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1:4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

【摘要】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但在信访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从当前信访工作入手,分析了缠访闹访的特点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访 缠访闹访 特点 原因 对策

信访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长期以来,信访工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量的缠访闹访等不和谐因素的出现,不仅加大了信访工作者的正常工作量,也使正常的信访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

当前我国信访工作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空前的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同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显,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这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通过群众信访反映出来,导致信访总量增加,非正常上访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分析当前我国的信访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信访总量高位徘徊。相关资料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由下至上各级信访部门、党政机关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群众信访大幅增多的压力,特别是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已达到信访总量的50%以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多人的跨区、跨省的信访,这些人利用现代便捷的交通和通迅工具,在较短时间内组织串联多人采取突发行动,大搞轰动效应,给政府施加压力。

二是信访内容复杂多样。当前,群众信访的内容基本都是社会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大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农村,信访主要涉及村委会换届选举、办事不公,土地征用补偿不公,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以及土地低价转让,农村出嫁女的权益保障等问题。在城市,信访主要涉及企业改制破产遗留问题,城建拆迁安置中的违规拆迁、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还有一些涉及到灾后重建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重复上访、缠访闹访有所增加。分析近几年各地有关信访报道的案件,可以看出许多都属于重复上访,特别是出现了一些缠访闹访的典型案件,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个别信访人得陇望蜀、得寸进尺,经常狮子大开口,当提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就撒泼、耍赖,组织人员缠访闹访或集体访、越级访。

当前我国正处于因社会转型而必然出现的矛盾高发期,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需要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去化解和解决。

缠访闹访案件的基本特点

所谓的缠访闹访即非正常上访,是指发生在党政机关(含机关门前及周边范围),违反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治安处罚法》等有关规定,直接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上访活动。如聚集五人以上的上访;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堵塞、阻断交通;把上访地点选在天安门、中南海、外交部或省市政府机关门前等;或借“上访”之名提出无理要求;或以赴京赴省上访要挟各级政府组织。分析当前信访工作中的缠访闹访典型案件,发现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时间持久。缠访闹访户大多信访次数较多,上访时间较长。他们中大多数往往是不懂法、不信法,或置法律法规于不顾,不计成本、不惜时间长期坚持上访,年年跑、月月访,达到不计得失的程度。

二是择机上访。缠访闹访户一般喜欢选择社会维稳敏感时期上访,如在重要的节假日前夕,或重大会议及各级组织开展重大活动期间上访,上访过程中又往往伴随冲击会场、扰乱重大活动等现象。

三是问题复杂。缠访闹访户反映的问题通常是与其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有理与无理交织在一起,现实与历史纠缠在一起,旧的与新的交叉在一起。有的反映的问题虽有一定道理,但缺乏政策依据,有的反映的问题虽不合理,但往往能博得同情和理解,处理起来很是棘手。

四是言行过激。缠访闹访户中,大部分存在越级上访行为。他们除了采用传统的信访手段,还利用报刊、网络等强化自己的话语权。在上访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偏激的行为,如谩骂、跪地、哭闹、拦车、堵路、打横幅、告地状等,有的甚至以自杀、引爆、跳楼、喝毒药等一些非正常行为来加以威胁,给政府施加压力。

缠访闹访形成的原因分析

信访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缠访闹访案件,分析发现,既有信访制度不完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缠访闹访户主观方面的原因。

缠访闹访户形成的客观原因:

一是现行信访制度不完善。根据《信访条例》规定,信访部门对于群众的信访问题只承担受理权、交办权、转送权、协调权及督办权,而没有处理权。2005年,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中虽然赋予了信访工作机构三项全新的职权,即提出改进建议权、行政处分建议权、完善政策解决问题建议权,依然没有直接处理的权限。而信访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群众的信访问题大多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解决。但信访工作机构作为非职能部门,不具备行政职能和权力,不能解决本应由具有一定职能的国家机关办理的社会事务。加之在现实运行中,各部门之间为了自身利益,没有很好的协作意识,对于群众的信访问题相互推诿,致使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初访者变成老信访户。

二是信访工作不到位。首先,对初访问题重视不够。有些信访工作者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大局意识不强,致使按政策规定应该解决的没有得到解决,需彻底解决的没有解决到位,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易解变难解,使上访逐步升级,情绪沉积逐步加深。

