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工业企业管理的心得体会--王涛(精)
2009级机电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五班 王涛 1260720121236 学习工业企业管理的心得体会
大三以来,其实学习这门课的时间并不多,两个月的课程有 好几次都去参加招聘会了。但是留给我的印象却并不浅。《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社会各种组织内管 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 同时还加入了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技巧等内容。由于 学习时间并不是很长,傅老师将课程分为了工业企业管理概 述、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 业生产管理和企业营销管理六个部分来跟我们在心中种下 了企业工业管理的理念的种子。短暂的学习时间我们只见识 到了工业企业管理的冰山一角。我将自己通过学习该门课程 后所得浅显的谈一下。
什么是管理?人们从管理实践中感悟到管理的含义, 对其 做出了许多朴实的解释。有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有人认 为,管理是一种程序,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等职能实现 既定目标。也有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还有人说,管理其 实更像一门艺术。其实,我想把管理说成既是一门科学又是 一门艺术更为合理和准确。
我们知道管理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管理的科学性是指 系统化的知识,这是人们经过不断地努力实践和总结,将管 理的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逐渐系统化,形成的一个比较 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定量 分析方法,有效地指导着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解决了管理
实践中的大量问题,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 高速发展。之所以说它是一门科学 : 第一, 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 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 “ 机理 ”、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 出的各种 “ 原则 ” 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 据。
第二, 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 握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 记录等作为研究的起点。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者如果
不掌握科学的知识, 他们要进行管理就必然靠运气、靠 直观、靠经验办事。而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管理者 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不 管怎么说,我觉得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 仅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 方法是不够的。因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就像其他科学一样是 不断发展的,它本身还不够完善。管理实践必须依靠科学的 管理,只有在这套体系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 补,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管理是一 项技巧性、灵活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它一方面强调管理 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又强调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管理 工作就是要运用管理知识,发挥创造性,针对现实情况采取 适当措施,谋划出一种有用的方法,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我认为,管理不应该称为管理,而是简而化之为合作,更好
地协调工作。换位思考等方式以及同等对待周围的人,一定 能感动、感化周围的同事、朋友。周围的同事,反过来影响 更大的群体。而这一却都不是靠硬性的条规和制度可以得到 的,它只能看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水平,管理层次分明,工 作举重若轻,也是这中意思。
实践证明,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有效地管 理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没有掌握管理理论的人进行管理活 动时,必然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是难以取得有效地成 果的。
短暂两个月的课程,给我留下了管理理念的种子。对于以后 的生活而言,可能我用不到,也可能会有大用处。但是至少 它让我明白了管理是怎么一回事,使得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 中,对于同事的处事方式,上级的管理理念都有了一定的了 解。从而使工作生活的待人接物以及工作方式的应用方法都 有了一定心得。我觉得这才是这两个月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 收获。
从内容上来讲,工业企业管理似乎是管理阶层才需要学习的 东西,但是根据这两个月的学习,我发现其实任何一个人都 应该学习一下这门课程。比如企业经营管理,它不仅可以应 用于大企业的营销管理,而且更加适合一些个体经营者。再 比如企业生产管理,它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一线岗位的毕 业生而言,有着重大的作用。使得
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不至 于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无所适从。或者更进一步将,它的内 容使得我们更加的容易从一线岗位升职至管理者。这其中的
作用不言而喻。
最后,对于这门短暂的课程,其实颇有点舍不得。毕竟它所 讲的东西不论是实用性还是适用性都是相当广泛的。在之后 的工作之余,还是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篇:学习工业企业管理的心得体会_文档
