体收入1.26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2.56万元,将曾经“垫底”的城中村,打造成了农村建设示范村。

携手穷村,华丽蜕变

沂南县是传统农业县,“十二五”期间全县有125个贫困村、11万贫困人口,脱贫压力很大。2007年,电视剧《沂蒙》在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拍摄并在全国热播,给沂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此为契机,以实践“沂蒙精神”为主线,果断决策以常山庄村为核心,建设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主要载体的“沂蒙红嫂文化旅游产业园”,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产业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帮助西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面对常山庄村集体收入薄弱,无力进行旅游开发的状况,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吸引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行红色旅游合作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办法。2008年10月,县领导亲自找到李凤德,提出由全县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南村社区与重点贫困村常山庄村结成帮扶对子,到常山庄村开发建设,做企业精准扶贫的样板。

广汇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果断决策,首先立足常山庄村成立了山东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确定了永久性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党性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景区“四大基地”,以文化产业效应带动旅游业全面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四大基地”建设紧紧与自然景观、历史文物遗存、红色景点连结在一起,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群众引导社会的作用,增加游客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度。在规划建设中,第一要素就是注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特色浓郁的村容村貌成为旅游扶贫生金造银的“聚宝盆”。设计中,从项目引进、景点打造、景区管理、到资本融合、利益分配,都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一方面引进前沿的规划理念与运营项目,同时考虑项目的运营能尽可能吸纳当地村民参与,项目收益最终可让当地村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而实现旅游扶贫的真正目的。

在开发建设中,为安置因建设影视基地而搬迁的村民,广汇集团确定了整体搬迁思路,累计投资8000万元,按照“两心、两轴、四组团”的布局结构,在山村旁边按照新农村标准建设了占地160多亩,综合服务中心、红色休闲娱乐广场、医疗卫生所、垃圾中转站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常山庄社区,将全体村民全部妥善安置到整齐划

一、配套完善、宽敞明亮的新房里。

农民搬迁后,依托旧村庄进行旅游开发。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夯实红色文化基础,李凤德组建起专门小组,负责挖掘沂蒙山区红色资料、革命故事。然后在12处农家院内,建成了以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等百位红嫂事迹组成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接着,又建起了有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204位将帅,刘少奇、谷牧等80多位高级干部事迹简介与照片的《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以及反映党政军民建设与巩固发展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三个纪念馆,共有24个展室,1千多幅照片,上百件历史文物,30组雕塑,40尊石碑。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人员整理出版了《红嫂第一人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歌集》等书籍,制作了反映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与发展的《光影·沂南》3D电影纪录片。建起《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网站》,并与齐鲁拍客、798视觉在线摄影网站合作进行对外宣传。

从2009年开始,广汇集团累计投资5.4亿元,立足“红色”古村风貌和“绿色”山乡生态,建成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由“古山村”、“古县城-沂州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乡梦影视服务中心”、“沂蒙红色写生基地”、古辕道具有限公司六部分组成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由于风貌古朴,特色浓郁,短短几年时间,昔日没有路、没有水的常山庄村,已变成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党性教育、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同时接待1200人食宿、日可接待游客2万人、5部影视剧同时拍摄的主题型文化生态旅游区和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至今,已先后拍摄了《沂蒙》、《红高粱》、《铁道飞虎》等160多部影视剧,成了远近闻名的“山村好莱坞”、全国著名的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和美术院校写生基地。2011年被确认为“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2012年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获评“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获评“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5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自开业以来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红色教育和浏览参观的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景区对外地游客也具有很强吸引力,团队游客、自驾游散客每天络绎不绝,综合效益非常可观。

借旅强村,文化先行

基地的建设推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周边村民搞起了红色餐饮、红色商品、农副产品销售,就连自家生产的蔬菜、瓜果等也都就地转化成旅游消费品,附加值升了好几倍,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比原来翻了好几番。基地安置当地农民就业210人,就业率提高了40%。基地带动了相关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目前已发展有“农家乐”、特色农业、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生产销售等300多家个体企业,2000多名周边村民常年从事群众演员、剧组用工、景区建设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常山庄村村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5600元提高2015年的30000多元。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把荒芜贫瘠的山地流转给景区,获得每亩每年1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周边的多个贫困村,也通过发展玩具和草柳编旅游纪念品等加工项目,解决了8000多名常年赋闲的家庭妇女、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苹果、冬枣、车头梨等各类季节性果蔬采摘园已发展到40000多亩,亩均为百姓增收1万元。

