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学习心得
明确导向
有的放矢 放飞梦想
圆梦六月
参加了激情满怀的百日动员大会,听到了少年的雄心壮志,感受了师者的一腔热忱;我心潮澎湃,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百日动员,仿佛百米冲刺,剑拔弩张,成功在此一搏。我愿与可爱的孩子一起,风雨同舟,我愿与可敬的老师一起,精诚团结,共同谱写2017新阳学校的新的辉煌。
心动更需行动,依据太原学习的备考战略,先将学习所得做一梳理总结。
2017年山西中考命题彰显改革的六个维度中考查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中考改革的六个维度:
1、体现课标“教学活动建议”:依据课标命题,落实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实施建议。
2、扩大开放探究。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不唯
一、思维多角度、历史观点的论证等,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
3、突出学科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能力与品质。
4、增加阅读素养。引导学生注重个体修养,拓宽视野。
5、注重表达、交流、共享;旨在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6、借鉴国际PISA考试的先进理念。国际PISA是指学生能力国际测评,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这三个领域。旨在借鉴培养“重应用,多实践”的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考查目标:
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祖国的认同感。
2、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4、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7年中考命题的变化:
1、(1)主观题(非选择题)打破单一的、模式化的类型,根据考点内容和素材情境,灵活设计,以体现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和中考改革六个维度的能力测试;特别在简答题和探究题的设计上,形式上突出创新、灵活设计,内容更加开放,立意上更加体现学科素养等。
(2)题型的设置多样化。
2.内容分值比例变化
(1)适当增加中国古代史的分值比例为20%,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的地位。(2)适当减少世界史的分值比例。
(3)各道试题的分值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调整。
命题的三大趋势:
1、以历史课标为唯一根据。
2、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
3、以考查学科思维能力为关键。
结合以上诸多信息,结合具体学情,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的途径: 唯物史观: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时空观念是通过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有意识地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理解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相互联系。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史料实证 能够运用不同的史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阐述。
引导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
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历史解释从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方面着手。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
确立学习目标—设置问题情境—运用历史学科学习方式—解决问题
深入浅出是一追求目标。情境创设中力求目标具体化,问题情景化,情境生活化,学科本质化。
复习观念:明确导向
转变观念
史料教学
形成素养
构建网络
纵横联系
聚焦热点
整合升华 具体复习安排 :
第一环节(2.16-4.10)夯实基础,梳理知识点,关注全体 第二环节(4.10-5.10)专题复习,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培优补差
第三环节(5.15-6.5)综合练兵检测,形成技能,提高技巧,查漏补缺。
课堂复习:
依标据本,关注活动建议,力求将活动建议融入相关内容的学习
构建知识体系,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学生动手、动口,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
围绕重大史实,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分析、归纳、对比,形成方法,知识整合为链。
关注潜在考点,转移思维视角,研究近三年中考题型,可尝试变式思维,拓展学生视野。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0天的复习我将努力关注细节,关注过程,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我将与孩子们一起,用智慧作桨,用勤奋为舟,为六月理想之花的绽放谱写奋斗之歌。
第二篇:2016中考培训学习心得
2016年中考培训研讨会心得
9月25日,我参加了由县教研室主办的“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天,第一天由各中学物理教师代表分享他们各自的复习计划和策略,由县教研室杨庆龙老师做复习指导,第二天由来自西安的权老师和与会的所有老师分享他的复习策略、安排及建议。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和交流,我受益颇深,接下来我就简单回顾总结一下,谈谈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感想。
1、发现自己复习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以前教学和复习中的许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轮回归课本的复习只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和讲解,老师讲的多,结合实例的讲解比较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主动整理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练习比较少,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练习;第二轮复习中只是让学生做中考复习资料,讲解复习资料,仍然缺乏针对性,以题海战术代替复习,学生学习负担重,身心配备,处在盲目的复习题海中,效率低,复习效果差;第三轮专题复习相对来说针对性强了,但往往难度太大,不能面向全体,效果还是不好;第四轮复习是中考题测试,还是让学生一味的做题,学生面对七门课程的试卷无暇应付。
2、修改和调整复习计划
通过这次培训,我便立即修改了复习计划,将许多计划中老师讲的内容让学生去整理和归纳。我计划在第一轮复习中采取给出每一章节的考点、分值、难易程度、题型等考试信心,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
