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9-05-13 13:0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

第一篇: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

我国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0年的普法教育。农村法律知识极大普及,农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变,法制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普法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难题。特别是部分农村普法教育的滞后,阻碍了基

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主要存在着“四难”:

一是认识难统一,一些农村干部把普法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为了让农民听话。当看到农民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反而觉得农民学了法后不好管,认为农民还是不学法才好管;还有的基层干部善于断章取义,把普法当成“实用教育”,只普及与农民履行义务有关的法律条文,而对于群众参与村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方面的法律知识却视而不见;有的农民则认为学法是司法部门的事,只要不犯法,学不学无所谓。

二是人员难集中,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在大部分时间里忙于耕种,农闲时外出务工,因而人员难于集中,普法的时间难以安排。

三是内容难理解,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抽象的法律条文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法的积极性,使普法效果难以保证。

四是经费难保障,农村普法经费严重不足,缺乏起码的宣传器材和阵地,有的连基本的法律教材都无经费印制和购买,致使普法工作难以开展。

造成农村普法工作“四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是权大于法的特权思想影响了农村普法的开展。由于个别村干部中存在着权大于法,以言代法、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种不良倾向和现实的负面影响,使许多农村干部群众仍然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其二是执法不公现象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普法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人员的公正执法。目前在部分乡村中司法、执法环境仍然较差,严重存在着执法混乱,效率不高等问题。使一些农民群众对法律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进而失去了学法的信心,已取得学法成果也难以巩固。其三是枯燥单调的方式方法阻碍了农村普法的深入。一些地方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延包、税费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新情况采取新的普法形式,而依然沿用传统的上大课、放广播、搞宣传栏、照本宣科等普法模式,这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式下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其四是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也降低了普法效果。当前农民的文化素质仍然较低,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相当比例,增加了学法和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的难度,客观上制约了农村普法效率的提高。

针对上述农村普法“四难”的现象,笔者对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学用结合,在普法过程中,要强调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为农民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二是普法与服务相结合,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普法工作与解决群众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寓学法于用法之中,逐步使群众树立起“遇到问题想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二、农村普法工作应该有侧重,以更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为重点。要加大与土地承包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市场经济法规的宣传,解决农民群众与市场经济大潮搏击中出现的有关新情况;加大与劳动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与消费者权益法规的宣传;使广大农民朋友了解鉴别产品质量、投诉、打击制假售假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掌握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和方法。

三、增强普法的灵活性。针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特点,普法工作要尽量避开农忙季度,努力做到生产、普法两不误。在形式上要把电影普法、文艺普法、法律咨询、法律集市、普法一条街,送政务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综合在一起,通过以案说法、图片解法、旁听审判、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墙头诗”“快板书”“顺口溜”从而真正使农民学法时坐得住、听的懂、学的进、记得牢。

四、健全农村普法工作机制。各级普法组织要把农村普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使农村普法工作由“软”变“硬”;要努力提高普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精通法律、热爱业务的普法骨干;要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和实行“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的普法工作机制。要认真抓好年度和阶段性的普法检查,充分发挥县镇人大的监督作用,每年要组织人大代表对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以推进农村普法和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五、要保障好必要的普法经费,不断改善现有装备。拥有先进精良的普法装备和必须的经费保障,是加大普法力度的重要条件。因此乡镇级财政要把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正常的保障范围,严格按照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镇村两级普法经费紧张的困难,以保障普法教育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当前农村“三资”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村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村出现了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就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一是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二是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所有,有的归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等问题。

(二)、是“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荒地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三)、是违规发包,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个别村干部在预留地、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发包合同不规范,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发包期限过长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

(四)、是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资金体外循环。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五)、是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主要干部自用自批,乱发福利等;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六)、是财务公开欠规范,透明度不高。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上级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或资产处置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

(七)、是强占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八)、是监管体系不健全。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审计监督还不深入,“三资”清理工作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责任追究制度还有待完善,监督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二、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农村“三资”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是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行为,各乡镇应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使村级财务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轨道,运行有序。

(二)、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意见,规范、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完善农村集体民主议事规则、“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障机制,完善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程序。

