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菊花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14:2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墨菊花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墨菊花学习心得》。

第一篇:水墨菊花学习心得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宁可抱香枝上死,不随黄叶舞秋风

10中文1W 10111122 周逸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作为“花中君子”之一的菊花,尤为引人注目。诗人们赋予菊花各种不同的意象:表现君子清新高雅的人格精神和隐逸的品格以及宁折不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人菊合一的精神境界。这两种不同的精神,共同存在于菊花这一种意象中,却能完美的融为一体,这一点尤为值得玩味。

中国古代诗歌中,以花卉为对象的诗歌浩如烟海,因此很多花卉都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西洲曲》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再到广为人知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歌喜欢以花卉为吟咏对象,梅兰竹菊是花中的“四君子,”其中菊花尤为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反复吟咏。为什么菊花能受到广泛的关注呢?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态美丽清香宜人,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立的品格,是因为菊花在寒风中怒放的勇气,“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因此菊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成为了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意象。

菊花,清香胜荷,性秀神傲。位在“花中四君子”之列,又归于“花草四雅”之属。因菊花秋开,秋令在金,故以黄色为正,又称“黄花”。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菊,花之隐逸者也”,又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而细辨此语,可谓差矣。自晋以来,及至唐宋,恋菊者多矣。

菊花进入文学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中就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虽然此诗中菊花还是点缀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咏菊诗,但却成为后世浩如烟海的咏菊诗词的滥觞。

魏晋时期,咏物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阶段,纯粹的咏菊韵文也开始出现了,如成公绥的《菊颂》、郭璞的《菊赞》、袁山松的《咏菊》等作品,或描写外形、或赞叹妙用、或颂扬品质,都是对菊花的集中表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饮酒》等诗中对菊花的吟咏,更是在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是咏菊诗词创作的高峰,几乎所有著名诗人、词人都曾创作过吟咏菊花的作品,表现特点也大多由重外形描写而转趋于重内涵发掘,使菊花的历史文化意蕴得到逐步定形、强化。

综观中国历代的咏菊诗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着重描写菊花雅致的姿容、颜色;有的则着重表现菊花独有的内在气韵。有的直抒胸臆,述说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有的则采取比兴寄托的表现方式,通过菊花,以隐曲幽微的笔触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愫。菊花被历代文人所咏叹,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篇,而菊花意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隐者的超然洒脱

中国古代的文人喜欢把具体的物品赋予品德的含义,菊花就被赋予了象征君子的高尚品德的含义。当春天姹紫嫣红的时候,看不到它的身影,而北风肃杀的时候它却迎风盛开。正因为如此菊花就有了傲然不屈,意志坚强的品格,因此备受古代文人们的称赞。白居易说:“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菊花不肯在春夏开放,这种不肯媚俗象征着君子的高洁。菊花即使凋谢之后,仍然花瓣不落,傲立在枝头。即使已经身死,却仍然不肯向严冬屈服。这种菊花宁折不弯,至死不变的风骨,正是君子高尚品质的表现。正如古代的诗人大多怀有报国安邦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许多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于是菊花也便具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这一类的诗歌数量很多,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这首诗中,菊花是远离尘俗、孤芳自赏的隐士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洁身自好、高标独步的人格情操的映射。

同时菊花还象征着隐逸的品格,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少有大志,怀着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步入官场。但六朝严格的门阀制度,黑暗的官场,将他的满腔豪情浇灭。他终于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从此退居田园。从陶渊明开始,归隐田园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理想。从《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开始,菊花陪伴陶渊明度过了孤寂的隐居生活。菊花也成了,支撑他精神世界的一种物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随着这首《饮酒》(之五)的广为传播,使菊成为了陶渊明的代名词。以后的历代文人,也如陶渊明一样,归隐之后也多爱菊花。因为在繁华躁动的尘世中,一定无法体会到菊的幽香。这一类的菊花诗还有很多,无不体现出作者的隐逸思想。诗人们往往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坎坷时,往往创作菊花诗。显示出当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只好遁入山林和陶渊明一样做一个隐士。这种行为不过是文人士大夫,在现实中遭到挫折时,一种无奈的选择。

