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摘 要
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在习总书记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笔者就当前我国腐败的原因、特征、形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反腐败工作提出几点反腐途径及对策。
关键字:腐败原因,腐败特征,形势分析,反腐途径
目 录
引
言...................................................................................................................................1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1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2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3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4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4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4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4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5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力度....................................................5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5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6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6
四、结语...............................................................................................................................6 参考文献...............................................................................................................................7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 言
腐败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问题,几乎困扰着世界所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这些“考验”和“危险”之中,消极腐败越来越逼近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底线,越来越成为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越来越猖獗,腐败问题也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有愈演愈烈之势。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反腐败也是非常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讲,人民群众对于腐败也是恨之入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否则,执政基础就将被动摇,甚至要亡党亡国。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
腐败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证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人治国家、无论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者在一个国家前进的某一个历史时期,腐败甚至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的文明历史是悠久的,同时,中国历史上出现腐败问题有文字记载的也是久远的。远在黄帝时期任职的炎帝的后裔、绪云氏的儿子就是:“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当然这不是后世严格意义的贪污受贿行为,而是贪馋行为,但已经有了贪贿的因素[1]。宋代贪污贿赂之风令人震惊,贪官污吏充斥朝野,贪污的行为和数额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多少之别。北宋后期贪污腐败之风更是愈演愈烈,形成“大小循习,货贿公行”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用严刑猛政治国的 [1] 汪洁:《手莫申,申手必被捉》,《福建日报》,2015年2月9日,第9版。皇帝,他把官吏廉洁与否提高到事关国之存亡的高度,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采取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措施。朱元璋查办最为有名的两桩大案是“空印案”和“郭桓案”。清代第一大贪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坤,他长期身兼数职,权倾朝野,加上贪鄙的本性,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异己,网络亲信,征求财货,最终的下场也是被革下狱,令其自尽。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腐败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综观当今党内的腐败,主要是少数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据为己有,通过权力支配国家的物质财富去换取金钱和个人利益,从而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无论哪个朝代都存在有腐败问题。正如著名学者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指出的:“历史学家昌言中国一部二十四史是相残史,但从另一个视野去看,则又是一部贪污史。”可以说,中国无论哪个朝代走向衰败灭亡都与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
1、群体化。主要表现在地区群体化、单位群体化等,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是有权力存在的地方,总有“窝案”、“串案”情形的出现。比如被查处的山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原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等是腐败集团化、群体化的典型。原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以及原中石油大庆油田总经理王永春等已被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的众多高官涉嫌贪腐案,被人们称为“中石油窝案”。
2、家族化。“家族式腐败”是一个以亲情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其成员之间往往订立攻守同盟,分工协作,相互包庇,相互维护,隐匿证据,掩盖腐败。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马”,牵出“全家”,官员利用影响力为配偶、子女、亲属谋取私利、进行“曲线敛财”成违纪违法的常见手段,更有甚者,家里面从老到小、从男到女都有参与腐败,像苏荣腐败案就是典型的家族腐败。
3、国际化。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裸体官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即任职期间有意将妻儿送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便蓄谋外逃,赃款转移跨国化。有媒体报道称,2011年央行披露 [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的数据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逃贪官携款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1]。这表明,预防和治理贪官外逃是反腐败的重点和难题。
4、隐蔽化。当前腐败现象逐渐向现代“三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演变,腐败手段智能化、腐败形式隐秘化、腐败收益虚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有的党员、干部变着花样规避纪律约束。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到隐蔽场所,有的党员、干部婚丧喜庆虽然不摆宴席了,但红包照收。再加上电子礼品卡的出现,也给收送礼品等腐败行为套上了隐形外衣。
