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

时间:2019-05-12 14:0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

第一篇: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中餐烹饪组

李云来

放暑假前学校发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即是《教师要学孔子》,对于孔子我们并不陌生,出生于鲁国陬邑[1],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还是易学的创始人。[2]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对其中的名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熟捻于心。那么,是否这本书就没有新意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目录,根据吾学篇、吾行篇、吾思篇的顺序编写此书,从中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这不是提醒我们要学习,学问了要行动,行动后还要思考得失成败吗?

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对于学校与管理部分看得极少,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足矣。而对教书育人、教与学部分阅读得很仔细,下面就详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在吾学篇中,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性相近习相远,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告诉我们要善学与善善思,学习改变每个人的命运。身为人师,学当广博,不能局限于某一狭隘的领域;学当精深,直至乐境。联想到习近平主席在教师节前的讲话,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该具有一潭水。随着知识的更新,国家和社会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温故而知新,才能更好的胜任党和国家的重托,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教师无须忧虑个人位置,而应该忧虑自己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怕没人知晓自己,只求自己能否成为具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尊敬的好老师。同样的习近平主席说老师要少考虑物质享受,要甘于平淡的生活,要多研究学问,少谈享受。

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的理解是全纳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愈重视,已经做到了零拒绝教育,所有适龄参加儿童,不分家庭、不分种族,都能接受到优质免费的教育。但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生长环境、性格爱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我们要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还要学习《不同的人格 不同的教学》,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对于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孔子的两个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是不是听了道理就马上行动?”的问题,孔子对子路说,不行,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而对冉有说可以。我想起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时是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吗?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背诵,我们是否硬要比他背诵?而不是采取别的方式考察他是否了解?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认真看老师讲课,不喜欢发言,我们是否就把这部分学生视为不积极配合我们教学的呢?有的学生爱动,属于外轻型的,我们是否一再要求他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乱动?因材施教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需要我们做的太多太多。

在教育学生中。我们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爱人”是仁德的基础。孔子所说的“爱人”充分尊重了人性的需要。孔子提出了“恭、宽、信、敏、惠”等道德条目,“恭” 即恭敬,要以“恭敬”之心对待他人;“宽”即宽厚,做人宽厚,待人宽容自然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爱;“敏”即“敏捷”,做事要勤恳干练,“天道酬勤”,自然会取得成果。“惠”即“慈惠”,要有恩惠之心,经常资助他人,就能使别人幸福,自己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都能到此,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会早日实现。

可是具体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做呢?要理解他们,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不仅要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行为的由来始末,还要了解他的心理寄托。如果做到了这几点,我们教育学生就得心应手了。但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做到了吗?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说教,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活动。

总之我们要像孔子那样当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注意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学习上,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了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自立于社会,我们要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工作。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要通过谈话、游学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智。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论语》更是需要认真阅读,常常反思的的宝典。它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是超越时代的。我们要领悟它的精髓,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论语结合起来,常与大师做心灵对话,我想我们带给学生惊喜会更多,而我们也会在教学相长中收获更多的幸福。

第二篇:读书心得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中餐烹饪组

李云来

放暑假前学校发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即是《教师要学孔子》,对于孔子我们并不陌生,出生于鲁国陬邑,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还是易学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对其中的名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熟捻于心。那么,是否这本书就没有新意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目录,编者根据吾学篇、吾行篇、吾思篇的顺序编写此书,从中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这不是提醒我们要学习,学完了要行动,行动后还要思考得失成败吗?

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对于学校与管理部分看得极少,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足矣。而对教书育人、教与学部分阅读得很仔细,下面就详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在吾学篇中,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性相近习相远,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告诉我们要善学与善善思,学习改变每个人的命运。身为人师,学当广博,不能局限于某一狭隘的领域;学当精深,直至乐境。联想到习近平主席在教师节前的讲话,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该具有一潭水。随着知识的更新,国家和社会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温故而知新,才能更好的胜任党和国家的重托,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教师无须忧虑个人位置,而应该忧虑自己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怕没人知晓自己,只求自己能否成为具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尊敬的好老师。同样的意思习近平主席也说过。说老师要少考虑物质享受,要甘于平淡的生活,要多研究学问,少谈享受。

