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时尚的了解与认识
我对时尚的了解与认识
在学习时尚研究这门课程之前,对时尚的理解是非常泛泛的,以为时尚与历史、生活的关系不大,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原来时尚可以追溯到 很久以前,它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是能够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的,通过这门课程,我才知道,时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只要好看与时髦,它有着很深刻的内涵,其中又有着很深刻的文化。
追求时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现象。追求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反映了人们享受生活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时尚就是追求时代,它表现了人与时代的融合度。同时时尚是把双刃剑,过分的追求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如果不追求会让我们跟不上时代潮流。就像一把天秤一样需要把握好平衡的尺度,只有做到恰到好处才会对我们起到积极作用。我是一个处于80年代与90年代中间的一代人,做了80后的尾巴,90后的脑袋,我们这一代少了80后的稳重又没有90后的轻狂。我们有着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时尚。我们的青春自己做主。我们的性格大多偏于外向,喜欢新鲜事物,这个对我们来说就是时尚。比如我们会对最近刚刚流行的颜色情有独钟,我们会对刚出道的偶像歌手保持三分钟热度,我们对新推出的游戏弄的废寝忘食,我们为了新款的衣服让零食缩水等等。我们与众不同,其实主要是在诠释着我们自己的时尚。当然。我从来不赞同浓妆艳抹,在我眼里,那可不是时尚。我追求的是自己特点,在冬日里裸露着大腿,穿着迷你小裙,也不是时尚,我会保护自己的身体,那来之与父母,容不得我们这样糟蹋。奇装异服这样,我觉得未免太滑稽,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普普通通才是时尚。以上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我有我自己的时尚,我喜欢在午后,坐在阳台,看着太阳光在我身上一点点消失,喝点奶茶,听听音乐,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静谧,这是时尚;我不喜欢周杰伦嘻嘻哈哈的语调,听不到歌词,反而喜欢梁静茹的温柔和王力宏的狂野。我在他们的音乐声中沉沦,这是时尚。我从不化妆,皮肤白净就好,但是我却喜欢买很多眼镜,随着心情换替着它们,这是时尚。我不喜欢脏话,但是却总会说“我去,我晕”,我游戏与网络,但是不沉迷。我乐观不任性,我骄傲不自恋,我坚强不专横,我有我自己的特点,我有我自己的时尚。
时尚离不开美。时尚是唯美的,生活崇尚美;美包含“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注重:“真” “善”是“公正”“平衡”;“外在美”注重视觉的和谐与统一,呼应,均衡。只有注重“内在”和“外在”美的和谐,才能真正达到至美的境界。时尚是人们向美表白的一种形式,包含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心理诉求。人们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推进,受到时尚的冲击和影响,又同时改变和推进着时尚前进的脚步。时尚一定具备流行的可能,可以被复制、模仿、改编和量产。不难以被复制的、缺乏传承可能和欲望的时尚对商业没有太大意义。流行是大众化的,而时尚相对而言是比较小众化的,是前卫的。流行的意义很简单,一种事物从小众化渐渐变得大众化,则便是流行。而时尚不仅是形容事物,往往是形容一个人的整体穿着、言行、事态等。时尚是结合流行的元素和小细节,经过拼凑和搭配,穿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品味。时尚是被少数人尝试、引导,然后引发模仿和流行。而新的时尚理念、方式和模板也在不断的酝酿和试验中。品质与美是要艺术的手法去塑造,艺术提高品位,艺术是脱俗的,出类拔萃的;时尚是高尚的,时尚离不开艺术,艺术可以创造时尚。时尚是人们通过自我行为的精心设计向艺术朝拜的表达方式。海德格尔,人的诗意的栖居,是逼近时尚的精神本质的表述吧。内心图景通过外在的表达方式,向世人传递的独特信息。人们是类似的,也是区分的。时尚的本质是自我精神的外在阐释,不是完全绝对的怪异、孤立,也不是全盘模仿。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和谐和流畅的量度。
“时尚”,顾名思义,就是“时”与“尚”的结合。此“时”乃“一时”、“当时”、“时文”之“时”。“时”意味着变化、短暂,也以时间隐含地表现出空间上的流布。“尚”意味着“崇尚”。所以,“时尚”应当是短时间内特定的人群所崇尚的东西。既然是“崇尚”,当然以精神追求、价值观念为核心,在各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特定事物得以感性显现。所以,时尚与时髦的不同,或与,更根本的在于精神性的有无。“时尚”的核心是“创意”,是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是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是由还念而形成的生活方式。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模仿、从众只是“初级阶段”,而它的至臻境界应该是从一拨一拨的时尚潮流中抽丝剥茧,萃取出它的本质和真义,来丰富自己的审美与品位,来打造专属自己的美丽“模板”。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成熟的驾驭时尚。时尚是个保罗万象的概念,它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直对它争论不休。不过一般来说,时尚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品位与不凡的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精致、展露个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人类对时尚的追求,促进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时尚理念商品化带来了时尚产品、时尚产业、时尚经济等一系列相关概念。时尚产品指代表当今时尚、具有一定附加值和时代先进性的符合现实需求的产品,往往代表特定时期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包括时尚商品和时尚服务。从内涵来说,广义的时尚产品包括奢侈品,狭义的时尚产品,介于普通产品和奢侈品之间,但不包括奢侈品。
早期的时尚产业这个名词,指的仅是成衣系列和服饰产业。而现在,随着时尚消费心理的延伸,时尚元素早已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行业。要真正地理解时尚产业的核心理念和这个行业独特的运营法则,就应该追本溯源,从时尚产业的源头——服装行业看起。时尚真正进入工业发展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在此之前,既没有所谓产业,更没有以此为生的设计师,当时的服装制造者基本上是作坊式的,制作工人被称为工匠。逐渐地,一些著名的成衣设计制造者开始为客户提供内衣、配饰、皮包、鞋、帽子等衍生产品,在不断推出的作品中,他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设计风貌,并引领了服饰潮流。他们大多主要服务于当时的贵族阶层,其中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他们所创造的新设计风貌,他们开始建立一个稳定的展示制度——时装发布会。服饰,是时尚前沿最活跃的元素,是附丽于人体美、且自成一格的锦绣篇章。魅力四射的“时装秀”,总是以崭新的面料、质地、图案、款式和流行色,演绎着羽衣霓裳的独特创意。那庄重整肃的中山装,风度翩翩的燕尾服,质地粗犷的牛仔服,富于想象与浪漫的百褶裙,以及曼妙柔滑的一袭旗袍······
