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泽州县当前乡镇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泽州县当前乡镇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战是县级统战工作的基础,是基层统战工作的主体,加强乡镇统战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巩固基层政权的需要。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统战工作领域的扩大、范围的延伸,乡镇统战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乡镇统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是统一战线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经过深入基层、广泛调查,并结合近年来泽州乡镇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乡镇统战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现状与特点
我县的统战对象绝大多数在农村,这也决定了我县统战工作的重点在乡镇。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泽州乡镇统战工作的形势是好的。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始终把统战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统战工作,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工作到位、领导工作到位,基层统战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比如少数乡镇干部对统战工作认识不够、基层统战工作机制不健全、宗教工作还需加强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应当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总的来说,我县乡镇统战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1、乡镇统战工作得到加强。全县17个乡镇全部确定了兼职统战委员,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统战网络。统战工作逐步得到乡镇党委的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的多了。
2、队伍结构发生变化。乡镇统战委员的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学历较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二是年富力强,年龄大约在30至40之间,处于干工作的黄金期。三是爱岗敬业,大多数统战委员热爱自己从事的统战工作,有的表示愿意继续从事统战工作;乡镇统战工作的对象增多、范围扩大。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出现了一些新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性人物。二是宗教活动场所多。全县现有宗教活动场所35处,分布在17个乡镇,农村信教群众呈逐年增长趋势。三是党外知识分子增多。随着更多的大中专学生深入基层参加工作和非公企业聘请外来技术人员,党外知识分子也逐渐增多。尤以教育和卫生系统最多。四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三胞”及其亲属不断增多。
3、统战成员流动性变大。许多统战成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他们的职业、身份变动频繁,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之中,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非公经济人士和受聘于民营企业的知识分子,流动性比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乡镇统战工作虽然呈现出规范有序、稳步发展的态势,但在具体的统战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
1、对统战工作认识不足。一是少数乡镇领导干部统战观念淡薄,存在着对统战工作认识不够的问题,没有把统战工作摆上主要议事日程,统战工作一直处于配角的位臵,处于配合和应付的状态,有任务,有检查时抓一抓,没有任务时就高高挂起。二是由于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硬性
指标,导致部分乡镇领导认为乡镇统战工作平时可以不管,有检查时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事。三是基层群众对统战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就谈不上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2、工作机制不健全。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缺乏相应的手段和工作机制。一是人员问题。一方面是没有专职。作为兼职统战委员,大家平时也承担了大量的中心工作,造成乡镇统战委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统战工作”,“工作应付多”。另一方面是没有具体干事的人。乡镇除配一名统战委员外,没有配备具体工作人员,处于“单枪匹马”、“光杆司令”和“孤军作战”的状况。此外,乡镇统战委员变动频繁,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统战工作的开展。二是乡镇统战工作还没有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没有一套标准的管理体制,工作开展中缺乏手段和力度。
3、队伍建设薄弱。目前,乡镇统战两支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在统战干部队伍方面:乡镇统战委员的素质还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多数乡镇基层统战委员业务不熟,对统战理论业务知识只是“一般了解”,由于业务不熟,导致对统战方针政策把握不准,对当前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把握不准。二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认识不足。许多乡镇统战委员认为:“由于统战工作硬任务少,又身兼数职,导致对统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发挥作用不够,常常感到工作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感到:“统战委员没有分管什么部门,没有实权,没有经济基础,也就没有地位,是给人看不起的位臵,很难开展工作。”三是工作主动性不够。多数乡镇统战委员对待统战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创新意识不强,满足于上级布臵什么干什么,开展工作不主动,工作方
式方法相对滞后。四是工作方式方法较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中往往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协商。有的对待统战对象方法简单,态度粗硬;有的不善于做团结协调工作。
在党外干部队伍方面:主要是整体素质偏低,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培养不够。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的成长,由于缺少组织的培养和使用,参加社会活动较少,所以进步慢,代表性不突出。同时,一些乡镇党外科级干部认为,“中共党员干部培养、使用机会多,发展有前途,而非中共党员干部由于受领导职数的限制,当个乡镇领导副职已是职务到顶。”因此要求加入中共党组织的人也逐渐增多,给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造成影响。
三、需要加强的几项工作
乡镇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基础中的基础,是统战工作的前沿阵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认为应加强一下几方面工作:
1、广泛宣传,把支撑点放在营造氛围上。要加大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乡镇基层干部群众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乡镇党委学习中心组每年要组织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二是乡镇党校举办干部学习班、培训班,要将统战理论知识和统战方针政策列入必修课。三是乡镇党委要在已有的宣传栏、公开栏等宣传阵地上增加统一战线的内容,定期组织稿件,宣传统一战线知识。四是要切实保证每个基层党支部至少征订一份统一战线方面的刊物,并做好学刊用刊工作。五是要定期组织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性人物开展活动,寓统一战线宣传于活动之中。
2、健全制度,把着重点放在完善机制上。(1)要健全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组织网络。各乡镇党委在配备统战委员的同时,一些任务重的乡镇还应配备一名统战干事,具体负责统战工作;各行政村和有统战对象单位的基层支部都要设立统战联络员。(2)要加强乡镇统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乡镇统战委员的职责、工作对象和范围及方式方法等要加以明确。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政府重大事项通报、协商制度,座谈会制度,交心结友制度等。(3)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以此增强乡镇统战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例如,可以开展争做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光彩事业”等活动。(4)要建立乡镇统战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改变目前乡镇统战工作重视不重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5)要建立大统战的格局。把统战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形成党、政、工、青、妇等齐抓共管的局面。(6)要加强乡镇基层统战工作调查研究,不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
3、抓好自身,把努力点放在提高素质上。要切实加强乡镇统战两支队伍建设,在统战干部队伍方面:一是要选配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统战委员。二是要保持乡镇统战委员的相对稳定,即必须至少在一个岗位上干满一届。三是乡镇党委要重视对统战委员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结构。四是乡镇统战委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开拓创新。
在党外干部、党外人士队伍方面:对乡镇党外干部要重视做好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工作。对乡镇党外知识分子要认真贯彻“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第二篇:当前乡镇统战工作的思考
当前乡镇统战工作的思考
乡镇统战工作既是统战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当前,乡镇统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认识不够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人员配备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三是经费不能保证,工作难度较大。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乡镇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够到位,工作力度不大。当前,无论是乡镇主要领导还是一般干部群众普遍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干部统战观念淡薄,对统战工作不重视,对统战工作,不研究、不过问,讨论不充分。二是相当一部分同志片面地认为统战工作就是做团结民主党派、归侨侨眷和台胞台属的工作,是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的,没有真正认识到统战工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由于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导致个别领导认为统战工作平时可管可不管,有检查时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事。在平常和调查表明,有不少领导情况表明,群众对统战工作任务,目标是什么都不太了解。四是基层群众对统战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就谈不上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由于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副业”来处理。
2、人员配备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由于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造成乡镇统战委员“没有集中时间和精力抓统战工作”,“工作应付多”。由于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和组织开展的统战业务知识培训相对较少,统战方面的学习资料比较缺乏,部分统战干部又不注重加强学习提高,个别统战干部甚至对统战政策、统战对象、工作目的和工作方法等不甚了解,普遍缺乏做好统战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对统战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客观上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正常开展。
3、经费不能保证,工作难度较大。统战工作虽然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因其作用一般不能快速显现,乡镇对统战工作的投入往往不足。一方面,统战干部没有固定的岗位津贴,缺少相应待遇,使统战干部感到“没想头、没奔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普遍较为困难,没有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固定的预算支出,即使必要的业务开支也得挤占其他项目的支出预算,办公经费紧缺,办公条件差,客观上对开展工作也造成一定影响。
乡镇统战工作面对的是最基层的群众,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工作难度较大,时间精力少了不行。
二、做好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为做好乡镇统战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各级党委要将统战工作纳入重要办事日程,上级统战部门要建立统战工作督查机制,加大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同时,要加大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配强人员,落实统战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做统战工作的人员班子,要选配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统战委员。二是各行政村和有统战对象单位的基层支部都要设立统战联络员。三是统战工作任务重的除应配备专职党委统战委员外,还应配备一名统战干事,具体负责统战工作。解决统战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乡镇党委要把统战干部列为班子管理,纳入选人用人的视野范围。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开支。