(三)、进一步规范村帐乡(镇)管制度、资产和合同管理。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实施办法,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审批、执行本村收支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各项财务开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内容完整的原始凭证,由本村集体财务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后进入民主理财程序;规范村级票据管理,坚持“分次限量、核销领新、票款同行、以票管收”管理原则,严防资金体外循环;对农村集体资产摸清底数,建立台帐,清理清查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帐务相结合。加强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的管理,严格审批农村集体的大额开支,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库存现金限额标准,杜绝库存现金超额、白条抵库和公款私借行为的发生,严格履行民主决策和申报审核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管理;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梳理,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农村签订新合同时要注意的事项,明确合同效力、规范合同文本,加强对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乡(镇)班子讨论通过”等有效形式严格审定集体合同,并将审定结果以书面意见向村级发放。

(四)建立健全监管机构,设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要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监督体系,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事事时时监督。村级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立驻村廉政监督员,每一项支出要有村委会提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重大支出要报乡镇批准,村书记、村长、民主理财小组组长、驻村廉政监督员和乡镇有关人员签字后方可支出。乡镇要依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监管平台,对村级每一笔支出进行监管。县纪委、农业局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管平台,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活动进行监管。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乡镇 和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委托运营,促进集体资源增收。针对资源经营管理粗放、开发竞争无序、利用效率低下、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际和现状,可以通过提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益,依托行业龙头、产业龙头组建产业协会的方式,对资源实施委托运营,以协会的组织优势、市场优势,来推动资源“归口管理”、市场主体平等共享,推动资源由无序竞争、粗放开发、掠夺经营向公平竞争、规范经营、集约开发转变,推动行业产业发展、共荣共赢,把资源运营纳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协会运作和产业运营的管理轨道。

第三篇: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问题与思考

---以禄劝县为样本

提纲 摘要 关键词

一、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侵财性案件现象日益突出

(二)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群体性事件多发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

(四)社会治安秩序的不稳定

(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突出

二、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对策

(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普法宣传。

(二)以维护农村稳定为落脚点,群防群治努力,打击黑恶势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

(三)基层组织协调配合,积极快速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四)责任落实到位是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问题与思考

---以禄劝县为样本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问题突出,农村中的社会问题出现了“小变大”“大变闹”“民变刑”的状况,在这样状况下,农村治安治理也因此变得愈加复杂,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通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犯罪,铲除了一批乡霸、村霸,并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有了进一步好转。但是,从当前刑事犯罪情况看,涉农犯罪、农村人员犯罪仍呈高发态势。笔者通过对禄劝县近年来农村基层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进行调研、分析,查找了存在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探索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安;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昆明市北部,距昆明城区72公里,面积424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是昆明市国土面积最大的所属县。人口约44.6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0.37%,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10215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56%;苗族1331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46%;傈僳族1454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0.33%;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077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65%。据2015年统计禄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4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9965万元,比上年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8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7783万元,比上年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4:32.8:35.8。

禄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贫困县,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分散,少数民族较多,社会综合发展落后于现代化小城镇,比较昆明周边较发达的区县,也存在一定差距,反映到社会治安状况上,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作者在所在地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及对周边乡镇的实地走访,禄劝县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治安问题,也可以说是我国当前多数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

(一)侵财性案件现象日益突出 盗窃、抢劫等侵财性犯罪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最主要因素。虽然连年来我县政法部门多次联合进行专项治理和集中打击,并加强了防范措施,但由于盗窃犯罪是一项全国性的治安顽症,致使盗窃案件边打边冒,仍然是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盗窃犯罪不仅直接对当事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加重了农民负担。

目前农村留守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妇女和未成年人。而这部分人自我防卫能力较差,极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盗窃案件在所发的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占第一位,一是入室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由于农民意识,在外打工挣得的现金不存入银行,都是放在家中保管,所以成了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白天农民家中无人之机,驾驶摩托车大肆进行“白日闯”作案,有的还转化成抢劫案件,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盗窃通信、电力设施案件居高不下。随着铜材等金属原材料的涨价,一些犯罪分子利欲熏心,窜至农村地区大肆进行破坏通信、电力设施犯罪。

(二)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当前我国农村由于留守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封建思想较为严重,遇到什么事情就烧香、祷告,以求心理上的安慰,更有的请巫汉神婆给家人治病,最终导致轻病拖重,甚至不治而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与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在一些农村中,一些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闲之机无事可做,思想空虚容易接受信教人员的鼓动宣传,极容易入教。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邪教的本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各类邪教的危害性,被各类邪教披着“让做个好人”的外衣所蒙骗。还有极少数非法活动者伺机聚敛钱财,发展组织,活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和掌握,而迷信活动又容易造成村民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进而产生纠纷,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群体性事件多发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

