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
思考
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们结合县、乡两级党委换届,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饱满,思想作风过硬,大部分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具有较强谋发展的意识。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的几种不良精神状态 调查表明,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事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悲观失望,对自己,对地方发展丧失信心;也有少部分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还有少部分干部对家乡建设缺乏热情,悲观徘徊,怨天尤人,无力作为。主要表现在“短、悲、偏、私、愚、浮”6个字上。
“短”,就是个别干部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从而出现“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悲”,就是盲目悲观,失望,总认为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工作无决心、无干劲、无闯劲。他们没有看清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偏”,就是个别干部看待事物偏激,“当局者迷”,他们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只闻到墙外的花香,看不到墙内的春色。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在工作中表现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以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碌碌无为,“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他们没有科学分析,只作简单比较。“私”,就是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以“私”字为圆心,“我”字为半径,画来画去都是个人的小圈子,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躲着闲,以致在工作上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是非。“愚”,就是懒开动脑筋,懒思考问题,经常以***惯行事,照搬照抄,按部就班,以致在工作上想法简单,办法不多,一遇到问题更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拿不出实招、硬招,从而自己的工作推进缓慢。“浮”,就是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甚至实情不察、实事不办,有的把工作部署和要求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群众的不良心态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
击,也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干部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四种负面心理导致。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干部群众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干部职工因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干部职工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工作上,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性和优越性没有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风险性让部分干部职工还一时不能适应。二是失衡心理。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等隐私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在分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失衡的心理。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认为,越是搞市场经济,津市 的地位就越下降。有的干部在个人升迁上不能正确对待,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职位的同事,得到提拔,就觉得别人是跑官要官得到的,却很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谁高谁低,这也是造成少数干部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怀旧心理。由于受地域、资源、交通等发展瓶颈制约,我市发展确实遇到不少困难。部分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没有正视现实,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是盲目和周边县市比较,产生怀旧心理,甚至认为津市越改革越不如从前。
四是自卑心理。部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干部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七、八十年代,干部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在津市工作而感到光荣。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部分干部职工收入落后于其它行业和地区,从而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对振奋我市干部精神的几点思考
干部的不良精神状态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障碍”、“拦路虎”和“绊脚石”。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要解放思想,树立争先之志。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各地正面对各显所长、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的竞争,如果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上不能走在前头,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争先之志。要敢闯敢试,把争先的思想打牢,把争先的目标盯紧,把争先的措施抓实,就一定能化决策为行动,化蓝图为现实。
2、要开拓创新,善谋发展之策。四平八稳带不来跨越式的发展,按部就班干不出超常规的速度。一个地方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创新者、“冒尖者”,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希望越大。要善待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
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基层的探索性实践,热情鼓励基层在实践中的新鲜举措,热忱帮助基层在探索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要勇于创新。“什么路好走什么路、什么车快上什么车、什么力大加什么力”。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借鉴运用外地先进的经验,大胆探索和试行没有明令禁止的政策,并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
3、要艰苦奋斗、激发创业之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苦砺志,以俭修身;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愿望;要牢固树立“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发展意识。要积极为想创业,敢创业的提供合适的舞台,鼓励合法致富、诚信经营,让一切会创业、能创业的人都能找到广阔的创业空间。在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政策中,任何部门
任何人,决不允许为眼前利益所左右,制定政策时信誓旦旦,兑现政策时大打折扣;决不允许任意裁剪政策,截留政策,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只要干群一心,同舟共济,必定能够形成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良好局面。
4、要转变作风,强化落实之功。要把“奋发”的精神转变为“有为”的行动,关键在于强化落实之功,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实践证明,城市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关键取决于决策的正确和落实保障。发展目标的确立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以具体明确的责任意识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把每一项工作逐级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大力推行“权力交到底、责任压到底、板子打到底”的工作措施,严格执行有责必究的“买单制”。要以高效快捷的服务理念抓落实。紧紧围绕效能建设,优质服务的要求,竭诚为广大投资者和群众提
