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摄影拍摄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们的关于“护国禅寺”的微电影终于完成了。在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
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大家积极的提出各种各样的主题,比如创业、乐队、毕业生等等,但都觉得不合适,我们一次次重新确定主题,直到瞄准了西门街,我们前往拍摄,但当我们到达了西门街,我们原本想要拍摄的老人却去了昆明,我们不得已中止了拍摄。我们再次开始讨论,讨论结果是去拍摄寺院,以及其中的僧侣,经过一番调查,我们选择了护国寺作为自己的拍摄点,连续两天到护国寺拍摄,但因为寺庙中的僧侣不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认为这样的纪录片过于单薄,于是我们再次决定放弃这个主题,同时也放弃了我们辛苦拍摄的素材。我们前往翠山寻找新的主题,这一次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拍摄对象,即位于曲靖市麒麟区翠山影视城风景区半山腰的“护国禅寺”。
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开始编写剧本,我主要负责的是文案部分,我和大家讨论如何去表达护国禅寺的精彩之处。然后根据讨论修改剧本,剧本的初稿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拍摄日期我们基本都安排在课余。前面几次拍摄,感觉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经过了几天却没有什么收获,常常在这拍完之后觉得不合适又换另一处。所以这一次,在拍摄之前,提前选择好拍摄场地,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将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提前准备好,一切有计划的进行。拍摄时,我们明显感到比前几次更加顺畅,每个场景我们小组也都拍了好几遍,最后剪辑的时候只取了其中一小部分的素材。由于天气的原因,以及场景的不同,每次拍摄前都需要对摄像机进行调节设置,是画面色彩亮度等合适。
片子拍摄好后,我们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井然有序,最后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配音我们用了现场收音和后期配音一起用,再用配乐让配音更丰富。最后,根据前期的脚本,通过各项制作,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我们的微电影基本完成。
在这次拍摄中,我对佛法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在她吟唱时,我们虽听不懂,但我们仍然从她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她的庄重,以及她对佛法的皈依之情。修行者虽然远离了红尘的纷扰,但只要此身尚存,就免不了受到生存的束缚,随着时代做出改变。
记得法师会在每天的中午、晚上在房内冥想,反思自己的过错,避免重复犯错,我们也想向她学习,时时自省。我们从她的功课中感受到了一种日复一日坚守信念才能拥有的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一天的拍摄结束,我们向法师郑重辞行,她向我们展示的是她普普通通的一天,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体验,她的笑容映射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我们向她做出最普通的祝福,这也是我们真挚的希望,愿她健健康康,寺院香火旺盛。法师终日与禅寺为伴,心存静谧,甘于孤独,日复一日的做着一个人的功课,我们在闹市中畅游,也要怀着敬畏之心,在喧闹中找到自己的净土。
经过这次拍摄,我们对于拍摄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进步。
第二篇:摄影拍摄计划书
×××拍摄计划书
拍摄内容第一项
拍摄主题:拍摄地点:拍摄场景:人员配备:支持情况:所拍摄地方简介:
拍摄内容第二项
拍摄主题:拍摄地点:拍摄场景:人员配备:支持情况:所拍摄地方简介:…………
第三篇:日落拍摄及摄影感想
日落拍摄及摄影感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们总喜欢用这句诗来形容短暂而美丽的夕阳,摄影让我们能够将美丽的夕阳留在眼前。
拍摄日落首先要选好时间和地点,我等待了好几天才盼来一个晴天,来到一个土坡上,开始了对日落的拍摄。日落时间很短,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我先用
相机的日落模式进行拍摄,观察了照片的效果和各个参数,再利用相机的M档拍摄,参考这些参数左右进行调整得到不同效果的照片。这张照片的参数为:光圈f/16,曝光时间1/1700s,最大光圈3.4,焦距 50mm,曝光补偿 0。拍摄日落不仅仅是拍摄西沉的红日,还有天空中瑰丽的云彩,波光粼粼的水面,夕阳逆光下的景物,夕阳中活动的人与物,这些在夕阳中都有着别样的魅力,让我们叹为观止。日落时,地面景物因有天空光照明,所以具有一定的亮度,但它与日光比起来,还是相差很大。所以一般需要选择选取折衷曝光。但是我选择了将照片的颜色调成偏灰暗的颜色,太阳处于九宫格的一个交点,发现这样带来了夕阳与景物之间强烈的明暗对比,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效果。对于云层,在拍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这个时候太阳的光线会从云后射出,形成很大场面的放射性光线景象,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还可以选取落日余晖中的建筑物,运用侧逆光拍摄,日落下的建筑物由于反射阳光,也会非常漂亮。玻璃上流
动的色彩也很美丽。
对于许多人来讲,摄影是一门艺术,而当某一事物被冠以艺术的称谓时,就变的遥不可及了,所以摄影对于我来说不是艺术,仅仅是我的一种工具,因为摄影,我可以记录下生命中所见的美好瞬间,于乱中取静,于糟粕中取精华。摄影类似于剪纸,却又不同于剪纸。剪纸与摄影都是做减法;剪纸可以说是无中生有,摄影却是有中取精。与绘画相比,摄影是一种选择性复制,绘画是随心所欲的再创作,但两者都需要作者独到的视角和巧妙的手法才能得到精美的有灵魂的作品。
