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战争时期总结大全
解放战争时期总结
全国解放战争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进行的一场决战。在这一时期,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遵循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先后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战役140多次,消灭国民党军队800多万人,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我军进行的歼敌10万人以上的重要的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主要有:东北冬季攻势(1947.12.15~1948.3.15);晋中战役(1948.6.11~7.21);辽沈战役(1948.9.12~11.2);济南战役(1948.9.16~24);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0~6.1);甘肃河西战役及解放新疆(1949.7~9);广西战役(1949.11~12.12);西南战役(1949.11~1950.4)等。在上述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最为著名。兹简介如下:
辽沈战役:指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我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解放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55万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我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决战部署,集中70余万兵力,首先攻打锦州,接着会战辽西,解放沈阳、营口。此役,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淮海战役:指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当时,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我军参战的有二野、三野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过程中,我军先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黄伯韬兵团17万余人,继而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12万人,在永城县东北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此役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平津战役:指1948年11月23日至1949年1月31日,我军在平晋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北平、天津、张家口三个地区的国民党军60余万人,企图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我东北、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100万人,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首先以神速动作将华北敌人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据点,接着围歼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使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入绝境,同意接受和平改编。此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地区。
渡江战役:我军进行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加强了长江防线,并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0日夜起,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刘、邓、陈、粟、谭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一举摧毁了敌人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接着又先后解放了杭州、上海、武汉、九江、南昌等地。整个渡江战役至6月1日胜利结束,共歼敌43万余人。这一胜利,为我军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
第二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编制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编制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 总参谋长:周恩来(兼)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兼)副总参谋长:聂荣臻、叶剑英 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 秘书长:杨尚昆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 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 参谋长:阎揆要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第一兵团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 参谋长:张希钦 政治部主任:孙志远 第二兵团 司令员:许光达 政治委员:王世泰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徐立清 参谋长:张文舟
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继春 参谋长:李达 第三兵团 司令员:陈锡联 政治委员:谢富治
副司令员:王近山、杜义德 政治部主任:阎红彦 第四兵团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 副司令员:郭天民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第五兵团 司令员:杨勇 政治委员:苏振华 副政治委员:张霖之 政治部主任:甘渭清 第三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 副司令员:粟裕 第一副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主任:唐亮 第七兵团 司令员:王建安 政治委员:谭启龙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姬鹏飞 参谋长:李迎希 第八兵团 司令员:陈士榘 政治委员:袁仲贤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 参谋长:何以祥 第九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郭化若 参谋长:覃健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第十兵团 司令员:叶飞 政治委员:韦国清 参谋长:陈庆先 政治部主任:刘培善 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