供最快捷、最优质、最务实的服务。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和企业、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5、要团结拼博,形成人和之力。“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无谓分散。对各级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讲团结的良好愿望,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与班子、与群众、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力争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们结合县、乡(镇)两级党委换届,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饱满,思想作风过硬,大部分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具有较强谋发展的意识。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的几种不良精神状态
调查表明,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事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悲观失望,对自己,对地方发展丧失信心;也有少部分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还有少部分干部对家乡建设缺乏热情,悲观徘徊,怨天尤人,无力作为。主要表现在“短、悲、偏、私、愚、浮”6个字上。
“短”,就是个别干部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从而出现“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悲”,就是盲目悲观,失望,总认为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工作无决心、无干劲、无闯劲。他们没有看清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偏”,就是个别干部看待事物偏激,“当局者迷”,他们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只闻到墙外的花香,看不到墙内的春色。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在工作中表现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以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他们没有科学分析,只作简单比较。“私”,就是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以“私”字为圆心,“我”字为半径,画来画去都是个人的小圈子,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躲着闲,以致在工作上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是非。“愚”,就是懒开动脑筋,懒思考问题,经常以***惯行事,照搬照抄,按部就班,以致在工作上想法简单,办法不多,一遇到问题更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拿不出实招、硬招,从而自己的工作推进缓慢。“浮”,就是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甚至实情不察、实事不办,有的把工作部署和要求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群众的不良心态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击,也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干部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四种负面心理导致。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干部群众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干部职工因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干部职工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工作上,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性和优越性没有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风险性让部分干部职工还一时不能适应。
二是失衡心理。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等隐私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在分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失衡的心理。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认为,越是搞市场经济,津市的地位就越下降。有的干部在个人升迁上不能正确对待,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职位的同事,得到提拔,就觉得别人是跑官要官得到的,却很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谁高谁低,这也是造成少数干部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5、要团结拼博,形成人和之力。“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无谓分散。对各级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讲团结的良好愿望,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与班子、与群众、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力争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对当前干部精神状态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小编推荐]
近期,我们结合县、乡(镇)两级党委换届,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饱满,思想作风过硬,大部分干部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具有较强谋发展的意识。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的几种不良精神状态
调查表明,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事业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悲观失望,对自己,对地方发展丧失信心;也有少部分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思想庸俗,自成一体,麻木不仁,满足于得过且过;还有少部分干部对家乡建设缺乏热情,悲观徘徊,怨天尤人,无力作为。主要表现在“短、悲、偏、私、愚、浮”6个字上。
“短”,就是个别干部目光短浅,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热情不高、力度不大,从而出现“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现象。“悲”,就是盲目悲观,失望,总认为外地的月亮比本地的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看到困难就避,遇到问题就躲,不敢迎难而上,工作无决心、无干劲、无闯劲。他们没有看清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偏”,就是个别干部看待事物偏激,“当局者迷”,他们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只闻到墙外的花香,看不到墙内的春色。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在工作中表现为“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以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山河不改”,面貌依旧。他们没有科学分析,只作简单比较。“私”,就是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以“私”字为圆心,“我”字为半径,画来画去都是个人的小圈子,对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干,无利可图的事躲着闲,以致在工作上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有的甚至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制造是非。“愚”,就是懒开动脑筋,懒思考问题,经常以***惯行事,照搬照抄,按部就班,以致在工作上想法简单,办法不多,一遇到问题更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拿不出实招、硬招,从而自己的工作推进缓慢。“浮”,就是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甚至实情不察、实事不办,有的把工作部署和要求当耳边风,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群众的不良心态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击,也有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干部群众认识上的局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四种负面心理导致。
一是矛盾心理。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干部群众的心理活动也比以前更活跃和复杂。干部职工因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都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有些干部职工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工作上,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稳定性和优越性没有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风险性让部分干部职工还一时不能适应。