其次,答复不统一。各部门、上下级由于掌握的政策尺度不一样,对信访人答复口径不统一,说话模棱两可,特别是一些上级信访部门由于工作量大,维稳压力重,在接待上访群众时,没有严格地按程序处理,致使信访人产生误解,对不合理的诉求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存在侥幸心理,造成不断信访。

再次,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有的地方或部门在考核信访工作时,把进京上访、赴省上访数量的多少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上访多的地方或部门的相关干部,轻则通报批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重则免除职务。有的甚至实行“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只要信访稳定出了问题,就全盘否定其整体工作。这种考核机制使得一些地方或部门在解决信访事件时为了维护稳定,息事宁人,往往违背原则违背政策解决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上访人错误地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

缠访闹访户形成的主观原因:

一是动机不良。有些上访人思想偏执,固守己见,他们知道上级部门对越级信访问题有量化考核标准,抓住地方或单位维稳怕出事的心理,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用各种手段缠访闹访甚至要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有些人存在“法不责众”的错误思想,认为人多势众,参与的人越多问题越容易解决,故意聚众闹事。

二是期望过高。有些上访人员上访的目的就是想得到额外的利益。如提出的经济要求远远高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或提出与原案无直接关系的其他额外的要求,如有的问题经多方努力,已经解决,但上访人又提出要求赔偿其上访的车船费、食宿费、误工费等。还有的是拿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进行要挟。如一些本属于走司法诉讼途径解决的问题,但当事人因缺乏证据或感到官司胜诉无望,强行要求政府部门进行行政干预的。当其要求无法满足时,便长期纠缠各级部门领导,影响正常工作。

三是人格变态。有些上访人员自身素质较差,性格偏执,对社会管理理解不到位,总认为社会“负我”,通过缠访闹访发泄情绪。还有些上访人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理解或片面、或一知半解、或生搬硬套、或断章取义,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不考虑对自己不利的部分,错误理解,且固执己见,听不进解释,“生命不息,缠访不止”。

四是迷信权力。有些上访人员信“访”不信“法”,片面地认为权大于法,一些本可以通过诉讼、仲裁等解决的问题,硬要找“青天”解决。还有些人有严重的崇上心理,潜意识里认为基层没权力,说话不管用,做不了主,办不成事,认为只有反复上访、越级上访、甚至群访、异访就会引起领导的重视,找到级别更高的领导,就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的虽走了司法程序,又期望通过上级领导的重视干预,达到自己想要的判决结果等。

解决缠访闹访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大量的缠访闹访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矛盾解决的过程。社会要发展,就不可能没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诉求,就要求有解决矛盾的机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由于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一些社会矛盾的出现,这是非常正常的。各级领导对此一定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尊重群众的信访权利。在此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亲民爱民的工作,拿出一定的精力积极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首先,各级领导要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如可以规定每年每个领导要在信访室坐镇一定的时间,现场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让群众访到最想访、最能解决问题的人。其次,各级领导还要主动“去下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每年开展集中下访活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对于一些重大、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还可以实行领导包案制,相关领导亲自包案跟踪化解,限期终结。除此之外,平时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还应主动收集网上反映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协调。对一些直接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群众特别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现代媒体,构建起民意表达、政府回应的双向互动机制,把可能引发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当前,大量的缠访闹访事件的出现,与信访工作机制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首先,厘清信访机构的性质及其隶属关系。我国现行信访机构庞杂分散,归口不一,且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和实际权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都设有信访机构,但其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厘清信访机构的性质及其隶属关系,就是要对各级各部门的信访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起信访机构之间的管理协调机制,并赋予一定的协调、监督和处理权力。

其次,建立和完善初访责任制。初访是信访工作的第一关,只有做好初访工作,把信访事项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中,才能有效防止重访、缠访闹访的产生。一要坚持首办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机关职能部门,防止“踢皮球”,防止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二要坚持“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专人负责,定期回访,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老户的产生。

再次,建立和完善信访复查终结制度。2005年,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明确细化了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程序,明确了受理、办理、复查和复核时限,还规定了三级终结制框架。我们要严格按照“保护合法上访”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和完善信访复查终结制度。对信访终结后上访人继续煽动、并闹事上访者,如果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就要由公安部门给予训诫、拘留,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制止各种违法上访和无理缠访闹访行为的发生。

