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节目制作心得
新闻节目制作心得
这次的新闻节目作业经过确立选题、新闻策划、拍摄采访到录播主持和后期剪辑,我们小组最终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此次作业,并且获得老师的肯定,这对于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很大的鼓励。但是第一次制作新闻节目,其中也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摸索,所以总结心得体会,我想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让我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换个角度,打破新闻报道的千篇一律,获得新意。
在确立新闻选题的时候,当时我们确立的选题是四个:
1、志愿者协会换届选举大会
2、微软创新杯我校代表队获全球第五好成绩
3、大学生创业中心新学期再现新气象
4、我校考研学子百天冲刺。齐琦老师审题后认为第二个选题有些不妥,因为此次比赛已经在七月暑假期间落幕,因此时效性不强。对此,作为此选题的主要策划人,我便对第二个选题做了略微修改,即对团队获奖情况做次要概述,而对获奖团队的采访并不侧重于比赛的问题,而是侧重于他们赛后相关感受和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和鼓励。而当时团队成员简雅楠学姐了解到我要提问的四个问题时说:“这几个问题确实比较新颖,还从没有人问过。”当时我的心里便有些欣慰,因为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我不希望我们的问题老套简单,我希望能从别的角度通过采访得到一些新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关于比赛本身。
通过这次采访我想到,一条新闻可能会有多家媒体报道,但是视角不同,就可能打破报道的千篇一律,从而获得新意。其次是通过对团队成员的接触,他们这群人带给我的一些感触和鼓励,比如简雅楠学姐说过的“热爱你选择的专业,保持对它的passion’’使我对于自身对待专业的态度进行了反思。所以我认为新闻采访并不只是为了完成新闻报道,一个有心的新闻工作者可以从采访者身上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这次作业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对于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第一个是在志愿者选举大会的新闻报道中有一个对于竞选者的采访,当时采访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背光的问题,导致画面偏暗。第二个是有两个选题做成了简讯的形式,但是由于对简讯概念的模糊导致简讯不简。这两个问题都是作业点评课上老师指出来之后才意识到的。以前总认为新闻专业中理论知识不是很重要,通过这次才发现理论知识的不牢固有可能导致一些低级错误的产生。而除了老师指出的两个问题,我也发现了同样是由于理论知识导致的几个小错误,比如有一个考验自习室学生自习时候的一个拉镜头,我们没有明显的起落幅,而这个问题金明明老师在上学期的课堂上也强调过很多次。还有某些画面构图也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观看别的小组的作业我发现存在这样问题的不只是我们小组。所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三、技术方面有待提高。
新闻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剪辑和特效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比如素材的格式转换,不同画面比例的协调。虽然在去年的摄像作业上已经对于大洋非编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技术方面仍然有待提高。我希望自己在课后能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
第四、学会合作
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这次我们小组的三名成员各有分工,在遇到分歧时候也会进行很好的沟通,在最繁琐的剪片阶段,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我们的进度,愉快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结果。所以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讨论和沟通,学会分担,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在此次节目制作中的收获。
以上就是在此次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收获,希望自己能在每一次实践中得到进步。
樊蓝舒
广电0901
第二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训练心得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训练心得
虽然这一学期的的两次《校园生活》节目制作都伴随着时间紧急,熬夜拍摄、内心不安等让人不淡定的状况,但是不得不说,通过这次训练我真的受益很多。
在第一轮的节目制作中,我们是第一组,我本人之前也没用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完全没有经验,所以根本没有认识到任务的严峻,就盲目去做。我们得到要做《校园生活》,需要报选题的时候已经是周三了,制作时间也仅剩下三天,当时没有经过多想就定下了《中蓝公寓食堂》这个没有什么深意又缺乏趣味性的选题,当天下午就去食堂内部拍摄了空镜,在中蓝公寓楼下随机采访了同学。第一次作业遇到的比较困难的事就是官方人员的采访,因为这条新闻也有信息发布的意义,所以让权威人士说出食堂开放的时间就十分重要,但是,学校的后勤和专门管理食堂的部门都不愿意接受采访,经过多次沟通才采访到及其有限的素材。后来经过紧张的剪辑,总算按时完成了。这次的新闻节目作业经过确立选题、新闻策划、拍摄采访到录播主持和后期剪辑,我们小组最终的完成了此次作业,并且获得老师的肯定,这对于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很大的鼓励。可以说第一次作业在慌乱之下做得很粗糙,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包容与理解。
经过老师在课上的讲解和上一次积累的经验,第二次的节目制作我们较之前从容了一些,经过几轮的选题讨论,我选择了正当时的主题——光棍节,基于上一次选题十分简单乏味的原因吧,我想把这次的新闻做的趣味性更强一点,但实际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越是有趣的话题对整个新闻的结构,形式设置安排等各方面要求越高。由于我个人能力经验的不足,完成后的新闻有几处“硬伤”,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的指导让我明确知道了自己在专业上的欠缺,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会尽量改正、规避的。
