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4: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几个突出问题

在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安定有序是构件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基本保障。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对于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洛南县显得特别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大发展环境下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便成为打牢党的执政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社会改革使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了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化解矛盾有效、教育管理规范、法制环境优良的格局。然而,在看到农村社会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出现了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在新形势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益分配出现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显出来,其范围包罗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表现在:一是土地、山林的权属纠纷。如在农村土地延包过程中,三十年不变的跨度很大,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转包、退包、反包、继承或征用等流转行为,如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矛盾纠纷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土地为核心的资源要素价值越来越得到农民们的重新认识和维护。因此,在推进城市化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进程中,导致群体性事件苗头和事件时有发生。土地和山林的权属纠纷因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并伴随有政策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调处难度大;二是村级村务、财务及村干部素质问题。当前,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在推进农村建设中,确有不少村干部为谋求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财务收支状况不规范,重大决策不民主、不公开,因而容易造成村民误解,引发村民集体上访。更有少数村干部搞糊涂帐,甚至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在处理问题上,认人唯亲,拉帮结派,亲亲疏疏,对农民的反映往往得不到及时处理。

二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失地农民安置等相关政策相对滞后,往往引起农民的误解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有相当一些农民用现在的眼光重新看待过去已被征用土地的价值,觉得自己太吃亏了。这些人在群体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再夹杂着个人权欲和利益因素,往往错误地奉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观念,从而采取冲击政府、堵塞交通、越级上访等极端方式,以人多势众和把事情闹大来迫使有关部门满足其不合理要求。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目前一些企业由于思想意识以及资金、技术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料现象,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协调沟通不足,极易引发群众的不满。

三是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引起的不稳定因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普遍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洛南县创建“平安洛南”的工作目标以来,围绕建立维稳机制、调处模式、探索维稳格局,刑事案件、企业生产及道路交通等方面治安形势总体好转,但存在问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刑事案件中发案总数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在高位徘徊,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道路交通、消防事故等安全隐患相当严峻。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和驾驶人员大幅度增多,而相对的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无法在短时间内到位,势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多的隐患。

四是“干群”关系紧张引起的不稳定因素。近几年来,围绕承包田、山地归属、邻里建房及家庭的纠纷逐渐减少,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已发展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事实上的社会稳定焦点问题。尽管这些矛盾从总体上看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把握不好处理矛盾的时机、方式,就有可能演化成群体性事件。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日积月累,相当一部分村民心不服、气不顺,导致“仇官”、“仇富”、“仇警”心理日益膨胀。近年来,发生非利益群体参加的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原因 正确了解农村社会稳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从政府、社会及农村群众等方面相互关系中寻找原因。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一是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目前,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现状:⑴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⑵自主权小。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自主权小,活力不够;⑶手段少。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但实际上,目前镇是“大而全”,可谓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中间还管空气”。这种责、权、利严重不统一,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镇、街道社会管理功能弱化,也导致了对农村社会稳定驾驭能力的弱化。二是基层干部的考核和人事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稳定问题的日益突出,干部考核中的社会稳定因素已占据了一定位置,而且往往是实行“捆绑式”考核。但这种考核的目标往往是以“不出事”为标准,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使基层干部满足于做“太平官”,实行“无为而治”。另外,镇没有人事交流的权限,容易造成苦乐不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机关化现象,管理的难度大;三是基层财政问题。当前,镇的财政问题比较突出,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事业的兴办,干部福利的攀比等,钱从何来?由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基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成为一句空话。

(二)社会层面的原因。“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新时期党对是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从社会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经验来看,社会组织在维护基层稳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基层维稳工作总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社会维稳组织比较健全,群众追求稳定的生产、生活环要求境迫切,维稳组织力量和手段有了新的发展。忧的是基层维稳队伍不稳、待遇不高,甚或有的维稳组织威信不好。特别是由于部分村“两委会”关系处理及村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村组织的涣散和村民与干部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使农村稳定丧失了第一道防线。

(三)基层群众层面的原因。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中,农民的素质还没有相应的提高,更谈不上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尽管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农民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