学习工业企业管理的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都想看看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考级考证,做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占用了大量的课外时间,所以只是平时通过课外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了其中的一点点,并没有系统的,全方位的学习过这些课程。时间的车轮辗转到了现在,这学期我终于可以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这都得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学然后知不足”,基于此,本人鼓起勇气抬起怯懦的笔,将自己学习该课程的一些浅陋的体会流露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上来,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种讨论是双赢的,一个人在教导别人的时候,往往自己学到的也最多;一个人在试图协助别人开发自我潜能的时候,也能充分发展自我,这也算是“教学相长”的一个特例吧!我想这也是老师要求我们写该论文的目的和要求吧!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社会各种组织内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一般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同时还加入了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技巧等内容。具体来说,分为四大部分,概述、工业企业管理与经营战略、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和工业企业管理的方法。全书分为九个章节,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工业企业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正所谓管理知识恰似漂浮在大海里的一座冰山,已被人们认识的管理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因此我只是将自己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后所得的说出而已。
什么是管理?人们从管理实践中感悟到管理的含义,对其做出了许多朴实的解释。有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有人认为,管理是一种程序,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等职能实现既定目标。也有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还有人说,管理其实更像一门艺术。其实,我想把管理说成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为合理和准确。
我们知道管理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这是人们经过不断地努力实践和总结,将管理的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逐渐系统化,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定量分析方法,有效地指导着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大量问题,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之所以说它是一门科学,第一,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机理”、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出的各种“原则”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据。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握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等作为研究的起点。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如果不掌握科学的知识,他们要进行管理就必然靠运气、靠直观、靠经验办事。而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管理者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不管怎么说,我觉得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仅仅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因为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就像其他科学一样是不断发展的,它本身还不够完善。管理实践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只有在这套体系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补,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管理是一项技巧性、灵活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它一方面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又强调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管理工作就是要运用管理知识,发挥创造性,针对现实情况采取适当措施,谋划出一种有用的方法,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我认为,管理不应该称为管理,而是简而化之为合作,更好地协调工作。他以“和”为代表,大家在一起,工作得快快乐乐,感情深厚,气氛融洽。管理最重要的是人性化,他需要付出,有付出才有回报。付出真情,付出理解,付出宽容,付出尊重,付出赞美,付出微笑,付出勤劳„„。(人常说,微笑是通向世界的桥梁。)有此付出,一定能感动、感化周围的同事、朋友。周围的同事,反过来影响更大的群体。人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这里,正是,“一颗红心,致使满堂红。”而这一却都不是靠硬性的条规和制度可以得到的,它只能看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水平,管理层次分明,工作举重若轻,也是这中意思。
实践证明,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有效地管理需要两者的有机结合,没有掌握管理理论的人进行管理活动时,必然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是难以取得有效地成果的。
Umgnas
第三篇:工业企业管理
课程:
1、大学英语
2、经济学基础
3、大学计算机
4、管理学基础
5、会计学基础
6、统计学基础
7、生产与运作管理
8、财务管理
9、管理信息系统
10、市场营销
11、人力资源管理
1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3、电子商务
14、经济法
第四篇:2016年终总结-王涛
年终总结
时间过的很快,一年转眼又要过去了。确切的说2012年是我进公司的第四年,第一个三年半合同即将到期,不得不承认的是,时间确实过的很快!所以说作为老员工,应该总结的不仅仅是2012年更应该是进公司以来这4年时间。我花了点时间坐了下来,理了一下思绪,回想一下过去这段时间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这一年的工作
