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周总理《我的修养要则》心得体会
读周总理《我的修养要则》心得体会
我一直对周总理很尊敬,那日在朋友家中闲坐,案头一本《周恩来选集》,遂调侃其政治修为日益精深。信手翻来,有一页角被折起,于是一则小文《我的修养要则》映入眼帘。
据资料介绍,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红岩中共南方局办事处为参加整风学习活动的机关干部作了一场自我反省报告。他简要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剖析了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反躬自省的精神为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作了一个谦诚的总结,并检讨自己“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的作风”。这一天是周恩来45岁生日,同志们并没有忘记,还特做了几道简单的菜准备晚上为他祝寿。周恩来知道后坚持不出席,只让厨房煮了碗面算是过了生日。就在这天的晚上,周恩来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襟怀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
《我的修养要则》共有七条: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短短七条,寥寥数语,却映射出一个伟人的人品修为。好像简洁的素描画,勾勒出总理清晰的影像。周总理用这种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自己的45岁生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正是凭借自己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坚韧的精神、渊博的学识和朴实的作风,周恩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统战等许多方面都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周总理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作为自己行为修养的镜鉴规范,无形之中也为后世树立了一面镜子。
与朋友交流,朋友说身在当下,难免心浮气躁,生活尚且无从品质,何谈人生修养。但身在机关,却又能亲身感受到自我修养的重要。世界越精彩浮华,越是要给自己打上预防针,再早都不嫌早,警示教育片中的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和腐蚀,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成为阶下囚,说到底,都是自我修养不够。
再次品读《我的修养要则》,不无感受到其饰面与修心、外在美与内在美、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无论哪一条,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动,让人深思。推人及己,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又何尝不是常常感怀曾经工作生活的不羁,留念缤纷物质层面的享受呢?碰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往往找寻客观的理由,回避主观原因,一则自我修养尚浅,二则自我约束力不够。
说到底,修养就是一种自我约束,一种与无穷欲望的角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加强自我修养,需要象周总理一样把那份自觉炼造成极大的克制力,常自我警醒、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做到诚实做人,干净做事。自我反省和警醒,是一种意识,“要膨胀先想好后路”;也是一种学习,经常反思自己在做人、行事、学习、人际上哪些问题,哪些做错了,哪些做对了,错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面“正衣冠”的镜子。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党性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修养和严格的锻炼。因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自愿地进行自省、自警、自励,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甚至是自讨苦吃,对于加强自身修养格外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像周总理那样,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积累中实现升华,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
第二篇:读《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读《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建城中心小学 李锡妹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我想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教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第三篇:读《周总理传》后感
读《周恩来传》后感
从小外公就一直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像周总理那样正直的人,他总说,周总理是他最尊敬的一位领导人。在外公的熏陶下,我也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周恩来。
周恩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在1943年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的费正清对重庆的“周公馆”兴趣昂然,他的观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这样描述45岁的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这是一位英俊潇洒、有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的伟人。”他的学生白修德也得出了类似的判断,他乐于在周公馆做客。
对于周总理的生平事迹,简直没办法说清楚。综合外来者对总理的观察,周总理两个特殊的身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周总理是一个伟大、出色的外交官。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想当初,世界各国处处与中国作对,然而我们的总理又必须和他们打交道,所以周总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捷的思维和他们周旋、商量着,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扬。
其次,周恩来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任总理。或许现代的我们并不知道周总理到底为新中国的老百姓做了什么;我们也会感叹,一个人能做到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悼念,有那么多人尊重,那是有多么好的一个人啊!我们会奇怪,为什么联合国会为当时不起眼的中国的总理降下半旗„„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一个无人能超越的总理!周总理是毛主席的最有力的助手,他们俩的关系比任何人想象的更要复杂,更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了。
通常人们会拿周总理和毛主席进行比较,然而,在《周恩来传》中,费正清用简短的一段文字说明了他们的不同之处,他说,“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风格的总理大臣,相比之下,毛泽东更像一位真龙天子,他可以在风云变幻的云雾中恣意纵横,时隐时现,而周恩来则不同,他仿佛一直在权衡时势,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风格的总理大臣,相比之下,毛泽东更像一位真龙天子,他可以在风云变幻的云雾中恣意纵横,时隐时现,而周恩来则不同,他仿佛一直在权衡时势,修补残局。”
对于周总理来说,其实他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过年轻气盛,有过彷徨迷茫,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员,但是最后却走向了政治这条道路。他曾经有坚持更有妥协,即使有各种不满,但却选择隐忍,选择韬光养晦。当他知道现实和理想背离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沮丧,而是尽全力向好的方面努力。
说起周总理,我们不得不想起他那段婚姻,说实话我是特别羡慕邓颖超的。膝下没有一儿一女的周总理并没有背弃邓颖超,同样也表现了总理对爱情的忠贞。我相信好多好多的人在那时候都羡慕邓颖超的。他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受万千人尊敬的周总理,还拥有一个从不会背叛的丈夫。在总理的革命事业上,邓颖超也是全面地支持,他们就这样相濡与沫的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岁月。相互扶持、相互关心、相互体谅„„
据统计,周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颖超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
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看看我们总理的工资,再想想现代社会上的贪官们,你们对得起我们的总理吗?你们的良心去哪里了?你们的公益心去哪了?......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总理与我们分别了,终年77岁。那一天,不知有多少人站在长城上送别了我们的总理。周总理是由于膀胱癌而去世的,当他得知自己得病的时候,并没有马上进行治疗,由于当时紧张的形势,周总理只能选择继续工作,所以病一拖再拖,直至病情恶化到不行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安排周总理住院,然而,在住院期间,医生安排他注意休息,可我们的总理还是不停地召开会议、商讨政策、进行谈话等。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们可亲可敬的周总理啊!
