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02:1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最终版]》。

第一篇: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最终版]

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

XX年6月底,根据市纪委领导安排,信访室对来信反映**县一村干部挥霍公款等问题进行调查,期间走访了群众,并组织召开了县信访、农业、民政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座谈会,就当前农村信访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搞好农村基层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XX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824件次,其中反映农村干部的477件次,占信访量的57.7%,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16%,但占信访总量的比重仍居高不下。

当前,农村信访举报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问题:一是农村基层干部违反财政纪律,贪污挥霍挪用公款等经济问题;二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不明确的问题;三是违反计划生育问题,存在一些村民违法生育,多胎生育现象;四是村支部和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选举程序问题;五是违反惠农支农政策,村干部虚报多报小麦直补款等问题;六是违规出让土地以及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补偿问题;七是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不明,随意低价处置集体资产,随意租赁、拍卖集体土地身体问题;八是工作作风简单粗暴问题,个别村干部工作中不是做细致 地工作,而是激化矛盾,甚至打击报复群众。

二、农村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新形势下,农民眼界更宽阔了,对干部要求更高了,维权意识更浓了,监督观念更强了,信访举报形态也出现新变化,呈现出公开化、群体化、越级化、激进化、组织化等特点,只有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我们才能做好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

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一是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办事不公道,以权谋私,成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个别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民主意识不强,家长制作风严重,对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激化矛盾,甚至教唆殴打群众。三是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对干部在财务上的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四是一些村干部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生活作风不检点等,难以发挥干部的表率作用。五是政策因素造成,没及时解决出现的个别问题。国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30年不变,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造成个别农户人口增多而地不增,生活出现一定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六是村级组织经费不足。开展工作没有经费或经费不足,造成个别村干部违纪敛钱。间接原因: 主要表现在个别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在选拔任用村级干部问题上,把关不严格,不能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客观公正地选拔任用干部,只看重村干部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的能力,而忽略所选拔人员的政治素质,群众威信,带头致福的能力。将一些看上去有魄力,但思想道德素质不太好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想以此来保证工作能顺利开展。但这类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不是“以德服人”,而是“以力压人”,极易和群众形成对立,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群众与村干部产生矛盾后,乡镇领导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往往偏听偏信,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怕得罪村干部,担心以后工作不好开展,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拖、压,诱使一些村的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使上级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得不到群众信任。

三、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村级组织是是落实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层组织,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组织建设无疑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高度重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从源头上下功夫,把有能力、愿意为群众办事、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帮助村支部、村委会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同时,规范农村党支 部、村委会的运作机制,妥善处理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与村委会依法自治之间的关系,使两套班子能相互尊重、各负其责,团结协调地开展工作。

2、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要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倡导求真务实、讲究民主的工作作风,处理问题时采取与群众平等的态度,协商的方式,及时公正。村中事务多听群众意见,尊重大多数人的愿望,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做到严于律已、宽于待人,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为村民起到表率作用。要针对每名村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对利欲熏心、违法违纪的就要坚决给予纪律惩处。

3、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一项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职责。这样,才能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好基层信访工作,首先要做到领导重视,一把手负总责,要制定基层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二是解决信访问题要突出一个“快”字,及时排查和调处苗头性问题,就地化解矛盾,特别是要 注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一个时期的重点问题。三是对每一类信访问题都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关键,突出一个“准”字,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地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详细的解决措施。目前,各地在信访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农村社区村庄信访工作室,将信访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中;建立乡镇流动信访车,在集市、田头等人员集中的地方,随时听取村民的反映,解释政策,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实行信访工作开门办理制度,由群众代表公开评议信访问题,以上做法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4、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绝大多数上访群众是懂政策、懂法律、讲道理的。只要我们的工作对路,群众是可以理解可以等待的。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妥善解决现实问题,又要注意从政策措施上查找问题。在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时,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要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新的矛盾,损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要努力推进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村集体的重要事项都事先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对未经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多数同意的 重大决策,不能随意实施,绝不能搞个人说了算。二是进一步推进村党务、政务、村务“三务公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对农村基层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村里的重大事项和财务收支问题,要及时准确的向村民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财务联查制度,由纪委、财政、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每季度检查,及时公开检查结果。三是实行公开招投标,对闲置承包地、村基本建设等实行公开招标,严格按招标要求,严格程序,杜绝一言堂,私下交易。四是加强普法教育,大力开展对农村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与农村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力争让群众多了解、了解的透彻一些,提高干部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的意识。