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震 第一参谋长:肖克 第二参谋长:赵尔路 副参谋长:聂鹤亭、陈光 政治部副主任:陶铸 第十二兵团
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
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
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
参谋长:解
方 第十三兵团
司令员:程子华
政
委:肖
华
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
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
政治部主任:刘道生
第十四兵团
司令员:刘亚楼
政
委:莫文骅
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
第二副司令员:刘
震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第十五兵团
司令员:邓
华
政
委:赖传珠
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
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
政治部主任:肖向荣
第十八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
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周士第副司令员:王新亭
参谋长:陈漫远
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第十九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杨得志
政
委:罗瑞卿
副司令员:葛晏春
参谋长:耿
飚
政治部主任:潘自力
第二十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杨成武
政
委:李井泉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焕
铁道兵团(总部直属)
司令员:滕代远
副司令员:吕正操
参谋长:李寿轩
政治部主任:王鹤峰
西北军区
司令员:贺龙
政治委员:习仲勋
副司令员:王维舟
参谋长:张经武
副参谋长:朱早观
东北军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
副政治委员:李富春
参谋长:伍修权
政治部主任:周桓
副参谋长:段苏权
华北军区
司令员:聂荣臻
政治委员:薄一波
副司令员:徐向前
参谋长:唐延杰
政治部主任:罗瑞卿
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
华东军区
司令员:陈
毅
政治委员:饶漱石
副司令员:粟裕
张云逸
副政治委员:谭震林
政治部主任:舒
同
副参谋长:周骏鸣
政治部副主任:唐
亮 华中军区
司令员:林
彪
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
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
政
参谋长:肖
克
副参谋长:聂鹤亭
陈
光
政治部副主任:陶
铸
第三篇: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一、皖江抗日根据地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的管理问题
2、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3、干部的结构问题
4、干部的作风问题
二、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2、3、教育和训练干部
4、团结改造原有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干部
三、皖江抗日根据地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
1、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置于当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2、将干部的审查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改造原有人员等方面有机统一起来
3、将干部建设与当时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毛选P1252:党的干部必须是联系群众的。
第四篇:《讲话》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朝鲜族文艺
《讲话》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朝鲜族文艺
李政文
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联系延安和杭日根据地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文艺理论和政策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本文仅就解放战争时期《讲话》所给予朝鲜族革命文艺的影响和所起的指导作用作一当议,并就正于广大读者。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长期惨遭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朝鲜族人民,满怀喜悦之情迎来了期冀已久的解放。他们跟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样,欢天喜地召开庆祝大会欢呼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拥护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
朝鲜族人民喜获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大的热情投人了保卫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神圣解放战争。