三、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思考

通过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突出问题和存在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构建安定有序的农村和谐环境要首先明确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经济发展是稳定的最大要素。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不改革,不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只能是死路一条。经济发展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维护稳定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二是明确基层群众组织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力量源泉。基层的村治保组织、调解组织、护村队和企业治保组织等是最基层的维稳组织,他们熟悉社会面情况,拥有群众基础,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维护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明确执政的科学有序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关键环节。当前社会稳定问题的矛盾焦点在政府身上,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亲民政府,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文明执政,最大限度地协调群众之间以及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各种利益矛盾,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群众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认可。

具体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要切实解决好“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维护农村稳定的根本。首先,要重视农民的就业问题。要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优势资源,否则就会成为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制约性因素。其次,要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不稳,根本在于能否创造一个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和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基础环境。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村发展致富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广开增收门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夯实农村稳定这个物质基础。再次,要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地推动农民提高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农民集训、科技示范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民中树立科学观念,自觉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要做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群众对政府的形象。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着重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综治维稳工作站作用。要建立和完善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农村警务室、治安联防队及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等“五位一体”农村基层综治维稳的组织建设,形成治安综治维稳合力。同时,要以综治、司法、劳动等职能部门为主,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化解不安定因素,努力减少犯罪诱因和治安隐患,稳定农村社会治安;二是开展基层基础建设。要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大力开展信息警务建设,建立和完善治安预警制度,同时要切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物防、技防建设,特别是在有经济条件的镇村推行视频监控建设。三是强化重点打击和专项整治。以严厉惩治扰乱农业生产秩序、盗窃和破坏农业生产设备等毁农和涉农犯罪为重点,适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打击和整治行动,特别是对跨区域的系列性案件和案件高发区域,要采取重点攻坚措施,强化侦查破案和重点整治,增强辐射效应。要加强宗教阵地控制,密切掌握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和取缔农村非法宗教活动,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在农村进行渗透破坏活动。

(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维稳工作机制。近年来,洛南县在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维稳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实效。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出现的新情况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原来的维稳格局;一要完善县级维稳运行机制。我县已建立了县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及下访、回访制度,这对于解决社会矛盾,完善政策水平、提高领导干部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一制度在突出上级领导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客观上却弱化了基层政权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能,使群众产生基层不能解决问题,凡大小问题都应找上级的思想,从而造成上级领导忙于应付群众上访的问题。因此,如何划分县与乡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职能,是完善以上制度的关键。二要探索镇村调处社会矛盾新模式。随着我县镇机关运行机制的完善,实行镇、司法调解和综治维稳中心规范化建设后,调处矛盾纠纷的效果大大提高。三要积极探索村级维稳格局。建立和完善村级维稳格局,这是农村稳定最基础性的工作。为此,进一步健全基层网络组织,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和治保会和综治、维稳信息员作用,要加强对治保、调解干部的各类培训,落实工奖报酬,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在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安全防范、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达到稳定农村的最终目的。

(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要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教育先行,正面疏导,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宪法和法律,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积极参与管理集体事务,自觉规范行为,遵纪守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证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生活方式,巩固和发展长治久安的良好的局面。

第二篇: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稳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武潭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庆)

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转轨、乡镇职能转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的特殊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关系到各级政府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能否完成的头等大事。为此,本人紧紧围绕这一问题,对武潭的农村稳定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特点

武潭作为桃江西大门的农业大镇,多年来,在充分发挥我镇资源优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农村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农村矛盾纠纷日趋复杂,数量增多,涉及面广;二是矛盾纠纷解决方法不当,多以群体上访形式出现。我镇2005-2009年,曾出现过多起集体上访事件,特别是2008年11月,武潭电信局一雇用民工意外身亡引发的扛尸堵路事件,引起了上级的高度关注,在全县造成较大影响。

二、影响农村稳定的原因分析

我镇面对艰难复杂的不稳定问题,多次组织党政班子成员调查研究。通过大家亮思想,找症结,一致认为,武潭之

所以出现不稳定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如下:

1、农村干部工作方法相对滞后引发矛盾。政府职能转变后,部分干部工作方法不适应新的要求,甚至无所适从,贯彻上级精神,开个会宣读一遍了事,甚至电话遥控指挥,不问实效;做群众工作,要么低声下气说好话,要么指手画脚发号令,很少尊重群众的意愿,与农民商量办事,特别是极个别村干部“家长制”工作作风严重,村上遇事从不商量通气,一人说了算,导致决策严重失误,给集体背上经济债务。还有部分村财务不公开,农村财务存在“包包帐”、“断头帐”、支部书记“点头帐”等问题,导致群众怀疑村干部有经济问题。

2、因村委会换届选举引发矛盾。自村委会换届直选以来,由于部分群众对村干部不满,致使在选举过程中,农村潜在的家族矛盾、派别矛盾公开化。同时,在干群矛盾的背后,还交织着台上与台下矛盾,前任与后任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成为农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方面。

3、深化农村费税改革引发的矛盾。多年来,我镇因公益事业建设多,全镇由于修路、建学校、办村场、办茶场、办乡镇企业等共征地超过1000亩。这些建设用地绝大部分按当时的政策采取减免农业税或减购、减销的方式进行补偿,还有一部分是当时由政府与村或组签订协议,分进行补偿,金额按粮食食物量而定,在操作过程中又演变为折

成货币补偿,造成补偿差额非常大。如原天湾茶场,建于70年代,当年由政府与村民小组签订了协议,即按每年补偿3990斤粮食抵扣农业税,而2004年取消农业税后,国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群众的补偿照常要,而政府又无力支付,形成群众的补偿得不得保障,同时加上国家的惠农政策,按计税面积进行直补和粮补,而这些被占用的耕地,既无直接利益,又不能得到国家的补偿,造成社会不稳定、群众上访多。

4、县与县之间政策不平衡,导致同一群体出现攀比,引发上访。如今年上半年,武潭、鮓埠两乡镇退伍军人一百余人上访县政府,要求落实待遇。后经调查,根本上级没有任何政策,而是因邻近的安化羊角塘镇将这一群体解决了农村低保所致。

5、群众的民主意识在增强,但法治观念淡薄。多年来,通过一系列普法、依法治理和民主法制教育,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逐步增强,但自身的利益和权益收到损害时依法维权的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些群众便错误的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框架下解决的问题演化成群体性事件。

三、实现农村稳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为切实化解农村矛盾,应采取如下措施:

1、整顿基层党组织,选好用好“领头雁”。做好农村稳定工作,加强班子建设是关键。一个团结、有战斗力、能为民办事的班子,在群众中威信就高,处臵突发事件来群众相信,就有足够的驾驭力。

2、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建起干群“明白墙”。引发干群矛盾原因很多,但反映最多的是村干部不廉洁,财务管理混乱,村务不公开等问题。我镇去年并村后,成立了村财镇管办公室,实现了镇管电算化管理,督促村上按时报账,按时清理公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发生。

3、变上访为下访,架起干群“连心桥”。我们在加强干部教育和管理的同时,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扎实开展“三联三带”活动,即要求每位成员联系一个后进村,带头抓转化;联系一个上访户,带头抓稳定;联系一个项目,带头发展经济。要通过班子成员党员干部的扎实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维护农村稳定。

4、全面推动创先争优,搭建争先发展新平台。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引导干部群众不仅要治乱,而且要治穷致富。坚持以总量增大、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实力增强为主要任务,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村工作,抓发展、抓重点、抓落实,要走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工业为主体,科学为先导,项目为支撑,资源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和

城镇化道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启动内力、借助外力,真正做好发展这篇文章,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维稳的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耐心说服教育,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真心真意为民谋利益,才能等民心,顺民意,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欢迎。

第三篇:当前农村干部队伍稳定状况的调查思考

当前农村干部队伍稳定状况的调查思考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加强和巩固。近年来由于村干部管理权力弱化、服务职责加重,职位吸引力减弱;在大环境上,村干部成了社会矛盾突显期农村矛盾的焦结点,职位风险增加;在组织管理上,上级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等原因,使农村干部队伍过于“动态化”,更换比较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