5、巨额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查处的省部官员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较小,一般为几千或者几万元,最多几十万元。但近年来,一批百姓眼中的“大老虎”纷纷落马,官员的贪污数额被曝光后也让人瞠目结舌,案件涉及的金额巨大,一般都在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原杭州市市长许迈永案,涉案金额高达1.45亿元,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同海案,涉案金额高达1.95亿元,据有关报道,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案,家中发现亿元现金,动用了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2]。近年来贪腐案涉案金额屡屡被刷新上限,呈现出巨额化的特征。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1、腐败现象古有来之,久治不绝,根深蒂固。利益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3]。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随之便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等不良的社会风气。
2、法制不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所存在缝隙和漏洞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的渗透进去,并滋生和发展,很快就形成规模。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利用法律、政策的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不严谨等漏洞,损公肥私。
3、少数领导干部防腐拒变意识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进入经济体 [1][2] 汪忧草:《反腐败的经济“红利”究竟有多大》,网易新闻,转载于海外网(北京),2014年9月27日。
王晓华:《近5年涉案过亿巨贪盘点》,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516/c210107-25026169.html,2014年5月16日。[3]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滑向腐败的深渊,引发了大量腐败的行为。
4、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不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部分非常腐败的领导干部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引起不少人心理失衡,开始起而效尤,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
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在重拳频出高压态势下,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根据相关资料统计: 2014年,包括***、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在内的42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被严肃查处,海外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2015上半年,15位省部级官员、48名国企高管因违法违纪接受组织调查[1],近年来反腐成绩单可谓优异,反腐工作成效明显。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2]。现阶段反腐败的复杂性也十分突出,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还在发生。所以我党对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下一步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会放松。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
[1][2] 江琳:《持续反腐,中央已布好局》,《人民日报》,2015年2月17日,第17版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1月13日。腐败问题的负面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腐败问题不仅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加剧社会不公现象,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到民众对于未来的信心。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腐败问题?探索和寻找标本兼治的有效反腐败途径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规范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机制,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立法,努力构建有效制约司法行政权力行使的制度规范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按制度理财的有效机制,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法制规范就约束到哪里。以制度建设、法律手段反腐倡廉是今后的反腐方向,这将避免“运动”反腐的弊端,有助于建立起反腐长效机制。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的力度
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有法可依的同时要做到执法必严,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用铁腕解决贪腐问题,增强对腐败行为的震慑力和威慑力。敢于向腐败亮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1],要让不法分子心生畏惧,不敢“伸手”。使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欲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伸手必被捉”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其腐败行为止于萌芽之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从严治党,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导致腐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人的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因此从“主观”入手,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关键。习近平同志曾把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才能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筑牢防腐 [1] 黄红平吴世丽:《用最果断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检查日报》,2015年8月11日,第07版。拒变思想防线,达到“不想腐”的最高境界,根除贪欲,把腐败毒瘤扼杀于萌芽中。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
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重,加强“一把手”监督,加强群众舆论监督,要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新闻媒介进行监督,拓宽群众举报的途径与形式,并加强对举报人的法律保护和奖惩。通过群众舆论监督,及时揭露腐败现象,有效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使新闻舆论对腐败行为的监督进入法治化管理,不再受政治氛围的影响和领导层意见的左右。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对高层次或重大腐败事件的及时披露、深入揭发。引导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通过反腐宣传,使人们了解反腐败政策,坚定反腐决心。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
近年来,中纪委几次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这可不是简单地改名字换牌子,而是在不断创新反腐工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更强的战斗力[1]。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创新反腐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要创新纪委领导模式,试行纪委垂直管理,异地交流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纪委受同级党委制约的程度,实现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常委会权力的提升,以便纪委秉公办事和对同级开展监督。推进纪检监察与审计机关协作,做到“逢离必审”和“先审后离”。有效解决目前各种监督合力不强,监督效果不够突出的问题,保障纪委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