伴随着政治上和经济上如此迅速的进展,朝鲜族的文学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四六年初,朝鲜族人民的各种文艺团体,象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在延边,成立了吉东军区文艺工作队、吉林军区文工团、一六六师宣传队、星火剧团等四十多①个文艺团体。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则有松江鲁迅艺术剧团、东北新兴艺术协会和炮兵部队政治部文工团朝鲜人分队等多种文艺团体。此外,在哈尔滨市有松江军区第三支队宣传队,在吉林省通化地区则有辽宁军区李红光支队宣传队。与此同时,各地办了不少朝鲜文杂志和报纸。其中,影响较大的杂志有延吉的《大众》、《延边文化》和《火花》,牡丹江的《建设》等综合性或文艺杂志。影响较大的报纸有延吉的《人民日报》(朝文版),《吉林日报》(朝文版)和《延边日报》,牡丹江的《人民新报》,通化的《团结时报》,哈尔滨的《民主日报》等等。这些文艺团体和报刊的出现,给朝鲜族的文化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提供了文艺作品发表的园地,组织建立和培养了朝鲜族的文学艺术队伍。
应该说,这个时期朝鲜族文艺队伍的主流是革命的。其中不少人曾亲身受过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等反革命势力的压制与蹂躏。因此,当抗日战争一取得胜利,广大朝鲜族人民获得解放时,他们抑制不住心头的激情,尽情讴歌民族的解放和新的生活,创作出了充满革命激情的好作品。
但是,正如朝鲜族人民刚刚获得解放面临复杂的政治局势一样,曾经长期呻吟子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统治下的朝鲜族文艺,当时也难免带有复杂性和混乱性。这种复杂与混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艺队伍的成份复杂。一些在伪满时期当过日本帝国主义的忠仆的汉奸文人,混进了文艺队伍。一些死心塌地站在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立场上的家伙,也在部分地区活动频繁。此外,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和流氓二流子等也跻人了文艺界。这些家伙不遗余力地在报刊上宣扬其反动观点。有个常写诗歌和随感、名叫奇聋生的家伙,曾公开地在《人民新报》上大肆介绍卖国贼蒋介石,吹捧蒋介石是“实现中国统一的伟大理想、挽救中国的旷古伟人,②。当中国人民为了建设民主、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投人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伟大解放战争时,他竟写了题为“六感手册”的随笔,叫嚷“社会制度是人们自己所选定,其制度不善乃是人们本身的罪恶。”③
妄图掩盖一切罪恶的根源—地主买办资本家代表蒋介石国民党的滔天罪行,麻痹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意识。这一时期,朝鲜族文艺队伍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之中有些人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小资产阶级观点观察发展着的革命现实和解放区的生活。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压制下,曾经历过痛苦的生活,光复给他们带来了喜悦和力量。但是,当时的现实很复杂,物质生活很困难,他们感触到了白己与周围现实之间的精神隔膜。由于世界观的限制,他们对现实无法理解,喜欢幻想,常常顾影自怜和哀叹感伤。他们与勇往直前的人民大众的革命队伍,步调不那么一致。
第二,文艺思想混乱。革命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继承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艺的传统,始终把文艺看成是革命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满腔热情地从事文艺工作。而另一些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却不然。他们否认文艺的社会作用,主张为文艺而文艺。李石在题为“从文学看文学体系的诸形态”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现代特有的社会文学,主张文学与政治密不可分,认为文学与政治可以混为一谈,两者缺一不可。这种御用文学,也许是为了某种利益而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真正的文学,信奉的真理是幸福和自由,是这种美的探求者。因此,正统文学对于政治的态度,永远是自由主义的态度,而把御用文学视为似是而非的文学。„„所以,御用文学也许可以取悦于一些人,并有些政治声望,但是,这种赶时髦的政治声望,在人类文化史上是永远只能起反动作用的。”④
这篇文章,不仅完全否定文学的人民性和社会作用,而且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为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革命文学诽谤为“御用文学”。还有一些文艺工作者,虽然也描写工农群众,却由于与工农群众很少接触,了解不够,研究不够,而未能正确地加以表现。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文艺团体,纯粹为了赚钱而让工农兵登场呼一呼革命口号,其骨子里贩卖的却是颓废的货色。
第三,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脱离现实斗争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朝鲜族人民在几十年间历尽风霜,奋力开拓东北边疆、守卫东北边疆,当他们成为国家的主人,满怀当家作主的豪情和自豪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解放战争时,部分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却在文娱晚会上大唱“泪水潸潸的图们江”和“木浦的泪汁”⑥之类的靡靡之音刺激听众,大演“异乡阿里郎”、“黑柱失恋”、“富翁的无情泪”和“白痴医院”⑥之类的戏剧愚弄观众,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和愤慨。
光复后朝鲜族文艺界出现的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呢?它告诉人们:朝鲜族文艺界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很激烈的,朝鲜族文艺界存在着风气不正的现象。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毛主席的《讲话》传到了朝鲜族文艺界。毛泽东同志的不朽论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是经历了一段途程才流传到广大朝鲜族人民之中。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结束于五月二十三日。参加者约为七、八十人。⑦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只有两名参加了这一历史性的聚会。他们就是:音乐家郑律成同志⑧和美术家郑枪波同志⑨。他们两位其后根据《讲话》的精神,积极参加和指导了当时正在太行山和延安从事抗日活动的朝鲜义勇军的文艺活动。
