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经济工作来讲,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必然选择;对群团工作来讲,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内涵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这对进一步做好妇女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近几年山东潍坊市妇联把组织妇女创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着力抓好三个创新,积极引领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抓创新。在全市妇联系统组织开展了“紧扣主题主线、巾帼争当标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妇女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办法,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妇联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上。各级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借机、借力、借势、借智,联合政府部门,协调有关机构,整合有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把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助推妇女创业发展。
二是在教育培训上抓创新。市妇联把激发妇女内在动力、提高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来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突出农村一线妇女劳力、女性创业者和女大学生三大群体,重点培 训实用技术、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和现代农业知识,特别是扶持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通过高端培训、学习考察、企业点评、依托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增强大局意识,转变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女创业者做大做强企业的能力。引导女企业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向低碳经济、现代服务、高端和新兴等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建品牌。近年来,市县两级妇联举办培训班613期,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l.22万名,培训妇女劳动力总量达ll0万人,90%以上的农村妇女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帮助8.43万名妇女创业就业,23.5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三是在示范引导上抓创新。坚持“做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的示范、引导和牵动方式,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市场、龙头企业,积极创建“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字号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市有标兵、县有精品、村有样板的种养加示范网络,示范引导妇女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培植壮大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增强妇女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全市建成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306个,巾帼科技指导队6165支。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先后召开全市妇女创业 就业动员大会、助推大会、现场推进会和创业女性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进行广泛动员、全面部署、集中推进,在全市营造了妇女“创业立业光荣、加快发展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强化三项措施,切实推动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协调政策资金扶持妇女创业。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财政部、人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把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协调,积极运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市l280名妇女申请贴息贷款,发放贷款8818万多元。另外,市妇联先后两次与市农信社、潍坊银行、市邮政储蓄银行、谊达担保公司联合出台信贷担保助推政策,有效破解了妇女创业资金难问题。今年,市妇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市l06个镇、社区、企业和单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又联合市8家金融单位出台《关于深化巾帼创业信贷担保助推行动的实施意见》,妇女贷款享受最低利率和担保费下调50%的最大优惠。目前,全市妇联系统共协调发放贷款3.6亿元,仅潍坊银行发放“巾帼之约”授信额度就达7580万元,帮助妇女新上项目704个。“信贷担保”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妇女创业的“启动器”、企业转型发展的“润滑剂”。
二是打造绿色通道助推妇女创业。市妇联将今年定为 “服务企业发展年”,把深化妇女创业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信贷担保”工作的督查落实力度。大力发扬“一线 工作”法,联合市金融办及五家银行和两家担保公司,定期深入县市区、企业召开调度会、银企对接会,现场解决困难,破解资金难题。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认真做好贷前项目筛选、贷中担保服务、贷后跟踪回访等工作,突出妇联信誉,开通“巾帼创业直通车”,实行“个人贷款申请一妇联登记审核--银行和担保公司考察一发放贷款”一条龙服务,实现银行放贷和妇女创业“大提速”,确保每笔贷款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协调项目岗位帮助妇女就业。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引导女企业家和龙头企业,将加工企业和车间建到镇(街道)和社区,引导农村妇女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仅女性创业者在镇街设立的企业就达3700家,吸纳妇女劳力7万多人,形成了一大批“庭院工厂”、“炕头车间”,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市县两级妇联还建立了妇女创业项目库,开展项目洽谈活动,向社会推介妇女创业项目409个。各级妇联联合人社部门大力开展“春风送岗位”、“妇女就业促进月”活动,举办了27场庆“三八”妇女专场招聘会、妇女创业项目展示和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16200多名妇女找到了新岗位。依托市县两级“大姐”品牌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组织培训月嫂及家政服务员,将妇女就业空间向家庭领域不断拓展。
三、协调社会资源,有效支撑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发挥巾帼创业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利用见习基地特星集团旗舰店落户潍坊的有利条件,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植了全国及省市级巾帼创业培训、见习、示范基地139个,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省级巾帼创业培训基地——潍坊火鸡科普示范基地,培训妇女l.6万人,扶持带动养殖户4909家,在全国建立42家分基地,带动l0万妇女走上致富路。发挥巾帼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组织他们与创业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增强帮扶实效。组织创业导师进高校、进社区、进村镇,举办“巾帼创业大讲堂”61场,l万多名妇女直接受益。通过开展宣讲活动,传授创业经验,进一步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发挥各级女企业家联谊组织和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作用。组织女性创业者先后到江浙沪、北京、宁夏、内蒙 古、台湾等地区学习,到清华、北大举办企业管理高端培训,帮助女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会员企业到陕西、山西、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招工洽谈,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论坛、乌洽会、鲁台会等,举办妇联系统民营经济发展现场点评会,参观“三区”发展大势,帮助女企业家开拓眼界、提高境界、做大企业。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推广高密市妇联“企业+加工点+农户”的妇女劳力转移模式,做到 跨区务工外输一批、龙头大户吸纳一批、鼓励创业安臵一批、加强协调引进一批,着力构建劳动力转移的“立交桥”,促进了妇女非农产业收入。
