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习体会
《中小学生守则》学习体会
利用假期时间,我充分的学习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也总结了许多学习心得和感悟。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在旧版的基础上化繁为简,语言更加简洁,但内涵却更加丰富。一句句对仗工整的小“诗句”将抽象的语言变为更加贴合实际、可操作性极高的做法。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等多个维度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更上一层楼,引导我们规范我的行为。这里仅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1.爱国:《中小学生守则》中传颂的热爱祖国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可贵精神财富。无论是古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近代戴望舒的“血染的土地,焦裂的土地。更坚强的生命将从而滋长”,都深深诠释着“爱国”二字。
2.孝父母: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传诵着“百善孝为先”。孝,自古以来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不能忘本。哪怕是帮父母端杯茶、送杯水,还是帮父母跑跑腿、做家务,都是一种孝的体现。
3.人格磨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用了大量笔墨引导我们锻炼自己的品格,成为一个勤学好问、遵纪守法、守时守信、自强自律、乐观向上的好学生。这对我们的学习,乃至人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我们真正具有了这些品格,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散发出自己独有的耀眼的光芒。
4.奉献社会: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倡导我们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勤俭节约护家园、节粮节水节电……”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作用的人,能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同时,这也将为我们将来毕业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5.生命安全:最后一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我们热爱生命的要求。无论是“红灯停绿灯行”还是“防溺水不玩火”,亦或是“坚决远离毒品”,这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那些常见却十分致命的危险因子时,能够应对自如,保护好自己。毕竟,生命健康权是我们最基本的人生权利,有了生命保障,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
总而言之,学习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着实令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是新时期学生的行为准则,更是启示健全中国特色教育制度要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
高二六班 于丰铭
第二篇:八项规定学习体会:除陋习守新规
八项规定学习体会:除陋习守新规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八项规定,到颁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三令五申严禁公款送礼印制寄送贺年卡,到《党员干部要带头推进殡葬革》,到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等等,中央一系列密集举措,剑指“四风”陋习,无不切中时弊。一道道新规新令环环相扣,持续发力,释放出猛药去疴、遏制陋习的态度和决心。
新规见新效。原来一些不好的陋习、作风、老百姓最烦的事逐渐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党风政风,新风扑面。
(二)什么是陋习?陋习就是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
公款购送贺年礼品,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大吃大喝,酗酒斗酒肆无忌惮,公共场所吞云吐雾,算卦相命迷信风水,邪教歪理盲目跟随,麻将通宵昏天黑地,放任宠物扰人害民,口沫横飞高声喧哗,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抛垃圾乱倒污水,公共绿地践踏污损,公共汽车抢位霸座,公共场所为所欲为,公共景点乱画乱涂……凡此种种不良社会习俗,皆是地地道道的陋习。
(三)陋习,破坏秩序,挑战公德,躲避责任,拒绝文明。它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人的意志,扭曲人的灵魂,扼杀人的精神;它是一副沉重的“枷锁”,让盲从的人随波逐流,无力自拔,不得不在重压下艰难前行;它更是影响社会安全的“危险品”,任其发展蔓延势必会演变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
陋习的危害无处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但造成空气污染,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大操大办丧事,不但扰民,而且浪费,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视其为“最难忍受的陋习”。
陋习的危害不容小视。有损民族形象,有伤社会风化,践踏社会文明,撒播封建迷信,挥霍劳动成果,浪费社会财富,传扬畸型消费,侵害人的灵魂……
由陋习而引发的种种危害告诉我们,陋习绝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习气那么简单,当陋习成为一种国民习惯,就成了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力量,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小而言之误个人,大而言之误事业。
(四)传统的陈规陋习已成为人们不能承受之重,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成为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俗话说,不破不立。旧的习惯不革除,新的风尚就无法倡导树立。
中秋节不发月饼、不用公款印寄贺年卡、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等细节,一道道如紧箍咒般的新规新令正医治着长期以来被群众“看到眼里,骂在嘴上”的“毛病”,彰显出中央除陋习、匡世风的破题之举。
细节决定成败。
对领导干部来说,吃、穿、住、行等作风之事样样不可轻视,许多小事让群众深恶痛绝,贺卡令、禁烟令是防止小病养成大患的必要之举,从细节上管住领导干部的作风积弊。抓好这些细节,聚沙成塔,潜移默化,能起到让党风、政风风清气正的作用。
实践证明,新规禁令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丝毫不逊于国家法律。