红色旅游的发展带给常山庄村民的不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自2009年起县里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修建了17公里的沂蒙生态大道、投资8000万元修了25公里的红色旅游专线,2013年又重修336省道,并开通了往返于县城和常山庄村的专线公交,为旅游发展和当地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改变了山区贫困群众的生活,开阔了视野,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农副产品的快速发展,诸如煎饼、粮食酿酒、大碗茶、草编等百姓家中寻常的物品,都成了游客竞相购买的旅游商品。当地的车头梨的售价也由以前不到2元一斤提高到现在游客亲自采摘5~15元一斤,既节省了劳动力还提高了价格,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常山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十二五”期间的242户减少到10户,基本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

“有水吃,有路通,有活干,有钱挣”,村民刘存厚用“四有”说出了他对常山庄天翻地覆变化的切身感受。58岁的村民陈见学说,以前一人不到一亩地,年收入难过千元。现在在景区当保安,每月收入1500元;妻子在景区做保洁,每月也能挣1200元。65岁的陈红利在影视基地里的一处工地打零工,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2009年,陈红利一家没花一分钱住进了新房。“路修好了,水也弄到家了,秋收时方便多了。”陈红利说。如今陈红利的两个孩子都住进了新社区,闲不住的老两口,没事就往影视基地跑,看着老乡当群众演员赚钱,他们也跃跃欲试。“没有影视城带来的好处,俺也搬迁不了,日子哪能这么舒心?”说起这些,陈红利就满脸幸福和自豪。

谈到未来规划,广汇集团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总裁李熙鹏说:“下一步,要将常山庄周边的贫困村新立村农业观光采摘与特色民宿做起来,让游客有的玩,有的吃,有的住,让贫困村民拓宽致富路子,彻底脱贫。”

如今的常山庄村是资源生态美、生活幸福美、文化和谐美、创新引领美。山城相映、山水相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常山庄村独具风情。走在风光秀美的路上,一个转身,就会碰到明星大腕,“山村好莱坞”、“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美誉名不虚传。新的常山庄村重新焕发了活力,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外面的世界不再能诱惑他们。用游客的话说:“居住在常山庄村,幸福指数一定爆表了!”

后记:

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沂南县依托底韵深厚的红色资源,以文化为内涵、以市场为导向,趟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准扶贫新路子。贫困山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政府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得益于旅游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上下一心的发展共识。

新时期扶贫攻坚中,沂南县立足西部山区贫困村自然民俗资源优势,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以旅游扶贫为四大产业扶贫之一。而作为红色旅游扶贫主力军的广汇集团再度担负起助力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马牧乡新立村脱贫致富的社会责任,成立了山东新立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开发模式,为新立村整村精准脱贫注入强劲动力。

沂南县以旅游景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是新时期“沂蒙精神”、“沂蒙红嫂”精神的生动实践,依托产业带动,革命老区人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

第二篇:古村落作文

“古村落”作文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

1、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围绕着古村落,谈如何对待古村落。审题的关键一是“古村落”,一是“如何对待”。

2、如果由“古村落”引申开来,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应该都属于切合题意。即:古村落——古遗址、艺术品、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

3、“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

三、例文 1号文

遥远的绝响

驴友的偶然发现却让自身又喜又忧,喜于繁华野草处仍残着清幽小村,忧于生怕被外人侵扰,变成一处被明码标价的“文化囚牢”。

江南水乡余韵悠长,丽江春色流连忘返。只生怕这静谧的古村成为了一种绝响;只生怕离我们如此相近的风景却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遥远。

当余秋雨担心魏晋风流、士人精神已不复存在时,便将他们形容成一种在时空上离我们遥远的绝响。而我,在这个将一切历史遗留的古迹沦为“废墟”,将一切文化明码标价的时代,担心某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遥远的古村却因人为的过度开发,侵扰和利益化下,渐渐的变成了遥远的绝响。

