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用网络和新媒体 推进妇女工作创新开展
全国妇联网络及新媒体工作改革推进会议书面交流材料之二
善用网络和新媒体 推进妇女工作创新开展
天津市妇联
互联网正在深刻的改变着现实生活。作为必须扎根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群团组织,拥有互联网思维,善用网络与新媒体,实现对妇女群众的引导与服务,正成为新形势下对妇联组织的必然要求。天津市妇联从建网、用网、触网三方面着力,开辟了妇女工作新局面。
一、积极建网,为妇女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1.构建全媒体工作平台。天津妇联1997年完成官网建设,并紧跟时代要求几经改版,现在与北方第一大网站北方网合作,增加了网站入口,扩大了影响力。2013年开通天津妇联官方微博,2014年开通天津妇联微信公众号,2016年开通天津女性手机APP(手机客户端),实现掌上妇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四级妇联组织、直属事业单位的新媒体建设,目前妇联系统已是拥有50家上下联动的新媒体集群,形成了纵横联通、瞬时呼应的态势,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2.加强网上队伍建设。积极组建妇联系统网评员、网宣员队伍,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目前已经拥有三千余人。1 充分利用这支队伍加强对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中妇女舆情的监测和正向引导,对网络中热点话题、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在互联网上发出妇联声音,扩大妇联网络影响力。同时发挥妇女典型、高校及天津女性性别基地专家资源丰富的优势,就热点问题请她们发声,努力培育有号召力影响力、体现妇联主张、发挥正能量的女性意见领袖,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二、创新用网,实现妇女工作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 1.阵地模式。互联网为妇女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与阵地。如天津市网上家长学校,就开辟了将学校、儿童与家长紧密联系起来的服务新模式。网校以自己的官网为基本阵地,先后开通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形成自成体系的全媒体服务格局。同时,借助妇联丰富的线下活动资源,将网上服务向下拓展,发展了30所基地学校(幼儿园),调整充实了200人的小记者团,成立了网校情景剧工作室,开展“专家讲座”400期,每周六日“父母热线”360期,点击总量超过670万,覆盖全市800多所学校,彰显了新阵地、新模式的强大影响力。
2.放大模式。妇联系统新媒体集群的建设,为妇联传统工作提供了崭新的传播方式,使工作效果与覆盖人群得到极大增强。如我们在开展普法宣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不同新媒体在目标人群细分方面的差异,集合发力。我们在妇联官网开设普法专题网页,又与人民网合作开发学法答题系统,群众可通过手机、电脑参与竞答,活动参与人数近10万人。2 同时,我们借助YY语音平台,开通了“女子学堂”空中频道在线法律讲座,在微信平台开通“女子学堂”微信公众号每周发布法律知识、普法讲座音频资料,在“天津女性”APP上开设律师在线和主席信箱,回答各类妇女维权问题。多样化新媒体手段,围绕一个专题的集中使用,使普法工作声势大、范围广、效果显著。再比如2015年我们举办的第八届亚洲女性论坛,短短4天共发布论坛相关信息96条,吸引近11万国内外读者阅读。
3.互促模式。三八健康杯作为天津妇联的传统项目开展了35年,一直采取层层开展的方式扩大参与范围。今年我们创新开展了“喜迎全运会 巾帼展风采”天津女子健身操微视频大赛,邀请群众自己录制视频上传,以视频的方式参赛,挣脱了空间的局限,而且增强了互动性,比赛吸引了65支队伍参加,来自不同地区的五万多微信用户参与了活动,其中国际及港、澳、台用户占到3.6%,最终由微信投票选出10个最具人气奖,受到广大群众好评。这种围绕一个传统品牌,双向开拓线下线上项目的方式,使虚实两个空间的活动实现了互相促进,增强了品牌的影响力。再比如天津妇联所属的渤海女子小贷公司,通过与江苏三六五易贷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及津门津融信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合作的方式,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努力为妇女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三、引导妇女触网,全方位促进妇女自身发展 1.以新媒体为纽带,深化“绿色生活在我家”创建活动。3近年来以“千村美院”和“美家美院”为标志的“绿色生活在我家”创建活动在我市全面开展,从家庭幸福到社会和谐、从改善环境到保障民生、从提高市民素质到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绿色生活在我家”创建活动为美丽天津建设注入了动力与活力,受到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欢迎。今年,我们继续深化活动,通过天津女性App开展“天津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宣传教育示范楼门”创建活动,千个楼门,百万家庭,在这里相互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交流垃圾分类、绿色生活小妙招,展示与绿色生活相关的书画、摄影、摄像、手工艺作品,分享绿色生活心得。很多示范楼门的负责人都是首次触网,在这里她们不仅体会到绿色生活给自己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也在初次触网中体会到网络的快乐和便捷。通过天津妇联微信公众号开展“千村美院”升级版“京津冀走亲戚 千村美院家风游”系列活动。从全市美丽庭院中精选出生态良好、家风故事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特色农家院,编制“家风游”经典路线图,邀请京津冀广大家庭“走亲戚”乡村游、感受村风乡风民风,传承、弘扬乡贤文化。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微信帮扶这些农家院的女主人将农家院经营拓展到线上,通过电商模式实现农村家庭增收致富,使经营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现代化。