(五)痛莫过于不闻过,辱莫过于不知耻。革除陋习,恪守新规,认识必须到位。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不懂规矩、不用规矩、不守规矩,就要出问题,就会栽跟头。要时刻牢记懂规矩的重要性,让规矩和制度入脑入心,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个事情该怎么做,做到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信念如磐,信仰崇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崇德向善、移风易俗。如此,才能汇聚激浊扬清的正能量,弘扬风清气正的好风气。
(六)《论语》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诸葛亮亦有言,“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古训耳熟能详,道理并不难懂:教成于上,化成于下,上行下效,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革除陋习,恪守新规,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是否能带头改、带头抓。
陈规之所以成“规”,陋习之所以成“习”,与个别领导自身不正、管理不严有直接关系。领导干部表现出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微妙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表情,体现党的关怀,展示干部形象,影响群众情绪,关乎人心向背。
向陈规陋习开刀,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有例外,要有“向我开炮”、“舍我其谁”的勇气,手电筒先照自己,手术刀先对自己,坚守制度“硬杠杠”,不折不扣地执行各种新规新令。
领导作表率,再难改的陋习,也能改掉。
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七)再好的制度、再严的规定,不落实就会落空。
“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严厉监管比一摞纲领更有说服力,看得见的成果比信誓旦旦的承诺更有效。
革除陋习,恪守新规,必须使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不仅中央要抓,各级各地各部门更要抓,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切忌等待观望或做表面文章。要动真碰硬,严查严纠,对任何违反作风规定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迁就、决不姑息,切实维护“八项规定”等新规的严肃性、权威性。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零容忍”的原则,畅通监督渠道,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承诺公示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革除陋习,恪守新规,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陋习往往是一种顽固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狠劲,没有打“持久战”的毅力,就很难彻底改掉。时下,少数领导干部嘴上说着“新话”,手里照样干着“旧活”,脚下仍然走着“老路”,症结在于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摆脱陋习,稍微遇到点风险考验,就立马缩回陋习的“套子”里。
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天天抓、时时抓,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切忌一暴十寒、虎头蛇尾。只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才能久久为功、取得真正实效。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革除陋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盯紧,一个“标”一个“标”地治理,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必有大好转,必见大成效。
改革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只要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恪守新规,就一定能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科学、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第三篇:中小学生守则为开学第一课
重庆学生春季开学第一课将围绕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展开,学生与老师一起学习守则,贯彻落实《守则》的引导作用。
24日开学当日,将为全市500余万中小学生献上“大礼包”——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展开学习,授课风格更为有趣多元,而《守则》也将融入师生和家长的生活学习中去。
《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守则》补充了更接地气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根据市教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的通知》,全市各中小学将进一步修订完善校规、班规等建立与《守则》相一致的制度规范,同时,老师也需学习内化《守则》,做出表率,家长可用《守则》为契机,制定家庭公约,培育良好家风。
市教委方面表示,贯彻落实《守则》对引导中小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具有深远意义,为学生终生成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市教委也于今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教育管理干部和教研人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教研科研机构每年要选择20所以上有代表性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开展集体教学视导,组织送课下乡、专题讲座、课堂点评等活动,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区县教研机构则要对辖区内的薄弱学校逐一开展教学视导,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入手,帮助学校解决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指导学校开展多层面、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成“百姓身边好学校”,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上是‘重庆学生春季开学第一课将围绕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展开’的内容,更多最新的教育资讯发布在这里,欢迎大家来查阅。
第四篇:守妇女儿童调查报告新
守妇女儿童调查报告
