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巾帼家政服务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巾帼家政服务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认真总结全省巾帼家政服务工作和全省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研究布署下一段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工作优势和积极作用,推动全省巾帼家政服务和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创新发展,为实现湖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湖北木兰花家政服务公司、湖北木兰花职业培训学校、武汉市妇女创业就业中心、武汉市巾帼家政联盟,刚才,武汉市妇联等六个单位介绍了经验,这些经验很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会上还命名了一批湖北省巾帼家政服务基地、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基地,表彰了一批湖北省优秀巾帼家政服务企业和优秀巾帼家政管理人员,成立了湖北省妇女创业就业导师团,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授牌,开通了湖北省女性创业就业信息网,这一系列措施必将对全省巾帼家政服务和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全省巾帼家政服务和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发展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始终把妇女创业就业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工作,把巾帼家政服务作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抓手,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创业就业并举、外输内转结合、培训维权齐抓”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巾帼家政服务工作为突破口,城乡统筹推进,积极争取政策、协调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巾帼家政服务和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实现了新发展。
1、加强调研,源头参与,营造了巾帼家政服务和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近年来,省妇联开展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状况调查和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调查研究,就我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制约发展的障碍因素和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罗清泉要求省妇联做好家政服务工作,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加强源头参与,使家政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2005年,“万名巾帼家政服务员培训工程”被写进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2006年《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发展家政、家教服务,重点扶持木兰花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2008年的《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明确将“木兰花”巾帼家政服务作为我省六个重点劳务品牌之一积极培育。省妇联还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政策,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湖北省“万名巾帼家政服务员培训工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将全省妇联系统家政服务培训纳入当地政府培训补贴范畴,落实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和家政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一系列文件政策的出台,为发展巾帼家政服务,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省妇联还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参与《促进就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妇女劳动就业保障情况的执法检查,发挥省再就业工程、劳务经济、阳光工程等领导小组机构的成员单位的优势,在参与政府决策中充分发挥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作用。各级妇联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努力为巾帼家政服务和妇女创业就业营造环境、争取资源、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各级妇联组织注重突出妇女优势和特点、贴近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其它领域的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工作,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层次,承接政府项目接受委托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广泛涉及手工编织、服装加工、物流配送、电子信息等各种领域。2005年以来,省妇联与省劳动厅、科技厅、供销社、经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SYB培训班、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农产品经纪人、女厂长经理、农家女网络知识培训班等各类创业就业示范性培训班24期,培训人员近2000人。这些培训在讲授实用技能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妇女综合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提升了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4、搭建平台,加强服务,拓宽了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渠道。一是搭建创业就业供需平台。通过举办全省妇女再就业洽谈暨创业项目推介会、就业招聘会等形式,为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进城务工妇女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省妇联协调劳动、农业、经委等部门连续四年开展全省联动的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现场招聘会,提供岗位56万多个,吸引近57万妇女参加,现场签订协议近10万人。二是搭建创业女性交流沟通平台。积极组建女企业家协会、女性创业者联谊会、女科技致富带头人联谊会等民间组织,通过开展女性创业论坛、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组织女企业家老区行、库区行等活动,为女企业家和创业女性沟通信息、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三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省妇联建立了女性创业就业信息网,各级妇联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开通了妇女网页、网站,有的还通过与移动通信网络合作等方式,向广大妇女群众提供科技生产、创业就业、权益维护等信息服务。四是搭建智力支持平台。开展岗村结对等活动,发挥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巾帼示范岗等优势妇女群体的作用,为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提供结对智力帮扶。五是搭建资金帮扶平台。通过积极争取玫琳凯小额贷款、香港回归等项目资金,与金融、担保机构联合开辟绿色通道等形式,助推妇女创业。六是搭建宣传表彰平台。通过开展“全省十大优秀女企业家”、“ 十大农村女科技致富标兵”、“十大女农产品经纪人”、巾帼建功标兵评选、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创业女性、湖北省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了一批优秀创业女性和岗位建功妇女典型。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在全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