一、以合理配置权力资源为前提,解决好“权”的问题。

首先,要教育村干部正确认识“权”。村干部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抛弃官本位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变以权压人为靠人格魅力影响群众,靠真诚服务感染群众,不断提高党组织的非权力影响力。其次,应适当“放权”。近几年很多国家部委都在抓权力下放,但对村一级党组织的权力却一直在收紧,有的村甚至公章都归乡镇统一管理。建议县乡应给予村干部适当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既方便农村群众办事,不用再事事往乡镇跑,也有利于树立村干部威信。第三,村支部与村委会要合理分配“权”。要明确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对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拥有绝对领导权,村委会重大村务要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并接受党支部和村民的监督。要尽可能使村委会委员和党支部成员交叉任职,既可减少干部职数,又可避免因村民自治使党在农村领导地位受到削弱。

二、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钱”的问题。

在集体经济上,有一部分村发展得很好,但也有一部分村前些年把村里能分的都分到了户,村集体无资源、无本钱、无思路,离开上级的帮扶不可能有所建树。建议有关部门,一是给予政策扶持,工商、税务、农村金融等部门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可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政策从优,最大限度予以支持。二是给予资金扶持。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挂钩,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例如可以从村集体当年纯收益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在职村干部。四是将村内企业的税收适当返还本村。

三、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解决好“规”的问题。

首先,制定制度要“全”。对农村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决策、“三会一课”、民主监督等制度,要定期清理、健全完善,推动村级事务从无序管理到按“规”办事。对村干部,特别是新任职村干部经常组织开展制度学习,确保将各项制度熟记于心、自觉遵行。其次,落实制度要“严”。当前农村管理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制度,而是制度落实不力。村干部自己监督自己不行,让村民监督也多流于形式,最有力的办法是上级负责监督,由乡镇党委负责对村级制度的落实监督。乡镇负责同志要定期对村干部进行谈话教育,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良苗头。再次,追责范围要“宽”。对村干部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乡镇相关人员的连带责任,增强乡镇加强对村干部监管的动力和压力。

四、注重培养和保护村干部,解决好“人”的问题。

首先,上级制定政策、安排任务时要考虑基层执行的难度,防止犯命令主义错误。当前有些县乡部门给村级党组织安排工作、分配任务时急功近利,存在命令主义现象。其次,处理农村干群矛盾时,要敢于维护干部合法权益,防止犯尾巴主义错误。近年来,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几乎由兼职变成了全职,而村干部工资却一直维持较低标准。建议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及时调整提高村干部待遇,同时,对从事村级党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同志,离任后要继续落实生活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让在职的、退职的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都消除后顾之忧,安心、舒心、铁心地干好本职工作。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心都凝聚不住,又如何能凝聚数亿农民?

(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解决好“教”的问题。建议本着跳出党建抓党建的思路,通过解决农村社会中一些大的环境、氛围方面的问题,如村风民风、农民的信仰等问题,为农村党组织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环境。而这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最善长的就是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近年来我们有的干部却把这一“法宝”弄丢了,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状况,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政府重要职责,把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做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农民的精神信仰和思想意识问题解决不好,兴办再多的民生工程,少数农民也找不幸福感和满足感,照样会“边吃肉边骂娘”,农村基层党组织将越来越难以应对。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审美标准大幅提高,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再靠喊喊口号、刷刷标语等原始形式,已经难以奏效了。首先,要舍得搞投入。电视、网络已成了当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这一现实,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针对农民的特点,根据不同农民群体和层次的需求,多琢磨、多创新,研究制作一批农民喜闻乐见、主题鲜明的电视节目、公益广告等,通过电视和网络广泛传播,潜移默化,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舍得下力度。要想改变社会大氛围,必须先形成“改造”的大氛围。如果大的氛围改变不了,小范围取得的成效极易出现反复。因此,建议至少一个县、一个市甚至全国集中行动。一是层次高、力度大,二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大势”后,基层可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更易开展工作;三是教育民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慢性”工程,在当前三五年一届,少数干部急功近利的情况下,只靠基层干部主动去抓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上往下压,将其纳入考核范围,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性。