三是发挥各级妇女创业就业协调组织的督查考核作用。潍坊市成立了市委分管领导挂帅,市妇联、人社局、中小企业局、有关金融担保机构等组成的妇女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创业就业问题。县、镇、村也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将妇女创业就业作为考核的重要分值,与全市创业就业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落实、同考核,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妇女创业就业良好氛围。结合部门职能,把成员单位职责进行量化,建立制度,定期督查,确保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妇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妇联主席亲自抓,责任部室和责任人具体抓,并注重培养宣传树立妇女创业就业先进典型,2010年以来,全市选树365名妇女创业先进典型,带动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全市形成了“人人有技能、家家有产业、庭院变工厂、客厅变车间、人人挣大钱”的妇女创业就业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 山东省潍坊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责任编辑王秀英)
第二篇:全面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优环境 强服务 全面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2009年上半年,沧浪区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维绕中心抓重点,将区委、区政府的“保增长、保民生;优环境、优服务;转结构、转作风”的工作重点与妇女的创业就业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优环境,强服务,积极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一、大力宣传,加强政策措施引导,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广泛开展“富脑袋带动富口袋”、“带头创业致富带动共同致富”的“双富”“双带”活动。变安置性就业为开发式创业,创造性地开展妇女再就业工作,找准妇联组织的切入点,把握妇女的需求,拾遗补缺开辟新径,为下岗女工再就业搭设舞台。借助街道和社区零距离服务平台,在胥江三香广场举办妇女维权、创业就业政策等大型广场宣传活动,确立了把支持女性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的工作思路,通过技术、项目、资金、政策等全方位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激活女性自主创业的能力,使其步入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
二、整合资源,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创造更多妇女就业新岗位。
积极挖掘就业岗位,依托区职业介绍中心和胥江〃汇思联合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公益性岗位政策业务培训,和“岗位援助送上门”、“援助计划量身订”等多种再就业援助活动,一是在胥江街道举办了“乐业沧浪”、“庆三八妇女专职招聘 1
会”等大小招聘会10场。二是整合葑门街道葑溪社区妇女创业联谊会资源,和区多个部门、街道共同举办了大型迎三八招聘会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政策咨询、培训项目展示、妇女创业服务、就业招聘和农村进城务工招聘等项目。13家用工单位提供了212个岗位,涉及超市促销员、酒店大堂经理、物业管理、酒店厨师、驾驶员、保安等。最终41人分别与亨氏联合、苏房物业、泰康保险等公司签订了就业意向。三是联合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走访创业企业,积极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做好科技引导资金的申报、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四是依托区女企业家联谊会、区楼宇经济联谊会等组织平台,胥江〃汇思联合就业服务大厅、蓝酷、区职介中心等服务平台,民营人力资源和联合办学再就业技能培训平台三大载体,强化创业服务交流平台,打响“励志创业〃圆梦沧浪”特色品牌。涌现出澄湖之星总经理许岩、蓝天美洁陈华等等妇女创业明星。五是依托街道劳动保障平台,以“服务企业”为先导,开展女性“创业就业”、“家庭妇女再就业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1、通过网络匹配找工作的有770人次。
2、是通过参加区招聘专场13次,提供就业岗位1076个,最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培训推进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采取措施帮扶就业,城乡统筹转移就业。三是有500人参加了市、区组织的SYB创业培训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85人办起了自己的创业实体。
4、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者创业,已有30名创业者办理小额担保贷款48万元,从而缓和了资金的紧张,使他们的生意走
上了正常运作的轨道。
5、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实施全方位跟踪服务,落实20个工作日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岗位援助承诺制度,帮助他们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六是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人,并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及时把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资金拨付到位,确保人员上岗后资金及时核发。七是加强失地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和再就业的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实施“报名—免费培训—鉴定—上岗”一条龙服务;28人培训中有26人领到了技能证书并实现了再就业。另有275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市职业培训中心的免费技能培训,且领到了结业证书,掌握了一技之长,从而增加了就业能力,目前已有90%以上的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四、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服务功能,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针对下岗妇女文化层次低,年龄大、技能单一等问题,除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妇女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外,针对妇女缺乏就业信息、缺乏就业指导等问题,开展了“春风送岗位”活动,为妇女创业就业送岗位、送技术、送资金、送服务。针对下岗失业妇女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现状,把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作为工作着力点,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就业培训。依托辖区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代办工商、税务等证照,免费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1、岗位储备和援助服务并举,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深入挖掘楼宇资源。着力扩大这一优势资源在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在楼宇内充分挖掘空岗资源,并建立就业促进会和再就业援助基地,实施就业联盟机制。二是建立岗位储备库。以切实有效的援助措施,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岗位储备库,为大龄失业女性推出一项就业托底服务承诺。三是实施“一卡五优”承诺。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比较缺乏的职场生存法则,为其提供预检定位、面试辅导、培训及见习推荐、岗位匹配等“全程式”服务。
2、服务“软件”和孵化“硬件”并重,全面深化创业促就业工
一是注重“软件”,实施“333创业助推工程”。即帮扶创业“三项服务”、提升创业“三大活动”、宣传创业“三类明星”,不断提高创业服务效能。二是抓好“硬件”,建立并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在打造规范化的创业助推器的同时,创新理念,建立大学生虚拟创业工作室,注重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三、开展的活动:
1、“东弘杯”沧浪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
2、青春扬帆•携手创业
——南门街道首届楼宇创业文化节
沧浪区妇女联合联二OO年六月
第三篇:妇女创业就业
优环境 强服务
全面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区“十一五规划”,把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劳动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使妇女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区妇女创业就业现状