大量资料表明,当前群体性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规模影响日益扩大,有的甚至影响了局部稳定,动辄聚集数十名甚至上百名群众,上访闹事,给地方党委或政府施加压力,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这一切与宗族势力参与地方事有很大关系。由于原有的利益格局受到冲击甚至打破,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在农村改革建设中逐渐显现,涉及征地、拆迁问题,群众往往因补偿费不到位而与地方干部发生冲突,群众堵路,阻工等事件不断上升。加上一些村霸、乡霸、市霸、地痞流氓等恶势力,欺压群众,危害一方。有的流氓恶势力甚至演化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群众敢怒而不敢言,也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

另外邻里纠纷普遍存在,包括责任田纠纷、水利纠纷、邻里口角纠纷等。因这些纠纷得不到合理解决极易引发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甚至是刑事案件。

(四)社会治安秩序的不稳定

1.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有上升趋势

以前,不少农户种上几株、几十株罂粟只是为了开花好看或给家禽治病。经过前几年的专项整治,非法种植的农户相对少了,但近年来又有所抬头。

2.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向农村蔓延

发生在乡镇农村的涉黄涉赌案件主要是卖淫嫖娼和聚众赌博等。近年来,一些年龄较大的卖淫妇女专门到农村从事卖淫活动,而农村的一些孤寡老人由于长期的性压抑,在自己嫖宿的同时又干起了从事介绍、容留卖淫的勾当。另外,一些长期从事赌博活动的人员,因为在城市不容易隐藏,为了逃避打击,专门到一些比较偏僻的农村地区聚众赌博,有时聚集十几人甚至几十人赌博,造成当地群众上百人围观,严重败坏农村的社会风气,影响极坏。

(五)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突出

农村青少年犯罪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严格管教,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思想空虚、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是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网络,崇尚暴力,迷恋色情,少数人逃学、辍学,沉溺网吧,混迹社会,参与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新的违法犯罪群体。

二、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对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是对犯罪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盗窃犯罪分子是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的,由于对犯罪的认识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盗窃行为。二是村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而且,农户中安装防盗门窗的寥寥无几,仅凭一把挂锁很难挡住犯罪分子的黑手。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

2、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不高。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风俗问题是产生民事纠纷的主要因素。例如,两家大门的大小不一致,房屋烟囱的高矮问题以及分到新的宅基地就把旧的宅基地不拆或卖掉的问题等等是产生民事纠纷的主要原因;在村委换届选举或村里有重大措施(譬如调地)之前,一些对选举不满的人,烧了被选举人家的大门,毁坏其庄稼。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普法教育不力,法律意识淡薄是发生邻里纠纷的主要原因。受地方法制建设投入财力少、法制宣传形式单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制宣传不够,农民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法和自觉维护法律,相当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导致他们一方面在出现问题特别是纠纷时,往往不愿意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稍不如意,便操戈动刀,大打出手,极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

3、黑恶势力团体在农村普遍存在。一些闲散农民极易结伙,长时间不良交往,就形成有一定势力的村霸、乡霸、地痞流氓等团体,欺压群众,危害一方。甚至有的流氓恶势力演化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该乡发生治安案件中,危害人身安全的案件,大多是村霸地痞所为,4、对农村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一方面公安机关主要把精力、警力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警力投放,导致出现部分治安控制薄弱环节。当然,作为农村派出所来讲,经费紧、警力不足,农村派出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根本无经济能力承办治安管理和查处各类案件的双重繁重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治安案件不构成犯罪,对村霸、地痞的打击力度也就相对较小,导致故意伤害类治安案件频发。

三、解决农村治安问题的对策

(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切入点,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普法宣传。

为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减少村民犯罪,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普法宣传应探索和丰富不同形式与内容,把法制宣传延伸到乡镇村落,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在农村积极开展送法下乡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定期宣传和不定期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板报等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预防违法和犯罪活动的发生。二是要注意法制宣传的针对性,根据事件发生的季节性、区域性和被袭击的对象的特定性,实行针对性的宣传,使农民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夏收季节应注意群众防火宣传,节日期间应加强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控制。三是要注意法制宣传措施的强制性,对一些经常发生事件的村队要严格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工作要求限期整顿,增强其防范工作的主动性。四是注重对农村青少年的素质培养。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要重视学校法制课的设置,充分发挥兼职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通过上法制课、设立法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搞好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违法敏感性,这也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以维护农村稳定为落脚点,群防群治努力,打击黑恶势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继续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维护稳定的积极性,发挥农村人多的优势,搞人防工程,形成人人参与调解纠纷、人人参与治安巡逻、人人参与打击犯罪的局面,构筑起高密度、多层面、立体化的农村治安防范格局。强化防范措施。借鉴城区治安防范的好做法,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特别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治安防范的做法,尽快向农村延伸。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电视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