想起周恩来说的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果然做到了。但是我……虽然我不能像他一样伟大,但起码我要守信用,我要说到做到,给自己定的目标,就要实现。我真应该好好向周总理学习!周总理,我们爱你!
第四篇:读《“官德”修养“八要”》有感
读《“官德”修养“八要”》有感
2012-09-19 09:08 陈卫军 赵 淼
8月21日,中共陕西省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的《“官德”修养“八要”》,对于党员领导干部 “官德”修养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八要”阐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哲理深刻,导向明确,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更好地提升个人修养,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信念要“坚”、用权要“慎”、干事要“真”、作风要“实”等八“要”观点,睿智鲜明,用心良苦,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时刻不忘加强修养、提高能力、提升水平,一心为民谋福祉,全心全意促发展,充分展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的公仆形象。“忠于国家”即体现在“坚”和“担”上。忠于国家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崇高的精神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保持精神上的不懈怠,大是大非跟前敢担当,重大挑战面前勇“亮剑”就是一种忠于国家的表现,也是共产党人神圣使命和政治本色的彰显。
“服务人民”即体现在“真”和“宽”上。服务人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新时期的新要求新期待,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做到这些,就要干事“真”、胸怀 “宽”。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真才实学出真知灼见,以真心实意促真抓实干,竭尽全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要具备宽广仁厚的气度,善于营造团结奋进、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打造激情干事、一心谋事的干部队伍,提升为民服务的效能水平。
“恪尽职守”即体现在“慎”和“实”上。恪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表现。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职责,就应用权“慎”、作风“实”。作为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对用好,把握一个“慎”字,就是一种敬业,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公仆情怀。还要做到一个“实”字,俗话说“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所有的工作只有落实到行动,着眼于实际,不断提高落实水平,为民服务才有效益,才能真正得民心、顺民意。
“公正廉洁”即体现在“俭”和“严”上。古语道:公生明,廉生威。把握一个“俭”字,坚决与堕落腐化作斗争,算好人生几笔账,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把握一个“严”字,莫伸手,拒贪念,管好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严格管理好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身清白,两袖清风,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做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官”。
第五篇:读《周总理的妙语》有感
读《周总理的妙语》有感
一阵妙语,既幽默风趣,又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既不辱自己的国家,又可以高扬我国的旗帜。
周总理的一阵妙语,把美国来使反问得哑口无言,面对美国来使的种种刁难,本想欺辱我国,反而被周总理用妙语把问题丢了回去,让美国来使难堪。美国来使首先看见了桌上的一支派克牌钢笔,这是最好的钢笔,还是美国制造的,于是,他傲慢地对周总理说:这支是我们美国制造的派克牌钢笔,周总理也爱用?总理不紧不慢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正是美国用这支笔签的板门店投降书,我认为很有纪念价值,所以留下来了。美国来使又问了几题,都被周总理妙趣横生地答住了。这泼冷水倒向美国头上泼了。
在历史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诸葛亮这个人大家很熟悉吧?诸葛亮舌战群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三分天下前,曹操曾率十分大军进攻刘备三万兵力的徐州,刘备大败而归,被迫投孙权。可孙权很看不起刘备,处处刁难刘备,诸葛亮前去劝说。孙权安排众多谋士,也想刁难诸葛亮。但诸葛亮以其人之道还致其人之身,凭三寸不烂之身,把谋士们搞得羞愧万分,诸葛亮真是为国争光!
我们遇到别人刁难自己,一定要尽量化解困难,把问题巧妙解决。吉林延边敦化市实验二小五年级:张子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