我区总人口25万,其中女性社会就业人员4.8万,女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00人,女性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50元,女性个体工商户经营者1.1万人。比例偏低,就业面窄。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许多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订单数量下滑,导致企业产值下降,生产形势严峻,影响部分职工就业;二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每年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返回家乡寻找就业机会,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制约着就业形势的好转。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促进全民创业就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决策部署的实施,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全新的基础和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大潮,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提升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 1
优势。
1、妇女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区妇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广大妇女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与此同时,妇女纷纷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投身创业大潮,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并获得了平等的权利和经济收入。社会环境优化、政策宽松、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女性创业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妇女创业的领域更为广泛。长期以来,女性创业大都集中在三产服务业中的商贸、餐饮、服务业等。如今,她们的创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涉足到装饰装潢、养殖业、种植业、医药卫生、教育等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一批女企业家、女能手、女致富带头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活跃在民营经济领域。
3、创业带就业的效应更加彰显。一是妇女积极转变创业就业观念,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安置向求职应聘、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并存转变,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逐步提高。二是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开展SYB、创业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创业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女性创业就业的新途径。同时,积极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与本地企业联系、外界联姻,转移劳动力,推荐安排下岗妇女6000余人,举办各
类培训19期,培训妇女1.2万人次。
二、“十二五”期间妇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区的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是创新功能的全面深化期、产业结构的转型突破期、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期、城市形态的明显提升期和民生事业的持续改善期。民生持续改善,为妇女提供了更宽松的生活生存环境,妇女合法权益和多样化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维护和满足。
2、挑战:一是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严重。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传统行业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难以实现再就业,而新兴的产业、高科技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妇女的结构性下岗问题越加突出; 三是妇女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依然存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用工单位在招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偏见,在一些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也有拒绝招收女性的问题,使妇女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困难; 四是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新兴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目前我国妇女劳动力的文化状况、技术水平、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都有不
少差距,妇女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尽快提高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
三、“十二五”期间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建议
围绕我市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建立完善妇女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为此,提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政策帮扶。要给予女性创业及女性非公有经济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为女性创业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补贴、工商税务减免、为妇女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从根本上关心、支持她们创业和发展;二是技术帮扶。在妇女就业过程中要发挥优势,在用人单位之间构筑信息沟通桥梁,按照企业的需求对妇女进行职前技能培训,开展了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美容美发、面点、烹饪等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企业需要,提高广大下岗失业妇女的就业能力,帮助大批妇女实现再就业。三是信息帮扶。通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创业招聘周、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以及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发放各类政策宣传、招聘信息等资料为求职人员与企业搭建起对接交流平台,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把女农民工、女大学生、城镇下岗失业妇女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收集、发布适
合妇女的就业岗位信息,争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相关就业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妇女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四是社区帮扶。把社区家政服务作为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主渠道,大力发展“妇”字号社区服务实体和服务网络,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兴办巾帼社区服务实体,开发了小饭桌、净菜社、餐饮部、托老所、幼儿园、美发店、鲜花亭、打字社、维修站等一大批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组建了报嫂、月嫂、护嫂、保洁嫂等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队伍。五是搭建就业供需平台。通过各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送岗位下乡、送岗进社区等形式,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城市新增女劳动力、下岗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及就业困难妇女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服务,帮助妇女创业就业。
第四篇: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调研