第二篇:当前农村信访源头治理的几点思考

当前农村信访源头治理的几点思考

农村信访问题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做好农村信访工作,需要对新形势下的突出问题探索研究,切实加强源头治理。

一是涉及农村干部作风问题的申诉类信访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意识的增强,农村干部队伍正遭遇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是物质利益矛盾纠纷求决类信访居高不下。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大多数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如主动要求政府办理“低保”、要求给予医疗救助,要求提高土地占用补偿标准、要求政府给予经济帮助等。

三是批评建议类信访呈上升趋势。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联系日益紧密,信访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关注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的群众正在逐步增多。

对策建议:

一是抓队伍建设。首先镇(乡)、村干部要提高“一个水平”,增强“三种能力”。提高“一个水平”就是提高镇(乡)村干部政策和法律水平,能够熟练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对信访问题进行接待调处,杜绝出现“一问三不知”、“接访的不如上访的”现象。增强三种能力,即增强引导说服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分析协调能力。其次要建立镇(乡)村组基层三级联动的调解组织,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源头预防。镇(乡)村调委会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村级调委会要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把群众的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解决在村一级,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杜绝信访源。如在我县二广高速和207线征地拆迁中,部分村民征地补偿面积量错、补偿标准弄错、实物核定遗误的现象是难免的,接到村干部反映的农户诉求后,信访部门与207扩改协调办取得联系,经重新核对,还了老百姓一个清白,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虽然是小事,但不及时查办处理,就会酿成给国家建设出难题,发展到阻工的大事,甚至会诱发群众性集访。第三要加大对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保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定期选聘部分优秀村干部到基层机关工作,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二是抓作风建设。首先要改进工作态度,强化宗旨观念。乡村党员干部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定期深入村社,深入农户,接地气,听民意,解民忧。将农民反映的事情换位思考,以平和的态度接访处访,做好劝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打动上访群众,使上访群众心平气和愿意坐下来解决问题。其次要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发挥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采取和群众共同解决的办法处理信访事件。对于农民反映的事情,能在镇(乡)村解决的,在规定的工作日程内要解决;需要向上级领导和部门请示协调的要及时请示和协调;对于一时不能解决无法答复的事情要建立台帐,并与上访群众沟通好交流好;对于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乡镇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与上访农民直接接触,不回避矛盾,赢得上访农民的理解和信任。坚决制止镇村党员干部对上访农民态度生硬,言语冷漠,不闻不问,推诿扯皮,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

三是抓经济建设。当前,农村群众信访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民生问题和利益纠纷,表面看是社会问题,矛盾的核心是物质利益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深层次讲多是由于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利益调整、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方面相对滞后导致的。抛开经济发展孤立解决某个矛盾是不现实的,像职业病救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弱势群体等信访热点都属于此类矛盾,应该立足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因此,要大力引导、组织、帮助农民广开致富门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有益的生产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实现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真正解决农民因贫困而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四是抓法制建设。首先要贯彻落实村民自治,保障农民参与农村事务的权利。村民自治若得到有效运行,农民则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和推动村级事务主体,不仅可以相对减少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最终有利于矛盾在村级组织内部得到及时化解。要切实建立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和村规民约五项制度,要把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关口,保证群众的民主权利,激发群众参与对基层政权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和监督的热情,推行和健全完善“两公开一监督” 制度,使农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其次要依法落实好各项农村现行政策。严禁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征地补偿款发放、失地农民安置、集体经济组织提留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实行“一村两制”。对于农民信访涉及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劳动合同纠纷、社会治安、落实相关政策等,自始至终要依法依规解决。

第三篇: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XX县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重的县域,90%的人口为农民,尽管近年来,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的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农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然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社会管理滞后等客观原因,及部分农民“有事就上访”的主观思想,农村信访群众仍然活跃,农村信访问题仍然较多。为妥善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在认真分析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基础上,我县就此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年来农村信访总体情况