二、宁折不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人菊合一的精神境界 与上一中精神相反,菊还有积极向上的执着追求。从菊宁愿干枯在枝头而不落,诗人们想到了坚守节操。每当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总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在这个时候菊坚守枝头宁折不弯的品格就得到了充分体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我们知道了“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在苏轼看来菊要更胜一筹,无论环境如何,菊总是坚贞不变。陆游辛弃疾生不逢时,但为国之心却是“虽九死犹未悔,”陆游感叹道:“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这不正体现了菊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例如,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赋予了菊花新的内涵。他在《题菊花》中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纵观全诗,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他的另一首诗《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全诗这样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首诗中,诗人也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菊花名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寄托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人格理想,花之形和诗人高尚的灵魂融为一体,造就了永恒的美。千秋万代士人百姓,不论是否知道屈原与陶渊明,是否读过他们的诗作,都可通过凌霜盛开的菊花,与诗人的灵魂相晤,走进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心灵世界。

三、游子感时伤怀

古人有重阳佳日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习俗。诗人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块垒。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杜甫的《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最著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自己的丈夫所作。最后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为脍炙人口。这三句用西风吹卷帘幕,露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她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语言清丽高雅,文雅优美。

在本学期开设的绘画课上,在我一笔一划临摹梅兰竹菊时,老师一直在强调画画其实是在画心,是追求笔性与心性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体会到,画梅兰竹菊,并不仅仅是关于笔墨和题材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过程。

如今,菊花经过园艺家门的精心培育,品种花色日益增多,正以千姿百态的花型吸引了众多的观赏者。似乎人们喜欢的仅仅是菊花的形式美,它所象征的人格美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对个性发展和人格独立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以及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正把人们不断裹挟到潮流和时尚中,以不知不觉的方式剥夺着人的个性和独立人格。所以,菊花所象征的人格美仍然有着巨大的魅力,我们在观赏和临摹菊花时,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精华和陶冶。

第二篇:水墨构成学习心得

水墨构成学习心得

2014263225 仲荧

两个礼拜总共为期四天的水墨画的学习,在我还意犹未尽的时候便戛然而止了,有些许遗憾,但心里也知道,喜欢的事情,总归是有热情的。

仔细回想,我似乎学到那么些皮毛,但仅仅是皮毛而已,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门类,其奥妙博大精深,其实这仅仅四天便能参悟的。但还是想谈谈自己一些小想法与小感悟。

水墨构成,讲究水与墨的融合,水的多少,墨的浓淡都需要控制,从沾水的碟子,笔的种类与触感,到纸张的厚度等等都有其技法。刚开始的时候不太敢下笔,一是怕下笔了失败了毁了一张好好的纸,企不是浪费,再来也怕画的不好惹来同学们嘲笑,而且水墨也掌控不好,自然是不敢下笔了。无法子只好请老师示范,看着倒是简单,才几笔的功夫,一根竹子,还有三三两两的竹叶就完成了,看上上去也颇有味道,在肆意地画上几道,几块石头就出来了。好生生成了一副坚韧不拔的样子,极有意境,同学们自然是拍手叫好。老师又画了几笔,几条生动的大肚子鱼就完成了,起初是不像的,多添了几笔倒是一副活生生的样子的。

示范结束也该自己画了,我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找了一副简单的,也是摆好装备像模像样地动起手来了,下去第一笔就后悔了,本该是从下往上的竹节,硬生生下笔就错了,也只能破罐子破摔,接下来改正了。好不容易颤颤巍巍完成了,却感到十分不如意,最后倒是真被我糟蹋了。但是也不能放弃,看了几页书,重新选了一幅画打算一笔一画临摹起来,仔细看了讲解。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用墨时浓淡十分重要,用墨亦如用色,浓淡相生相融。