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的理解是全纳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愈重视,我校已经做到了零拒绝教育,所有适龄残疾儿童,不分家庭、不分种族,都能接受到优质免费的教育。但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生长环境、性格爱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我们要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还要学习《不同的人格 不同的教学》,真正了解学生。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对于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孔子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例如两个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是不是听了道理就马上行动” ?孔子对子路说,不行,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而对冉有说可以。我想起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时是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吗?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背诵,我们是否硬要比他背诵?而不是采取别的方式考察他是否了解?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认真看老师讲课,不喜欢发言,我们是否就把这部分学生视为不积极配合我们教学的呢?有的学生爱动,属于外倾型的,我们是否一再要求他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乱动?因材施教虽然只有四个字,可是需要我们做的太多太多。

在教育学生中。我们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爱人”是仁德的基础。做老师的更是这样,就没有教育!习近平主席说过,爱是师德的灵魂!孔子所说的“爱人”充分尊重了人性的需要。孔子提出了“恭、宽、信、敏、惠”等道德条目,“恭” 即恭敬,要以“恭敬”之心对待他人;“宽”即宽厚,做人宽厚,待人宽容自然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爱;“敏”即“敏捷”,做事要勤恳干练,“天道酬勤”,自然会取得成果。“惠”即“慈惠”,要有恩惠之心,经常资助他人,就能使别人幸福,自己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都能到此,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会早日实现。

具体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爱呢?要理解他们,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不仅要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行为的由来始末,还要了解他的心理寄托。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说教,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活动。

这本书带个我太多的感受,汇成一句话就是要像孔子那样当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注意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学习上,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了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自立于社会,我们要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工作。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要通过谈话、游学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智。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论语》更是需要认真阅读,常常反思的宝典。它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是超越时代的。我们要领悟它的精髓,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论语结合起来,常与大师做心灵对话,带给学生的惊喜会更多,而我们也会在教学相长中收获更多的幸福。

第三篇:读《孔子》有感

读《孔子》有感

定边县安边小学六年级(3)班

毕申慧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有着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和进取,他常说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已形象地说出了他学习的刻苦。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以礼仪为规范,以仁爱为根本。他将教育普及平民,培养了许多出身平民的人才,被天下人宗为“圣人’。孔子的一’生是清贫的,他三岁时,父亲死了;十七岁时,母亲也过世。贫贱的生活不仅没有使孔子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他发奋学习的志向。有一次,他向鲁国的襄子学琴艺。孔子了十多天,还不调换,襄子让他换曲子,可孔子说:“我虽然已经熟悉了这支曲子,但还没有领悟它的技术。”又过了一段日子,襄子让他换,可孔子又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人物形象呢。”又过了几天,孔子停下不弹了说:“我感受到了这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是周文王,曲子叫《文王操》吧!”孔子的孜孜不倦,认真,刻苦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在你遇到难题时,请大家想一想孔子,孔子是多么伟大啊!让我们向孔子的事迹,跨大歩,一步一步为明天而奋斗!

第四篇:读《孔子》有感

读《孔子》有感

上小学时,我背过《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我在家的行为准则。上中学,我背了《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孔子曾经有怎样的经历?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与爸爸去图书馆,终于找到了《孔子》这本书。书中讲到:孔丘的父亲叔梁纥由于儿子脚有毛病,决定再去外求亲。他来到了颜大人的家中,打算与颜大人的女儿成亲,颜大人来到房间与女儿们商量,他的小女儿颜征十分敬重父亲,就答应了。叔梁纥成亲之后,却不见生子,他很是着急,他们决定去求抱子娘娘,让他们生个儿子,没过多久,颜征果然怀了孩子,过了十个月,在山洞中生下了孔丘。叔梁纥异常高兴,抱过孩子,大吃一惊,把孩子给了颜征,说道:“这孩子相貌丑陋,怪的吓人。”说罢,长叹短息起来。后来,他还将孔丘私自扔进山里,颜征不顾刚生完孩子的痛苦,跑进山里把孩子找了回来。渐渐的孔丘到了三岁,他聪慧过人,又活泼机灵。可就在这年十月,叔梁纥离开了人世。颜征对孔丘说:“孩子,娘是为你而活着的。”说罢,向曲阜城走去。在曼夫娘的帮助下,他们在曼夫娘家旁边住下了。曼夫经常带孔丘去教堂看祭祀,孔丘一回来就向妈妈问这问那,颜征看孔丘如此好学,就说:“孔丘,娘一天给你讲一个故事,你要记住才行,好不好。”孔丘高兴地直拍手。一天中午,孔丘要求妈妈教他读书写字,颜征十分高兴,只用了半天的工夫就学会了200个生字。又爱上了《易》学,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成为了大学问家。可孔丘觉得依然不够,就驾起马车,来到了洛阳,找到了老子,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学富一车,回到了家乡,并开了一家私塾,专门教学。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沉思:孔丘虽然丑,可他却并不自卑,他依然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学;更勤奋;更加的聪慧,并且他还十分的谦虚,虽然他聪慧过人,还满腹经纶,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阳拜师学艺。他小时候妈妈虽然三十出头,却布满了鱼尾纹,他为了让妈妈省心,就三天不上学,在家里帮妈妈烧火,洗衣,做饭,到了晚上,还和妈妈一起编草鞋。颜征在他的帮助下果然气色好了很多。可想想自己,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是说功课太难,就是说学习太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自己多付出一些,多努力一些,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他生活在社会、整治大**的年代,他竭尽全力改革世界。他周游各地,还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必谈。虽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枉费,可是他从不气馁。他明知道他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