点,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可单独完成,并针对考点找两道典型的题目练习,我指导学生把握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和常考考点,加强对考点的理解和记忆,如此学生对中考要考什么内容了然于心,侧面能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二轮采取分层次复习,由于他们的基础和成绩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同,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我只要求他们做比较简单的题目,鼓励他们做一些中考热点的练习;而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复习资料的题目,实在不会的交老师解决;而对于一部分优等生,我则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复习资料,帮助其他同学复习,适当给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探讨和交流。
3、细致研究中考题的作用
在培训中,几位教师多次提到要细致研究历届中考真题,我认为细致研究中考题对把握中考动向和考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通过研究历届中考试题,教师更清晰地知道中考要考什么;会是哪种类型的题来考;难易度如何;分值大约占多少;从而能指导教师在教学复习中把握中考重点、易考点等,如此教师能更好的把握复习的侧重点,合理安排好时间、进度,能做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让教师复习少走弯路,学生复习起来也轻松。
4、复习中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在教师复习备考交流中,长岭中学一位教师针对复习中提出的“三讲、三不讲”原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所谓三讲为“重难点讲、疑难点讲、不会的讲”,三不讲为“学生会的不讲、始终不会
的不讲、非考点不讲”。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篇二:中考培训心得
中考培训心得
3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教科院和教研室主办的2016中考思想品德培训会,为期一天半的时间聆听了省教科院张增建老师的专题讲座,三位专家的经验交流和三位老师的示范课,享受学习之余更多的是紧迫感,如何做好中考复习,如何提高时政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我就这次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1、中考试卷特点(1)时政性、地域性(2)人文性、实践性(3)开放性、综合性
2、中考试卷近三年的变化(1)材料多样,信息量大(2)素材串联巧妙,整合度非常高;设问灵活,考察能力。考察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深度关注和正确理解。中考考卷,设问方式常变常新,但并非无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依据课标。答案依据课标但不拘泥于课标,来源于课标却又高于课标。中考更加注重考察主干知识和核心理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性理解(3)答案多样基于中考试卷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不要押题,不要幻想能猜到中考试题,即使你能猜准材料,但你猜不准设问,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据课标,夯实基础,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近三年中考考生答题中反映的问题(1)缺乏审题能力,答非所问(2)学科素养不足,缺少学科术语(3)知识与见识的积累匮乏,时政视野面窄(4)核心能力有待培养,创新能力欠缺,迁移运用知识能力不足 4、2016年热点专题预测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两会以及于此相关联的课本知识是;习近平访美访英;世界气候变化会议;屠呦呦获奖;长征胜利80周年;修订中学生守则;十三五规划内容;全面二孩;创新等。最后,小的细节要注意,特别是字迹不能潦草,在中考中任何科目都很忌讳潦草,所以平时要养成书写规范工整。学会把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和易错的知识点都做笔记,在后期的复习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历史和政治是一起考的,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这样在中考中才能从容面对。篇三:2016年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2016年云南省初中学业
水平考试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6年云南省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于3月12日在大理市召开。我校全体九年级教师按时参加,英语学科主要是李亚梅老师与本人参加。英语学科主讲是是张丽和陈艳梅老师,两位资深专家都是云南省中考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专家组成员。两位专家首先是对2015年八州市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其次提出了2016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命题趋势及备考复习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思路、试卷的结构、试题特点:
(一)、命题的依据和思路
英语试题的命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来出题,增加知识点的覆盖面,不过于苛求知识概念考察,突出方法和能力,注重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和注重素质教育。
(二)、试卷的结构
2016年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结构及分值与2015年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值由原来的100分改成了120分。就试题结构而言: 首先是听力,听力考试由以前的25分变为30分 第三节听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能回答问题的正确选项 由原来的10小题变为 5小题 分值由原来的每题1分变为每题2分。其次是英语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删除往年的选择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的选项;完形填空由原来的10分变为15分。再次是阅读理解部分,由25分变为35分,文章由三篇增加的四篇,词汇量也大大
增加,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中第一节由每题1分变为1.5分,阅读理解c篇变为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这一题型,是首次出现在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中。
(三)、试题特点
1、依据《课标》、《考试说明》,兼顾教材
试题命制严格按照《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参照现行的我省使用教材,保证使用各个版本教材学生的公平性。试题的素材多来源于教材,但又区别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显著的导向作用。
2、重点考查英语主干知识 试题对英语学科课标要求识记 8分,理解33分,运用15分,分析5分,综合15分。对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例如,情景反应、语句反应、对话理解、语篇理解等。试卷的英语语境很浓,都是初中英语的知识,强调英语听所读写基础知识运用的重要性。
3、联系实际,体现英语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试题从天气、问路、食物、服装、运动、人物、交通工具、生活用品、音乐、标识、禁令、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体现英语来源于生活。4.难度结构:易:中:难比例为7:2:1
二、复习备考策略