先提笔画荷叶,用淡墨,一气呵成,大块面的荷叶,边缘实,中间虚,特别要注意不能画的沉闷,就显得不透气了,也要注意疏密变化。接下来就是荷花了,荷花应先蘸取胭脂色的墨,便勾勒边染画出荷花头的形状,先画近处的花瓣,要注意花瓣的大小,疏密和浓淡,左右花瓣不可对称,应有多有少,有松有紧,形成变化多样的姿态。

一幅画倒是作好了,看上去也挺像,就是总觉得拘谨,也有些沉闷。再后来老师示范了几幅,多是一些写意画,靠感觉而来,重意而不重型,看上去也是别有一番意境,回去临摹了几幅罗贯中的画,手脚倒是显得放开些了,作画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然后把之前借的几本书也都扔在一边,开始自己随意的发挥了,一时间感觉也来了。相比之前拘谨注重形态,我自然喜欢现在肆意发挥的感觉,当然也不熟随意地来,也要注意疏密,块面点线的结合和浓淡的搭配。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算是大致将水墨画入了门,还有许多要去考量的学习的。四天的学习自然是远远不够了。挺喜欢画水墨画的感觉,所以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大抵忙过这段时间,自然也会多练练,多画画,不是只求个结果,难得画画也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第三篇:水墨探索

2014-15学上学期八年级美术讲学稿

课题:水墨探索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现当代水墨画的美和意境,感受画面所表现的理念。2.大胆尝试各种新技法,体验水墨探索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各种新材料、新技法的探索。

三、教学难点:对现当代水墨画的欣赏,尝试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作品的意蕴。

四、课前准备

国画工具,现当代水墨作品图片于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进入21世纪,不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墨画也一样被发掘出了现代特性。

从当代比较前卫的艺术家水墨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已出现了各种尝试创新的水墨技法,如水拓法、喷染法等。1.介绍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单调,意境丰富。黑白调子的水墨画早期都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虽然仅有黑与白,但因为纸色的关系,其实是略为偏黄的。彩色的水墨画在近代有泼墨山水的应用,也有水墨动画的应用。与水墨画有关的还有水墨版画。与一般版画不同的是,水墨版画虽然也是木刻版画,但使用宣纸做为纸材,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水墨印刷,层层渲染的效果,使得每一张作品都明显不同,也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2.老师演示创作一幅现代水墨作品(学生有序观看)3.提问:现当代画家在探索实验活动中创作的作品是水墨画吗?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小组竞争,加分)

二、课堂发展:

⑴比较欣赏:范例导赏,分组讨论。

分小组欣赏、讨论,选派代表与大家分享体会。(加分)

⑵合作探索:①引导学生构思构图,根据构思选择所需材料进行尝试;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利用新技法创造效果奇特的作品。

三、创作表现:小组讨论、构思,选择所需材料,设定创新方案;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作品。

四、布置作业:用水墨晕染、拓印、滴洒、板刷等手法创作一幅水墨作品。

五、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教师指导。

六、展示学生习作,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第四篇:水墨探索

水墨探索

课题:第二单元 奇妙的水墨世界 第二课 水墨探索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现当代水墨作品的欣赏和“水拓法”“撞粉法”两种新技法的介绍。新世纪的中国水墨艺术呈现的是一个开放的、自由对话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当下中国绘画多元化的格局,使学生了解到这一格局的存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必要的。同时,“艺术不仅只是表现美,而是一面时代的镜子”,老师应启发学生注意关注当下社会文化问题,用人文主义的情怀初步探索艺术与人的关系。