农村信访工作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随着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表达合理诉求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信访工作量越来越大,信访稳定任务相当繁重。二是各类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明显增加。从群众反映的问题看,涉及多方利益的跨领域、跨部门的问题明显增多,如涉法涉诉、土地纠纷类案件,占到信访总量的4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做决策、办事情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群体反应;加上各类历史性遗留问题,部分特殊利益群体极容易形成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四是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充耳不闻,推诿扯皮,久拖不决。

据统计,2007年以来,XX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28件10507人,其中受理农村信访2722件7880人,约占信访总量的67.6%、信访人数的75%。从信访构成来看,农村信访问题34.2%为来信,65.8%为来访;30.3%为个人信件,5.9%为联名信,55.6%为个人访,10.2%为集体访;初信初访占81.6%,重信重访占18.4%。从信访人群来看,农村信访群众多为男性,年龄层次多为22岁-65岁之间;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党员约占信访人数的5%。从变化态势上看,农村信访量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信访人数逐年攀升:2007-2011年,农村群众分别来信来访481件1208人、498件1459人、520件1586人、559件1617人、664件1810人。

***2001000农村信访件数(件)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2000******4002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农村信访人数(人)

二、农村信访主要内容

农村信访问题主要集中于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批划及纠纷、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和其他等九个方面。

30.0%25.0%20.0%15.0%10.0%5.0%0.0%比例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问题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其他

一是村务财务公开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6%。主要表现在,群众反映要求村两委公开村庄工作明细、村干部工作目标公开、重大决策公开、“三资”(即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收支管理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管理情况、优抚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使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集体土地、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和经营情况、电费水费收缴使用情况等。

二是基层选举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0%。此类信访问题广泛存在于全县各个乡镇、绝大多数行政村,多反映村干部换届选举中程序不合法、违规操作,贿选、“买票”,不讲民主等问题,采取写信与人访相结合的方式。写信反映问题时交织反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及经济问题、来访时三五成群或动辄几十人,有信访时段集中、信量大、联名信多、易发生集体访和重信重访大的特点。

三是土地承包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6.2%。主要反映承包地、机动地、人口地调整,及集体土地(包括林地、滩地等)发包问题,此类问题处理不彻底极易形成信访积案。具体有:(1)土地调整纠纷。如我县詹店镇某村村民何某自1997年起就多次反映1989年其家的13.5亩承包地被村委调整给李某,后自己开垦的31亩滩地被该村第六村民小组占用,其多次向村委、乡政府反映,该13.5亩承包地和31亩滩地至今未归还等问题,由于该信访事项年代久远,相关村民的土地承包证、土地使用证等证书遗失,时任村委干部死亡等问题,事实无法判定,县、乡调解意见得不到涉事村民同意,致使信访人久访不息,造成信访积案。(2)出嫁女儿户籍未迁出而承包地被收回。农村中大多存在着出嫁女儿不分地的“村规民约”,如我县乔庙乡某村女村民千某2003年出嫁到龙源镇某某村,其户籍未迁出,但某村以其已出嫁为由将其承包地收回并调整给本村新增人口,而某某村以其户籍未迁入为由拒不为其分配土地。(3)个人承包地土地使用权被侵占。如我县大封镇某村村民杨某因地边问题与村民赵某发生口角、打架,后赵某趁村民小组调整土地之机将地边挪移40公分,占用杨某0.2亩土地,经过多次调解,赵某仅同意归还0.1亩土地,致使杨某多次信访。(4)集体土地被村委私自外包等问题。如我县北郭乡某村村民近百人来县反映该村村委在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张榜公告的情况下,擅自将该村50余亩滩地发包给大封镇某村村民苗某,且该村村委与苗某签订了期限为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引发村民不满继而上访。

四是土地征用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1.8%。包括重点项目占地征地及企业占地等问题,具体有征地程序不合法(相关审批手续缺失、未开展风险评估、被占地村民未多数同意等)、占地赔偿标准低、赔偿未足额兑现等情况,此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及企业所在地。如我县一大型造纸厂占用某村70亩耕地建厂,由于占地赔偿与城区附近相比标准较低,被占地村民不同意,于是频频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五是干部作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8.8%。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访案件是因为基层干部决策不民主、处事不公、暗箱操作、作风粗暴引发的。