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调研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区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情况,进一步推动广大妇女实现再就业,我区妇联于7月初先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我区妇女创业就业的特点
1、女性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女性创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委、区政府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的具体措施,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区拥有各单位从业人员21.2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0.5万人,占全区就业总人数的49.5%。
2、女性就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旅游服务业的强力推进,女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一些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3、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强大载体。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已成为拓宽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各类女性也纷纷到非公有制企业里搭建就业创业舞台。目前,我区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中女性占到了50%以上。
4、自主创业女性比例偏低,规模不大。我区自主创业女性比例约占就业女性比例总数的4%,比例偏低,且因为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不大。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大宣传教育,转变妇女再就业理念。区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鼓动、组织发动、团结带动”的特有优势,针对妇女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张旗鼓地营造妇女创业再就业的浓烈氛围,使妇女这支重要的力量得到充分激发。一是促进妇女干部再就业观念转变。为了使各级妇女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组织各级妇联召开了妇女再就业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实现就业,自我发展”、“努力创业、勤劳致富”的思想,把再就业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统一了各级妇联干部思想认识,增强了抓好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促进广大妇女再就业观念转变。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召开妇女群众大会、进村入户、个别座谈等形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帮助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鼓励她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求发展。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区各级妇联组织注重典型的培养,树立了一批再就业先进典型,如**区金水湾生态休闲山庄董事长龙文琼、**区哨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宁英、湖南省绿森林药业链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稳莲等,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和声势,并向省市推荐。同时,每年评选“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业典型,推介妇女创业就业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宣传鼓动,再就业体现价值、实现致富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妇女内心深处,再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2、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奠定妇女再就业基础。技能培训,是提升妇女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的治本之策。多年来,区妇联与区人社局、农业局、科协等部门联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多形式开展培训。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开展了食用菌、果树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增强广大妇女就业技能,组织妇女开展计算机、家政、美容美发、缝纫等转移技术培训,以满足不同妇女的实际需求。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8期,培训妇女8000余人,帮助3000余名妇女创业就业,4000多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3、规范服务,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每年春节前后,区妇联都会与区劳动就业部门和企业举办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11年3月20日,开展了“春风送岗位”活动--**区春季就业招聘会,入场的企业有25家,提供2300余个工作岗位,约1000多名女工上岗就业。2012年,与区就业局组织300多名务工人员(其中女性120多名)参加了全市2012年百万个企业岗位招聘会。另外,区妇联还想方设法开辟公益性岗位,多方联系为“4050”人员提供公安交通协管员、环卫所清洁工、社区管理人员等岗位。二是搭建资金平台。小额贷款是妇联参与扶持女性创业的有效形式,为切实解决广大妇女在创业中资金不足的困难,为广大妇女搭建创业平台。2012年9月,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区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帮助更多有创业意向和城乡妇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区妇联与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等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在降低信贷门槛、简化信贷手续、建立便捷化信贷服务等方面达成共识,联合开展了“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妇女创业”的活动。至目前为止,全区共发放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960万元,为120名创业妇女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扶持。三是搭建帮扶平台。搞好结对帮扶是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区妇联通过开展妇女干部与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女性的结对,女能手与贫困妇女结对,女老板与女大学生结对等活动,为她们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共结对200多对。
三、女性创业就业的存在问题
1、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实际上妇女就业机会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现象时有发生。
2、妇女素质有所提高。单一劳动技能和较低的文化水平束缚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就业,在妇女中具有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现象。
3、女性就业观念陈旧。部分女性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还没有从“单位”、“机关”、“贵贱”劳动观念中解放出来,对一些适合妇女从事的养老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有些人认为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愿再从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都希望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创业或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
4、资金瓶颈制约女性创业。通过走访座谈我们发现,部分想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问题至今没有实现理想,就是一些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的制约,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想扩展规模、提升品质又缺乏资金支持。