3、加强培训,提高基层统战干部素质。一是要建立镇统战委员岗位轮训制度,加大统战委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保证所有统战委员上岗后在短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统战理论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轮训。二是要以县为单位组织乡镇统战委员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建立必要的例会制度,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三是各级党委要重视对加强基层统战委员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结构。四是基层统战委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此外,要建立基层统战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改变目前统战工作重视不重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要加强信息交流,培育先进典型,推动工作发展。
在党外干部、党外人士队伍方面:对乡镇党外干部要重视做好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工作。对党外知识分子要认真贯彻“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2010.7.9
沧县县委统战部
第三篇:乡镇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标签: 基层统战工作调研 分类: 工作感悟
乡镇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巩固这一基础,切实做好乡镇统战工作。近日,我们深入到恩阳、清江等20多个乡镇,对乡镇统战工作进行了广泛调查、专题调研,对如何抓好乡镇统战工作引发了几点思考。
呈现的特点:
1、统战对象不断增多。一是城镇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新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不断涌现;二是乡镇宗教场所增多,宗教教职人员和信徒群众增加;三是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自由流动,一些乡镇的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多;四是乡镇党外干部、知识分子增多。
2、统战对象成分构成发生变化。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乡镇统战对象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乡镇汇聚了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非党农业科技人员、自由择业人员、非党领导干部、乡土人才、种养专业户代表、定居台(侨)胞、台属侨眷、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等10多类统战工作对象。
3、统战对象层次不断增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回乡创业、投资建厂、服务农村的经济人士和大学生服务农村的不断增加,这些群体文化层次高、对外联系广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参与民主监督和参政意识比较强。
存在的问题:
1、统战意识淡化。乡镇党委、政府对统战工作的性质、地位、统战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足,认为统战工作是“软任务”,做与不做无关大局,没有把统战工作摆上主要议事日程,对统战工作不重视、不研究、不过问,乡镇统战工作基本处于配合和应付的状态,有任务、检查时抓一抓,没有任务、检查时就束之高阁。同时,不少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对乡镇统战岗位也缺乏认同感,觉得领导不重视,出路不畅,前途不大,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队伍建设薄弱。一是乡镇统战工作面广、点多、线长、量大,而乡镇统战委员一身兼数职,精力不济,只能疲于应付;二是有的乡镇统战干部队伍不够稳定,乡镇分管领导变动频繁,造成统战工作无人抓、无人管、无人干的局面;三是有的乡镇统战干部不熟悉统战业务,对统战工作职责知之不多,对统战政策把握不准,又疏于学习,对统战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以致难以适应乡镇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上级对乡镇统战工作的要求。
3、工作缺乏创新。一是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和有效的载体,工作大多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协商,不善于做团结协调工作。二是没有健全和完善统战工作各种规章制度,没有一套规范有形的管理体制,三是工作开展中缺乏手段和力度,不能积极地将统战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四是工作载体上缺乏“抓手”,找不到统战工作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
4、服务发展乏力。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强,围绕发展抓统战,抓好统战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缺少切入点,缺乏结合点。如何更有效地服务发展乡镇经济建设、发展乡镇基层生产力、维护乡镇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乡镇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脑里缺思路,工作上缺方法,行动上缺实招。
5、网络作用脆弱。有大部分乡镇统战工作建立了组织网络,但实际操作却比较脆弱,缺乏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缺乏实际工作效果。
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乡镇统战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统战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乡镇党委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乡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切实增强做好乡镇统战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对统战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要把统战工作纳入乡镇党委议事日程,列入党建目标管理和基层党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中去,要突出乡镇统战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乡镇整体工作目标服好务。
2、完善机制、健全网络。一是建立健全乡镇统战工作的组织网络。各乡镇要根据统战工作需要明确党委分管领导,明确兼职统战干部,统战对象比较集中的、任务重的乡镇要配备专职统战干事,确保统战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有条件的乡镇要把统战工作队伍建设延伸到村,确立一名支部委员兼管统战工作,在不同层面上形成纵横结合的联系网络和组织载体,打下坚固的组织基础。二是加强乡镇统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政府重大事项通报通报和征求意见制度、座谈协商制度、统战工作例会制度、统战干部培训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与统战代表人士联系交友等制度,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克服乡镇统战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健全和完善统战工作网络。把涉及统战工作的乡镇基层党政部门、工青妇等群团都纳入统战网络之中,把统战工作分解到乡镇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形成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统战工作列入乡镇党委考核目标,强化目标责任制,同时建立总结、评比、表彰制度,改变乡镇统战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重不重视一个样的现象。
