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14: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

第一篇: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

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

这个学期的选修课也快结课了,通过新闻学导论的学习,我对新闻学这门专业以及新闻行业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所以我关注更多的不是新闻专业知识,而是通过新闻学导论的学习对我的专业的启发和帮助,还有新闻的社会价值。

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但我觉得所有的专业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都和新闻有关联,比如我的专业,法学。因为新闻真的是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带来新的讯息,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拓展我们的眼界,知识。包括法学在内的许多专业都需要新闻资讯的传播,比如一个案例的发生,一个案件的审理,都能让我从生动的报道中联系到我的专业知识。再比如理工科类的专业,科学的研究需要得到传播,也需要学习先进的研究成果,这些都需要新闻的传播。因此,多关注新闻对我们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我一度对新闻有反感,尤其是爆料明星隐私八卦,制造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虚假的噱头,通过舆论压力让他人痛苦。也不解为什么天天都有一些无聊透顶低俗至极的新闻出现,难道一天到晚没事做非得去八卦,去关注别人的生活?一个合格的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不是应该真实地报道有价值的新闻而不只是是迎合大众喜好吗?这当然也是以前不太成熟的想法,毕竟你不能期望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有良心有道德的,总会良莠不齐,就像世界上不可能都是理想化的好人。但我们也抱有希望,新闻行业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能够真实的揭露社会的黑暗,记录社会的发展,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在学术,艺术,政治,法律等方面促进知识交流。也对一直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奋斗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同样的,从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中,我也看到了我的专业,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要求。他们都需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敬业精神,宽广、扎实的知识功底,客观公正,系统的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业务技能。新闻学导论这门选修课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也对四位老师的讲授表示感谢。

第二篇:新闻学导论

<<新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新闻学导论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课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7,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标

新闻学概论是一门新闻传播学科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较多,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新闻学的概念和理论,为新闻学勾勒出学科框架,同时区别新闻传播和广告传播,为以后广告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此课程的框架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对新闻学这一学科有基本的概念.第一节

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的意义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学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新闻学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了解新闻学对作好新闻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

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此节的主要内容:西方新闻学和中国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新闻(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同时区别与新闻相关的概念。.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起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闻的本源。

第二节.新闻定义、本质和特征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的定义、本质和特征。

第三节 新闻与信息、宣传和舆论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三章 新闻传播(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新闻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掌握新闻传播的三大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过程。此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有基本的传播学知识。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新闻传播者的权利和义务;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质。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

此节主要内容:传媒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四大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特点。

第三节 新闻接受者

此节主要内容:受众的定义与特征;受众的分类;受众的心理和新闻传播。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过程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选择及其标准;新闻价值;新闻政策;新闻年传播过程及其特点。

第四章 新闻传播事业(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概念,并能区别新闻和新闻传播事业,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中外新闻传播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了解。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事业的定义;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社会条件;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第二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此节主要内容:报纸的发展;影视、广播的发展;网络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分类

此节主要内容:以媒介分类;通讯社。

第五章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功能(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上一章掌握和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及其具有不同阶级性的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新闻商品性的认识。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阶级的新闻传播事业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和功能

此节主要内容: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和功能。第六章 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新闻传播事业运作的基本原则和我国新闻事业的原则。第一节 真实性原则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反对假新闻,维护真实性原则。第二节 客观性原则

此节主要内容:客观性原则的含义和中西方关于客观性原则的认识。第三节 党性原则

此节主要内容:党性原则的形成和基本内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人们的利益一致。

第七章 新闻传播的运作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此章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新闻传播的运作流程,并能加以运用。第一节 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法

此节主要内容:正面宣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运作艺术。第二节 舆论监督和批评

此节主要内容:舆论监督和批评的表现和方式。第三节 新闻策划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策划的意义和含义;新闻策划的特征、类型、方法。第四节 媒介产业经营及管理

此节主要内容:媒介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原则、方式。第八章 新闻自由与控制(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因素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第一节 新闻自由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自由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第二节 新闻控制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和法律控制。第三节 新闻道德

此节主要内容:新闻道德的定义、产生、发展。第四章 总结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科中的基础专业课程、理论和概念相对比较多,在教学中需用事例引导学生对新闻现象和新闻规律加以思考和理解。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新闻以及相关概念和理论为主,另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意识会增添一些新闻业务题。

六、教材与参考书

参考书:[1]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蔡铭泽 《新闻学概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 [3] 刘建明 《当代新闻学原理》(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七、其他 本课程的最大特色是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大量的新闻学的概念和理论,并能为新闻学学科勾勒出学科框架。