农村恶势力是影响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的主要根源。他们有的逞强好胜、伤害无辜,有的侵占资源、敲诈勒索,有的聚众斗殴、暴力抗法,有的撬门别锁,偷偷摸摸,严重危害了农村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危害着一方百姓。大量司法实践证明,农村恶势力的产生和发展与少数基层组织的松散和基层工作的不得力有关。因此,铲除农村恶势力必须从基层抓起,实行标本兼治。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对危害一方的恶势力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绝不迁就姑息,以保证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加强对基础政权的建设。基层政权组织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管理责任,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规范、新制度。三是要努力加强治安管理和民事调解工作。基层派出所要广泛收集信息,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大力加强基层思想工作,把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特点,研究、探索新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

(三)基层组织协调配合,积极快速的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一是要着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党委、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整和充实基层组织,加强村(居)委会建设,配强配齐基层领导班子,巩固基层政权,提高战斗力、凝聚力,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要重点抓好以治保会、调解会为主体的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尽力解决经济报酬,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发挥联防联控作用,借鉴其他地区综合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可以考虑以 5-10 户家庭为单位,成立联防联控小组,各管理小组推选出一名党员干部或者在村民中威望较高的人作为小组组长,负责掌握农村治安动态,化解矛盾,向公安部门提供犯罪线索,维护农村治安稳定。积极排查各种矛盾,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经常深入各村屯进行全面走访,认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的敌情、社情、舆情,严密把握辖区治安状况脉搏,积极化解管区内各种矛盾,防止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发生。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关注辖区内社会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和潜在性的社会矛盾,随时准确收集情报信息,及时上报党委政府,以便正确研判采取针对性措施,将矛盾控制在当地,并得到依法有效处置。第三是要积极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大调解”格局。调解是钝化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稳定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重要举措,基层政府要紧紧抓住区政府成立人民调解委会员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制,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将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农村矛盾纠纷坚持早发现,早解决是将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公安、法院等政法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早”:一是早一点排查,把排查做在前头,通过排查,掌握情况,预防问题,以便于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二是早定措施,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下,及早制定具体的控制目标,防范措施和工作责任;三是早排查,通过早发现,及早调解,严加防范,消除隐患,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对排查的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包案、专人包办是预防和妥善解决群众上访、闹事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只要各级领导实实在在替群众办事,就能达到解决一个问题,稳定一方民心的效果。

(四)责任落实到位是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

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农村社会治安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和谐稳定,保持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对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同样需要逐步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当前,禄劝县正处于脱贫攻坚和农村大开发、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必将产生更多新的问题,诱发深层次的矛盾,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进步。实践证明,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保障,而综合治理则是维护稳定的有效措施。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为了老百姓的安宁,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要做到在第一时间第一个出现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地方,站好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明确自己的责任,超脱职务的困惑,才能理顺关系,赢得全局。

参考文献

[1]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冯丽波 2017(11):124-125.[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社区警务建设研究[D] 韩真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3]新中国农村社会治安历史沿革与当代建设[D].曲海龙 吉林大学,2017.[4]山东省农村社会治安对策分析[D].刘晓静 青岛大学,2017.[5]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饶萍 南昌大学,2017

第四篇:当前电子政务主要问题与思考

当前电子政务主要问题与思考

一、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形势判断

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历经八年,在这八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点到联网,已经取得了明 显的进步并在日臻完善。尤其是办公自动化、业务系统和政府网站取得了显著性发展,有关电子政务的知识、方法和宣传也都深入人心。作为新生事物,电子政务正 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务员所掌握,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应用,并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捷服务。它也正在被越来越的人们所关注、应用、期盼和研究。

电子政务在当前已经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无论从政府文件、社会舆论、政府管理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电子政务都成为了“明星”话题。它正与公务员息息相 关,与公众的生活密不可分,与企业服务和监管紧密相连。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创新的基因,正在植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政府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 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也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供创新的动力来源。

目前电子政务正在步入深水区,与以往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存在着重大的区别。现在的电子政务发展都越来越牵涉机制和体制,而不单纯依赖于技术。也就是 说,现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力已经主要不是靠技术,而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电子政务来做支撑,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 也需要改革来推动。当前电子政务的潜力和动力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发挥,电子政务在行政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发展过程中的七大问题与思考