(一)听力复习策略 1.在平时听力训练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题所提供的图画内容,发现图与图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一下录音内容,为进一步证实录音中的信息打好基础。2.加强学生对基础词汇的熟悉,巩固和运用。在第一轮的复习进行教材基本知识的梳理时,应加强基础词汇的复习,这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提高也会非常有效。
(二)英语知识运用备考策略
1.基础语法知识:冠词、数词、动词(包括情态动词、时态、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代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句子的种类(反义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复合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2.日常交际用语: 历年的单项填空题中都较注重交际用语的考查,一般都会出现3-4分的题。
(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复习备考策略
备考建议:教学生基本的解题步骤: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综合考虑,逐步填空。复读全文,消除疏漏。精选练习题,比如各地的中考题,选择难易程度与我们近两年试题相当的材料,通过训练、分析,对学生的提高较大。
(四)书面表达训练策略
2016年云南省考书面表达分值有变化,增加到15分,考查方式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二选一的方式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话题仍以写人物,叙事类,发表观点建议为主。总体要
求是“切中题意,调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语言准确,得当,书写工整。
总之,参加本次中考研讨会,受益匪浅,其中试题结构与分值的改变,对2016年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备考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复习备考中,将根据本次研讨会信息,完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效率,以便最终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第三篇:中考交流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中考经验交流会学习心得
实验中学 刘小娟
2月9日有幸到焦作参加了初中数学中考经验交流会,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使自己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并且对中考数学试卷的构成具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下面的中考数学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就我的心得作如下介绍:
一、2017年中考数学命题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
2、《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
二、《数学课程标准》分析:
1、数感: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表示数、数的大小关系、数的表达与交流、选择算法、估算、解释、会计算,主要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两个例子,另一个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比较数的大小;科学记数法等,一般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
2、符号感:主要是给出代数式写出它的实际意义或给实际问题用代数式来表示,或商品打折,或有关日历方面的问题,或给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求它的周长。一般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3、空间观念:主要考查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复杂图形的分解与分析,几何图形运动、变化的描述,位置关系的描述,直观形象思维,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一般以填空或选择或解答题出现。
4、统计观念:能从统计的思想、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对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着重考查学生分析、中考全科学习资料汇总语文 数学 英语 免费课程 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看图、观图、用图的能力,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对这部分知识要引起重视。
5、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新数学知识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着重提了列方程组的应用、社会增长率、列不等式组及给出函数关系或图象来求解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6、推理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证明或举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着重强调了两个寻找规律的题以及一个通过观察、猜想并证明的几何题和一个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来求解的问题。一般以填空题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三、中考复习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中考复习策略。在平时的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或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多研究《新课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
3、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4、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对数学思想的应用,其中重点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分析,在数学中,特别是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函数中要求学生一定要练习快速画草图的能力,不要求学生画标准的,而是随手画,大题在做题时,要求学生在演草纸上重新构图。而对于选择和填空来说,有的没有图形,而答案是与图形紧密结合,只要画出图形就可以很简单的得到答案。可见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5、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制定合理、具体的复习计划好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的数学复习分四轮进行:
第一轮:3月中旬—4月中旬:四基达标,理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第二轮:4月中旬—5月中旬,考点梳理复习,以中考常考的基本题型为单位,有针对地进行强化练习。
第三轮:5月中旬—6月5日,进行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第四轮:6月6日—6月20日,回味复习,反刍错题,看纠错本和课本,调整心理,适当练习技能技法,淡化紧张情绪,在自然态度中发挥出最佳的实力。