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九日,党中央将《讲话》首次发表于《解放日报》,作为整风的重要学习文件。十月三十日,晋察冀边区的《抗战日报》全文转载了《讲话》,并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号召所有的党员和干部认真加以学习。这样,在延安工作的朱德海等二十多名同志和在晋察冀工作的文正
一、崔采等近二百多名朝鲜义勇军的同志,便都认真学习了《讲话》。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德海、文正
一、崔采等在华北和西北工作的朝鲜族同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来到了东北。他们分别参加一、三、五支队,去到南满的通化一带,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一带以及延边地区,组织发动那里的朝鲜族人民,大力开展了建立东北解放战争的巩固根据地的斗争。他们发扬延安作风,不仅开展政治、军事和经济工作,还根据《讲话》的精神,在各地建立了文工团宣传队和类似的文艺团体,并办了报纸杂志,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
原来就居住在东北的一部分朝鲜族文艺工作者,通过汉文报纸《东北日报》知道了《讲话》的内容。《讲话》为东北各地广大朝鲜族人民所知晓,则是在一九四六年下半年。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中共延边地委成立。十二月,成立了吉林省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九四六年三月,隆重地召开了延边临时参议会。延边朝鲜族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享受到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建立了自己的人民政权。同年三月,牡丹江地区的朝鲜族人民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了牡丹江省和牡丹江市政府。之后,哈尔滨地区和通化地区的朝鲜族人民也参加了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权。朝鲜族人民当家作主后,与兄弟民族人民一起,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肃清延边、北满和通化一带的国民党上匪的斗争。一九四六年七月,又投入了土地改革运动。他们在政治上成了主人,在经济上得到了翻身。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他们要求在文化上也得到翻身。《讲话》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历史环境中传到了朝鲜族人民之中。
一九四六年九月八日,发行于延吉的《人民日报》朝文版,在《延安的生活情景》这篇通讯里,报道了《讲话》和在《讲话》的指引下延安的活跃的文艺状态。这篇通讯写道:延安的文艺“遵循毛泽东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的方针,为工农兵服务,创作出了《白毛女》、《血泪仇》、《抗日英雄》、《李有才板话》等优秀作品。”九月九日的《人民日报》朝文版,在“宣传的民族化”的标题下,以毛泽东同志的名义,发表了有关“民族的科学的文化”的章节。九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人民日报》朝文版在“文艺批评的两种标淮”的标题下,又以毛泽东同志的名义,刊载了《讲话》有关文艺批评的标准的部分。一九四八年的《延边文化》杂志第一卷第三号,由时光翻译,再次刊登了这篇文章。
《讲话》的全文用朝鲜文翻译后,第一次是发表在当时牡丹江市办的朝鲜文报纸《人民新报》上。《人民新报》从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到十月二十五日,分二十五次发表《讲话》的译文全文,翻译者是金铁海。紧接着,通化的李红光支队和哈尔滨的第三支队,以《讲话》或《中国新文艺方向》为题,用朝鲜文印行了《讲话》。
为了广泛地向广大朝鲜族人民宣传《讲话》的精神,帮助他们理解《讲话》的真谛,各地的朝鲜族报刊,还刊载了大量革命导师的论述以及有关的解说文章和参考资料,其中有《东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一年来的文艺工作总结》、《华北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等文章的消息报道,还有鲁迅和高尔基等文豪关于文艺的部分论述等等。
打这以后,《讲话》的思想,便象春夭的阳光一般照亮了朝鲜族广大群众和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心。
《讲话》传播于朝鲜族文艺界,对于我国朝鲜族革命文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次用朝鲜文翻译介绍《讲话》全文的金铁海同志,在他所写的题为《译完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之后》的文章里,谈到了自己翻译时的激动心情和《讲话》对朝鲜族文艺发展所具有的伟大作用。他写道:
“当拙译面世的时候,我与其说是感到欣悦,不如说更感到不安。在文学艺术方面,我是个门外汉。毛泽东同志关于文学艺术的讲话,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将起无可比拟的光辉作用。以我拙劣的译笔来翻译这一杰作,实在是过于斗胆。我很担心我的拙译将有损于这一宝贵文献的本旨,希望亲爱的读者理解我的这一苦衷。我只是衷心地想把远在延安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对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文艺家们所作的教导,传达给在东北的我们的朝鲜族广大群众,如果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那我就感到万分荣幸了。„„我们只有尽快地学好它,吸收它,把它完全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打好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能在斗争中掌握好这一战无不胜的武器。„„我们的文学艺术还处于萌茅阶段。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对于文学艺术的革命作用,还认识得很不够。在这一时期里,在敌占区活动的部分朝鲜族进步文艺工作者,面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着力于描写他们苦难的生活和沸腾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当时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文艺工作者主观思想上的局限,朝鲜族文艺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特别是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问题。光复后,朝鲜族文艺界出现的复杂的现象,正是本身长期圈有的努点在新的条件下的暴露。这样的弱点和文艺界的复杂性,只有遵循毛泽东同志的《讲话》行事,才能加以克服和解决。