在全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稿件来源:中国就业网 发布日期:2011-12-07
同志们: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就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激发创新活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创业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原动力,二是环境条件。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促进创业的有益探索,两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现许多新问题。希望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把创业带动就业和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引向深入。为落实德江副总理重要指示精神,部党组及时进行了专题研究,听取了前一阶段工作汇报,对继续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部署。蔚民部长强调:德江同志的批示很重要,既肯定了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德江同志批示精神,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部党组的部署安排,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因此,我们把这次会议定位为“推进会”。推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典型引路,所以我们在日程安排上把绝大部分时间段用于经验交流。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七个省份和十几个城市交流了他们在创建创业型城市、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经验,可谓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值得各地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改进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总结各地推进创业的新鲜经验
2008年部署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以来,各级人社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完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项政策,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组织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从评估情况和这次会议交流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以坚持和完善。
(一)必须建立一个有力、高效的组织推动机制。各创建城市普遍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建立了例会、统计、督查、考评制度,各方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作用。
(二)必须因地制宜完善和创新政策体系。在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许多城市因地制宜,探索有地方特色的促进创业扶持办法,建立有利于政策落实的“绿色通道”。有的城市还将各方面有利于促进创业的政策手段加以整合,使创业者得到的实惠更多、扶持力度更大。从评估结果看,90%的创建城市在落实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方面达到要求标准,其中24%的创建城市达到优秀等级。
(三)必须实施有效的创业培训。各创建城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创业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面向各类有创业意愿的对象开展培训,培训规模不断扩大。-1-
同时,注意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先进教学技术,努力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评估结果看,60%的创建城市“创业培训合格率”和“创业培训后开业率”两项指标都有较大提高或保持较高水平。
(四)必须强化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各创建城市把打造创业服务体系作为政府促进创业的重要抓手,开设专门窗口,组建专家队伍,开发创业项目库,提供项目咨询、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创业孵化等创业服务,推动创业服务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轨道。从评估结果看,80%以上的创建城市都建立了创业指导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
(五)必须注重营造一种有利于创业的良好氛围。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创业博览会、创业成果展、创业项目大赛等促进创业的各类活动方兴未艾,创业故事、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扶持创业的各类宣传活动越办越好,劳动者想创业、政府鼓励创业、全社会关心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方面,创业活跃度明显提高。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85个创建城市和5个参评城市的创业者人数累计超过1000万人,年均增长在15%以上,每万名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创业者数量从2008年的130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168人。当年新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实体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年均增长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的新创办经济实体存活期达到三年。另一方面,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效初步显现。2008年至2011年三年间,创建城市新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实体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近30%,高于同期的全国水平。创建城市基本实现了1名劳动者创业能带动3人就业。