第四,改革完善信访考核机制。目前,我们实行的信访考核机制一方面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每年为了实现零上访的目标,不得不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同时,还给一些动机不良的上访人不恰当地利用提供了机会。改革完善信访考核机制,就是要改变以信访数量为主要指标的简单划一的考核机制,建立以信访问题解决程度为主要指标的核查制度,使信访考核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还离不开信访工作人员。信访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首先,要用情。不可否认,在信访案件中不乏一些缠访闹访无理取闹者,但也要看到,多数上访的群众,都是在某些问题上受了委屈,或是得不到公正待遇。所以,信访工作人员要用情去做信访工作,在接访中要设身处地站在上访群众的角度,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以真诚负责的态度,倾听群众的心声,以冷静温和的语气,解释相关的法律政策,帮助上访人分清是非曲直,打消顾虑,解决问题。如遇到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上访者,则更要注意保持冷静的态度,平复上访人的情绪,然后再摆实事,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问题在平和友好的气氛中得以解决。

其次,要用心。在此,我们特别建议信访工作者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面对信访群众时,可以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信访群众的角度感受其心态,理解其感受。还可以尝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沟通技巧、危机干预及危机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将上访群众视为困境中的服务对象,与上访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保持解决问题的理性态度,清除其情感障碍、心理障碍,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再次,要依法。群众的信访问题大多比较复杂,涉及面多。信访工作人员要想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政策理解水平。只有吃透弄懂政策,面对信访群众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游刃有余,解决信访问题才能尺度统一,合理合法。对于正当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且走合法途径的信访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短期内确实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及时疏导;对不正当利益、不合理要求,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及时予以回复;对顽固缠访闹访人员,可以邀请上级、本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面对信访人,解除疑问,消除侥幸心理,形成信访终结确认书。让群众树立起依法按程序反映诉求合理、缠访闹访无理的信念。

总之,只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制度健全,处理方法得当,一定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信访工作中的缠访闹访问题,构建起和谐融洽、健康发展的社会。

第二篇:XX法院解决“缠访”、“闹访”难症简报稿

锡山法院四项措施 解“缠访”、“闹访”难症

近年来,锡山法院结合政治敏感期、矛盾高发期的特点,认真贯彻和谐司法、和谐信访的方针,坚持以涉诉信访为触点、以解决“缠访”、“闹访”为重心、以落实领导责任机制为抓手,在“接访”技巧、“处访”网络和“息访”艺术上科学布局、整合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年来,我院涉诉信访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30余件缠访、闹访案件逐步稳控,进京上访、非正常进京上访保持“零”记录。2007年我院立案庭被省高院评为“文明窗口”。

标准,始终做到“三个一样”、“三个不”,即干部群众一样对待,有理无理一样接待,来信来访一样负责;不以“请示”来回避,不以“报告”来敷衍,不以“研究”来推诿。对多次就同一事由缠访、闹访的当事人,把握好接访的“尺度”,摸清缠访、闹访者的心态,冷热相间、把握时机,保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引导当事人用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正视法律权威,找到利益平衡点,促其思想转变和问题解决。

处访网络善抓内外互动。以化解矛盾、办好实事为重心,建立起内外完善的信访协调网络。在外部以人大内司委、政府信访部门、镇村基层组织、邻里家庭成员四大层面,构筑起合力息诉的联动网络。对已经得到明确答复但仍就同一事由多次到法院反映同一问题的缠访老户,我院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外围”工作的协调上,不断加强与人大、政府及基层组织的信息互通,建立与各部门的会办、协办制度,形成“法院管稳定,地方抓稳控”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缠访”矛盾的处置上,我院特别强化司法作风的转变,由当事人“上访”到法官“下访”,一方面了解最基层群众对案件本身的想法和意愿,了解当事人认定的“客观事实”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以“拉家常”等符合基层特点的形式合理阐释裁判及裁判的心证过程,让当事人及周边群众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对案件有更加客观的认识,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对法律和法官的抵触,达到息诉的目的。去年以来,我院通过积极的“外围”协调工作,成功解除了5位缠访当事人的“心结”,遏制了2起当事人扬言进京上访事件。

息访艺术突出三大环节。一是细审阅,讲究“知彼”艺术。建立“缠访”、“闹访”案件台帐,仔细查阅当事人的反映材料和案件卷宗,客观、全面了解案情。加强与基层组织的联络,掌握当事人的详细情况和信访背景,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二是重倾听,讲究沟通艺术。