通过这一学期对新闻类采访,编辑的学习,首先我了解到采编播的重要性。首先说采集,拍摄空镜暂且不说,从采访角度,在采访过程中我学到了,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随便想想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其次,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还有,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最后,采访稿的成功在乎你的侧重面与常人不同,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侧面影射的社会实质。此外,我在后期制作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新闻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剪辑和特效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比如素材的格式转换,不同画面比例的协调。虽然在去年的摄像作业上已经对于大洋非编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技术方面仍然有待提高。我希望自己在课后能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做新闻报道,让我们有了对所学进行实践的机会,也正是通过这次宝贵难得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更好的,更加深入的对采编播的各个流程,各项分工,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在整个制作过程也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这次我们小组的成员各有分工,在遇到分歧时候也会进行很好的沟通,在最繁琐的剪片阶段,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我们的进度,愉快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结果。所以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讨论和沟通,学会分担,是很重要的。一个团队要有分工明确的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制作。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反馈组织工作的信息,为决策服务的专门性活动。我们信息员通过团队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我们进行深度报道所需要的信息。首先前期的策划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制定我们进行工作的方向,并且有一个全面,详细的概况,来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做好铺垫;其次是进行拍摄,这一环节很重要,是保证这个深度报道质量的前提。后期的剪辑工作也非常的重要,让我们把前面拍摄的串联起来,把不相关的减除,使得报道流畅而不烦躁。
作为电视摄影专业的学生,我想着重说一下新闻拍摄的感受。我们组在两次拍摄作业中,采取过镜前采访、录音、非正常拍摄等多种方式,访问前我们对所有的硬件设备、器材(包括高清摄像机、话筒、录音笔等)的完备和正常与否进行了严格检查。但是对可能遇到的障碍(如采访对象因顾及其他方面而不予配合等)没能做到预先估计,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也对拍摄采访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没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也没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十分可惜,以后我一定会吸取教训,尽量将前期工作做完备,以保证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我更真切的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摄像师的确要充分利用并懂得利用电视新闻的画面对运动现象的解释以及表现,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有说服力、最具有生活气息、最生动活泼、最有趣、最引人注意的动态变化过程。还有最最基础的问题,画
面的稳定,我们的片子中也存在镜头画面不稳的现象,我们在新闻拍摄过程中大部分是上架拍摄的,但是很多情况下要根据出镜记者的讲话及现场环境的不同,要有不同镜头不同景别的变化,所以在时间紧急时是用肩扛的。肩扛就会涉及到如何让固定镜头更稳,推拉摇移更均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注重锻炼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最后,向老师再次表达谢意,十分感谢老师在本学期给予我的精心指导,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策划案
电视节目策划
策划人:
指导教师:刘建钢
节目名称: 《“布”一样的世界——走进阳新布贴》
节目类别:专题片 ·文化风俗
节目时长: 30分钟
节目主题: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选题价值:
民间是永远存在的,但是民间艺术的存在和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取决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地域文化特殊就会培养特殊的艺术气质,封闭性保护了这样独特的性质。
民间手工艺就是这样封闭的传统自然经济、农耕社会的产物。
近一百年,民间手工艺正飞速走向消亡。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现,手工业种就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今已所剩无几。保护得再好的老手艺也无法改变无人使用或日渐减少的需求这一事实,而通过旅游工艺品保存下来的手艺和它的原版相比,只是徒剩躯壳。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打破了一切封闭,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落,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着,独特性正在消失。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岌岌可危。
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据推断,至少有200年的历史。基于阳新布贴多方面体现出的楚文化风格,阳新布贴作为楚文化的一翼,在人们探究这一地区的楚风积淀如何形成在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2008年6月7日,阳新布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阳新布贴成为世博会湖北馆的“座上宾”。
阳新布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阳新布贴面临着手艺失传和陷入夹缝之中的尴尬境地。本片计划通过拍摄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人等,重新挖掘阳新布贴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这门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同时为阳新布贴提升知名度,打开市场做出一定的宣传,展现“布”一样的世界。
节目结构:
本专题片将采用“放射式”的组织结构。围绕“阳新布贴”为中心主题,分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承等三部分。
主要内容:
1、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
缝衣剩下的边角余料能做什么?