时尚并非生活方式的浅表饰物,它是文化发展去想的表现,是个性的解放和对束缚的反叛,它经久不衰因为它总是在重生,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和活跃性的特征,是涌动与社会肌体之中的一股新鲜血液。
第二篇:我对时尚与鉴赏的认识
3112002013张鹏程
我对时尚与鉴赏的认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文化的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势不可挡,流行时尚文化在我国青年中掀起阵阵热潮且呈现持续升温状态,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正在缩小,时尚文化的触角已经伸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大学校园也不例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大众媒体造势之外,同时也关系到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自身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和各自的文化结构,涉及到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生活态度。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干,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代表的文化体系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影响着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丰富、深化与发展。时尚所涉及的的方面十分广泛,比如着装打扮、饮食、行为、居住、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熟练的驾驭,时尚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一直对它争论不休。不过一般来说,时尚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与不凡的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味,精致、展露个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人类对时尚的追求,促进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
服装是一种记忆,一种语言,它的变化它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记载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文化现象,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社会风尚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大家想必都看过范爷下面的这套服装,这种龙纹黄色的服饰想必是皇帝年代的最爱了,如有他人侵犯,那可是个不小的罪呢。但是这件衣服在现代不得不说是运用传统纹饰的上乘之作。龙图腾、十二章纹在帝王服饰中的运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一直以龙的传人自居,龙是四灵(龙、凤、麒麟、玄武)之首,古时候成为皇权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真龙天子,他们使用物品也以龙图腾为装饰。西装也可以传统而且时尚,这种创意的改变,想必会博得大家喜爱。中华立领,凝聚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将“龙的精气神”融合入到时尚设计中,突显中国男人的刚毅坚强。这种中国独有的设计元素,更适合国人穿着。无论是唐装,中山装还是现代的西装,柒牌的中华立领都被很好的融合在其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蕴含着民族和文化的设计才能在滚滚长河中站住脚,中华立领表现出中国男人的刚强,挺拔的气质,也代表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民国成立以后,清朝的服饰制度大部分被革除,传统服饰至此发生了整体上的变化,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西式的服饰逐渐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由孙中山先生创导并率先穿着的,故称中山装。它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曾被赋予了革命及立国的含义,以衣服的结构寓意“礼、义、廉、耻”,“以文制国”,“五权分立”和“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等等。
时尚品牌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时,按照我们的自身特点,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不可以盲目从众。只有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好的品牌。
第三篇:我对经济学的了解和认识
我对经济学的了解和认识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姓名:王恺玉学号:20104681042
3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我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经济学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济学,顾名思义,是和经济有关,而经济,是我们国家的命脉,也是个人得以生存的支柱,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好经济学,学会用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谈一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
一、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
在《博弈圣经》中讲到: 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有人说经济学是掠夺和救济的游戏,两对手之间主导着人类的不同行为价值,不管你是否愿意要,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经济学是一个二特性竞争结构,也是人与自然的博弈进程。里面的非物质文化思想,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大自然可以分开为每一个人单独运行,又不会产生竞争性,它可以一次次地重复使用而不会降低效用。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可以感知、可以思想,不能触摸,诱发创造。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相对于人们的欲望,经济资源总是短缺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的科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