第三篇:对缠访户得疏导心理

对缠访户得疏导心理

大竹县童家乡一上访户张铁生,声称1962年当时的生产队队长少给他评了162分,经常拿着自己写的一堆资料上访要求解决,童家乡最后调查落实,补偿他100多元,并将他请进敬老院,然而他仍然多次上访,今天到民政局,明天到信访局。像这样的缠访户,在我接访一年的工作中就有10多个。我发现这些上访人只坚持自己的诉求,不管自己的诉求符不符合法律法规,今天来访,明天也来访,后天还是访,乡上不行,到县上,县上不行到市上,总以为 “官大好说话”;找了副职找正职,找了下级找上级;换届后,找新领导,趁新领导不熟悉情况,总想打点“擦边球”,总之是“不解决就不得行”。

对缠访户,我认为重在心理引导。绝大多数缠访户心理偏执,沉浸在陈年旧事之中,他们固执地认为这件事只能那样解决,不顾当时的客观历史背景,作为政府,应该请心理医生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同时政府要注重解决困难缠访户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此外,我认为涉及信访方面的法律要不断完善。翻开《信访条例》,细读《信访条例》,只有“三级终结制”,对三级终结后不息诉不息访的,《信访条例》没有一个法律的约束,无疑是《信访条例》的法律空白。所以,健全 《信访条例》,规范信访秩序,才能真正保护上访人的合法诉求,严厉打击非法上访的不法行为。

大竹县 陈朝锋

第四篇:洞析信访人心理 遏制无理缠访之路的思考

洞晰信访人心理

遏制无理缠访之路

心理,就是人们认知事物及其过程的思想反映,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同一个人遇到不同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

在平常的信访接待中,我们发现有些来访者,尽管相关部门对其举报或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并将不存在问题的结果依法告知后,仍不断地来信和来访,形成“缠访”现象,给县委、政府正常的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信访事项的处理运用的是法治以外的方式,或强压,或妥协,或哄骗等,成了许多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面对大量的群体信访或矛盾激化的各类个体信访,上有领导指令化解的压力,下有群众极端不满的怨气,信访部门在解决信访事项的过程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在这种工作状况下,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执政者预期的社会稳定的目标非但没有实现,反而陷入一种更为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极少数信访人吃准了政府要稳定的“软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手段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并为更多的信访人所效仿,带来社会负面效应。

处理信访问题一般都会遇到信访人情绪激动、思想偏执、抵触心理与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突发、疑难、遗留问题尤其如此。思想不通,“心结”解不开,处理意见再公正、合理也难以奏效,即使勉强同意也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容易反复。可以说,学会做思想工作,掌握解开信访人“心结”的方法与技巧,是每一名信访工作者的必修课。

2006年,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信访条例》,其中规定,国家机关可以聘请律师、心理咨询师、相关领域专家、社会志愿者,为信访 人和国家机关提供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的咨询服务。打开了心理咨询师为信访工作服务先河。

如何解开“心结”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粗浅心得。

经心理咨询师分析:

信访人常见的几种心理及其表现为:

1、需要心理。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发展,就是为了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各种需要对人的情绪和行为又产生一定影响。人的需要一旦得不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压力,会引起烦恼、痛苦、忧虑。因此,有的信访人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往往通过信访渠道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信访人信访过程表现:信访人大都是有某种需要,并且积极反映自己的需要,想方设法希望得到满足。

2、信任(求助)心理。有的信访人因自己提出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认为利益受到侵害,心理产生不平衡;但凭自己的力量又无法解决,于是产生了求助心理,既而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或向自己认为信得过的部门、领导求助。他们对上级领导、组织充满了信任和信赖,尽管有时期望高了一点,但他们的信访行为本身就证明了对领导的权威和能力充满信心。信访人信访过程表现: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如实陈述,相信领导能为其排忧解难;对于他人不良行为,敢于举报。他们一般比较通情达理,主观愿望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3、攀比心理。这是一种与他人相比,发现自己的才能、地位、经济收入或工作生活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愤怒、怨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便产生信访念头。信访人信访过程表现:信访人对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的清楚,只是就表面情况进行比较,表现无知、不明智,带有消极性,没有积极进取心理。