在湖北阳新太子镇的妇女眼里,这些布料是宝。以黑色或深蓝色布料作底,可以用这些边角余料制作出精美的布贴,而布贴又可用来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儿童玩具。五彩斑斓、形态各异,小小的一方布,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为什么这些边角余料贴就的东西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竟然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1986年,湖北省民间美术展向全省征集民间美术作品。阳新美术馆美术干部尹关山跑了18个自然村,最终发现了这些古玩意,经精心整理,重新命名为“阳新布贴”。当年,阳新布贴第一次出现在“湖北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由尹关山设计,四位老人熬夜耗时近三个月,完成了《大虎头》、《狮子抛绣球》以及《麒麟踩八宝》等7幅巨作,作品参加了“第一届中国艺术节”。1989年后,尹关山设计的作品又先后被送往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被许多外国友人拍摄和临习。
形式:模拟当年场景,情景重现。
采访尹关山,以及当年参与制作的四位老人或其家人。探寻当年发现和制作参展的细节。呈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
2、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价值所在布贴画内容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麒麟送子、观音坐莲、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
形式:用简洁但是完整的画面呈现补贴制作工艺的全过程:画设计——剪纸——粘贴——拼图——盘线——打磨。其间用解说词,解说制作工艺和流程。对给特写镜头。穿插中国美术馆相关专家的采访,谈论阳新布贴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3、阳新布贴手艺传承的现状
阳新一带,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学做布贴。出嫁前,姑娘们将边角料的布制作成精美的披风、新婚床品,或门帘装饰。这嫁妆,既能装饰新房,又能显示新媳妇的聪明手巧。姑娘们出嫁时,还会将做嫁衣时剩下的布角装进“布角包”带到婆家,闲暇时为孩子做各式好看的衣物、鞋帽和布贴玩具。
然而现如今,一方面,优秀的老手艺人渐渐老迈,大多数已经不再从事布贴制作;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女孩子,却对这门古老的手艺不感兴趣。老一代的补贴手艺传承堪忧。
今年4月22日,在阳新县文化馆成立了阳新传习所。文化馆里阳新布贴被打造成工艺美术鉴赏品。传习所里,十多名师傅从画样到裱框,流水作业。如今的阳新布贴,也进行了改良,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2011年初,武汉户部巷风情街上,还开了一家阳新布贴展卖店。
形式:拍摄老手艺人的家里收藏的布贴艺术品、传习所、展卖店,穿插对老手艺人、年轻农村女孩、传习所师傅、工艺品店主的采访。着重体现手艺的衰落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以及外界对这种古老手工艺品的好奇。
特别注意:
拍摄是尽量展现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民间传统韵味。
本片为放射式结构,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由解说词自然串联起来。
画面拍摄时应注意景别的选用,在展现工艺细节时,多用特写镜头。同期声录音、画面
录音追求高品质、高清晰度。环境声的录制十分重要,应尽量采集工艺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和农村的自然声音。注意将背景音和采访分开。
适当插入符合本片画面或情感基调的音乐,以乡土音乐或民乐为佳。
拍摄安排:
1、拍摄前期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整理成文案
2、与计划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准备采访提纲
3、撰写脚本与确定拍摄方案
4、实地采访、拍摄
5、后期制作剪辑
拍摄场点:
湖北省阳新县太子镇、富池镇、白沙镇等布贴艺术流行的村镇
布贴艺人家中
中国美术馆 湖北省美术馆
阳新文化馆
户部巷阳新布贴展卖店
人员安排:
编导:1名
摄像师:3名
录音师:1名
解说词配音:1名
后期技术制作人员:2名
摄制周期:
4周
第四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课程设计报告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项目描述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是继《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课程之后而开设的新闻专业的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必修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新闻业务课,在本课程中设置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课程设计实验,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一次实际操作的机会,因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基础课。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课程设计要求小组成员能够共同协作完成新闻的采访、拍摄和后期制作一档30分钟左右的完整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要求选题具有新闻性,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最终成果形式为视频节目和课程设计报告构成。