2.实施巾帼网上创业工程,为妇女双创提供新助力。市妇联联合市商务委、市农委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天津市巾帼电商创业行动”的意见》,积极鼓励支持广大妇女通过网络实现创业创新。依托各级妇女创业中心、巾帼众创空间 4 等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特别是困难村妇女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力争到2020年在全市培训妇女一万人。同时挖掘一批有成功网上创业经历、有丰富网上创业经验的成功创业女性,成立巾帼网上创业导师团,为广大妇女提供技术服务和营销策略。在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帮扶妇女开展网上创业,力争“十三五”期间,培养1000名女创客。积极为巾帼农民合作社、巾帼示范基地搭建网上购销平台,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拓展农村妇女增收渠道。帮扶100名农村致富女带头人借助电商快速发展的平台和动力,开办网店、微店,实现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的线下生产、线上交易,促进农产品营销增收。随着天津市巾帼电商创业行动的开展,我们的创新探索也取得了不少经验,与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开展合作,重点挖掘培养女性合伙人;依托天津发达的手工编织线下产品,与天津卫商城、淘宝特色馆、易贝(ebay)网、亚马逊网、有赞微商城合作,推广手工编织产品;天津妇女家政协会与“58到家”合作,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的服务效率、就业范围和收入水平。
多年来,我市妇女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今后,我们将以群团工作改革为契机,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在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面前,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将广大妇女吸引过来、带动起来、凝聚起来,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把广大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动力,共同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5 的新篇章。
第二篇:网络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网络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开展情况
汇报
网络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按照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古县团县委将新媒体工作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不断拓展平台,打造网络宣传队伍,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拉近与团员青年之间的距离,在网络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新媒体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古县团县委一贯重视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早在2007年就建立了团县委
官方新浪博客:共青团古县县委,有效促进了各级团组织工作信息的交流。随后,又陆续开通了新浪微博:临汾古县共青团、腾讯微博:临汾古县青年。今年4月初,着眼于青年对微信的使用度越来越高,团县委紧跟步伐,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古县青年,及时发布活动信息,转发省、市工作动态、共青团新的工作理念以及青年感兴趣的话题等,截止目前,新浪博客已发布博文350条,访问量达59678,各个微博、微信平台已发布信息811条,关注粉丝达491人,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对扩大团组织影响力的作用。同时,为便于日常工作,还成立了QQ群、团县委飞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力求将信息以最快的方式传达给青年,并通过网络交流了解青年诉求。
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团县委按照政治素质好、熟悉网络工作、责任心强等要求,推选和组建了一支200人的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本着便于组织、便于管理的原则,这些志愿者主要以我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熟悉网络操作的青年工作人员为主,队伍成立后,我们立即组织志愿者主动关注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官方微博、微信,并转发相关微博,在网上发出正面理性的声音。目前团县委正在积极建立有效的志愿者常态化动员机制。
丰富内容,不断增强新媒体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
一是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手段。在宣传内容上选择符合青年自身特色,集思想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主题,比如,临近中、高考,就推出考试心理调节、轻松备考策略系列专题,一年一度征兵工作开始后,我们就及时发布一些诸如“军队苹果舞”之类幽默诙谐的征兵宣传片,利用新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将思想教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被青年接受的信息,努力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亲和力;二是利用网络满足更多青年在学习、就业创业、身心发展、休闲娱乐、社会参
与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网络发布团县委工作安排、就业招聘信息、需要救助的贫困青少年信息等,让青年及时了解团县委开展的系列活动,发动青年参与。比如,在得知我县岳阳镇段家垣村年仅14岁的邵明珠身患脊椎弯曲,危及生命的消息时,古县团县委通过官方和团干个人的微博、博客发起了为邵明珠捐款活动,活动很快引起了青年广泛关注和参与,共募集善款36590元,帮助孩子成功进行了手术。通过各种活动我们充分认识到,利用新媒体特有的零时差、零距离、零空间的优势的,不但能进一步拓宽团员青年与团组织及社会的交流渠道,更是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利助手。