第三篇:新闻学导论名词解释总结

(一),历年真题

07:

纯新闻:即客观报道,迅速报道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

新闻失实:新闻失实的最突出表现: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5因果不符 新闻失实性质的分类:故意性失实、非故意性失实

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其原因比较复杂,由新闻队伍内部的问题,也有社会原因

非故意性失实:在采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原因:轻信,采访不深入,编辑不慎,校队不严)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对新闻真实性造成有害的影响。

二级传播: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在1940年伊里调查中的意外收获。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接触传播媒介较多、热衷选举、关心政治问题的人能够在人际交流中对周围选民态度产生影响。这些人被称为“舆论领袖”。研究人员由此第一次提出了“二级传播”的假设: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这种由“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

新闻策划: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

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08: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其基本要素为主体,客体,本体,载体;特点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最小效果论”: 中期的弱效果理论(40~60年代)观点:“最小效果论”或“无效果论”。新闻媒介所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是微弱的 例证:约瑟夫.克拉珀 《大众产播的效力》1960 中的说明 大众传播本来并不是对传播对象产生效果的一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而是通过中介因素的影响来起作用;2 这些因素向来只赋予大众传播以辅助的代理者的作用,而不是唯一的因素 背景:40年代末开始,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理论,尤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个人差异研究,社会学中的社会类型及其行为研究。新闻指导性: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核心竞争力:新闻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该传媒整体能力的中心地位的独特的优势资源和能力的总和。具体说来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这种资源和能力在传媒的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这种资源和能力具有独特性,是其他传媒难以具有的。独特性有的是传媒与生俱来的,有的则是靠传媒经营管理者培育开发的。

(二)章节重点

绪论: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第二章:

新闻: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新闻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交待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必须迅速,越快越好;还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必须迅速,越快越好;还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第三章:

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最基本特点: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信息其他特点:共享性,扩缩性,组合性,多角度性,相对性。

噪音:是对信息流通的干扰,减低信息明确性,甚至会造成信息混乱,出现于信息流通的各个环节。

深度报道:依据信息可扩缩的特点,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即抓住一个社会现象,穷根溯源,一层一层地开掘下去,直到找出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根本原因

综合评述:作者把一个事情相关的各个方面加以综合,从而显示事情的社会影响,揭示其发展趋势

客观报道:即“用事实说话”,就是用事实说理。实际是一种宣传方法,以客观的外表掩饰主观的宣传动机。

第四章:

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第六章: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第七章

新闻体制:是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通讯:详细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

社论或本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本报编辑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加以分析,并阐述本报的立场、态度和观点

短评(时评):配合报上发表的新闻,简明扼要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影响、事件的性质

编后语、编者按:三言两语、或借题发挥,或一针见血地点明事件的要害,或对新闻作补充性说明

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交。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新闻事件中的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亲切、具体、形象是其长处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交。把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后果。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新闻述评。

调查报告:新闻、历史、评论的杂交。围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或人们关心的某方面问题,全面地、系统地、精确地报告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力图揭示其本事或问题的症结

报告文学:新闻、文学、评论的杂交。用文学笔法来描述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使读者从具体生活图画中获得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杂文:文艺性的评论,是文学和评论的杂交

解释性报道:即新闻分析,围绕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背景材料,揭示其发生原因,较隐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

调查性报道:即揭丑报道,用大量事实揭露一件丑闻或秘密交易,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或倾向

特稿: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地描述

第八章

新闻媒介的共性(共同特点):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进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特性: 1从所有制方面看:民营、公营、国营 从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看:独立的新闻媒介、官方新闻媒介、半官方新闻媒介 3 从阶级性方面看:无产阶级新闻媒介、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从办报方针看: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型 5从媒介内容看:严肃的高级报纸(硬新闻,评论)、大众化通俗报纸(娱乐,服务新闻)

新闻媒介的个性:媒介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新闻事业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双重性质在当前我国新闻媒体中的外在表现,即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是商品,这一属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和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任何新闻事业都有阶级性,但不同新闻媒体阶级性存在强弱之分。第九章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早期强效果理论(1940年以前)观点:“魔弹论”或“靶子论”。即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认为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新闻媒介的宣传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

适度效果理论(70年代开始)

观点:主要来自于崛起与英国的批判学派 应重视广大受众的利益需求,因为他们具有选择、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 2 效果研究必须和社会各种因素联系起来