第四篇: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范文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一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随着时代发展,就我国农村整体而言,农村是稳定的、和谐的,但稳定、和谐并不代表农村没有矛盾、没有问题,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并且随时代发展又有了新的不稳定隐患,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是城乡差距持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1,1997年为2.6∶1,2010年已达到3.33∶1,“落差”幅度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民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合理因素。如果农民群体的境遇长期得不到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样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二是社会保障及民生事业滞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层次低、部分农村地区严重滞后。据2009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做的《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农村参保人口达到4284.3万,也就是说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不足5%。同时,区域统筹不够,东、中、西部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强,资金难以得到有力保证,与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区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此外,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医疗、救助制度、五保制度仍有待完善,未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此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全国规划内仍有1.7亿左右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农村部分地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相当部分农户仍在危房居住。农村中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公共卫生服务条件仍较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多,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基层干群矛盾突出,管理能力弱化。当前,因干群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的矛盾。一些村干部把权力当成“摇钱树”,不带群众脱困,而是一心一意在村集体的资源上“做文章”,自己首先“致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同时,由于制度建设未跟上,一些村官骗领国家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专款和村集体财产,或者巧立名目,用集体款办私事、违规提款等等,损害了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如合肥市庐阳区村干部刘怀寅收受贿赂近1000万元。这势必导致基层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的恶化。二是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少数村因为家族势力、宗派势力斗争而产生选举矛盾,甚至大动干戈。特别是有的村干部为选举拉帮结派,操纵利用或参与普通群众与其它干部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滋生敌对情绪。三是少数村级基层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缺乏具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村干部,对群众之间的纠纷不管不问,或互相推诿踢皮球,以致造成矛盾激化。

四是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仍较严重。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各类侵财案件高发。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农村交通改善的便利条件,加之农民安全防范意识仍较淡薄,大肆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钱财、摩托、家禽等生产生活资料被盗案件屡屡发生。二是各类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公安部的一份材料显示:2006年1月至9月,全国农村地区共发生杀人案件8031起、伤害案件5.9万起,均高于城市,一次杀死数人的恶性案件屡有发生。三是乡村恶势力(地痞、流氓、村霸)等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特别是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案件居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四是涉农经济犯罪危害巨大。一些犯罪分子采用不法手段,将劣质的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假柴油等卖给农民群众,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激发起农民极大的不满。五是外出打工、劳务输出给农村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在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地方,不可避免地减弱了农村地区的自然防护能力,形成了社会治安“空心村”。如2008年发生在湖北京山县罗店镇徐杨村的一起命案,致6死1伤[3],均为老弱病残。而劳动力输出地蚌埠市政协一份“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社会治安状况”的调研显示,该市有260万农村人口,近年来,全市80%以上的盗窃、伤害、强奸、投毒、绑架案件均发生在农村。尤其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家庭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农民形象地说:“养猪跟猪睡,养牛跟牛睡,收了粮食草堆睡,养了鱼蟹塘边睡,反正别想在家睡。”同时,在一些劳动力外流的地方,还出现了村霸、地痞、无赖骚扰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如村霸霸占留守妇女[4],老农民五旬过后竟横行成村霸[5]等等媒体上时有此类报道。有关调查也显示,农村性侵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6]。由于夫妻身处两地,极易造成夫妻间感情疏远,为此引发的仇杀、斗殴比比皆是,形成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以江西定南县为例,2006年审结离婚226件,涉及外出务工人员的176件,占78%[7]。同时,农村“留守孩”因缺乏监管,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五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资源开发等引起的经济纠纷日益受到关注。当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价值不断得到体现,一些过去被忽视的资源随着其价值的提升日益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其中尤其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造成的纠纷最为突出。土地集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和社会保障功能于一体,最为农民看重,由于补偿不到位,以及不少农民失地、失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而我国农民整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一定的公共参与渠道,当他们的合法利益受损后,一旦这种不满情绪在大部分农民群体中产生共鸣,他们就会在制度外寻找表达愿望与需求的渠道,采取大规模聚集、**等过激方式给政府施压。对和谐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极具危害性。同时,市场经济,利益之上,由于农民个体之间交往增多,也产生了不少经济合同纠纷、经济债务纠纷、经济赔偿纠纷、资产权属纠纷等矛盾。这些集中表现在:(1)农民个体或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是由涉及邻里关系的田边地角、地界、沟渠和宅基地等琐事引发的。(2)农民个体与村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是由于土地承包等原因引起的。前些年,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弃田私自转让、送人耕种等现象普遍,而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农民争地现象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农村矛盾的中心之一。另一些长期积累的土地、山林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等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六是邪教活动入侵农村社会值得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于是乎,各种邪教组织趁虚而入,纷纷上山下乡,将活动重点转向广大农村。他们充分利用农民文化水平低,识别能力差,轻信迷信的弱点,加强对农民邪教思想的灌输宣传,蛊惑人心,导致农民思想混乱,引发社会矛盾。其主要形式是: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神化邪教头子,对教徒实行精神控制;建立地下组织,秘密进行非法活动;不择手段地骗钱敛财;反对政府,仇视社会;宣扬“世界末日来临”,制造恐慌。特别是个别有政治头脑的邪教组织者开始向基层政权渗透,腐蚀、拉拢、胁迫基层干部。个别基层干部一旦被他们俘获,他们会借助基层干部的权力,不断发展壮大。此种现象虽属个别,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发展。加之邪教传播手段狡猾,行动诡秘,很难将其彻底根除,这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在思想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些特点