4、侥幸心理。这是信访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信访人遇到压力、风险、危机等不顺时,往往感到焦虑,心理不平衡,但是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利用信访希望能改变局势。这种信访人存在趋利避害的投机心理,他们往往对解决某个问题抱有一定的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机遇”上。幻想“也许上面有了新政策新规定”、“也许会有内部文件能解决我的问题”、“也许我会碰上一个搞变通解决问题的领导”等等。有的人明知问题不能解决,却也要找一些借口或理由信访。

5、逆反心理。这是在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信访人认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或组织的决定不接纳,持相反的态度和言行。信访人信访过程表现:信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带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往往带有单向、固执偏激的思维。

6、从众心理。信访人对信访事项本不想过多追究,但出于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个人的知觉、判断、认识上不得不表现出从众行为。从众心理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一是在领头人的感召下,急流勇进的积极从众;二是自己虽有主见,但怕冒风险而随大流的消极从众;三是自己没有主见,随着多数人随波逐流的盲目从众。这些信访人往往对事物缺乏分析,容易接受外界的压力或消极暗示,而放弃自己原来的主见去选择大多数人的行为。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集体上访就是从众心理导致的从众行为。

信访人缠访的心理成因及其主客观要素

缠访的现象此消彼长,居高不下,顽症难逾,关键问题是信访人的心理成因存在着的适宜的兹生土壤。

(一)、主观成因。一是私欲澎胀。强调个人利益第一,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实现、最大化保护。在贪婪心理的驱使下,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以个人满足为需求,一切以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公正的标准。个人愿望满足则罢,不能满足则长期上访不息。二是法律观念淡薄。信访人群中,占相当比重的人,文化层次低,脑海中根本没有法律概念,只知道法律这个名词,不知道法律是什么,若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法院不予支持或保护不充分,不能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不能从程序角度看待案件。凡自己认为合理的,法律就应当保护,由于基础素质上的原因,使得信访干部的释法明理工作难以一蹴而就。三是认识上的误区。“构建和谐社会”;“群众利益无小事”等提法,信访人根本不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而是从个案上去比照,由此误认为和谐就是人人满意,认为自己是群众,自己的事也是大事,只要信念坚定,缠访不息,个人的目的就有望实现。四是诚信度低下。信访人为了个人利益的满足,没有诚实的态度,不讲信誉,对自己作出的言行,不守承诺,只要自己的行为事后对自己不利,或者矢口否认,或者百般抵赖与辩解。结果使自己吃了亏,于是节外生枝,找出种种借口,上访不断。五是故意耍赖。在构建和谐社会,讲求法治的今天,有的信访人感到,各级各类的国家机关,讲究文明接待,文明接访,轻易不会对信访人动用“措施”,坚持文明上访,不能引起重视,故意使出一些耍赖的手法,出难题、找别扭,让领导及其工作人员难以收场,这样就可能造成影响,企图以此促成自己的诉求主张得以解决。

(二)、客观成因。一是客观现象对信访人的心理产生了暗示作用。比如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现象:信访人反映问题,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吵不闹不解决。我们的周边也有这样的案例。赴区、进京非正常访的人群,更多的人没有因为非正常访 而失去什么,而相反,这部分人群中,确有少数人,善吵、善闹、善缠,被重视程度提高了,督办力度也大了,为其解决问题的渠道也宽了,最终使其诉求得以“超常”满足。本来上访气势并不强烈的信访人,或者原本没有上访意志的信访人,当看到别人的诉求,得到“如此”满足时,心理上受到了无形的暗示,也激发了上访的“热情”,由此形成了赴区、进京访久治不断的基本根源。二是制约机制不建全。缠访、闹访,对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带来了严重干扰,也严重地牵涉了领导及工作人员的精力,但这种顽症难以从根本上遏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切实可行的、可具操作性的措施,只有“软招”,没有“硬招”,教育向来不是万能的,讲道理也不是对任何人都能奏效的。既然缠访、闹访不需要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而且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的环境氛围,当然就会有一批接一批的信访人乐此不疲,为利益而奔波。

信访工作人员如何应对

心理学认为,尊重和理解是人的两种根本需要。各种不同心理特征的上访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希望自己的某些行为能得到理解,更希望自己的目的能够达到。所以信访工作首先应理解他们,只有准确地了解了上访人的心理活动,才能有理、有据、有效地解答其反映的问题;也只有理解了上访人的心情,才能有的放矢以恰当的方式做工作。上访者也只有看到信访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帮助是真诚的,才能把自己的思想顾虑反映出来,这有利于信访工作人员了解原委、因势利导做好工作。