四、结语
这些年来,我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战略方针,在思想防变、制度防控、打击防治等反腐领域全面打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务实担当的勇气和魄力,牢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认识的新高度,坚决反对“四风”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讲话中在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阵的指示有近百次之多,并多次以“严峻、复杂、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坚定不移”等关 [1] 李克难:《中纪委机构调整释放重大信号》,《凤凰周刊》,2014年第10期。键性词语,可明显感受到中央政府对反腐败斗争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在习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反腐败斗争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诟病,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反腐败斗争还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反腐败斗争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持久战。
参考文献 [1] 李经兴.浅谈当前国内腐败形势及对策,《商情》,2013年第39期
[2] 黄志春.浅谈当前腐败特点、趋势及反腐败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2期 [3] 王耀东.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特点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4期 [4] 王岐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党建》,2013年第3期
[5]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6] 白发才、张卫祥.关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问题与思考,《党风与廉政》,2000年04期 [7] 潘克森.试析当前腐败发展的形式、成因及其应对策略,《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3年第9期
[8] 刘笑.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及对策,《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5期
第二篇:对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腐败的表现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旧的反腐体制、反腐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从腐败现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回答了遏制当前腐败现象的具体举措。关键词:教育;制度;监督;反腐败
一、腐败现象出现了新动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成果,但其中的腐败问题不容小视,在新的时代里腐败现象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动向,从“单兵作战”的个体腐败现象到“利益均沾”的集体式“集体腐败”。从直接的“吃、喝、卡、拿、要”到用“合法程序”掩藏其不法问题,从省部级高官到基层的“村官”„„。可谓是“前腐后继”。这说明我们的反腐机制和反腐体制及工作方式还存在着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腐败形式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查。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性质,有时可能会综合交叉。
1、贪财型。经济案件占腐败案件的多数,贪污腐败分子将自己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化为攫取个人财富的资本,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此种现象大多发生于“政商”家庭,如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案;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案;原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案等大案要案。也有的采取集体收入不入帐方式,私设“小金库”侵吞集体资金,甚至编制假帐,制作或买假发票套取现金作案方式无奇不有。
2、失职渎职型。少数贪污腐败分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任其职而不尽其职,在工作中,不管不问,甚至弄虚作假,对财务管理混乱、失控,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任不法行为发生,一些政商家庭无视中央的三令五申,纵容亲属去经商,为其保驾护航,充当保护伞,甚至不惜违法乱纪,最终身败名裂,教训十分深刻。
3、侵权和无理取闹称王称霸型。少数的贪污腐败分子,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自以为是这里一亩三分地上的“土皇帝”,工作中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群体利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自恃位高权重,插手干涉行政事务,可以变着法子把省纪委书记刘善祥搞下台;可以调动司法力量,将对他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的郭光允同志送进劳教所劳教两年。
4、腐化享乐型。随着我国的经济稳步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贪污腐败分子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各种诱惑,一味追求低级刺激和享乐,生活作风腐化败坏,出入灯红酒绿场所,嫖娼宿妓与有夫之妇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强奸妇女,利用公款满足私欲,造成极坏影响。如原江西省长倪献策的蜕化变质就是从贪恋女色开始的,在给情妇郭晓红的信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省长不省长,我就是为了你和我才出去干的”。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与情妇郑四妹;原四川省乐山市副市长李玉书包养16岁的情妇刘雅丽等等。
5、与上述几种有关联的“串案”“窝案”等形式的“集体化”犯罪。随着反腐制度的逐步完善,打击腐败力度的加强,个人“单兵作战”的腐败形式难度越来越大,从政务公开化、透明化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来看,官员个人为所欲为的空间已不大,从财务制度及手续上的角度上看,无论是公款旅游,吃喝挥霍,还是私分、贪污及挪用,仅由一人操作不太可能。于是共同的利益驱使,几个人共同违法违纪,形成“串案”和“窝案”。他们不论成员多少,都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中饱私囊。他们或用“集体”名义公款行贿送礼,或用集体名义打政策擦边球,以“办好事”等名义侵吞、私分国有资产。这种“集体腐败”极不易被发现,因为“集体”内部人会互相保护,为监督设置层层障碍,一致对外,分担风险,从而造成“法难治众”的局面。如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二日在济南被执行死刑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在阜阳市担任主要负责人期间,利用手中的公权为自己、自己的家族和自己身边的小集团谋利,构筑了一个队伍庞大,生死与共的“腐败联盟”。
第三篇:对反腐败的思考
对反腐败的思考
翁淑娟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如今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反腐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今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对反腐提出了“三管两让一入笼”。通过社会上反腐败的案例可以看出反腐败需要制度的建设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关键词:反腐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度建设;群众监督