一是日趋复杂性。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些问题,如矛盾纠纷,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涵盖面广,表现在其内容、层次和领域各个方面,纠纷主体也由过去的民与民之间的人身、财产权益纠纷扩大到了群众与干部、群众与政府、群众与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纠纷。且往往是经济矛盾、政治矛盾和社会生活矛盾相互交织,形成十分复杂的矛盾网络。

二是利益渐趋多样性。由于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各种矛盾纠纷大多是由利益冲突引发的。

三是群体性特点明显。因“涉地”原因引发的问题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波及面广,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问题容易产生共鸣,极易形成集体**,甚至集体闹事,群体性特点十分明显。

四是具有突发性。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加之个别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实,与农民群众沟通不够,不能正确对待当事人的反映,以致积小成大,矛盾激化,往往会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而引发,使之爆发出来,使一些本来可以消除于萌芽状态的事件被迅速演化成一场突发性事件。

五是兼具危害性。一些纠纷调处难度大,时间长,久而久之会引起群众对政府、干部的不满,降低政府的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反过来又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而群体性**等对稳定影响更不可小视。

三、完善农村社会稳定的思路

(一)农村稳定的政治基础是村委会[8]的稳定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利益不断调整,基层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在维稳工作中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村委会是村庄的心脏,村委会的稳定将有助于村庄的稳定,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而一个不稳定的村委会,必然是不为大部分村民承认的村委会,也必然是不能协调乡村社会各种关系,为农村创造和谐、稳定气氛的村委会,同时也最容易激化民间社会的各种矛盾。因此,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一个政治组织是一种维护秩序、解决争端、选择权威和促进社区发展的安排,并推动社会力量(social forces)(包括宗亲、宗教、种族、地域、经济等团体)之间的和谐与进步”。