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二、经济学的起源和历史
谈到经济学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罗(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现在发展成为博弈实体经济学,已被理论界极大关注,也一定成为21实际时尚的经济学理论。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可以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如果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就称为实证经济学,如果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就称为规范经济学。因此,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分析的工具包括
(一)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的固定不变的,以观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外界条件不断地发生变化,均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在均衡分析中,我们只考察达到假想中的均衡时的情况.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按照分析经济活动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来划分,分析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和变动过程,只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静态分析是一种状态分析,是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分析.动态分析则是引入时间因素,要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因而动态分析又被称为过程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
(三)静态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的是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分析则是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这种分析工具作为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分析研究经济现象内在的性质与规律性.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定性
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它主要是分析和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经济学家分析世界的基础是对理性的信任。很多人认为经济学过于死板生硬,只讲理性不讲情感,把一切都拿金钱来衡量。其实,经济学家不仅把生命、爱情、健康用金钱衡量,如果需要的话,他们还可以把生命、爱情、健康用苹果衡量,比如经济学家会说:“你生命的价值相当于两个苹果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钱在经济学家眼里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如果一块钱能买一个苹果,而两块钱能买一个桃子,那两个苹果就等于一个桃子。所以,为什么给你100万让你去死你不干?不是因为生命无价,而是因为没有生命,你就没法花这些钱了。
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全能化,所以,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当然,经济学只是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与事实完全一致,但不完善的理论总比没有理论要好得多。经济理论的创造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艺术创作。只要这样,理论就可以用艺术的标准来衡量:优雅而一致。只有当我们开始用现实世界来检验经济学理论时,它才成为一种科学,而不仅仅是艺术。这是一个奇妙的学科,它充满了魅力与希望。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经济学,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博弈圣经》 曹国正 新加坡希望出版社
《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
《经济学》(第十版)萨缪尔逊
第四篇:对组织委员的认识与了解
一、认识与了解
我认为组织委员主要是负责组织、策划同学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做一些记录和活动之后的总结之类的。必要的时候也要做好大家的沟通工作。这个就需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了,毕竟,如果人缘不好的话,是不可能组织起来的。并协助班上其他班委组织好各项班级活动,以及了解班上同学们的生活状况。
二、做法
1、坚持为同学,班级服务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
2、组织各项班级活动,大学生活和高中有所不同,同学之间接触的时间比较少,只有通过更多的集体活动才有利于思想上的交流。
3、尽力做好日常工作,为集体贡献应有的力量。
4、多组织以“祖国历史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进行宣传教育的活动,有助于加强同学们的责任感,树立自信心。
5、组织同学去参与校里的社团活动,丰富大家的大学生活。
6、多组织班级联谊的文体活动,促进班级间的交流合作。
7、号召同学们多参加讲座、报告会、培训课,从而扩大同学们的视野。
第五篇:我对银行内部审计的认识与了解
我对银行内部审计的认识与了解
我初参加农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四年多的内部审计实践中,通过和北京时代新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感受到对银行内部审计的理解和体会都有所不同,以下是本人这几年通过和时代新威专家接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不同阶段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了解,与各位内审同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就是刚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业务操作熟悉,但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多。和大多数内部审计同行一样,在参加审计工作之前,都是从事在具体业务操作,对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十分熟悉,但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了解不多。和时代新威的专家接触后,发现对内部审计缺乏较深入的理解,时代新威是以保护信息系统安全性、有效性为使命的公司,主要以信息系统审计服务、信息系统审计工具研发和信息系统审计师培训为核心业务,我们银行与时代新威合作,通过与时代新威的专家相处更加体会到银行内部审计的行道“深浅”。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套用以前业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一阶段虽然也能基本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也能审查出一些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与时代新威对银行内部审计相比严重缺乏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即缺乏一个合格内部审计师的基本素质,在审计中往往以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作为审计发现的主要依据,过分注重操作过程的细节,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经常会忽略了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如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制约等基本的内部控制内容。