近几年来腐败的官员层出不穷,就如近期,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黄志光由于涉嫌受贿罪、非法持有枪支罪一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被起诉审理。黄志光在担任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汕头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利用职权为他人牟取利益,涉嫌收受贿赂6宗,包括收取玉石摆件、冬虫夏草在内的财物,据估算大约人民币556万元港币2万元。黄志光的腐败新闻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身为汕头市民的我看到这条新闻时不免感到惊讶,前汕头市的市长居然也卷入了贪污受贿的行列中。虽然平时我一向不闻时事的,但是这则新闻却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随着一批批贪污腐败的官员不断地被调查,似乎腐败已不算是司空见怪的现象了,这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政治风气日益低下;但从另一方面看也看出了反腐败的工作是当前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没有关注,没有监督,没有人民群众的揭发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腐败的官员被查处。那到底如何反腐呢?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反腐的表述可简单概括为“三管两让一入笼”,即“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同时也明确制度建设的方向,“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在我看来,反腐败需要制度的强化建设,更需要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对于反腐,改革体制、优化机制、完善制度可以防患未然。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一篇名为《反腐败重在制度建设》的文章指出“全面深化包括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司法体制在内的各方面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真正实现靠①① 《三中全会公报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建设廉洁政治》[EB].:人民网, 2013-11-12:
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管物,努力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曾经因为贪腐被执行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判刑后说过这么一句话,“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 对此可以看出高层官员常能在利用制度的漏洞滥用权利。虽然任何一项制度制定出来后难免会存在漏洞,但在党和人民高度重视反腐的情况下,在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下,由于制度的漏洞所引发的问题会被高度关注,在全社会的舆论压力和法律压力下问题会被解决,制度的漏洞也会同时得到逐步改善。那些滥用权力,利用制度漏洞进行贪污受贿的行为终将被查处。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制度的强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杜绝利用制度漏洞进行贪污受贿的行为,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李克强总理于2013年11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不动产的统一登记职责要求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的运行可以消除信息的孤立。可是,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也就只有40多个城市有实现房地产登记信息联网,至于县级以下城市基本就没有联网。信息平台的不完善造成大量贪腐资产留在房地产市场,这不仅容易滋生房叔、房姐这样的人,还会造成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问题。倘若不动产有一天能够实现全国性统一的登记和互联,那么仅从单个地区的房地产登记记录当中,就可以查出了多个“房叔”、“房姐”这样的贪腐官员。这样的话不动产登记职责就能对反腐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实行不动产登记,还可能会出现使用多个身份证的例子,这表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仍有漏洞可钻,对此有人提出质疑,身份证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这些漏洞也将会被修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问题出现后会被社会群众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制度的漏洞在被不断修复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更多地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
反腐败的深厚力量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反腐败就要使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常态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成为反腐机构的有力支撑。
原重庆市北培区区委书记雷政富正是由于网上流传的不雅视频而被重庆市纪委立案调查。而原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也是由于《财②② 戴立言.《反腐败重在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3,5(29):
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其涉嫌学历造假,巨额骗贷,对他人恐吓威胁等问题而被立案调查。雷政富、刘铁男以及前文提到的房姐龚爱爱等都是由于群众的揭发而被查处,这说明反腐确实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但是无规范化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反而会对反腐工作造成巨大干扰,造成谣言的疯传,所以需要专业的反腐机构进行规范化的调查和处理涉案人员,才能使问题官员受到应有的处分。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的汇报表明查办的案件的线索有41.8%是来源于群众信访举报。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也推出网络举报监督专区,目的很明显就是鼓励人民群众依法举报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走民主监督、依法监督之路。
制度的强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共同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滋生。制度可以监管权利但是制度难免会有漏洞,这就会使得权利有可能被滥用。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权力才能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使各种贪污受贿的行为得到查处,才能使得制度的漏洞得以发现并通过制度体制的强化建设修复漏洞,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所以反腐需要制度建设,更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不断地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才能杜绝腐败现象,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以政党为中心:中国反腐败体系的建构及其基本框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04:21-27
[2] 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李永忠.从徙木立信到八项规定[N].人民日报,2013-11-22005.[3] 本报评论员周子勋.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一举多得[N].中国经济时
报,2013-11-22001.[4] 本报驻开罗记者于毅.“30多年来最勇敢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22008
[5] 万应慧.“微腐败”必须要反[N].辽宁日报,2013-11-09001.[6] 陈振国.发挥监督作用规范权力运行[N].平顶山日报,2013-10-23006.[7] 朱庆跃.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8] 李中东.我国当前反腐败体系中的制度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9] 李国花,阮大强.国外反腐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04:6-10.③ ③钟纪闻;何韬《.通报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01(10):001.