当对古村落的吟咏成为遥远的绝响时,是人心的离初衷的遥远,是保卫的赞歌成为了绝响。丽江春色使人心醉,凤凰古村民风淳朴,可这已成为过去,成为被人工翻新的“古街”,被“表演”的文化舞蹈,被价值化、同化的“记念品”。越是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那么,蝴蝶便离你远去。没有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风土人情便一一用金钱利诱,民风变了;用人工翻新一一“做旧”,文化的韵味也变了。

追回遥远的绝响。当我们放弃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蝴蝶便静静的停在我们的肩上。没有一处古村的韵味是上天所赋予的,它们积淀了文化的记忆,传承了淳朴的民风。然而,人们的过度开发却让这种在静谧中的吟咏成为了绝响。我们应尝试去发现、去保护、去歌颂每一处在我们周边被遗忘的古迹,追回失落的遗址。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后的民风与人情。

保卫遥远的绝响。驴友的沉默是值得认可的,并非自私,而是保卫。一旦将位置公诸网络,游人一多,素质便参差不齐。或许,的确有文化的行家,但也必定有素质低劣的破坏者,也唯有沉默是最安全的眼下之策。然而,长远之计必定是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去体会,而不是用照相机简单的留念与粗暴的刻下“到此一游”的炫耀。

他们就在我们的周边,静谧而安详的存在着,并不遥远。切勿因人心浮躁,金钱利诱使之成为遥远的绝响。

2号文

金谷残颜仍需护

桃花夭夭,烟柳飘飘,纵繁华随水而去,仍留素颜清秀,稀缺古村落的惊艳重现,引人唏嘘议论,于我而言,虽“金谷”繁华已逝,勿让其再默默无闻。保护古建筑,时不我待。

古村落重现而引起轩然大波,正是由于人们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不慎。尽管王尔德曾赞:“美是唯一不受时间伤害的东西。”但无悉心保护,古时的高山流水,古时集工匠心血的金銮宝殿,古时凝智者智慧的典籍文化,只能在记忆中不受伤害,时光荏苒,终也渐渐模糊了它的残颜,开放性保护,使紫荆宫门庭若市,使苏州园林游人如织,使古村落生机盎然。

对古村落的保护,不是拍脑门的一时发热,不是拍胸脯的信誓旦旦,而是群众、政府、社会的实际性行动,是深入观念的古文化保护意识。曾记否,三峡大坝的蓄水淹没了白帝城;曾记否,断壁残垣的倒下,倒下的是多少文人墨客的思想迸发?后悔莫及须谨记,建立起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规法立法,方能于烟雨中隐见南朝四百八十寺。

保护,一项大工程,政府社会的门面不可少,可基石仍是由个体堆积而成。美国女孩朱丽娅希尔力护红杉树,竟居树上两年多而使太平洋公司放下砍刀,斯德哥尔摩学生组成人墙,终也能使市政铁路绕过“王国花园”。普通人也有大力量,古村落的保护,需要每个个体的文化价值意识,保护观念,而不是视之为历史遗留废墟而熟视无睹,更不是以之为稀而贵者而加以过度开发,刻意守护。

反观当今社会,“到此一游”已成为别样题字,拉萨景区内悉心雕琢的小人像也被顺手牵羊,文化价值观像新鲜血液一样亟须注入民众体内,从小培养其对古建筑珍视与尊重,勿让金谷那繁华残颜也灰飞烟灭。

既然已不见绚烂在漠北的紫薇花,就不要荒芜了轮回的春夏。“美是无功利性的,不应把它作为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而加以利用”,黑格尔警醒着我们,美的古建筑,美的文化,需要守护。

3号文

小村落求名还是求静?

古朴的小村落因几名驴友的照片而受到网友的追捧,是应该让小村落成为旅游景点,还是让它保持原有的古朴风貌?我想,在保持小村落原有的悠长古韵的同时,发展舍名求静的旅游业,使其与旅游业和谐地相适应,便是解决之道。

小村落原是艳不求名的陌上花,如今却成为人们争相寻找的旅游热点,这不禁让我想到原来鲜有人问津的东极岛,因电影《后会无期》成为旅游景点,是人们被岛上风光吸引也好,还是电影的影响也罢,都让东极岛就此成名。然而,在人们为得到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庆贺之余,更需要思考,如何让小岛在人头攒动中保持其原有的宁静,是否其能在云烟过后,岛屿依旧?