二、深入研究解决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评估结果显示,创建工作进展并不平衡,31%的创建城市工作处在“一般”档次,近14%的创建城市没有全面完成既定任务。而就面上的情况而言,一些城市创业工作还刚刚起步,一些城市创业活跃度与企业生存度不匹配,劳动者创业意愿很强,但创业成功率和存活率不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欠发达地区,而是在东、中、西部都有,这说明创建工作的成效并非简单地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客观因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进工作的力度和方式方法。因此,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必须重视解决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要切实解决工作推动力度不够的问题。虽然各创建城市都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但在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地方各方参与不多、部门合力没有形成,创业工作成了人社部门的独角戏,创业者面临的门槛高、壁垒多、办事难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我们看到,在一些创建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城市,由于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靠前指挥,部门积极参与,相关难题迎刃而解。比如,大连市政府将扶持创业带头人、小额贷款发放量作为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年年与区县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定期进行考核评估,有效调动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非禁即入”、“绿色通道”成为促进创业的制度性安排。又比如,南京市将高校毕业生创业摆在重要位置,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开辟了
专门场地,要求各有关部门、服务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动互动,毕业生创业可能遇到的难题都能在不同政府部门得到帮助和解决。
二要切实解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应当说,各创建城市在制订完善政策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政策本土化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降低准入门槛、给予场地支持、异地创业给予税收和信贷优惠等方面有说法、没做法。也有一些地方虽然政策措施规定得也比较明确,但基层不了解、不掌握,说明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力不强。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一靠完善政策,二靠增强执行力。在这两个环节上,也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长沙市在完善扶持政策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其内容涉及人才引进、安家落户、创业培训、工商注册、资金扶持、企业孵化、税费减免、贷款融资甚至失败救助等诸多方面,覆盖了创业全过程。又比如,许昌市为制定创业政策定下一条原则,“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补则补”,有了这一条,各部门的政策措施就能围着创业者的需求,朝着有利于鼓励创业、有利于支持创业的方向走。再比如,许多创建城市注重抓宣传、抓推动、抓督查,有力地推动了政策的落实。
三要切实解决培训服务力度不够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创业培训特别是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针对性、有效性不强,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加之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创业者的能力培养和后续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同样有大量的现成经验可资借鉴。近年来,许多城市由于重培训、重服务,从而使培训合格率、创业成功率、企业存活率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一些城市将培训与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了更有效促创业的手段和措施。比如,绵阳市将创业指导中心覆盖了市、县、乡三级,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职责、场地“五到位”,使创业者能够享受到创业培训、项目开发、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等“一条龙”、“一站式”创业服务。再比如,开封市,尽管不是国家级创建城市,但也建立了专门的小贷中心,并与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紧密结合,探索开展了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工作。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困难和问题,同样需要各地在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解决。我们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各地学经验、找差距、促推进,对照先进才能发现差距,看到差距才有继续深入推进的动力,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才能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
三、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张德江副总理要求,“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把创业带动就业和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引向深入”。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对于应对当前复杂就业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有利于发挥“倍增效应”,扩大就业规模,也有利于改善就业增长方式,激发人力资源市场活力,完善形成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各级人社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以完善落实政策为手段,继续加强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一)坚持以点带面,更好地发挥创业型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两年多来,首批创建城市先行先试,率先取得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典型引路作用,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信心。部里考虑,下一步要继续把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创建活动。这次评估只是一次中期的阶段性评估,首批创建试点城市不论在这次评估中处在什么档次,都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工作走在前列的要力求更好,工作差一些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分析差距,逐项制定改进措施,尽快赶上来。二是适时将少部分基础较好的省级创建城市列为第二批创建城市,梯次滚动推进创建工作。具体工作将另作部署。总之,希望各创建城市根据这次中期评估的结果,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找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以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五大体系为基础,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为载体,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更好地激发创业意识,激发创新活力。