3、开展培训,提升素质。针对目前乡镇统战工作成员不断增加,统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及新情况、新任务较多的实际。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组织乡镇领导和统战干部开展对新时期统战工作基本知识、统战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使大家对统一战线的职能、作用和任务有进一步的认识,使他们熟悉并掌握乡镇统战工作的特点任务,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统战业务能力和统战工作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各项统战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4、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抓好乡镇统战工作的关健,就是要整合资源,通过创新性的活动来推动统战工作的创新。要不断创新载体,拓宽工作领域,开展特色活动,要围绕科学发展找载体、围绕改善民生找载体、围绕促进和谐找载体。要针对乡镇的工作体制、人员结构、个人需求的不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建立工作载体,开展各种特色服务活动,增强统战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为统战对象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统战对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自觉把自身利益与本乡镇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为农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5、加强引导,提高水平。区委统战部要加强对乡镇统战工作的指导。深入乡镇开展调研,掌握情况,抓住影响和制约乡镇统战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加以研究,及时给予协调和指导。统一规范制定乡镇统战工作职责、乡镇统战工作任务、乡镇统战工作目标、乡镇统战工作方法和乡镇统战统战委员职责等乡镇统战工作制度,以文件或工作手册的形式下发到乡镇,使乡镇统战工作的开展有依据,规范有形、有章可循,提高统战工作整体水平。
第四篇:对当前乡镇人大工作调查思考
近年来的乡镇和街道人大工作,从总体上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基层人大的职能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为监督促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对此,应予以正确估价和充分肯定。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在工作中还有一些困惑,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时甚至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影响了人大工作质量,亟待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常设机构。根据法律规定,乡镇人大不设常设机构,乡镇人大主席团主要负责主持召集、召开乡镇人代会。而闭会期间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如监督乡镇政府工作、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等,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由乡镇人大主席团负责,实际上主要由人大主席、副主席组织实施。因没有常设机构,法律赋予乡镇人大的不少职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无法真正行使。同时,专职人员少,并且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党委、政府的某些具体工作,以至于“专职不专干,兼职不沾边”,有的工作只能处于应付状态。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人大意识不强,对人大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习惯于用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人大难以完全坚持依法办事。
2、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乡镇人大因其特殊的地位,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乡镇党委的有力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乡镇党委由于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将其摆上应有的位置。有的对人大工作不闻不问,有的将其等同于一个政府部门来看待和使用。在职务的排序上,书记、乡长、党务副书记、人大主席。这样的排位,在目前的传统思维下,不利于树立乡镇人大的权威,不利于依法开展工作,不利于充分发挥基层人大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化解矛盾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这无疑削弱了乡镇人大的法定职能,影响了其工作的开展。
3、活动经费难以落实。代表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人大代表的活动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不少地方对人大代表的活动经费实际上采用实报实销的办法,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所需的每一项支出,都要经过层层请示,最后经镇长审批把关。有的乡镇甚至为代表订阅人大报刊都要由人大主席挨村收取报刊费。这不仅影响了人大主席工作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人大主席的工作量。
4、乡镇人大的自身建设尚有不少差距。一方面,在乡镇人大干部的配备上,多数地方将一些年龄偏大的同志安排到人大,再加上近年来乡镇人大干部的交流几乎停滞,基本上是“最后一站”,形成了事实上的只进不出,致使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另一方面,部分乡镇人大主席的自身素质还不够高,对人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存有消极思想,工作被动应付;有的在开展监督活动时不理直气壮,不敢监督,即使进行监督也显得无力,致使人大工作与法律的规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差距很大,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惑
一是监督政府不硬不行,硬了也不行。有相当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党政不分,不抓党务抓政务,有的甚至以党代政,使人大工作不便开展。因为监督政府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监督党委的工作。而现行体制,人大是没有这方面的职权的。因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是执法检查不严不行,严了也不行。在基层工作中,教育、环保等涉及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检查严了部门有意见,检查松了,群众有意见。
三是提议案不实不行,实了也不行。在提议案中颇费心机,提具体了难以办理,容易得罪人。提得不具体,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四是错误决定不撤不行,撤了也不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人大主席团有权撤销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五是代表素质不高不行,高了也不行。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就难以适应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代表素质高了,在选举中,就难以保证组织意图的实现。
三、对策
1、要加强人大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人大意识。要采取专栏、板报、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和专题培训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舆论氛围。党校培训乡镇领导要上人大知识课,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乡镇领导坚持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2、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大建设,搞好人大干部的培训。乡镇人大要做到“四有”,即有牌子、有办事机构、有人员(人大主席团成员兼职的不能超过三分之一)、有章子。要加强人大办事机构人员的培训和街道人大工作的法制建设,以适应基层人大工作的需要。