若说人们对村落的开发是为了保持它的风貌,这种保护却在无形之中被戴上了功利的帽子。康德说:“美是无功利性的。”人们的开发,却让美不可避免地被功利所侵染,这使得美依存着某种功利而存在,这不仅没有保护美的价值,反而在掩盖美的价值,甚至成为地方管理部门的摇钱树。回想近年来多地旅游景点的宰客现象,淳朴的人民如此利欲熏心,怎能不让人痛心。

无论是怎样的小村,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当游客来袭之时,游客们身上的文化特点很可能对村落原有文化造成文化的侵略。想起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灯红酒绿的酒吧街竟成主流,游客们的喧闹打破了苍山洱海的静谧,苍茫圣洁的雪上染上了尘世的喧嚣,这种矛盾更是由人们对自然价值的曲解所导致的。

然而,我们并不能认为旅游开发就一无是处,旅游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落的继续,但适应小村落旅游方式是倡导人们自己寻找目的地,旅游远不是为了一张纪念照的一句“到此一游”,而应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拿着地图穿梭于熙熙攘攘的游人之中,怎能体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旅游业的开发,应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实质性的保护,更要配以文化的重视与坚守,这不仅是村民的责任,也是游客的责任。

愿终有一天,旅人的目的地不再是旅游景点,而是自然,在一片林或一座山之后,发现一片豁然开朗,古朴清幽的世外桃源。

4号文

古村落何去何从

河流之流不动,山垸之梦无醒,秋意早来,花香迟到。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古村落如同睡着一般,安详于尘世之外。

当古村落的美在不经意间流落人间,我何其庆幸那位驴友未曾透露她沉睡的地点。曾几何时,我们还能感受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回想朱自清先生的感叹——平伯是初泛,而我是重来了;曾几何时,我们还能品味江南园林檐角斜飞的一抹悠然;曾几何时,月牙泉的粼粼波光还闪耀着千年前的梦幻,莫高窟飞天的壁画还未曾斑驳„„太多太多的美好被草率地揭开面纱,呈现在众人面前,猝不及防惊醒时发现自己已满身伤痕,再不复从前。

作家纪伯伦曾写道:“美在向往她的人的心里,比在看到她的眼里,放出更绚丽的光彩。”人类的劣根性即在于此。而我所担心的,是沉睡多年的古村落再一次回到繁华的人间,会遭到愚昧之人的践踏,会受到商业烟火的侵蚀,正如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古城。如今的凤凰,岂是先生笔下那个“野性且温存,质朴且斑斓”的湘西小城?傩送定然是回不去的了,因为翠翠守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

若没有完善的保护制度,我宁愿古村落永不苏醒。卢浮宫依旧伫立,翡冷翠的风华依旧如昔,漫步于剑桥之上,笔者仍敢断言:“红桥与翠藤可以为证,半部英国文学史,不过是这剑河的回声。”时间似乎格外宠幸这些古迹,似水流年漫漶而过,仿佛不过给她们增添一缕风情。也许有人认为西方名胜之所以能淌过千年时光至今熠熠生辉,全在于她们本身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在我看来,这更在于当局的重视和维护,更在于每一位公民的日常呵护。而我们盼望的所谓文化自信力也就有这点滴生活催生而出。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每个人有一颗慈悲之心,来欣赏古村落的宁静古韵,包容她不合时宜的破败与残缺,懂得残缺背后时光的底蕴;如果当局能做好充分的维护工作,我想,此时我们才有权利将沉睡的古村落唤醒。

惟有在众人的呵护中,经岁月雕琢的美才能再现往日荣光;惟有在向往她的人的眼里,古村落才能绽放更绚丽的美。此时,当河流之流已动,山垸之梦初醒,秋意自然晚来,花香岂会迟到?