(二)坚持统筹兼顾,全面促进各类群体的创业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张德江副总理指出,促进创业,条件之一是原动力。要围绕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专项创业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广泛调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等各类群体的创业积极性。这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大学生是创业人群中最富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创业多是“机会型”创业,成长能力更强,发展空间也更大,最有可能成为高成长型企业。要继续深化拓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重点要在工作与校园的对接上下功夫。一要送培训进校园。鼓励引导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积极推广创业培训,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其创业能力。二要送政策进校园。特别是要将最新出台的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创业政策真正宣传到校园、落实到毕业生身上。三要送服务进校园。要围绕毕业生创业的需求和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解决毕业生的创业场地问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努力提升培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是人社部门开展创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级人社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普惠、高效的目标。当前要着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扩大规模。落实创业培训补贴政策,针对创业者的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使城乡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意愿的各类劳动者都能得到创业培训。二是提升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丰富培训内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积极推广案例分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方法,更加注重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健全服务体系。拟定实施创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保障条件,有计划、分步骤抓好组织实施,并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完善服务。逐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与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促进体系,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促进城乡劳动者积极创业。
(四)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张德江副总理强调,促进创业要搞好“环境条件”。鼓励创业,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有这种环境,种子才能自由生长。而要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就要创新。创业的灵魂在于创新,创建创业型城市,更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创”字上下功夫,见成效,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形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整合发挥部门优势。要依托创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强化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在创业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推进改善行政管理和制度创新,努力破解创业者反映突出的办事难、门槛高、壁垒多等问题。二是整合发挥政策优势。近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要健全完善有地方特色、鼓励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影响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瓶颈问题。三是整合发挥资源优势。要将创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考虑设计,将促进创业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与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相结合,与推进新兴产业、科技创业和环境保护相衔接,使创业工作具有更广阔的领域、更旺盛的活力、更持久的生命力。
四、切实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这里之所以把小额担保贷款问题单列一个题目,是因为这个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创业、化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推进创业,必须把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在各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03年至2010年的八年间,全国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3亿元,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77%,2010年底全国担保贷款余额322.7亿元。特别是近三年,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速发展,三年间全国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13.8亿元,占过去八年发放总量的76%。2010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3.9亿元,比2009年增加100亿元,增长65%,比前六年的总和还多二、三十亿元。但从区域分布上看,进展极不平衡,处在前列的是河南、江西、重庆、湖北、云南、内蒙古、甘肃、四川、陕西、吉林,这10省区2010年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额为196.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74%;其中河南、江西、重庆3省市的累计发放额达到102亿元,占总量的39%。而处在后十名的省份2010年累计贷款发放总额加起来不到6个亿,仅占全国总量的2%。