3、要坚持做到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要同级同待遇,特别是在排位上要按党委、人大、政府的顺序予以规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活动经费等具体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增强人大意识,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变为国家意志,不断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
4、创新基层人大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工作活力。建议推广人大主席团任命乡镇中层干部的典型经验,加强对乡镇政府部门工作的监督。创新基层人大工作机制,实行人大主席团(人大工委)成员分工负责制,加强学习,消除困惑,加大监督力度,增强工作活力,不断提高基层人大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五篇:对当前乡镇人大工作调查思考
对当前乡镇人大工作调查思考
近年来的乡镇和街道人大工作,从总体上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基层人大的职能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为监督促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对此,应予以正确估价和充分肯定。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在工作中还有一些困惑,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时甚至陷入比
较尴尬的境地,影响了人大工作质量,亟待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常设机构。根据法律规定,乡镇人大不设常设机构,乡镇人大主席团主要负责主持召集、召开乡镇人代会。而闭会期间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如监督乡镇政府工作、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等,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由乡镇人大主席团负责,实际上主要由人大主席、副主席组织实施。因没有常设机构,法律赋予乡镇人大的不少职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无法真正行使。同时,专职人员少,并且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党委、政府的某些具体工作,以至于“专职不专干,兼职不沾边”,有的工作只能处于应付状态。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人大意识不强,对人大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习惯于用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人大难以完全坚持依法办事。
2、乡镇党委重视不够。乡镇人大因其特殊的地位,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乡镇党委的有力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乡镇党委由于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将其摆上应有的位置。有的对人大工作不闻不问,有的将其等同于一个政府部门来看待和使用。在职务的排序上,书记、乡长、党务副书记、人大主席。这样的排位,在目前的传统思维下,不利于树立乡镇人大的权威,不利于依法开展工作,不利于充分发挥基层人大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化解矛盾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这无疑削弱了乡镇人大的法定职能,影响了其工作的开展。
3、活动经费难以落实。代表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人大代表的活动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不少地方对人大代表的活动经费实际上采用实报实销的办法,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所需的每一项支出,都要经过层层请示,最后经镇长审批把关。有的乡镇甚至为代表订阅人大报刊都要由人大主席挨村收取报刊费。这不仅影响了人大主席工作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人大主席的工作量。
4、乡镇人大的自身建设尚有不少差距。一方面,在乡镇人大干部的配备上,多数地方将一些年龄偏大的同志安排到人大,再加上近年来乡镇人大干部的交流几乎停滞,基本上是“最后一站”,形成了事实上的只进不出,致使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另一方面,部分乡镇人大主席的自身素质还不够高,对人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存有消极思想,工作被动应付;有的在开展监督活动时不理直气壮,不敢监督,即使进行监督也显得无力,致使人大工作与法律的规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差距很大,影响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惑
一是监督政府不硬不行,硬了也不行。有相当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党政不分,不抓党务抓政务,有的甚至以党代政,使人大工作不便开展。因为监督政府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监督党委的工作。而现行体制,人大是没有这方面的职权的。因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是执法检查不严不行,严了也不行。在基层工作中,教育、环保等涉及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检查严了部门有意见,检查松了,群众有意见。
三是提议案不实不行,实了也不行。在提议案中颇费心机,提具体了难以办理,容易得罪人。提得不具体,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四是错误决定不撤不行,撤了也不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人大主席团有权撤销政府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五是代表素质不高不行,高了也不行。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就难以适应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代表素质高了,在选举中,就难以保证组织意图的实现。
三、对策
1、要加强人大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人大意识。要采取专栏、板报、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和专题培训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舆论氛围。党校培训乡镇领导要上人大知识课,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乡镇领导坚持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2、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大建设,搞好人大干部的培训。乡镇人大要做到“四有”,即有牌子、有办事机构、有人员(人大主席团成员兼职的不能超过三分之一)、有章子。要加强人大办事机构人员的培训和街道人大工作的法制建设,以适应基层人大工作的需要。
3、要坚持做到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要同级同待遇,特别是在排位上要按党委、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