背景: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传播学者开始修正传统观点,探讨新闻媒介与整个社会历史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关系,着重研究媒介长期的、无计划的、间接的以及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魔弹论:早期效果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反应”论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预期的效果

选择性理论: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包括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三个阶段

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闻中心,以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

含义论:把行为当作内心理解的产物,即个人行为是个人对我们文化具有共同解释的符号、形象或事件的意义理解的产物。含义论倡导者认为有三种“世界真实”,客观世界真实,媒介通过连续不断报道呈现的世界真实,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一方面来自对客观世界的亲身感受,另一方面深深受到媒介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媒介对现实的描绘在含义的确定、延伸、替换和稳定四方面发挥了主导效应

模式示范论: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即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议题设置理论:议题设置: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主要观点: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大众传媒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来一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创新扩散理论: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1973年,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该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说法:知晓:个体意识到创新存在,并对创新功能有所了解。劝服: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决策:个体从事于对采纳或拒绝创新做出选择的行动。证实:个体谋求加强已作出的创新决策。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而对“决策”、“证实”影响力很小。所以,为了推广新技术、新观念,必须把大众传媒和亲身劝服结合起来。

第十章

受众:受众: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体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的特定受众定位。

第十一章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群众性:新闻事业群众性的含义:1 在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2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3 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新闻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利益而无所畏惧地斗争,为传播真理而不倦地探讨。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新闻媒介的战斗性就是指新闻媒介的揭露、批评性报道,指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

新闻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是否坚持党性原则决定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成败与优劣,从而也影响到党的宣传工作的成败与优劣。

第十二章

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稿件的分量:新闻稿中事实的重要程度,“有分量”是指新闻稿所提供的事实重要,可以放在显要的位置发表。

新闻敏感:迅速判断事实的价值的本领,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新闻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选择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其考虑的仅仅是新闻是否能引起受众共同兴趣地为题,并不考虑新闻社会效果问题。

新闻的价值:由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这两个概念来解决。比如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

宣传价值: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包括:与新闻媒介所持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

新闻法规: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开的传播的标准。

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第十三章

国家安全法: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这是各国新闻法规不可或缺的条文。

新闻诽谤:1)诽谤的对象:个人、某个特定团体、企事业单位所生产的产品;2)西方国家诽谤罪确认标准:一是特定的对象、可以让他人确认的对象,不是泛指;二是歪曲、夸大、捏造事实;三是必须含有恶意;四是公开传播,造成对象的名誉损害;3)我国判定媒介侵害名誉权的标准:一看报道是否真实;二看是否有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4)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在新闻报道中,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主要手段。

隐私权:分类:一是闯入原告的私人禁地;二是公开私人物件,使原告的正常社会生活被破坏;三是在公众面前将原告置于错误位置;四是未得本人同意,利用原告的姓名、肖像等进行商业活动。

规模经济:指企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以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效应。报业广电集团化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规模经营。

第十四章

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它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标准: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

职业理念: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职业纪律:“只用公平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

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第十五章

媒介生态环境:媒介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媒介生态环境。

第十六章

新闻自由:是政治民主观念在社会信息系统的反映,只有真正建立了民主制度的现代社会,新闻自由才能实现。

第十八章

流行: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化最明显的一种社会效果,在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大众传媒。

1所谓流行是一种事物、行为或观念等在短时期内、在较为广大的人群中传播开来,并为人们接受、认同和仿效。流行这一现代神话的制作者正是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在短时期内反复、大量传播某种符号,使之成为一种人人皆知的现实,渐渐地人们视其为理所当然,开始以此要求别人并设定自我。3 在流行形成的过程中,大众的基本心理状况是从众和害怕孤独。流行实际上是大范围从众行为的结果。随着大众媒介的跨地区、跨国家、跨文化传播的实现,流行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

4流行也是大众文化追求即使效果的集中体现。流行从来都是排斥永恒的,大众媒介传播快速的特征契合了流行的特质。

5事实上,流行和大众媒介相辅相成,流行必须依赖大众媒介才能实现,而大众媒介也需要以不断变换的流行重做自己的传播内容,并在流行潮中一次又一次地赢得大众的瞩目。

符号化:大众媒介通过传播赋予商品以某种意义,这即是将商品符号化了。大众媒介大范围内的持续传播,使大众普遍认可了大众媒介所提供的商品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并且接受了媒介提供的解码方式,商品的符号化就这样完成了。大众媒介是符号意蕴的构建者,更是将这一模式进行社会化实施的重要推动者。