人与人之间往往有三种交流,即言语交流、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其中感情交流最为重要。在接待上访者时,通过嘘寒问暖、让座、询问等言行,让上访者产生犹如 到家的感觉,使受冷落、受委屈的心灵得到温暖,使上访者和信访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缩短、感情接近,从而有可能减轻和改变上访人员的逆反等心理。

上访人员由于所处地位不同,所受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其心理特征、行为表现也千差万别。做好信访人心理疏导和干预,是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各种突变事件的能力一个方面。在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中,我认为信访工作的同志应当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既能更好地应对和预防缠访、闹访的发生,又能够做好信访人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

一是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用心理学原理,把握信访人的心态是信访工作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特别是一些敏感问题引发的信访事项,如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有的矛盾相当尖锐,若工作人员不把问题把握准、处理方法掌握不好或稍有不当,不仅很难化解矛盾,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党群关系。一些信访人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引发了心理问题,情绪激动、思想偏激。一些倾诉型的信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公正待遇时,急于寻找发泄渠道,怒气冲冲而来,言行偏激,如果得不到工作人员情感上的共鸣,很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一些偏执型的信访人,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偏执,在其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不管怎么做工作,仍然不断信访,给人们的思想都带来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复合型的信访人,原本是为解决争议而来,但在主张权益的背后还隐藏着严重的心理危机。这些都给工作人员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其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较强的心理疏导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信访人,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运用心理科学,讲究咨询艺术,采取科学的疏导方式。心理咨询工作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发挥防患于未然的疏导作用,帮助信访人度过心理危险期。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既要做接访者,又要当心理医生,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共情”和“自我暴露”等技术,认真地倾听信访人的讲话,准确认同其内心体验,从而创建信任友好的关系,促使来访人从容地正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待遇到的争议、困难和挫折。在心理疏导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平等与尊重的疏导方式,为信访人提供义务心理咨询,倾听信访人的陈述,帮助其分析情况,对处理结果不随意评价,耐心做好疏导工作,引导其通过正当的信访渠道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较强的心理控制能力。信访工作是一项很繁杂、很具体的工作,面对信访人的同时也须面对各有关职能部门。许多信访问题的产生和重复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政策的不完善、欠连贯,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前瞻性。同时,也有部分部门工作人员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认识不到位,考虑不周,操之过急,导致漏洞百出,引起群众不满。面对如此局面,一个优秀信访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控制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克服反应力迟滞、思考力降低等现象,才可以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情感控制力的获得,既要通过平时的工作积累,也要通过心理训练,学习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负性应激反应的出现,切实做到信访事项化解得了、控制得住。

四是较强地克服从众的心理能力。信访问题的产生,与一些职能部门有密切关系,一些部门出于片面的政绩观、发展观,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损害群众利益,为民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可承受程度的关系,随意损害群众的利益,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或应该解决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面对这些信访问题,信访机关工作人员本身的能力是无法将这些问题摆平 的。因此,信访工作人员一方面要能够通过自身阅历,将价值观、方法论等意识形态的内容植入自己的思想之中,在主观上树立为民、公正的思想。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获取个体所缺乏的知识,培养自信心,增强个体人格因素。在具体信访事项的处理中,要杜绝影响从众心理的“情景明确性”因素,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切实做到信访事项发现得早、处理得好。

第五篇:对农村源头治访的思考

当前,随着我县农村“五五普法”工作的扎实开展,农民政治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维权、民主监督的意识也正在不断加强,群众信访案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极大牵涉了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力,特别是我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到市、去xxx、赴京等非正当渠道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破坏了县委、县政府的形象,牵涉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极大精力来确保

稳定,严重影响了其它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如何从根本上治理上访事件的发生,成为我县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长时间对农村信访案件的调查、梳理、总结,笔者认为农村信访案件日益增多、矛盾激化、解决难度加大的原因主要有:

一、农村干部的执政能力偏低,导致村务处理不及时、不公正,引发群众上访。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