二是失衡心理。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等隐私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在分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和失衡的心理。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有人认为,越是搞市场经济,津市的地位就越下降。有的干部在个人升迁上不能正确对待,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职位的同事,得到提拔,就觉得别人是跑官要官得到的,却很少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能力谁高谁低,这也是造成少数干部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怀旧心理。由于受地域、资源、交通等发展瓶颈制约,我市发展确实遇到不少困难。部分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没有正视现实,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是盲目和周边县市比较,产生怀旧心理,甚至认为津市越改革越不如从前。
四是自卑心理。部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干部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七、八十年代,干部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在津市工作而感到光荣。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部分干部职工收入落后于其它行业和地区,从而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对振奋我市干部精神的几点思考
干部的不良精神状态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障碍”、“拦路虎”和“绊脚石”。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要解放思想,树立争先之志。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各地正面对各显所长、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这种竞争主要是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的竞争,如果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上不能走在前头,就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争先之志。要敢闯敢试,把争先的思想打牢,把争先的目标盯紧,把争先的措施抓实,就一定能化决策为行动,化蓝图为现实。
2、要开拓创新,善谋发展之策。四平八稳带不来跨越式的发展,按部就班干不出超常规的速度。一个地方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创新者、“冒尖者”,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希望越大。要善待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基层的探索性实践,热情鼓励基层在实践中的新鲜举措,热忱帮助基层在探索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要勇于创新。“什么路好走什么路、什么车快上什么车、什么力大加什么力”。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借鉴运用外地先进的经验,大胆探索和试行没有明令禁止的政策,并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
3、要艰苦奋斗、激发创业之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苦砺志,以俭修身;要善于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致富愿望;要牢固树立“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发展意识。要积极为想创业,敢创业的提供合适的舞台,鼓励合法致富、诚信经营,让一切会创业、能创业的人都能找到广阔的创业空间。在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政策中,任何部门任何人,决不允许为眼前利益所左右,制定政策时信誓旦旦,兑现政策时大打折扣;决不允许任意裁剪政策,截留政策,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只要干群一心,同舟共济,必定能够形成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良好局面。
4、要转变作风,强化落实之功。要把“奋发”的精神转变为“有为”的行动,关键在于强化落实之功,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市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实践证明,城市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关键取决于决策的正确和落实保障。发展目标的确立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以具体明确的责任意识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把每一项工作逐级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大力推行“权力交到底、责任压到底、板子打到底”的工作措施,严格执行有责必究的“买单制”。要以高效快捷的服务理念抓落实。紧紧围绕效能建设,优质服务的要求,竭诚为广大投资者和群众提供最快捷、最优质、最务实的服务。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和企业、倾听群众呼声,切实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5、要团结拼博,形成人和之力。“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用“加法”和“乘法”,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本地的优势和长处整合起来;防止用“减法”和“除法”,造成智慧和力量无谓分散。对各级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一种领导艺术。每一个干部都要有讲大局的政治觉悟、讲团结的良好愿望,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都要有善于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搞好与班子、与群众、与方方面面的团结,力争形成凝心聚力求发展、团结实干不争论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对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干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导力量,干部思想和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效果,关系到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能否得到最终落实。日前,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了3个乡镇、6个市直机关,采取了开座谈会和单独交流等形式,对我市干部思想状况和工作作风进行了深入调查,初步掌握了当前全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作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正视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绷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这根弦,绩效考核制度、必读书目、不定期查岗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机关干部争上游的工作热情,促使干部思想作风得到有效转变。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将“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发展”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途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听民声,察民情,理民意,化民怨,解民难,帮民富,既改善了干部作风,又促进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应该说,从总体上看,我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可以信赖的队伍。但用 1 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衡量,与基层和群众的期望来对照,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来分析,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调研情况看,有些问题在一些部门、乡镇和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激情、不思进取。一些干部在困难形势面前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例如,本市组织干部在浏阳市考察期间,少数干部想到的不是在比较中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而是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认为XX即使再发展十年甚至二十年仍将不能与浏阳相提并论。当然,有的干部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盲目乐观,缺乏思进、求进、奋进的朝气。外出和兄弟县区的同志一起办事时,兄弟单位叫上一声XX“老大哥”时则沾沾自喜,而没有看到长沙“四小龙” 和兄弟县区的迅速崛起。