《讲话》对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的朝鲜族人民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革命文艺路线的教育。他们经过学习,开始树立起革命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必须明确地彻底地解决它”。他在强调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之后,又着重强调指出:“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使朝鲜族革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明确了革命文艺的根本问题是方向与任务。白浩然同志结合当时革命的中心任务,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写道:
“我们的文学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它是建设新社会的马列主义的科学的武器之一。因而,端正它的方向,是个基本向题。这个方向。毛主席早在《中国新文艺方向》的论著里已作了具体的论述。就从现实的中心任务来说,我们手中的笔杆子也一定要彻底地转到这个方向去。一个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方向,我们要具体地描绘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和他们消灭敌人的勇敢精神。另一个方向,大家都很了解,那就是大生产和支援前线。”⑩
应该说,对于文艺的这种认识,是这一时期朝鲜族文艺有了一大进步的具体表现。要想发展革命文艺,必须解决社会生活是文艺源泉和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这是当时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学习《讲话》后的又一新的认识。
文艺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反映在作家头脑里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就是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和生活反映到革命作家头脑里的产物。所以,革命文艺的建立和发展,离开了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这一客观条件和革命作家的思想感情这一主观条件,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大多数朝鲜族革命文艺工作者学习《讲话》之后,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比较深切地感受到必须接近人民群众,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中去。同时,大多数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对文艺工作者进行主观世界即世界观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牡丹江新兴艺术协会的雪宵这样写道:
“立足于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的艺术,是扎根于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劳动人民之中的。只有深人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为了理解人民群众而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才能有为人民利益真正服务的人民艺术。”⑩当然,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见解。当时,大多数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愿意为之身体力行。
要想接近人民群众,深入到群众当中,最大的问题是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来一个大转变。马少波同志在题为《文艺思想的革命》一文里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对毛主席提出的文艺方向承认到什么程度,意味着主观上有无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大转变的决心。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不想加以实践,也就是说,不想从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出发去与艰苦的实际进行斗争,那么,要想摆脱旧的文艺思想的羁绊,是决不可能的。”⑩所以,他在文章里认为,文艺工作者改造思想的唯一途径,便是深人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实践,去向人民群众学习,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对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是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学习《讲话》精神后获得的又一成果。
首先,他们认识到了社会生活是文艺源泉、人民群众是作家的靠山。有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说:“革命文艺在如实地暴露大地主、大资本家这些反动分子、民族叛逆者以及代表他们的集团的黑暗面的同时,要赞扬一切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的人们的勇敢斗争和不屈不挠的意志。”⑧所以,他们主张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使自己的文艺工作无条件地服从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但是,文艺要想为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斗争,就必须尊重文艺的特征。有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写道:“文艺作品的灵魂(特质),就是典型性和形象性。如果缺少这些因素,那么,人物就会象百货商店橱窗里陈设的腊美人,无血无肉,只有一层干巴巴的外壳。”⑩“文艺的任务在于反映和描写劳动生活和现实,形象一定要典型化,要站在现实之上观察现实,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⑩这便是这一时期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对于文艺与人民群众、与革命事业的关系新认识。