整合资源,打造一支强大的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力量。
一是广泛建设基层共青团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平台。以团属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重点,鼓励各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团员青年分别开通微博、微信,要求每个乡镇团委至少建立2个以上联系青年的微信群、QQ群等“网上之家”,探索建立“团县委+基层团组织+团员青年”的三级新媒体工作体系。二是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为主,动员青年骨干和广大团员的力量。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是广大团员青年中的先进分子,为使他们成为古县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力军,团县委专门召开会议安排此项工作,并明确了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四点职责。一是积极做网络环境的净化者、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网络文明的建设者,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二要学好网络传播规律、技术知识和语言特点,带头倡导网络文明新风;三要明辨笃实,不被负面情绪和偏见所裹挟,敢于与错误思想观点作斗争;四要扎实做好平常状态下的正面宣传引导和特殊时刻、紧急事态情况下的重大舆情引导。团委正在积极建立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基础信息管理及常态化动员机制,做到有名单、能联系、常发声、起作用,引导青年共
同参与团属媒体建设。
弘扬主旋律,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
按照共青团在新媒体领域不仅“有阵地”、“建队伍”,而且“发声音”的目标,我们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与有针对性的网络舆论斗争相结合,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活动。一是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教育。利用五
四、国庆、建党节等节庆日,以及“七七事变”77周年、全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今天是七一#古县青年在行动”、“#勿忘七七事变#”等各类网络主题教育。集中传播“青年好声音“。同时持续开展好“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弘扬“古县精神”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和国家以及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等为广大青少年所了解。二是积极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对网上模糊认识进行引导,严谨稳妥地阐释
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积极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对网络谣言进行澄清。比如,针对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传播谣言危害,发布了“话不能乱说,网上狂言乱语忻州4人受处罚”等帖子,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警省青少年。比如,今年5月份,针对古县某小区自来水浑浊,一时谣言四起的情况,及时组织网络志愿者在网上发布水质监测结果、事件原因等,居民恐慌情绪很快就得到安抚。这些做法,不但引导青少年提高了网络素养,正确认识网络舆论与真实民意之间的关系, 而且在网络上大力唱响了青年思想引导的主旋律,形成强劲的青春正能量。
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团干部普遍还不了解新媒体的基本情况和用法,操作不熟练,造成许多好的创意不能实现。二是在积极建立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常态化动员机制上成效不明显,不能充分调动青年积极性,造成活动参与人数少、不
能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参与等。三是缺乏专业的微博、微信创作团队和网络操作维护人才。
在今后的工作中,团县委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共青团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设完善新媒体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内容整合机制、舆情引导机制。一要主动发力。既要立足团内,又要借助外力,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攻坚克难的韧劲,把网络志愿者队伍建设和使用好,把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开展好,用实际行动展现新媒体时代共青团组织的新作为,打造共青团工作新的响亮品牌;二要形成合力。要紧密配合、精诚合作,不断加强整合联动和资源共享力度,集中联动发出响亮声音。三要壮大队伍。广泛选拔共青团员中的先进分子,重点进行培养,把他们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爱国敬业的精神,转变为在网络空间中理直气壮地宣传正面思想、驳斥负面言论的行动。四要健全
机制。在日常管理、激励评价、技能培训和骨干培养、资源保障和整合等方面要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机制,为持续深入开展网络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第三篇:善用新媒体 走进青年心