偶像崇拜:大众文化最为奇特、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景观。

1偶像:使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者们根据市场需求,针对大众心理精心炮制的一种特殊文化商品。制作偶像使大众文化工业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这就是当代社会的“明星制”。偶像即是明星。大众媒介是“明星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3 “明星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媒介。

1)明星之所以能以适应市场的虚拟面目——“公众形象”示人,有赖于大众媒介这个中介。大众媒介位明星创造虚拟形象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2)明星效应的取得还有赖于大众媒介反复大量的传播。这与大众媒介的“授予身份”功能有关。即传媒报道意味着一种特殊身份,频繁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人物更有可能被指认为名人。传媒曝光率与人物的知名度呈正比关系。文化帝国主义:1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最近又增添了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在文化传播中,作为载体的大众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成为一个关键性的环节。“文化帝国主义“理论集中的焦点,也正是文化的国际性大众传播。此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在传播领域中,确实存在着传播者之间的不平等问题,由此引发出关于信息流通社会后果的研究。信息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有其特殊性,因为它们有文化意义甚至意识形态色彩,属精神产品类。“文化帝国主义”特指发达国家有意或无意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系统和文化生活。4,这一理论的提出基于一些基本认知: 1)世界传播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世界力量结构密切相关

2)由国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为主体形成的世界力量结构,显然不可能是强弱均等 3)在此影响下的世界传播模式也必然呈现某种倾斜态势,也就是发达国家在传播中的主导性与发展中国家的被动性

5,文化霸权的形成,除了一部分有意识的宣传外,有很多是出于无意识状态,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商业原则。无论是大众文化产品的制造,还是大众媒介的构建运作方面,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综合国力占据了绝对优势。6,“文化帝国主义”并非刻意针对某个国家,其要点主要指向文化传播中的不平等现象。其可能产生的范围: 1)弱国与强国之间的文化传播;

2)少数民族与所在国主要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 3)土著社会与外来文化的文化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关注的,是那些处于劣势的一方在传播过程中遭受的负面影响。7,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文化帝国主义”意味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内容大都与本国传统文化相冲突。因此,如何在承受发达国家文化传播的巨大冲击力的现实情形中,保持并发展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燃眉之急。

第四篇:新闻学导论考试重点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广义上来说,新闻活动不仅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它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新闻活动的渠道1)亲身传播。言语传播、文字传播2)大众传播3)群体传播。以上三种传播皆为是人们和外界沟通的三种方式和渠道。

报道:是对可疑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新闻来源:指具体的某一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新闻来源的途径:1)记者采访他人2)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3)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新闻要素:5W作用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弄清事实的每一个要点2)迅速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写作中,简洁明了。

两种新闻的定义:一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二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分,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硬新闻要求报道迅速,并尽可能准确。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狭义的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小群化趋势日渐明晰,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趋多样。

信息量的计算。按版面上的新闻稿条数计算。

二、用新闻所提供的事实单元计算信息量。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的新要求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2)加强深度报道

3)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4)加强全方位报道。

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除此还有:1)出发点不同:宣传是出于自身的需要,新闻是出于受众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力图通过宣传影响人们的思想,要人们理解它、接受他、支持它。而新闻则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和作出决策。3)传播的方式不同:宣传往往通过多种形式向人们重复的宣传,新闻的传播则是“一次性”的。4)传播的要求不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新闻要求定量的准确,包括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和准确。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舆论作为一种公开表达的社会评价,作为社会公众共同的意见和态度,传达着多数人的信意志和要求。

舆论作为公众的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多个个性。1)公开性2)公共性 3)急迫性4)广泛性5)评价性 舆论的社会功能:

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它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

一。这种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监督决策监督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程度。我国三峡大坝工程的决策过程就较多体现出舆论的监督和制约色彩。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社会舆论就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促进,舆论则及时发出警告或呼吁,推进企业改革。3)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对美国总统的性丑闻的跟踪报道。

二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1)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2)鼓舞公众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形成过程:1)问题提出2)社会讨论3)社会协调(意见整合)4)公开表达

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方向

新闻媒介正确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求共同支点。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报纸产生的条件:1)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3)报纸一定要有一定的读者群,读者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4)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成功是人口大大增多。5)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的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6)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7)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者合资办报刊。

世界四大通讯社;美联社 路透社 法新社 新华社

报纸的特点:长处—1)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长期保存。2)选择性强,便于读者自由安排时间、自由选择内容来读。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不足----工作程序繁杂,新闻时效性差,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文字不如声音图像有感染力。