四、关于女性创业就业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女性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首先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唤起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引导她们转变创业就业观念,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其次,要通过评比表彰、专题演讲、电视专题片、报纸专版等形式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的宣传,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带动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妇女创业就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建立完善分性别创业就业统计,使妇女创业就业决策更具科学性、工作更具针对性。
2、加大培训引导力度,增强女性创业就业的能力。要自上而下建立妇女培训网络,确保妇女培训工作的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对尚未就业的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对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对创业有成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培训和引导,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基地。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破解女性创业就业难题。资金问题是妇女创业的关键问题,一是要通过简化女性创业担保贷款手续和程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女性创业人员,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开辟女性创业信贷担保绿色通道等形式给创业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通过设立女性创业发展基金、小额贷款利息补助等方式,给创业女性提供资金支持。三是通过加强银企对接,建立女企业家融资恳谈等机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业家做大做强。
第五篇:妇女就业创业建议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进一步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
我们农安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拥有22个乡镇、376个行政村、115万人口,其中妇女54万,是东三省闻名遐迩的新兴工业强县、现代农牧大县、特色文化名县。多年来,农安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就业创业问题,我县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期望,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女大学生求职还很艰难、文化素质偏低还严重束缚着妇女就业创业、妇女获知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信息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建议农安县妇联在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的围绕县委工作中心,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进一步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工作。
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应该加强领导,提高重视程度,提高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妇联组织要积极而为,树立“大创业大就业”的全新理念,以“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的认识高度,踊跃参与到全县创业就业的大潮中,把创业就业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妇联工作的重点,1
成立领导小组,精心设计,科学谋划,组织开展好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要坚持“提升妇女就业质量,打造创业兴业农安”的主题,以推进妇女创业、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就业再就业渠道、发挥典型带动为重点,不断强化措施,丰富载体,提高服务能力,全力构筑“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内外结合,城乡统筹,纵横联动’’的大创业大就业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实现妇女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为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妇女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做好妇女就业创业工作,还要在创新方式,丰富载体,全方位构建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格局上下功夫要围绕县域发展项目建设,抓妇女创业带就业。要围绕实施牧业强县战略,带动用工;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开发创造妇女就业岗位;围绕县城棚户区改造工程,以开办小卖店、小吃部、小家政等社区服务,开发小区卫生站、清洁员、治安员等公益岗位为重点,积极打造创业小区、社区创业,使下岗女职工实现灵活就业。二是围绕促进“三农裂变”,重点依托“吉林大姐”品牌劳务经济抓创业带就业。要坚持把“吉林大姐”劳务经济作为创业就业品牌来抓,按照“稳定总量、提高质量,扩大基地,组团输出;加强培训,强化品牌;外输内转,齐头并进,强化维权,搞好服务”的思路,不断拓展渠
道,提升品质,打造劳务经济。要通过劳务经济的发展,极大地缓解就业压力。
要做好妇女就业创业工作还要注意培植典型,发挥
女典型创业就业的引导激励辐射带动作用。要不断开展“岗上建新功,岗下创新业”竞赛活动。在创业就业工作中要注意发挥她们的引导、激励、带动、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她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她们创新业的成功实践和突出业绩,弘扬她们身上所体现的智慧、奉献、敬业、进取的时代精神,激发广大妇女的创造活力,使广大妇女参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出来,创新创业的热情充分焕发出来,在广泛参与农安振兴与发展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要做好妇女就业创业工作,还要注意不断提高妇女素质,增强妇女创业本领,依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抓创业带就业。要整合资源,立足于提高创业妇女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创业就业水平,建设“专业科目全、基础设施强、实训基地优、师资水平高”的县妇女就业训练中心。依托这个中心,及所属的12个“妇”字号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学员分班次到中心学习培训,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还要配合“送科技三下乡活动”,“春风行动”送培训入村上门,有力的提高参训妇女的素质技能,推动了创业就业活动由体
能型、低层次向技能型、高层次的转变。
要做好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妇联组织还要注意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依托全方位优质服务抓创业带就业。要坚持为求职的妇女提供及时到位、全面优质的创业就业服务。要经常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贫困妇女中慰问座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成劳务市场考察团,考察用工情况,扑捉用工信息,巩固和扩大妇女输出基地。要整合资源,在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专门开设妇女用工岗位超市,每月举办一次大型岗位对接活动,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就业活动,为求职人员提供各种服务。为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之间搭建沟通平台,筑起联系的桥梁,极大地方便企业与务工人员的双向选择,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激发妇女创业热情。
要做好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妇联组织还特别要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建议组织部门多为女大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到妇联系统工作的岗位。要多为各级妇联系统选调优秀女大学生,既可以解决现在妇联系统妇联干部队伍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也可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合适岗的岗位、施展才华的平台。
总之,妇联组织要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创造性的开展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注意发挥妇女这支重要人力资源的作用,不仅要促进全
县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也为立志于创业兴业的广大妇女搭建了广阔的弄潮舞台,撑起一片创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