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一样。以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最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我会借助这次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努力,做好初三最后复习阶段的工作。争取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2015中考改革学习心得
2015中考改革学习心得
杨金秀
北京市为更好地推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类学科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切实解决科学类学科教学方式单
一、实验教学薄弱、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深层次问题,改进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提出一些意见。
一、对教学的要求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进度,不得随意增加教学难度、减少实验课时。
二、切实加强学段衔接和学科整合
选择综合性主题,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采用观察、实验、制作、参观、调查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
三、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科学类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依托CMIS系统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和反馈。
丰富科学类学科教学的实施形式,倡导“玩中学”、“做中学”,市、区县、学校研制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标准和机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合作、探究类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
四、科学设计个性化科学作业
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性,兼顾书面作业与实践类作业,为学生提供作业内容和形式的自主选择机会。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想这个改进意见需要仔细揣摩,反复思考,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老师朝着什么方向培养学生,那么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老师要逐步加强的。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地理教学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这个意见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将学习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要使我们的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
二、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究教材的基础上要勤思考、多观察,注重知识素材以及案例的积累,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们的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活色彩,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几千年来的经验已经得到证实,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学科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验留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我完善、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自己去说,解放 学生的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结论的得出,多数是留给学生。教师再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课后问题的答案全部呈现给学生。
四、教师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精讲教材,研究大纲和教参,做到深入浅出。教学中重点突出,并将重点在板书中体现出来。做到精讲多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
第五篇:中考动员大会学习心得
中考动员大会学习心得
4月4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初三年级中考动员大会,我认为此次中考动员大会开的很有意义。因为大会为我们家长及时介绍了许多适合管理孩子的有效方法。是啊,孩子在为迎战中考而奋战,作为一名家长,又何尝不是在迎战中考呢。现在对初三学生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最重要的是效率。
大会上,学生代表杨慧同学向每位家长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何老师更是比较全面的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育案例与心得,这也让我们反思了自己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方法。中考属于升学考试。升学考试是一种分层筛选型的考试,其意义在于要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别筛选出来送往不同类型的高一级学校,因此这类考试题中基础部分比重不会太大,而不同难度水平的题目则会按一定比例搭配出现。也就是说,中考是一种立足于基础知识,又有一定难度的考试。中考时,各学科想要让孩子达到的理想成绩是多少?我觉得在目前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首先是让孩子有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中考,然后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尽最大的努力使成绩有最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努力为孩子能够确定更高的理想成绩而创造条件。现阶段,我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有效的学习方法,能按着自己的计划埋头复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充分利用时间,争分夺秒学习,做到听课与学习有效结合。因为老师的讲课都经过精心准备,内容都经过提炼和整理。聪明的学生会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课,考查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熟悉程度,在课堂上就完成了一次系统的复习。同时通过听课,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即使老师讲的自己已经较熟悉了,再听一次也是一种巩固。所以,在这里我希望每位同学在按自己的需要进行复习的同时,不能忽略课堂的听讲。
中考是对整个初中学习的一次全面的考查,立足于课本,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孩子平时的努力学习,与接下来的复习更是关系重大。从何老师的讲话中,我们也知道,高效的复习要从科学的、有效的复习计划开始。所以,我们要马上和孩子好好谈谈心,为共同迎战中考而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衷心的祝愿所有参加中考的孩子们能正确迎战中考,充满信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以满意的成绩去自己理想的学校读高中。
班级:初三一班 教师:何文英 学生姓名:康文达 家长姓名:康正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