摘要:一个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像是三元色,有了红黄蓝三色才能描绘出大自然中的斑斓,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色,再好的画笔也无法绘出这个世界中的任何一角。为了讨生活,农民工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家,他们走进了城市,开始了城市角落里的农民工生活。这样,在农村的家里就留下了许多得不到很好照顾的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依靠外公、外婆度日,还有的不得不看伯伯、叔叔的脸色吃饭。这些脱离父母直接监护的、留下来守家护院的孩子,就是今天的留守儿童。前言: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关键词:留守儿童父母心理教育
“爸爸,你知道吗?自从你和妈妈走后,我一个人整天面对着这空荡荡的屋子有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我无数遍的在心里念着:“你们快回来吧!别丢下我一个人。”这句话我不能通过电话传达给你们,只能在笔记本里一遍遍写着,数着你们回家的日子。”一位初三 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读到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的心就像被一根细线紧紧的揪着。我们这个小团队里有好多伙伴在他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外出打工。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做寄宿生,每到周末回到家总是独自面对着这一室的清冷。也许是这样的感同身受让我们选择了留守妇女儿童这个课题进行调查。开始了在福建省为期十二的调查,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关爱。
在我们走访过的那些家庭里,大多数情况是父母两人都出去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相依为命。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是父亲出去打工,把还没周岁的孩子和妻子留在家中。在我们拜访的那些家庭里最为让人震撼的是那对还没有足月的双胞胎。小小的,像极了一只刚出生没多久得小猫,他们的双眼还没有睁开。我们走到房间看到的第一幕是妈妈侧躺在床的一侧,双眼紧紧的注视着还在深眠中的孩子。瞳孔中关爱已经溢满了整个房间。根据和双胞胎奶奶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父亲已经外出打工去了。也许他们的爸爸会错过孩子的第一次睁眼,看不到
孩子的第一张笑脸,听不到孩子叫第一声爸爸,但是为了缓解由于新增了两个孩子的家庭生活紧张的局面,他选择了外出打工,留下了不足月的孩子与刚生产完身体还很虚弱的妻子。前几天在妹妹的暑假作业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做客》,文章的内容写的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已经好些年没有回家。村里的经济,交通,通讯设施都很落后,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爸爸妈妈的声音,每次想起爸爸妈妈只能抱着爸爸妈妈的照片一遍遍的抚摸,就好像在轻抚爸爸妈妈的脸庞一样深深的记住爸爸妈妈的摸样。有一名记者来到了这个村落,他被这些孩子的纯真深深地触动了,用自己的相机拍了一段视频。让孩子们对着镜头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希望通过电视、网络让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能够看到。但所有的孩子都兴奋的说完了话,却见一个女孩站在那,一动不动。最后在旁边孩子的鼓动下,对着摄像头说出了一句话“爸爸妈妈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做客”这两个字从一个女孩嘴里吐出,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是显而易见的,更能体现出孩子由于多年未见父母,对父母之间产生的疏离感,她只是单纯的只是想以做客的方式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看看爸爸妈妈并不想打扰爸爸妈妈的生活。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的远离父母,维系在他们身上的也许别人看到的只有血缘关系,经过我们的这些日子的走访发现这些孩子在身体和心理发育上比那些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三、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
在走访的这几天,记忆深刻的是:我们和一个男孩进行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刚看到他时以为他还是个小学生,后面同过了解才知道他居然已经是准备跨入校园的高中生了。因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有过分的宠爱孩子不舍得骂。男孩暑假很少呆在家里,经常都是和朋友去外面的玩,玩野了就忘了回家吃饭。他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一直不敢看着我们,而且经常回避我们的提问,原因可能是: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些唐突了,或者是孩子自身有些自卑的心理害怕与陌生相处。
四、过于的早熟,必须承受更多烦恼。
那个画面现在依然久久的在我的脑海里回放。那是一张小女孩垫着脚晾衣服的画面。清晨的阳光倾洒在小女孩的脸上,那是一张并不白皙却散发出夺目光彩的脸,那双眼睛流露出的是不属于她这个的年龄的刚毅,我们被这个小身影吸引住了,久久不能动荡,直到小女孩晾完衣服我们才反应过来,同时把头转向了在这个小村庄居住了二十年的队友。他告诉我们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她狠小的时候已经外出打工了,留下了小女孩和体弱多病得奶奶,小女孩从小的就必须的学会做家务,照顾奶奶和小弟弟。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不得不学会自立,不得不比同龄的孩子早熟。在同龄孩子都在依附在爸爸妈妈身上撒娇时,她就得学会洗一家人的衣服,学会给奶奶熬药,学会哄自己的小弟弟。还是孩子就必须像一个大人一样扛起身上的责任。也许是身有体会吧!自己本身就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当别人在开心的笑的时候,我却经常躲在被窝里哭。还好这些日子都过去了。真的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快乐,不希望他们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得学会去承受大人的烦恼,背负她背不动的责任。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的分析原因及建议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社会方面
(1)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我想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2)第二项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随着我们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一些流动人口很多是城市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留守儿童。我认为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给它解决。