二、课程设计基本过程与项目重点内容
1、分组,确定本小组由7位同学组成。由小组讨论结合当前热点话题,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本组最终确定9个选题华北科技学院毕业生晚会系列报道、大学英语四六级报道、3号教学楼施工进展报道、基础部免费教游泳报道、图书馆期末占座热报道、公益实践爱心义捐报道、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表彰大会、纪录片导演朱春光交流会、校园图片报道。
根据以上选题,撰写节目策划案。申请摄像机和录音室使用。
2、根据选题设计采访方案,小组各成员分头联系采访、进行前期采访及具体拍摄。
在《免费游泳教学》《公益实践活动》中我担任记者,在《四六级考试》《3号楼》中和本组成员一起完成采访任务;我为《四六级考试》《3号楼》提供了视频素材;完成了图片报道中的“学期末校园内的打印店生意火爆”、“北区水房故障导致停水”和“7号楼旁垃圾堆填区”的新闻图片拍摄;撰写了《四六级考试》《公益实践活动》的新闻稿,并为其配音。
3、剪辑和制作:
①、读素材;
②、确定主持人串联词,并选择场地进行录制;
③、确定节目中的特技、字幕的类型和出字方式;完成音乐材料的搜集等;
④、节目的初剪,字幕、特技、音效的制作。
我完成了《四六级考试》《公益实践活动》《图书馆占座》《免费教游泳》四条新闻的剪辑。
4、后期包装:
①、片头、小片头和片尾的制作,最后进行整档节目的串联;
②、出节目成品VCD/DVD。
三、总结课程设计的优缺点,指出项目的核心及实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优点:课程设计时间充足,内容设置合理,新闻实验室的使用方便,新闻录音室的使用有序,摄像机充足,指导教师的指导细致认真。同时华科的游泳馆、基础部、大学生艺术团,公益实践协会也为我们采录新闻素材给予支持,积极配合采访。
缺点:剪辑与制作部分的技术指导不足。我们缺乏对专业非线编辑软件的操作学习,对视频特效、字幕的设计也缺乏理论基础。
核心价值:通过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在节目采访、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独立承担其中的一项具体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流程,独立进行新闻选题的寻找和确定,协同进行电视新闻的拍摄及后期制作和合成,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及电视新闻的拍摄、制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改进意见:希望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指导教师能加强剪辑和制作技术方面的指导。
展望:本实验课程为设计性实验,任课教师只给出实验的要求,具体内容需每组同学根据自身的观察和实践来展开,出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因而本课程设计十分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让学生促进相关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设计是华科新闻学专业所独有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基础课,必将越来越发挥其作用。成为新闻学专业的支柱课程。
四、收获、体会
我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既参与了节目的策划也参与了最后的实施,尝试了记者、摄影、编辑、后期剪辑、配音等等角色,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同工种的工作内容,锻炼了自己全方位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根据前期策划对选题进行采写和文字稿的撰写。并且与另外两名组员一起讨论确定了稿件的排序。
其次,通过制作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我对整个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样式、表现形式、编排形式和采制要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增强其电视新闻创作的实践能力;
最后,为了制作一个完整的消息类新闻节目,我必须熟悉制作软件的情况,并学会使用。我基本能够掌握会声会影X4进行视频剪辑,同时用cooledit进行了音频处理。
五、电视新闻节目作品VCD/DVD
第五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报告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基本概况
实习性质:本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新闻采写、电视摄像等相关课程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学生已掌握的诸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本生产实习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电视新闻采写和制作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对学生掌握整个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基本架构和节目策划要求有很好的锻炼,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
1.通过生产实习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加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整档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能力。
3.运用摄像机、非编系统、电脑等完成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培养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能力。