这次会议上,我们专门安排5个省用宣传片的方式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从这些地方的实践看,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对促进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策效应发挥得好,融资问题就能解决得好,创业工作就能取得积极进展。归纳这几个地方的经验,我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领导真正重视。不论什么工作,领导重视与不重视大不一样,领导重视才能摆上位置,才有推动力度。从专题片中我们看到,河南省由副省长第一个为劳动者提供担保,江西省一位省委副书记和三个副省长一齐抓小贷工作,甘肃省两个副省长亲自挂帅。五个省都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考核制度,江西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还是一项硬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机构健全。有领导重视,还要有人去落实。今天发言的五个地方都有专门从事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江西、云南、河南是依托人社系统,建立了专门的小贷中心;重庆、湖北是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了专门窗口。这就使得小贷工作有人抓、有人牵头,而人社部门积极主动地承担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服务等任务,也解决了小贷发放成本高、风险大、管理繁琐的难题,解除了银行的顾虑,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各方真正参与进来。小额担保贷款政
策实施涉及环节多、部门多、程序多,今天发言的五个省,多数都建立了部门会审、会商制度,推行了“一站式服务”,还通过用足、用好奖补政策,调动发挥工、青、妇等各方面参与小贷工作的积极性。各方面齐抓共管,降低了政策运行时间和成本,使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知晓度更广、办理更顺畅。四是注重创新服务方式。云南、重庆、湖北这些省都十分注重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与促进创业项目和其他扶持政策统筹使用,提高政策促创业的效力。比如,云南的“贷免扶补”模式,一方面通过奖补加快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通过税费减免、资金补贴、跟踪扶持等政策,为获得贷款的创业者提供持续扶持,既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又提升了贷款还款率。
当前,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对参与推进这项工作都有很高的积极性。这些都说明现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行之有效,广受欢迎,极具吸引力。各级人社部门要高度重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作用,把落实小贷政策作为促进创业就业的重要手段,勇于担当,主动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推动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强政策落实。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担保基金筹集力度,简化优化贷款程序,努力帮助有意愿、有需求、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得到资金支持。同时,要结合工作的重点和摆布,抓好两项政策落实:一个是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额度提高政策;另一个是结合中央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要求,落实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二是强化规范管理。要高度重视贷款资金的安全发放和回收工作,加强贷款发放前后的审核监管和跟踪服务,注重程序公开、结果公示,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堵塞可能发生骗取套取贷款和贴息资金等违规违纪问题的漏洞,努力建立“贷得多、用得好、收得回”的良性机制。三是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融资机制。要探索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努力化解小贷工作担保基金不足、反担保门槛较高的问题;要研究多样化的激励补偿机制,妥善处理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的矛盾,推动政府、银行与创业者个人风险共担;还要注意整合、宣传和运用各方面的政策、资金和资源,多层次、多方位地满足各类群体在创业就业方面的资金需求。各级人社部门在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时,要注重学习金融知识,把握金融规律,严禁通过“贷款搬家”的方式套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避免过度追求贷款规模而忽视金融风险的倾向。
同志们,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创业带动就业和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第三篇: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经济工作来讲,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必然选择;对群团工作来讲,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内涵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这对进一步做好妇女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近几年山东潍坊市妇联把组织妇女创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着力抓好三个创新,积极引领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抓创新。在全市妇联系统组织开展了“紧扣主题主线、巾帼争当标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妇女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办法,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妇联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上。各级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借机、借力、借势、借智,联合政府部门,协调有关机构,整合有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把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助推妇女创业发展。