善用新媒体 走进青年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当下青年上网交友、织“围脖”、发“微信”的日常生活,总离不开新媒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网使用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年轻人除“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大日常需求,对青年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对此,团中央和集团公司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善于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共青团工作方法。由此可见,重视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来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新媒体是指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多媒体聚合、开放性、高效互动传播性、易操作、电子化、智能化等显著特征。它可以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将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同时送达几乎所有人,使受众由简单的知识单向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与信息的创造者,从而为新的信息或知识的产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
二、新媒体对青年的影响分析
(一)冲击青年的思想观念
使用新媒体,可以让每一位网民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彰显个性;同时,各种社会力量和其他国家也力图在网络舆论上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汇聚、交织,以及一些负面信息被利益攸关方的大肆传播,使得身处多元文化冲击下的青年无所适从,容易导致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的偏差。
(二)改变青年的思维习惯
新媒体的过度应用容易使青年养成被动接受媒体控制的习惯,缺乏主动创造的动机和动力,再加上信息的海量更新,导致许多年轻人耐心缺失,习惯于碎片化阅读、跟风式思考,具有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焦虑心理。
(三)影响青年的行为方式
在网上,不管身处何方、身份如何,只要能操作电脑或拥有手机,就可以从事信息的制造与交流,自由选择信息内容,还可以毫不负责的围观、评论。由于新媒体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极易使青年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倾向于自我表现、自我倾诉的娱乐化表演。
三、新形势下开展企业青年工作的思路
当前,销售企业内有许多团员青年活跃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他们富有思想、追求个性,习惯通过网络了解世界、认知社会、学习知识,但缺乏社会经验,易被挑拨、蒙蔽。而对于团组织来说,团员青年在哪里,团的声音就应该在哪里,只有跟80后、90后的“大拇指一代”搭上话、交上心,才能真正影响和引导他们,更好地开展团组织活动。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媒体舆论形势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现状,需要各级团组织有效利用新媒体,切实加强对青工的教育引导,以帮助其提高对各种网络现象的分辨甄别和自我约束能力,始终做到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是非分明,成为公司发展的推动者、改革的支持者和稳定的维护者。
(一)灵活应用新媒体,积极引导青年
企业各级团组织要善于应用新媒体巧妙干预青年网络行为,监管舆情言论,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年发出好声音;要充分发挥青年网络特长和工作热情,积极吸纳优秀团员青年加入网宣员队伍,进行正面宣传推广和负面舆论引导,帮助广大青工坚定理想信念,不为流言所惑、不被杂音所扰,不人云亦云,维护企业品牌声誉;要尽量贴近青年的网络语言习惯,集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把时尚元素注入到教育引导工作之中,尽量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将“大道理”转化为“小常识”,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年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二)精心打造“微品牌”,努力凝聚青年
企业各级团组织应以新媒体为抓手,紧密结合团的重点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工作内容、表达方式和服务形式,将健康的企业文化植根于新媒体建设中,精心设计一些青年关注度高、互动性强的活动,打造“微”媒体特色内容。通过话题讨论、原创发布、转发点评、微直播、微访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与青工进行直接、平等、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采用网上网下“双网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微公益”活动,汇聚青春力量,传递关爱帮扶,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三)构建网络新阵地,全面服务青年
各级团组织要始终坚持以满足青年需求为核心,以服务青年为准则,大力加强团属新媒体阵地建设,努力把新媒体打造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新平台。以微博、QQ、飞信、微信为手段,及时掌握青年思想动态,重视青年诉求,做好帮助指引、解疑释惑,以增强团组织的亲和力;打造全方位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不断丰富青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如开展网络征文、原创微博PK、图片比赛、微电影征集、知识讲座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利用新媒体广泛收集青工对企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帮助青工更好地、全方位地展现自我;热心关注青年的婚恋交友问题,积极为青年搭建交友平台,大力实施EAP员工心理帮助计划。
总之,新媒体形势下的企业青年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团组织只有科学、理性、创新地应用新媒体,聚焦青年关注热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青年之中,帮助公司青工在“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伟大航程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就心中梦想!