二是服务不优、效率不高。少数在同一单位工作多年的干部总是将自己当作“老油条”,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拖拉, 见困难就让,对群众找自己反映问题唯恐躲之不及,只推不揽;出现急事慢办,特事普办,甚至久拖不办的现象。有的干部因业务不熟、工作情况不明,工作方法简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引发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有的部门和干部不能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不是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教育、引导和服务上,而是把罚款作为主要手段,事前不介入,事中不指导,事后乱罚款,以罚代管,只罚不管,对企业发展支持不多,2 服务不够。
三是作风漂浮、贪图享乐。有的干部工作上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还远远不够,下基层搞调研不少,但掌握的实情却不多,更谈不上研究解决问题,临到写调研报告时在网上东抄一块西接一段,应付了事。更有一些干部根本没有将工作放在心上,一味贪图享乐,热衷于游山玩水,热衷于迎来送往,热衷于吃吃喝喝,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将正常的人际关系物欲化、庸俗化。特别是打击地下“六合彩”专项活动开展以来,还有的干部甚至认为现在打击赌博的对象仅仅是“买码”,打打“小麻将”不在此之列。
四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干部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不是积极推进,而是推推动动,甚至推而不动,应付了事,到汇报时,只讲成绩不讲缺点,对存在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有一些干部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当地群众的长远利益,热衷于搞短期行为,只求对上负责,追名逐利,好大喜功,不是研究实实在在的举措,而是动歪脑筋走捷径,研究政策空子,热衷于做数字游戏,致使有些地方初一看是发展了、繁荣了,但发展繁荣的背后却是极其严重的“透支”,给后几任领导都造成难以解决和消化的各种矛盾纠纷。特别是每年的财税收入,有的领导干部不是将心思用在地方经济的发展,用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而是将大量的精力、财力花在“引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找准症结
以上这些现象和问题虽然只在部分单位、少数部门和个别干部中存在,但其影响不可小视。必须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认真分析其危害后果,以利于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问题。
学习培训流于形式。有的单位和干部学习的目的不是从提高干部素质、推动部门发展的高度去加强学习,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和检查。再加上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培训的形式不活,最后培训者为培训而培训,参训者借培训休整一下身心,结交几个朋友,联络一下感情。
干部人事改革滞后。在绩效考核上,由于责任目标任务分配上的偏差不够科学合理,还没有真正建立和形成一种激励人想干事、干好事、多干事的管理机制。在干部交流上,由于各方面原因,全市市直机关副科级及以下干部真正跨部门交流的甚少,部门与乡镇之间平级交流的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副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规章制度落实不力。有些部门制订的规章制度不从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的诸多制度纯属应付上级检查,认真执行的少,是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或者是松一阵紧一阵,执行缺乏连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甚至少数部门领导甘当“老好人”,工作不讲原则,不辨是非,不敢硬碰硬,对干部的管理放纵自流。
三、对症下药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 4 主旋律,我们的干部要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就必须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在教育培训、激发活力和监督检查上狠下功夫,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在培训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培训目的要明确。要围绕全面建设和谐XX的奋斗目标,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解决干部“想干、愿干”的问题;要围绕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学政治、学理论、学业务等活动,解决干部“能干、会干”的问题;要围绕当前工作和发展,提高工作效率的学习教育活动,解决干部“干好、干坏”的问题。二是培训针对性要强。各单位要区别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教育,要一个问题一个学习教育计划、一个学习专题,一项工作一个学习重点、一种学习办法,循循渐进,持之以恒地把每一个学习教育任务和计划抓落实、抓出成效。三是培训机制要活。以提高工作能力为目标,选调干部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借鉴经验为目标,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去考察学;以了解基层、磨练意志为目标,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学,通过各种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干部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加大学习教育的督办、检查力度,明确要求各级各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学习教育制度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干部作风不改的,要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推进。
在改革中激发队伍活力。推进干部交流。特别是副科及以下干部的交流力度,对优秀年轻干部重点进行交流,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让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让不胜任、不适合或长期在原岗位的干部通过换工作环境充分挖掘潜力;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完善绩效考核。要参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构筑科学的共性和个性目标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重点突出工作实绩,以真实数据来衡量乡镇、部门工作的优劣,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还要加大日常动态性考核力度,引导各单位正确对待考评工作,端正考评态度,做到年终考评与日常考核并重,真正使考评成为激发干部活力的重要“助推器”。重用优秀干部。把作风建设与选人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那些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以褒奖和重用;对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政绩平平的,要果断予以调整;对投机取巧、好大喜功、制造虚假政绩的,要坚决查处,使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导向统一起来。
在督查中促进作风好转。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加强事前监督是关键。因此,监督关口要前移,力度要加大,措施要具体。要加强督促检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两办”等相关部门,要采取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接深入到基层单位和工作现场,对工作落实情况、干部的作风、群众反映的问题,直接进行监督检 6 查,及时处理。要广辟渠道,广开言路,完善社情民意反馈网络,了解和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对广播、电视等舆论监督不设限制、不划框框,凡是涉及干部思想作风的问题,不怕丑、不护短,予以曝光。要加大惩处。在抓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上,我们相关部门要敢于拉下脸来,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该查处的查处。对违法违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不能放过。在执纪执法上,不能有私情,不能讲关系,不能留情面,不能护短,不能手软。要坚决克服和扭转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状况。使广大干部时刻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总之,思想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关系到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和谐XX的建设,不容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因此,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长期作战的思想,从“小事”抓起,从自己做起,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使干部思想作风每年都能进一步,年年都有新变化。