我认为摄影时不应当仅仅依靠所谓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跟随自己的心,明确我想要得到怎样的效果,再进行反复的调节,最终得到自己心中所想的效果。摄影是一件亦简亦难的事情,想要精通很困难,想要掌握却不难。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和自己的亲身实践,我想我虽然没有能力拍出什么大作,但我已经对摄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懂得了怎样利用手中的相机以我心中所希望的方式留下我所见的美丽瞬间,同样学会了怎样去欣赏一张照片。不会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仅仅惊叹于一张照片的美丽意境,更加懂得了一张照片拍摄的过程中融入的作者的心血与智慧。
我想我对摄影的爱好不会仅仅止于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探索,用一台相机去记录心中的感慨与生活中的美好。
第四篇:摄影感悟
摄影感悟
摄影感悟摄影是这样一门艺术,连接时空、记录史实。它给大众传递的是历史,是现实,是时间与空间。它让历史定格,包括它的气息和氛围,它让现实延伸,带着它的魅力和遗憾。摄影以它无障碍的交流,向大众传递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既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既包括整体现实世界,也包括个体心灵世界,而且是这几个世界统一的总和。摄影为何?创作优秀的作品,把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凝聚在你的作品中。或者说把美凝聚在画面中,又或者说通过凝聚的画面来表达你的思想。说穿了,摄影最本质的东西不在摄影技术本身,而在于摄影之外的东西。“果欲学摄影,功夫在影外”。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没有对许多终极问题的积极追问,没有对世间本质的透彻理解,就不可能拍出伟大的作品。这个摄影外的东西
才真正决定了你能否拍出一流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你的作品的素质。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外化,也只能达到你达到的那个境界。热爱生活才能摄影。在大自然中,用镜头去翻阅清山绿水在春夏秋冬的变化中挥就的精美画卷,从白色的冬季看到五彩的春天,森林与山川的和谐、沙漠与草原的旷达、大海与礁岩的碰撞、天际与大地的展现……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自己在扩展、心灵在延伸、血液在沸腾。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镜头去体会人性的真善美、去表达生命的执着与坚强、去感慨人生的冷暖。伴随着镜头的不断变幻、生命历经一年又一年不同的承载,心灵历经一场又一场不同的收获。人生历经一次又一次不同的感悟,突然发现,忘记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摄影如同放生。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用另一种方式传递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和捕捉。于是,我写下了关于摄影与感悟的一句座右铭:在一瞬间捕捉人生的风迹,在一刹那顿悟生命的云影。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瞬间姿态,体味人间百态,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着可以让我们心灵震撼的瞬间,可惜的是整日为理想不停的前行而忽略了周围本可以打动心灵的美好。我们要学会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它们,如何用眼睛发现。摄影刚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镜头后的我们是什么感情,镜头下的那些画面正好是这些感情的折射。摄影有许多时候都墙角了作者某些意念,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透过图片更好的了解和读懂作者,境由心生。摄影,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风景,也记录了当时的心情。大自然的风光摄影,可以让你寄情于山水间,陶冶情操,表达心声,追求生活中闲情逸致的一面。暇时阅读唐诗宋词古典文学,亦能让你的摄影作品增添一份韵味与意境。久之,摄影人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摄影是一种心情的修练。假如你情绪不好,遇事激动。可能的话,你学学摄影,如果你能学下去,那你的性情可以得到一种改变,这就是修练。出家人坐禅是一种修练,书法、美术和音乐也是修练,当然摄影也一定是一种修练。每次跟着朋友们去摄影,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种感觉,我是非常的开心、畅亮。会把工作和社会上的许多浮躁的东西,在摄影的过程里,把它忘掉,至少可以得到当时的安宁和平静。当然这种修练一定是“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的,不会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至于技术,是把内在的我外化在作品中。任何人,只要肯学习,多看些书多实践,多观摩。三个星期就可以把一般的技术掌握好。首先是曝光问题,然后是构图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看书,实际多操作,观摩经典来初步完成。然后就是用光布光以及与人们的沟通问题。当然与此同时,要学会后期制作,photoshop的学习是少不了的。这个需要慢慢的摸索。拍摄是属于初次创作,ps属于二次创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对的。