广播的特点:长处1)传播迅速,时效性强2)渗透性好,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传播范围广3)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感染力强。不足一瞬即过,受众难以进行仔细的推敲,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

电视的特点:长处1)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把视觉形象和音响、解说结合在一起,带给受众强烈的现场感2)亲切感。在家庭环境中面对小屏幕,使观众感到仿佛在和电视上的人物作面对面的交流3)简洁明了。不足:电视的视觉性同时带来了局限性,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总结:报纸应该从自身出发,应加强综合分析报道、深度报道,加强评论,多设专栏。广播从自身出发,力争新闻的短快新,加强现场录音报道。电视则加强现场新闻报道,加强节目主持人的节目。

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杂交。

报告文学:新闻、文学、评论的杂交。是一种文艺性的真实报道。

世界各国对外广播都是新闻媒介。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新闻媒体产品分的商品性:认识到报纸和广播电视产品也是一种商品,对我国新闻工作者有着积极意义1)经常考虑读者的需要2)报纸既然是商品,可以自由买卖存在竞争,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3)有价值规律的作用,加强对报纸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消极因素:为了扩大报纸的销售量,单纯的迎合读者,产生色情、暴力的内容。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3)实施舆论监督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1)信息+宣传+盈利型的新闻媒介。中国的各级党委机关报2)信息+盈利型的新闻媒介3)消闲+服务+盈利型的新闻媒介。大众化通俗报纸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晚报、都市报都是这种类型4)知识+盈利型的新闻媒介。这种媒介数量极少,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报属于这一类5)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世界各国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这一类。

受众:在大众传播领域里,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要素:1)受众区域定位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3)受众的年龄定位4)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新闻自由的含义:英国政治思想家约翰·弥尔顿在1646年出版的《论言论自由》中提出。新闻的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新闻选学关注于选择事实: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新闻选择的四项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新闻价值:是为了解决究竟选择什么事实才会引起公众兴趣这个难题。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包括: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 地理 心理 4)显著性5)趣味性

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反常的事情才是有用的新闻 正常的事情不能成为新闻 积极:反应新闻采访、新闻选择有一个具体要求。反常的事情确实比正常的事情更加吸引受众。消极:诱使新闻工作者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

第五篇:新闻学专业导论感想

新闻学专业导论感想

大一的第一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通过这个学期进行的几次的专业导论课的学习,我对自己所学的新闻学大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自己将来的学习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而一个新闻工作者则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具有宽广、扎实的知识功底,系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技能。在报道时要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虚报,瞒报,或夸大事实,更不能由于收受了他人给的好处就报道假新闻。

学校的新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学生具备现代新闻传播专业能力和媒介经营管理知识与实际能力,掌握党和国家的新闻传播政策和纪律,原则性强、业务水平高,具有国际新闻传播竞争能力的专门人才。主要为报社、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新闻媒介输送高素质的合格记者、编辑以及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专业人员。

简单概括,新闻学注重与培养与学生应有的能力有: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专业导论可也降到了关于未来就业的情况,让我多少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一份憧憬。总之,这个学期的专业导论课让我获益匪浅。

下载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学导论学习心得[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学专业导论大纲5则范文

    新闻学专业导论大纲第一讲:新闻学专业概述 1、新闻学专业是什么? 2、新闻学专业能干什么? 第二讲: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价值诉求 1、核心价值诉求的涵义 2、新闻学专业教育的目的: 3......

    《临床医学导论》学习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学习心得 经过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学习,使我对于临床医学这门学科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也让我对于未来将从事的医生职业有了一些了解。 关于医患关系,导论课上的......

    临床医学导论学习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临床1305班何洋学号:2601130106 为期十周的临床医学导论课在老师们悉心的解说中匆匆离去,而我还沉浸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中,久久不能忘却我们作为医学生的......

    《临床医学导论》学习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学习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意义重大。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摒弃了以往的封闭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现在我国......

    建筑导论学习心得

    建筑导论学习心得通过一个学期建筑概论课的学习,了解到建筑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建筑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 今年大一下学期应学校要求,学生都要选修《国学经典导论》,刚开始时觉得没啥意思,可是后来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

    《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在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统计学导论》的网络培训的学习之后,从李勇教授的讲授中学习了统计学教学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

    工商导论学习心得

    《工商导论》学习心得 作为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学生,在经历了3个学期的专业英语学习之后,本学期开始初步涉及经贸商务类课程——工商导论。起初,有点小兴奋,因为长期湮没在英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