六是宅基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6.9%。主要表现在宅基权模糊,建房纠纷,以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宅基地暂停审批等情况。如我县新农村试点龙源镇某村自2010年暂停申请宅基地,该村杨某三个儿子相继成家,因没有宅基地,四户住在一个小院内,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口角,一家人苦不堪言。

七是涉法涉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3.9%。如我县三阳乡彭某儿子因打架伤人被控故意伤人成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入狱,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上诉至市中院,中院维持原判,彭某频频上访反映法院工作人员受贿等问题。

八是优抚救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无儿扶养的老弱孤残、年老多病的退伍军人和军烈遗属及家庭特别困难的妇女儿童,他们大多无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或生活来源不稳定,只好到信访部门求助。

九是其他问题,如医患纠纷、交通意外死亡、伤害赔偿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

三、农村信访主要特征

综观当前农村信访,主要呈现出“五多”特征:

一是集体信访多。2007年至2011年,23.4%的信访量为联名信和集体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11年,农村联名信分别发生21件、33件、49件、52件、63件,农村集体访分别发生32起456人、35起492人、40起671人、53起898人、84起1054人。发生集体访的多为涉土纠纷或干部选举问题。

二是重复信访多。农村信访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来信来访时情绪激动,要求诉求立即查清、落实,时限要求紧,而信访案件办理有一定的程序,其不耐等待,一再致信或上访催促案件尽快查处,造成重复信访。

三是越级信访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信访群众大多认为“官官必相护”,对基层政权组织;二是农村信访群众对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不够信任;三是长期以来存在着“唯上、唯大”观念,40%来县信访会发生越级访,致信上级人大、政协、信访部门及党委、政府机关或人访。

四是择机信访多,多为涉土、干部作风等问题。信访群众往往在元旦、春节、国庆、党的全会、省市“党代会”等重要敏感时期,到首都、省会或国家重要机关信访,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引起上级有关机关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借此对基层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促使问题尽快解决,或个人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五是无序上访多。发生无序上访的多为意外事故死亡、涉及群体利益的土地纠纷等问题。近年来,农村上访者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轻则吵闹、哭诉、静坐,重则扯横幅、围堵机关大门、拦截主要领导等等,且情绪异常激动,拒不接受有关部门的劝阻和调解,提出过高要求。五年来,共发生到天安门上访10余起,省委、省政府上访近20起,围堵市政大厦事件20余起,围堵县委、县政府大门近30起,造成我县信访工作十分被动。

四、产生农村信访的主要原因

农村信访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管理不健全,人民素质与当前社会发展不协调都可能引发信访问题。

(一)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一是职能管理不到位。

1、部分职能部门履行职能不到位。如农村宅基地确权不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1)历史遗留下的土地权属纠纷,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处理起来难度较大;(2)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没有深入农村察看,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3)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4)部分农户未经批准就擅自在自留地或抢占他人宅基地建房,造成违法占地,由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而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程序繁琐且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致使宅基纠纷得不到有效遏制;(5)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2、信访工作导向不够鲜明。部分乡镇和单位对稳定工作不重视,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没有真正将工作精力放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上,没有处理好发展与人本之间的关系。发生信访问题时,消极处理,存在拦访、截访,拿钱销访的情况,增大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

二是干部管理不健全。

一方面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原因:有时纵容维护村干部,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以致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处理,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

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卡、要,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处理村民宅基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为政不廉、办事不公。(2)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个别村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留下隐患,激化了干群矛盾。(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征地补偿方面,群众对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

(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是农村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依法自治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但在实际中离法治的民主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农村的信访问题与缺乏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村务问题,虽然明确规定要实行村务公开,但公开内容过于简单,时间不定期,甚至不公开。一些重要决策往往不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法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缺乏必要监督。(1)村干部不履行民主议事程序擅自对外发包土地,一次性收取多年承包费,透明度低,损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2)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因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老班子订立的合同不满意,否认原合同的法律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标的物重新发包;(3)承包合同不规范,条款不完善,给村民、村干部和承包者留下了矛盾隐患;(4)村干部和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认识不到位,擅自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