二是在教育培训上抓创新。市妇联把激发妇女内在动力、提高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来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突出农村一线妇女劳力、女性创业者和女大学生三大群体,重点培 训实用技术、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和现代农业知识,特别是扶持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通过高端培训、学习考察、企业点评、依托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增强大局意识,转变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女创业者做大做强企业的能力。引导女企业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向低碳经济、现代服务、高端和新兴等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建品牌。近年来,市县两级妇联举办培训班613期,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l.22万名,培训妇女劳动力总量达ll0万人,90%以上的农村妇女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帮助8.43万名妇女创业就业,23.5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三是在示范引导上抓创新。坚持“做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的示范、引导和牵动方式,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市场、龙头企业,积极创建“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字号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市有标兵、县有精品、村有样板的种养加示范网络,示范引导妇女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培植壮大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增强妇女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全市建成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306个,巾帼科技指导队6165支。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先后召开全市妇女创业 就业动员大会、助推大会、现场推进会和创业女性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进行广泛动员、全面部署、集中推进,在全市营造了妇女“创业立业光荣、加快发展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强化三项措施,切实推动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协调政策资金扶持妇女创业。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财政部、人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把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协调,积极运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市l280名妇女申请贴息贷款,发放贷款8818万多元。另外,市妇联先后两次与市农信社、潍坊银行、市邮政储蓄银行、谊达担保公司联合出台信贷担保助推政策,有效破解了妇女创业资金难问题。今年,市妇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市l06个镇、社区、企业和单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又联合市8家金融单位出台《关于深化巾帼创业信贷担保助推行动的实施意见》,妇女贷款享受最低利率和担保费下调50%的最大优惠。目前,全市妇联系统共协调发放贷款3.6亿元,仅潍坊银行发放“巾帼之约”授信额度就达7580万元,帮助妇女新上项目704个。“信贷担保”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妇女创业的“启动器”、企业转型发展的“润滑剂”。
二是打造绿色通道助推妇女创业。市妇联将今年定为 “服务企业发展年”,把深化妇女创业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信贷担保”工作的督查落实力度。大力发扬“一线 工作”法,联合市金融办及五家银行和两家担保公司,定期深入县市区、企业召开调度会、银企对接会,现场解决困难,破解资金难题。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认真做好贷前项目筛选、贷中担保服务、贷后跟踪回访等工作,突出妇联信誉,开通“巾帼创业直通车”,实行“个人贷款申请一妇联登记审核--银行和担保公司考察一发放贷款”一条龙服务,实现银行放贷和妇女创业“大提速”,确保每笔贷款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协调项目岗位帮助妇女就业。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引导女企业家和龙头企业,将加工企业和车间建到镇(街道)和社区,引导农村妇女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仅女性创业者在镇街设立的企业就达3700家,吸纳妇女劳力7万多人,形成了一大批“庭院工厂”、“炕头车间”,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市县两级妇联还建立了妇女创业项目库,开展项目洽谈活动,向社会推介妇女创业项目409个。各级妇联联合人社部门大力开展“春风送岗位”、“妇女就业促进月”活动,举办了27场庆“三八”妇女专场招聘会、妇女创业项目展示和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16200多名妇女找到了新岗位。依托市县两级“大姐”品牌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组织培训月嫂及家政服务员,将妇女就业空间向家庭领域不断拓展。
三、协调社会资源,有效支撑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发挥巾帼创业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利用见习基地特星集团旗舰店落户潍坊的有利条件,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植了全国及省市级巾帼创业培训、见习、示范基地139个,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省级巾帼创业培训基地——潍坊火鸡科普示范基地,培训妇女l.6万人,扶持带动养殖户4909家,在全国建立42家分基地,带动l0万妇女走上致富路。发挥巾帼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组织他们与创业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增强帮扶实效。组织创业导师进高校、进社区、进村镇,举办“巾帼创业大讲堂”61场,l万多名妇女直接受益。通过开展宣讲活动,传授创业经验,进一步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发挥各级女企业家联谊组织和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作用。组织女性创业者先后到江浙沪、北京、宁夏、内蒙 古、台湾等地区学习,到清华、北大举办企业管理高端培训,帮助女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会员企业到陕西、山西、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招工洽谈,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论坛、乌洽会、鲁台会等,举办妇联系统民营经济发展现场点评会,参观“三区”发展大势,帮助女企业家开拓眼界、提高境界、做大企业。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推广高密市妇联“企业+加工点+农户”的妇女劳力转移模式,做到 跨区务工外输一批、龙头大户吸纳一批、鼓励创业安臵一批、加强协调引进一批,着力构建劳动力转移的“立交桥”,促进了妇女非农产业收入。
