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基层心得(模版)
服务基层心得体会
什么是青春?青春,既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话题,又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时是无限美好的生活滋味,平平淡淡中的一种温馨享受,有时是一份静静的逍遥,有时是一份思念的遐想,有时又是一个甜甜的无边无际的憧憬。于是,诗情画意的梦,天真纯洁的幻想,无忧无虑的日子,就这样自自然然地汇集成一个灿烂的青春。青春,就好像满是贝壳的沙滩,我被这琳琅满目和绚丽缤纷吸引着,偶尔在一个漂亮的贝壳里放进我的梦想,我的梦,藏在贝壳里,漂进大海的怀抱。曾几何时,我们这些带着彩色梦想的莘莘学子们走进大学的校园,在被赋予“本科大学生”之称的青葱岁月里,用自己的青春肆无忌惮的高喊:年轻就是本钱。
2013年,在我的大学生涯结束之后,是缘分,让我进入了农业银行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银行业作为一项特殊的服务行业,给予了我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磨练。在前台工作的5年来,不仅让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客户,还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作为一线基层员工,我们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代表了农业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5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柜台工作是银行第一形象”的含义,我们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客户对农行的印象,关系到能否维护住客户,这要求我们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必须切实坚持前台工作的服务宗旨,做到热情周到,耐心细致,为客户办好每一笔业务,急客户所急,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满意。然而,工作总会有起起伏伏,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前台工作,总是避免不了出现差错,也避免不了与客户发生不愉快。对于差错,我总结经验教训,尽最大努力避免再次发生,对于客户的不理解,我努力做到及时沟通,耐心解释,争取客户的谅解。有时候,客户的不理解会让我一天的心情都很低落,我会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不受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有时候,客户的一句“谢谢”,就是对我努力工作的最大回报,就是在那一刻,我收获了这份无声的感动,也就在那一刻,我将这份感动默默地植入心里,在身后美丽葵花的金色光辉里,我的心开始随着这个强大又温暖的集体而跳动。我除了在日常工作中获得知识和业绩之外,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真情与感动,也许我们每一天都在重复的做着一些平常的工作,但是在这些工作中,我们努力为客户带去最贴心的服务,用农行人的热情感动每一位客户。
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对前台业务能力欠缺的严重性,这促使着我不断的学习进步,在苦练业务技术能力的同时,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具全面性。热情在,梦想就还在,感谢农行,给我这个宽广的平台,让我能够抓住青春的尾巴,在这个温馨的集体中完成自己的梦想。工作以后,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也有了更加成熟的新梦想,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并充实自己,累积工作经验,掌握多种业务技能,用过硬的业务为客户提供服务,用积极的心态完善并改进自己,与同事一起为各项指标的完成而努力,并在几年内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我还有自己的梦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工作中博出一番事业也不是好的员工。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的人才。把创新的热情化为创新的行动,为本行发展做出贡献。坚持“一言一行树农行形象,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挖掘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用周到、真诚的服务换取客户的信赖,换来客户对农行的好评。
2017年8月17日,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慕冰同志和党委副书记、行长赵欢同志分别寄语县域青年英才,指出:县域英才是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一代领导力量和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的先锋。总行党委高度重视对青年英才的培养,县域青年英才开发工程为有志青年到“三农”金融服务一线建功立业搭建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在总行党委的殷勤关怀下,我将珍惜韶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脚踏实地、敢于担当、刻苦磨炼,致力为中国“三农”事业贡献力量,为最广大城乡客户提供优质金融产品与服务,为股东创造持续一流价值回报,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搭建事业发展平台,着力实现与国家、社会、客户、股东以及员工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相处、繁荣共进,为实现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的农行梦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10月12日
第二篇:大学生员工公司基层服务心得感想
立足本职,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提升形象
为深化“转变作风,提振精神,提升形象”活动,使公司机关特别是近几年新入职大学生员工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及时深入一线,零距离、接地气为基层服务,公司安排了这次现场学习-420盘曲采矿法的机会。让我们切实了解到井下一线工人的作业环境及工作的艰辛。
一、思想上转变
直接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才能把服务基层抓实、抓具体、抓出成效;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才能得到群众的有效回应,才能帮助生产一线的同事们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工作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基层多交流、常接“地气”,重心下移、一抓到底,把资源向基层下沉,把服务向基层延伸,这是做好服务基层工作的首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的工作联系。多于基层单位联系、沟通,多到基层调研,认真倾听基层的工作意见,深入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对基层事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重大事项及时请示,经领导同意后,第一时间落实解决。
二、行动上转变
直接办事,埋头苦干。不赶浪头、不争彩头、不出风头,为了实现公司利益而埋头苦干,要有不等不靠、敢于负责、一抓到底的实干作风;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自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只有把心思都用在了扎根本职、服务一线上,把精力投入到抓好落实中,坚持在服务基层、服务一线。
三、方法上转变
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对基层工作的指导能力;深入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增强指导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认真倾听基层意见,创造性开展工作。认真倾听基层对我部门的工作意见,不断完善部门的工作程序,切实提高部门工作及服务水平。
我一定恪守职业操守,立足本职,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提升形象。为一线提供最细心最到位的服务。
第三篇:深入一线服务基层
深入一线
服务基层 推进部门“三定”工作有效运行
中源县委编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本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单位的宗旨,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制定,合理设置和调整机构,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严格标准抓落实。按照县委、政府及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对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设置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三定”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主要内容、时间安排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工作,政策程序明了。
明确责任强保障。县委编办根据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实际,对人员分工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及时组织县政府各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分片挂钩相关单位,对单位“三定”方案的制定进行指导,形成领导亲自抓、职工分片抓,“三定”工作制定层层有落实、人人有目标,为“三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开始村官生涯,觉得很是幸运。但工作一年多以来,我才发现,更多的是背负着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为人民群众谋发展的责任。
走出校门,踏上第一个工作岗位,应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首先,我是名村官,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我是名学生,学习如何服务。
一方面,入乡随俗,正确看待问题。入乡随俗不是要我们放弃自己已养成的好习惯,而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融入、理解、尊重他们已有的方法方式。农村的工作本就千头万绪,在工作中会发现很多不合理但是却合情的处事方式,不能否定他的合理性,在农村特殊的环境下它确是很有效的解决事情的办法,存在既是合理的,应该学会在尊重他们习惯的基础上开展我们的工作,这样能使我们的工作能顺利的开展,同时得到群众的认同。
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当好学生。尽管我们都是高校毕业,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工作经验的缺乏让我们在实际处理情况的时候显得比较稚嫩。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成为我们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向村领导和群众学习。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使自己更快的了解农村、掌握农村工作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我认为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首先需要树立信念,树立服务群众的信念。我们应该多“多闻”、“多问”、“多想”、“多做”。多听群众最
关心的话题、多问群众最需要的东西、多想如何帮助群众、多做有益于群众的事。
如今,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加大,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何真正带动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真正实现“新农村”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
很多群众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修路,发展经济产业等。诚然,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富裕是目的,但如何能让群众的富裕是可持续的就需要我们去引导了。其次,新农村建设不只是让农民从经济上富裕起来,更要让农民从知识上,思想上富裕起来。我们应该加大例如图书馆、文化娱乐设施等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素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培养出新农民。