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和群众,还通过在《讲话》的指引下创作出来的延安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而又形象地领会了《讲话》的思想精髓。从一九四六年下半年起,延边和其他地区介绍和演出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于延安的优秀文艺作品。一九四六年十一月,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在延吉和龙井演出了秧歌剧《陈家福回老家》。一九四七年一月,又演出了歌剧《白毛女》。接着,报纸上连续发表了“《白毛女》人物介绍”、“关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白毛女》梗概介绍”和“《白毛女》观后”等介绍性文章和剧评。此外,报纸上还介绍了《毛泽东颂歌》和《李有才板话》等文艺作品。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和群众,从这些具有朴素、明朗、健康和朝气蓬勃等特色的优秀作品中,体会到了革命文艺工作者歌唱劳动人民及其新生活的强烈的感情,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于新生活的激情,感受到了他们冲破黑暗、建设光明的新社会的坚强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总之,《讲话》为朝鲜族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给朝鲜族人民建设无产阶级民族新文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和群众用《讲话》的革命文艺思想武装头脑之后,为繁荣和发展民族新文艺倾注了心血,作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首先以《讲话》的思想为武器,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文艺界存在的资产阶级倾向开展了有力的批判。批判的矛头,主要集中在超阶级的“纯艺术”论上。李石在《从文学看文学体系的诸形态》一文里所宣扬的思想,可以说是超阶级的“纯艺术”论的代表观点。各地报刊发表了很多文章批判了这种观点。特别是雪宵所写的《解放一周年与新艺术的动向》一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艺的性质、文艺的阶级性和人民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性质与任务。他很强调对旧的文艺思想进行批判的必要性。他说:“我们的艺术,还残存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潜在拿识和封建主义的余毒,我们要开展一场斗争,进行一场革命,完全清除这些渣滓,使我们的艺术从旧的峡谷里解脱出来。”他认为文艺绝对不能脱离现实,它不是纯而又纯,神秘莫测的东西。他写道:“艺术,作为时代的反映,表现了某一社会阶段的阶级心理,体现了阶级的特性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决不能用脱离现实的超脱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去勾勒海市蜃楼。„„文艺,是在政治与经济的原则上,受历史必然性的支配的。”一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文艺,他写道:“新文艺与没落的社会阶级是对立的。它是新兴阶级的感情的表现手段。这种感情,高度概括了新兴阶级的斗争力量和意识观念。”“新艺术的基本任务,是配合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路线,使参加民主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感奋起来,发扬斗争精神与气魄,为夺取现阶段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奋勇前进。”
经过对于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批判,广大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和朝鲜族群众对革命文艺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与文艺界出现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的自觉性。
光复后,在朝鲜族文艺创作上,音乐、诗歌和戏剧是最活跃的文艺形式,作品较多。但良莠不齐,在姹紫嫣红的民族文艺花圃里杂生着毒草。革命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和群众,为了拔除这些毒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各地朝鲜族报刊,发表了《销毁这些麻醉剂》、《清除敌性歌曲》等文章,与音乐界泛滥于一时的流行歌曲和反动歌曲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广大的朝鲜族群众提出:“必须把一切麻痹人民意志、妨害斗争与建设、助长享乐欲与颓废情绪的敌性歌曲立即清除干净。”他们严正警告那类“艺人”道:“这种使人意志消沉的庸俗下流、阿谈逢迎的所谓的艺人演出,应予取缔,不能让其泛滥成灾。”
在这一时期里,在戏剧方面,也存在把演戏作为赚钱的手段,用哀伤庸俗的作品毒害观众的倾向。牡丹江的中高电影戏剧研究会,在短短的十二天里,就粗制滥造地排练了六十多出戏毒害观众,便是典型的例子。对此,广大观众在剧场里就表示不满,评论家们则争相挥毫加以谴责。有个读者看了这个研究会的成立公演节目后,写文章批判道:“我们朝鲜族是个弱小的民族。在解放后的建设阶段里,文艺应从多方面给予人民以精神营养品,以激发人民的建设热情,使人民振奋起来。这次中高电影戏剧研究会的成立公演,所有牡丹江的朝鲜族人民瞩目已久,有如久旱之望甘露。„„但是,可悲的是,帷幕一拉开,剧场里就掀起了风暴。这不是欢呼的声浪,这是愤慨的怒涛。观众大声疾呼:把十元钱的戏票钱还给我们!„„研究会啊!观众为你们唱的挽歌,你们可曾听见?你们的公演辜负了观众的期望。你们捧出的盛满腐臭菜肴的盘碟引起了观众的愤懑。你们违悖了朝气蓬勃的时代。„„画蛇添足也似地加上两、三句革命术语,借以提高票房价值,这不过是强盗般的企业经营方法。研究会自我标榜为诗国,其实不过是贩卖革命术语和麻醉药的魔窟。在这种毒素势力蔓延之前,不是应当用革命的榔头把它砸成奋粉吗?„„”⑩
由于人民群众的反对和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坚决斗争,这种现象得到了及时纠正。但是,部分文艺团体与剧作家们,又借古典的东西丑化人民群众的形象,美化封建统治阶级。龙井文艺宣传团第二队创作演出的“平冈公主”和“异乡阿里郎”就是这样的货色。他们在延吉公演后,观众议论纷纷。紧接着,报纸上登出了批判文章,其中有金平的“《平冈公主》观后感”、宋哲植的“对照现实看《平冈公主》”和朴老乙的“舞台艺术给了观众什么”等等。这些文章就《平冈公主》和《异乡阿里郎》等作品歪曲人民的形象和对于朝鲜族人民获得解放后的处境的错误描写,进行了批判和反驳。朴老乙指出,《平冈公主》取材于古代故事,却歪曲了温达这个劳动人民的形象。“《异乡阿里郎》取材于现代,其用心不过是想袭用《阿里郎》过去给朝鲜人造成的哀伤的民族性格。”他说:“在逃避现实中以哀伤为满足的《阿里郎》的时代性已经没落,根本没有必要让其重生。”“今天的人民群众,已没有了《阿里郎》那种哀伤,他们满怀胜利的喜悦,不是哼着《阿里郎》自我陶醉,而是握紧拳头继续进行斗争。”⑩