(三)社会保障制度滞后

一是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少,医疗水平较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民有病没人医、医了治不好,造成农民对乡村医疗不满,且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有限,在一些大病重病面前,部分农民无钱医治、无力医治,而国家相应的医疗救助规定的条件,农民不知情或不符合相关规定,从而得不到救助,有病无所治、无从治,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二是贫困救济及优抚救济范围较小。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生活水平低下、老无所依的人群及鳏寡孤独,基层党委、政府及村委经济能力有限,从经济上给予帮助和救济时间长远则力不从心,而国家对此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没有更深入地进行帮助,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四)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群众考虑问题不够客观,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出发,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产生不满。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二是部分群众在自古有事就上告上访的“传统”意识下,法制意识淡薄,遇有不公正的事或个人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首先不是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检举、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仲裁或拿起法律武器,而是涌入信访部门。

三是部分群众群众关心集体的意识不够强,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愿、不敢指出,缺乏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助长了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的违法乱纪。

五、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建议

要想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就要正确处理谋求发展与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与民生的关系,主要在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共创和谐社会。

(一)源头防范,提前预防,减少矛盾

一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各项决策程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不安定因素。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推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号召

2***819-

第四篇:信访调研文章: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新时期、新任务下的信访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信访工作者应该研究

探讨的课题。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问题二:地区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给当地的政府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各级政府工作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

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问题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不断上访。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诸如“形象工程”之类的违民意、失民心的事,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头脑清醒、政治敏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单位、部门的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嗅觉不灵,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对信访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某几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第五篇:当前涉农信访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涉农信访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人民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人民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和调整,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现,这些问题和矛盾也必然通过群众信访反映出来。做好涉农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来自农村的信访问题,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涉农信访问题的情况及特点

(一)涉农信访数量明显增多。2005年以来,我市人大常委会共受理各种信访案件505起,其中涉农信访案件201起,约占信访总量的30%;2005年受理86起,2006年1至10月份受理115起,比去年全年总量增长约34%。

(二)涉农信访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承包中“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乱批滥占、倒卖耕地、非法转让出让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上访较多;二是少数农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侵犯群众的合法权益,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三是城镇化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征地补偿标准较低,达不到群众满意,或村组干部拖欠农民征地费用,不按时足额发放,甚至合伙贪污;四是农村群众因山林水土宅基地纠纷引发的矛盾。以上四种情况约占涉农信访案件总量的84%。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时有发生。由于少数信访人法律意识淡薄或受他人教唆,不通过合法、理性、有序的信访方式来反映问题,而是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采取集体上访、围堵党政机关、在机关大吵大闹、拦截领导车辆、赴省进京上访等过激行为,扩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办公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涉农信访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与经济因素

1、由于自然资源有限,而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致使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日益加剧,资源的分配、调整、管理难度增大,在农村极易产生利己的争夺资源行为,导致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为争夺生活资源发生一些冲突而引发大量的涉农信访。

2、随着城乡差距,家庭、个人贫富差距的存在和加大,使极少数农民心理失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嫉妒别人、怨恨社会的畸形心态,一旦遇到了合适的释放点,将会发生不正常行为。

(二)政治因素

1、政府的不当行为激发了农民的利益矛盾。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改革意识增强,与少数基层干部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粗暴,执法执纪不公、不廉,形成行为意识碰撞,使农民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少数乡镇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有时甚至极大损害了农民的自身利益,造成群众对党和政府不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2、基层组织建设薄弱。一方面,乡镇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或无所事事现象突出,增大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少数村支部、村委会等组织配制不强,财力管理混乱,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农民有意见。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有的只顾自己致富,而对群众的困难很少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影响了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用。

3、农村治安管理薄弱。由于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就拿我县来说,18个镇、办事处,多数派出所警员不足,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同时加上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紧缺,民警不能安心在基层。农村干部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需要,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纠纷无人调、罪犯不能及时抓获现象,在客观上助长了违法活动的恶性循环。