5号文

顺其自然,岁月静好

某驴友上传了几张偶然发现的古村落的照片,却在网友的追问下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具体的位置,生怕因过度开发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破坏了村子的本来面目。

读至此处,不得不钦佩该驴友的良苦用心。他并没有因为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而大肆宣扬,而是想得更远:如果古村落遭遇过度开发,那么其原有的宁静祥和会不会从此“一去而不复返”?

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曾经的凤凰,是沈从文魂牵梦绕的宁静边城。河两岸的吊脚楼静静伫立,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树下。然而近些年,过度的开发与商业化使得游客变得越来越多,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间流转的是金钱、利益与算计。人们开始为利而来,为益而往,为票价争吵不休,为交易尔虞我诈,小城再不复当年纯朴模样。过度开发的九寨沟,一日接待数万游客的故宫,难道真的得到应有的保护了吗?反观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谁又能保证,这个村庄不会因为开发变成下一个凤凰?

筱敏曾在《捕蝶者》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被做成标本名扬天下,还是默默损耗掉美丽终老山林?”其实,不用太多刻意为之的保护,顺其自然未尝不是一种保护手段。顺其自然,保护的是一种原生态。颓态的建筑上记录的是岁月的变迁和沧桑,为何还要去做那重绘重彩,翻旧为新的画蛇添足之举?顺其自然保护的是看不见的人文情怀。就让这些在村落中世代生活的人们,守住那一壶酽茶,在香气氤氲中慢节奏地生活,花开花落,远离喧嚣,一世安然,岁月静好。

那些古老的建筑在村落中静静伫立,远离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没有外部的干扰,或许才是让它长久留存本来面目的最好方法。顺其自然吧,让这份宁静祥和永存,让它从古至今,都保留它原本最初的模样。6号文

有多少古村可以重来

一面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迂回保守,一面是猎奇心态驱使的迫切探询。两方对古村开发与否的热烈讨论,杂烩了各种利益冲突。

在我看来,适度的开发保护是宣传古村历史生命与延续古村清幽氛围的上佳选择。自古文章憎命达,大好河山亦如此。过度的宣传与开发有时招致的除了唾手可得的名利,还有对古村落古建筑文化生命力的消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曾抒发了(对)文人的鼓吹消解山水意境的悲叹。自徐志摩的《庐山矿工歌》就宣告了庐山在中国文化栖息地位的衰落。诚然,开发可给古村注入经济活力,换回了人们的交口称赞与流连忘返。但是,试问当你在凤凰古城的电梯上仰视着电梯内黑压压的后脑勺时,你还会生出一丝留恋吗?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过度开发带来的利益不过是如梦似幻的镜中花与水中月罢了。仅有开发之意,毫无保护之心,(这)无疑可以回答“有多少古村可以重来”的沉重叩问了。如果千百年前的祖先看见当今世人为了区区利益去争去抢,争得灰头土脸,抢得丑态百出,不知作何感想啊?

与之相反的做法——不改造,不保护,不添加任何人为的痕迹,则是对古建筑保护的惰性思维。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一砖一瓦都浸润着祖先的智慧。而我们明明知道脆弱的屋梁承载不起时间的威压;斑驳的青砖抵挡不住和风细雨的侵蚀;“吱呀”作响的木板门熬不过狂风暴雪的敲击,仍美其名曰“让古村落、古建筑经受时间的打磨”而不干预。这与亲自将莫高窟的佛像涂上白漆,并点头哈腰地将名贵字来拱手相送的王圆箓相比,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反观当今社会,我们还在为韩国抢先为“暖炕”申遗大动肝火、口诛笔伐之时,有没有花一点精力关注到西安近千座古塔仍孤零零地在黄沙漫天的荒漠等待着可能是今生最后一次的注视呢?

物极必反,古村落的“改头换面”与沉寂消亡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延续古村生命并保留其文化价值的开发方法。不停留在大刀阔斧的重建阶段,让古村落、古建筑回归到承载历史的意义上。

惟其如此,我们就不会发出“有多少古村可以重来“的沉痛叩问了吧!