说心里话我们值班员的工作在很多时候都很寂寞,上白班的时候也许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工作内容也很枯燥,是很容易让人的思想起波动的岗位,可是就这样不知不觉也在这岗位上待了3年多了,回首这三年多以来还是受益良多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比以前也成熟了许多。再说相比于在CNG加气一线的同事们,我还算是幸福的,今年春江和青阳两个站的同事们确实要比我们幸苦很多。静下来想了想,似乎过去的这段时间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做什么让人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大事,很多时候都是平平淡淡中规中矩的。但是我想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并不代表自己工作没做好。岗位分工不同,做工作也不是给谁看的,而是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你应该具有的职业品质和职业操守。再说的话我们值班员这个岗位,如果一年的工作中真的波澜不惊,站里的事情都做的妥当了,没给领导添麻烦,我觉得这样就是已经把工作做好了!既然没什么大事可写,那么我就写写在站内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2012年来说我们站还是发生了不少事的。首先是在人事变动上。原站长王亚军被调往了凤凰站,韩超成了我们的新站长,新的站长到任带了新气象,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意见不统一情况发生,但总的来说我们顾山站员工还是很团结的,大家都是一条心,都是想把工作做好的。作为我个人来说我特别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场站所有员工像一个团队一样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平时的生产工作更加安全高效的完成。然后就是在工作内容上又多了一项巡线工作。以前对巡线这份工作不够了解,总觉得这份工作很轻松,等深入体会之后,才发现实际上巡线工作还是很幸苦很繁琐的,需要足够的细心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很强的为人处事能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接下来就是今年场站内生产上的一些情况,2012年站内设备还是出了不少问题的,像EPS的充电器故障,UPS1#电池组故障,以及恒电位仪管地电位过高等问题,都是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的地方,特别是EPS经常容易出现问题,这需要我们值班员在工作要更细心,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除此以外我们顾山站员工还对站内工艺区的管道阀门进行了除锈刷漆,还对站内的路牙进行了粉刷,这些工作都让我感觉变得更充实了,也体现一点我们值班员的价值。今天11月部门进行了“春江-顾山”管段清管作业,我有幸参与了整个收球过程,虽然事先准备的很充分,但由于也是第一参与收球作业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紧张,让人欣慰的是整个清管工作最后非常顺利完成了。虽然那天很累,但是还是很荣幸能参与其中,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就是我们站率先进行了站内绿化,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二、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我所在的工作岗位内容比较枯燥,但这不能成为犯错的理由。在今年的工作中我还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像报表填写错误,就是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所犯的低级错误,究其根本,谈其关键,还是在于平日里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严格,心态没有摆正,放低对自己的标准,从而导致了工作失误的发生。在今天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在工作方面做到细心、用心、有上进心。杜绝低级失误的发生。
三、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明年是新合同开始的一年,正好以此为契机,首先是要做把不足之处一一改进,然后就是与站内其他同事一起搞好场站的各项工作,把事情办妥当,不给领导添麻烦,另外就是就是加强自我修养和专研学习,勇于实践。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顾山分输站
张志钧
2012.12.21
第五篇:工业企业管理读书笔记最新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著
——读书笔记
机制三班黄志远200930510309
读完《从优秀到卓越》一书,通过与简秀梅老师最近在上的《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结合,发现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的很多案例和理论能在所学的课程中找到映射,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工业企业管理》这门课的一些内容,受益匪浅。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通过对11家实现跨越的公司,11家直接对照公司和6家未能保持卓越的对照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解读从优秀到卓越的奥秘,所必需的因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四步:训练有素的人才,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创造持久的机制;七个重要因素: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四步和七个因素建立了一个追求卓越的框架,非常值得我们去不断理解与消化吸收,读后颇有感触,深受启发。
首先,撇下书中的核心内容:从优秀到卓越的七个因素不讲。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整本书中列举11个公司管理成功的案例和另外17个管理失败的对照案例。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如何让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指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为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在对外部、内部条件进行全面估量与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而做出的较长时期的总体性谋划和活动的纲领。举富国银行的例子说明:当时富国银行面临着解除管制是银行成为一种商品的残酷现实,他们意识到银行标准营利模式,即每笔借款所获利润和每笔存款所获利润已不再是主要的推动力,在全面分析了这个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富国银行做出了改变了原有的战略,银行掌握了一种新的标准:单位雇员所获利润,改变分配体系,成为几家最早主要依赖基层储蓄所和自动柜员机的银行之一。富国银行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够进行全面的对内和对外分析并制定正确的战略,此外,在制定战略时我们也能看到富国银行成功运用了SWOT分析法!同样,还有雅培公司,电器城,联邦国民抵押协会等都能正确的制定较长期的发展经营战略。从书中一个个典型的例子,让我看到了战略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SWOT分析!那么,如何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呢?书中提到的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刺猬理念是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它来自对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第一、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第二、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第三、你对什么充满热情。清晰了三环的交叉重叠部分后,再把他转化为一个简单明