三是发挥各级妇女创业就业协调组织的督查考核作用。潍坊市成立了市委分管领导挂帅,市妇联、人社局、中小企业局、有关金融担保机构等组成的妇女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创业就业问题。县、镇、村也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将妇女创业就业作为考核的重要分值,与全市创业就业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落实、同考核,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妇女创业就业良好氛围。结合部门职能,把成员单位职责进行量化,建立制度,定期督查,确保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妇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妇联主席亲自抓,责任部室和责任人具体抓,并注重培养宣传树立妇女创业就业先进典型,2010年以来,全市选树365名妇女创业先进典型,带动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全市形成了“人人有技能、家家有产业、庭院变工厂、客厅变车间、人人挣大钱”的妇女创业就业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 山东省潍坊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责任编辑王秀英)
第四篇:完善服务加强培训大力推进妇女创业就业
完善服务加强培训大力推进妇女创业就业
一、广泛开展宣传,激发参与热情
为针对性的开展创业培训,我镇妇联先后对外省外来妇女、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等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全面掌握了全镇范围内广大妇女的就业状况和创业需求,有重点的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内容,通过广播、宣传栏、发放传单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基层妇女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妇联免费进行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缝纫技能等培训信息,使广大妇女了解参加创业培训的免费条件、培训内容等信息,消除他们在培训费用等方面的顾虑,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培训。
二、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妇女创业能力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予渔”。为加强对有创业愿意和创业能力,而又缺乏创业基本知识、需要创业引导的下岗失业妇女与指导,我镇妇联对所有参加创业培训的下岗失业妇女实行免费培训,并在培训方式及后续服务等工作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一是建立了创业项目推介平台和创业项目实践基地,在培训农业养殖种植技术的同时把学员安排到相应的种植、养殖业基地实践,使学员在最大程度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二是联合组织办、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举办了下岗失业党员、青年、妇女等特色创业培训班,对下岗失业妇女、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开展创业培训,为全镇范围内各类想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创业培训平台。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再就业能力
一是针对妇女需求,侧重培训内容。今年我镇妇联开展了四期专门针对农村妇女女性劳动力和外省外来女劳动力的培训班,在种植、养殖和缝纫等技能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且邀请了徐霞、颜士芹等一批致富女能手现身说法,既传授了劳动技能,又介绍了成功经验。二是建立了已参加过技能培训妇女的档案库,及时了解其就业情况,同时为其提供就业用工信息,今年我们与织宝纺织、金谷纺织等女性用工人数较多的几家企业合作,针对全镇范围内的农村女劳动力组织了专场招聘会,介绍名农村妇女成功就业,(日建湖电视台有播放);
四、搭建服务平台 促进创业就业
一是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类专场招聘,仅举办的织宝纺织专场招聘就为广大妇女提供了近100个工作岗位,全年为名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二是搭建妇女创业平台。认真观测落实《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扶持了全镇4名妇女创业。
五、开展“传、帮、带”会动,为女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平台 2010年底建阳镇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正式成立,我镇妇联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多渠道、深层次的强化女大学生的培养、管理和服务,市劳模徐霞女大学生村官徐晶结成对子,担任她的成长导师,现在的徐晶俨然把葡萄园当成了自己的家,忙时帮忙打枝,除草,采摘,闲下来就跟着徐霞学习种植葡萄草莓的技术,徐晶坦言在葡萄园的锻炼为她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增强了她留在农村干好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篇:县委县政府在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在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中央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设计、亲自部署推动,组建了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并在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双拥共建、烈士褒扬、优待抚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把做好退役军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把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放在事关全局、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真心实意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真正以退役军人之稳助推全县改革发展大局。
一、先行先试,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基础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县系兵员大县,据统计,我县退役军人现约XX余人,各类优抚对象XX人,其中,伤残人员XX人、三属人员XX人、在乡老复员军人XX人,两参人员XX人,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人员XX人、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XX人。每年退役士兵人数约在XX人左右,其中义务兵约XX人、士官约XX人。我县现辖XX个乡镇,共有XX个行政村,XX个社区,设置市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X个,乡镇退役军人基层服务站XX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XX个。(二)就业创业整体环境。
XX县实施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及产业园区三年提升行动,重点支持现代商贸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医养健康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及家政服务业等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发展,力争2020年全市退役军人实现新就业XX人。同时,随着我县经济发展,城区建设对土木工程、填挖拆修等基建相关工作人员需求量较高。综上所述,我县就业创业整体环境呈现对基建工程、特色种养、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方面岗位需求量大的趋势。(三)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