第三篇:红色旅游范文

红色旅游

——分析现代红色旅游的的开发、利用以及意义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是对现代红色旅游的开发、利用的小解剖,从而表明我组对未来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见解,当然同时也阐述了一下 开发红色旅游的意义。不过我们这篇论文主要是以江西的红色旅游为基础,充满地域性,可能会以偏盖全,仅能作为小参考。

关键词:红色旅游、开发、利用、意义

众所周知,全国有着十大著名的的革命圣地— —上海、广州、南昌、武汉、井冈山、长汀、古田、瑞金、遵义、瓦窑堡、延安、西柏坡、北京,可以说红色旅游的资源是非常的丰富,更不要提一些未开发的。然而却有一个现状: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去这些景区,使得红色传承出现了一些断层,就比如我自己。以前不知为什么,不过通过最近的研究及分析,我想应该是红色旅游的开发没有与时俱进,跟上年轻的步伐,当然也有比较成功,例如:江西。于是,我们以江西为背景,做了一下研究,参考了一些发展纲要,访问了知名论坛,也算有了一些小成果。

我想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江西也算是红色的起源地,所以从其发展条件来看其:

(一)资源极为丰富,品位独特超群。据我所知全省各地分布着大量的革命胜迹、旧址和纪念物,拥有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南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萍乡等著名的革命圣地和9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有一大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基础条件良好,品牌基础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其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较强的接待能力。全省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尤其是京九铁路、天字型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井冈山机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它也配备了一支专业的团队。而推出的三条黄金旅游线路中的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在市场颇受欢迎;“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已成为闻名的旅游品牌。

(三)历经多年探索,积累不少经验。从提出红色旅游概念、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编排红色旅游线路、策划红色旅游节目,到组织大型的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联合兄弟省市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开展红色旅游理念研究等方面,均具有率先性和创造性,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党的各种支持以及引导,政府希望通过各种旅游来对下一代进行 红色教育,培养红色精神,当然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偏远的红色 地区发展经济,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有这么多的优势,并不一定会取得成功,经过我们组的激烈的探讨,我想更重要的是其结合各种战略目标,下面是我的一些分析:(一)发好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六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开发建设,把红色文化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名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精品。

(二)打造出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将井冈山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的中心,将南昌、瑞金、萍乡安源、上铙集中营等地建设成具有影响力和吸引了的红色旅游基地,使“红色摇篮”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三)建设成快速增长的红色旅游产业,将其变成支柱产业,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要学会总体布局

红色旅游按照“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和红色、绿色、古色旅游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

一个龙头:井冈山红色旅游区,包括赣西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永新、莲花、泰和、万安、遂川、吉安、吉水、永丰等地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这是主景点。

四个基本点:南昌红色旅游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新建望城岗等;瑞红色旅游区;萍乡红色旅游区;上饶红色旅游区

两个集散中心:南昌主集散中心;赣州次集散中心。

六条精品线路: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赣湘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赣浙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

这里我想重点突出赣浙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因为这条路线是相当的充满魅力:此线路能让你领略什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俊俏挺拔的三清山,一水带衣的龙虎山,撩人心神的落日余晖„„

(五)开发重点

(一)突出主题形象,搞好景区建设。比如。萍乡红色旅游区要突出中国工人运动与秋收起义策源地的主题和革命故地与古摊文化、高山草甸风光相的特色;完善和提升安源工人运动纪念博览区、萍乡秋收起义广场、铜鼓纪念馆、修水纪念馆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上饶红色旅游区要突出血染的奉碑主题和革命旧址与三清山绝景相结合的特色;保护上饶集中营旧址,完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保护和整理横峰闽浙赣苏区旧址和弋阳方志敏纪念馆、余江邹韬奋故居等,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半好重大节事,创造旅游亮点。今年秋季举办办2004中国奥克斯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以后每年秋季举办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在南昌举行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旅游推介、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活动,在井冈山举行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和业内交流活动。

(三)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艺节目的开发,南昌策划并推出“军旗升起的地方”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井冈山完善“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瑞金策划并推出“赤国红都——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萍乡策划并推出“秋收起义之歌”红色主题文艺节目;上饶策划并推出“血染的丰碑”红色主题文艺节目。