第四篇:善用新媒体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善用新媒体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空间,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当前,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人际交流途径等,对处于人格塑造期、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善用新媒体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既关系青少年个人成才,也关系国家未来。
把在新媒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把广大青少年培养和造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新媒体中所充斥的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等倾向,使许多青少年迷失其中,难辨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在新媒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作。要积极运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手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推动形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网络环境和浓厚舆论氛围。要注意结合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以引导,避免强硬灌输,让他们学会自我选择、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的自觉意识,进而培养青少年健全健康的人格。
把提高青少年媒介素质作为关键环节。新媒体以开放便捷的沟通、丰富迅速的信息、使用成本的低廉等优势,成为当代青少年维系社会人际关系和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其自我意识极易受新媒体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质。首先,培养青少年正确高效处理新媒体信息的能力。教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在青少年中开设媒介素质教育课或讲座,教会青少年运用新媒体工具,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以高效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其次,培养青少年分辨甄别新媒体信息的能力。教育青少年通过分析消息源、作者、文本、图片等各种细节分析来审视新媒体信息的正确性、客观性和可信度;通过对低俗恶搞、杜撰造谣等案例的分析,帮助青少年识别网络信息的美恶与真伪,从而增强抵御负面资讯影响的能力。最后,强化青少年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教育青少年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让其明了既有通过新媒体发表意见观点的权利,同时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循社会道德和伦理准则,对读者和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其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把青少年教育适应新媒体挑战作为基本要求。新媒体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教育载体。这就要求广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和融入与青少年互动的网络圈,通过新媒体主动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可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随时随地发布观点、转载信息、上传视频、建立网络社区,发挥对信息的处理、评价和导向作用,实现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引导。此外,学校和社会机构还可通过新媒体对社会热点现象主动展开讨论,以组织者身份发挥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在新媒体上自发的讨论活动,要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能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也可将青少年的不良情绪控制在萌芽状态。(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五篇:“新媒体 ”创新网络涉台青年交流活动
“新媒体+”创新网络涉台青年交流活动
【摘 要】本文探讨了已举办五届的“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活动的传播策略,认为借助网络新媒体开放共享、聚合放大效应,通过渠道、内容、互动的创新,可打破旧有涉台青年交流活动模式窠臼,有效解决对台传播的到达局限、对象局限、接受局限,切实提升涉台青年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助推两岸青年交流。