第四篇: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因而农村基层党的组
织建设至关重要。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下发,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等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有利的增产增收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因此,认真分析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切实xiexiebang.com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当前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是组织建设有机构,无人员。事实上村级组织只有支部和村委,且就支部和村委建设来说,支部委员、村委委员空缺不落实,支部书记代替支部,村委主任代替村委的现象并不少见,村民小组建设比较薄弱,无人管事,村户“断层”,许多工作很难落实。其次是妇联、团支部、民兵连、调委会、治保会等常设组织,有机构,无人员,或干脆连机构也没有,更无人员可谈,实质上是个“空壳”,造成了村级工作不能全面开展。
二是班子配备不合理。合理的领导班子素质结构,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保证。村级班子中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领导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缺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技术和能力;在组织干部群众上缺少统帅才能,难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三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市场观念淡薄,示范带头作用不强。在农业生产方面运用科学技术的观念不强,不了解市场信息,不善于经营管理,起不到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办事的热情,无办事的能力,在群众中威信低,号召力不强,很难担当起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领头雁的重任。
四是党性不强,工作不实,群众观念淡薄。当村干部仅仅是为了多种两亩报酬地,多占些小便宜,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不能立足实际,实事求是的去贯彻执行,而只是满足于当通讯员,“开开会、传传言”,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主动过问、不主动解决,工作上敷衍推诿,前怕狼,后怕虎,怕受气,怕惹人。办事不能坚持原则,怕打击报复。
五是由于村级机构落实不到位,造成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多年来抓村级组织建设,虽然建立了各类工作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监督制度,但在落实上大打折扣,有的仅仅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应付公事,与村民自治目标相去甚远。
六是为政不廉,办事不公,工作机制不健全。有些村组织领导人在工作中私心杂念严重,不能秉公办事,利用职权,为个人捞取私利,甚至铺张浪费,大吃大喝,搞不正之风。班子内部缺乏民主,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别的人没有发言权。
(二)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贫困村的村级组织,只注重了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灵活性的发挥,却不注重发挥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忽视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一些地方集体原有的果园、林地、粮食、饲料加工机械、小型农机具和提灌设施等,在“大包干”后,承包费收缴不上来,收上来的也管理不好,没有用于滚动发展;有的村干部将原有的集体财产折价处理给农户个人,折价费则作为村干部的报酬逐渐用完;有些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无所有,集体企业一片空白,集体经济成了名符其实的“空壳”,而正是由于集体经济的薄弱、空白,造成了当前农村工作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顺利解决,造成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不信任,影响了农村党支部凝聚力的增强。
(三)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党组织先进性形象。
一是群众集体观念淡薄,有些人认为过去是“吃饭听钟响,上工问队长”,现在是各种各的地,各赚各的钱,对村级组织的引导、指导无动于衷,参加集体开展的各类活动及各项工作主动性不强。
二是由于土地承包后家庭劳动力的强弱与经济收益高低直接相关,因而相当多的农民“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难以转变,想方设法逃避计划生育,多生、超生现象严重,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三是普法教育效果不佳,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由于受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农民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有的自私自利思想严重,民事纠纷增多;有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制意识不强,赌博、打架、盗砍树林、破坏
水利设施以及其它公共财产的案件时有发生。
四是一些地方宗教势力抬头,封建迷信活动泛滥,社会治安混乱。族长、神头、地痞流氓三股恶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个别地方农民有事不找村长,而是去找族长、找神头,甚至村党支部也要受制于他们,基层组织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
五是文化教育落后,教学条件差,学
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失学、辍学现象严重。农村青年文化程度低,本土人才缺乏。
六是科技知识普及不深入,农业科技应用率低。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而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信息闭塞,生产盲目性大,未能完成实现由吃饭农业向商品农业、效益农业的转变。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于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形成了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以抓好干部队伍为关键,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主线,以思想建设为保障,以制度落实为基础,落实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制度,建设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村级领导班子。实践证明,村级领导班子团结紧密,工作得力,经济发展的越快,社会风气越好,各项事业就能走在前列。反之,各项工作就搞不上去。
加强村级领导班子,一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进一步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纪律,端正思想作风。做合格党员,合格干部,要结合实际,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牢记“两个务必”,清正廉洁、务实高效、诚心诚意为农民谋利益,积极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按照“六好村”党支部的要求,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重视培养和选拔农村的优秀青年进入领导班子,给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人们常说“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还说“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也就说明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三是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标准,选好一个党支部书记,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头雁”。首先,在用人标准上,要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用人。谁能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中出思路、办大事,能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就选谁进入党支部领导班子。其次,要规范选拔干部的程序。党支部书记都应先由村民进行民主测评,村党员大会选举,然后再由乡镇党委任命产生。村委会成员应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选举法》,村主任由广大人民群众选出。真正将群众基础好、村民信得过、有真才实学、勤政廉洁、公道正派,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人选为村干部。