确的理念来指导工作。富国银行就是一只高明的刺猬,他们知道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银行,把精力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是他们能够做得最好的,根据刺猬理念,首席执行官卡尔·赖卡德采取了一些最简单的做法,打个比方,他不会做五次空翻转体动作,而会选择最漂亮的直体向前跳水,并且一遍又一遍出色地重复这个动作,事实上,他的做法是极其正确的;此外,富国银行洞知经济引擎是单位雇员的利润。总之,刺猬理念引导富国银行在不利的环境下做出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我不仅看到了“战略”,也看到了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的影子,让我对市场管理和营销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吉列公司通过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定位,在明白企业产品具有的显性需求和潜在需求的顾客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决定制造数十亿计低成本、高质量的耐用产品(例如:剃须刀),进行大众化营销,创建自己的品牌。事实证明,吉利公司的市场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此外类似的案例还有雅培公司生产价格更低的保健产品,电器城的“4-S模式”等。
接下来,谈谈我对书中几个原则的感想。
第一条原则:要寻找和培养第五级经理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竟然发现让公司实现优秀的卓越跨越的不并不是极具个人魅力,才华显露,以自我为中心,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领导人,而是雄心勃勃,时刻以事业、组织和工作而不是他们个人为重,只要是事业需要,他们就会竭尽所能的第五级经理人,他们既有谦虚的个性,又有十足的职业精神。就像杜鲁门的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这项研究让我对称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重新进行了思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定其他四级经理人的作用,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和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毕竟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并不是一群人,而且是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才非得需要第五级经理人不可,第四级,第三级经理人在其他一些普通企业还是扮演者重要角色的。这项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企业的用人之道。
第二条原则:先人后事。书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明这个原则:他们首先让适合的人上车(不适合的人自然请下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用他们经典的话语来说:“看,我真的不清楚应将这两汽车时向何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如果我们有适合的人在车上,并各就其位,而不适合的人已下车,然后我们就可以确定如何将它开向某个卓越之地。”这个原则向我们说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核心在于人,只要有了适合的人才,把每一个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没一个人的价值,企业才能实现发展。马云曾经说过:“企业要消灭亏损,就必须建立一支能够消灭亏损的团队。”这也体现了先人后事的管理原则。
第三条原则:学会冷酷的面对现实。这里阐述了一个斯托克代尔悖论:不管你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也一定能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在我看来,学会冷酷的面对现实,是冷静分析企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才能根据刺猬理念制定正确的战略和决策,才能让企业转危为安。就像打牌一样,你不能改变拿到一手的烂牌,但你能选择将烂牌打好!
第四条原则:坚持刺猬理念。这个原则可以说是正本书的精髓部分,也是让我收获最大的一部分。刺猬原则简化为一个三环理论,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指导企业在任何环境中都以不变应万变,制定正确有效地战略,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刺猬理念贵在坚持,需要慢慢发现。因为已经在文章开始谈战略部分已经有说明,在这里不做过多的感想。
第五条原则:培养训练有素的文化。书中这个部分首先通过一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接着谈论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文化就必须找到训练有素的人,成员在责任的框架下享受自由,需要培养成员的责任意识。其实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演变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好的企业文化往往能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建立的,他必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并由领导人以身作则,至少而下的建立企业文化。
第六条原则:飞轮效应和厄运之轮。第六条原则跟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触而就的,都是需要一个慢慢积累,从量变到达质变的一个过程。创造卓越的过程中,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行动、会辉煌远大的规划、决定性的创造发明、偶然的幸运降临,或者什么离奇因素。相反,整个过程仿佛是在推动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飞轮,朝着统一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周接一周地进行下去,直到某个时点实现突破,并继续努力下去。假如你的组织是一个飞轮的话,首先要让他转起来,也就是说,首先要把自己推到一个行动者的位置上,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要知道,飞轮转起来以后,每一周的成绩都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当你的事业起步以后,你成为了一个相对的胜利者以后,你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建立起更大的组织。这就是飞轮效应,就是飞轮的魔力。成功会带来支持和奉献,带来更大的成功——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奉献,更大的成功——人们总是希望支持胜利者。不要因为事小而不愿意做,不要因为多付出了一些而斤斤计较,量变引起质变,收获会在不经意间来到面前。记得在松下幸之助的一本书中提到“纵使有一夜成名者,细细追究,也会发现他默默探索的痕迹”,不要寄希望于奇迹,脚踏实地,积累实绩,总会看到彩虹。
读完这本书,除了让我对企业管理有了更深的一步认识和理解外,其实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篇的一句话: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是的,优秀是没有终点的,当你满足了优秀之
后,你将会离卓越越来越远,甚至变得平庸,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永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