一是安置退役士兵。2019年接收退役军人XX名,其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XX人,军转干部X名,转业士官XX名(X名选择自谋职业、X名选择央企岗位、XX名参加政府提供岗位选岗),移交率、安置率、满意度达XX%。二是落实优抚政策。2019年按时准确发放各项优抚资金达XX万元。新收集上报带病回乡和评残退役士兵XX人,符合条件鉴定级别XX人,不符合条件XX人。2019年给全市重点优抚对象交纳医疗保险XX人,共计XX元。三是开展走访慰问。通过开展“八一”座谈会、“重阳节”尊老会、春节慰问等活动,慰问退役军人XX余人、军转干部XX人次、军休干部XX人次,发放慰问资金XX万元。解决临时救助XX人XX万元,2019年为XX户困难优抚对象建房资助XX万元。四是建立人才数据库。投入XX万元资金在XX创建了“退役军人之家”,建立和完善联系全市退役军人的平台,在政策咨询、学习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五是扶持就业创业。实施视频招聘、远程面试、岗位匹配推送等对接服务,为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对即将退役的部队官兵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创业分析指导。我县组织XX名退役军人参加怀化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百千计划”对接会暨退役军人就业招聘会。达成意向人数XX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对接人社就业部门发布XX次招聘信息,为退役军人就业提供线上服务。参加用人单位XX家,提供岗位XX个,达成意向人数XX人。2019年至2020年4月止,接受退役士兵创业咨询服务XX人,协助有意愿的退役军人申请创业贷款,对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XX人落实创业贷款共XX万元,带动创业XX人。2019年共帮扶退役军人创业扶持XX人,扶持资金XX万元,带动创业XX人。
二、正视问题,把握当前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的不足
(一)退役军人自身能力限制。
一是缺学历:我县大部分退役军人刚满18岁就参军入伍,服役期间主要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军事技能为主,相比同龄人而言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即使在军队中考取文凭,较同学历的全日制学生而言也缺乏竞争力。二是缺技能:目前我县新增就业岗位多以第三产业为主,对就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退役军人的就业渠道。
三是缺经验:当前我县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退役军人因为缺乏经验,导致就业创业难以开展。四是缺资金:调查问卷显示X%的退役军人有计划、有目标进行创业,但是不清楚以创业担保贷款形式获得启动资金,或是因为贷款过程繁杂,所需证明抵押麻烦而不愿贷款,多数创业成功或已有一定规模的退役军人缺乏后续发展资金,难以做大做强。(二)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需完善。
一是信息公开不到位。在退役军人报到时,因为报到时间短、人员较为集中导致工作人员应付不足、相关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退役士兵对培训政策存在了解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就业创业局限性大。由于针对退役军人开设的岗位少、待遇低,对二次就业的退役军人提供的相关保障政策较少。许多老退役军人就业后又失业,受年龄与技能限制难以再就业,即使选择公益性岗位,也因为受到公益性岗位只能从事三年这一局限而得不到长远发展。三是就业创业培训经费问题:一方面培训经费掌握在市财政而非退役军人事务局,导致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针对这笔经费的管理建议权少,不利于培训工作开展;另一方面、部分退役军人因本地没有心仪的培训专业而转向异地培训,培训经费的拨发需要两地众多单位协调,其间存在的矛盾多,流程复杂,所需时间长。(三)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亟需改革。
一是培训单位少、项目少。XX县有资质进行退役士兵培训的培训学校仅有X家,但针对热门工种如塔吊、叉车、挖机等实训设备缺乏。许多退役士兵在外地已就业,工学矛盾突出,再者没有适合自身的专业工种,专业受限只得选择放弃培训。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盲目性。多数退役军人认为学习“短、平、快”的培训项目(如驾驶)就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而不愿去学习时间长、操作繁但真正符合当前就业形式的职业技能,导致技能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就业创业帮助不大。部分退役士兵即使找到工作岗位,也会面临缺乏技能而被淘汰的境地。部分年龄较大的退役士兵都已结婚成家,家庭琐事多、负担大,如果对其进行集中培训或者全日制学习,会导致家庭学习两头难顾的现象。但如果只进行函授、自学考试或长期分散培训,又难以学到真技能。三是培训与就业服务衔接难。XX县职业中专培训机构在培训后虽然进行劳务输出与推荐就业,但大多数推荐就业的士兵大部分也不愿意到工厂流水线上工作,导致许多人即使完成了培训也不能就业或是只能低端就业。三、多措并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工作
(一)大力安置退役军人。
随着机构改革,退役军人事务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服务站等一系列新单位、新机构成立,这些相关部门的设立初衷即是为退役军人服务。政府可以适当在这些部门的某些岗位上安置退役军人,利用他们对部队的感情与对工作熟悉程度,更好地为全市退役军人服务。继续执行优抚相关的双带双促、扶优奔康等相关政策,针对退役军人创业现状制定新政策,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加大投资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并按规定落实经营场所、水电减免、投融资、宣传推广等优惠服务。(二)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
采取建档立卡的形式,在当年退役士兵返乡时,将其相关信息打包回地方,由工作人员录入系统动态管理,及时电话或上门访问,掌握全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最新信息动态。通过“两微一端”、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来积极宣传政策、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机构认证号等形式与其它相关部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典型、退役军人创办企业积极联动,及时将就业信息传播开来,便于退役军人了解政策与就业信息,转变就业观念。(三)建立军地协作、信息沟通机制。
在军人退役前适当开设就业创业适应性训练。针对退役军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能力、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开展分层次、分类型的培训。通过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反馈网络,来畅通反馈渠道,使相关工作的进度、成就、评价、意见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联合军队相关部门,在军人服现役时适当开设专业技能培训课程;让退役军人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需要。(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
培训学校在针对退役军人需求量大的汽修、驾驶、挖机等项目开设课程外,还应提供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岗位招聘培训,组织开设就业创业理念学习课程,带领培训人员参观企业,拓展退役军人视野。提供新兴产业科技技能培训,增加培训基地数量,拓宽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选择余地,针对当地实际开设专业,简化经费申报批复流程。