四是抓好后进班子的整顿。对于组织不健全、思路不明、工作不力的村确定为整改对象,按照“六好村”的目标要求,从思想根源和政治觉悟上找准症结,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对软弱涣散和瘫痪的村党支部,要大力抓好整顿工作,对少数素质低,能力差,工作不起色,多数党员和村民不拥护的党支部书记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经济头脑强,工作得力的党支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抓好思想作风建设,使他们防止和克服自骄自满、停滞不前等思想,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同时,对处于中间状态的党支部在教育提高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启动内部活力,解决好守摊子、混日子、甘居中游、无所作为的问题。通过调整和配套,达到“六好村”的要求。
五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村级班子各项职责。坚持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等多种方法,发扬民主,扩大视野,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贤任能,切实把品德好、能力强、作风正、威信高、有魄力、懂市场经济,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群众公认的最优秀的人选进班子。坚持“双培”方针(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干部,把干部培养成致富能力),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要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致富能手当中确定重点,建档立卡重点培养。
(二)以村务公开为重点,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行村民自治。
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干部,并非天然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者和实践者,并非天然就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先进性,始终要在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下接受种种严峻的考验,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和干部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党纪,练好内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农村基层干部,更应该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79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精神和法律制度来对其加以规范和监督,在监督农村基层干部的制度建设中,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最核心的,村民民主自治是最有效的。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逐步把村民委员会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一是让村民依法民主选举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村民选举出了自己信任的领导班子,村民自治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二是要建立健全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是涉及村民利益和全村工作的大事,让村民或村民代表发表意见,民主讨论共同决定,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上的重大问题,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对于各村各户农业税的收缴、村干部的报酬、救济粮、救济面粉的发放,以及村上经济项目、计划生育指标发放、参军招工、宅基地规划审批、试点田的规划、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公益事业和各项任务的落实等,通过村务政务公开栏、广播、以及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及时公布于众,听取大家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坚持“双培双带”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加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坚持“双培双带”的工作方针,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
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坚持好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党员教育的重点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同时要注意搞好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其次要抓好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广大党员在农村改革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把党员放在改革和建设第一线去经受锻炼和考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鼓励他们在维护群众利益,抵制歪风邪气,促进农村社会公德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建功立业。同时,要把所有的党员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有了这种监督,既有利用于鞭策他们上进,也可以有力地防止一些党员走上邪路。再次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还要组织农民党员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村级组织职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深入开展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教育村级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农民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认清国家富强、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民走向富裕的可靠保证,提高他们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自觉性。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履行纳税、计划生育、报名参军等各项义务,积极、主动地配合计划生育工作,走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路子。同时,还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成为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动员适学龄儿童入学、复学,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同时,要在成年人特别是农村妇女中搞好扫盲教育,办好夜校、识字班等。要在青年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通过组织青年农民参加科技培训,使他们每人都能掌握一两门实用致富技术。
3、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要破除迷信,加强唯物论、无神论的宣传,揭露和打击利用封建迷信以及宗教活动坑害农民群众甚至进行违法乱纪的活动,促进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4、坚持开展创建文明户、五好家庭等活动,形成创造优美家庭生活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治保、调委、民兵连等组织的作用,为村党支部规范化和发展本村经济出谋献策。