(3)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第五篇:三新学习体会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
近段时间,通过对“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相关资料的学习,对大讨论活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目的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新跨越、新崛起。努力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得实惠,提升百姓幸福感。解放思想,说千道万,九九归一,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二、解放思想的作用和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徐光春书记生动阐释了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的论断,他说如果把解放思想比作一剂药方的话,那么,解放思想对经济社会这个巨大肌体来说,是具有强大的祛病、健体、强力功能的灵丹妙药。具体来说,它具有“舒筋”“活血”、“消炎”、“解痛”、“健脑”五大功能。解放思想这五大功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打破禁锢,增强活力,清除腐朽,排忧解难,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的强大作用。一句话,“解放思想”这“一大法宝”法力无穷,功能巨大,对振兴中华特别管用、特别有效、特别灵验。从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冲破了一个又一个思想观念上藩篱,我国才逐步走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以此类推,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羁绊,一个单位发展路上的瓶劲,解放思想同样有效。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历史发展的实践让我们深知,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力度,决定着开放的深度,决定着科学发展的速度,1
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解放思想是落实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完成新使命的重要保障、是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三、解放思想对促进六队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六队30年来,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如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朱东晖局长提出“突出主业、拓宽实业、发展辅业、致富家业”的发展战略和“一队一矿一公司”的具体思路,索忠连书记要求我队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谋划和推进发展,要把六队的发展放到全省、全国乃至全行业的格局中来审视,确立更高的定位,瞄准更高的目标,把我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地勘单位,力争让六队人的生活质量走在行业前列。面对美好的理想,远大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只有自我加压,开启思想“总闸门”,树立每个岗位都可以建功立业的信念,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大胆创新地开创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战胜困难,那么,我们每个人前进一小步,必将推动我们共同的事业——六队的发展,向前跨越一大步,重新崛起在中原大地。
四、解放思想要求我们怎么做
解放思想要求我们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省委八届八次精神上来,统一到有色局及六队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上来。要求我们联系实际照镜子,结合工作找差距,把思想上的整改作为行动上整改的前提来抓,以思想上的整改带动工作上、作风上的整改,推动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具体来讲:
(一)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引导我们用
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成为衡量工作的标杆、破解难题的利器、谋划工作的指南。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理念、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模式、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中解放出来,不为既有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所制约,不为常规眼光所局限,以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提升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二)要求我们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精神,切忌急于求成的做法。近几年,地勘行业形势良好,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骄傲自满不得,头脑发热不得,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坚持把队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以此作为指导生产、分配的基本依据,始终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之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防止在发展形势上形成脱离实际的判断,在发展实践中采取急于求成的做法。
(三)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推动发展、评价发展,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没有尽期,解放思想没有止境。解放思想创造了河南有色地矿六队的辉煌,解放思想也必将开辟河南有色地矿六队新的未来,我们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局、队重大决策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伟大实践上来,通过解放思想,产生新思维、制定新举措,拿出新办法,提高不断创新的能力,提高工作突破的水平,推进六队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