4.通过生产实习,了解职业责任、道德规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日后走上电视新闻或视频新闻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第六学期第16周,为期一周。实习指导教师:张玲玲。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一)具体实习内容包括:
1.生产实习见面交流:
2.请专家或一线记者讲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知识:
3.节目制作软件使用
4.后期制作流程学习
5.作品刻盘
(二)实习要求
1.要求学生严格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具体安排,遵守实习单位纪律;
2.每天如实写出实习日志,记录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及建议等;
3.实习结束后要求完成实习报告一篇,不少于2000字,统一用B5纸打印,并使用统一的实习报告封面。
4.实习期间须将学生本人的联系电话以各种方式通知实习指导老师,以便指
导教师对学生的现场检查及平时的指导与联系。
三、实习时间安排
第1天:举行实习动员会,全体学生及指导教师参加,指导教师传达实习内容。提出实习目标、实习要求,安排实习内容、实习环节,明确实习任务,进行分组,确定本组成员为7人。
第2天:请专业人士向同学讲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熟悉制作软件的情况,并学会使用。
第3天:各小组分组讨论本组的计划,选定新闻选题,新闻节目样式,对稿件进行采写和文字稿的撰写,根据给出的《电视新闻节目文字稿样式》进行内容组织和排版,出完整的节目稿。
第4天: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报告的撰写。每位同学根据自身在本次实习中所主要承担的工作以及切身的体会撰写实习报告,要求每人一份,每份2000字。
第5天:各位指导教师面批实习作业,并举行实习的总结会。在总结会上,要对本次实习的成果进行通报,并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四、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此次生产实习单位是华北科技学院。华科新闻系除了向我们这次实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包括新闻实验室的使用,新闻录音室的使用,摄像机的使用外,还向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每天都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在新闻办公室帮助我们修改稿件,为策划答疑。同时华科的游泳馆、基础部、大学生艺术团,公益实践协会也为我们采录新闻素材给予支持,积极配合采访。
五、实习过程及实习的收获、体会
(一)过程:
1指导教师传达实习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创作。
2学生分组。将2009级72名学生分为10组左右,每组7-8人。
3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样式、电视消息的表现形式、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要点等。
4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和确定新闻选题,本】组最终确定9个选题华北科技学院毕业生晚会系列报道、大学英语四六级报道、3号教学楼施工进展报道、基础部免费教游泳报道、图书馆期末占座热报道、公益实践爱心义捐报道、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表彰大会、纪录片导演朱春光交流会、校园图片报道。确定本组节目的宗旨(向全校师生及时提供校园内大小新闻信息),确定本组的播报样式(采用二人播读稿件的形式,体现出庄重的风格)。
5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文案的写作。
6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报告的撰写。
(二)收获体会:
1对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前期策划进行讲解,使我对整个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样式、表现形式、编排形式和采制要点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增强其电视新闻创作的实践能力;
2为了制作一个完整的消息类新闻节目,我必须熟悉制作软件的情况,并学会使用。本次实习我们组统一使用会声会影X4剪辑视频,我基本能够掌握此软件,同时用cooledit进行了音频处理。
3在本次生产实习中,我根据前期策划对选题进行采写和文字稿的撰写。并且与另外两名组员一起讨论确定了稿件的排序。具体担任了节目组的记者,摄影,编辑,后期制作和稿件配音。
记者:在《免费游泳教学》《公益实践活动》中我担任记者,在《四六级考试》《3号楼》中和本组成员一起完成采访任务;
摄影:为《四六级考试》《3号楼》提供了视频素材;完成了图片报道中的“学期末校园内的打印店生意火爆”、“北区水房故障导致停水”和“7号楼旁垃圾堆填区”的新闻图片拍摄;
新闻稿撰写及配音:《四六级考试》《公益实践活动》
后期剪辑:《四六级考试》《公益实践活动》《图书馆占座》《免费教游泳》
从节目的策划到最后的实施,从记者到后期剪辑等等角色的尝试。我在此次生产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同工种的工作内容,锻炼了自己全方位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六、合理化建议
本次生产实习,实习时间充足,任务设置合理,设备充足。指导教师的指导细致认真。唯一需要加强的是剪辑部分的技术指导。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指导教师能注重技术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