4、控访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也是涉农信访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尽管各级各部门都不断加大了控访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控访中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群防群控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的执法人员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控访工作中,认为不是自己主办的案件,当事人上访和自己无关。二是个别工作人员思想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控访工作当做大事来抓。三是矛盾排查工作不够细致。轻信感觉和想当然,忽视问题,遗漏问题,甚至掩盖问题。四是信息反馈不及时。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导致决策失误,给工作造成被动。

(三)文化因素

1、农村还存在大量文盲、半文盲,甚至是文盲加法盲,兼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文化生活单调、匮乏,封建腐朽思想和外来不良文化很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其价值观、利益观、公正观和伦理道德标准发生倾斜,从而迷失方向,丧失辩别力。

2、“普法”工作不够深入,上访当事人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上访的另一重要原因。上访当事人多数为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的农民,法律知识水平有限,不懂法律程序。有的自认为有理,盲目胡来,四处乱告状,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有的不知用法律或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把一切希望全部寄托到上访上。

三、新形势下做好涉农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机制。

首先建立涉农信访领导责任制。把涉农信访工作摆上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其次,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规定信访、纪检、司法部门是涉农信访工作第一责任部门,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包村干部是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信访工作具体抓、抓具体。第三,强化第一道防线。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村级信访工作责任主体,采取联系困难户、联系离任干部和老党员等办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村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要及时捕捉信息,及早化解矛盾。在具体操作中,要坚决克服“上访无好人”的观点,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依照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及时有效地疏导群众。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信息,超前预测,防患未然。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

(三)抓好防控关,变处理为预防。

实践中,每发生一次群众上访都会存在一定的工作成本,而一旦引发集体上访,则更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我们在解决涉农信访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减少涉农信访案件的发生。一是要选准选好农村各级班子带头人,配备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整顿,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抓好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四、人大在解决涉农信访问题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把解决涉农信访问题与监督、任免工作结合起来。一是把信访工作与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对涉农信访件进行归纳分析,在信访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抓住涉及影响社会稳定、司法不公等问题进行重点督办。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推动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二是把办理信访与任免工作结合起来。对提请任命的工作人员,要考察其办理信访件水平和办案的能力。凡是群众反映意见较多的办案人员,要认真组织调查,掌握实情,严把任命关。

(二)完善信访立法,规范信访工作。上访是公民的权利,但权利的形式不是无限制、无约束的。目前,由于法律不完善,客观上助长了个别无理纠缠的当事人,以上访手段进行要挟的风气。因此,建议对信访工作立法予以规范,对无理缠访,扰乱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进行法律制裁,维护司法权威。

(三)加强普法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解决涉农问题。涉农信访的当事人,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应该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念,要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当事群众明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越级上访。从而把群众引导上依法解决自身信访问题及依法逐级信访的渠道。

(四)落实编制,配强人员。信访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表达社情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群众把信访视为寻求正义、维护权益、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期望通过上访,依赖更高的权利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但现在不少部门没有专门的信访机构,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有时造成群众投诉无门。涉农信访工作量大面广,需要信访工作者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但就目前的形势看,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多数信访工作者还不能完全胜任涉农信访工作的需要。应分批的组织信访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依法办访的能力。(刘作金)

下载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访调研文章: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

    当前网上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最终定稿)

    新常态下关于网络信访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部门建立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上信访受理平台,许多群众可以通过网络信访平台,足不出户地把烦心事、不公......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一、突出问题 1、农村恶性案件明显攀升。由于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个人利益严重 。加上一些村民的心胸比较狭窄,往往因口角、争......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矛盾纠纷和由此引发的各类刑事、民事和上访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农村乃至全社会......

    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

    我国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0年的普法教育。农村法律知识极大普及,农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变,法制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加强社会主......

    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现状

    试论公安信访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诸如征地拆迁、占地补偿、劳资纠纷等等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 这地矛盾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转化为......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1、农民观念呈现复杂。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环保卫生、民主法律意识以及少生快富等一批良性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村民观念更......

    当前农村形势及问题

    徐勇: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思考 当前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路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取得的成效最明显。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农村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