另外,现当代水墨艺术涉及到综合材料、符号语言、哲学观念等多个领域,是一个既前卫又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基于初中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图片欣赏,提示学生重点赏析画家所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法表现出的的独特画面效果,创作表现时,老师可与学生一起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实践探索,从而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极大的乐趣中参与水墨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学习用泼墨的方法表现画面意境。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泼墨画的练习,感受泼墨技法中的笔墨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尝试水拓法和撞粉法的运用效果。2.较高要求:较好地运用水拓法和撞粉法进行水墨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3.个性探究:大胆尝试其他材料和技法进行水墨创作。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三、教学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技法,团结协作地完成作品。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成果。

(2)教师评价: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

第五篇:水墨风景画教案

水墨风景画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教学难点

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到大山游玩常常会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使我们很想用笔把它表现下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水墨风景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34页认真欣赏。(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幻灯片中的作品)

1、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这就是水墨画。(出示课件)师(提问):大家觉得它美吗,美在何处? 生答师总结:它若影若现

2、出示课件:这三幅大师作品,描绘的是同样的内容,概括的说画的是风景,详细的说它画的是什么吗? 生答师总结:树和石头 师(提问):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答师总结:就是云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三、学画松树

画好树和石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松树(出示课件)这就是松树。

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松树有哪些基本特征

(1)树的枝干从粗到细(其实这是所有树的基本特征,如果从细到粗,那么这棵树就倒了)

(2)树皮一圈一圈,像鱼鳞。(这种画法叫鱼鳞法,出示课件)

2、经过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松树的基本特征,可以开始画它了。

需要如下

(1)画松树从树干开始,从上往下画,松树枝干形态各异,树干朝下(示范)(2)画宽树干画树皮,鱼鳞画法,其实就是半圈半圈

(3)树叶画法:松树的树叶叫松针,松针的形状很多,有马尾形的,有扇形的画松针要一丛一丛的画,将大量的松针进行堆侧,注意聚散。

(4)最后加些细节,这叫点苔,主要代表断了的枝干,同时也代表苔藓(松针示范)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下载水墨菊花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墨菊花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墨印刷机操作规程

    水墨纸板印刷机操作规程 生产前操作规范 一、机器检查工作 1、对机器进行以下常规检查; (1)查看机组内和工作台有无其它物品。 (2)检查各油位是否正常。 (3)擦拭并检查印版有......

    《水墨动物》教案大全

    《水墨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对写意动物的临摹,让学生初步掌握写意动物画的基本技法,对写意动物话有基本的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对......

    《水墨风景画》-教案

    水墨画风景教学设计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实验小学孔浩 教材分析: 中国山水画以独特的方式描绘山川自然景观,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风景画。教材导语明确了本课的任务,并确立了热......

    水墨天下诗歌

    轻提湖笔稍转,水墨丹青跃然笔下,应是谁怨、秋风瑟瑟,纯白宣纸滴染朱砂。杯酒且停,为君描绘南山孤影寒鸦,偏锋侧卧、心念电转,观那堂前燕入百姓家。落笔焦浓重淡,远山青黛都付淡墨青......

    水墨荷花教案

    水墨荷花教案 余江韬奋学校吴 炜 教学目标: 1、学习祖国传统绘画,传承民族精神,陶冶美好的情操。 2、通过国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与才能。 3、学习用泼......

    水墨古韵5篇范文

    水墨古韵,一地诗香 播音员:靳文佳 花谢一方,散落成诗;梦碎一地,宁落成雨。沏一壶香茗,听一曲琴音,拾一抹心情,读一段美文,指尖轻轻敲打,慢慢放飞心情。淡淡素笺,浓浓相思,悠悠岁月,袅......

    水墨动物 教案

    课题: 写 意 画 之 动 物 课时: 一课时课型: 绘 画 课 授课对象:七 年 级 学 生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写意动物的技法,进一步了解中国名族绘画的优良传统,还融入了我国悠久......

    美术水墨教案

    《美术》第一册 《水墨游戏(一)》教案 教材分析: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课是小学第一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