【关键词】涉台青年 交流 对台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台湾的互联网新媒体正在取代传统媒体,其传播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日趋广泛和深刻。2014年底,“九合一”选举被视为岛内第一次“由网路主导的选战”,社群网站SocialBakers公布的“六都”选举统计显示:候选人的得票数与脸书(Facebook)统计信息完全吻合。选后岛内还出现一个新词:“婉君”,意指“网军”,象征着网络新媒体在台湾舆情和政治活动上的影响力度。网络新媒体和青年族群,是台湾地区选举竞争的重要领域,也是选举中击倒蓝营的重要砝码。
表1:台湾地区网民的年龄分布①
18岁以下 18~24岁 25~30岁 31~35岁 36~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11.6% 20.4% 16.6% 15.0% 13.0% 16.5% 5.3% 1.6%
由表1可见,在台湾地区网民年龄构成中,18~35岁的青年人占比最大。另据调查统计,目前台湾网民超过总人口的70%,人均每天使用网络新媒体长达3.5个小时,为亚洲之冠。台湾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接近60%,93%的用户通过手机连接网络社交站点,日上网时长197分钟,超出全球平均值55分钟,位列第一。脸书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也是台湾地区人气最高的社交媒体,截至2014年,台湾每月脸书活跃用户达1500万,以人口2300万计,渗透率高达65%,居全球第一。每天登陆脸书人数为1100万,最高时有25万人同时上线,使用时长每天超过100分钟,是台湾地区被使用时间最长的社交媒体。而另一个社交媒体Line,在台湾地区用户则高达1700多万。②
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台湾年轻人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首要途径,它强大的传播及组织功能,被台湾年轻族群视为主流媒体而广泛使用。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台湾年轻族群正在成为形塑网络新媒体涉大陆舆论的主要力量。因此,互联网时代充分掌握和用好用活新媒体,才能落实中央加强对台湾青年工作的指示,才有可能取得对台传播的创新与突破。
一、“你好台湾网”涉台青年交流活动概况
为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加强情感纽带、促进和平发展、创新台宣模式,2010年至201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在暑期连续举办了五届“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见表2)。活动线上线下结合,众多台湾青年不仅参与其中,而且真正融入了大陆氛围,网络互动深入广泛,新媒体自创佳作频出,受到相关方面好评(见表3)。
表2 :2010~2014年“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简况
年份 主题 内容简介
2010年 “你好台湾 相约世博”台湾网友DV大赛 邀请台湾网友以台湾视角记录世博,制作DV等多媒体作品在两岸相关网站发表,参与互动并参加评选。
2011年 留住快乐 留住感动――求学两岸网络秀大赛 邀请有两岸求学经历的青年网友(台生在大陆或陆生在台湾),提交参赛作品并在两岸社交网络分享见闻感受。
2012年 台生暑期大陆long-stay 邀请台湾青年在大陆多地进行为期12天long-stay,进行网络互动并提交多媒体作品。
2013年 高雄青年 映像北京 邀请高雄地区青年为期10天自主深入北京,在网络社交新媒体上展现对北京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真实视频记录并互动交流感受。
2014年 我们是校友――台湾同源高校学子跨海行 邀请在大陆拥有同源高校的台湾青年,深入探访大陆母校及所在城市约10天,完成网络互动及体悟作品。
表3:部分专家对活动、作品的评价
姓名 职务 评价内容
周志杰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此一活动深具意义,许多年轻学子的创意、观察与省思,令人动容与激赏。两岸的距离就在贵台的努力下,点点滴滴地拉近了。
张冠华 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 从台湾学生提交的成果看效果颇佳,对大陆各地风情、民情大都有较深了解与感悟,对于增进两岸青年交流意义重大。
范丽青 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 作品“用心且感受深,与民众互动丰富且和谐”。
上述五届活动实践,成功应对新媒体挑战,在探索更多样的传播渠道、更鲜活的传播内容、更贴近的传播互动上,做到了不同程度的开拓与创新。
二、“新媒体+”创新涉台青年活动传播渠道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内容呈现渠道的终端种类快速膨胀,从个人电脑、互联网电视机、电子阅读器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终端已经不单是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是能够承载多种功能的在线媒体,它们将所有受众连接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并让其在任何时间都能保持在线状态,而新媒体信息内容基本都可以在上面灵活多样的呈现。
新媒体私人生产的信息传播,已经超越了私人特点,成为公共传播。新媒体提供了社会公众参与内容生产的可能性,Web2.0的交互平台,让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博客、播客、论坛、微博、手机应用软件、网络交互社区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一键分发、多渠道传送新媒体内容。
“新媒体+”时代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的时代,是开放共享的时代。随着新媒体渠道日益完善,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作为青年一代自我表达的主要平台,新媒体如今在台湾地区得到了空前的应用,这也为开拓创新对台青年传播工作提供了基础。