对于文艺创作中顽强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广大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和群众也进行了批评。有个读者在题为“牡丹江市美术协会的美术展览观后”的文章里,就一幅想表达男女平等团结前进的思想而画了男女插翅而飞的形象的作品评论道:“表现男女平等,意图当然是好的。但是在男女的双肋插上翅膀以使他们飞起来,这样的构思也许很美妙,我却认为倒不如干脆画一对头扎头巾的男女手拿锤子与镰刀共同参加建设。”所以,针对这种倾向,马少波同志感慨地说:“文艺思想革命,意味着树立无产阶级立场,它是忠实执行毛主席的新文艺方向的必由之路。”⑩
这一时期朝鲜族文艺界开展的这种批判和斗争,可以说是我国朝鲜族文艺思想上第一次开展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当然,当时由于朝鲜族人民所处的复杂环境,东北各地朝鲜族文艺战线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彼此间很少联系,特别是在组织上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所以,在这一时期里,在朝鲜族文艺界,对于《讲话》的有组织的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抓得不够,对于非无产阶级思想所进行的斗争也存在不少缺点。但是,经过学习《讲话》,经过对错误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现状展开批判斗争,很多朝鲜族文艺工作者改变了模糊的观点,初步树立了文艺为工农兵夫众服务的思想,同时也端正了对于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的认识。
特别是一九四八年五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关于两年来文艺工作的总结与关于文艺工作的指示下达后,朝鲜族革命文艺得到了健康发展。它与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等伟大的革命斗争完全做到了步调一致。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象耀目的灯塔,照亮了朝鲜族人民和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前迸的方向和广阔的道路。几十年间一直受到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与蹂躏而被埋没了的朝鲜族文艺,这时有了盎然的生气,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它在解放战争时期里,呈现了一派繁荣和兴旺的景象。
首先,工农兵大众的业余文艺活动,在这一时期的朝鲜族文艺里,居于主要的地位。朝鲜族人民长期在最底层惨遭压迫与剥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获得了解放。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在文化方面也开始当家作主。在解放区,凡是朝鲜族人民聚居的村落、矿山与学校,都办起了文化俱乐部和业余剧团。每个村庄和学校,都有自己的业余文艺队。虽然当时的环境和气氛是那么紧张,广大的朝鲜族人民群众不仅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还显示了惊人的艺术才能,这一时期在工农兵文艺活动中,成果最大的文艺形式仍是革命歌曲、诗歌和话剧。其数量之多,是颇为惊人的。至今,如果去探询朝鲜族同志,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现年在五十岁以上他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解放初期看过的话剧和唱过的歌子可真是多哩!”就拿戏剧来说吧,当时因为主要是群众创作,往往来不及写出详尽的剧本就开始排练,然后就演出于舞台,而且效果还不错。所以,当时虽然演出过许多台话剧,传至今日的剧本却极少。笔者曾作过小小的调查,仅从当年公演广告里.就查到了五十多个。由此可知,当时的戏剧活动开展得该是何等活跃啊!
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的工农兵群众业余文艺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的自觉的文艺活动。姑且不说延边之外的朝鲜族聚居处,就拿延边来说吧,凡是举办新春文艺演出比赛、纪念日文艺演出或节日的文艺活动,几乎都既有组织又有领导。仅一九四八年一年,整个延边就举办过新春文艺竞演、五四全延边会演、八一五延边音乐会和庆祝收复长春、锦州音乐舞蹈竞演大会等文艺演出活动。一九四九年的五四全延边文艺会演,由中共延边地委宣传部主持,评奖委员会由专员公署和各县、市文教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这次会演,是延边朝鲜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演出活动。这样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文艺活动,在争取解放战争胜利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这一时期的工农兵群众文艺创作,涌现了不少较好的作品。在歌曲方面,有《分到土地的喜悦》、《农村四时歌曲》和《工人进行曲》等。在诗歌方面,有《生的讴歌》、《母亲》、《长春啊!》、《分到土地心欢喜》、《新年增强了必胜信念》和《解放军战士妻子的日记》等等。在话剧作品方面,有《铁锤》、《黑暗与光明》和《勇士之路》等等。这些作品,热情地歌唱了解放区人民的生活,鲜明地艺术地体现了广大工农兵为了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英勇斗争的雄姿。
其次,在这一时期里,很多朝鲜族文艺工作者根据《讲话》的精神,开始深入到了工农兵群众当中。他们或在前线或在农村与工农兵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一同学习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同时创作出了体现解放战争这一伟大时代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吉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第三支队文工团和李红光支队文工团等部队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经常深入前线与战士一起生活和创作,为战士们演出了许多书目。三O三部队文艺宣传队,大多数是朝鲜族同志,他们从一九四六年末到一九四七年末,共演出了九十七场话剧、三十一场戏曲、十七场歌舞以及其他舞蹈与音乐,总共演出了二百多场。这说明,当时的部队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在深人实际为工农兵服务方面是十分热情洋溢的。
地方上的专业的朝鲜族文艺团体也深入群众边参加实际斗争边创作与演出。延吉的火花剧团的朝鲜族文艺工作者,与吉东地区的党政军民一起参加了清算“海兰江大血案”的斗争。牡丹江市朝鲜族文工团的四十二名同志,还把家搬到了牡丹江市郊四道岭子村居住,与农民一起参加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同时坚持了文艺活动。