是啊,遇到困难心生放弃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孔子的坚韧与持守。

第五篇:读孔子有感

读《孔子》有感

长寿校区五

(二)班金天范

《孔子》向我们介绍了孔子的一生,孔子并非生来就是圣人,他也有过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孔子从一个呱呱坠地时头顶凹陷的丑小孩,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虽然有许多偶然因素,但是偶然中有必然,那就是孔子自身的勤奋好学。“吾十五而志于学”,在一个十五岁男孩子青春年少、最贪玩时期,他却在此时确立了自己的伟大志向,更是以行动向这个目标前进,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求教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知识日益丰富渊博。

向师襄子学琴一事,更让我深有感触。师襄子是鲁国很有名的乐官,孔子向他学琴,他在讲授了乐理知识后,教孔子怎样用指法音调去弹奏一首曲子,孔子认认真真地听讲,反反复复地练习,一连几天练习同一首曲子,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可以换新曲了”,孔子却说:“老师,曲调学会了,但奏曲技巧还未学好”。过了一阵子,师襄子又说:“技巧已学会了,可换新曲了”,孔子又说:“老师,我还没领会曲子的神韵,理解它表现出来的志趣呢”。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我听你奏曲,你已领会它的神韵志趣,可以学新曲了”,1孔子说:“我还没体会曲作者是谁,并想象他的为人风貌呢”。不久,孔子抬头仰望,若有所思地说:“此曲除了文王,还有谁能作得出来呢”!这一说,就连师襄子也为之一震,不禁对孔子大为佩服。我也在学钢琴,可常常有喜新厌旧之感,一首曲子稍微熟练了,便想换新曲,跟孔子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是汗颜,真要学习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钻研精神啊!

孔子还以“天行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虽然他官场失意,但仍然踌躇满志,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讲“仁”、“礼”。在周游列国路上,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受尽磨难。在逃离齐国时“接淅而行”,在鲁国分不到祭肉,在陈蔡被围差点饿死,在宋国差点被树砸死……他却荣辱不惊,为了理想中的仁礼之国,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样自强不息,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吗!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更应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地向着理想进发。

下载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孔子》有感

    与你同在--读《孔子》有感郝晓涛你,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你家境相当贫寒。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你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

    读《孔子处世之道》有感(范文)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刚进入社会的学子们,我们需要有作为,但有作为只是一个向征性的目标,只有走好其下的一步步才是关键,这就是要如何融入你的环境。否则会让自......

    读《孔子周游列国》有感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主要是讲孔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出生在鲁国陬邑,三岁时,他父亲去世了。据说,孔子从小很爱礼节,读......

    读《孔子世家》有感大全

    孔圣人——读《孔子世家》有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孔子以一个凡人之躯,化为圣人。春秋。一个生食人肉茹毛饮血的时间段,野禽四奔,人畜无分,他们都有自己既定的命运,畜生幸福些......

    《读孔子言论有感》

    《读孔子言论有感》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以及他的《论语》享誉中外,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我们尤其引以为豪。孔子的言论在当今世界上之所以能流传千年大家......

    读《孔子游春》有感

    读《孔子游春》有感 读完《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的感受,深深地在我心里烙下了印。这篇文章主要内容讲的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游赏春景,面对这样迷人的景色,让孔子想到水,......

    读《孔子拜师》有感

    读《孔子拜师》有感 高枧小学三年级王叶菡 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一课,我读后感触很深。 孔子一大名师,知识渊博,还千里迢迢、风餐露宿,来到洛阳向老子拜师学习。使我自......

    读《教师第一课》有感李平

    读《教师第一课》心得体会 飞龙九义校李平 并非教书久了就会有职业倦怠,只是我们疏忽了自我充电。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确实,《教师第一课》给我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