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大众在第一眼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就能知晓作品中的主体,摄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这个主题可以是一片山川,一条雨巷,一片落叶,一只小舟,亦或是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双憧憬的眼神,一个远去的背影,一滴雨水落在青石板上溅开水花的瞬间。另外,给摄影作品起一个适合的片名也很重要。比如,一只孤舟停泊在野外长满芦苇的岸边,这样的场景可以联想到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古诗的意境会很有韵味。合理选择景物的主体与陪衬体,近景与远景,把那些能更好衬托或点缀主体的陪衬体选入画面。而不必要的景物会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能减则减,从而使画面简洁。运用视觉上的“黄金分割点”与“水墨留白”原理。黄金分割点是指让主体在整个画面的适合比例的位置。一般来说,主体很少放在画面最中央的位置。不然会感觉构图太正,而水墨画中的留白原理,则是保持画面中留有空白之处,几个景物的相对位置比较谐调,比重适合,紧密稀疏有秩,看了有平衡感与和谐感,而不是因构图太满而形成压抑感。在横向与竖向构图方面,大部分的时候两者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相来对说,表现天空或山川的大气更适合横向构图。而表现雨巷的悠长更适合竖向构图。构图的细节方面,例如古镇小河的远处划来一只乌逢小船,那么小船的位置会非常重要,太远则看不清小船,太近则充满了画面而显得喧宾夺主了。因此要待到小船划到适当的位置,且船桨刚划出水面时,才是按下快门的最佳时机。遇水拍倒影,水中的倒影与岸上的实景,一虚一实对称美。值得一提的是,只拍水中倒影是极富想象空间的。景物的选择上也有所讲究,例如拍柳枝,最好是初春柳叶刚发芽时,或是柳叶疏密得当时。而不宜选拍仲夏时的柳叶,往往过于茂盛稠密。自然的不一定是最美的。曾一度认为拍出最自然的就会是最美的,最具感染力的,后来才知道并不是如此。就如同生活一样,太平淡就会过于单调乏味,而加了一点调味料后才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景色同样的地点,不同的镜头下却可以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情感、味道。这可能就是镜头影射的情感吧。镜头的后面有一双怎样的眼睛,有着怎样的思考的大脑,有着怎样的技术,有着怎样的情感,就能影射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很多时候摄影需要更多的是关于摄影者的修养,多年的积累,对生活对自然对情感对人生,只有拥有这些才可以将本相还原为本来面目。摄影与绘画都属造驯艺术范畴。因为都属于艺术,所以就有相通之处。一般认为,这种相通,就是心灵追求和精神属性的相通,即审美审艺境界的相通。在艺术表现和最终效果上引发人的心灵共鸣和震撼,是它们的共通之处。绘画用画笔,摄影靠相机,这是它们永远不会混同之处。“真相”是摄影不可逾越的底线。或者更直截了当地宣告,放弃了真相这个最基本的条件,摄影就不是摄影了。其实这些无助于摄影艺术的发展。总之,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每个人不同,就有着不同的艺术鉴赏方式。但美也有着大众的规律。但你不妨石破天惊,来一次旷世骇俗的创作,这样你的作品也许会剑走偏锋,得到意外的惊喜,成为传世之作。但这样的事情不多,但这个世界就没有不可能的事。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如果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会发现值得记录和留恋的东西很多。因为生活中有许多丰富而精彩东西,精彩的生活还要人去感受。而是要用眼睛去发现,用感情去思维,用心灵去构图,塑造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摄影,真的不应该只是记录,它应该是摄影师感情的表达,是摄影师某个观点的体现,它融入摄影师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一张照片有这样的元素,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才会耐看。
第五篇:年会拍摄、晚会摄影技巧
年末很多企业都会举行晚会等庆典活动,晚会、年会拍摄时如何能才能拍出好的照片呢? 在此潇湘传媒与您分享年会摄像、晚会拍摄中的一些常识。
一、掌握舞台现场光线的特性
舞台的光线概括起来说可以称之为“暗弱、多变、反差大”。因此在实际年会拍摄时要随机应变,要分析对各种色光的感受能力。由于舞台灯光很弱,而且演员是一直处在不停的动态,想获取清晰的照片对非专业摄影师难度很大,因此在年会拍摄、活动拍摄时企业通常会请专业摄影师,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选用大口径的镜头和适当的高感光度,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舞台光线的反差过大,影响层次单调的不良现象。舞台灯光不同于正常照明,往往随着剧情的展开不断变换,其明暗往往相差数倍,而且各种色光混合,使感光带十分复杂。当无法全面记录舞台景物的情况下,可采取“弃卒保车”的办法,参照主体的亮度来曝光!另外,色温本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但一般而言,用日光菲林会较佳,而用负片的朋友,则不用考虑此问题。
二、要选择正确的拍摄位置
舞台活动拍摄时的位置尤其重要。一般由于舞台是固定的,观众席也是固定的,因此摄影的拍摄角度就比较固定,不须前后、左右、上下来回奔走以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而言,前排中间的位置是拍摄舞台剧照比较理想的角度。如果你是特许拍摄的记者或工作人员,则可以变换拍摄角度。比如拍摄芭蕾舞剧,应在第六至十排左边靠走道的位置,可以清晰地拍摄到演员舞蹈时精彩的足尖动作,而你蹲在走道上拍摄那些腾空而起的舞蹈动作,能增添高耸凌空之感。如果是民族舞剧或是交响音乐会,那么剧场二楼的一排正中的位置是最理想的拍摄点,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进行俯拍,可以摄到雄伟壮观的舞台场面!拍摄戏曲时,因一般戏曲演出演员都是左进右出,而且主角出场后往往都有“亮相”动作,这正是拍摄的大好时机,最好选择第一排正中偏左一点的位置。
三、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注意构图的完美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