第五篇:对当前农民收入有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当前农民收入有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邓年生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及时了解当前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查找农民增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组织调查组深入祁阳县梅溪、黄泥塘、白水等3个镇的7个村,就农民收入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2003年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据统计,2003年祁阳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497元,比上年增加113元,增长5.5%;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9亿元,增长4.2%。通过对3个镇8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03年由于农业不同程度受灾,导致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下降,农村居民纷纷外出打工或从事工业、商业等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上年增长11.7%,外出务工人员年均工资性收入为4284元,比上年增加了191元,增长4.7%,工资性收入占全年纯收入的56.4%。
(二)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和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带动农村居民二、三产业收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二、三产业收入人均为595元,比上年增长12.5%;
二、三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14.8%上升到16.1%。
(三)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受特大干旱影响,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只增加了0.5%,总产基本持平。油料、水果等产量有所下降。由于以上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种植收入下降。农村居民种植业收入为1637元,下降了2.19%,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85.2%下降到83.9%。虽然种植业收入下降,但产业结构
升级促进了其他各类收入增长。一是出售蔬菜收入有较快增长。通过继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扩大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蔬菜产业有较大发展。蔬菜面积增长10.9%,产量增长3.2%,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产值增加了32.6%。二是优质稻收入有所增加。按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共推广“天龙一号”优质稻5.5万亩,收购价每百斤增加15元,农户亩平增收135元。林牧业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加大林牧各业生产和优良品种推广力度,产业化水准和生产效益逐步提高。2003年人均牧业收入增长12.9%;林业收入增长36.4%。
(四)落实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后,人平税负为46.8元,比税费改革前下降了56.3%。农村负担减轻,相应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退耕还林。实施退耕还林是党和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县第一、二批8万亩退耕还林项目区受益群众达8万人,人平增收104元。三是农网改造。2002年,我县实施农网改造的有151个村,争取国家投入资金1000万元。改造前,农村电价高的1.1元/度,低的0.75元/度,全县平均达到0.9元/度;改造后,实施城乡同价,为0.55元/度,按户平每年用电140度计算,户均少支出49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是干旱对农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今年受特大旱灾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或失收,减少了农民收入。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6.2%,但产值却减少了4.2%。渔业效益下降,由于长期干旱,捕劳期提前,导致产量下降,产值减少了4.7%。二是进城务工难度加大,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多。由于乡镇企业转型,经济效益下滑,城镇下岗职工增多,农民进城务工难度加大,作为农民收入第二大来源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受阻。
(二)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居民中,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的也有不少,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
600元,有些甚至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三)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方面,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更为严重。2003年由于受特大旱灾影响,以农业为主低收入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只比上年增长0.8%;种植业纯收入比上年下降1.3%。另一方面,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收费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设施的落后,导致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农民收入。
三、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转移一批农村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乡镇企业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上求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大力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搞来料加工。对于安置劳动力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认真清理农民进城的各种收费,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坚决取消一些不平等的就业政策。
(二)通过分流一批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分流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要大办个体私营商业,搞活农村市场。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规划和农村市场网点的建设,鼓励农民兴办个体私营商业。二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三要促进农村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要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的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自来水、燃气等居民服务业社会化服务潜力巨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方式,实现农民住房商品化;采取低税收、宽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居民服务业,改变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三)通过带动一批农村劳动力参与农产品加工、营销,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带动农户走向大市场,实现大流通。一
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收。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同时,组织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开发、产品扩散、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向农村辐射,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为农业开发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大力扶持龙头市场,实现流通增收。以城镇为依托,产品集散地为基础,建立特色专业市场,力求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三是大力扶持贩运大户,实现多渠道增收。积极鼓励农民参与流通,大力发展贩运大户,做到政策上优惠,政治上关心,营销上帮助,依靠贩销大户多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
(四)通过帮扶一批农村老弱病残人员,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占人口总数15.8%的低收入者主要是由老弱病残人口组成,很多老人的年生活费不足500元。从农民反映的情况看,农村人口中只有少数乡镇企业职工享受待遇不高的养老保险,绝大部分老人以子女赡养为主。社会救助体系也不够完善,很多急需帮助的困难户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生产资金严重短缺,有的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税收返还、集体筹资、个人缴纳等三个方面来筹集资金,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限度地保障失去劳动力人口的生活水平。
祁阳县副县长 邓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