(四)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旅游产品。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艘要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网络的基础上,突出改善景区公路和游步道设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与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安排与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相协调的住宿和饮食设施。在南昌、井冈山、瑞金等地,加快建造会展中心,促进我省商务会展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扩大商品产销,推出特色餐饮。要努力改善红色旅游商品产销的经济环境,鼓励生产适销对路的红色旅游商品,疏通并扩大供销渠道,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使红色旅游商品产销的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数的增长速度。积极开发以金属、玻璃、石块、木材、棉麻为材质,以革命圣地、领袖人物、革命文物等为主题的系列红色旅游纪念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竹品、服饰以及农副产贫寒;编制反映红色旅游书籍、光盘等。鼓励发展红色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在主要红色旅游城市和景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同时,要大力挖掘和推出反映红色文化的特色菜肴和食品。最后我想说的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 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也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 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都去红色旅游景点去感受一下那种感觉。参考文献: [1]天涯论坛。

[2]论文:《论江西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3]论文:100% 谈谈红色旅游区位资源的优势和开发策略。

第四篇:红色旅游

论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

近些年来,随着红色旅游概念提出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8月,江西赣州市25位参加离岗考察培训班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统一组织前往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和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参观考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2004年下半年,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国正式启动了“红色旅游”工程。2005年井冈山的旅游总收入突破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四成。2005年1至6月,延安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8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11.6亿元。2006年五一黄金周,各个红色旅游区更是人头攒动,收入可观。

一、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及相关旅游配套设施落后。

红色旅游资源大部分都在老少边穷地区,地处偏僻,可进入性差,且当地旅游设施落后甚至贫乏。红色旅游资源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这一带总体来说都是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如延安革命老区,地处特别偏远,沿途道路大都是坑坑洼洼的黄土地,汽车行驶在上面颠颠簸簸,参观的游客坐在上面都感到不适。还有陕甘宁、晋察冀等革命老区都是如此。

2.开发方式简单重复。

红色旅游地许多景点都是博物馆陈列,简单化、程式化,很难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以湖南省为例,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纪念馆、长沙宁乡刘少奇纪念馆、雷锋同志纪念馆、株州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红军标语楼、岳阳的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景点,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而这些景点大部分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过后,游客数量都难以持续。这种情况在江西、陕西等红色旅游景区都存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开发方式有关。

3.生命周期不稳定。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必然也有生命周期,现阶段看来不是很稳定。由于红色产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使红色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直接与红色事件的发生时间相联系。红色产品的历史性推动了红色旅游进入成熟期,例如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市开展红色旅游很大程度上就与1935这个年份相关联了,每逢以5或者0结尾的年份,遵义市就大力开展“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周年”的庆典活动,将红色旅游推向高潮。而在其他年份,由于卖点的关系,遵义市红色旅游则进入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红色产品生命周期与红色事件发生时间相关联,给红色产品的生命论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周期带来严峻的考验。

4.客源市场面临挑战。

红色旅游的主体理论上是全社会的旅游者,但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面临挑战。未成年人参加红色旅游很大程度上是被动行为,红色旅游不像其他旅游项目如参与性的娱乐旅游活动那样吸引他们。他们在脱离父母或学校组织的情况下,以后是否会主动选择红色旅游产品还值得怀疑。红色旅游是否能牢牢抓住未成年人这个市场,还有待红色旅游开发组织者来回答。

二、红色旅游开发对策 1.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理位置带来的不便。

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融资,加强建设,带动自己的经济,改善自己的设施。如利用周边富裕的乡村城镇,筹集一些外来资金或者省市的拨款,或招商引资,改善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环境。在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地域或民族特色的保留。如延安可建窑洞式的宾馆,土家族地区可建吊脚楼式的住宿设施。

2.要注重与其他旅游资源等多元素的整合。

一是将红色旅游与当地其他特色资源整合。比如,许多革命老区可以结合当地的青山绿水开展生态旅游;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引入农业休闲游。赣闽粤边区许多地方结合当地的丹霞地貌和特有的民俗开展地质游和客家风情游都是本地旅游资源成功整合的成功范例。