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传播内容的生产,必须采取多媒体化的展示方式,以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渠道体验的需求。在“你好台湾网”组织的五届涉台青年交流活动中,台湾年轻选手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漫等各种新媒体方式展示自我和作品,再通过各种网络终端放大扩散。新媒体渠道的多样化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多介质、多向位、多渠道的推送,使参加活动的选手们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大大增加了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渠道的本土化策略不仅使传播内容与台湾受众心理更易贴近,还为活动创造了组织及公关的巨大操作空间。五届“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活动在组织、运行环节上,从一开始就创新地利用了新媒体开放共享的渠道优势,比如,使用方便快捷的微信、脸书、推特、台湾批踢踢实业坊(PTT)、Line等网络交互平台,在活动的前、中、后不同阶段,分别就参加活动的选手及其作品进行沟通、指导、把关,在岛内还对活动本身进行大量的网上推广和营销,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效。
“创新在新闻业中的定义是:在媒介实践和媒介形态上引入新路径的过程。”③以往对台传播较多重视主流媒体、主要渠道的建设,较少培育、挖掘、激励新媒体传播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传播渠道比内容更重要。“你好台湾网”涉台青年活动的创新之一,就是借助新媒体的渠道优势,将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激发到最大。
三、“新媒体+ ”创新涉台青年活动传播内容
新媒体能够突破线性表达的桎梏,采用多维的表达方式,使之具有联想功能,从而更接近人们对知识、思想的表达习惯。新媒体超文本结构采用的是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大大增加了内容的综合性、信息量、可选择性和自主性。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信息的生产主体、生产客体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更被赋予了个人自主创造并自发传播信息的能力,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内容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台湾的网络政治传播实践也表明,新媒体用户制造的内容正以一种无所不在、无远弗届的扩展性和渗透性,影响并改变着社会关系和社会进程。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新媒体产品制作变得简单,让个人创新力得到最大的释放。历次“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十分重视研究网络传播的游戏规则,利用网络新媒体的自创优势,充分发挥台湾选手的内容生产力,创新传播内容。
新媒体的开放性更适合台湾年轻人的思维习惯,体现在制作内容上就是个性、草根、分享和娱乐。而这种本土化内容的自主制作、自觉表达,能产生一种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基础的信任,排异性低,利于跨区域目标性传播。它能够克服两岸差异,找到共同情感诉求,找到台湾人理解大陆的切入点和方向。新媒体时代,内容仍然占主导地位,只有内容符合台湾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才真正具备入岛落地、有效传播的资格。
比照外宣,对台传播也强调要讲好故事。但是一样的故事,大陆人讲还是台湾人自己讲,差异明显,传播效果也完全不一样。传播学讲究“看到=相信”(Seeing=Believing),传播内容由自己认同的人给予,受众才有可能相信,才会有兴趣,才易于激发受众参与内容信息的分发和分享,形成网络受众的场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影响力。
“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以平等、尊重、互信为前提,与台湾青年选手展开深度合作,实施台湾青年生产内容的策略,精心策划组织台湾青年选手创作新媒体产品。
青年选手入围的唯一标准是提交优秀的拍摄脚本或参与计划书。五届活动均先期介入,对台湾青年选手的参与方式、作品内容进行提前引导。通过新媒体交互平台,双方共同讨论、修改完善。这样有组织性的主动干预、指导,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产出,在保证选手独立创作的前提下,既可以渗透我传播意图,又能够帮助和促进选手进一步优化其新媒体作品生产计划,为创作精品打下重要基础。
新媒体内容常常是原创的,这也是五届活动内容创新和确保品质的指导原则。独一无二的创意加上原生态、接地气的作品,促使了参与活动的台湾选手提交的新媒体作品最终呈现出角度新颖、见解独到、适配性高、感染力强的特色。五届活动中上百位选手创作的让台湾受众热衷分享的海量图片、微视频、flash等作品,就是最好的体现。台湾选手的新媒体作品制作、叙事手法多样,个性鲜明、不加粉饰、真性情流露、可信任度高,常能触动台湾受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台湾受众愿意看、看得进、看得懂,从而大大消解了过往对大陆传统宣传内容的抵触心理和对抗式解读。
新媒体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利用新媒体激发网民的力量,组织、传播具有影响力的台湾青年自创内容,是不带政治味的软传播和巧传播,是让台湾人做台湾人的工作,是对台政治传播模式的有益尝试和创新。