电子政务发展取得很多进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电子政务巨大潜力的释放,降低了电子政务的作用,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如何看待当前电子政务的作用和价值,电子政务在我国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首先应该看到,从技术能力 来看,电子政务对方便公务员处理和管理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服务对象来看,它对改善公众和企业的服务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通过网 站方便公众和企业实现便捷的业务申请和结果获得,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民主政治建设来看,电子政务推动了政民互动和公众意见表达,为民主的实现创建 了新形式和新途径;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电子政务对提升国家的治国理政能力、促进政府转型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电子政务在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上还有 非常多的潜力值得挖掘。有观点普遍认为,目前中国决策失误甚至比腐败造成的损害还要大。而电子政务,特别是决策支持系统的帮助,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更需要提升决策能力,它对决策的前、中、后

1的保障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总的 看来,目前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基本上建立了电子政务推进机制和机构,并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但是就目前的组织名称来看,比较混乱,各个机构的定 位、职能、规模等方面差异还非常大。许多地方和部门的电子政务组织在人、财、物等供给方面还比较缺乏。与组织化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电子政务的投资机制,普遍存在多头投资、重复投资和投资不足并存的现象。来自电子政务的投资有政府专项资金、科技资金和其他来源的资金,既有一级财政的统一拨付的资金,也有各 个部门的自筹资金,在投资方面,经常存在“建设资金偏多,维护资金少,甚至没有”、“硬件资金多、软件资金少、服务资金少甚至无”等现象;要切实理顺投资 机制,保障运维机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投资分配上,要高度重视对服务的投入,如今电子政务项目好坏,很大程度已经不取决于软硬件投入的多 寡,而在于如何购买关键的服务来改进自己的规划、管理和运行的服务不足了。

三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等于无法管理。强调了评价对管理的意义。电子政务同样也离不开绩效评价。目前中国 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 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一个科学的体系不仅能够指出整个电子政务工作流程的 工作重心和关键环节,使资金使用倾向性更加明显,重点更加突出,而且更能为后续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有了完善的评估体系,才能真正确保服务理 念的落地实施。因此说,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理论、模型、工具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不只是来发现电子 政务项目的运行好坏,笔者认为关键是从好坏的评价结果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绩效,换句话说,绩效评估不仅是结果的显示,也是电 子政务战略实施的巡航系统、系统控制的仪表器、电子政务运维的指示器。

四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应该清楚看到: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 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命运、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运用一个浅显的比喻,各种电子政务系统好 比是“车”,而应用电子政务的公务员好比是“司机”,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好司机驾驭一辆好车及时、准确、快捷地提供各种配送服务,而司机的能力好坏在很大程 度决定了这个运输系统的绩效。光有好车,司机不好,是无法完成好工作的,而且要保障运输安全和高效,主要是取决于司机的意识和水平。但目前总的来看,公务 员的电子政务能力,特别是各级领导主动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与技能还有待提高,因为各级各个部门领导人应用电子政务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公务员队伍 的电子政务能力和态度。有报道说,我国中央领导经常通过网络来了解公众的意见,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也必须看待,仍

有不少地方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还很 少使用网络进行业务处理,广大的政务工作者则有待通过培训来提高其应用和服务的水平。

五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这一阶段我们把主要的精力用于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电子政务系统 的引进上。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步步深入,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度过了建设期,正在向应用期过渡,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 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 是中心。

电子政务工作要把“市场”做大做强,首先要重视对用户使用电子政务意识的培养,即要做好电子政务使用的宣传普及工作——在公务系统内部,鼓励公务人员 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便利条件,开展线上工作,使得电子政务能够在政府内部充分的、活跃的利用起来,使得电子政务有一个源头活水;在外部,对广大 企业和民众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公民认识到电子政务已经在切切实实发挥传统政务甚至比传统政务更好的效用,鼓励公众和企业通过电子政务便捷条件与政府沟 通。其次,要重视公民使用电子政务的素质差异消除的问题,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将更快更多的从电子政务工作中受益,然而我们应该清 醒的认识到我们还存在因为思想文化差异和社会经济落差造成的弱势群体,想办法对这一群体进行有重点的、针对性的、连续的、高质量的培训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一个有力途径,这也是缩小数字鸿沟的政府职责。

六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 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著的数字鸿沟。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得电子政务能够取得深入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均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笔者认为,电子政务是否均衡 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电子政务的整体效益,也影响电子政务中的公正与公平。鉴于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来推动电子政务的均衡:

首先是进行网络基础和业务系统的整合。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和部门是各自为政,虽然强调统筹建设,但重复建设问题还普遍存在。这已经对我国电子政务 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按照以政府核心业务为主线,通过减少甚至杜绝部门化情况,切实发挥电子政务的整体效应。

其次是对网络服务、培训和咨询服务的整合。前边一点是整个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电子政务的效益高低,与后期的网络服务有很大关系。而目前,有效整合当地资源、统一提供服务,将是电子政务均衡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

最后是提供整合的、规范的管理和协调服务,使得各部门、地区的电子政务依据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机制,有章可循。正如开放标准一样,开放标准大家 就能分工整合,大家在这个标准之下就会各自清楚各自的角色和功能。这是电子政务取得均衡发展的机制基础。要特别重视基层电子政务之间的发展不平

衡,切实采 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快发展目前基础较大的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

七是外包、IT产业与信息化带动问题。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市场的运维外包规模达到59.24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 发展,催生了中国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电子政务采用外包的方式,寻求策略性外包,寻求成本与人才的优势,使政府本身可以专注于核心工作,提 高工作的附加值和成长弹性。电子政务外包中往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有利于公平和效率的实现。

但总体看来,目前中国电子政务IT运维外包业务市场尚未成熟。根据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对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研究,目前电子政务外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认识与管理不到位。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实现政府管理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而不 是电子和政务的简单叠加,因此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了较大改变。面对这些改变,政府部门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二是电子政务项目外包市场成熟度不高。电子政务项 目规模较大、涉及面广、重要程度高,因此,外包既需要服务商具备强大的技术资金实力、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又需要明确、可行、有效的运作机 制。但我国IT企业的发展不过十几年,外包服务更是近五、六年才兴起,关键要素还不成熟。三是电子政务项目外包运作不规范。现行外包合同比较简单,缺乏严 谨、规范的合同要素规定与合同文本,有时甚至依靠个人间协议或口头约定,导致实际工作中难以通过合同的法律效力对外包过程实施有效地保护、监督和制约。

此外就是中国的电子政务不能建立在纯粹的国外产品基础上的。如果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市场不能培养出中国自身的产业和企业的话,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通过电子政务的项目实施,带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保障中国信息安全,决定了我国电子政务项目要高度注重产业化带动。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问题包括了从具体的国产软件采购到信息化规划战略都与电子政务息息相关。可以说,电子政务对中国信息化的扶持和带动决定了中国信息化 发展的走向和命运。以最具体的国产软件采购为例,长期以来,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和软件产业的扶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从政策和法律上明确 要求采购本国软件,但后来在执行中却变了样。究竟如何将电子政务、政府采购和扶持本国软件产业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不仅决定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关系 到对国产软件业的扶持问题。问题处理的好与坏,关键在政府。在如今电子政务正在大面积推开建设、软件产业扶持政策也只有3-4年时间里,电子政务中政府采 购工作需要在目前和以后发挥其对国产软件业的有限却关键的带头、示范和引导作用。

国家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崭新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的政策和制度予以保证,需要从政府管理、政策法规、财税环境等方面予以配合,需要从多个角度予以整体推进。这一持续渐进、整体变迁的过程需要电子政务的领头、示范和引导作用。拉动中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电子政务先行。

第五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近日,XX县组织有关单位,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一是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5年创市级卫生镇1个,县级文明村镇25个,县级卫生镇2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县315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3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目前,阵地建设在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XX县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78.77%,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下载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马占潮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文明办课题调研安排,我们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

    当前农村小学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我担任校长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原因与对策 ——浦北县小江镇合群小学校长 高景 一、学校学生流失,校长教学管理难 我校坐落于距县城5公里处,造成学生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

    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最终版]

    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 XX年6月底,根据市纪委领导安排,信访室对来信反映**县一村干部挥霍公款等问题进行调查,期间走访了群众,并组织召开了县信访、农业、民政部门及......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一、突出问题 1、农村恶性案件明显攀升。由于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个人利益严重 。加上一些村民的心胸比较狭窄,往往因口角、争......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纠纷和由此引发的各类刑事、民事和上访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农村乃至全社会......

    浅谈当前农村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从1986年起到现在,通过二十多年的全民普法教育,为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全体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级领......

    当前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与思考范文合集

    当前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与思考当前,电子政务正步入深水区。与以往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存在着重大区别的是,现在的电子政务发展都越来越牵涉机制和体制。也就是说,现在电子政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