(1)新旧断层难作为,村民生怨成隐患。

自根据《村民自治组织法》进行选举以来,很多原先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因没有家族势力而“提不到台面上来”,再加上,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对选举上来的农村干部的培训还不足以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对农村干部日常工作的指导还不够完善,导致了现有农村干部政治意识淡化、责任意识薄弱,工作能力较差,“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群众心存怨气,引发上访。例如,我乡贺庄村村主任xxx,今年6份分在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情况下,仅和另一村委沟通就和村东xxx纸业公司签定了延长集体土地占用补充合同,遭到了部分村民的抵制,引发了村民上访。而村主任还委屈的说“我也是好心……怎么办了坏事”。

(2)违规违纪谋私利,集体隐患种祸根。

当前,个别村村干部“利”字当头脱离了群众,表现为侵犯村民利益,或为个人利益,或为宗族利益,违反民主管理制度,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对上级交办的任务不认真完成,搞形式主义,对国家下拨的资金、补贴等优亲厚友;在当政期间,贪污腐化,道德败坏,借村民赋予的权力大行富己行为,成了典型的“三不”干部(带领村民致富不会、村民有困难不帮、侵犯集体利益不问)。这样的干部,这样的违规违纪执政行为引起了村民的强烈不满,直接导致了干群矛盾的激化升级,酿成了集体访、越级访,直接危害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二、村民自治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极少数农村干部以“村民自治”为名,对接受乡镇的指导敷衍了事,不服村党支部的领导,擅自做出违反村民自治的决定,出现违法治村的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村两委负责人“顶牛”,不认真履行民主管理制度,习惯个人说了算造成两委争权。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侵犯了村民的根本利益,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导致了对村干部的不信任,为村民的集体上访埋下了祸根。我乡的xx村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的隐患。村主任xxx自2003年上任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对村书记的上访(乡和县经侦大队已做了处理,信访人不服),并以上访为由多次给乡政府施压,还于2005年底私自串联村民张xx、袭xx等人到北京非正常上访,在村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更严重的,其本人在任职期间,以“村民自治”为由私自撤换村会计,长期自己把持村委公章;违反《河北省集体财务管理规定》自买收据,自己收取承包费、坐收坐支现金,自私为村民开工资;不执行民主管理程序,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抛开村党支部的领导,私自选出村民代表17名。这样的民选村干部存在致使村各种工作无法开展,村中经济发展处于严重的停滞状态,极大制约了村民和谐奔小康的进程。

三、村民法律维权意识的提高

导致目前村民上访案件频发的根源之一是村民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对侵占、毁坏自己财产、人身利益的问题进行维护。这本身是我县近年来不断普法工作的成果,但在现阶段我县农村村民法律素质还很低,农民只能靠对法律的断章取义来解决问题,在打官司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农民由涉法案件转为信访案件的现象逐年增加,造成了信访案件发案率高居不下。

四、个别村民无理访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剖析诸多信访案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今年来的信访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村民出于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局限和其它原因的影响而引发的无理访和重复访。极少数村民为了达到一己私利,不顾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观上以“闹事”为目的,利用各级政府在信访责任区分制度不十分健全的漏洞,以“上京、赴省”上访等狂妄口气相要胁,大给基层政府施压。更有甚者,极少数村民在基层政府答应为其解决,在签订了《信访双向责任书》后,不按《信访责任书》的要求,在信访事项调查解决期间继续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上访。今年暑期,我区后xxx村村民王xx等向乡反映村中化工厂污染等五项问题。乡及时和上访者签定了《信访双向责任书》后及

下载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访调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访调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浅析“访调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高淳区司法局 张跃勇 赵菲一、高淳区“访调对接”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发挥信访与人民调解......

    对“千名干部大下访”活动的思考

    对“千名干部大下访”活动的思考 *** 根据中共黔江区委千名干部大下访工作意见的精神,我被局里派往两河镇龙田居委实施此项工作,本人深入到下访镇、乡、村,走访部分群众,宣传党......

    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摘 要 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

    信访调研文章: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

    信访调研文章: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

    当前涉农信访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涉农信访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人民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人民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和调整,与此同时,一些深......

    对金融危机引发信访问题的思考

    对金融危机引发信访问题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突出,经济利益纠纷、民工工资已成为当前突出的信访热点问题,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

    对当前我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对当前我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和建议_调研报告近两年,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新的矛盾和利益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复杂多样,致使**县涉法上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