四、“新媒体+”创新涉台青年活动传播互动
新媒体是一种简称,准确的诠释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其本质特征是技术上数字化,传播上具有高度的互动性。网络互动以数字媒体系统的交互性为基础,“通过电脑进行远距交流、收发数字编码的信息、进行交流‘互动’,这种现象已成为最流行的利用因特网的方式。”④网络互动是当下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数字化生活方式,可以满足他们的生活、社交、认知和政治需求。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自主、开放、平等、交互。互动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突出特点,也是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传统媒体传播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而网络传播是交互式传播。传播学理论认为,任何传播行为,尤其是大众传播都应该是双向的,只有及时获得受众反馈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网络社交平台,其特点是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便捷性和强大的互动功能加剧了信息传播的扩散与渗透。正是看中了新媒体互动的上述特性和优势,“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在征集台湾选手时,开宗明义地强调台湾选手必须全程在两岸重要的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网民互动交流自己参与活动的历程及感受。在历次活动中,网络互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创新了新媒体形式下涉台传播的互动模式。
网络活动的核心是人,了解台湾青年的交流习惯、关注热点及社群文化,方能提高传播对象的参与度和传播内容的到达率,有时甚至也决定着活动议题设置和活动互动的成败。从认知心理角度上说,互动话语系统的认同,会让传播内容易于引起关注并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提升传播效果。传播学的交流模式明确指出,人们在彼此的交流与互动中建立共享的意义,特别是通过“共享的经验场”促使彼此在文化、经验、认知等方面实现对接。让台湾网民在脸书等岛内网民活跃的新媒体交流平台上分享参与活动的经历、作品,有助于本土化传播,有助于扩大、延伸活动在台湾的影响范围和深度。摆脱了单方面“宣导”的模式,融入更多受众互动元素,也使对台网络传播更具针对性、贴近性。
在“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中,常选择使用脸书进行互动,这是因为脸书在台湾用户规模大,有潜在的、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扩散条件。除了内容信息发布,脸书还允许转发回复、互动评论,有助于向线下活动的延伸,适合将话题引向深入,并获得更多受众的反馈。而利用西方主流社交媒体,也是我对台传播机构接触台湾受众、提高岛内影响力最便捷、灵活的方式。
“创新扩散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提出的一种关于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媒体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在西方广泛用于新媒体研究。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会网络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效。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⑤
在网络互动已经成为人们最亲密最普遍行为的今天,对台传播应更加注重网络人际传播在交流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展开互动,既是加强网络对台传播的需要,也是对台新媒体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新媒体为活动组织者提供了从受众思维到用户思维转化的可能,也为五届“你好台湾?青春Online行两岸”主题活动创新提供了平台。经过“新媒体+”再造的活动传播渠道,受众有了更多的信息接触、获取方式,因此创新节点大大增加。“新媒体+”满足了受众自主创作的诉求、评论表达的诉求、互动对话的诉求,形成了多点位、全流程的创新空间。
提高新媒体在两岸传播交流中所占比例,借其开放共享和聚合放大效应,有助于跳脱旧有交流活动模式,有利于解决对台传播的到达局限、对象局限和接受局限,能够切实提升涉台青年活动的创新力。传播创新永无止境,网络新媒体在促进两岸民众大交流、大融合上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刘园丁)
注 释
①据2013年《台湾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苏蘅 《网路学运媒体走到分水岭》,载2014年4月6日台湾《联合报》。
③刘义昆 赵振宇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载《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④【美】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范静哗译 《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⑤【美】埃弗雷特?M?罗杰斯(E.M.Rogers)辛欣译 《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