随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贯彻,朝鲜族文艺战线俑现的优秀之作越来越多。在短短的三年多里,朝鲜族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大量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农村斗争、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和其他斗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综观之,这一时期比较成功的作品,话剧有《人民武装》、《胜利的血史》、《李红光》和《太行山的血迹》等;诗歌有《欢送》.宝《年青的航海者》、《民主联军》、《奔赴胜利的前线》、《五月之歌》、《春到扬子江畔》和《收复长春》等,小说、随笔和特写则有《他们所走的道路》和《进军》等。
这一时期朝鲜族文艺的又一特征,是工农兵在文艺作品里真正成了主人公。不论是歌曲、诗歌、话剧、小说和美术作品,歌唱的都是工农兵。这说明朝鲜族文艺工作者遵循《讲话》的方向,与工农兵结合,在思想感情上已起了根本的变化。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以前就丝毫没有描写劳动人民的作品。但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里的劳动人民,已不是旧社会那种受剥削和压迫的牺牲品。在大多数作品里,不仅可以看到劳动人民过去的苦难生活,更可以看到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根本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进行斗争的风貌及其在斗争中所表现的理想情操与高风亮节,还可以看到他们成长为新社会的主人公后的英雄形象。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的性格和他们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的力量,在作品里也多有表现。
解放战争时期的朝鲜族女艺,就这样以惊人的进度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它在旧社会曾受过压抑和践踏,而且又成长在与旧社会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之中,所以,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缺点,在其后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克服,并从而更加繁荣了创作,给朝鲜族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对这一时期的朝鲜族文艺持虚无主义的态度是不正确的。
(紫荆译)
注:
① 朴老乙《舞台艺术给子观众的》 ② 奇聋生发表于《人民新报》的毒草:《伟人—蒋介石》 ③ 奇聋生《六咸手帖》 ④ 《人民新报》1945年11月22日 ⑤ 《牡丹江市朝鲜族歌曲指定曲》 ⑥ 《人民新报》1946年2月14日 ⑦ 《文物》1972年5月号 ⑧ 郑律成同志《自传》 ⑨ 文正
一、崔采同志《谈话记录》 ⑩ 《人民新报》1946年11月23日 ⑩白浩然《八月的诗坛》
⑩雪宵《解放一周年和新艺术的方向》 ⑩《民主日报》1949年2月14日 ⑧《人民新报》1946年11月10日 ⑩《什么是文学》,‘《民主日报》文艺组文章 ⑩《吉林日报》朝文版1947年6月18日 ⑩《人民新报》1946年3月21日
⑩《人民新报》(朝文版)1946年10月5日 ⑩马少波《文艺思想的革命》
(原载《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
第五篇:《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如果要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即将脱离贫穷落后,忍痛挨打的旧社会局面,开创一个举世瞩目的雄伟篇章;那么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揭开了新中国成立的序幕,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将阳光洒遍全中国的伟大事迹!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在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一步步实现的。认真研读《解放战争》,品味其中淳朴而又真挚的语言描述,在心中想象着一场场战役的惊心动魄和胜利之后人民,军队,全党一同庆祝的情景,总是不由得让我热血澎湃,激动万分!在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队控制着全国大多数地盘,清一色美式装备在手,更有美帝国主义在其后撑腰,可谓气焰嚣张;反观共产党军队,小米加步枪,一穷二白,只有区区几个根据地。双方实力悬殊的有目共睹。可是,最后的结果为何如此出人意料,仿佛历史给人类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具有国民党永远无法具有的能力,魄力和魅力。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都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谁掌握了人民群众,谁就拥有改变历史轨迹,成就人类辉煌的巨大能力。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极端腐败鱼肉百姓,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这样的军队如果能够打胜仗,在我看来,实在是天理不容,历史老人都瞎了眼啊!而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利益,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代表着新生力量,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是哲学上已经被论证了无数次的命题!
我想起来《解放战争》里的一个场景,在等待前方战场胜负消息的时候,毛泽东主席的失眠症患了,朱德同志对此很是忧虑,找来了医生给主席治病,最后确定的方案是陪主席打麻将散心。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一开始感觉很幽默好笑,仔细想来又觉得这是多么的伟大和淡定。面对敌死我活的胜负战场,这种领导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这种英雄大无畏主义精神,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昭示出来的力量,实在是让人赞叹不已。从这段历史上,总能够看到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淡定,从容,自信,豁达,乐观的精神。而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奋斗的目标!
合上这本厚厚的《解放战争》,我的头脑中,那一幕幕激烈而又壮阔的场面久久不能平息下去,这本书所传递给我的那一份民族国家的骨气和正直,那一份对人民幸福最执着的追求,也必定会带给我无限的力量,指引着我在未来的人生中,走正确的路,走为人民服务的路,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