同时,事实已经证明,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基层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逐步使这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也是农村稳定的不可获缺的因素。同时,在目前的维稳模式下,通过压制和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来实现短期内的社会稳定,成了相当普遍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却是将民众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结果是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起到了维护既有利益格局的作用,甚至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伤害[9]。阿尔蒙德指出:“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里,正规利益表达渠道很可能由富人掌握,而穷人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是采取暴力的激进手段来使人们听到他们的呼声[10]”。因为在传统的强权政治逻辑中,地方和基层政府容易以国家利益的名义来打压维权的农民,习惯性地使用暴力来迫使农民就范。结果或以暴力打压而平息事端,或以警民暴力冲突升级而危及社会安定。不管何种情况,暴力在社会治理中的滥用必然使政府公信力蒙受损失。因此,警惕地方政府以国家名义滥施暴力,是现代社会谋求善治的内在逻辑。而建立健全社会利益表达的机制,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是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首要环节,是构建和谐农村、稳定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农村稳定的经济基础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建立和谐、稳定、繁荣的农村社会,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强大才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仓禀实而知礼节”,温饱尚不能解决,农民必然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经济问题特别关切,为蝇头小利引发的矛盾纠纷也就会不断出现。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尚有3597万人处于贫困状态[11],这些贫困人群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火药库,一旦引爆,对社会的冲击力相当巨大。只有发展生产,使农民彻底脱离贫穷,才能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农村稳定的社会发展基础是加强社会保障及民生建设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中国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只有在农村建立起一种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筑起一道可靠的、保障社会稳定的屏障,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目前中国的农民无论是在社会待遇上,还是在经济待遇上,都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再加上其他一些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城乡之间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别。而目前的状况是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政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生计问题,就很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这种动荡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而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可以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起到平衡社会差别、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的作用。同时,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6000万,预计到2020年,还会有4000余万人进入失地农民的行列,如何让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1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疑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了一架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器”。

(四)农村稳定的道德基础是加强村规民约等文化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农村传统道德滑坡,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弱化,在困惑面前容易滑向道德认知的多元化甚至反主流道德倾向。而农村实际是一个熟人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如果不管发生什么纠纷,都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解决,反而容易激化矛盾。通过道德的力量,通过村规民约的评议,化解彼此的隔阂,找到相互妥协的交点,更容易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同时,农村是形成社会舆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社会舆论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道德运行的一个重要内驱力就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通过影响人的荣誉、尊严、名声和其他方面,引导人们将言行纳入符合其道德价值观的范围内。加强村规民约的建设,则有助于提升农民的道德水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四、完善农村社会稳定的政策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奠定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第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帮助广大基层干部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问题。第二,各基层组织要以实实在在的发展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把农民群众的致富追求、创业热情、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加快发展的目标上来,形成同心协力、大干快上的新氛围,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让镇村干部进一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能力,坚持“立足基层,着眼苗头,重在调解”的工作方法,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将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消灭在源头,提高驾驭市场能力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打牢构建农村稳定的组织基础。第二,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和村民议事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民自治是建设和谐农村的核心,是民主法治的根本。第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用党员群众认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形象好的人任村干部。第二,要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用制度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尊重农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首创精神;杜绝少数镇村干部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消除和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确保村民自治扎扎实实地朝着和谐稳定方向发展。第三,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引导农民、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把利益表达机制纳入制度化轨道,有效反映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救灾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弥补社会保险的统筹缺口,化解转轨时期的风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农业众多人口的农业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社会福利性社会救济和优抚的投入,加大对孤老病、残、困的救助力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同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交通、国土、水务、农业等部门要以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复耕整理为契机,加强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网、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改水、改厨、改厕、垃圾处理等农村清洁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是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调处机制。第一,要增强农村的危机管理与防范意识。这是整个预警防范的起点。第二,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系。要建立一个反应灵敏、分析准确的预警信息系统。保证农村基层政府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捕捉和收集所有可能导致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相关信息,以便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做出预测。第三,在处理涉农纠纷时,调处者面对情绪激动的双方,要沉重冷静地分析问题,要善于控制局势,不要人为地夸大事态情形。要尽量低调地处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要激怒任何一方,防止使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六是加强村规民约等道德文化建设。要鼓励各地农村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监督的保障制度。积极协调司法、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指导和审查,从程序上监督,从内容上引导,确保规约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符合村民自治原则,反映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和意愿。要把宣传、落实“村规民约”与加强农民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和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农村日常生活。通过规约入户、定期宣传、创建评比等系列活动和措施,增强规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促使村民信守规约,实现村民自主共建,从而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国家法律法规和关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政策,转化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规则。

七是尊重和理性面对农民的利益诉求。一旦发生农民暴发的突发性**事件,一定要地方领导干部出面“疏导”,尊重和理性处理他们的“诉求”,因为“在信访案件中,90%以上的群众要求是合理的”,要尽量避免使用警力或少使用(打砸抢烧的除外),因为这样容易激化矛盾。同时依照法律和政策处理好这些问题,避免矛盾的激化。