二是将红色旅游与当地历史文脉整合,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其产品的开发、优化、创新都离不开对当地旅游资源本身及其周围环境要素即文脉的分析。红色旅游产品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体现,其前赴后继,奋斗不止的精神也是中华传统精神的延续,并且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比如四川东环线地处古代巴国,历史上名将辈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刘伯承、聂荣臻、邓小平、罗瑞卿等革命家也都出生在古巴国领域。如果将红色旅游与巴文化的历史传统资源整合,可有效地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三是将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结合,避免解说式博物馆旅游的枯燥与单调。目前红色旅游的开发方式较单一,无论是革命圣地还是伟人故居,大都是物品陈列配以图片文字解说,不能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参与的要求。利用红色旅游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更是要考虑他们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因此,在“红色资源”开发中除了进一步挖掘其主题外,要不断创新其形式,制作更多更好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电视、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小说、歌曲、报刊、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开设“红色资源”网站,开发设计具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红色旅游的战争题材是和平年代里人们十分感兴趣的旅游开发方向,应利用战争遗迹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竞赛等参与性项目,提高游客的兴趣。许多红色旅游的战争遗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经典战役都在同一地点发生,胜败存亡,大相径庭,全面演绎这些历史的场景,对历史事件的展示更加丰满生动,必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多种旅游形式的联合经营不仅有利于维持充足的客源,提高游客消费水平,也大大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让游客得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欣赏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了解历史和现实的当地文化,让游客留下更多感想和回味。

3.要在政府的管理与引导下加强可持续发展。

革命遗址、遗迹代表着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革命遗址地开展旅游活动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旅游项目要寓教于乐,但不能歪曲革命历史或过分娱乐化。红色旅游同样应当十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活动应严格限定在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在景点开发的初期应特别防止环境污染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旅游同时也应当是“绿色”的。

此外,革命老区应当下大力气解决旅游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红色旅游才能真正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方。

第五篇: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之清华之旅有感

周日的上午,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我们地信学院团校第三组的学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来到清华大学,寻访红色足迹。

走进清华大学的大门,我们径直向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了清华大学的有名的二校门。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

二校门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今日的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团校学员应具有的品质!在二校门

合影留念后,我们继续前进,远远看到一座雕像,走进一看,原来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想到中学时学到的闻一多先生的慷慨激昂的演讲,看着他凌乱的头发和胡须,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随后,我们来到了景色宜人的“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正中朱柱上悬有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著名的爱国人士韦杰三就曾在清华就读,1926年3月18日,他参加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举行的抗议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遭到段祺瑞反动政府的屠杀,腹部连中四弹,倒在血泊中的他仍念念不忘祖国振兴富强,他说:“我心甚安,但中国快强起来啊!”3月21日凌晨,这位爱国志士停止了呼吸,年仅23岁。在水木清华北面的土坡上,就有他的墓碑。历史,就这样被创造。

数小时的红色旅游结束了,大家也学到了很多,对党,对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载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旅游激活古村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旅游

    有关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时间:2009-10-29 13:22来源: 作者:未知 摘要:根据江西近年红色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明确将红色旅游与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红色旅游

    体验红色旅游 弘扬爱国主义 体验红色旅游 弘扬爱国主义--信阳师院谱写红色乐章 为充分利用红色旅游所蕴涵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使广大青年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熏陶,洗涤心灵,近日,信......

    红色旅游

    赣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同时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江西省赣州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推动红色......

    红色旅游(模版)

    山东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发展红色旅游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积淀,先天条件比较优越。依据山东的红色旅游资源,结合山东革命根据地历史沿革,山东的红色旅游总体布局为“一个核心、......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南京 要去红色旅游,我们家商量去井冈山。但考虑到路途遥远且花费太大,一致决定去南京,回忆中国当年的历史。我们选择了距离最短且行程花费最优惠的路线方案。2012......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成为江苏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 两年前,新华社记者曾经以《江苏:红色旅游产生黄金效应》的标题,报道过江苏红色旅游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消息。......

    赞徽州古村落

    赞徽州古村落 【黄山日报】家住徽州斗山街 作者:江稳平2012.3.19 古徽州府所在地歙县,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徽文化和影响悠远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也是曾经称雄中国商界300......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范文 【原题回放】。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