第二阶段,就是参加内部审计工作2到3年时间之后,从各种渠道对内部审计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参加了各种审计培训、自学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的书刊,当时我参加了时代新威他们组织的培训班,掌握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部分将审计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初步具有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根据业务操作的经验,对被审计事项的一些重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判断和评价。通过在时代新威培训班的学习加上自己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个人的内部审计综合素质提高了,但对具体业务操作则逐步开始有所生疏,因为业务品种及操作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虽然也要经常学习业务知识,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需要审计的业务都详细了解各种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个阶段对一些从业务操作岗位转入新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关键时期,由于脱离了实际业务工作,对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是一些细节可能生疏,如何克服这个阶段的困难,本人所在处室有位同事曾经说过:“审计人员有三类,一类是刚刚从业务岗位转过来的审计人员,他们熟悉实际操作,能按操作流程来进行审计,虽然其审计发现可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如操作流程、制度的遵守。第二类就是几年前参加审计的人员,这些人在参加审计之前,有较丰富的业务操作经验,但由于近几年脱离了业务实际操作,对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开始有所生疏,这一类人如果不开始注重审计职业能力的提高,就可能变成既不懂业务又不懂审计,最后将被淘汰。第三类人,就是参加审计工作多年,且对实际的原理和技能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虽然对具体业务可能不熟悉,但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按一定的审计程序,分析研究被审计对象的有关背景资料和进行现场检查,分析评价其内部控制,发现控制的弱点,这类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包括不熟悉的业务的审计。”本人对这个理解十分认同,在脱离实际业务操作几年后,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即原有的操作经验可能会逐步淡忘,而审计工作的范围却在增加,不仅要参与原来熟悉的业务,还要参加一些不很熟悉的领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重点加强作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较深入地学习了有关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学习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技术,并努力扩大知识面。经过这些学习和研究,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上得到提升。对一项审计活动,不再只从操作层次上去审查评价,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角度,从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合理、有效方面去寻找风险点和审计重点,从而使自己的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以前很少接触过的业务项目也能根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与其他同事一起开展审计工作。
第三阶段,就是经过一定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步具备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的职业素质,包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的客观性、审慎性和敏锐性。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能从风险管理角度,发现风险控制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是一个提高的长期过程,本人自认为也只处在初级阶段。对审计的理解的深入的过程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断学习有关的内部审计知识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促进这个进程,我在2002年参加了cia考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组织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用心体会其中的内涵,对自己的内部审计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利用实际业务操作的经验进行审计到忘掉实际操作,按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技术,依靠同时代新威公司合作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加个人的具有的审计职业素质进行各项审计职业的判断,我经历了近五年的时间,虽然这对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内部审计师还仅仅是刚刚开始,但我还是想把我的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历程和对内部审计的体会写出来,与各位内部审计同行交流,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接受大家的帮助,以求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