第五篇:对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XX县委< 宣传部课题组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县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思想保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XX县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XX县是山区农业大县,人口素质还较低,财政支付能力很有限。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全县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乡镇领导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当前,有个别乡镇的领导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甚至有个别的领导干部认为宣传思想工作是务虚的,经济工作是务实的,他们埋头经济工作,使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被淡化、弱化、虚化,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格局。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党在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化,同时,也影响了经济建设本身,给整个社会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数乡镇财政收入困难,基层干部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消~债”和完成“农税入库”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涉足宣传思想工作。

2、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和差异性,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做好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有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做保证。当前,我县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专职宣传干部少。不少乡镇都是由一位党委副书记同时负责组、纪、宣、统多项工作,任务分散,工作量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一心一意抓好本地的宣传思想工作。二是农村宣传干部新老交替出现断层。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不少经验丰富的宣传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新上任的部分宣传干部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不太熟悉,工作难于开展。三是部分宣传干部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有的宣传干部缺乏进取意识,面对目前农村艰巨而复杂的宣传思想工作不调查,不研究,用老眼光观察新形势,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致使工作处于被动面。

3、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由于XX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层财政负债运转,宣传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除国家资助建设的5个乡级宣传文化中心正常运转外,其余大多数乡镇的宣传文化中心设施简陋,资料奇缺,有个别宣传、文化站形同虚设。农村电影、广播、文化活动等经费困难,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被严重削弱,文化活动难于开展。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一些“黄”、“赌”、“毒”、“邪”等丑恶现象趁虚而入,不断向农村蔓延。

4、工作方式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有的宣传干部老是沿用过去的办法,把开会、作报告当作宣传思想工作的唯一手段,不善于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工作。许多村社一年很难开一次群众大会,偶尔的开会也很难把群众召集起来。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仅局限于广播或几台电视机,没有广播和电视的地方就只能凭道听途说,致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很难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中。有的宣传干部作风浮燥,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同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没有与为老百姓谋利益结合起来,使宣传思想工作成了空洞的说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对策与思考

1、强化领导,健全制度。一些地方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缺少规章制度作保证,未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制,要建立和完善把宣传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要建立宣传思想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部署,安排任务;建立社会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工作效果反馈制度,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健全检查考核制度,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积极探索对宣传思想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和“末位追究责任制”,对不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不能提拔任用;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宣传文化经费的投入也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2、抓培养,加强队伍建设。要从组织建设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宣传机构应在机构改革中本着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进行设置,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奉献精神的中青年选配到宣传思想工作岗位,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注入活力。配齐配好各工委、乡镇党委的专职宣传委员,切实减轻他们的额外工作负担。要采取“稳定专职,发展兼职,壮大业余,鼓励义务”的办法,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老师、回乡知识青年,文艺积极分子的作用,发动他们担任村社宣传员。要加强对宣传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要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现有的乡镇宣传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使他们振奋精神,更新观念,丰富知识,以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需要。

3、坚持“三贴近”,增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围绕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是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信心,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增收骨干项目,帮助农民增收。其次,要把宣传思想工作同群众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当前要把减

下载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XX县委 宣传部课题组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

    对当前高校德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高校德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总体情况较好,但一些问题也突出存在:大学生道德主体迷失;大学生对高校德育课程淡漠;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存在偏差等。相......

    对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共5篇)

    中国共产党XX县委 宣传部课题组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对当前农民收入有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农民收入有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邓年生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及时了解当前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查找农民增收中存......

    对农村赡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合集5篇)

    对农村赡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以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为例 向培年 周玉华 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近年来在接触农村矛盾纠纷中涉及赡养纠纷占纠纷总数的三分之一,且呈上升趋势,2009......

    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

    我国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0年的普法教育。农村法律知识极大普及,农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变,法制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加强社会主......

    对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 21世纪,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农村问题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 1、农......

    XX区社会稳定工作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比较满意。随着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