在这一年里,我深刻地意识到,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在这里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随着与农村的接触、与农民交往的不断加深,我深深地感到责任的重大。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我相信在这广阔天地上必能圆了我的梦!
作者:XX
工作单位:XX区XX镇XX村
通讯地址:XX区XX镇人民政府
邮编: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邮箱:XXXXXXXX@163.com
第五篇:基层中医服务
为认真组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1]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中医药诊疗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利、可及、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目标。
1.到2013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以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含市、区,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逐年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1]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各地要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2)各参合县要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市、县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4)各市、县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各县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家和省有关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允许使用2年以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的特色中药制剂在辖区内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1)各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要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2)各县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要将中医科建设和中医药服务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按照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以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配备中医诊疗设备。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实施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每个县级中医院中医特色专科不少于4个。
5.加强县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建设,以市为单位达标率85%以上。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
1.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名以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3.8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每个市至少在1个有条件的县开展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5.各市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
6.各市要开展基层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完成全市中级以上职称中医师带徒(含带教)率达到30%以上。
7.各市要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3.开展中医药服务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各市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试点工作。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各县要在县中医院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各县要在基层中西医人员中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推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各市要组织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的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每年各市、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项目指标要求。
2.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3.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1.各县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办中医医疗机构。
2.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医保定点、人员职称晋升和中医药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开设中医坐堂诊所。
3.鼓励中医人员多点执业,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支持中医执业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点执业,为更多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市、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各市、县要制定并实施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中草药的政策措施。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市、县要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应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每年每个县要组织开展1次以上中医药科普宣传周活动,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80%以上的行政村、85%以上的社区和80%以上的家庭。[1]
三、重点项目
(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
2.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在全省至少建好1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个县建好1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4.制定中医一般医疗和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目录、基层适宜配备的中药饮片目录和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的中医单方、验方,供各地推广选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绩效考核时,将中医药科室达标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达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到2015年,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5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对1000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专科学历教育;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城乡基层培养6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遴选300名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为基层培养一批中医药人才;通过招聘(招募)、对口支援、订单定向培养等方式3年内为基层卫生机构引进6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城市医院中医师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满1年的规定,每年覆盖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不低于30%。
(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
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对全省未达标的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十二五”期末,以市为单位,85%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五)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培育和建设4个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其中2个重点专科由国家和省级资助建设,2个重点专科由市、县立项建设。
(六)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加强基层中医医院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建设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开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咨询、远程教育等功能。
(七)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项目。
筛选一批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到2015年,每个市创建1个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单位。
(八)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
创作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科普图书、影视、音像、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精品。[1]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各有关部门要把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求实效。各市、县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动员部署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目标管理。将提升工程主要指标纳入医改考核指标体系,统一考评,统一管理。2013年8月底前,各市要结合实际,细化制定目标任务,并组织对所辖县进行考核。
(三)监测评估。利用卫生统计信息和医改监测系统对各市目标任务和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结果通报。各市要加强本地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四)监督检查。省卫生厅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各市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检查评估,及时掌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度,督促各地认真完成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五)宣传引导。各市、县政府要加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