要健全村委会下设治保会、调委会、公共卫生等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村民小组,配备好干部,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发动群众制订村规民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把大量的社会问题消化在本村,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整洁、文明、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突击力量。妇联是党领导的重要群众组织,代表着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群众,村团支部和妇代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村青年和妇女的桥梁、纽带。要从选拔干部,完善组织机构正常职能的发挥入手,充分发挥他们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党的基本路线要求,实现对农民的正确领导;才能密切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充分调动与合理组织农民地积极性,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参考书目:
1、《中国共产党党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9号文件)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文件)
《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当前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思考。
第五篇:对当前医患矛盾尖锐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医患矛盾尖锐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复杂,医患纠纷愈演愈烈,恶性伤医事件频繁发生,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任。医疗活动及医院的正常秩序深受影响。医患关系已成为现阶段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共同关注点。这一问题也早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其次,生病就医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只有尽早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关键词:医患矛盾;患者;医护人员;社会制度;宏观角度;微观角度
一、当今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紧张,“因安排病房不当,当班女护士遭殴打”、“医生未给患儿开止痛药而被掴掌”还有近日发生的“潍坊产妇纱布留子宫”等事件层出不穷。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有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内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有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院内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
近年来,因为出现大量“职业医闹”,导致出现了医生上班请保安护送,医院开门请警察驻点等现象,将医生和患者之间原本就紧绷的弦,拉的越来越紧,以至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时,一些委员竟呼吁,这部法律应该将医院治安管理等单列出来,作出专门规定。
二、患者、医护人员、制度等方面原因。
1.患者方面:(1)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患者对医疗行业,对医学科学的认识不够,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把到医院就诊看做一种简单的商品消费,自然就导致了矛盾的升级和恶化。(2)患者存在不信任心。患者希望资格老的医生为其治病或在诊疗过程中采取先入为主,稍有不妥既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3)病因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
医护人员方面:(1)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沟通不够。有些医生只重视“病”,不重视人,与病人沟通少,缺乏人文怀。调查发现,因医生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80%源于医生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2)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制度方面:(1)医疗制度的不完善。(2)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3)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尤其是某些先进的、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尽管医务人员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为必要。
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处理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1.微观角度包括医患、医院、媒体等方面。(1)医患之间的理解和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关系和谐与否,涉及医患双方,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医患能够相互理解沟通。同时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提高医患沟通效果(2)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3)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宏观角度包括:(1)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2)完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彻底改变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的状态,建立和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医德医风和反腐倡廉教育制度。(4)不断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疗管理的前提下,制定出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5)完善医疗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要对药物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消除病人就诊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的现象。
四、总结
在医疗活动当中,医患矛盾在所难免。但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真诚关心患者、体谅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信任医务人员、调整好心态。这样多数医患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当前较为复杂医疗环境下,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高喊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该相互体谅信任的同时,更应该把主要目光放在经济发展和完善、改革各种医疗、就医制度上面。因为毕竟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在未来看到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患者才能放心就医,医生才能安心工作,人民幸福感才会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殷平
医院政风行风建设的治本策略
[2] 许戈良
拿什么拯救你医患关系
[3] 张淳瑜,闽钟炎,薛迪,等
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对医疗纠纷成因的认识调查 [4]董云萍
医患关系的物化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5]田国强
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6]董雷
浅议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性质及赔偿 [7]邵志民
医师行为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